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浅谈选择性在美术创作教学中的意义
1
作者 张文菊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09年第5期57-58,共2页
现代美术教学对学生创作方面的训练比重日益加大,学生在创作训练中必然会面临许多选择。只有根据自己的造型能力,选择能为自己创作服务的材料,选择自己关注的事物和个性化形象,其作品才能有特色和生命力。
关键词 美术创作教学 个性化形象 美术教学 造型能力 训练 学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同地区古村落寺庙壁画的调研与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王策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中)》 2011年第10期64-65,共2页
壁画在中国的发展历史非常悠久,而且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中国壁画的内容丰富,影响也非常大,因此被称为"壁画之国"。本文主要介绍的是大同地区的民间壁画。大同辽金时期的壁画在民间遗留很多,但保留不太完整,原因是在岁月... 壁画在中国的发展历史非常悠久,而且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中国壁画的内容丰富,影响也非常大,因此被称为"壁画之国"。本文主要介绍的是大同地区的民间壁画。大同辽金时期的壁画在民间遗留很多,但保留不太完整,原因是在岁月的变迁中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壁画多存在于古村落的小庙中,本文即从大同地区古村落寺庙壁画的背景和艺术表现形式展开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壁画 民间壁画 壁画艺术表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现代重彩画对传统中国画的继承与发展 被引量:1
3
作者 王策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中)》 2011年第9期81-82,共2页
本文通过对传统中国画和现代重彩画材料、技法与形式特点的比较研究,阐明传统的笔墨关系、思想形态对现代重彩画的影响,以及现代重彩画在吸收传统笔墨的同时又不断地开拓、创新。在材料方面,现代重彩画对古代矿石颜料进行探索,开发出更... 本文通过对传统中国画和现代重彩画材料、技法与形式特点的比较研究,阐明传统的笔墨关系、思想形态对现代重彩画的影响,以及现代重彩画在吸收传统笔墨的同时又不断地开拓、创新。在材料方面,现代重彩画对古代矿石颜料进行探索,开发出更加丰富多彩的颜色。在技法上,其表现方式更加丰富,尤其是西方绘画元素在现代重彩画中的吸收和运用,使现代重彩画的画面效果更加浓郁并趋于多元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重彩画 传统中国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齐徐显秀墓室壁画与莫高窟隋唐之际画风的异同
4
作者 王策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中)》 2011年第8期51-52,共2页
坐落在山西省太原市郝庄乡王家峰村东的徐显秀墓,经过考古学家的发掘,出土了大量彩绘壁画,以及陶俑、瓷器等文物。其中的壁画,造型丰富,人物形态逼真,画面布局合理。徐显秀墓室壁画保存完好,这对于研究北齐时期墓室壁画的绘画技法具有... 坐落在山西省太原市郝庄乡王家峰村东的徐显秀墓,经过考古学家的发掘,出土了大量彩绘壁画,以及陶俑、瓷器等文物。其中的壁画,造型丰富,人物形态逼真,画面布局合理。徐显秀墓室壁画保存完好,这对于研究北齐时期墓室壁画的绘画技法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徐显秀 莫高窟 壁画 研究 画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国画教育有助于培养儿童的创造力 被引量:2
5
作者 王瑞峰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中)》 2012年第4期64-65,共2页
创造力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儿童国画教育在培养儿童创造力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对幼儿进行国画教育,应以欣赏教学为主,笔墨技法教学为辅,变难为易,化复杂为简单,通过水墨画的教学形式来让他们近距离地感受中国传统美术,使传统艺术文化... 创造力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儿童国画教育在培养儿童创造力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对幼儿进行国画教育,应以欣赏教学为主,笔墨技法教学为辅,变难为易,化复杂为简单,通过水墨画的教学形式来让他们近距离地感受中国传统美术,使传统艺术文化对他们有所熏陶与浸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国画教育 创造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墨效果在浮雕陶瓷装饰画中的运用--以“荷韵”为例 被引量:1
6
作者 聂志宽 周霞(指导) 《艺术科技》 2017年第9期194-194,共1页
中国传统的水墨艺术作为中国文明史上的文化珍宝,在如今东西方文化的碰撞中,被越来越多地应用到不同的设计领域,特别是在现代产品设计中,具有相当大的发展潜力和影响力。本文主要从浮雕技法、肌理运用、釉料使用、视觉表现等方面介绍了... 中国传统的水墨艺术作为中国文明史上的文化珍宝,在如今东西方文化的碰撞中,被越来越多地应用到不同的设计领域,特别是在现代产品设计中,具有相当大的发展潜力和影响力。本文主要从浮雕技法、肌理运用、釉料使用、视觉表现等方面介绍了水墨效果在浮雕陶瓷装饰画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装饰画 陶瓷 浮雕 水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谈意象油画创作中的“形”与“色” 被引量:3
