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麻醉的优化策略:胸椎旁神经阻滞-无阿片药麻醉
1
作者 陈永智 张玉姣 +3 位作者 史斌 王桂娟 李原 陈仁义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2025年第2期114-118,共5页
目的:评估无阿片药麻醉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0例择期行单侧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全麻组(G组)和无阿片药麻醉组(O组)。G组采用阿片类药物喉罩全麻,O组采用静脉注射利多卡因联合胸椎旁神经阻滞喉罩全... 目的:评估无阿片药麻醉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0例择期行单侧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全麻组(G组)和无阿片药麻醉组(O组)。G组采用阿片类药物喉罩全麻,O组采用静脉注射利多卡因联合胸椎旁神经阻滞喉罩全麻。观测指标包括入室时(T_(0))、诱导时(T_(1))、手术开始时(T_(2))、腺体切除时(T_(3))、入复苏室时(T_(4))的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手术时间、苏醒时间、排气时间和下床时间;术后2 h(T_(5))、6 h(T_(6))、12 h(T_(7))的VAS评分和术前(T_(8))、术后6 h(T_(9))、术后12 h(T_(10))的全身免疫炎症指数(SII);术后恶心呕吐(PONV)及乳腺癌术后疼痛综合征(PMPS)的发生情况;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等。结果:O组患者术中的MAP和HR较G组更平稳(P<0.05);O组苏醒时间、排气时间、下床时间均早于G组(P<0.05);术后VAS、SII数值均明显低于G组(P<0.05);PONV的发生率也显著降低(P<0.05);O组患者未发生气胸、血肿、局麻药中毒等不良事件。结论:无阿片药麻醉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安全有效,能够缩短苏醒时间、排气时间和下床时间,减轻术后疼痛和全身炎症反应,降低围术期循环波动,减少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椎旁神经阻滞 无阿片药麻醉 全身免疫炎症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腔镜下食管癌切除术后医院感染的病原学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4
2
作者 柏祥云 张晓飞 +2 位作者 张超 郑希维 刘占秀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23年第7期827-829,共3页
目的分析胸腔镜下食管癌切除术后医院感染的病原学分布特点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山东省临沂市肿瘤医院行胸腔镜手术治疗的食管癌患者238例,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食管癌术后感染危险因素。结果238例胸腔镜下食管癌切除患者术后医... 目的分析胸腔镜下食管癌切除术后医院感染的病原学分布特点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山东省临沂市肿瘤医院行胸腔镜手术治疗的食管癌患者238例,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食管癌术后感染危险因素。结果238例胸腔镜下食管癌切除患者术后医院感染50例,医院感染发生率为21.00%。感染以肺部感染为主(占58.00%);共培养出病原菌50株,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占62.00%);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中性粒细胞水平、留置胸腔引流管时间、合并糖尿病为食管癌患者术后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胸腔镜下食管癌切除术后医院感染病原菌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肺炎克雷伯菌分离率较高,定期进行病原菌分布的监测分析,可为最初经验性治疗选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合并糖尿病、术前中性粒细胞水平、留置胸腔引流管时间均为食管癌术后医院感染高风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腔镜 食管癌 医院感染 病原学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讨加强康复外科在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3
作者 孙延雷 李恩山 吕士放 《中国社区医师》 2019年第31期62-62,64,共2页
目的:探讨加强康复外科在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治腹部肿瘤患者168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采取加速康复外科措施,对照组采取传统开腹手术常规处理措施.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恢复及并发症情况、术后住院时间及住院... 目的:探讨加强康复外科在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治腹部肿瘤患者168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采取加速康复外科措施,对照组采取传统开腹手术常规处理措施.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恢复及并发症情况、术后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肛门排气时间、进食时间、腹腔引流管和尿管拔除时间早,胃管留置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短,住院费用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康复外科应用于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围手术期的管理,能促进患者术后快速康复,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强康复外科 围手术期 腹腔镜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EB-TACE联合仑伐替尼治疗不可切除大肝癌合并门脉癌栓疗效
