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4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盐碱地油莎豆机械化播种收获技术与装备研究进展 被引量:25
1
作者 张斌 刘晶 +6 位作者 范仲学 候鹏丽 付佳 郭凤丹 侯蕾 马德源 王颖 《山东农业科学》 2019年第4期144-148,共5页
油莎豆适应性强、抗逆性高、耐盐碱、耐贫瘠、抗旱、耐涝的特点使其成为盐碱地改良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优良选择。油莎豆块茎生于地下,其机械化播种、收获方式成为该作物规模化推广种植及实现全产业链开发的关键。本文介绍了油莎豆的播... 油莎豆适应性强、抗逆性高、耐盐碱、耐贫瘠、抗旱、耐涝的特点使其成为盐碱地改良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优良选择。油莎豆块茎生于地下,其机械化播种、收获方式成为该作物规模化推广种植及实现全产业链开发的关键。本文介绍了油莎豆的播种、收获方式方法,重点对目前油莎豆播种、收获机械研究开发情况进行了系统阐述,并对盐碱地油莎豆推广种植及产业发展做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莎豆 盐碱地 播种 收获 机械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多重PCR技术检测羊肉中掺杂狐狸肉的方法研究 被引量:19
2
作者 张全芳 马德源 +8 位作者 刘艳艳 梁水美 杨雪 冯梦秋 史学芹 卞如如 李燕 岳鸣鸣 步迅 《山东农业科学》 2014年第12期4-6,10,共4页
本研究根据山羊、绵羊和狐狸线粒体16S rRNA基因间序列差异,设计特异性引物,其扩增片段大小分别为401、450 bp和300 bp,从而可在一个PCR反应中同时鉴别山羊、绵羊和狐狸三种源性成分,检测灵敏度高。
关键词 多重PCR 山羊 绵羊 狐狸 源性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变异系数分析花生品质性状应对环境变化的遗传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27
3
作者 郭峰 阮建 +2 位作者 王莹莹 万书波 彭振英 《山东农业科学》 2017年第9期25-31,共7页
花生是我国重要的油料作物与经济作物之一,但是有关花生品质性状遗传稳定性的研究较少。本研究对连续三年种植的61个花生品种的籽粒含油量、蛋白含量等各品质性状进行了测定与系统分析,并利用变异系数(CV)对各个品质性状的遗传稳定性进... 花生是我国重要的油料作物与经济作物之一,但是有关花生品质性状遗传稳定性的研究较少。本研究对连续三年种植的61个花生品种的籽粒含油量、蛋白含量等各品质性状进行了测定与系统分析,并利用变异系数(CV)对各个品质性状的遗传稳定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不同年份种植的花生含油量略有不同,脂肪酸不同组成成分的CV差异较大,二十四烷酸、山嵛酸、棕榈酸以及含油量的CV均较小,而油亚比的CV较大,反映出环境因素对花生脂肪酸合成有一定的影响。对蛋白及8种氨基酸CV的分析结果则表明,蛋白、赖氨酸、脯氨酸和苏氨酸的CV较大,反映出它们对环境影响的敏感性。环境因素对不同花生品种品质性状的影响各不相同,粤油92和中花5号的各个性状应对环境改变比较稳定,其CV较低;而青花5号、冀花4号等品种各项指标CV较高,发映出这些品种对环境变化的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变异系数 环境变化 遗传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莎豆引种试验及绿色高效栽培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23
4
作者 张斌 刘晶 +4 位作者 范仲学 郭凤丹 侯蕾 马德源 王颖 《山东农业科学》 2019年第3期147-150,共4页
油莎豆是一种适应性好、抗逆性强、耐病虫害、经济价值高的集牧、饲、粮、油于一体的高效经济作物,具有广阔的开发应用前景和经济价值。本文从油莎豆种质资源收集筛选、引种试种、选地整地、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绿色防控、收获等方... 油莎豆是一种适应性好、抗逆性强、耐病虫害、经济价值高的集牧、饲、粮、油于一体的高效经济作物,具有广阔的开发应用前景和经济价值。本文从油莎豆种质资源收集筛选、引种试种、选地整地、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绿色防控、收获等方面综述其研究进展,并在简要分析油莎豆高产栽培和示范推广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对其未来研究方向作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莎豆 引种 优质 高效栽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酸性土壤花生增施钙肥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被引量:13
