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6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肾透明细胞癌中m7G相关长链非编码RNAs与肿瘤微环境及免疫治疗的关系
1
作者 朱丽君 王彩霞 石韶华 《中国药物与临床》 2025年第3期185-191,I0001-I0006,共13页
目的分析N7-甲基鸟嘌呤(N7-methylguanosine,m7G)相关的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在肾透明细胞癌(clear cell renal cell carcinoma,ccRCC)中的作用。方法从癌症基因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数据库中检索cc... 目的分析N7-甲基鸟嘌呤(N7-methylguanosine,m7G)相关的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在肾透明细胞癌(clear cell renal cell carcinoma,ccRCC)中的作用。方法从癌症基因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数据库中检索ccRCC患者的信息,筛选出m7G相关的lncRNA,基于m7G相关lncRNA的预后特征(m7G-related lncRNA prognostic signatures,m7G-LPSs)建模。分析肿瘤微环境(tumor microenvironment,TME)、功能富集、免疫检查点与m7G相关lncRNA的关系。采用IMvigor 210队列、肿瘤突变负荷(tumor mutation burden,TMB)和pRRophetic包比较免疫治疗反应。结果在共表达研究中,筛选出8个可能的预后标志,在高危人群中上调AC112721.2、AC020907.4、AC009948.1、CEROX1、AC110015.1和下调RAP2C-AS1、AC079760.1、RPL34-DT。ccRCC的预后特征与不同的免疫信号通路、免疫侵袭和免疫检查点密切相关,高危患者预后较差,与CD4^(+)T细胞和CD8^(+)T细胞呈正相关,免疫评分和肿瘤细胞均较高。CTLA4、TIGIT、PDCD1和LAG3免疫检查点在不同风险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TLA4与AC112721.2、AC020907.4、AC079760.1、AC009948.1和AC110015.1呈正相关,与CEROX1呈负相关,不同的免疫药物在高危和低危患者间有不同的反应。结论构建了一个基于ccRCC中m7G相关lncRNA的预后风险模型,为ccRCC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透明细胞癌 m7G lncRNA 肿瘤微环境 免疫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移植术前零点穿刺Remuzzi高评分单供肾移植的临床观察
2
作者 李立志 孙平平 +5 位作者 贾志缃 杨浩森 王卫 王佳丽 周华 陈好雨 《实用器官移植电子杂志》 2025年第2期130-135,共6页
目的观察移植肾零点穿刺Remuzzi高评分的单供肾移植的疗效及生存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于山西省第二人民医院行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供者单供肾移植的受者178例。供肾均行零点穿刺,并行病理Remuzzi评分,分为高评分组(... 目的观察移植肾零点穿刺Remuzzi高评分的单供肾移植的疗效及生存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于山西省第二人民医院行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供者单供肾移植的受者178例。供肾均行零点穿刺,并行病理Remuzzi评分,分为高评分组(≥4分且≤6分)和低评分组(≤3分)。随访36个月,观察两组术后移植肾延迟恢复发生情况,术后肾功能、蛋白尿发生情况,受者和移植肾存活情况。结果两组受者性别比例、体重指数、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 leukocyte antigen,HLA)错配数、供肾冷缺血时间等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前血肌酐及肾小球滤过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高评分组术后有21(23.6%)例出现延迟恢复,低评分组有6例(6.7%)出现延迟恢复,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评分组术后有24例(27%)出现蛋白尿,低评分组有9例(10.1%)出现蛋白尿,行多因素分析,显示与术前Remuzzi评分(OR=1.46,P<0.05)及术后加用mTOR类免疫抑制剂(OR=4.52,P<0.05)有关。高评分组随访36个月时血肌酐为(131.3±5.53)μmol/L、eGFR为(62.9±2.02)ml/(min·1.73 m2),低评分组血肌酐为(121.3±2.18)μmol/L、eGFR为(65.0±1.24)ml/(min·1.73 m2),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个月高评分组受者存活率为95.5%(85例),移植肾存活率95.5%(85例),低评分组受者存活率为95.5%(85例),移植肾存活率为97.7%(87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移植前供肾活检6分≥Remuzzi≥4分的高评分行单供肾移植,可以取得良好的长期肾存活效果,值得临床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muzzi评分 移植肾病理 肾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尿毒症患者无透析肾移植与透析后肾移植的临床效果比较 被引量:7
