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3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山西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集体化时代农村基层档案”述略 被引量:6
1
作者 行龙 马维强 《中国乡村研究》 2007年第1期273-289,共17页
山西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自成立以来即注重史料的收集与整理,并已形成了水利、晋商、秧歌等资料专题特色。本文对近年来所收集整理的五千余卷、上百万件集体化时代的基层公社、大队、生产小队档案数据进行大概介绍,期望能够得到学界... 山西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自成立以来即注重史料的收集与整理,并已形成了水利、晋商、秧歌等资料专题特色。本文对近年来所收集整理的五千余卷、上百万件集体化时代的基层公社、大队、生产小队档案数据进行大概介绍,期望能够得到学界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体化时代 基层档案 乡村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十而立:社会史研究在中国的实践 被引量:9
2
作者 行龙 胡英泽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40-149,共10页
新时期中国史学最引人注目的事件是社会史的复兴与发展。30年的中国社会史研究经历了整体社会史、区域社会史、新社会史三个发展阶段,这是一个不断反思和不断创新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走向成熟的过程。三十而立,回顾与前瞻同样重要。
关键词 中国 社会史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资料、视角与写法:关于中国当代社会史研究的再思考 被引量:12
3
作者 常利兵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83-92,共10页
近年来,中国当代社会史研究渐趋兴盛,既有讨论社会史视角对当代史研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问题,也有对当代史研究中的缺陷和不足提出反思,从而将社会史的引入作为当代史学科体系建立和研究走向深入的新途径。利用新资料、新视角、新方法进... 近年来,中国当代社会史研究渐趋兴盛,既有讨论社会史视角对当代史研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问题,也有对当代史研究中的缺陷和不足提出反思,从而将社会史的引入作为当代史学科体系建立和研究走向深入的新途径。利用新资料、新视角、新方法进行的微观实证研究也取得新进展,对其进行讨论和交流,有助于推进这一新兴学科的发展。未来中国当代社会史研究不仅要借鉴古代、近代社会史研究的优秀成果,而且要在资料、视角和写法等方面确立自身的学术话语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社会史 走向田野与社会 历史书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资料革命”:中国当代社会史研究的基础工作 被引量:5
4
作者 行龙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41-43,共3页
自1980年代初以来,中国社会史研究已成为中国历史研究中的一朵奇葩,尤其是区域社会史研究,倍加受人青睐。可以说,就中国社会史研究领域而言,无论是古代的、近代的还是现代的,都有了一定长足的发展和积累,其中,中国近代社会史的... 自1980年代初以来,中国社会史研究已成为中国历史研究中的一朵奇葩,尤其是区域社会史研究,倍加受人青睐。可以说,就中国社会史研究领域而言,无论是古代的、近代的还是现代的,都有了一定长足的发展和积累,其中,中国近代社会史的发展显得更为强势一些。相比较而言,中国当代社会史的研究却姗姗来迟,明显滞后了很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社会史研究 中国当代 中国近代社会史 革命 中国历史研究 80年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社会史角度研究中国当代史 被引量:3
5
作者 行龙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60-162,共3页
《社会科学》杂志社组织“中国当代史学科建设”笔谈,是一件很有学术意义的事情。研读《社会科学》2012年第5期编发的上海诸位学界同仁的文章,颇多启发。兹就个人近年所思所想,付诸笔端,以供讨论。
关键词 中国当代史 社会史 《社会科学》 学科建设 学术意义 杂志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基层支部整风研究——以山西省左权县为考察中心
6
作者 马维强 王文婷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17年第7期16-18,共3页
