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用荧光猝灭和荧光加强两种理论研究喹诺酮类新药与白蛋白的作用 被引量:41
1
作者 杨曼曼 席小莉 杨频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687-691,共5页
应用荧光加强和荧光猝灭两种理论公式,对四种喹诺酮类药物与人血清和牛血清白蛋白的作用作进行了对比研究,对药物与白蛋白的结合特点和通常的表征量(解离常数、猝灭常数、猝灭效率、能量转移效率、给体-受体作用距离等)进行了深入地分析... 应用荧光加强和荧光猝灭两种理论公式,对四种喹诺酮类药物与人血清和牛血清白蛋白的作用作进行了对比研究,对药物与白蛋白的结合特点和通常的表征量(解离常数、猝灭常数、猝灭效率、能量转移效率、给体-受体作用距离等)进行了深入地分析;在白蛋白与药物结合类型上,四种药物对HSA和BSA的猝灭实验结果表明,这种由给体-受体结合引起的猝灭作用类型不是由生物大分子血清白蛋白单方面决定的,而是由血清白蛋白与药物、即给体与受体两者的分子结构和相互匹配共同决定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猝灭和加强 人血清白蛋白(HsA) 牛血清白蛋白(BSA) 喹诺酮类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温下荧光猝灭和加强理论公式合理性的比较 被引量:29
2
作者 杨曼曼 席小莉 杨频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4期1437-1445,共9页
通过荧光和紫外方法研究盐酸左氧氟沙星、氟罗沙星、加替沙星和沃氟沙星四种喹诺酮类药物与人血清白蛋白(HSA)的作用,在不同温度下对荧光加强和猝灭理论公式的等价性和精细差异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在不同温度下两种理论公式尽管在求取... 通过荧光和紫外方法研究盐酸左氧氟沙星、氟罗沙星、加替沙星和沃氟沙星四种喹诺酮类药物与人血清白蛋白(HSA)的作用,在不同温度下对荧光加强和猝灭理论公式的等价性和精细差异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在不同温度下两种理论公式尽管在求取解离常数上所得结果都可视为有效,但猝灭方程的双倒数图反而不及荧光加强方程的双倒数图与体现动态、静态猝灭机理的猝灭曲线一致.对于能量转移效率E,我们首次定义:按自由荧光体白蛋白的荧光强度F0和加入药物至荧光不再变化时的荧光强度F值计算F/F0,进而将F/F0代入0E1F=-F计算能量转移效率E.它标示出每个体系发生能量转移的最大限度,向体系中再添加药物,已不能发生进一步的猝灭,这一新定义的引入,使得能量转移效率E这一量值有可能推广到估算白蛋白运载药物能力的最大限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猝灭和加强 能量转移效率 人血清白蛋白 喹诺酮类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荧光淬灭和加强理论公式合理性的热力学分析 被引量:10
3
作者 杨曼曼 席小莉 杨频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9期2109-2116,共8页
通过荧光法在不同温度下研究了3种第三代头孢新药:盐酸头孢吡肟、头孢匹胺和头孢唑肟钠与人血清白蛋白(HSA)和牛血清白蛋白(BSA)的作用,分别应用荧光淬灭和荧光加强理论公式计算了它们的结合常数等,进而分别计算了它们的热力学函数.因... 通过荧光法在不同温度下研究了3种第三代头孢新药:盐酸头孢吡肟、头孢匹胺和头孢唑肟钠与人血清白蛋白(HSA)和牛血清白蛋白(BSA)的作用,分别应用荧光淬灭和荧光加强理论公式计算了它们的结合常数等,进而分别计算了它们的热力学函数.因对应于不同的理论公式得出的KA值并不完全相同,由此得到它们相应的热力学参数也有所不同.本文对这些热力学数据的差异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基于荧光加强理论公式(4)获得的热力学数据显示更为合理.因而我们建议,即使在研究受体-底物的荧光淬灭反应时,采用荧光加强理论公式(4)可以获得更符合实际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淬灭和加强 血清白蛋白 第三代头孢新药 热力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苄氨基嘌呤及其金属配合物与DNA的作用机理 被引量:7
4
作者 席小莉 杨曼曼 杨频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1847-1852,共6页