4
作者 张灵智 王庆东 +3 位作者 严茂军 付鹏超 刘松 于广计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24年第8期627-632,共6页
目的:探讨载药微球-肝动脉化疗栓塞术(DEB-TACE)联合仑伐替尼治疗不可切除大肝癌合并门脉癌栓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临沂市肿瘤医院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收治不可切除大肝癌合并门脉癌栓患者5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23例)和对照组(27... 目的:探讨载药微球-肝动脉化疗栓塞术(DEB-TACE)联合仑伐替尼治疗不可切除大肝癌合并门脉癌栓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临沂市肿瘤医院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收治不可切除大肝癌合并门脉癌栓患者5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23例)和对照组(27例);对照组接受DEB-TACE治疗,试验组接受DEB-TACE联合仑伐替尼治疗。评估术后短期治疗效果,随访统计患者生存情况,并记录有关仑伐替尼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3个月,试验组的客观缓解率、疾病控制率为91.31%、100%,对照组为66.67%、66.67%(P均<0.05)。治疗后3月,试验组和对照组癌栓消退率为60.87%、29.63%(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无进展生存期为11月、8月(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中位生存期20月、14个月(P<0.05)。试验组服用仑伐替尼主要不良反应为高血压、腹泻、手足综合征、皮疹、乏力、食欲下降等,均≤3级,经对症处理后基本可缓解。结论:PDEB-TACE联合仑伐替尼治疗不可切除大肝癌合并门脉癌栓安全性、耐受性良好,可有效控制肿瘤进展,延长患者生存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肝动脉化疗栓塞 载药微球 门静脉癌栓 仑伐替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留幽门功能术式治疗近端胃癌临床应用 被引量:2
5
作者 刘东滨 任燕苹 +1 位作者 张蕾 李凌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05年第3期169-171,共3页
目的探讨保留幽门功能术式对近端胃癌手术治疗的根治性及术后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总结72例(治疗组38例,对照组34例)早期近端胃癌的临床资料,分析比较两种术式的根治性及消化道重建方式与术后并发症及生活质量。结果治疗组保留幽门下动... 目的探讨保留幽门功能术式对近端胃癌手术治疗的根治性及术后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总结72例(治疗组38例,对照组34例)早期近端胃癌的临床资料,分析比较两种术式的根治性及消化道重建方式与术后并发症及生活质量。结果治疗组保留幽门下动脉并加行幽门成型术,淋巴结清扫无困难,术后无胃排空延迟,在根治性与生存率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并发症及生存质量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近端胃癌采用保留幽门功能术式进行根治性治疗,术式简捷、省时,效果好,术后并发症少,可以达到根治目的,并能明显改善术后生存质量,符合“生理性”胃肠道重建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幽门 胃癌根治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微创活组织检查术对乳腺癌诊断价值的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张蕾 孙庆旭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08年第3期210-212,共3页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mammotome微创活检术(mammotomeminimallyinvasivebiopsy,MMIBS)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对80例术后病理组织学检查确诊的乳腺癌患者,术前行超声引导下MMIBS和针吸细胞学检查(fineneedleaspirationcytology,FNAC)...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mammotome微创活检术(mammotomeminimallyinvasivebiopsy,MMIBS)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对80例术后病理组织学检查确诊的乳腺癌患者,术前行超声引导下MMIBS和针吸细胞学检查(fineneedleaspirationcytology,FNAC),比较两种诊断方法的诊断符合率、漏诊率以及不同肿块大小和病理类型的诊断符合率。结果:80例乳腺癌,MMIBS和FNAC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7.5%和75.0%(P<0.05),漏诊率分别为2.5%和25.0%(P<0.05);肿块直径≤1.0cm,1.1~2.0cm的诊断符合率分别是86.7%,100.0%和40.0%,70.0%(P<0.05);肿块直径2.1~5.0cm和>5.0cm以及除浸润性导管癌外其他的病理类型的乳腺癌诊断符合率两种检查方法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引导下MMIBS对乳腺癌的诊断具有高确诊率、低漏诊率,安全、微创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超声学 诊断技术 外科学 活组织检查 针吸 病理学 外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癌根治术后胃瘫综合征21例诊治体会
