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帕金森病认知功能损害的多模态影像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
作者 马群 李秀娟 +1 位作者 赵君 张新萍 《岭南急诊医学杂志》 2021年第1期104-107,共4页
1概述PD是仅次于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的第二大老年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其特征是黑质-多巴胺神经元丢失,进而导致常见的运动症状,同时还累及一些非多巴胺能系统或核团,导致认知功能损害、感觉障碍、睡眠障碍、焦虑抑郁... 1概述PD是仅次于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的第二大老年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其特征是黑质-多巴胺神经元丢失,进而导致常见的运动症状,同时还累及一些非多巴胺能系统或核团,导致认知功能损害、感觉障碍、睡眠障碍、焦虑抑郁等一系列的非运动症状(nonmotorsymp-toms,NMS),其中最常见的NMS是认知功能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功能损害 多巴胺能系统 感觉障碍 运动症状 阿尔茨海默病 多巴胺神经元 帕金森病 睡眠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I检查在临床诊断多发硬化中的应用 被引量:3
2
作者 翟继良 孙钢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3年第5期807-809,共3页
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是一种复杂的自我反应性T细胞和单核细胞介导中枢神经系统白质和脱髓鞘轴突炎症的免疫性疾病,可导致神经损伤。核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被广泛用于多发性硬化症患者的诊断与检... 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是一种复杂的自我反应性T细胞和单核细胞介导中枢神经系统白质和脱髓鞘轴突炎症的免疫性疾病,可导致神经损伤。核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被广泛用于多发性硬化症患者的诊断与检测。随着MRI检查技术不断发展及其应用范围逐渐扩大,MRI被广泛用于MS患者的诊断与检测,成为临床实践中连续评价的必需技术。本文综述了MRI对MS的诊断、病理机制观察、患者预后情况估计以及治疗效果判定的最新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硬化 磁共振成像 血脑屏障 中枢神经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在肺结核诊断及分型中的临床价值分析 被引量:16
3
作者 宋明军 徐军 万航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1年第12期45-48,共4页
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在肺结核诊断及分型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我院诊治的234例肺结核患者,分为典型肺结核组156例和非典型肺结核组78例,其中典型肺结核组均行X线和CT扫描,非典型肺结核组均行CT和MRI扫描。结果典... 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在肺结核诊断及分型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我院诊治的234例肺结核患者,分为典型肺结核组156例和非典型肺结核组78例,其中典型肺结核组均行X线和CT扫描,非典型肺结核组均行CT和MRI扫描。结果典型肺结核组CT扫描准确率显著高于X线检查(P<0.05)、CT分型误诊率显著低于X线(P<0.05);非典型肺结核组CT扫描准确率显著高于MRI(P<0.05)、CT扫描分型误诊率显著低于MRI(P<0.05)。结论多层螺旋CT在肺结核诊断及分型中临床价值高于X线及MRI,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 肺结核 X线 MR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动脉灌注化疗栓塞联合宫颈搔刮术治疗宫颈妊娠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1
4
作者 刘军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0年第12期1860-1863,共4页
