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期脑梗塞的疗效观察
1
作者 彭彬生 孟茜 孟令芳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6期0095-0098,共4页
探究急性期脑梗塞患者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成效。方法 筛选2021年8月至2023年1月,山东省东平县人民医院急诊科收治的急性期脑梗塞患者60名,分为两组进行治疗。对照组30名,采用阿托伐他汀、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组合治疗;观察组30名,... 探究急性期脑梗塞患者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成效。方法 筛选2021年8月至2023年1月,山东省东平县人民医院急诊科收治的急性期脑梗塞患者60名,分为两组进行治疗。对照组30名,采用阿托伐他汀、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组合治疗;观察组30名,采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结果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达93.33%,凝血酶原时间14.20±2.75秒,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40.50±9.86秒,一氧化氮56.20±9.48μmol/L,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期脑梗塞的研究显示,观察组纤维蛋白原降低至2.63±0.91(mg/dL),血管内皮素降低至60.42±5.17(ng/L),丙二醛、超敏C反应蛋白分别减少至4.08±0.56(μmol/L)和6.27±2.29(mg/L),NIHSS评分显著降低至10.72±4.71(分)。同时,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仅为10.00%,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在急性期脑梗塞中的疗效显著优于阿托伐他汀、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常规药物,具有更高的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期脑梗塞 阿替普酶 静脉溶栓治疗 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严重多发伤患者急救护理的体会 被引量:5
2
作者 王莉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第20期738-739,共2页
目的探讨了严重多发伤患者急救护理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抢救多发伤患者56例的临床资料,对其实施了急救护理、心理护理及饮食护理等措施。结果 32例患者治愈出院,20例患者成功脱离危险期,病情稳定,康复迅速,... 目的探讨了严重多发伤患者急救护理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抢救多发伤患者56例的临床资料,对其实施了急救护理、心理护理及饮食护理等措施。结果 32例患者治愈出院,20例患者成功脱离危险期,病情稳定,康复迅速,住院观察一段时间即可出院,4例患者因伤势过重,抢救无效死亡,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2.86%。结论及时、科学的急救和护理措施是减少严重多发伤患者病死率,促进患者恢复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伤 急救护理 饮食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危险分层与治疗决策
3
作者 张东晟 张振祥 陈玉国 《医学综述》 2007年第18期1420-1422,共3页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是临床常见的急危重症,及时有效的处理与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是应用药物保守治疗或是早期有创治疗,一直是临床争论的焦点。目前认为较为合理的治疗策略是先对ACS患者进行危险分层,对中高危患者尽早行经皮冠状...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是临床常见的急危重症,及时有效的处理与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是应用药物保守治疗或是早期有创治疗,一直是临床争论的焦点。目前认为较为合理的治疗策略是先对ACS患者进行危险分层,对中高危患者尽早行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等有创治疗;对ST段抬高的ACS,首选直接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当然,充分抗心肌缺血治疗、抗血小板治疗、抗凝治疗及调脂治疗也是必要的,还要根据当地医院的具体条件,并结合患者的意愿和经济状况给予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危险性评估 干预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创血肿清除术救治高血压脑出血并脑疝23例
4
作者 徐玉成 朱士军 冯川 《中华腹部疾病杂志》 2003年第6期423-424,共2页
我院自1998年10月起,采用YL—l型血肿粉碎穿刺针行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救治高血压脑出血并脑疝病人23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微创血肿清除术 高血压脑出血 脑疝 治疗方法 肿粉碎穿刺针 治疗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动静脉畸形的微观形态学 被引量:7
5
作者 陈光忠 李铁林 +9 位作者 姜晓丹 刘茂才 赵涛 赵庆平 段传志 汪求精 蔡颖谦 杜谋选 全伟 方兵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8期779-782,共4页
目的通过对脑动静脉畸形(cAVM)微观形态学的系统研究,进一步了解cAVM出血发生机制,探讨其相关临床症状发生的结构学基础。方法应用HE及Masson特殊形态学染色,透射电镜观察及原子力显微镜(AFM)扫描观察15例cAVM的病理组织学及微观形态学... 目的通过对脑动静脉畸形(cAVM)微观形态学的系统研究,进一步了解cAVM出血发生机制,探讨其相关临床症状发生的结构学基础。方法应用HE及Masson特殊形态学染色,透射电镜观察及原子力显微镜(AFM)扫描观察15例cAVM的病理组织学及微观形态学改变。结果HE及Masson染色结果显示畸形血管管腔大小不一,管壁厚薄不均,畸形血管壁欠完整,管壁各层排列紊乱,胶原纤维断裂,平滑肌纤维不完整。透射电镜扫描显示栓塞的cAVM血管中,内皮细胞断裂,内膜下层部分缺如;在栓塞与未栓塞的病巢血管壁均显示胶原蛋白束紊乱排列,内皮细胞间紧密连接欠完整,cAVM存在反复出血表现。AFM扫描结果显示畸形血管内皮细胞形态欠完整,内皮细胞之间紧密连接受到一定程度破坏,存在间断的“弹坑样”凹陷和“火山口样”改变。结论外科切除的cAVM微观组织形态学异常,存在反复出血表现,内皮细胞及细胞间的紧密连接破坏与血管壁各层结构排列紊乱可能是cAVM出血的原因,慢性反复出血后局部脑组织中含铁血黄素的沉积可能是导致癫痫发生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静脉畸形 显微镜检查 电子 透射 显微镜检查 原子力 MASSON 三色特殊染色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