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麻醉方法对腹腔镜手术患者的皮质醇与醛固酮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51
1
作者 王月兰 姚尚龙 +2 位作者 邴来英 时鹏才 郭蕾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3期181-182,共2页
关键词 麻醉方法 腹腔镜 手术 皮质醇 醛固酮 妇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速康复外科策略应用于患儿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的效果 被引量:16
2
作者 刘洋 侯明 +2 位作者 郭凤英 管伟 王伟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44-147,共4页
目的观察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策略下超声引导下腰方肌神经阻滞应用于患儿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拟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患儿154例,男114例,女40例,年龄3~10岁,ASAⅠ或Ⅱ级,采用随机对照... 目的观察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策略下超声引导下腰方肌神经阻滞应用于患儿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拟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患儿154例,男114例,女40例,年龄3~10岁,ASAⅠ或Ⅱ级,采用随机对照法分为两组:ERAS组(E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77例。E组于超声引导下腰方肌深面注射0.2%罗哌卡因0.75 ml/kg,同时参照加速康复指南禁食4 h禁饮2 h、术前30 min给予功能饮料、麻醉诱导期家长陪同,麻醉方式采用喉罩全麻,即丙泊酚2~6 mg·kg^(-1)·h^(-1)持续泵入,吸入2%~6%七氟醚;C组采用传统麻醉方法,严格禁食6 h禁饮4 h,咪达唑仑、丙泊酚、阿曲库铵、舒芬太尼诱导后气管插管全麻。记录术后1、2、3、6、12、24、48 h VAS评分;随访患儿术后苏醒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家属满意度,术后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术后2、3、6、12 h E组VAS评分明显低于C组(P<0.05);E组术后苏醒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短于C组(P<0.05),家属满意度明显高于C组(P<0.05)。E组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低于C组(P<0.05)。结论 ERAS策略应用于患儿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并发症发生减少、术后疼痛明显减轻,患儿康复快、住院时间缩短,患儿家属满意度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阑尾切除术 超声引导 腰方肌阻滞 加速康复外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泊酚联合地佐辛在日间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麻醉中的应用 被引量:14
3
作者 侯明 郭蕾 +1 位作者 毕严斌 王月兰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963-965,共3页
目的分析丙泊酚联合地佐辛用于日间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麻醉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选择我院行ERCP患者566例,男292例,女274例,年龄40~70岁,体重40~85kg,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丙泊酚联合芬太尼组(F组)和丙泊酚联合地佐辛组... 目的分析丙泊酚联合地佐辛用于日间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麻醉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选择我院行ERCP患者566例,男292例,女274例,年龄40~70岁,体重40~85kg,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丙泊酚联合芬太尼组(F组)和丙泊酚联合地佐辛组(D组),每组283例。F组先给予芬太尼100μg,D组给予地佐辛5mg,3min后两组均给予丙泊酚2mg/kg,术中调整丙泊酚用量在3~5mg·kg^-1·h^-1,维持BIS值在50~55。记录患者丙泊酚总用量、麻醉时间、苏醒时间及术后不良反应(呃逆、呛咳、恶心、呕吐)发生情况;统计术后48h内患者出院情况。结果D组苏醒时间(5.1±1.1)min明显短于F组(5.6±2.5)min(P〈0.05);D组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4%和0%)明显低于F组(9%和1%)(P〈0.05);术后48h内D组出院率(30%)明显高于F组(18%)(P〈0.05)。结论丙泊酚2mg/kg联合地佐辛5mg/kg应用于ERCP手术血流动力学更稳定,恶心、呕吐发生率低,住院时间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 丙泊酚 地佐辛 日间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40注射液对全身麻醉诱导期的作用的实验总结报告 被引量:26