3
作者 陈好雨 秦彦 周华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18年第1期120-121,共2页
尿毒症的前期发作具有隐蔽性特点[1]。当患者的病情发展至晚期时,患者的肾功能将会受到极大影响。目前临床上多通过透析和肾移植的方式对尿毒症患者进行治疗。为了更好地分析透析后肾移植与无透析肾移植的临床效果,本文以35例尿毒症患... 尿毒症的前期发作具有隐蔽性特点[1]。当患者的病情发展至晚期时,患者的肾功能将会受到极大影响。目前临床上多通过透析和肾移植的方式对尿毒症患者进行治疗。为了更好地分析透析后肾移植与无透析肾移植的临床效果,本文以35例尿毒症患者为研究对象,现将所有尿毒症患者的治疗流程及效果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毒症患者 排斥反应 甲泼尼龙 肾移植 临床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原市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存质量及影响因素的多中心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魏冰 李荣山 +8 位作者 乔玉峰 程丽娟 杜晓峰 陈再彬 王慧 王双贵 李德谦 王玉洁 文涛 《中国血液净化》 2012年第7期379-383,共5页
目的 了解太原市血液透析2年以上患者的生存质量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提高透析患者生存质量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多中心问卷调查的方法,选取太原市八家血液净化中心125名血液透析2年以上的患者作为调查对象,调查患者一般情况、临床资料... 目的 了解太原市血液透析2年以上患者的生存质量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提高透析患者生存质量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多中心问卷调查的方法,选取太原市八家血液净化中心125名血液透析2年以上的患者作为调查对象,调查患者一般情况、临床资料,并应用SF-36量表问卷进行生存质量调查。结果 ①血液透析2年以上患者生存质量SF-36总体评分为:107.55±14.50;②年龄(P<0.05,F=4.972)和性别(P<0.01,t=3.993)对生存质量总体有影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③文化程度在精神健康方面(P<0.05,Z=-0.838)、有无残余尿量在精力方面(P<0.05,Z=-2.465)、是否为糖尿病肾病在生理机能方面影响患者生存质量(P<0.05,Z=-2.06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④费用来源、婚姻状况、不同的透析方式对患者生存质量无影响。结论 太原市血液透析2年以上患者生存质量较其他城市较高,但其影响因素相对较少。对于血液透析患者,开始透析前两年积极配合治疗对保证其生存质量、生活满意度非常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 生存质量 SF-36量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人胸腺细胞兔免疫球蛋白在肾移植免疫诱导治疗中有效性及安全性的Meta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吕广娜 李宁 +1 位作者 宋玮 武小桐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14年第12期1736-1739,共4页
肾移植是目前治疗终末期肾脏病最理想的方法,它可以明显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1]。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AR)、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DGF)、感染等严重影响人、肾存活率[2,3],因此降低术后AR、感染等发生显得尤为重要。近年已证... 肾移植是目前治疗终末期肾脏病最理想的方法,它可以明显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1]。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AR)、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DGF)、感染等严重影响人、肾存活率[2,3],因此降低术后AR、感染等发生显得尤为重要。近年已证实应用抗人胸腺细胞兔免疫球蛋白(ATG-F)进行免疫诱导治疗可明显降低肾移植术后AR的发生率[4],但对ATG-F是否增加肺部感染发生率意见不一。为进一步总结、评价ATG-F在肾移植免疫诱导治疗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收集2001—2013年国内外相关文献并进行了Meta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诱导治疗 肾移植术后 META分析 免疫球蛋白 胸腺细胞 安全性 有效性 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黄叶总苷胶囊治疗肾移植术后蛋白尿临床分析 被引量:5
