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山西庞泉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生兰科植物调查 被引量:1
1
作者 赵占合 王慧媛 韩英 《山西林业科技》 2023年第S01期39-40,69,共3页
山西庞泉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拥有保存较完整的原始天然次生林,地理位置偏僻,植被繁茂,生物多样性丰富,生态环境保存较好。笔者通过对保护区的兰科植物进行专项调查,分析研判本区域内兰科植物的种类、数量、分布特点,并提出了就地保护、... 山西庞泉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拥有保存较完整的原始天然次生林,地理位置偏僻,植被繁茂,生物多样性丰富,生态环境保存较好。笔者通过对保护区的兰科植物进行专项调查,分析研判本区域内兰科植物的种类、数量、分布特点,并提出了就地保护、迁地保护、及时更新省级重点保护植物名录、加大研究力度、创新宣传方式等保护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庞泉沟 兰科植物 调查 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庞泉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重点保护动物的数量繁殖及保护 被引量:2
2
作者 薛恩祥 王建平 郝映红 《野生动物》 1991年第6期3-6,共4页
我们于1987~1989年对本区国家重点保护动物的数量、繁殖及保护进行了调查研究,现将所获资料初步整理报道如下: 一、工作方法在工作中采用以下工作方法: (一)
关键词 自然保护区 保护动物 繁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庞泉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可持续发展探讨 被引量:1
3
作者 李世广 《山西林业》 2009年第3期9-10,共2页
本文介绍了庞泉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资源保护现状、森林资源保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自然保护区森林资源保护对策以及加强省直林区森林资源保护的建议。
关键词 庞泉沟 自然保护区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庞泉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松鸦的数量动态
4
作者 武建勇 郝映红 +1 位作者 王俊田 王建平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20-22,共3页
1985—1987年,在山西庞泉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松鸦的数量动态进行了初步研究。已知油松林型松鸦遇见数为14.41只,占总数量的53.89%,是松鸦的最适生境。松鸦的数量波动全年出现高峰一个(7月),低谷一个(5月)。
关键词 松鸦 庞泉沟保护区 数量动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西庞泉沟自然保护区河岸带鸟类群落组成与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李世广 郝映红 +1 位作者 隋金玲 齐磊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3年第5期420-424,共5页
2005至2009年间,每年的4、5月和7、8月间对山西庞泉沟自然保护区河岸带的云杉林、针阔混交林、沙棘灌丛、柳树灌丛、河滩、农耕地、居民区等生境类型的鸟类群落结构进行调查,并观察记录河岸带鸟类的迁徙行为。调查共发现鸟类11目30科89... 2005至2009年间,每年的4、5月和7、8月间对山西庞泉沟自然保护区河岸带的云杉林、针阔混交林、沙棘灌丛、柳树灌丛、河滩、农耕地、居民区等生境类型的鸟类群落结构进行调查,并观察记录河岸带鸟类的迁徙行为。调查共发现鸟类11目30科89种,其中,古北界51种(57.3%);东洋界12种(13.5%);广布种26种(29.2%);居留型分析显示,留鸟41种(46.1%),夏候鸟48种(53.9%);有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3种,二级保护动物5种,省级保护动物7种,我国特产鸟类7种。本区候鸟的迁徙有一定的规律。对不同生境中鸟类群落间的多样性特征、物种间组成的复杂性进行计算和比较发现,不同生境存在显著差异,河岸带中针阔混交林生境中物种多样性指数较高。河岸带是庞泉沟保护区中的重要区域之一,在鸟类资源的保护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建议进一步加强对河岸带鸟类群落的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鸟类群落 结构组成 河岸带 庞泉沟保护区 迁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西庞泉沟自然保护区原麝资源