4
作者 俞卫锋 满晓波 +8 位作者 唐新智 闵苏 黑子清 邵伟 孙玉明 曹俊 池信锦 候明 吴孟超 《中国医药导刊》 2005年第6期428-436,共9页
前言 手术病人必须麻醉,由于病人在手术前12小时是必须禁食的,故而手术病人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血容量不足.全身麻醉前需要经过麻醉诱导期,给入一系列对心血管功能有不同影响的药物,因此全身麻醉的诱导期虽然时间短,但病人从清醒到麻醉状... 前言 手术病人必须麻醉,由于病人在手术前12小时是必须禁食的,故而手术病人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血容量不足.全身麻醉前需要经过麻醉诱导期,给入一系列对心血管功能有不同影响的药物,因此全身麻醉的诱导期虽然时间短,但病人从清醒到麻醉状态对病人心血管功能的影响是比较明显的.对医生而言,这也是一个非常紧张的时期,因为要完成一系列的给药和气管插管的步骤并要保证病人的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身麻醉诱导期 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40注射液 总结报告 手术病人 心血管功能 实验 血容量不足 不同程度 气管插管 手术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鲁卡因-芬太尼静脉麻醉下体温变化及温度调节反应的观察 被引量:4
5
作者 邵伟 陈喜炎 +3 位作者 李志强 丁宁 石蓓 冯莉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18-20,共3页
为估计全麻对体温及温度调节反应的影响,应用食管温度监测和前臂-指尖温差级数方法对40例ASAⅠ~Ⅱ静脉普鲁卡因-芬太尼麻醉的胃癌根治术病人进行研究。麻醉诱导前平均食管温度为36.52±0.16℃,前臂-指尖温差为... 为估计全麻对体温及温度调节反应的影响,应用食管温度监测和前臂-指尖温差级数方法对40例ASAⅠ~Ⅱ静脉普鲁卡因-芬太尼麻醉的胃癌根治术病人进行研究。麻醉诱导前平均食管温度为36.52±0.16℃,前臂-指尖温差为1.21±0.32℃。诱导后45min,食管温度降低为35.81±0.38℃,90min后降为最低值35.55±0.32℃,并形成低温稳定期,手术结束时食管温度可达36.17±0.38℃(与诱导前相比P>0.05)。前臂-指尖温差自麻醉诱导后45min始≥4℃,随着食管温度降低此差值逐渐增大,术中最高可达10.5℃。此差值的增加主要由于指尖温度下降所致。手术结束时此值仍维持在8.2±0.1℃。结论:全麻病人术中存在活跃的温度代偿反应,通过外周血管收缩可有效的减少热量弯失和防止体温进一步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身麻醉 体温 普鲁卡因 芬太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芬太尼、异丙酚和地氟醚心脏手术麻醉选择性早期拔管的可行性评估 被引量:4
6
作者 邵伟 孙传玉 +1 位作者 周苏宁 段长利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12期615-616,共2页
关键词 心脏外科手术 芬太尼 异酚 地氟醚 麻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不同给药方式联合硬膜外麻醉对胃癌患者术后认知功能及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18
7
作者 史欣 黄琳琳 霍冬梅 《河北医药》 CAS 2021年第21期3242-3245,共4页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不同给药方式联合硬膜外麻醉对胃癌患者术后认知功能及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9月至2019年9月收治的老年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9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观察组在硬膜外阻滞中给...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不同给药方式联合硬膜外麻醉对胃癌患者术后认知功能及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9月至2019年9月收治的老年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9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观察组在硬膜外阻滞中给予右美托咪定,并在硬膜外镇痛泵中给予追加剂量。对照组患者麻醉诱导前静脉给予负荷量,并在硬膜外镇痛泵中给予追加剂量。观察2组患者手术前后血流动力学参数(HR、MAP、SpO2),苏醒期恢复情况(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以及拔管时间),术后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手术前后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及血清γ-谷氨酰转肽酶(γ-GGT)、白介素-6(IL-6)水平。