6
作者 石韶华 王振兴 +5 位作者 陈花 张建中 马永文 张小红 孙平平 武小桐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16年第8期725-726,共2页
肾移植是解决终末期肾病的有效手段。随着免疫抑制剂的不断更新,同种异体肾移植人/肾短期存活率已经明显上升,但是长期存活率仍有待提高。长期存活率的影响因素很多,包括急性、慢性排斥反应、高血压、高血脂、CIN的肾毒性、复发性肾小... 肾移植是解决终末期肾病的有效手段。随着免疫抑制剂的不断更新,同种异体肾移植人/肾短期存活率已经明显上升,但是长期存活率仍有待提高。长期存活率的影响因素很多,包括急性、慢性排斥反应、高血压、高血脂、CIN的肾毒性、复发性肾小球肾炎等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术后 临床分析 总苷胶囊 蛋白尿 地黄叶 长期存活率 同种异体肾移植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移植术后围手术期肠梗阻因素分析并护理要点 被引量:2
7
作者 孔燕枝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21年第7期1228-1230,共3页
肠梗阻是肾移植术后常见的外科并发症,报道的发生率高达24%[1]。因此,熟悉和掌握肾移植术后消化道急腹症的主要诱发因素、临床表现,加强观察与护理,是预防与治疗肾移植肠道急腹症的关键。2015年1月至2020年8月共治疗肾移植术后围手术期... 肠梗阻是肾移植术后常见的外科并发症,报道的发生率高达24%[1]。因此,熟悉和掌握肾移植术后消化道急腹症的主要诱发因素、临床表现,加强观察与护理,是预防与治疗肾移植肠道急腹症的关键。2015年1月至2020年8月共治疗肾移植术后围手术期并发肠梗阻患者16例,经过积极治疗及精细护理后均康复出院。现将护理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并发症 肾移植术后 围手术期 精细护理 护理要点 肠梗阻 急腹症 主要诱发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移植术后合并恶性肿瘤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陈好雨 周华 +2 位作者 贾志缃 孙平平 杨浩森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21年第21期3533-3535,共3页
同种异体肾移植术是终末期肾病患者在透析治疗外唯一且有效的治疗方法,由于移植术不可避免的术后排斥反应,近年来医学界一直在寻找优化免疫抑制治疗方案,从而改善患者预后,且近年来各类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正逐年下降。然而移植术后并发... 同种异体肾移植术是终末期肾病患者在透析治疗外唯一且有效的治疗方法,由于移植术不可避免的术后排斥反应,近年来医学界一直在寻找优化免疫抑制治疗方案,从而改善患者预后,且近年来各类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正逐年下降。然而移植术后并发感染性疾病、心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等仍然为影响肾移植术后患者预后的风险因素。流行病学资料[1]显示目前恶性肿瘤是导致肾移植受体死亡的第二大病因,其发生率可达2.19%~6.7%,仅次于心血管疾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排斥反应 免疫抑制治疗 肾移植术后 心血管疾病 合并恶性肿瘤 透析治疗 术后排斥反应 移植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泰它西普治疗IgA肾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研究
9
作者 朱丽君 陈沛 吕继成 《中国血液净化》 2025年第4期283-287,共5页
目的探讨泰它西普治疗IgA肾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收集自2022年3月─2024年3月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肾内科接受泰它西普治疗的IgA肾病患者临床资料,记录患者随访过程中的临床指标以及不良反应,评价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共... 