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4种药物对乌鳢的急性毒性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于振海 朱永安 +2 位作者 孟庆磊 朱树人 王锡荣 《山东农业科学》 2016年第5期120-123,共4页
采用半静态试验方法研究了在水温(28.3±1.5)℃、p H(8.01±0.12)、溶氧(4.6±0.5)mg/L条件下,敌百虫、高锰酸钾、硫酸铜、甲醛4种鱼药对乌鳢鱼苗的急性毒性试验。结果显示:4种药物96 h半致死浓度以硫酸铜的最低,为1.586 mg... 采用半静态试验方法研究了在水温(28.3±1.5)℃、p H(8.01±0.12)、溶氧(4.6±0.5)mg/L条件下,敌百虫、高锰酸钾、硫酸铜、甲醛4种鱼药对乌鳢鱼苗的急性毒性试验。结果显示:4种药物96 h半致死浓度以硫酸铜的最低,为1.586 mg/L;甲醛的最高,为115.159 mg/L;4种药物毒性大小依次为硫酸铜>敌百虫>高锰酸钾>甲醛;4种药物的安全浓度大小依次为甲醛(35.529 mg/L)>敌百虫(1.450 mg/L)>高锰酸钾(1.277 mg/L)>硫酸铜(0.882 mg/L),其中,敌百虫、甲醛和硫酸铜的安全浓度要高于常规用量,按照常规用量进行病害防治是安全的。高锰酸钾的安全浓度在常规用量范围内,生产中可按照乌鳢对药物的安全浓度进行病害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鳢 急性毒性 半致死浓度 安全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鳞鲃染色体组型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朱树人 朱永安 +3 位作者 孟庆磊 安丽 于振海 张媛媛 《中国农学通报》 2019年第11期142-145,共4页
了解大鳞鲃(Barbus capito)的遗传组成,为合理利用其种质资源提供细胞遗传学方面的基础资料。以大鳞鲃头肾组织为材料,采用胸腔注射植物血凝激素(PHA)、秋水仙素和空气干燥法,进行染色体组型分析。结果显示:大鳞鲃染色体为100条,核型公... 了解大鳞鲃(Barbus capito)的遗传组成,为合理利用其种质资源提供细胞遗传学方面的基础资料。以大鳞鲃头肾组织为材料,采用胸腔注射植物血凝激素(PHA)、秋水仙素和空气干燥法,进行染色体组型分析。结果显示:大鳞鲃染色体为100条,核型公式为2n=16m+36sm+14st+34t,NF=152;初步认为大鳞鲃可能是二倍化了的四倍体,起源于鲃亚科中某些原始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鳞鲃 染色体 核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等水生植物与底栖动物对中华绒螯蟹养殖底质环境的协同净化效果 被引量:7
3
作者 田功太 许国晶 +2 位作者 李壮 张金路 张明磊 《江苏农业科学》 2019年第12期212-215,共4页
利用金鱼藻+田螺、浮叶眼子菜+田螺组合,2种植物覆盖率分别为20%、40%、60%,对中华绒螯蟹池底泥中总氮(TN)、总磷(TP)、化学需氧量(CODMn)、氨态氮(NH3-N)、亚硝酸态氮(NO-2-N)、硝态氮(NO-3-N)等因子的协同净化效果进行研究。研究结果... 利用金鱼藻+田螺、浮叶眼子菜+田螺组合,2种植物覆盖率分别为20%、40%、60%,对中华绒螯蟹池底泥中总氮(TN)、总磷(TP)、化学需氧量(CODMn)、氨态氮(NH3-N)、亚硝酸态氮(NO-2-N)、硝态氮(NO-3-N)等因子的协同净化效果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2种植物与中华圆田螺组合对底泥皆有明显净化效果,在植物覆盖率相同时,金鱼藻+田螺显著好于浮叶眼子菜+田螺;在植物相同时,植物覆盖率越高,净化效果越好,不同组合间净化效果差异明显;结合净化率、溶解氧(DO)昼夜变化情况,60%金鱼藻+田螺组合更适合用于中华绒螯蟹生态养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水生植物 底栖动物 协同净化 养殖水质 中华绒螯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龄加州鲈形态特征及其相关参数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安丽 张志山 +3 位作者 孟庆磊 董学飒 朱树人 朱永安 《农学学报》 2022年第3期59-64,共6页
