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肺部磨玻璃结节良恶性的CT影像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1
作者 方妞 陈韬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4年第8期110-112,共3页
目的分析肺部磨玻璃结节患者的临床资料、影像学表现,并探讨影响恶性肺部磨玻璃结节发生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3年5月期间岳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540例肺部磨玻璃结节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或病理学诊断分为良性组(216例... 目的分析肺部磨玻璃结节患者的临床资料、影像学表现,并探讨影响恶性肺部磨玻璃结节发生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3年5月期间岳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540例肺部磨玻璃结节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或病理学诊断分为良性组(216例,良性结节)与恶性组(324例,恶性结节)。比较两组患者肺部病灶组织影像学特征和临床资料,并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恶性组患者毛刺征、空泡征、分叶征、胸膜凹陷征、结节血管征、支气管充气征等影像学表现发生率均高于良性组(均P<0.05);恶性组患者年龄、CT值均大于良性组,结节最大直径大于良性组,吸烟患者占比高于良性组(均P<0.05);毛刺征、空泡征、分叶征、胸膜凹陷征、结节血管征、年龄较大、吸烟及CT值增加均为肺部磨玻璃结节恶性转化的危险因素(OR=4.402、6.600、4.759、3.815、6.221、1.097、1.021、1.077,均P<0.05)。结论毛刺征、空泡征、分叶征、胸膜凹陷征、结节血管征、年龄大、吸烟、CT值增加均为肺部磨玻璃结节患者恶性结节的危险因素,临床需针对上述特征提高警惕,考虑进一步检查以确定结节性质,并为后续诊治提供更多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部磨玻璃结节 良恶性 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 影像特征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剂量CT与常规剂量CT检查在早期肺癌中的影像学表现及诊断价值对比
2
作者 张柯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4期61-64,共4页
分析比较在早期肺癌诊断中使用不同剂量CT(常规剂量CT、低剂量CT)检查的诊断价值及影像学表现。方法 实验范围:早期肺癌患者,样本量:46例,选例时间及选例地点为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岳阳市中心医院,将其划分为对照/观察组,划分依据为C... 分析比较在早期肺癌诊断中使用不同剂量CT(常规剂量CT、低剂量CT)检查的诊断价值及影像学表现。方法 实验范围:早期肺癌患者,样本量:46例,选例时间及选例地点为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岳阳市中心医院,将其划分为对照/观察组,划分依据为CT诊断扫描剂量,23例对照组患者进行CT诊断时使用常规剂量,23例观察组患者进行CT诊断时使用的低剂量,金标准为手术病理检查,对二组的期肺癌检出率、CT征象及CT放射检查等数据进行系统的比较、研究。结果 两组在早期肺癌检出率方面,经比较得出P>0.05(提示其数据经计算无显著性差异);观察组“空泡症”征占比为39.13%,“毛刺”征占比为43.48%,“分叶”征占比为95.65%;对照组“空泡症”征占比为30.43%,“毛刺”征占比为34.78%,“分叶”征占比为86.96%,比较两组CT征象数据得P>0.05,提示其数据经计算无显著性差异;二组CT放射测量指标水平数值经对比,观察组更低,得P<0.05,提示其数据经计算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不同剂量CT(常规剂量CT、低剂量CT)检查在早期肺癌诊断中,二者在检出率方面无明显差异,检出率方面差异不具有显著性,CT征象方面也较为相似,但低剂量CT扫描在减少机体辐射损伤方面优势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肺癌 常规剂量CT 低剂量CT 诊断价值 影像学表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I常规平扫联合DWI在子宫颈癌术前分期诊断中的效能分析
3
作者 蔡蕾 卢叶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4年第18期21-24,共4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常规平扫联合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在子宫颈癌术前分期诊断中的诊断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7月—2023年6月岳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24例子宫颈癌患者的...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常规平扫联合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在子宫颈癌术前分期诊断中的诊断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7月—2023年6月岳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24例子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MRI常规平扫、MRI常规平扫联合DWI检查。以病理诊断作为“金标准”,比较不同检测方法的分期诊断结果及诊断效能。结果经术后病理分期检查结果显示,ⅠB期、ⅡA期、ⅡB期分别56例、47例、21例;经MRI常规平扫检查,ⅠB期、ⅡA期、ⅡB期分别51例、48例、25例;经MRI常规平扫联合DWI检查,ⅠB期、ⅡA期、ⅡB期分别53例、49例、22例。MRI常规平扫联合DWI检查中ⅠB期准确度高于MRI常规平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I常规平扫联合DWI诊断的准确度高于单一诊断,且与病理分期相似度高,可作为诊断子宫颈癌患者的有效辅助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颈癌 分期 磁共振成像 扩散加权成像 表观弥散系数 诊断效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MRI检查诊断膝关节半月板损伤、膝关节软骨损伤的价值分析
4
作者 刘丹 《中国社区医师》 2024年第18期95-97,共3页
目的:分析CT、MRI检查诊断膝关节半月板损伤、膝关节软骨损伤的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2月—2022年1月岳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膝关节损伤患者122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接受CT、MRI检查。以关节镜检查结果为“金标准”,比较CT、MRI检查对膝... 目的:分析CT、MRI检查诊断膝关节半月板损伤、膝关节软骨损伤的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2月—2022年1月岳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膝关节损伤患者122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接受CT、MRI检查。以关节镜检查结果为“金标准”,比较CT、MRI检查对膝关节半月板损伤、膝关节软骨损伤的诊断效能及损伤程度的检出情况。结果:CT、MRI检查诊断膝关节软骨损伤的特异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RI检查诊断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诊断膝关节软骨损伤的灵敏度、准确度高于CT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检查对Ⅰ、Ⅱ、Ⅲ级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程度的检出率及总检出率均高于CT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检查方式对Ⅰ、Ⅱ、Ⅲ、Ⅳ级的膝关节软骨损伤程度的检出率及总检出率均高于CT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I对膝关节半月板损伤、膝关节软骨损伤的诊断效能、损伤程度的检出率均较高,可为临床诊疗提供可靠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断层扫描 磁共振成像 膝关节半月板损伤 膝关节软骨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成像动态增强联合弥散加权成像诊断乳腺癌的准确性