目的探讨泰它西普治疗IgA肾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收集自2022年3月─2024年3月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肾内科接受泰它西普治疗的IgA肾病患者临床资料,记录患者随访过程中的临床指标以及不良反应,评价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共纳入106例患者,中位随访时间5.4(3.2,11.5)月,泰它西普治疗6个月的尿蛋白(Z=-2.929,P=0.003)、IgA(t=8.857,P<0.001)、IgG(t=5.305,P<0.001),IgM(t=6.732,P<0.001)水平较基线下降。泰它西普治疗前尿蛋白<3.5 g/d和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GFR)>60 ml/(min·1.73m^(2))与泰它西普治疗后尿蛋白降至1.0 g/d以内相关(OR=6.483、4.552,95%CI:1.259~33.389、1.043~19.860,P=0.025、0.044)。观察到不良反应有感染和注射部位反应。结论泰它西普治疗可以降低IgA肾病患者尿蛋白水平,早期应用可能效果更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GA肾病 泰它西普 有效性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移植术后并发泌尿系恶性肿瘤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陈好雨 王振兴 +1 位作者 陈花 石韶华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15年第5期577-578,共2页
肾移植是治疗肾衰竭的有效手段。随着器官移植技术的提高和免疫抑制剂的普遍应用,肾移植术后患者长期存活率明显提高,但由于降低了机体对肿瘤突变细胞的监视和清除能力,为恶性肿瘤的发生与发展提供了条件。研究显示,肾移植后恶性肿瘤发... 肾移植是治疗肾衰竭的有效手段。随着器官移植技术的提高和免疫抑制剂的普遍应用,肾移植术后患者长期存活率明显提高,但由于降低了机体对肿瘤突变细胞的监视和清除能力,为恶性肿瘤的发生与发展提供了条件。研究显示,肾移植后恶性肿瘤发病率是透析患者的3倍以上。因此移植后肿瘤的发生对患者长期存活有重要影响。肾移植受者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国外文献报道术后10年不包括皮肤癌的恶性肿瘤发病率为15%-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受者 泌尿系恶性肿瘤 长期存活率 突变细胞 器官移植技术 免疫抑制剂 膀胱移行细胞癌 无痛性血尿 文献报道 尿细胞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移植术后并发自体泌尿系肿瘤护理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陈丽英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20年第22期3876-3878,共3页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与新型免疫抑制剂在临床的应用,肾移植手术在临床得到了快速发展,肾移植作为治疗终末期肾病的最优治疗手段,我国每年接受肾移植手术的患者不断增加,使得许多终末期肾病患者脱离血液透析,生活质量及生存率均明显提...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与新型免疫抑制剂在临床的应用,肾移植手术在临床得到了快速发展,肾移植作为治疗终末期肾病的最优治疗手段,我国每年接受肾移植手术的患者不断增加,使得许多终末期肾病患者脱离血液透析,生活质量及生存率均明显提升[1]。同时由于肾移植术后免疫抑制剂的长期使用,使得肾移植患者的恶性肿瘤发病率明显增加,研究显示我国肾移植术后的恶性肿瘤以泌尿系肿瘤多见,已成为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临床对于肾移植术后并发恶性肿瘤的护理工作也日益重视,为进一步提升护理质量及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护理服务,现将我院1992年10月至2017年10月肾移植术后并发泌尿系恶性肿瘤的31例患者护理体会进行回顾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手术 泌尿系肿瘤 终末期肾病 护理质量 肾移植术后 护理分析 肾移植患者 免疫抑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免疫诱导方案下肾移植术后BK病毒感染情况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卫 周华 +2 位作者 贾志缃 陈好雨 武小桐 《实用器官移植电子杂志》 2022年第5期418-422,共5页