7
作者 刘东滨 任燕苹 史斌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05年第4期243-244,共2页
目的:探讨胃癌根治术术后胃瘫综合征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21例术后胃瘫综合征患者采取综合性保守疗法,同时比较肠内营养(13例)与肠外营养(8例),在胃动力恢复时间、疗程、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等方面的结果。结果:21例均痊愈,其中肠内营... 目的:探讨胃癌根治术术后胃瘫综合征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21例术后胃瘫综合征患者采取综合性保守疗法,同时比较肠内营养(13例)与肠外营养(8例),在胃动力恢复时间、疗程、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等方面的结果。结果:21例均痊愈,其中肠内营养组胃动力恢复时间为13d,疗程16d,住院时间21d;肠外营养组分别为21d,25d和34d。18例随访半年,恢复良好,未见并发症。结论:术后胃瘫综合征经综合性保守治疗均又获得良好疗效,其中营养支持是关键,与肠外营养比较,肠内营养效果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胃切除术 胃瘫综合征 肠道营养 胃肠外营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脾次全切除腹膜后移位加断流术对门静脉高压性胃病的影响 被引量:10
8
作者 李恩山 赵连德 +3 位作者 朱立东 孙庆旭 李政萍 张元凯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8期564-567,共4页
目的 探讨脾次全切除腹膜后移位加断流术对门静脉高压性胃病 (PHG)的影响。方法 采用脾次全切除腹膜后移位加断流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并上消化道出血 48例 ,47例获随访 2~ 12年 ,平均 91个月。通过胃镜、血管造影、彩色多普勒... 目的 探讨脾次全切除腹膜后移位加断流术对门静脉高压性胃病 (PHG)的影响。方法 采用脾次全切除腹膜后移位加断流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并上消化道出血 48例 ,47例获随访 2~ 12年 ,平均 91个月。通过胃镜、血管造影、彩色多普勒检查观察PHG及脾组织和脾血流的变化。结果 术后 2个月PHG分度比术前加重 (P <0 .0 5 ) ;术后 2年比术前改善 (P <0 .0 5 ) ,而比术后 2个月显著改善 ( P <0 .0 1) ;术后 5年与术前相比无明显变化 ( P >0 .0 5 )。远期再出血率为 5 .6%。结论 脾次全切除腹膜后移位加断流术对PHG有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静脉 高血压 并发症 胃肠出血 病因学 脾切除术 断流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麻醉方法及麻醉深度对胃癌手术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6
9
作者 史斌 孙庆旭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08年第5期409-411,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方法及麻醉深度对胃癌手术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为临床手术采取合理的麻醉方法提供科学根据。方法:将80例胃癌手术患者随机分成静吸复合麻醉组(A组)和单纯静脉麻醉组(B组),每组40例,组内再各分为深麻醉组(AH组,BH组...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方法及麻醉深度对胃癌手术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为临床手术采取合理的麻醉方法提供科学根据。方法:将80例胃癌手术患者随机分成静吸复合麻醉组(A组)和单纯静脉麻醉组(B组),每组40例,组内再各分为深麻醉组(AH组,BH组)和浅麻醉组(AL组,BL组)。深麻醉组和浅麻醉组脑电双频指数(bispectral index,BIS)分别为35~50和55~68。两组分别于麻醉前、术毕及术后72h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数量。结果:术毕各组CD3+、CD4+、CD4+/CD8+及NK细胞数量均较麻醉前下降(P<0.05),同种麻醉方法AL组、BL组较AH组、BH组下降明显(P<0.05);术后72h各组各项指标均恢复至麻醉前水平;在相同时段不同麻醉方法深、浅麻醉组之间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吸复合麻醉与单纯静脉麻醉均可影响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但深麻醉状态较浅麻醉状态影响小,可能与患者应激反应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 全身 麻醉 吸入 麻醉 静脉内 胃肿瘤 T 淋巴细胞 杀伤细胞 天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D-二聚体、FIB和CRP水平对评价肝癌TACE疗效和预后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4
10
