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精细化管理对精神科患者家属满意度和护理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5
1
作者 张兰达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8年第21期189-191,共3页
目的为了提高精神科患者家属满意度和护理质量,分析实施精细化管理的价值。方法随机从我院精神科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接诊的患者中选取90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抛硬币的方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所有患者均接受精神科常规护... 目的为了提高精神科患者家属满意度和护理质量,分析实施精细化管理的价值。方法随机从我院精神科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接诊的患者中选取90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抛硬币的方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所有患者均接受精神科常规护理措施,而观察组患者同时接受精细化管理,比较两组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结果研究数据显示,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家属的满意度分别为43(95.56%)和30(66.67%),观察组满意度更高,且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2.26,P<0.05);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在护理文件书写、各班工作质量以及三基考核三方面评分中均占优势,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精神科实施精细化管理既能够提升患者家属对护理服务满意度,减少纠纷发生,又能够改善护理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细化管理 精神科 常规护理 家属满意度 护理质量 护患纠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险管理在精神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
作者 张兰达 《中国卫生产业》 2018年第25期6-7,10,共3页
目的分析采取风险管理的价值和意义以提高精神科护理管理质量。方法根据随机原则的相关要求从2016年3月—2017年3月在该院精神科工作的护理人员中选取60名作为研究对象并应用计算机软件将其平均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管理措施... 目的分析采取风险管理的价值和意义以提高精神科护理管理质量。方法根据随机原则的相关要求从2016年3月—2017年3月在该院精神科工作的护理人员中选取60名作为研究对象并应用计算机软件将其平均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管理措施,而观察组则接受风险管理,比较不同管理措施对护理质量的影响。结果对照组健康宣教、病房管理、规范服务、护理文书书写4个方面评分分别为(90.5±3.2)分、(91.3±2.8)分、(91.6±2.4)分、(92.5±3.1)分,而观察组健康宣教、病房管理、规范服务、护理文书书写4个方面评分分别为(95.5±2.9)分、(97.5±2.1)分、(97.7±1.9)分、(98.8±1.9)分,观察组评分明显占优势(P<0.05)。结论精神科护理管理中实施风险管理,既可以改善护理质量,又可以保障患者治疗安全,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科 护理管理 风险管理 护理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BC情绪管理模式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期负性情绪、应对方式的影响 被引量:9
3
作者 孙宗梅 《临床护理杂志》 2016年第1期35-37,共3页
目的探讨ABC情绪管理模式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期负性情绪、应对方式的影响。方法选择我科住院的110例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干预组采用ABC情绪管理模式。比较... 目的探讨ABC情绪管理模式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期负性情绪、应对方式的影响。方法选择我科住院的110例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干预组采用ABC情绪管理模式。比较两组焦虑、抑郁负性情绪及应对方式的差异。结果两组干预前SAS、SDS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干预后干预组SAS、SDS评分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0.05)。干预组幻想、合理化因子评分干预前后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问题解决、求助因子评分明显提高(P<0.05),自责、逃避因子评分显著下降(P<0.05)。对照组干预后自责因子评分明显下降(P<0.05),其他因子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干预后问题解决、求助、逃避因子评分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ABC情绪管理模式,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BC情绪管理模式 精神分裂症 负性情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戒酒互助小组对酒精致精神障碍患者康复期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1
4
作者 孙宗梅 《临床护理杂志》 2016年第2期45-47,共3页
目的探讨戒酒互助小组对酒精致精神障碍患者康复的效果评价。方法选择2013年8月~2015年8月我科住院的酒精致精神障碍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入院顺序将患者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两组患者均实施常规治疗,在戒断症状消失、... 目的探讨戒酒互助小组对酒精致精神障碍患者康复的效果评价。方法选择2013年8月~2015年8月我科住院的酒精致精神障碍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入院顺序将患者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两组患者均实施常规治疗,在戒断症状消失、病情稳定后,对照组予以常规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干预组进行戒酒互助小组辅导。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治疗态度与自知力问卷(ITAQ )评分、治疗依从性以及半年后复饮率。结果治疗后,干预组ITAQ 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治疗后ITAQ 评分较治疗前有显著性差异(P<0.01,P<0.05),且干预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干预组治疗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随访6个月后复饮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戒酒互助小组可以有效改善酒精致精神障碍患者的治疗态度与自知力,提高治疗依从性,降低复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戒酒互助会 酒精性精神障碍/康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