5
作者 卢叶 卢梁 +1 位作者 蔡蕾 文令华 《世界复合医学》 2024年第1期99-101,105,共4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动态增强联合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诊断乳腺癌的准确性。方法方便选取2021年1月—2023年4月岳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343例疑似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磁共振动态增强成像、多b值DWI...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动态增强联合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诊断乳腺癌的准确性。方法方便选取2021年1月—2023年4月岳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343例疑似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磁共振动态增强成像、多b值DWI检查及两者联合检查,金标准为病理诊断。对比动态增强扫描、DWI、联合诊断的检出结果及诊断效能。结果联合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为89.58%、96.69%、92.71%,高于动态增强扫描(75.00%、85.43%、79.59%)及DWI(76.56%、86.75%、81.05%)单一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611、12.297、27.013,P均<0.05)。结论磁共振成像动态增强联合DWI对乳腺癌的诊断准确度显著高于单一诊断,在乳腺癌早期诊断中效能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磁共振成像动态增强 弥散加权成像 准确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肝癌患者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分析
6
作者 付天权 方威 李晶晶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4年第9期108-111,共4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患者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为筛选高危患者、制定临床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3年6月岳阳市中心医院收治92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TACE治疗,并...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患者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为筛选高危患者、制定临床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3年6月岳阳市中心医院收治92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TACE治疗,并于术后观察6个月。分析患者复发情况,并通过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结果术后6个月,所有患者中,复发40例(复发组)、未复发52例(未复发组),复发率为43.48%。相较于未复发组,复发组中肿瘤数目为多发、包膜不完整的患者占比及血清甲胎蛋白(AFP)、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TS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均较高,肿瘤最大直径较长,表观弥散系数(ADC)值较低(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瘤最大直径较长,ADC值较低,术前血清AFP、TSGF、VEGF水平较高均为原发性肝癌患者TACE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OR=2.054、2.042、2.111、2.230、1.966,均P<0.05)。结论TACE治疗在原发性肝癌患者中的复发率较高,且肿瘤最大直径较长,ADC值较低,术前血清AFP、TSGF、VEGF水平较高均为原发性肝癌患者TACE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可为筛选高危患者、制定临床干预措施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 复发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显像/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融合骨显像诊断恶性肿瘤骨转移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1
7
作者 方威 付天权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3年第11期95-98,共4页
目的探究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显像/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CT)融合骨显像在恶性肿瘤骨转移中的应用价值,为后续临床诊疗肿瘤骨转移提供有效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岳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28例恶性肿瘤患... 目的探究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显像/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CT)融合骨显像在恶性肿瘤骨转移中的应用价值,为后续临床诊疗肿瘤骨转移提供有效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岳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28例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手术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所有患者均接受全身骨显像、SPECT/CT融合骨显像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式对恶性肿瘤骨转移的阳性检出情况、诊断价值,以及对骨转移病灶的检出情况。结果SPECT/CT融合骨显像检查恶性肿瘤骨转移的阳性检出率(49.22%)较全身骨显像检查(43.75%)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PECT/CT融合骨显像对恶性肿瘤骨转移诊断的特异度、灵敏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均显著高于全身骨显像检查;SPECT/CT融合骨显像对肋骨、腰椎、胸椎、骨盆、四肢、其他部位骨转移病灶的检出率及总检出率均显著高于全身骨显像检查(均P<0.05)。结论与全身骨显像相比,SPECT/CT融合骨显像检查对恶性肿瘤骨转移病灶的检出具有一定的优势,可在骨转移早期明确病情进展,因此在对患者进行全身扫描检查时,可适当结合局部SPECT/CT融合骨显像检查,提高恶性肿瘤骨转移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肿瘤骨转移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显像 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 融合骨显像 全身骨显像 诊断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