目的比较同时期采用单克隆抗体免疫诱导和多克隆抗体免疫诱导治疗受者肾移植术后尿液及血液BK病毒感染的情况。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1月—2019年7月于山西省第二人民医院行肾移植术共298例患者术后尿液、血液BK病毒DNA检测结果。根据免... 目的比较同时期采用单克隆抗体免疫诱导和多克隆抗体免疫诱导治疗受者肾移植术后尿液及血液BK病毒感染的情况。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1月—2019年7月于山西省第二人民医院行肾移植术共298例患者术后尿液、血液BK病毒DNA检测结果。根据免疫诱导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单克隆抗体免疫诱导治疗组85例和多克隆抗体免疫诱导治疗组213例,比较两组BK病毒感染情况,探讨不同免疫诱导治疗方案对肾移植受者BK病毒感染的影响。结果所有患者尿BK病毒阳性率为50.00%(149/298),血BK病毒阳性率为3.69%(11/298),肾移植术后尿BK病毒阳性率明显高于血BK病毒阳性率(P<0.01);单克隆抗体组尿BK病毒阳性率为50.59%(43/85),多克隆抗体组尿BK病毒阳性率为49.77%(106/21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65,P>0.05);单克隆抗体组血BK病毒阳性率为2.35%(2/85),多克隆抗体组血BK病毒阳性率为4.22%(9/21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88,P>0.05)。结论单克隆抗体与多克隆抗体免疫诱导治疗组肾移植术后BK病毒的感染无明显差异,但两组BK病毒的感染率非常高,应加强肾移植术后BK病毒的监测,及时调整免疫抑制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K病毒 肾移植 免疫诱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亲属活体肾移植55例临床分析
13
作者 周华 贾志缃 +3 位作者 王晶晶 孙永康 武小桐 卫焘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11年第8期953-954,共2页
器官来源日益紧缺是困扰肾移植界的一大难题,亲属活体器官捐献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器官来源,已成为尸体肾移植的有效补充。自2007年4月至2010年5月,我中心共行亲属活体肾移植55例,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亲属活体肾移植 临床分析 活体器官捐献 器官来源 尸体肾移植 临床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移植术后环孢素向硫唑嘌呤转换的临床研究
14
作者 邢俊平 陈勇 +2 位作者 周华 石根玉 武小桐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 CAS 2001年第1期25-27,共3页
目的 观察肾移植木后环孢素向硫唑嘌呤转换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60例术后1年以上、肾功能稳定的肾移植受者进行免疫抑制剂从环孢素向唷唑嘌呤的转换。结果 60例病人平均血清肌酐在转换后1个月明显下降(148±58.5至132±86.9mmo... 目的 观察肾移植木后环孢素向硫唑嘌呤转换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60例术后1年以上、肾功能稳定的肾移植受者进行免疫抑制剂从环孢素向唷唑嘌呤的转换。结果 60例病人平均血清肌酐在转换后1个月明显下降(148±58.5至132±86.9mmol/L,P<0.01),并在以后几年内继续下降,转换后6年时平均血清肌酐为112±39.8mmol/L。转换后平均血压也明显下降,并且抗高血压药物数量逐渐减少(P<0.01)。分别有9例(15%)和3例(6.7%)病人在转换后3个月内和3个月后发生急性排斥反应。转换后1年、5年人/肾存活率分别为95%/81.7%、86.7%/78.3%。5例(8.7%)病人因药物副作用和慢性排斥反应从硫唑嘌呤再转换为环孢素。结论 肾移植受者在术后一定时间将免疫抑制剂从环孢素转换为硫唑嘌呤是一种安全的免疫抑制方案,具有较好的移植肾长期存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孢素 硫唑嘌呤 肾移植术后 病人 血清肌酐 免疫抑制剂 临床研究 数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淋清颗粒治疗肾移植术后泌尿系感染20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镜 陈再彬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06年第12期959-959,共1页
关键词 泌尿系感染 肾移植术后 热淋清颗粒 临床观察 治疗 诺氟沙星 氟哌酸 抗菌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液透析患者血清中骨硬化蛋白和DKK1蛋白表达与腹主动脉钙化程度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20
16
作者 李怀鱼 杨军 +1 位作者 王振兴 陈花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17年第1期79-81,共3页
血管钙化是终末期肾病(ESRD)患者心血管疾病发病和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存在密切的关系。传统观念认为,血管钙化是一个被动过程:即机体内钙磷代谢紊乱使细胞和组织间钙磷结晶沉积。近年来大量研究认为血管钙化是一... 血管钙化是终末期肾病(ESRD)患者心血管疾病发病和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存在密切的关系。传统观念认为,血管钙化是一个被动过程:即机体内钙磷代谢紊乱使细胞和组织间钙磷结晶沉积。近年来大量研究认为血管钙化是一种类似于骨和软骨形成的主动的调节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主动脉钙化 血液透析患者 蛋白表达 骨硬化 相关性分析 DKK1 钙磷代谢紊乱 血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延续性护理对肾移植术后出院患者自我管理及生活质量影响 被引量:14