作者 严茂军 徐岩 XIA Hui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16年第2期112-115,共4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前后血浆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FIB)、C反应蛋白(CRP)动态变化对疗效和预后判定的价值。方法:2010年4月—2013年1月行TACE治疗128例原发性肝癌患者,根据实体瘤疗效评价方法(mRECIST)分...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前后血浆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FIB)、C反应蛋白(CRP)动态变化对疗效和预后判定的价值。方法:2010年4月—2013年1月行TACE治疗128例原发性肝癌患者,根据实体瘤疗效评价方法(mRECIST)分为疾病进展组(47例)和有效组(81例)。检测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浆D-二聚体、FIB和CRP含量,随访患者生存情况,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D-二聚体、FIB和CRP是否为患者生存的独立预测因素。结果:全部患者TACE治疗后D-二聚体、FIB含量较治疗前均降低(P<0.05),而CRP含量变化不显著(P>0.05);有效组TACE前、后血浆D-二聚体、FIB、CRP含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疾病进展组TACE后较TACE前含量显著增高(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D-二聚体和TNM分期和血管侵犯为影响患者生存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TACE治疗前后血浆D-二聚体、FIB和CRP动态水平变化是判断HCC患者疗效和预后的理想指标,D-二聚体可作为影响患者生存的独立预测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癌肝细胞 肝动脉化疗栓塞术 D-二聚体 纤维蛋白原 C反应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龄患者恶性梗阻性黄疸介入治疗(附32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孙庆旭 严茂军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11年第2期130-132,162,共4页
目的:探讨支架置入治疗高龄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2例70岁以上的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行经皮经肝穿刺、胆道造影确定狭窄部位,若导丝能通过狭窄段则一次置入支架,若导丝不能通过则置入外引流管,外引流7~10 d后再置入支架。... 目的:探讨支架置入治疗高龄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2例70岁以上的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行经皮经肝穿刺、胆道造影确定狭窄部位,若导丝能通过狭窄段则一次置入支架,若导丝不能通过则置入外引流管,外引流7~10 d后再置入支架。其中24例支架一次性放置成功,4例经外引流10 d后再放置获得成功,全部患者均同时留置外引流管。结果:本组患者术前的总胆红素、谷丙转氨酶、碱性磷酸酶分别为(372.3±128.4)μmol/L、(118.9±67.2)U/L、(754.2±332.4)U/L;术后1 w降至(159.9±117.3)μmol/L、(82.4±37.3)U/L、(436.7±241.2)U/L,与术前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 w为(107.8±48.1)μmol/L、(52.0±23.7)U/L、(231.1±104.3)U/L,与术前比较其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临床改善3例,术后明显好转26例,总有效率为90.6%。随访3个月,30例黄疸完全消退,2例明显减轻;随访半年时死亡5例。结论:胆道支架植入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疗效确切、安全性高,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梗阻性黄疸 介入治疗 高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远端缺血预处理及后处理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皮瓣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3
12
作者 李国福 李晓红 +3 位作者 史斌 杨智强 王一鸣 王宏伟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23年第4期307-309,共3页
观察远端缺血预处理(RIPC)及远端缺血后处理(RIPoC)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患者皮瓣的保护作用。2020年11月至2021年7月,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120例分成对照组、RIPC组、RIPoC组以及RIPC复合RIPoC组4组。对照组常规外科处理;RIPC组术前1~... 观察远端缺血预处理(RIPC)及远端缺血后处理(RIPoC)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患者皮瓣的保护作用。2020年11月至2021年7月,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120例分成对照组、RIPC组、RIPoC组以及RIPC复合RIPoC组4组。对照组常规外科处理;RIPC组术前1~3 d应用前臂缺血预处理仪对其双侧的前臂进行交替性的缺血处理,每晚1次,其他同对照组;RIPoC组术后1~3 d患者应用前臂缺血预处理仪进行双侧的前臂交替性缺血处理,其他同RIPC组;RIPC复合RIPoC组术前1~3 d至术后1~3 d应用前臂缺血预处理仪对其双侧的前臂进行交替性的缺血处理,其他同RIPC组。记录各组皮瓣愈合状况、前7 d总引流量、胸壁引流管带管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并于术前第3天、术后第3天及术后第7天抽取外周静脉血,检测血清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水平。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RIPC复合RIPoC组皮瓣坏死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RIPC组、RIPoC组及RIPC复合RIPoC组血清VEGF水平于术后第3天、第7天显著升高(P<0.05);与RIPC组及RIPoC组比较,RIPC复合RIPoC组皮瓣坏死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血清VEGF水平于术后第3天、第7天显著升高(P<0.05)。前7 d总引流量、胸壁引流管带管时间以及住院时间4组比较皆无明显差异(P>0.05)。结果表明,远端缺血预处理复合后处理可显著降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皮瓣坏死的发生率,其机制与升高术后血清VEGF水平、促进皮瓣新生血管的形成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 远端缺血预处理 远端缺血后处理 皮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留盆腔植物神经直肠癌根治术对术后性功能和排尿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6