战争年代,受国内战争形势和基层社会双重影响,中国共产党基层党支部组织不健全、发展党员重量不重质,部分党员革命意志不坚定。鉴于此,党开展了支部整风运动,以开小组会议和个人反省为主要方法。基层党支部整风,不仅关乎党组织的发展和... 战争年代,受国内战争形势和基层社会双重影响,中国共产党基层党支部组织不健全、发展党员重量不重质,部分党员革命意志不坚定。鉴于此,党开展了支部整风运动,以开小组会议和个人反省为主要方法。基层党支部整风,不仅关乎党组织的发展和革命的成功,也是实现基层控制并构建基层社会新秩序的必要举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放战争时期 基层党支部 整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集体化时代乡村干部“反行为”研究——以山西平遥双口村为考察中心 被引量:4
7
作者 马维强 邓宏琴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70-77,166,共8页
在集体化时代,国家倡导和强调社会主义理念的意识形态建构及其在社会运作中的积极实践,但乡村传统的经济理性、人情关系、重情不重理的生活逻辑与思维定势而非科层的现代管理体制,在乡村公共管理和社会关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从乡村干部... 在集体化时代,国家倡导和强调社会主义理念的意识形态建构及其在社会运作中的积极实践,但乡村传统的经济理性、人情关系、重情不重理的生活逻辑与思维定势而非科层的现代管理体制,在乡村公共管理和社会关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从乡村干部的"反行为"看,他们占有较多的政治、社会资源,居于较高的社会地位,代表着国家的权威,同时也利用了国家的权威;普通群众处于社会下层,居于被支配地位,并努力寻求干部庇护。村庄公共事务的运作和干部组织的内部管理呈现出一定的无秩序状态。党的社会主义理念和国家的权威遇到了乡村的生活逻辑和村民生存理性的挑战与消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体化时代 乡村干部 反行为 日常生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越村庄:“泉域社会”在中国研究中的意义 被引量:11
8
作者 张俊峰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04-111,共8页
泉域社会作为一个理论解说模式,是为克服村庄范式在中国研究中的局限性而提出来的。泉域社会首先是水利社会,而且是水利社会的一个重要类型,泉域社会概念的提出是水利社会史研究的深化与细化。之所以要从类型学的视角出发开展水利社会... 泉域社会作为一个理论解说模式,是为克服村庄范式在中国研究中的局限性而提出来的。泉域社会首先是水利社会,而且是水利社会的一个重要类型,泉域社会概念的提出是水利社会史研究的深化与细化。之所以要从类型学的视角出发开展水利社会史研究,正是考虑到中国地域空间的差异性、水利在地域社会发展中所具有的不同意义和地域社会对水利所具有的不同态度和策略。这样就可以真正从中国地域社会的水利问题出发,瓦解魏特夫大而化之的"治水学说"及其所谓的东方专制主义,并发掘出中国水利社会的多样性特征,凸显水利社会史研究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西 泉域社会 理论 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织起来”的历史实践及其思想意涵——以社会史视角理解新中国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被引量:4
9
作者 常利兵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19-125,共7页
1949年后新中国进行的一系列社会主义改造,既有城市的也有农村的,历史表现各有不同,但又都有其共性。本文讨论思考的对象主要限定在农村的社会主义改造,多涉及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有关问题,进而又会牵连到革命年代的农民社会构造问... 1949年后新中国进行的一系列社会主义改造,既有城市的也有农村的,历史表现各有不同,但又都有其共性。本文讨论思考的对象主要限定在农村的社会主义改造,多涉及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有关问题,进而又会牵连到革命年代的农民社会构造问题。就此而言,我们将社会主义改造称之为新中国的“三农问题”也未尝不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新中国 历史实践 社会史 组织 “三农问题” 1949年 历史表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革命与中国调查:以太行根据地调查文本和实践为考察中心
10
作者 马维强 史灿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8-56,共9页
抗战全面爆发后中国共产党东渡黄河开辟华北根据地,太行是其中重要的一块。面对复杂的政治局面、残酷的战争环境和广大农村的地域传统,中共结合形势发展及政权建设的需要,开展了规模化的调查研究。通过对支部发展状况和群众动员的调查,... 抗战全面爆发后中国共产党东渡黄河开辟华北根据地,太行是其中重要的一块。面对复杂的政治局面、残酷的战争环境和广大农村的地域传统,中共结合形势发展及政权建设的需要,开展了规模化的调查研究。通过对支部发展状况和群众动员的调查,中共有针对性地作出适时调整,极大地推进了支部的建立巩固,也形塑了良好的党群关系。正是经过战争年代的斗争洗礼,调查研究不仅成为中共普遍性的工作方法,而且因其始终贯穿于根据地的党政建设和社会改造,逐步发展成为具有独特政党色彩的原则理念及社会治理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革命 社会调查 太行根据地 调查文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走向田野与社会:社会史研究的本土化取向 被引量:4