6
作者 郝映红 安文山 +3 位作者 杨向明 郭玉勇 韩宝智 孟小丽 《四川动物》 CSCD 1993年第3期34-35,共2页
在山西庞泉沟自然保护区进行了国家Ⅱ级保护动物原麝的资源调查,并记述了栖息地特征、密度及其食性。
关键词 资源 原麝 自然保护区 山西 庞泉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西庞泉沟自然保护区长尾雀繁殖习性观察
7
作者 杨向明 安晓红 梁小明 《四川动物》 CSCD 2002年第2期99-99,共1页
关键词 山西 庞泉沟自然保护区 长尾雀 繁殖习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庞泉沟自然保护区白繁殖生态观察 被引量:5
8
作者 武建勇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35-39,共5页
990-1994年3-10月,在山西庞泉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白繁殖生态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该鸟在本区为夏候鸟,3月底迁来,10月上旬迁离,多在山涧溪流、池塘、水沟边活动。种群密度遇见数在繁殖前为170只/k... 990-1994年3-10月,在山西庞泉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白繁殖生态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该鸟在本区为夏候鸟,3月底迁来,10月上旬迁离,多在山涧溪流、池塘、水沟边活动。种群密度遇见数在繁殖前为170只/km,繁殖后177只/km,繁殖后比繁殖前增长412%。食物以昆虫为主,最早产卵于5月11日,每窝卵数3-6枚,孵卵期12-14d,孵化率80%-1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鸟纲 白JiLing 繁殖生态 山西庞泉沟 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庞泉沟自然保护区原麝的生态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郝映红 武建勇 +1 位作者 王俊田 王建平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6期16-18,29,共4页
原麝(Moschus moschiferus)又名香獐子,獐子、麝狗子等,属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分布于我国东北和华北等地区。雄麝有麝香腺,能分泌麝香,其经济价值很高。
关键词 原麝 生态学 庞泉沟 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庞泉沟自然保护区褐马鸡的家鸡代孵暨育雏初步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武建勇 周志连 +1 位作者 刘丽琼 温江 《山西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6年第3期35-38,共4页
我们于1990~1993的3年间在庞泉沟自然保护区分别对褐马鸡的家鸡代孵暨育雏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整个孵化期为27.5(21.1 28.1)天,大致分为初期(19天),中期(10—20天),后期(21—28天),其受精率为68.5%,孵化率为56.3%,... 我们于1990~1993的3年间在庞泉沟自然保护区分别对褐马鸡的家鸡代孵暨育雏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整个孵化期为27.5(21.1 28.1)天,大致分为初期(19天),中期(10—20天),后期(21—28天),其受精率为68.5%,孵化率为56.3%,初期:孵化温度为39.30℃,湿度为69.60%,凉蛋温度(最低温度)为21.20℃,中期:孵化温度为38.45℃。后期:孵化温度为34.05℃,湿度为66.80%,凉蛋温度为21.00℃,孵化平均温度为37.27℃,平均湿度为70.77%,凉蛋平均温度为20.30℃。育雏采用自然育雏与半人工育雏两种方法,自然育雏的平均密度为0.10—0.18只/米^2,初期日粮:10g蚂蚁卵1天,以后逐渐增加,育雏期为40天,半人工育雏:平均密度为4只/米^2,湿度为50—60%,饮水为1/1000的青霉素温开水,喂食:2颗熟鸡蛋/天、只,以及不定量的小米、光照,1—3天24小时/100瓦,以后逐天减1小时到10小时,温度,第一周为34~35℃,以后2—3天降温1℃到恒温机制建立(14天左右),育雏期为45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庞泉沟自然保护区 褐马鸡 孵化 育雏 饲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庞泉沟自然保护区山雀科鸟类的生态观察 被引量:2
11
作者 任建强 安文山 +1 位作者 王忠星 高永红 《四川动物》 CSCD 1995年第3期129-130,共2页