The mechanism for interactions of the 6-benzyl-amino-purine and its Co2+, Ni2+ complexes with DNA was studied by UV and fluorescence spectra using ethidium bromide (EB) as probe molecule. When pH=7.4, the action of 6-... The mechanism for interactions of the 6-benzyl-amino-purine and its Co2+, Ni2+ complexes with DNA was studied by UV and fluorescence spectra using ethidium bromide (EB) as probe molecule. When pH=7.4, the action of 6-benzyl-amino-purine-Co2+ and DNA was electrostatic effect and certain kind of intercalation action; when pH=9.86, the action of the two was electrostatic effect; when pH=2.85 , the action of 6-benzyl-amino-purine-Ni2+ and DNA was both electrostatic and intercalation action. But when pH=7.4, 6-benzyl-amino-purine hardly influenced the intercalation action of EB and DNA, the action of 6-benzyl-amino-purine and DNA was electrostatic a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苄氨基嘌呤金属配合物 DNA Scatchard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8-氮杂腺嘌呤及其金属配合物与DNA的作用机理 被引量:1
5
作者 席小莉 杨曼曼 杨频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2272-2275,共4页
8-氮杂腺嘌呤是抗代谢类药物,临床上广泛用于治疗增殖很快的肿瘤。文章以溴化乙啶为探针,通过紫外光谱,荧光光谱,研究了8-氮杂腺嘌呤及其与Co2+和Cu2+离子形成的配合物同DNA的作用。结果发现:在pH 9.86时,8-氮杂腺嘌呤可与Co2+形成稳定... 8-氮杂腺嘌呤是抗代谢类药物,临床上广泛用于治疗增殖很快的肿瘤。文章以溴化乙啶为探针,通过紫外光谱,荧光光谱,研究了8-氮杂腺嘌呤及其与Co2+和Cu2+离子形成的配合物同DNA的作用。结果发现:在pH 9.86时,8-氮杂腺嘌呤可与Co2+形成稳定配合物,此配合物与DNA之间静电作用较强、嵌插作用较弱;在pH 7.4时,8-氮杂腺嘌呤可与Cu2+形成稳定配合物,其与DNA之间主要以嵌插作用为主、静电作用为辅;在pH 2.85时,8-氮杂腺嘌呤-Cu2+配合物与DNA之间嵌插作用较强、静电作用较弱;在pH 7.4时,8-氮杂腺嘌呤几乎不影响EB和DNA之间的嵌入结合方式,它与DNA为静电方式结合。这些结果,可为合理改善药效,降低抗癌药物毒性和设计新药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8-氮杂腺嘌呤 金属配合物 DNA Scatchard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荧光猝灭和荧光加强理论公式的等效性论证 被引量:15
6
作者 杨曼曼 席小莉 杨频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0期2199-2202,共4页
通过荧光、紫外方法研究头孢哌酮钠和沃氟沙星两种药物与白蛋白的作用,对荧光加强和猝灭理论公式的等价性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两种理论公式在求取解离常数上是等效的;得出了两种药物与牛血清白蛋白作用的解离常数、能量转移效率、给体-... 通过荧光、紫外方法研究头孢哌酮钠和沃氟沙星两种药物与白蛋白的作用,对荧光加强和猝灭理论公式的等价性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两种理论公式在求取解离常数上是等效的;得出了两种药物与牛血清白蛋白作用的解离常数、能量转移效率、给体-受体作用距离和猝灭常数,还特别指出:猝灭终止时猝灭剂(药物)的最大摩尔浓度与荧光体(白蛋白)的摩尔浓度之比[Mt]/[Pt]是个值得重视的参量,因为它是猝灭剂分子对一个荧光体分子的最大结合数,向荧光体溶液再添加超过这个量值的猝灭剂将不再具有猝灭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猝灭 荧光加强 牛血清白蛋白 等效性 头孢哌酮钠 沃氯沙星 解离常数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