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02例脂肪肉瘤病理学特征及复发病例分析 被引量:11
1
作者 袁晓露 刘原 +3 位作者 向婉柳 魏建国 曹钟 徐柳 《临床与病理杂志》 2019年第8期1628-1633,共6页
目的:探讨脂肪肉瘤的组织病理学和复发病例的特点。方法:搜集102例确诊为脂肪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常规组织学观察及免疫组织化学表达分析,疑难病例行FISH分子检测最终确诊,并对复发病例进行随访。结果:CDK4,MDM2主要在高分化、去分... 目的:探讨脂肪肉瘤的组织病理学和复发病例的特点。方法:搜集102例确诊为脂肪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常规组织学观察及免疫组织化学表达分析,疑难病例行FISH分子检测最终确诊,并对复发病例进行随访。结果:CDK4,MDM2主要在高分化、去分化和非特指亚型脂肪肉瘤组织中表达(阳性率分别为91.1%与85.7%),在黏液型和多形性亚型中表达极少;S-100在脂肪肉瘤中总体阳性率为52%,在黏液型和多形性亚型中的阳性率分别为32.4%与44.4%。10例高分化脂肪肉瘤(well-differentiated liposarcoma,WDL)和2例去分化脂肪肉瘤(dedifferentiated liposarcoma,DL)通过FISH检测到MDM2基因扩增,而8例黏液型脂肪肉瘤(myxoid liposarcoma,ML)通过FISH检测到DDIT3基因重排。肿瘤好发于腹腔、腹膜后及四肢等部位,该瘤容易复发,复发间隔时间为5~30个月,但较少出现转移,其中4例患者死亡。约32%(8例)的复发病例出现组织学转化现象,5例组织病理学恶性度较原发瘤提高。结论:CDK4,MDM2联合使用可以帮助确诊,S-100可以作为辅助参考。对于疑难病例,FISH分子检测可明确诊断,复发瘤的恶性程度与原发瘤相比并非全部提高,大部分高分化型增殖缓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肉瘤 病理学 复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管状囊性肾细胞癌是一种具有特征性基因组特点、独特的临床病理实体 被引量:5
2
作者 Sarungbam J Mehra R +2 位作者 Tomlins S A 魏建国(摘译) 袁晓露(审校)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882-882,共1页
管状囊性肾细胞癌是新近WHO肾肿瘤分类中一种特殊类型的肿瘤实体。据文献报道,管状囊性肾细胞癌与其他类型的肾细胞癌的关系密切,包括乳头状肾细胞癌、延胡索酸水化酶缺陷性肾细胞癌,以及其他具有多少不等管状囊性结构特征的癌。目前,... 管状囊性肾细胞癌是新近WHO肾肿瘤分类中一种特殊类型的肿瘤实体。据文献报道,管状囊性肾细胞癌与其他类型的肾细胞癌的关系密切,包括乳头状肾细胞癌、延胡索酸水化酶缺陷性肾细胞癌,以及其他具有多少不等管状囊性结构特征的癌。目前,文献报道的上述肿瘤的组织学分子特征并不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囊性肾细胞癌 肿瘤实体 临床病理 基因组 特征性 乳头状肾细胞癌 肿瘤分类 延胡索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胚胎性癌或具有胚胎性癌成分的生殖细胞肿瘤临床病理特征 被引量:8
3
作者 袁晓露 徐柳 +2 位作者 刘原 周肖 魏建国 《临床与病理杂志》 2019年第9期1896-1902,共7页
目的:探讨胚胎性癌(embryonal carcinoma,EC)或具有EC成分的生殖细胞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收集45例EC或具有EC成分的生殖细胞肿瘤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相关病例进行组织学及免疫组织化学分析,并对部分复发病例进行随访。结果:EC或具... 目的:探讨胚胎性癌(embryonal carcinoma,EC)或具有EC成分的生殖细胞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收集45例EC或具有EC成分的生殖细胞肿瘤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相关病例进行组织学及免疫组织化学分析,并对部分复发病例进行随访。结果:EC或具有EC成分的生殖细胞肿瘤原发于性腺28例(睾丸27例,卵巢1例),性腺外13例(中枢神经系统10例,纵隔1例,椎体1例,腹膜后1例);以转移为首发的4例(腹股沟淋巴结2例,腹膜后1例,肺1例)。