5
作者 张佳蕾 杨莎 +2 位作者 郭峰 李新国 万书波 《山东农业科学》 2018年第6期150-153,共4页
花生是需钙量大的作物。沿海旱砂地酸性土壤和因化肥过量施用造成的酸化土壤,由于酸度较大使土壤中钙素流失严重,严重影响花生籽粒的发育和产量的形成。本研究阐明了钙离子信号途径响应逆境胁迫的分子机制和调控荚果发育的分子机理,探... 花生是需钙量大的作物。沿海旱砂地酸性土壤和因化肥过量施用造成的酸化土壤,由于酸度较大使土壤中钙素流失严重,严重影响花生籽粒的发育和产量的形成。本研究阐明了钙离子信号途径响应逆境胁迫的分子机制和调控荚果发育的分子机理,探明了酸性土壤增施钙肥花生增产原因,明确了钙肥与有机肥和微生物肥配施可显著提高酸性土壤交换性钙含量。在多年钙素基础理论和田间钙肥施用技术研究的基础上,创建了酸性土壤花生增施钙肥高产栽培技术,显著提高了酸性土壤花生产量,666.7m2最高产达到675.5 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性土 花生 钙肥 高产 关键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产花生理想株型的研究 被引量:33
6
作者 李新国 郭峰 万书波 《花生学报》 2013年第3期23-26,共4页
粮食安全是涉及国家稳定和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花生作为重要的油料作物,对解决我国油料供应矛盾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我国花生产业得到稳步提高,花生育种工作也得到了长足发展,但以目前花生生产状况而言,若要进一步发挥花生生产潜力... 粮食安全是涉及国家稳定和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花生作为重要的油料作物,对解决我国油料供应矛盾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我国花生产业得到稳步提高,花生育种工作也得到了长足发展,但以目前花生生产状况而言,若要进一步发挥花生生产潜力、提高花生产量,须要借鉴小麦、水稻和玉米三大作物的理想株型研究。本文以花生往年高产创建的株型等相关参数,提出了花生高产理想株型以期指导花生育种工作和花生高产攻关,进一步促进我国花生高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产 花生 育种 理想株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谷子遗传转化体系研究进展 被引量:4
7
作者 李臻 刘炜 +2 位作者 管延安 王庆国 潘教文 《山东农业科学》 2015年第4期134-138,共5页
谷子(Setaria italica)是原产于我国的特色杂粮作物,具有抗旱、耐瘠、耐盐碱、营养丰富等特点,但其生物技术研究相对滞后。本文综述了近年来谷子组织培养、再生体系、遗传转化方法的研究进展,着重介绍了利用农杆菌介导转化及再生体系,... 谷子(Setaria italica)是原产于我国的特色杂粮作物,具有抗旱、耐瘠、耐盐碱、营养丰富等特点,但其生物技术研究相对滞后。本文综述了近年来谷子组织培养、再生体系、遗传转化方法的研究进展,着重介绍了利用农杆菌介导转化及再生体系,并对可能影响转化过程及效果的相关因素进行了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子 组织培养 农杆菌介导 再生 遗传转化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5
8
作者 李凤丽 石素华 +2 位作者 李爱芹 王兴军 赵术珍 《山东农业科学》 2020年第4期164-172,共9页
CRISPR/Cas9(clustered regularly interspaced short palindromic repeats/CRISPR-associated protein 9)是近年发现的继ZFNs和TALENs两种基因编辑技术之后的一种新型基因组定点编辑技术。本研究分别从CRISPR/Cas9系统的结构、类别、... CRISPR/Cas9(clustered regularly interspaced short palindromic repeats/CRISPR-associated protein 9)是近年发现的继ZFNs和TALENs两种基因编辑技术之后的一种新型基因组定点编辑技术。本研究分别从CRISPR/Cas9系统的结构、类别、作用机制、相关应用以及存在问题等方面进行综述,旨在为相关领域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组编辑 CRISPR/Cas9 sgRNA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钙肥对旱地花生生育后期生理特性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33
