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水平与细菌感染的关系 被引量:7
1
作者 董毅娟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21年第18期3130-3132,共3页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气道和肺部疾病,特征是持续存在呼吸道症状和气流受限,它损害肺免疫防御系统,使其易受细菌感染。COPD患者可能会出现急性加重细菌感染[1]。全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倡议(GOLD)指南建议在COPD急性加重期怀疑细...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气道和肺部疾病,特征是持续存在呼吸道症状和气流受限,它损害肺免疫防御系统,使其易受细菌感染。COPD患者可能会出现急性加重细菌感染[1]。全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倡议(GOLD)指南建议在COPD急性加重期怀疑细菌感染时使用抗生素[2]。GOLD指南还指出,呼吸困难、痰量增加和痰脓是抗生素使用的标准。因此,抗生素经常被过度使用,偏离了GOLD指南。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人们研究了各种区分细菌感染的生物标志物,包括C反应蛋白(CRP)和降钙素原[3]。然而,CRP在病毒感染中通常也会升高,因此不能特异区分细菌感染。降钙素原可用于区分细菌感染,但价格昂贵不适用于基层[4]。众所周知,血嗜酸性粒细胞在肺炎和其他由细菌引起的传染病中降低[5]。嗜酸性粒细胞易检测,且在临床中广泛应用。因此,本研究的目的是确定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是否可用于预测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的细菌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钙素原 细菌感染 COPD患者 血嗜酸性粒细胞 抗生素使用 呼吸困难 病毒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