原发单纯性EC12例,具有EC成分的混合型生殖细胞瘤29例,其中EC与1种生殖细胞肿瘤成分的混合18例,2种成分的混合10例,3种成分的混合1例。与EC混合的生殖细胞肿瘤成分比例依次为畸胎瘤75.9%(22/29)、卵黄囊瘤34.5%(10/29)、精原细胞瘤20.7%(6/29),绒毛膜癌10.3%(3/29)。EC或EC成分免疫组织化学主要表达情况为人类婆罗双树样基因-4(spalt-like transcription factor 4,SALL4)(45/45),八聚物结合转录因子 4(octamer-binding transcription factor 4,OCT4)(45/45),CD30 (43/45);Ki-67的平均阳性率约80%。经过随访,7例患者出现淋巴结转移,1例腹腔转移,且转移成分均为EC,其中3例死亡。结论:EC常与其他类型的生殖细胞肿瘤成分混合,最常见的混合成分是畸胎瘤,单一的EC几乎均发生于睾丸。EC与EC成分的生殖细胞肿瘤的确诊主要依靠组织学形态及免疫组织化学。EC恶性程度往往高于其他生殖细胞肿瘤成分,容易发生转移,且预后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胚胎性癌 混合型生殖细胞肿瘤 性腺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例非经典型肺纤毛黏液结节性乳头状肿瘤的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6
4
作者 袁晓露 王兆宇 +3 位作者 徐柳 刘原 吴龙云 魏建国 《临床与病理杂志》 2019年第7期1605-1610,共6页
探讨非经典型肺纤毛黏液结节性乳头状肿瘤(ciliated muconodular papillary tumors,CMPT)的临床特点、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和诊断中的常见问题。搜集的4例非经典型CMPT中,男1例,女3例。CT显示为肺外周性小结节,最大径为0.6~1.0 cm。镜... 探讨非经典型肺纤毛黏液结节性乳头状肿瘤(ciliated muconodular papillary tumors,CMPT)的临床特点、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和诊断中的常见问题。搜集的4例非经典型CMPT中,男1例,女3例。CT显示为肺外周性小结节,最大径为0.6~1.0 cm。镜下肿瘤境界清楚,缺乏乳头状结构,肿瘤基底细胞均完整且连续,腺体腔内被覆比例不等的非纤毛立方细胞和黏液细胞。所有病例均难以找到核分裂象以及坏死。免疫组织化学显示肿瘤细胞表达p63,TTF-1,NapsinA,CEA,CK7,Ki-67增殖指数小于5%。随访患者2~20个月,均未见肿瘤复发。非经典型CMPT显示良性发病经过,在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与CMPT相似,属于一类病变家族,它极大地扩展了CMPT的形态学谱系,但更为合适的肿瘤命名还有待商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经典型 肺纤毛黏液结节性乳头状肿瘤 病理特点 免疫表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MARCA4缺失型鼻窦癌:10例SWI/SNF驱动的鼻窦恶性肿瘤遗传学谱系的扩展 被引量:9
5
作者 Agaimy A Jain D +2 位作者 Uddin N 魏建国(摘译) 袁晓露(审校)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94-594,共1页
低分化鼻窦癌的分子发病机制近年来备受关注。在鼻窦未分化癌的形态学谱系中,几种未分类的癌被重新归类为具有独特遗传学特征的变异体或实体,包括NUT重排性癌和SMARCB1缺失型癌。作者进一步描述了一种罕见的鼻腔未分化癌样肿瘤,其特征... 低分化鼻窦癌的分子发病机制近年来备受关注。在鼻窦未分化癌的形态学谱系中,几种未分类的癌被重新归类为具有独特遗传学特征的变异体或实体,包括NUT重排性癌和SMARCB1缺失型癌。作者进一步描述了一种罕见的鼻腔未分化癌样肿瘤,其特征是通过免疫组化染色可检测到SWI/SNF构建体SMARCA4(BRG1)的失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窦恶性肿瘤 未分化癌 鼻窦癌 分子发病机制 缺失型 CA4 免疫组化染色 遗传学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膀胱白斑的临床诊断 被引量:26
6
