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品管圈活动在预防神经外科患者PICC非计划性拔管中的应用 被引量:18
1
作者 王玉果 许红梅 +2 位作者 肖莹莹 张晓芹 王树贞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5年第4期52-53,共2页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预防神经外科 PICC 置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2年2月~2013年1月(品管圈活动实施前)行 PICC 置管患者154例设为对照组,2013年2月~2014年1月(品管圈活动实施后)行 PICC 置管患者157例...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预防神经外科 PICC 置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2年2月~2013年1月(品管圈活动实施前)行 PICC 置管患者154例设为对照组,2013年2月~2014年1月(品管圈活动实施后)行 PICC 置管患者157例设为观察组,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确立主题,拟定活动计划,分析神经外科 PICC 置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实施持续质量改进。结果:观察组患者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品管圈活动在降低神经外科 PICC 导管留置期间非计划性拔管中效果显著,有效地提高了护理工作质量和患者满意度,具有主动管理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管圈 中心静脉导管 非计划性拔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支架置入术对颅内动脉瘤血流动力学参数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2
作者 王超 李勐 李泽福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332-336,共5页
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已经广泛应用于颅内动脉瘤的治疗,多项研究证实支架对颅内动脉瘤的血流动力学会产生一定影响。该文从支架本身、载瘤动脉、支架置入操作和支架治疗方案选择方面对支架置入对颅内动脉瘤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影响进行综述。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血流动力学 支架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妊娠合并神经外科急诊疾病八例治疗体会 被引量:2
3
作者 刘鹏飞 张洪涛 +5 位作者 刘永良 李勐 隋德华 李泽福 李建民 刘相名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730-732,共3页
妊娠合并神经外科急诊疾病比较少见,但因其发病突然、进展迅速,严重危害母婴健康,是导致孕产妇死亡的重要原因,占死亡原因的5%~12%。本文回顾性分析了我院自2005年1月至2011年11月收住的8例妊娠合并神经外科急诊疾病患者。分析... 妊娠合并神经外科急诊疾病比较少见,但因其发病突然、进展迅速,严重危害母婴健康,是导致孕产妇死亡的重要原因,占死亡原因的5%~12%。本文回顾性分析了我院自2005年1月至2011年11月收住的8例妊娠合并神经外科急诊疾病患者。分析此类患者的特点及治疗体会,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急诊 临床治疗 疾病 神经 妊娠 孕产妇死亡 母婴健康 死亡原因
原文传递
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CT临床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秦东京 张培功 +1 位作者 孙殿敬 李建民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1997年第1期56-57,共2页
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CT临床分析秦东京1张培功1孙殿敬1李建民2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Traumaticsubarachnoidhemorhage,TSAH)多伴有其它类型的颅脑损伤,临床表现不典型,本文报道139... 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CT临床分析秦东京1张培功1孙殿敬1李建民2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Traumaticsubarachnoidhemorhage,TSAH)多伴有其它类型的颅脑损伤,临床表现不典型,本文报道139例,并对其CT及临床表现作以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出血 CT 颅脑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1例颅内单发动脉瘤介入栓塞治疗体会 被引量:1
5
作者 丛大伟 张雪峰 刘英 《中国医刊》 CAS 2015年第12期52-55,共4页