庞泉沟自然保护区山雀科鸟类的生态观察任建强,安文山,王忠星,高永红山西庞泉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交城0305101991─1993年,我们在庞泉沟自然保护区(东经111°27',北纬37°51')对山雀科鸟类进行... 庞泉沟自然保护区山雀科鸟类的生态观察任建强,安文山,王忠星,高永红山西庞泉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交城0305101991─1993年,我们在庞泉沟自然保护区(东经111°27',北纬37°51')对山雀科鸟类进行了野外观察,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垂直分布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鸟纲 山雀科 生态学 自然保护区 庞泉沟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西五鹿山自然保护区褐马鸡栖息地的选择 被引量:14
12
作者 张国钢 张正旺 +1 位作者 杨凤英 李世广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00-103,共4页
于1997年12月至1998年11月对山西五鹿山自然保护区褐马鸡栖息地的选择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春季由于林缘灌丛地带阳光充足,草本植物返青较早,在0~10cm的覆盖度较高的区域,昆虫相对较多,常常会吸引褐马鸡取食。夏季,褐马鸡为顺利完成繁... 于1997年12月至1998年11月对山西五鹿山自然保护区褐马鸡栖息地的选择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春季由于林缘灌丛地带阳光充足,草本植物返青较早,在0~10cm的覆盖度较高的区域,昆虫相对较多,常常会吸引褐马鸡取食。夏季,褐马鸡为顺利完成繁殖活动和育雏,很少到林缘灌丛中活动,而是选择在针阔混交林中觅食,因为铁矿大多聚集在林缘灌丛。秋季,褐马鸡雏鸟已经长大,多数都是以家族的形式活动,使得被捕食的风险增加。因此褐马鸡在秋季同样会避开干扰较大的林缘,而选择在10~30cm覆盖度较大的针阔混交林中,而林缘灌丛如沙棘等次生灌丛提供了较为丰富的食物。冬季,褐马鸡多选择在阳光充足的林缘灌丛取食,此时期褐马鸡也多选择乔木胸径较粗、乔木较高的针阔混交林,这些区域为褐马鸡提供了良好的隐蔽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栖息地选择 褐马鸡 判别分析 五鹿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西庞泉沟保护区三种鸮的繁殖生态特性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郝映红 齐磊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3年第6期536-541,共6页
通过1991~1997年和2002~2004年两次在庞泉沟自然保护区选择林线河滩耕地居民区、阔叶林区、针阔混交林区、针叶林区和山地土壁石质悬崖峭壁5种类型栖息地,设置长400m,跨度100m的固定样线,调查红角鸮、雕鸮和纵纹腹小鸮的迁徙特性、种... 通过1991~1997年和2002~2004年两次在庞泉沟自然保护区选择林线河滩耕地居民区、阔叶林区、针阔混交林区、针叶林区和山地土壁石质悬崖峭壁5种类型栖息地,设置长400m,跨度100m的固定样线,调查红角鸮、雕鸮和纵纹腹小鸮的迁徙特性、种群密度和繁殖特性,并采用剖捡标本和食丸的方法分析其食性,借以分析3种鸮对5种类型生境的利用特性和繁殖期繁殖生态学特性。结果表明:红角鸮迁徙的特点,北徙年均差异3~4d,南迁年均差异2~5d,居留期162~166d,间隔期199~203d,在本区的生态活动是相对稳定的。阔叶林生境是红角鸮的主要栖息环境。山地土壁、石质悬崖峭壁区是雕鸮的主要栖息环境。林线河滩耕地居民区是纵纹腹小鸮的主要栖息环境。通过其繁殖特性的分析,表明3种鸮在繁殖巢穴选取、产卵、孵卵和育雏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3种繁殖鸮的食性,以农田鼠类、昆虫和部分鸟类为食性,为森林益鸟,应该加以保护,但由于其生境利用较为特殊,种群数量偏低,其繁殖受到食物丰富度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角鸮 雕鸮 纵纹腹小鸮 繁殖 迁徙 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西庞泉沟保护区原麝的一些生态资料 被引量:3
14
作者 郝映红 武建勇 王俊田 《四川动物》 CSCD 1990年第2期44-46,共3页
关键词 原麝 生态 庞泉沟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庞泉沟保护区鸟类近十七年变化情况的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武建勇 张龙胜 刘焕金 《山西林业科技》 1997年第2期19-24,共6页
笔者于1996年对庞泉沟自然保护区内鸟类的数量和分布进行了调查,与17年前相比,鸟类的数量和分布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垂直分布有向上迁移的趋势。