作者 唐秀英 叶章群 +6 位作者 唐敏 官阳 张国富 李波涌 范星球 陈斌 李良玉 《临床泌尿外科杂志》 2006年第5期353-354,共2页
目的:探讨膀胱白斑的临床特点及诊断方法,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分析160例膀胱白斑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诊断膀胱白斑160例,其中增生型147例,增生、萎缩混合型11例,萎缩型2例。患者膀胱镜检、病理检查、电子显微镜检查可见特征性病理改... 目的:探讨膀胱白斑的临床特点及诊断方法,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分析160例膀胱白斑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诊断膀胱白斑160例,其中增生型147例,增生、萎缩混合型11例,萎缩型2例。患者膀胱镜检、病理检查、电子显微镜检查可见特征性病理改变。结论:膀胱白斑发病率明显高于文献报道,及时对有间断尿频、尿急、尿痛、血尿、下腹部不适、疼痛的患者进行膀胱镜检,病灶活检是早期发现和诊断膀胱白斑的有效方法。电子显微镜检查可进一步了解病变特点,指导临床诊断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白斑 诊断 膀胱镜检 病理 电子显微镜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nnexin A7在胃癌及转移灶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4
7
作者 龚晓林 唐建武 耿秀文 《国际病理科学与临床杂志》 CAS 2009年第5期369-373,共5页
目的:研究Annexin A7在胃癌及转移灶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20例正常胃黏膜、60例胃癌原发灶及30例淋巴结转移灶中Annexin A7的表达情况,并比较其与胃癌的不同病理类型、不同分化程度等的关系。结果:Annex... 目的:研究Annexin A7在胃癌及转移灶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20例正常胃黏膜、60例胃癌原发灶及30例淋巴结转移灶中Annexin A7的表达情况,并比较其与胃癌的不同病理类型、不同分化程度等的关系。结果:Annexin A7在胃癌中阳性率为53.3%,明显高于正常胃黏膜中的25.0%(P<0.05);在淋巴结转移灶中的阳性率为76.7%,明显高于原发灶的53.3%(P<0.01)。Annexin A7在管状腺癌、黏液腺癌及印戒细胞癌的阳性率分别为63.6%,27.5%及20.0%,其表达在管状腺癌与黏液腺癌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Annexin A7的表达在性别、年龄、肿瘤大小、分化程度及早晚期分组中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nnexin A7高表达在胃癌发生和转移中可能起重要作用;并且其在胃管状腺癌中的表达高于黏液腺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NEXIN A7 胃癌 肿瘤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croRNA-1271通过靶向mTOR抑制肾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 被引量:5
8
作者 程力维 刘绪 +1 位作者 袁晓露 曾吉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895-901,共7页
目的探讨miR-1271对人肾癌细胞增殖及迁移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分别检测miR-1271在人肾正常、癌组织和癌细胞系中的表达水平,并运用OncoLnc网站分析miR-1271与肾癌患者生存期的相关性。采用脂质体转染技术分别... 目的探讨miR-1271对人肾癌细胞增殖及迁移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分别检测miR-1271在人肾正常、癌组织和癌细胞系中的表达水平,并运用OncoLnc网站分析miR-1271与肾癌患者生存期的相关性。采用脂质体转染技术分别将miR-1271 mimic和miR-1271 inhibitor转染至786-O细胞,应用MTT法和Transwell侵袭实验分别检测细胞的增殖和侵袭能力。