17
作者 马涛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20年第15期2651-2652,共2页
肾脏移植是治疗终末期肾病的重要手段,其不仅可以改善患者的生存率,还可以极大地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但手术后为减少患者的排斥反应,需长期服用免疫抑制药物,在降低排斥反应的同时会导致患者抵抗力降低并诱发其他并发症的发生,从而影响... 肾脏移植是治疗终末期肾病的重要手段,其不仅可以改善患者的生存率,还可以极大地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但手术后为减少患者的排斥反应,需长期服用免疫抑制药物,在降低排斥反应的同时会导致患者抵抗力降低并诱发其他并发症的发生,从而影响患者手术效果及预后。延续性护理通常是从医院到家庭的延续,可以使得患者在出院后持续获得护理服务、健康指导并提升患者自我管理能力[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抑制药物 延续性护理 肾脏移植 患者抵抗力 终末期肾病 健康指导 排斥反应 出院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伊班膦酸钠联合治疗肾移植术后骨质疏松症78例对照观察 被引量:5
18
作者 范钻 李智国 +2 位作者 郭文萍 李宁 武小桐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16年第10期1492-1493,共2页
糖皮质激素于肾移植术后临床应用广泛,但长期大量应用糖皮质激素可致类固醇性骨质疏松[1],国内研究[2]表明,静脉滴注伊班膦酸钠能有效治疗肾移植术后类固醇性骨质疏松,对我院于2011年6月至2014年8月肾移植术后骨质疏松性骨痛患者78例进... 糖皮质激素于肾移植术后临床应用广泛,但长期大量应用糖皮质激素可致类固醇性骨质疏松[1],国内研究[2]表明,静脉滴注伊班膦酸钠能有效治疗肾移植术后类固醇性骨质疏松,对我院于2011年6月至2014年8月肾移植术后骨质疏松性骨痛患者78例进行临床研究现分析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患者78例,其中男30例,女48例。年龄23-68岁,平均(40±5)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班膦酸钠 骨质疏松性骨痛 患者主要症状 腰背痛 糖皮质激素 骨密度 破骨细胞 静脉滴注 骨化三醇胶丸 分析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黄叶总苷胶囊联合低剂量雷公藤多苷治疗肾移植术后蛋白尿疗效观察 被引量:4
19
作者 杨军 王振兴 武小桐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14年第5期656-658,共3页
我院2009—2013年对25例肾移植术后1年以上新发蛋白尿患者给予雷公藤多苷联合低剂量地黄叶总苷胶囊治疗,观察治疗后12周内尿蛋白变化及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并与同期单用雷公藤多苷的患者进行比较,观察地黄叶总苷对肾移植术后蛋白尿... 我院2009—2013年对25例肾移植术后1年以上新发蛋白尿患者给予雷公藤多苷联合低剂量地黄叶总苷胶囊治疗,观察治疗后12周内尿蛋白变化及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并与同期单用雷公藤多苷的患者进行比较,观察地黄叶总苷对肾移植术后蛋白尿患者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术后 雷公藤多苷 治疗效果 总苷胶囊 蛋白尿 地黄叶 低剂量 疗效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氧诱导因子-1α信号通路相关蛋白在腹膜透析患者腹透液中的表达变化 被引量:4
20
作者 杨军 李怀鱼 +1 位作者 王振兴 陈花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16年第7期970-972,共3页
终末期肾脏病(ERSD)患者主要的肾脏替代治疗方案之一即为腹膜透析,但长期腹膜透析易出现腹膜炎、腹膜功能及形态结构的改变及营养不良等因素,易引起超滤衰竭(ultrafiltration failure,UFF)。UFF的主要机制主要包括腹膜血管新生、腹... 终末期肾脏病(ERSD)患者主要的肾脏替代治疗方案之一即为腹膜透析,但长期腹膜透析易出现腹膜炎、腹膜功能及形态结构的改变及营养不良等因素,易引起超滤衰竭(ultrafiltration failure,UFF)。UFF的主要机制主要包括腹膜血管新生、腹膜纤维化以及腹膜间质/淋巴系统吸收增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是目前已知的最强有力的促血管形成因子,可以诱导血管新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透液 腹膜透析 腹膜功能 低氧诱导因子 腹膜纤维化 超滤衰竭 终末期肾脏病 转化生长因子 肾脏替代治疗 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