为全面了解加州鲈生物学特性,以期进一步丰富其生物学资料,为其分类和养殖提供科学依据,采用传统形态学方法和解剖学方法,观察和测量了其外部形态特征、可量和可数性状及内部结构特征。1龄加州鲈体型纺锤形,背部黑色,体侧青绿色,腹部白... 为全面了解加州鲈生物学特性,以期进一步丰富其生物学资料,为其分类和养殖提供科学依据,采用传统形态学方法和解剖学方法,观察和测量了其外部形态特征、可量和可数性状及内部结构特征。1龄加州鲈体型纺锤形,背部黑色,体侧青绿色,腹部白色,身体两侧分布有黑色条纹,身上布满栉鳞,其比肠长、比肠重和比内脏重分别为0.833、0.006和0.091。背鳍、尾鳍、臀鳍、腹鳍、胸鳍鳍条数分别为Ⅷ~Ⅸ,14~15、22~23、Ⅱ,10~12、Ⅰ,5、12~14。侧线鳞、侧线上鳞、侧线下鳞、第1鳃弓鳃耙数、幽门盲囊数、脊椎骨数分别为64~71、6~10、16~17,7~8,16~27,26~32。加州鲈全长(T_(L))与体重(B_(W))间关系模型:B_(W)=2407-20.711T_(L)+0.047T_(L)^( 2)(R^( 2)=0.942);体高(B_(H))与体重(B_(W))间关系模型:B_(W)=0.005B_(H)^( 2.591)(R^(2)=0.982)。体高、体宽和头高这3个形态性状是影响1龄加州鲈体重的重点性状。本研究结果为加州鲈的种质判别、系统分类、人工养殖和选择育种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州鲈 形态性状 内部结构 相关分析 通径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种药物对乌斑杂交鳢的急性毒性作用 被引量:1
5
作者 于振海 朱永安 +2 位作者 孟庆磊 朱树人 王锡荣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60-162,共3页
采用半静水式试验方法,在水温(27.1±1.1)℃、pH值8.01±0.12、溶氧(4.9±0.8)mg/L条件下进行敌百虫、高锰酸钾、硫酸铜、甲醛4种渔药对乌斑杂交鳢鱼苗的急性毒性试验。结果显示:4种药物中硫酸铜的96 h半致死质量浓度最低,... 采用半静水式试验方法,在水温(27.1±1.1)℃、pH值8.01±0.12、溶氧(4.9±0.8)mg/L条件下进行敌百虫、高锰酸钾、硫酸铜、甲醛4种渔药对乌斑杂交鳢鱼苗的急性毒性试验。结果显示:4种药物中硫酸铜的96 h半致死质量浓度最低,为1.831 mg/L;甲醛的96 h半致死质量浓度最高,为58.052 mg/L;4种药物的毒性大小依次为硫酸铜>敌百虫>高锰酸钾>甲醛;4种药物的安全质量浓度大小依次为甲醛(27.615 mg/L)>高锰酸钾(1.898 mg/L)>敌百虫(1.012 mg/L)>硫酸铜(0.530 mg/L)。结果表明:4种药物中,敌百虫和甲醛的安全质量浓度高于常规用量,按照常规用量进行病害防治是安全的;高锰酸钾和硫酸铜的安全质量浓度在常规用量范围内,生产中可按照乌斑杂交鳢对药物的安全质量浓度进行病害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斑杂交鳢 急性毒性 半致死质量浓度 安全质量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鳞鲃仔、稚、幼鱼的生长发育观察 被引量:1
6
作者 安丽 孟庆磊 +3 位作者 朱树人 李娴 付佩胜 朱永安 《中国农学通报》 2019年第28期137-142,共6页
为系统掌握大鳞鲃发育早期各个阶段的形态特征,对大鳞鲃出膜后的仔、稚、幼鱼的形态特征和生长规律进行连续观察和研究。结果显示:初孵大鳞鲃仔鱼全长6.80~7.26 mm,肛门未开口,为内源性营养;出膜后3天开始少量摄食,混合营养;出膜后9天,... 为系统掌握大鳞鲃发育早期各个阶段的形态特征,对大鳞鲃出膜后的仔、稚、幼鱼的形态特征和生长规律进行连续观察和研究。结果显示:初孵大鳞鲃仔鱼全长6.80~7.26 mm,肛门未开口,为内源性营养;出膜后3天开始少量摄食,混合营养;出膜后9天,卵黄囊吸收完毕,完全消失,开始营外源性营养;19日龄时各鳍形成;55日龄时各鳍发育完善,身体布满鳞片,形态与成鱼相似。利用统计分析方法建立了全长生长曲线模型为L=0.747t+6.168(R2=0.977),体重和全长关系曲线模型为W=0.003L3.346(R2=0.997)。本研究通过了解大鳞鲃的早期发育特征进一步丰富其早期生活史资料,并对其苗种生产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鳞鲃 仔鱼 稚鱼 幼鱼 生长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种养殖模式下植物浮床对养殖水体的净化效果 被引量:1
7
作者 刘超 孙鲁峰 +3 位作者 杜兴华 董贯仓 冷春梅 李壮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3年第7期95-98,109,共5页