9
作者 张佳蕾 郭峰 +7 位作者 孟静静 杨莎 耿耘 杨佃卿 李元高 张文生 李新国 万书波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21-327,共7页
以大花生品种花育25号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施钙量对旱地花生生育后期的生理特性、植株性状、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钙肥处理均显著提高了旱地花生在饱果期和成熟期的叶片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NR活性、SOD、POD和CAT活... 以大花生品种花育25号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施钙量对旱地花生生育后期的生理特性、植株性状、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钙肥处理均显著提高了旱地花生在饱果期和成熟期的叶片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NR活性、SOD、POD和CAT活性,以及根系活力,能显著降低叶片MDA含量。增施钙肥使旱地花生饱果期的Y(Ⅱ)、ETR、qP和qL显著增高,使qN和NPQ显著降低。钙肥能延缓旱地花生的植株衰老,有利于花生在干旱条件下保持较高的光合速率和延长光合时间。增施钙肥显著提高了旱地花生荚果产量,原因是显著增加了单株结果数、提高了双仁果率和籽仁饱满度。本试验条件下,以每667m^2施用14kg CaO增产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旱地 钙肥 保护酶 叶绿素荧光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粒精播对夏直播花生生育生理特性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4
10
作者 张佳蕾 郭峰 +6 位作者 孟静静 杨莎 耿耘 王丽丽 张楠 李新国 万书波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482-1490,共9页
为探明单粒精播对夏直播花生的个体发育和群体结构以及产量的影响,以‘花育22号’花生为试验材料,研究了麦茬夏直播花生单粒精播(SS)和双粒穴播(DS)在相同密度条件下的植株发育动态、叶片生理特性和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差异。结果表明:... 为探明单粒精播对夏直播花生的个体发育和群体结构以及产量的影响,以‘花育22号’花生为试验材料,研究了麦茬夏直播花生单粒精播(SS)和双粒穴播(DS)在相同密度条件下的植株发育动态、叶片生理特性和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差异。结果表明:夏直播花生单粒精播在生育前期的主茎高和侧枝长均高于双粒穴播,而在生育后期则低于双粒穴播,但差异不显著。单粒精播在各个生育期的主茎节数、主茎绿叶数、分枝数和叶面积指数均高于双粒穴播,尤其是分枝数差异显著。夏直播花生单粒精播在饱果期和成熟期的叶片SOD、POD、CAT活性和叶绿素含量以及净光合速率均高于双粒穴播,而其MDA含量低于双粒穴播,其中在成熟期除了CAT活性差异不显著外,其余指标均显著差异。夏直播花生单粒精播的单株饱果数增多,单株果重增加,荚果产量显著高于双粒穴播。夏直播花生荚果产量与单株果重和叶片净光合速率极显著正相关,与经济系数、主茎绿叶数、叶面积指数和叶绿素含量呈显著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夏直播 单粒精播 植株性状 生理特性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生株型相关性状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11
作者 李国卫 秦圣豪 +3 位作者 刘译阳 张佳蕾 韩燕 万书波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934-939,共6页