结果2组患者HR、MAP水平显著低于术前(P<0.05),拔管时2组患者HR及MAP显著高于术毕(P<0.05),拔管后30 min观察组MAP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以及拔管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术后VAS评分差异明显(P<0.05),术后1 d、3 d 2组患者患者VAS评分较术后6 h明显降低,观察组患者术后1 d、3 d 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4 h、24 h MMSE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48 hγ-GGT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48 h IL-6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诱导前硬膜外给药相对于静脉给药更能有助于围术期血流动力学的稳定,改善老年胃癌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情况,并降低患者术后血清γ-GGT、IL-6等炎性因子水平,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功能 苏醒期躁动 硬膜外麻醉 右美托咪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身麻醉联合诱导技术的临床应用观察 被引量:1
8
作者 赵蔚 邴来英 《中国实用医药》 2008年第4期82-83,共2页
关键词 全身麻醉诱导 联合诱导 临床应用 心血管副反应 临床麻醉医师 插管期间 心血管反应 心率加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前PaO_2降低对全身麻醉腹腔镜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9
作者 刘洋 郭凤英 +3 位作者 王伟 王月兰 张宵川 侯明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9年第4期12-13,22,共3页
目的探讨术前动脉氧分压(PaO_2)降低对全身麻醉腹腔镜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行腹腔镜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30例术前经多导睡眠监测夜间睡眠时间内PaO_2低于80 mmHg的患者设为P组,另30例术前PaO_2正常者设为C组。比... 目的探讨术前动脉氧分压(PaO_2)降低对全身麻醉腹腔镜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行腹腔镜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30例术前经多导睡眠监测夜间睡眠时间内PaO_2低于80 mmHg的患者设为P组,另30例术前PaO_2正常者设为C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不同时间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结果与T_1时刻比较,P组T_2、T_3时刻MAP、HR水平升高、SpO_2水平降低,P组T_4时刻MAP、HR水平降低、SpO_2水平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C组比较,P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波动较大。结论术前PaO_2降低可能通过刺激交感神经兴奋性使患者血流动力学波动明显,进而导致患者对全身麻醉下腹腔镜手术的刺激反应较大,是围术期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氧分压 全身麻醉 腹腔镜手术 血流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术根治预激综合征的麻醉选择
10
作者 石蓓 邵伟 高淑金 《泰山医学院学报》 CAS 1993年第4期311-312,共2页
预激综合征又称wpw综合征,是一种少见的心率失常,其发生率为1.5/100。麻醉的关键在于防止发生快速型心律失常。目前报道的预激综合征手术根治的麻醉方法主要是神经安定镇痛(NLA)和吸入麻醉。本文总结了11例预激综合征手术根治的麻醉经过... 预激综合征又称wpw综合征,是一种少见的心率失常,其发生率为1.5/100。麻醉的关键在于防止发生快速型心律失常。目前报道的预激综合征手术根治的麻醉方法主要是神经安定镇痛(NLA)和吸入麻醉。本文总结了11例预激综合征手术根治的麻醉经过,将上述两种麻醉方法进行了比较,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激综合征 麻醉 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例心肺联合移植术的麻醉处理 被引量:1
11
作者 赵蔚毕 严斌 孙传玉 《实用医药杂志》 2008年第4期395-395,共1页
患者,男,18岁。体重58kg。确诊为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伴极重度肺动脉高压(艾森曼格综合征),行手术治疗。入室后面罩给氧,建立外周静脉,持续泵入前列腺素E10.05μg/kg·min至转流前停药。给予咪唑安定1mg后局麻下行左... 患者,男,18岁。体重58kg。确诊为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伴极重度肺动脉高压(艾森曼格综合征),行手术治疗。入室后面罩给氧,建立外周静脉,持续泵入前列腺素E10.05μg/kg·min至转流前停药。给予咪唑安定1mg后局麻下行左侧桡动脉穿刺置管测压,右颈内静脉穿刺置三腔管。麻醉诱导用芬太尼0.15mg、潘库溴铵8mg、琥珀胆碱120mg、氯胺酮50mg、咪唑安定5mg缓慢静脉注射,气管插管控制呼吸,插管前2%利多卡因2.5ml喷喉。全程监测BP、MAP、ECG、CVP、SpO2、FiO2、PetCO2、尿量、鼻咽温、肛温.测定ACT、PAW、动脉及静脉血气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肺联合移植术 麻醉处理 重度肺动脉高压 艾森曼格综合征 桡动脉穿刺置管 右颈内静脉穿刺 个案 先天性心脏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药物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术后恶心呕吐的预防效果:贝叶斯网状Meta分析