在主养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套养少量鲤鱼(Cyprinu carpio)、鲢鱼(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和鳙鱼(Aristichthys nobilis)的池塘(面积0.67 hm^(2))以及主养加州鲈(Micropterus salmoides)、套养少量鲢鱼和鳙鱼的相同面... 在主养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套养少量鲤鱼(Cyprinu carpio)、鲢鱼(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和鳙鱼(Aristichthys nobilis)的池塘(面积0.67 hm^(2))以及主养加州鲈(Micropterus salmoides)、套养少量鲢鱼和鳙鱼的相同面积池塘中,分别设置4.0 m×4.0 m×2.5 m的聚乙烯编织布围隔,围隔内设置水葫芦(Eichhornia crassipes)浮床(SH)和空心菜(Ipomoea aquatica Forsk)浮床(KC)及对照(T),研究水葫芦和空心菜对主养草鱼和加州鲈池塘水体的净化效果。结果发现:水葫芦和空心菜对不同渔业模式养殖水体均有较好的净化作用。草鱼池塘中植物浮床对氨氮、亚硝态氮和总氮(TN)的最大去除率平均值分别为75.00%、47.93%和38.34%,但对总磷(TP)无去除效果。加州鲈池塘中植物浮床对氨氮、亚硝态氮和TN的最大去除率平均值分别为95.73%、80.00%和21.74%。不同植物对不同渔业模式下的水质净化效果存在一定差异。草鱼池塘中水葫芦对氨氮的去除效果比空心菜更好,而对TN的去除效果较差。加州鲈池塘中水葫芦对亚硝态氮和TN的去除效果较空心菜更差。不同养殖模式下的水质状况及其变化趋势不同,而不同水生植物的生长特点及人为管护措施均可能影响水质净化效果,故应依据养殖生产需求选择适宜的水生植物种类及管护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浮床 营养盐 淡水池塘养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菹草和螺蛳对养殖池塘水体及底泥氮、磷等净化效果研究 被引量:16
8
作者 刘飞 段登选 +3 位作者 李敏 许国晶 杜兴华 张明磊 《海洋湖沼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07-112,共6页
通过将螺蛳与3个不同覆盖面积的菹草(10%、20%、30%)组合,研究了沉水植物菹草和底栖动物螺蛳构建的净化体系对养殖池塘水体及底泥间隙水氮、磷等污染物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螺蛳对养殖池塘水体及底泥具有一定的净化效果,菹草和螺蛳协... 通过将螺蛳与3个不同覆盖面积的菹草(10%、20%、30%)组合,研究了沉水植物菹草和底栖动物螺蛳构建的净化体系对养殖池塘水体及底泥间隙水氮、磷等污染物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螺蛳对养殖池塘水体及底泥具有一定的净化效果,菹草和螺蛳协同作用对养殖池塘水体及底泥氮磷等污染物的去除效果优于螺蛳单独作用;不同覆盖面积的菹草和螺蛳组合作用对养殖池塘水体及底泥总氮(TN)、总磷(TP)、化学耗氧量(COD)、铵态氮(NH_4^+-N)、硝态氮(NO_3^--N)、亚硝态氮(NO_2^--N)等的去除效果不同,覆盖面积30%的菹草和螺蛳组合对可大幅降低养殖池塘水体中TN、TP、NH_4^+-N以及NO_2^--N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菹草 螺蛳 水质净化 间隙水
原文传递
东平湖不同渔业水域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特征 被引量:4
9
作者 董贯仓 刘超 +3 位作者 朱士文 李秀启 丛旭日 王亚楠 《海洋湖沼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90-97,共8页
为了解东平湖底栖动物群落现状及其不同渔业利用方式的影响,分别于2015年5、6、7、8和9月对东平湖4处典型渔业水域的大型底栖动物进行了调查采样,研究其种类组成、数量分布及其生物多样性等群落特征,并分析了底栖动物群落特征与水环境... 为了解东平湖底栖动物群落现状及其不同渔业利用方式的影响,分别于2015年5、6、7、8和9月对东平湖4处典型渔业水域的大型底栖动物进行了调查采样,研究其种类组成、数量分布及其生物多样性等群落特征,并分析了底栖动物群落特征与水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东平湖水体总体为轻度富营养化,除高锰酸盐指数(CODMn)和总磷(TP)含量超标9.58%和0.10%外,基本符合地表水III类水质标准;获得大型底栖动物19种,其中软体动物10种、环节动物寡毛类5种、节肢动物昆虫类3种和甲壳类1种,粗腹摇蚊、中华圆田螺、中华颤蚓、羽摇蚊、管水蚓属一种和苏氏尾鳃蚓是现阶段的优势种;密度和生物量分别为155.47 ind/m2和12.20 g/m2,且密度呈现显著空间差异;底栖动物多样性特征与水体氨氮、总氮、叶绿素a等因素有关。调查结果表明,东平湖渔业生产等人类活动影响了底栖动物的群落组成和分布,建议科学地调整渔业生产方式,并采取措施以减弱或修复人为活动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平湖 渔业水域 大型底栖动物 群落结构 多样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