株型对作物产量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花生具有地上开花地下结果等区别于其它作物的特性,其株型构成及其对产量的调控更复杂。地上开花地下结果的特性决定了基部开花多且集中的品种具有较高的单株生产力。由于生态环境和栽培习惯等因素的... 株型对作物产量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花生具有地上开花地下结果等区别于其它作物的特性,其株型构成及其对产量的调控更复杂。地上开花地下结果的特性决定了基部开花多且集中的品种具有较高的单株生产力。由于生态环境和栽培习惯等因素的差异,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生产中直立型、半匍匐型和匍匐型等不同类型品种都有一定的播种面积,株型不同加上生产条件差异导致各地区花生单产水平差异也很大。本文综述了花生株型相关研究进展,总结了花生株型与产量形成的关系,提出了花生理想株型的特征及理想株型育种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株型 高产 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粒精播对高产花生株间竞争缓解效应研究 被引量:24
12
作者 张佳蕾 郭峰 +6 位作者 苗昊翠 李利民 杨莎 耿耘 孟静静 李新国 万书波 《花生学报》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52-58,共7页
高产栽培条件下,研究了花生传统种植方式双粒穴播的株间竞争作用和变革技术单粒精播对株间竞争的缓解效应。结果表明,双粒穴播方式的一穴双株之间随生长发育竞争加剧,易分化成强势株和弱势株。强势株的第一侧枝基部10cm节数、分枝数、... 高产栽培条件下,研究了花生传统种植方式双粒穴播的株间竞争作用和变革技术单粒精播对株间竞争的缓解效应。结果表明,双粒穴播方式的一穴双株之间随生长发育竞争加剧,易分化成强势株和弱势株。强势株的第一侧枝基部10cm节数、分枝数、单株干物质重和单株荚果重平均分别比弱势株高1.07个、2.25条、11.64g和7.47g。单粒精播植株均匀分布缓解了株间竞争,成熟期的主茎高和侧枝长平均分别比双粒穴播低2.53cm和2.34cm,第一侧枝基部10cm节数、分枝数、叶面积指数、单株荚果重和荚果产量平均分别比双粒穴播高2.14个、0.64条、28.61%、13.65%和12.81%。根据单粒精播相关性状,测算出高产条件下单粒精播适宜主茎高≈平均行距×0.95,或适宜主茎高≈株距×3.65,因此高产花生若株行距较小、密度较大,应提早控制植株高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株间竞争 单粒精播 植株性状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生种植技术的重大变革——单粒精播 被引量:33
13
作者 万书波 张佳蕾 张智猛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927-933,F0002,共8页
传统花生种植穴播2粒或多粒,同穴多株之间地下部根系交错,竞争肥水资源,地上部叶片遮挡竞争光热资源,极易出现大小苗,限制花生产量进一步提高。山东省农业科学院花生栽培与生理生态创新团队根据竞争排斥原理,建立了花生单粒精播高产栽... 传统花生种植穴播2粒或多粒,同穴多株之间地下部根系交错,竞争肥水资源,地上部叶片遮挡竞争光热资源,极易出现大小苗,限制花生产量进一步提高。山东省农业科学院花生栽培与生理生态创新团队根据竞争排斥原理,建立了花生单粒精播高产栽培技术。单粒精播将花生每穴2粒或多粒播种改为每穴1粒,扩大株距,缓解相邻植株间的竞争,个体均匀一致、整齐健壮,更能充分发挥单株生产潜力;单位面积株数减少,群体结构更加合理,提高光合产物向荚果的分配率,通过提高经济系数来提高产量。本文论述了花生单粒精播技术的发展历程、理论与技术突破、发展前景等,并提出了限制大面积推广的技术瓶颈,旨在推动该技术的大面积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单粒精播 发展历程 理论与技术 前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粒精播对花生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9
14
作者 张佳蕾 张雷 +6 位作者 林英杰 刘颖 王建国 郭峰 唐朝辉 李新国 万书波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960-969,共10页