预测miR-1271可能的靶基因,然后通过荧光素酶实验验证,最后对靶蛋白进行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实验验证。结果miR-1271在肾癌组织和肾癌细胞系中的表达较肾癌旁组织和正常肾细胞系低(P<0.05),miR-1271与肾癌患者预后呈负相关。miR-1271在786-O细胞中过表达可以降低细胞的增殖和侵袭能力(P<0.05),反之则增强786-O细胞的增殖和侵袭能力(P<0.05),mTOR为miR-1271的一个直接靶向基因,过表达miR-1271能降低mTOR的表达水平,而降低miR-1271的表达则可以增加mTOR的表达水平。结论miR-1271在肾癌患者和肾癌细胞中低表达,导致靶蛋白mTOR表达升高,进而促进肾癌细胞的增殖和侵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癌 miR-1271 雷帕霉素靶蛋白 增殖 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膀胱白斑不同病变部位超微病理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2
9
作者 唐秀英 叶章群 +2 位作者 官阳 唐敏 李良玉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47-649,共3页
目的探讨膀胱白斑不同病变部位超微病理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随机抽取膀胱自斑病变中部标本80例次,白斑边缘处、白斑边缘外1.0cm处、2.0cm处及2.5cm处标本共89例次,用双盲法进行电子显微镜检查,并与非膀胱白斑患者的正常膀胱黏膜比... 目的探讨膀胱白斑不同病变部位超微病理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随机抽取膀胱自斑病变中部标本80例次,白斑边缘处、白斑边缘外1.0cm处、2.0cm处及2.5cm处标本共89例次,用双盲法进行电子显微镜检查,并与非膀胱白斑患者的正常膀胱黏膜比较。结果膀胱镜下所见白斑旁区均已存在早期病变。从白斑边缘外2cm处到白斑中央,膀胱黏膜由移行上皮逐渐变为尿路上皮与鳞状上皮交错、鳞状上皮化生、鳞状上皮化生伴不全角化或角化。基膜由平直变弯曲,呈现出4型(5种)典型表现。病变中部的80例,0Ⅰ型5例,0Ⅱ型8例,Ⅰ型12例,Ⅱ型42例,Ⅲ型13例。结论以病变中部为准,可将膀胱白斑的超微结构表现分为4型,即0型(0Ⅰ型、0Ⅱ型)、Ⅰ型、Ⅱ型、Ⅲ型。该分型能较好地说明膀胱白斑的发生、发展过程,对膀胱白斑的诊断及治疗方法的选择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白斑 超微结构 分类
原文传递
经尿道气化电切术与电切术、电烙术治疗膀胱白斑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8
10
作者 李斌 唐秀英 +2 位作者 王欢 官阳 李良玉 《临床泌尿外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30-131,134,共3页
目的::探讨治疗膀胱白斑的有效方法,提高治疗水平。方法:对105例经病理活检证实的膀胱白斑患者,采用单盲随机方法,分别运用经尿道膀胱白斑气化电切术、膀胱白斑电切术及膀胱白斑电烙术进行治疗,并对治愈率、有效率、无效率、复发率等指... 目的::探讨治疗膀胱白斑的有效方法,提高治疗水平。方法:对105例经病理活检证实的膀胱白斑患者,采用单盲随机方法,分别运用经尿道膀胱白斑气化电切术、膀胱白斑电切术及膀胱白斑电烙术进行治疗,并对治愈率、有效率、无效率、复发率等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经尿道气化电切术组中治愈22例,好转1 2例,无效1例,术后复发2例;经尿道电切术组中治愈17例,好转14例,无效4例,术后复发8例;经尿道电烙术组中治愈13例,好转12例,无效10例,术后复发11例。组间比较,三种手术方式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7)。术后疾病的复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4)。结论:经尿道膀胱白斑气化电切术治疗膀胱白斑具有较高的治愈率和较低的复发率,是治疗膀胱白斑较好的手术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白斑 经尿道气化电切术 电切术 电烙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