目的总结41例颅内单发破裂动脉瘤介入栓塞治疗过程,指导临床工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7月本院经介入栓塞治疗的41例急性出血期颅内单发动脉瘤的治疗经过。结果 41例颅内单发动脉瘤介入栓塞成功40例,成功率为97.56%,41例中28例宽颈... 目的总结41例颅内单发破裂动脉瘤介入栓塞治疗过程,指导临床工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7月本院经介入栓塞治疗的41例急性出血期颅内单发动脉瘤的治疗经过。结果 41例颅内单发动脉瘤介入栓塞成功40例,成功率为97.56%,41例中28例宽颈动脉瘤采用支架辅助栓塞技术,其中1例支架辅助栓塞术中发生弹簧圈脱逃,改为开颅血管内取圈并动脉瘤夹闭术,无致死病例,术后经过6个月至1年的随访,未发现动脉瘤复发。结论颅内单发动脉瘤介入栓塞技术相对成熟,但作为手术医师,不仅需要掌握介入栓塞技术,更需要熟练掌握开颅动脉瘤夹闭术,作为技术后盾,采取相应措施治疗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介入 栓塞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硬膜外血肿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6
作者 王恒禄 王超 +1 位作者 李勐 李泽福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217-221,共5页
硬膜外血肿(EDH)是位于硬脑膜与颅骨内板之间的血肿,好发于幕上半球凸面,约占外伤性颅内血肿的30%,其中以急性、亚急性常见.传统治疗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最近脑膜中动脉栓塞技术的应用弥补了传统治疗的不足,其可以对EDH扩大前("... 硬膜外血肿(EDH)是位于硬脑膜与颅骨内板之间的血肿,好发于幕上半球凸面,约占外伤性颅内血肿的30%,其中以急性、亚急性常见.传统治疗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最近脑膜中动脉栓塞技术的应用弥补了传统治疗的不足,其可以对EDH扩大前("预防性治疗")、已经形成巨大血肿后("干预性治疗")以及EDH手术后复发("补救性治疗")的患者均具有良好的疗效.作者对EDH的发病机制及介入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使更多医师和患者了解血管内栓塞治疗EDH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硬膜外血肿 脑膜中动脉 介入栓塞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设置骨片标志点及颞肌重建在去骨瓣减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5
7
作者 杜洪澎 李泽福 +5 位作者 李勐 李建民 孙雷涛 李希圣 刘鹏飞 刘相名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754-754,共1页
一、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2008年5月至2012年12月对102例患者采用去骨瓣减压术中设置骨片标志点,以及在颅骨修补术中设计颞肌瓣行颞肌重建.其中男77例,女25例;年龄14~63岁,平均(34.0±10.6)岁.手术侧别:左侧60例,右侧42例;... 一、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2008年5月至2012年12月对102例患者采用去骨瓣减压术中设置骨片标志点,以及在颅骨修补术中设计颞肌瓣行颞肌重建.其中男77例,女25例;年龄14~63岁,平均(34.0±10.6)岁.手术侧别:左侧60例,右侧42例;其中双侧手术16例;颅脑外伤82例,高血压脑出血20例.患者均有下述特征:(1)颅脑外伤、高血压脑出血等;(2)急性脑肿胀行额颞顶部大骨瓣减压术,手术骨窗面积约12 cm×15 cm;(3)颅骨修补在术后3个月内;(4)采用颞肌下钛板覆盖法;(5)修补材料选用三维钛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骨瓣减压术 颞肌瓣 标志点 重建 骨片 设置 高血压脑出血 颅骨修补术
原文传递
高血压脑出血血肿周围脑组织缺氧诱导因子-1α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9
8
作者 刘庆新 张合亮 张苏明 《中华神经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24-26,共3页
目的研究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肿周围脑组织缺氧诱导因子.1仅的表达及其与继发性神经元损伤的关系。方法选择行血肿清除术的脑出血患者32例,选取手术过程中获得的血肿周围脑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HE染色及TUNEL染色方法检测缺氧... 目的研究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肿周围脑组织缺氧诱导因子.1仅的表达及其与继发性神经元损伤的关系。方法选择行血肿清除术的脑出血患者32例,选取手术过程中获得的血肿周围脑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HE染色及TUNEL染色方法检测缺氧诱导因子-1α的表达及凋亡细胞的变化。结果出血4h,血肿周围脑组织即可见散在缺氧诱导因子-1α表达的神经元[(2.8±0.8)个/高倍视野],24~48h时达到高峰[(12.5±3.9)个/高倍视野],49~72h高表达持续存在[(12.2±1.8)个/高倍视野];出血4h可见神经元细胞及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出血12h可检测到明显的凋亡细胞[阳性细胞数为(11.2±4.1)个/高倍视野],24~48h凋亡细胞明显增多[(29.7±8.4)个/高倍视野],49~72h达到高峰[(33.2±4.3)个/高倍视野]。缺氧诱导因子-1α的表达与凋亡细胞呈正相关性(r=0.788,t=7.02,P〈0.01)。结论脑出血后血肿周围神经元发生一系列形态学变化,其演变规律与缺氧诱导因子-1α的表达有密切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出血 高血压性 核蛋白质类 DNA结合蛋白质类 细胞凋亡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