为探究花生单粒精播增产的生物学基础,以普通大花生品种花育25号为试验材料,在杂交池行距一致的条件下设置单粒精播(SS,穴距10cm)、双粒穴播(DS,穴距20cm)和三粒穴播(TS,穴距20cm)三个处理,研究不同播种方式下花生的开花动态和总花量、... 为探究花生单粒精播增产的生物学基础,以普通大花生品种花育25号为试验材料,在杂交池行距一致的条件下设置单粒精播(SS,穴距10cm)、双粒穴播(DS,穴距20cm)和三粒穴播(TS,穴距20cm)三个处理,研究不同播种方式下花生的开花动态和总花量、下针数量和结果数量,以及植株性状和植株干物质重等指标的差异。结果表明:SS处理开花时间要比DS和TS早1~2d,进入盛花期早2~4d,SS的单株单日开花量最高为11.0朵,且在花期前段的单日花量多,单株总花量达到168.5朵,显著高于DS和TS处理。SS处理单株成针数和入土果针数显著高于DS和TS处理,单位面积总成针数和总入土果针数显著高于DS处理。SS处理的单株结果数尤其是单株饱果数和第一对侧枝结果数均显著高于DS和TS处理,单位面积饱果数增多是其提高产量的主要因素。SS处理的主茎高和侧枝长最小,植株最矮,其次为DS处理,TS的植株高度最大,但SS的分枝数和主茎节数均显著高于DS和TS,利于矮化壮株。SS处理单株叶干重、茎干重和果干重均显著高于DS和TS,单位面积的茎、叶和果干重显著高于DS处理。单粒精播植株均匀分布可降低株间竞争,有利于充分发挥单株生产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单粒精播 开花下针 产量构成 群体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防三促”调控技术对高产花生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7
15
作者 张佳蕾 郭峰 +5 位作者 李德文 杨莎 耿耘 孟静静 李新国 万书波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828-834,共7页
高产花生由于较高的肥水供应和较大的种植密度,生育中期易徒长倒伏、叶部病害较重,生育后期易脱肥早衰。以解决这个问题为目标,课题组创建了"三防三促"调控技术:一是精准化控,防徒长倒伏,促进物质分配和运转;二是提早用药,防... 高产花生由于较高的肥水供应和较大的种植密度,生育中期易徒长倒伏、叶部病害较重,生育后期易脱肥早衰。以解决这个问题为目标,课题组创建了"三防三促"调控技术:一是精准化控,防徒长倒伏,促进物质分配和运转;二是提早用药,防病保叶,促进光合产物积累;三是叶面追肥,防后期早衰,促进荚果充实饱满。在高产栽培条件下,设置CK(常规管理)、T1(精准化控)、T2(精准化控+提早用药)、T3(精准化控+提早用药+叶面追肥)4个处理,进一步验证"三防三促"调控技术的增产效果。结果表明:T1、T2和T3处理均显著提高了高产花生饱果期和成熟期的叶片叶绿素含量和根系活力,显著提高了叶片SOD、POD和CAT活性,降低了MDA含量,各指标以T3处理效果最显著,其次是T2处理。T1、T2和T3处理均显著降低了成熟期的主茎高、侧枝长和主茎节数,提高了分枝数、主茎绿叶数和叶面积指数。对地上部植株生长的控制主要是精准化控的作用,而生育后期较大的叶面积指数主要是提早用药和叶面追肥的作用。T1、T2和T3处理均显著提高了单株结果数、单株果重、荚果产量以及经济系数,其中T1、T2、T3处理分别比CK增产20. 35%、26. 39%和30. 62%。T2和T3处理的出仁率分别比CK提高1. 84和3. 02个百分点,说明T2和T3处理能提高籽仁饱满度。"三防三促"调控技术的应用是高产栽培条件下花生产量进一步提高的关键技术措施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调控技术 生理特性 植株性状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代谢组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24
16
作者 郭凤丹 王兴军 +3 位作者 侯蕾 赵术珍 厉广辉 夏晗 《山东农业科学》 2017年第12期154-162,共9页
代谢组学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是系统生物学的重要分支,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动物、植物、微生物等研究领域。本文简要介绍了代谢组学的检测技术及数据处理方法,概述了代谢组学在植物代谢途径以及代谢组遗传基础研究中的进展,包括不同植... 代谢组学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是系统生物学的重要分支,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动物、植物、微生物等研究领域。本文简要介绍了代谢组学的检测技术及数据处理方法,概述了代谢组学在植物代谢途径以及代谢组遗传基础研究中的进展,包括不同植物材料、不同环境条件尤其是逆境胁迫下的代谢谱分析以及代谢相关QTL定位、功能基因鉴定等,分析了代谢组学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 代谢组学 研究方法 代谢谱 遗传基础 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三角洲野生柽柳接种管花肉苁蓉研究 被引量:7
17
作者 侯蕾 王运涛 +3 位作者 范仲学 赵术珍 李长生 王兴军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18年第4期437-440,共4页