13
作者 孙庆旭 严茂军 《中外医疗》 2011年第20期18-19,共2页
目的探讨直肠癌根治术中保留盆腔植物神经对男性术后性功能和排尿的影响。方法依据进展程度,对470例行直肠癌根治术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完全保留神经者366例,保留一侧或部分神经者43例,非保留神经者61例。结果完全保留神经者近期... 目的探讨直肠癌根治术中保留盆腔植物神经对男性术后性功能和排尿的影响。方法依据进展程度,对470例行直肠癌根治术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完全保留神经者366例,保留一侧或部分神经者43例,非保留神经者61例。结果完全保留神经者近期排尿障碍率1.64%,远期排尿障碍率为0。保留一侧或部分神经者近期排尿障碍率11.62%,远期排尿障碍率2.33%。非神经保留者近期排尿障碍率19.67%,远期排尿障碍率6.56%。完全保留神经者术后勃起功能障碍发生率1.09%,射精功能障碍率3.28%。保留一侧或部分神经者勃起功能障碍率16.27%,射精功能障碍率37.21%。非神经保留者勃起功能障碍率39.34%,射精功能障碍率50.82%。结论保留植物神经的直肠癌根治术,可保存患者术后的性功能和排尿功能,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根治术 植物神经 排尿功能 性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术治疗原发性肠系膜肉瘤患者生存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邰庆拼 刘艳丽 +1 位作者 赵荣飞 李恩山 《中国医刊》 CAS 2021年第8期877-880,共4页
目的分析手术治疗原发性肠系膜肉瘤患者的生存预后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17年12月山东省临沂市肿瘤医院收治的147例原发性肠系膜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与随访资料,记录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术后随访及总体生存情况,总... 目的分析手术治疗原发性肠系膜肉瘤患者的生存预后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17年12月山东省临沂市肿瘤医院收治的147例原发性肠系膜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与随访资料,记录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术后随访及总体生存情况,总体生存情况采用无病生存率和疾病特异性生存率进行评价,并分析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147例患者中,106例患者肿瘤大小≥10cm,116例患者为高度恶性,疾病首发症状多数为腹部肿块,113例患者术后复发。患者的术后随访时间为10~130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58.0个月,复发和转移131例,死亡131例,均因腹腔广泛转移导致多脏器功能衰竭而死亡。患者术后1年、3年、5年的无病生存率分别为85.0%、59.9%、23.1%;1年、3年、5年的疾病特异性生存率分别为93.2%、66.0%、40.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大小、恶性程度与患者术后的无病生存率和疾病特异性生存率显著相关(P<0.05),且复发后是否多次手术与患者术后的疾病特异性生存率显著相关(P<0.05)。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瘤大小、恶性程度是影响患者术后无病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肿瘤大小、恶性程度、复发后是否多次手术是影响患者术后疾病特异性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肿瘤大小、恶性程度和复发后是否多次手术是原发性肠系膜肉瘤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因此,临床上应重视对原发性肠系膜肉瘤患者的早期筛查与诊断,减轻患者术前肿瘤恶性程度,对术后复发患者应考虑多次手术治疗,从而提高患者术后总生存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肠系膜肉瘤 手术治疗 生存预后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胰腺癌术后镇痛措施效果评价
15
作者 史斌 孙庆旭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21年第3期186-189,共4页
目的:对老年胰腺癌切除术术后镇痛措施效果进行量化分析,作为改进镇痛措施的依据,以提高术后镇痛效果,降低术后并发症。方法:对2015年—2018年老年胰腺癌切除术41例患者镇痛效果进行回顾性研究,连续观察术后疼痛评估次数和镇痛效果,进... 目的:对老年胰腺癌切除术术后镇痛措施效果进行量化分析,作为改进镇痛措施的依据,以提高术后镇痛效果,降低术后并发症。方法:对2015年—2018年老年胰腺癌切除术41例患者镇痛效果进行回顾性研究,连续观察术后疼痛评估次数和镇痛效果,进行分析评价。镇痛效果采用数字评分系统。结果:41例患者术后1~14 d的疼痛评估结果:术后疼痛监测,平均每天7.3次;疼痛评分中位数0-4.5,术后第6天疼痛中位数评分最高;每天最高疼痛评分8~10。术后1、2、4、5 d,患者镇痛最不充分,尤其是术后第一天最显著。结论:目前老年胰腺肿瘤术后镇痛效果还有待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瘤 术后镇痛 老年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断流术后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死亡3例教训分析 被引量:9