目的:探讨子宫动脉灌注化疗栓塞联合宫颈搔刮术治疗宫颈妊娠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宫颈妊娠患者的资料,均行双侧子宫动脉灌注氨甲喋呤(MTX),并使用明胶海绵粉和颗粒栓塞子宫动脉,栓塞术后24h观察血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 目的:探讨子宫动脉灌注化疗栓塞联合宫颈搔刮术治疗宫颈妊娠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宫颈妊娠患者的资料,均行双侧子宫动脉灌注氨甲喋呤(MTX),并使用明胶海绵粉和颗粒栓塞子宫动脉,栓塞术后24h观察血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值与手术前的变化,第3天实施宫颈搔刮术。结果:15例患者双侧子宫动脉插管成功率100%。造影后经导管注入化疗药物及栓塞剂栓塞双侧子宫动脉,术后无严重并发症,术后24h血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与术前比较明显下降,术后第3天行宫颈搔刮术胚胎组织易于剥离,出血量少在5~20ml之间。结论:子宫动脉灌注化疗栓塞联合宫颈搔刮术治疗宫颈妊娠,可有效的杀死胚囊,减少药物用量,易于刮除胚胎组织,防止发生致命性大出血,缩短病程,保全了患者的生育能力和生命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动脉栓塞 灌注化疗 搔刮术 宫颈妊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硬脑膜窦血栓的CT、MR诊断
5
作者 吴化民 刘新红 +4 位作者 谢元忠 李慎江 马得廷 刘志强 韩明山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5年第6期74-76,共3页
目的:探讨硬脑膜窦血栓的CT、MRI表现。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经CT、MRI检查并经临床确诊的硬脑膜窦血栓病例。结果:6例CT扫描中,4例CT平扫示上矢状窦增宽呈高密度影,2例增强扫描出现空“△”征。8例MRI平扫表现硬脑膜窦流空信号消失... 目的:探讨硬脑膜窦血栓的CT、MRI表现。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经CT、MRI检查并经临床确诊的硬脑膜窦血栓病例。结果:6例CT扫描中,4例CT平扫示上矢状窦增宽呈高密度影,2例增强扫描出现空“△”征。8例MRI平扫表现硬脑膜窦流空信号消失,其中增强扫描6例,硬脑膜窦血栓表现为窦腔内的局限性充盈缺损,广泛性不规则狭窄,或完全闭塞。MRV显示硬脑膜窦血栓8例,表现为正常硬脑膜窦的血流信号消失,上矢状窦血栓4例,上矢状窦合并直窦血栓2例,左侧横窦血栓1例,左侧横窦合并乙状窦血栓1例。结论:结合CT、MRI特别是MRV的影像学表现,可准确诊断硬脑膜窦血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脑膜窦血栓 MRI 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与三维DSA重建成像对颈内动脉瘤构型分析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刘军 王霞 +2 位作者 王兆华 王浩洲 李庆民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2014年第2期21-26,共6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ultiple-slice 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MSCTA)和三维DSA(three-dimensional 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3D-DSA)重建成像在颈内动脉瘤构型分析中的意义,对比其在颈内动脉瘤诊断与治疗中的...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ultiple-slice 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MSCTA)和三维DSA(three-dimensional 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3D-DSA)重建成像在颈内动脉瘤构型分析中的意义,对比其在颈内动脉瘤诊断与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1例可疑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和影像资料,全部行MSCTA和3D-DSA检查,其重建成像显示颈内动脉瘤的三维空间构型,比较研究颈内动脉瘤的位置、形态、颈内动脉瘤瘤颈开口与载瘤动脉的连接方式、动脉瘤与颈内动脉及其分支血管开口的相互空间结构关系。并以3D-DSA重建成像结果为标准,计算MSCTA重建成像对诊断颈内动脉瘤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度;采用Kappa分析评价MSCTA重建成像与3D-DSA重建成像两种诊断方法显示颈内动脉瘤的一致性;采用卡方检验分析检验MSCTA重建成像与3D-DSA重建成像两种诊断方法显示双泡及多泡型颈内动脉瘤的阳性率。结果 3D-DSA重建成像证实为颈内动脉瘤78例,其中单发59例,多发19例,共发现108枚动脉瘤;所有颈内动脉瘤可分型为三类:(1)单泡型动脉瘤74枚(68.52%)。(2)双泡及多泡型动脉瘤33枚(30.56%)。(3)梭型动脉瘤1枚(0.93%)。MSCTA重建成像检出颈内动脉瘤77例,单发58例,多发19例,共发现106枚动脉瘤;其中单泡型86枚(81.13%),双泡及多泡型19枚(17.92%),梭形动脉瘤1枚(0.94%);两者检查均为阴性13例。从另一个角度分析,所有颈内动脉瘤根据3D-DSA重建成像还可分型为:颈内动脉分支开口无关型动脉瘤、颈内动脉分支开口相关型动脉瘤和分支泡上发出型动脉瘤,分别有52枚、37枚和19枚;MSCTA重建成像显示的以上各型颈内动脉瘤分别是51枚、36枚和19枚;以3D-DSA重建成像为标准,MSCTA重建成像诊断颈内动脉瘤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度分别为98.14%、92.86%、97.54%,两种检查方法有较强的一致性(Kappa=0.883,P<0.05)。