目的:研究黄河三角洲地区种植管花肉苁蓉的可行性。方法:用挖沟接种方法,在黄河三角洲盐碱地引种管花肉苁蓉,调查管花肉苁蓉接种率和生长状况;收获种子,用氟啶酮预处理,测定种子萌发率;利用色谱法分析黄河三角洲所产的管花肉苁蓉中松果... 目的:研究黄河三角洲地区种植管花肉苁蓉的可行性。方法:用挖沟接种方法,在黄河三角洲盐碱地引种管花肉苁蓉,调查管花肉苁蓉接种率和生长状况;收获种子,用氟啶酮预处理,测定种子萌发率;利用色谱法分析黄河三角洲所产的管花肉苁蓉中松果菊苷和毛蕊花糖苷的含量。结果:管花肉苁蓉能在黄河三角洲地区正常生长、开花、结实,完成生活史。黄河三角洲野生柽柳接种管花肉苁蓉的接种率为81.9%,管花肉苁蓉生长状况良好,能正常开花结果;收获种子的萌发率在46~63%之间;肉苁蓉中松果菊苷和毛蕊花糖苷含量之和为22.1%,符合药典规定。结论:在黄河三角洲盐碱地引种管花肉苁蓉获得成功,生产的管花肉苁蓉指标成分符合药典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花肉苁蓉 黄河三角洲 山东省 柽柳 接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三角洲盐碱地高效生态利用新模式 被引量:20
18
作者 王兴军 侯蕾 +3 位作者 厉广辉 赵传志 赵术珍 夏晗 《山东农业科学》 2020年第8期128-135,共8页
我国约有1亿公顷盐碱地,分布于20多个省区。传统盐碱地的改良和利用主要是通过不同手段降低盐碱浓度,进行常规作物的种植,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这种模式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立足保护盐碱地的生态环境,开发当地和引进国内外耐盐碱特色经济... 我国约有1亿公顷盐碱地,分布于20多个省区。传统盐碱地的改良和利用主要是通过不同手段降低盐碱浓度,进行常规作物的种植,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这种模式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立足保护盐碱地的生态环境,开发当地和引进国内外耐盐碱特色经济植物,开展盐碱地特色种植,创新盐碱地高效生态利用新模式,是可持续利用盐碱地的重要途径。本文总结了盐碱地传统利用的不同方式,讨论了在黄河三角洲盐碱地上开展特色中药材、蔬菜和特色杂粮等的可行性,提出了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和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三角洲 盐碱地 生态利用 耐盐碱植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生单粒精播单产11250kg/hm^2高产栽培技术 被引量:13
19
作者 张佳蕾 郭峰 +4 位作者 李新国 杨佃卿 王兴语 陶寿祥 万书波 《花生学报》 2014年第4期46-49,共4页
2014年,山东省农业科学院花生课题组在平度古岘镇、莒南板泉镇、冠县梁堂乡和宁阳葛石镇设置了4块春花生单粒精播高产攻关田,全生育期进行严格规范高产栽培技术管理,成熟期组织专家对各高产试验点进行实收测产,实收面积666.7m2,其中以... 2014年,山东省农业科学院花生课题组在平度古岘镇、莒南板泉镇、冠县梁堂乡和宁阳葛石镇设置了4块春花生单粒精播高产攻关田,全生育期进行严格规范高产栽培技术管理,成熟期组织专家对各高产试验点进行实收测产,实收面积666.7m2,其中以莒南板泉镇荚果产量最高,达到752.6kg,创花生高产新纪录,平度、宁阳和冠县试验点的实收产量也分别达到673.8kg、661.6kg和654.3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单粒精播 产量 植株性状 经济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玉米//花生带状轮作理论与技术 被引量:11
20
作者 唐朝辉 张佳蕾 +5 位作者 郭峰 杨莎 孟静静 耿耘 李新国 万书波 《山东农业科学》 2018年第6期111-115,共5页
轮作换茬是一项悠久的传统农业技术,在现代农业中仍具有其他农业技术所不能代替的作用。间作因其充分利用资源和大幅度增加单位面积上作物产量的特点,在我国乃至世界范围内的农业生产中占有愈来愈重要的地位。本文对小麦-玉米//花生带... 轮作换茬是一项悠久的传统农业技术,在现代农业中仍具有其他农业技术所不能代替的作用。间作因其充分利用资源和大幅度增加单位面积上作物产量的特点,在我国乃至世界范围内的农业生产中占有愈来愈重要的地位。本文对小麦-玉米//花生带状轮作理论与技术研究现状及应用前景进行分析,以期为该技术在我国黄淮海、东北、西南三个玉米主产区推广应用提供科技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玉米//花生 带状轮作 理论 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