关键词 森林 庞泉沟 自然保护区 鸟类 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庞泉沟保护区发展生态旅游探讨 被引量:1
16
作者 武建勇 张凤仙 +1 位作者 武保平 刘明良 《河北林果研究》 2000年第S1期11-14,共4页
关键词 自然保护区 生态旅游 庞泉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西庞泉沟自然保护区森林群落物种多样性 被引量:37
17
作者 李旭华 邓永利 +2 位作者 张峰 董刚 李世广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667-1673,共7页
在对山西庞泉沟自然保护区森林群落进行数量分类的基础上,运用丰富度指数、物种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对保护区内森林群落的物种多样性进行了研究,并对森林群落各层片之间的物种多样性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1)森林群落15个群丛... 在对山西庞泉沟自然保护区森林群落进行数量分类的基础上,运用丰富度指数、物种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对保护区内森林群落的物种多样性进行了研究,并对森林群落各层片之间的物种多样性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1)森林群落15个群丛的丰富度指数、物种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能很好地反映各群丛多样性变化规律。(2)各群丛的丰富度指数和物种多样性指数总体上呈现草本层>灌木层>乔木层,草本层的均匀度最小,大多数森林群落乔木层和灌木层的均匀度比较接近。(3)Patrick指数、Simpson指数、Shannon指数以及Pielou指数和Alatalo指数之间表现极显著差异性(P<0.01)。(4)群丛3(华北落叶松-土庄绣线菊+美蔷薇-东方草莓群丛)灌木层和草本层之间呈显著负相关(r=-0.643,P<0.05);群丛8(白桦+山杨-灰栒子+美蔷薇-中亚苔草群丛)乔木层和灌木层呈显著负相关(r=-0.458,P<0.05),灌木层和草本层则呈显著正相关(r=0.404,P<0.05);群丛11(白杄-中亚苔草+烟管头草)的乔木层和草本层之间呈显著负相关(r=-0.949,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群落 物种多样性 物种多样性指数
原文传递
庞泉沟冠纹柳莺繁殖习性的观察 被引量:1
18
作者 杨向明 李世广 《四川动物》 CSCD 1999年第2期77-77,共1页
冠纹柳莺(Phyloscopusreguloides)是庞泉沟保护区近几年来新发现的繁殖鸟类,从而使该区繁殖柳莺的种类增加为4种[1,2]。国内关于该种繁殖习性的报道尚少。为了系统搞清本区柳莺的生态资料,1993-1... 冠纹柳莺(Phyloscopusreguloides)是庞泉沟保护区近几年来新发现的繁殖鸟类,从而使该区繁殖柳莺的种类增加为4种[1,2]。国内关于该种繁殖习性的报道尚少。为了系统搞清本区柳莺的生态资料,1993-1997年的4-9月,对该种的繁殖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纹柳莺 繁殖习性 生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庞泉沟自然保护区建区十五年兽类研究概述 被引量:1
19
作者 武建勇 周志连 《中国生物圈保护区》 1997年第1期39-42,共4页
庆泉沟自然保护区是经山西省人民政府在1980年12月批准建立的,1986年8月经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它位于吕梁山脉中段,地处交城和方山两县交界,东经111°22′~111°33′,北纬37°45′~37°55′,南北长15公里... 庆泉沟自然保护区是经山西省人民政府在1980年12月批准建立的,1986年8月经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它位于吕梁山脉中段,地处交城和方山两县交界,东经111°22′~111°33′,北纬37°45′~37°55′,南北长15公里,东西宽14.5公里,总面积10443.5公顷。主峰孝文山海拔为2831米,最低海拔1600米。年均温为4℃,年降水量800毫米左右,年均相对湿度70%,全年无霜期90~100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保护区 庞泉沟保护区 兽类 哺乳动物纲
原文传递
山西道地中草药分布及种类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张瑞 郭玉永 +4 位作者 郝嘉辰 光弘 杜倩 王爱萍 董琦 《山西农业科学》 2018年第1期95-97,共3页
为适应当前林下经济的发展,充分挖掘山西省境内中草药的发展潜力,根据中草药的生长特性及其生长地域环境分布特征,对境内各类中草药进行分类归纳,以期为中草药产业发展提供依据。
关键词 中草药 中药道地性 山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