16
作者 林爱德 冯培勤 +4 位作者 李恩山 赵连德 王福江 朱立东 彭淑牖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443-445,共3页
关键词 肝硬化 门静脉高压症断流术 死亡 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 并发症
原文传递
直肠癌腹会阴联合切除术中应用高频电刀对会阴切口愈合的影响及对策 被引量:8
17
作者 林爱德 刘庆仪 +1 位作者 李增军 虞爱玲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75-77,共3页
目的探讨直肠癌腹会阴联合切除术 (Miles)中应用高频电刀对会阴切口愈合的影响及对策。方法将Miles术患者分为 4组 :A组 5 5例 ,会阴部以解剖刀操作 ;BⅠ组 5 5例 ,会阴部以高频电刀操作 ;BⅡ组 30例 ,会阴部以高频电刀操作 +术中大网... 目的探讨直肠癌腹会阴联合切除术 (Miles)中应用高频电刀对会阴切口愈合的影响及对策。方法将Miles术患者分为 4组 :A组 5 5例 ,会阴部以解剖刀操作 ;BⅠ组 5 5例 ,会阴部以高频电刀操作 ;BⅡ组 30例 ,会阴部以高频电刀操作 +术中大网膜填塞骶前残腔 ;BⅢ组 5 5例 ,会阴部以高频电刀操作 +术后会阴部电磁波照射 ,每次 6 0min ,1次 /日 ,连续照射 10d。比较各组骶前引流总量、引流时间、骶前感染率、会阴切口裂开率、术后住院天数及医疗费用的情况。结果A、BⅠ两组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 (P <0 0 1,<0 0 1,<0 0 5 ,<0 0 5 ,<0 0 1,<0 0 1) ,A组优于BⅠ组 ;BⅠ、BⅡ两组间除骶前引流总量差异无显著意义 (P >0 5 )外 ,其他各项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意义 (P <0 0 1,<0 0 5 ,<0 0 5 ,<0 0 1,<0 0 1) ,BⅡ组优于BⅠ组 ;BⅡ、BⅢ组间差异无显著意义 (P >0 5 0 ,>0 10 ,>0 5 0 ,>0 2 5 ,>0 0 5 ,>0 5 0 )。结论高频电刀的应用严重影响会阴切口的愈合 ,术中大网膜骶前填塞或术后会阴部电磁波照射是消除或降低高频电刀有害影响的有效措施。会阴部电磁波照射具有方便、安全、实用等优点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肿瘤 外科手术 高频电刀 切口愈合
原文传递
隐匿性甲状腺癌36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严茂军 王福江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506-506,共1页
关键词 隐匿性甲状腺癌 临床分析 诊断 治疗
原文传递
经腹经肛双镜联合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并改良Bacon术治疗低位直肠癌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4
19
作者 李辉 赵荣飞 +2 位作者 惠广学 申永东 胡源清 《临床医学》 CAS 2021年第8期1-3,共3页
目的探讨经腹经肛双镜联合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并改良Bacon术治疗低位直肠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8月至2021年1月在临沂市肿瘤医院接受治疗的65例低位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0例,对照组35例... 目的探讨经腹经肛双镜联合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并改良Bacon术治疗低位直肠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8月至2021年1月在临沂市肿瘤医院接受治疗的65例低位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0例,对照组35例。观察组患者行经腹经肛双镜联合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并改良Bacon术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腹腔镜下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治疗。记录两组患者术中出血、耗时等相关情况;记录两组患者的早期并发症。结果观察组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手术用时更少,很好地保留患者的肛门,并且观察组患者首次下床活动和术后住院所用时间均少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在短期内恢复地更快、更好(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极少发生早期并发症,术后并发症如吻合口漏、排尿困难、切缘阳性和肿瘤播散等发生率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腹经肛双镜联合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并改良Bacon术能够很好的运用在低位直肠癌患者的治疗中,不仅能够保证手术的质量,而且利于患者的恢复,术后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BACON术 直肠癌 全直肠系膜切除术
原文传递
肝不规则切除联合肝动脉灌注化疗治疗原发性小肝癌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
20
作者 邰庆拼 姜在兴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10年第3期362-363,共2页
关键词 肝切除 肝动脉灌注 化学治疗 小肝癌 原发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