11
作者 邓宏琴 《史林》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73-176,共4页
在区域社会史研究中,实现研究理论的"本土化"已经成为目前学界的普遍共识。《走向田野与社会》正是此种学术理路影响之下的结果。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之上,作者提炼出区域社会史眼究的理论与方法,即进行区域社会史研究,首先要把... 在区域社会史研究中,实现研究理论的"本土化"已经成为目前学界的普遍共识。《走向田野与社会》正是此种学术理路影响之下的结果。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之上,作者提炼出区域社会史眼究的理论与方法,即进行区域社会史研究,首先要把握区域特性,注意区域内在的历史分期,并要从长时段对区域史进行把握。同时,区域史研究需要有"整体性"的关照,"从社会史角度重新审视政治史、制度史,注意考察社会史的政治语境"是实现"整体性"的有效路径。另外,通过田野考察,既可发现新的问题意识、搜集到具有区域个性的材料,又能加强对历史的理解与感悟能力。这种史料、研究内容、理论方法三位一体的区域社会史研究或可概括为"走向田野与社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社会史 山西 田野 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构中国当代史研究的问题意识——以集体化时期农村技术、卫生和教育为讨论中心 被引量:1
12
作者 常利兵 李辉芳 《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 2019年第6期114-117,共4页
近年来,伴随地域性档案资料建设的长足进展,中国当代史研究的地域史转向方兴未艾,体现了由整体性的宏观叙事向局部性的微观叙事转型的历史建构过程。然而,针对现有研究存在的一些不足,基于集体化时期农村技术、卫生和教育的视角分析,必... 近年来,伴随地域性档案资料建设的长足进展,中国当代史研究的地域史转向方兴未艾,体现了由整体性的宏观叙事向局部性的微观叙事转型的历史建构过程。然而,针对现有研究存在的一些不足,基于集体化时期农村技术、卫生和教育的视角分析,必须研究中国共产党致力于农村社会改造和民生工程的广泛历史实践,为当代史研究的再出发开辟新路径;并以足够的学术自觉避免直接以地域性史料呈现去简单对接总体史视野下的当代史问题研究,进而构建出一个更加贴近"政治与日常"历史演变脉络的本土化叙事架构和话语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 卫生 教育 当代史 问题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疗漫画:医疗社会史研究中不可或缺的素材
13
作者 贾登红 《医学与哲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72-75,共4页
通过梳理晚清民国医疗漫画的兴起、概貌与社会影响,借鉴跨学科研究的路径,聚焦于医疗漫画的创作内容与视觉表达,从疾病中的可见与不可见、“生生之具”、科普启蒙与卫生教育及其对社会时事的讽刺与隐喻等方面进行分析,揭示了视觉图像背... 通过梳理晚清民国医疗漫画的兴起、概貌与社会影响,借鉴跨学科研究的路径,聚焦于医疗漫画的创作内容与视觉表达,从疾病中的可见与不可见、“生生之具”、科普启蒙与卫生教育及其对社会时事的讽刺与隐喻等方面进行分析,揭示了视觉图像背后丰富且复杂的社会历史与文化内涵;阐明了对医疗漫画的研究既要深入漫画,又要跳出漫画,立足于整体史的视野,注重以小见大与发掘漫画图像的证史功能。在此基础上,以冀深化医疗社会史的研究面向,推动医疗漫画研究的不断拓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疗 漫画 社会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停滞与潜流:蒙元时期北方汉地的教育兴复与社会变迁——以山西为中心的考察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洋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88-197,共10页
蒙元帝国于北方崛兴,分别于1234年灭金、1279年灭南宋,由此完成全国统一。金蒙战争后,包括山西在内的北方汉地进行了长期的地方庙学重建活动,逐步恢复了儒家教育与祭祀典礼。通过对山西地区教育兴复和社会特征的整理和分析,可以窥见在... 蒙元帝国于北方崛兴,分别于1234年灭金、1279年灭南宋,由此完成全国统一。金蒙战争后,包括山西在内的北方汉地进行了长期的地方庙学重建活动,逐步恢复了儒家教育与祭祀典礼。通过对山西地区教育兴复和社会特征的整理和分析,可以窥见在战争破坏与科举停废的双重影响下,儒士的地位产生动摇,区域社会中的精英角色呈现多元化发展,在当地官吏倡导之下,僧道、世侯豪族及普通民众的支持是汉地教育秩序恢复的重要因素。在科举制度恢复后,儒士们试图通过重塑社会规范,以此巩固社会地位,重新获得话语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元 山西 科举制度 教育 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食为镜:革命、动员与日常——以山西省北大寺为中心的微观史研究
15
作者 马红玉 马维强 《社科纵横》 2016年第4期107-110,共4页