12
作者 魏秀敏 刘峥 +3 位作者 王玉洁 孙鹏宇 武广函 时鹏才 《中国医药指南》 2023年第20期6-10,共5页
目的通过基于贝叶斯理论的网状Meta分析评估不同止吐药物对妇科腹腔镜手术的患者术后恶心呕吐的预防效果。方法系统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Embase、万方等数据库,检索截止日期为2023年5月1日。选择预防妇科腹腔镜手术... 目的通过基于贝叶斯理论的网状Meta分析评估不同止吐药物对妇科腹腔镜手术的患者术后恶心呕吐的预防效果。方法系统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Embase、万方等数据库,检索截止日期为2023年5月1日。选择预防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后恶心呕吐的随机对照试验。采用贝叶斯网状Meta分析比较药物治疗的效果,同时进行偏倚风险评估。结果文献检索结果显示,最终纳入符合标准的20篇文献,文献累积样本量为2879例。网状Meta分析结果显示,根据SUCRA曲线下面积,预防妇科腹腔镜手术后恶心效果最佳的药物为阿扎司琼(SUCRA=72.7%)和昂丹司琼(SUCRA=71.0%),预防妇科腹腔镜手术术后呕吐效果最佳的药物为氟哌啶醇(SUCRA=87.7%)和氟哌利多(SUCRA=86.9%)。结论5-羟色胺3型(5-HT3)受体拮抗剂阿扎司琼和昂丹司琼是预防妇科腹腔镜手术后恶心的最佳药物,多巴胺2受体拮抗剂氟哌啶醇和氟哌利多是预防妇科腹腔镜手术后恶心的最佳药物,此结论还有待进一步的随机对照试验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妇科腹腔镜手术 药物预防 术后恶心呕吐 贝叶斯网状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位肝移植手术的麻醉处理
13
作者 翠严斌 《中国麻醉与镇痛》 2004年第2期113-114,共2页
目前,原位肝移植术是治疗不可逆性急、慢性肝功能衰竭的唯一方法,随着手术和麻醉技术的不断改进,肝移植术已越来越为病人所接受。2002年间我院共施行原位肝移植术12例,今将麻醉处理小结如下。
关键词 原位肝移植手术 肝功能衰竭 麻醉药物 药物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外斜肌肋间平面阻滞与腹横肌平面阻滞在胆囊切除术术后镇痛效果的比较
14
作者 魏秀敏 武广函 +3 位作者 孙鹏宇 刘峥 王玉洁 时鹏才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103-108,共6页
目的比较腹外斜肌肋间平面阻滞(External oblique intercostal block,EOIB)与腹横肌平面阻滞(Transverse abdominis plane block,TAPB)在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2月-6月在... 目的比较腹外斜肌肋间平面阻滞(External oblique intercostal block,EOIB)与腹横肌平面阻滞(Transverse abdominis plane block,TAPB)在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2月-6月在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山东省千佛山医院)麻醉与围术期医学科行LC手术的7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E组和T组,每组37例。E组接受EOIB,T组接受TAPB,均行全程静脉麻醉,两组术后2、6、12、24 h均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患者静息及运动时疼痛程度。比较两组术中舒芬太尼和瑞芬太尼用量、术后首次排气时间、首次下床时间、住院时间、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术后6 h Ramsay镇静评分、术后额外使用镇痛药的例数及术后满意度。结果与T组术后6 h静息时比较,E组VAS评分低(P<0.05);与T组术后2、6、12、24 h运动时比较,E组VAS评分低(P<0.05);与T组比较,E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首次下床时间、住院时间短,恶心发生率低(P<0.05)。两组术中舒芬太尼和瑞芬太尼用量,术后Ramsay镇静评分及术后额外使用镇痛药的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OIB应用于LC患者在改善术后镇痛效果、促进术后恢复、降低恶心发生率、提高术后满意度方面具有一定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外斜肌肋间平面阻滞 腹横肌平面阻滞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镇痛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注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40注射液对凝血功能和电解质、血糖的影响 被引量:29