7
作者 沈康 《美术观察》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13-113,共1页
意象油画的基本概念是2005年首次提出的,早在本世纪初期,中国第一代油画先驱们就已开始探索中国意象油画的创新之路。虽然没有明确其概念,但从他们的作品中,至今还可清晰地看到他们发展中国民族油画艺术的步伐。那个时期的油画家除... 意象油画的基本概念是2005年首次提出的,早在本世纪初期,中国第一代油画先驱们就已开始探索中国意象油画的创新之路。虽然没有明确其概念,但从他们的作品中,至今还可清晰地看到他们发展中国民族油画艺术的步伐。那个时期的油画家除了对西方古典油画的学习之外,还接受了西方现代艺术的先进思想,涌现出了一批走在时代前列的艺术先锋,林风眠、关良、吴大羽等油画家就是以敏锐而独特的艺术眼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画创作 意象 “色” “形” 西方现代艺术 油画艺术 中国民族 创新之路
原文传递
铜鎏金机制币式扣赏析
8
作者 张淮水 《装饰》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78-81,共4页
铜鎏金机制币式扣是旧时人们服饰上的一种纽扣,它于19世纪从西方传入我国,后由外国洋行在我国本土生产。铜鎏金机制币式扣的流行与我国"同光中兴"的特殊历史时期有关,与我国当时货币制式的改革有关,与我国民众在资本主义萌芽... 铜鎏金机制币式扣是旧时人们服饰上的一种纽扣,它于19世纪从西方传入我国,后由外国洋行在我国本土生产。铜鎏金机制币式扣的流行与我国"同光中兴"的特殊历史时期有关,与我国当时货币制式的改革有关,与我国民众在资本主义萌芽阶段,追求工业革命带来新的时尚有关。铜鎏金机制币式扣的造型传达着中国传统文化的信息,对它的赏析有助于思考如何把我国传统图形艺术通过现代技术手段应用到具有现代审美要求的生活用品当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鎏金机制币式扣 纽扣设计 货币制式
原文传递
“美”的精神——唐陵石刻艺术初探
9
作者 叶磊 《美术向导》 2007年第1期59-60,共2页
宇宙洪荒.无迹可考。天地氤氲.万物化醇。大自然创造了人类.人类在日月嬗递.气候变迁的漫长岁月中改造自然,并创造出具有形式美感的艺术作品。在那一个个威严的石狮.栩栩如生的人像.高大的骏马等雕刻艺术中.我窥见了远古文明的... 宇宙洪荒.无迹可考。天地氤氲.万物化醇。大自然创造了人类.人类在日月嬗递.气候变迁的漫长岁月中改造自然,并创造出具有形式美感的艺术作品。在那一个个威严的石狮.栩栩如生的人像.高大的骏马等雕刻艺术中.我窥见了远古文明的曙光,历史的影子朦胧浮动在眼前,仿佛使人又回到那开元盛世的大唐王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王朝 石刻艺术 “美” 精神 改造自然 气候变迁 艺术作品 形式美感
原文传递
唐宋遗韵——永乐宫三清殿《朝元图》壁画艺术美学渊源探析
10
作者 刘学生 刘移江 《荣宝斋》 2009年第4期94-101,共8页
本文旨在通过永乐宫三清殿《朝元图》壁画艺术的剖析,探究和阐释《朝元图》艺术的美学渊源。笔者认为,现在对、水乐宫壁画的研究评论,多史论方面之言,缺乏深层次的美学问题揭示。这是因为:一是永乐宫壁画是新中国成立后重新发现才... 本文旨在通过永乐宫三清殿《朝元图》壁画艺术的剖析,探究和阐释《朝元图》艺术的美学渊源。笔者认为,现在对、水乐宫壁画的研究评论,多史论方面之言,缺乏深层次的美学问题揭示。这是因为:一是永乐宫壁画是新中国成立后重新发现才得到保护的,对其研究不够全面深入;二是一般研究者对卷轴画的重视程度甚于壁画,而《朝元图》仅是元代一个时期内的产物,文化跨度和包容量相对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壁画艺术 美学渊源 永乐宫 三清殿 唐宋 新中国成立 美学问题
原文传递
略谈“逸笔”
11
作者 程桂琳 《中国教师》 2010年第8期59-59,共1页
“逸笔”的提出见于元代倪云林的题画。题目:“仆之所谓画者,不过逸笔草草.不求形似,聊以自娱者也。”这段话语成了文人画自我标榜的法典。
关键词 不求形似 倪云林 文人画 题画
原文传递
感受色彩
12
作者 张义勇 《艺术教育》 2006年第8期30-30,共1页
不论绘画如何发展,色彩永远是首要的造型要素,(约翰内斯·伊顿语) 对色彩的认真研究是人类一种极好的教育方法,因为它可以引导人们感知内在必然性,这就要求我们要抛弃个人的任性及习惯,为造物主尽职——尽人之职。
关键词 色彩 造型要素 教育方法 绘画艺术 表现效果
原文传递
读图与情愫
13
作者 张义勇 《美术向导》 2006年第4期74-74,共1页
机器大工业生产,科技飞速发展,外部物质世界的惊人运转,信息的泛滥,数字化蔚然成风,世界到处充斥着过剩的影像、图片。这样的环境下,形象被无限复制,报纸、杂志、包装纸、广告画已成为现代社会的肌肤。当我们享受着物质文明的同... 机器大工业生产,科技飞速发展,外部物质世界的惊人运转,信息的泛滥,数字化蔚然成风,世界到处充斥着过剩的影像、图片。这样的环境下,形象被无限复制,报纸、杂志、包装纸、广告画已成为现代社会的肌肤。当我们享受着物质文明的同时,高清晰度的影像设备也在弱化着当代艺术家对自然的感受。但影像近乎完美的再现能力,似乎预示着绘画要面临一场灭顶之灾。从塞尚——毕加索——蒙德里安理性抽象的发展脉络,到凡·高——马蒂斯——康定斯基感性表现的传承轨迹,这两条路线都走上了与摄影截然相反的道路。抽象表现主义以后的绘画,波普艺术、超现实主义都被称作有“对摄影重复和报复”的嫌疑。于是有人惊呼“绘画死亡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读图 抽象表现主义 物质世界 超现实主义 工业生产 现代社会 物质文明 高清晰度 理性抽象 蒙德里安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