"民以食为天"。食物是人类生存的根本,也是近代中国社会革命话语变革中一个富有特色的"名词"与"尺度"。丈量食物的"少与多"、"好与坏"、"管与放"等等,可以从中窥视到建立... "民以食为天"。食物是人类生存的根本,也是近代中国社会革命话语变革中一个富有特色的"名词"与"尺度"。丈量食物的"少与多"、"好与坏"、"管与放"等等,可以从中窥视到建立在"食物"基础上的社会革命的一种动员。这种动员,通过对"食物"人类必不可少的物质的分配,从而干涉与引导了革命。文章立足于微观史学,试图以山西省一个普通的村庄北大寺为例进行深入的剖析,力求解读食物折射下的社会革命、动员与日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物 革命 动员 日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史课堂要“走向田野与社会”——关于区域社会史教学实践的一个新理念 被引量:9
16
作者 行龙 常利兵 《教育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53-56,共4页
伴随社会史尤其是区域社会史研究的不断深入和拓展,研究经验与教学实践的相互关系问题显得迫切而又重要。也就是说在相关研究方面所积累的实践经验对大学历史教学具有怎样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或者说研究实践如何与课堂教学彼此促进。... 伴随社会史尤其是区域社会史研究的不断深入和拓展,研究经验与教学实践的相互关系问题显得迫切而又重要。也就是说在相关研究方面所积累的实践经验对大学历史教学具有怎样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或者说研究实践如何与课堂教学彼此促进。鉴于此,"走向田野与社会"的研究理念,可以为大学历史教学改革与实践提供一些有益的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社会史 教学实践 走向田野与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计与生存:集体化时代的村庄经济与农民日常生活——以山西平遥双口村为考察中心 被引量:4
17
作者 马维强 邓宏琴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40-49,共10页
在集体化时代,为保障农业集体经济体制的有效运转并实现工业化的战略目标,国家通过经济制度安排的约束、政治意识形态的引导以及社会流动上的限制等手段使农民投身于农业生产,但劳动安排和工分管理的不足使集体生产产生困境。一些农民... 在集体化时代,为保障农业集体经济体制的有效运转并实现工业化的战略目标,国家通过经济制度安排的约束、政治意识形态的引导以及社会流动上的限制等手段使农民投身于农业生产,但劳动安排和工分管理的不足使集体生产产生困境。一些农民往往跨越国家政策规定的界限进行手工业劳作和倒买倒卖,这些手段被赋予了政治含义,受到约束限制,有些人甚至因此而被戴上"帽子",成为"阶级敌人"。不过,村民依然通过非农业劳动甚至偷盗来获得生存所需。农民的生存理性和村庄传统对于农民的生计观念和谋生手段发挥着重要作用,革命的现代性逻辑遭遇到农民日常生活逻辑的抵抗,使看似无可辩驳、无法更改的人民公社体制机体受到村民虽然微弱但却是日积月累的侵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体化时代 农民 生计 生存 日常生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清以来晋水流域的环境与灾害——以“峪水为灾”为中心的田野考察与研究 被引量:16
18
作者 行龙 《史林》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0-20,共11页
明清以来,晋水流域人口增长、资源紧张、开发无度、环境恶化、灾害(尤其是峪水灾害)频仍,山西省城太原南郊著名的晋祠泉水10年前已彻底断流,晋水流域生态环境严重恶化。环境的演变虽然“时过境迁”,但历史的教训不能忘记。
关键词 晋水流域 自然环境 灾害 田野考察 科学发展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集体化时代农村档案与当代中国史研究--侧重于资料运用的探讨 被引量:6
19
作者 胡英泽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21-128,共8页
关键词 中国史研究 农村档案 集体化 资料运用 国内外 研究者 利用 搜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个体灾害史:中国灾害史研究中的重要视角——从刘大鹏《退想斋日记》说起 被引量:7
20
作者 行龙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9-14,共6页
现代意义上的中国灾害史研究自邓云特《中国救荒史》发端已近百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灾害史研究取得了明显进展,但以灾为主体仍然是灾害史研究的主流。所谓灾害中的“灾”是自然力量的异常变化,“害”则是“灾”对人类和人类社会带来... 现代意义上的中国灾害史研究自邓云特《中国救荒史》发端已近百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灾害史研究取得了明显进展,但以灾为主体仍然是灾害史研究的主流。所谓灾害中的“灾”是自然力量的异常变化,“害”则是“灾”对人类和人类社会带来的危害,这是一个完整的灾害过程。以灾为主体的灾害史研究,一定程度上忽略或淡化了以人为主体的灾害史内容和面相。呼应“灾害人文学”的旨趣,以刘大鹏《退想斋日记》中有关记述为基础,从个体角度描述毒品、瘟疫这样的“日常之灾”与当事人的切身感受,可为中国灾害史研究提供一个重要的观察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灾害史研究 刘大鹏 《退想斋日记》 毒品 瘟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