15
作者 赵蔚 邵伟 +2 位作者 时鹏才 孙传玉 侯明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10期815-817,共3页
目的探讨预注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40注射液(以下简称:高渗晶胶液)对患者凝血功能和电解质、血糖的影响。方法选择ASAⅠ或Ⅱ级,神经外科手术患者24例,所有患者均采用静吸复合麻醉。入室后局麻下行桡动脉及颈内静脉穿刺,以4ml/kg输注高... 目的探讨预注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40注射液(以下简称:高渗晶胶液)对患者凝血功能和电解质、血糖的影响。方法选择ASAⅠ或Ⅱ级,神经外科手术患者24例,所有患者均采用静吸复合麻醉。入室后局麻下行桡动脉及颈内静脉穿刺,以4ml/kg输注高渗晶胶液,30min内输注完毕,输注后60min行麻醉诱导。分别在输注高渗晶胶液前(T0)、输注高渗晶胶液完毕即刻(T1)、输注高渗晶胶液后30min(T2)、60min(T3)、气管插管即刻(T4)和气管插管后5min(T5)监测:(1)HR、MAP、CVP、SpO2等;(2)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3)初期凝血形成时间(ACTonset)、纤维蛋白形成速率(CR)和血小板功能(PF);(4)血清K+、Na+、Ca2+、Hct、Hb及血糖(Blu)。结果与T0时相比,CVPT3时明显升高(P<0.05)。APTT、PT于T1时开始增加(P<0.05),T2时达到高峰(P<0.05),T3时恢复正常。输注高渗晶胶液后K+浓度降低,Na+浓度升高,T1时改变最为明显(P<0.05),T3时基本恢复至基础值;Hct、Hb随着输注液体的增加逐渐降低,与T0时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时点血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适量输入高渗晶胶液(4ml/kg)对患者术中凝血及血小板功能和电解质、血糖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40注射液 血液凝固 血小板 电解质 血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腔支气管导管位置异常原因分析 被引量:17
16
作者 孙传玉 王月兰 李宗民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56-258,共3页
目的探讨双腔支气管导管(DLT)位置异常原因和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在DLT定位中的作用。方法择期在单肺通气下行胸科手术的患者362例,ASAⅠ~Ⅲ级,男228例,女134例,年龄17~78岁,体重54~87kg,实施DLT插管,在听诊定位和体位改变之后分别... 目的探讨双腔支气管导管(DLT)位置异常原因和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在DLT定位中的作用。方法择期在单肺通气下行胸科手术的患者362例,ASAⅠ~Ⅲ级,男228例,女134例,年龄17~78岁,体重54~87kg,实施DLT插管,在听诊定位和体位改变之后分别进行纤支镜检查并调整导管位置,计算听诊定位导管位置的主观准确率和实际准确率。导管位置调整距离>0.5cm即视为位置异常而需要调整。结果 362例患者中,行左侧支气管插管247例,225例听诊认为位置准确,主观准确率为91.09%,经纤支镜检查确认准确的有173例,实际准确率为70.04%;行右侧支气管插管115例,95例听诊认为位置准确,主观准确率为82.61%,经纤支镜检查确认准确的有66例,实际准确率为57.39%。双侧听诊后主观准确率为88.40%,实际准确率为66.02%。左侧导管过深的有47例,过浅的有27例;右侧导管过深的有30例,过浅的有19例;右上肺叶支气管开口堵塞的有42例。侧卧位之后经纤支镜检查,左侧有23例(9.31%),右侧有15例(13.04%)导管位置移位而需要重新调整。结论 DLT过深、过浅和右上肺叶支气管开口堵塞是导致单肺通气失败的主要原因。应用纤支镜定位可使DLT插管-单肺通气的成功率接近100%,在气管插管和改变体位之后,应常规进行纤支镜检查和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腔支气管导管 纤维支气管镜 听诊法 单肺通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麻黄碱治疗腰麻剖宫产术低血压对脐动脉血气及胎儿的影响 被引量:45
17
作者 毕严斌 王月兰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7期580-582,共3页
目的探讨应用麻黄碱纠正腰麻剖宫产术中低血压对脐动脉血气及胎儿的影响。方法选择ASAⅠ或Ⅱ级产妇40例,年龄26~34岁。无妊娠合并症。无胎儿异常,足月单胎妊娠。腰麻后出现低血压(收缩压低于基础值30%)。先快速输入羟乙基淀粉200... 目的探讨应用麻黄碱纠正腰麻剖宫产术中低血压对脐动脉血气及胎儿的影响。方法选择ASAⅠ或Ⅱ级产妇40例,年龄26~34岁。无妊娠合并症。无胎儿异常,足月单胎妊娠。腰麻后出现低血压(收缩压低于基础值30%)。先快速输入羟乙基淀粉200/0.5500ml,向左侧提起子宫,抬高产妇下肢纠正低血压。3min后,低血压有效纠正者24例(对照组),无效者16例给麻黄碱10mg静推(麻黄碱组,必要时追加麻黄碱10mg)。胎儿娩出尚未出现第一次呼吸之前用两把血管钳钳夹一段脐带,抽取脐动脉血行血气分析。记录注腰麻药即刻至切开子宫时间、子宫切开至胎儿娩出时间、术中产妇心率、恶心呕吐及胎儿出生时的Apgar评分。结果两组注腰麻药即刻至切开子宫时间、子宫切开至胎儿娩出时间、术中产妇心率、恶心呕吐及胎儿出生时Apgar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脐动脉血PO2、PCO2、pH、碱剩余(BE)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适当剂量麻黄碱可安全用于治疗腰麻引起的剖宫产术中低血压,对母体及胎儿无不良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黄碱 剖宫产 腰麻 低血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通道蛋白与肺水肿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8
作者 刘洋 王月兰 宋秀梅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139-1140,共2页
水的跨细胞膜转运感受渗透浓度的变化。肺组织内血气屏障的存在保证了肺内气体交换、肺内液体平衡及循环代谢,以维持肺组织内环境的稳定。当由于各种原因造成肺水屏障受损,肺内液体产生过多,如胸膜渗出、心衰等,由渗透压力改变所驱... 水的跨细胞膜转运感受渗透浓度的变化。肺组织内血气屏障的存在保证了肺内气体交换、肺内液体平衡及循环代谢,以维持肺组织内环境的稳定。当由于各种原因造成肺水屏障受损,肺内液体产生过多,如胸膜渗出、心衰等,由渗透压力改变所驱动的水的快速清除变成了预防肺水肿发生的重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水肿 水通道蛋白 肺内气体交换 血气屏障 液体平衡 渗透浓度 胸膜渗出 渗透压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术后镇痛方法对肺癌肺叶切除患者术后房颤发生率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林红 张岩 潘晓军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2008年第4期293-295,共3页
目的:比较硬膜外术后镇痛与静脉术后镇痛对肺癌肺叶切除患者手术后房颤发生的预防作用。方法:择期肺癌肺叶切除患者60例,随机分为术后硬膜外局麻药持续镇痛组(PCEA组,n=30)和术后静脉持续镇痛组(PCIA组,n=30)。两组患者的麻醉方法相同。... 目的:比较硬膜外术后镇痛与静脉术后镇痛对肺癌肺叶切除患者手术后房颤发生的预防作用。方法:择期肺癌肺叶切除患者60例,随机分为术后硬膜外局麻药持续镇痛组(PCEA组,n=30)和术后静脉持续镇痛组(PCIA组,n=30)。两组患者的麻醉方法相同。PCEA组术毕经硬膜外注入0.125%布比卡因6mL,随后接术后镇痛泵以2mL/h的速度硬膜外输入0.125%布比卡因;PCIA组术毕静脉注射芬太尼0.05mg,随后接术后镇痛泵以2mL/h的速度静脉输入0.001%芬太尼。观察患者手术后房颤发生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止痛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CEA组房颤的发生率为6.67%,房颤平均持续时间为(234.2±39.4)min/72h;PCIA组房颤发生率为23.33%(χ2=4.84,P<0.05),房颤平均持续时间为(393.5±68.2)min/72h,t=2.21,P<0.05。两组间房颤发生率及持续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硬膜外持续应用局麻药术后止痛可有效降低肺癌术后患者房颤的发生率,开胸手术后房颤的发生可能与患者交感神经高张力状态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外科学 肺切除术 心房颤动 疼痛 手术后/预防和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aCo可视喉罩和Supreme喉罩用于腹腔镜手术的比较 被引量:8
20
作者 张敏 高晓军 +2 位作者 高中权 王月兰 孙永涛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271-1274,共4页
目的观察SaCo可视喉罩和Supreme喉罩在腹腔镜手术中的效果。方法选择择期行全麻下腹腔镜手术患者60例,男21例,女39例,年龄18~78岁,ASAⅠ—Ⅲ级。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Supreme喉罩组(S组)和SaCo喉罩组(K组),每组30例。记录喉罩置入... 目的观察SaCo可视喉罩和Supreme喉罩在腹腔镜手术中的效果。方法选择择期行全麻下腹腔镜手术患者60例,男21例,女39例,年龄18~78岁,ASAⅠ—Ⅲ级。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Supreme喉罩组(S组)和SaCo喉罩组(K组),每组30例。记录喉罩置入成功即刻、置入成功后1、2 h气道密封压、置入时间、首次置入成功例数、喉罩调整>2次的发生情况、置入成功即刻气道峰压、喉罩对位准确例数、胃管置入成功例数和喉罩拔除时间。结果喉罩置入成功即刻、置入成功后1、2 h K组气道密封压明显高于S组(P<0.05),K组喉罩调整次数>2次的发生率明显低于S组(P<0.05),K组喉罩对位准确率明显高于S组(P<0.05)。两组喉罩置入时间、首次置入成功率、置入成功即刻气道峰压、胃管置入成功率、喉罩拔除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Supreme喉罩比较,SaCo可视喉罩气道密封性、对位准确率高,可以安全有效地应用于腹腔镜手术的气道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Co可视喉罩 SUPREME喉罩 全身麻醉 腹腔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