3D-DSA重建成像显示双泡及多泡型颈内动脉瘤的阳性率为30.56%(33/108),高于MSCTA重建成像显示的阳性率17.92%(19/10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25,P<0.01)。结论 MSCTA重建成像为诊断颈内动脉瘤提供一个可靠的筛选、早期诊断的手段;而3D-DSA重建成像则清晰显示颈内动脉瘤的结构形态、动脉瘤与颈内动脉及其分支开口的空间结构关系,为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了必要的可靠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内动脉瘤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血管造影术 数字减影
原文传递
T2WI信号强度对确定腰椎间盘髓核退变的价值 被引量:1
7
作者 孔庆奎 张立涛 +3 位作者 谢元忠 武玉恒 公维云 陈绪珠 《中国实用医刊》 2011年第16期44-47,共4页
目的研究腰搬间盘髓核T2信号强度与患者年龄、性别及与髓核退变程度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422例腰椎间盘退行性变患者的MRI资料,征正中矢状位上测量髓核T2WI信号强度值.对不同级别的信号值进行非参数相关分析和t检验;对午龄与椎间... 目的研究腰搬间盘髓核T2信号强度与患者年龄、性别及与髓核退变程度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422例腰椎间盘退行性变患者的MRI资料,征正中矢状位上测量髓核T2WI信号强度值.对不同级别的信号值进行非参数相关分析和t检验;对午龄与椎间盘信号值砭退变级别采用卡方检验和相关分析;对不同椎间盘水平的信号值进行t检验;对不同椎间盘水平间信号值进行非参数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不同性别在同一级别和同一椎间盘水平的信号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年龄越大髓核信号值越低,髓核退变程度越高。T2WI信号强度可以代表椎间盘髓核退变程度。在所有腰椎间盘中第4~5腰椎间盘退变发生率最高结论腰椎间盘髓核T2信号强度与髓核退变程度及患者年龄具有相关性。T1信号强度有可能戍为一种评价髓核退变简便、易行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髓核退变 磁共振成像 T2WI
原文传递
全肝容积 CT 灌注成像对乙型肝炎、乙型肝炎肝硬化肝储备功能评价的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马振波 谢元忠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2016年第2期115-119,共5页
目的:探讨全肝容积 CT 灌注成像(VCTP)中乙型肝炎、乙型肝炎肝硬化肝脏左叶、右叶及全肝灌注参数在评价肝脏储备功能中的价值。方法前瞻性纳入泰安市中心医院影像科2012年11月—2014年2月间,经临床、其它检查证实为乙型肝炎的患者26... 目的:探讨全肝容积 CT 灌注成像(VCTP)中乙型肝炎、乙型肝炎肝硬化肝脏左叶、右叶及全肝灌注参数在评价肝脏储备功能中的价值。方法前瞻性纳入泰安市中心医院影像科2012年11月—2014年2月间,经临床、其它检查证实为乙型肝炎的患者26例(肝炎组)、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的患者24例(代偿组)、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的患者22例(失代偿组)和对照组(肝功能正常)30例。采用西门子 SOMATON Definition AS +128螺旋 CT 行全肝容积灌注成像,对每组病例的血流量(BF)、血容量(BV)、肝动脉灌注量(ALP)、门静脉灌注量(PVP)及肝动脉灌注指数(HPI)共5个灌注指标进行分析。各组肝脏不同 CT 灌注参数值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以 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对照组、肝炎组、代偿组及失代偿组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随着肝脏病变程度的加重,肝右叶、肝左叶及全肝灌注参数中的 BF、BV、PVP 值均逐渐减小,HPI 却逐渐增加,4组间总体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值均〈0.05)。肝脏右叶、左叶及全肝灌注参数对肝功能的评价是一致的,肝脏右叶、左叶灌注参数的走势无明显差异。全肝、肝右叶、肝左叶的灌注参数ALP 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值均〉0.05)。结论全肝 VCTP 能反映乙型肝炎、乙型肝炎肝硬化的血流动力学变化,肝脏右叶、左叶灌注参数 BF、BV、PVP 都是随病变程度的加重而减小,肝脏右叶、左叶及全肝灌注参数对肝功能的评价是一致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乙型 肝硬化 体层摄影术 X 线计算机 灌注
原文传递
MRI对肛瘘的评价 被引量:1
9
作者 谢元忠 李秀娟 盛蕾 《中华消化病与影像杂志(电子版)》 2014年第3期29-32,共4页
肛瘘术前要求外科医师必须清楚瘘管和肛门括约肌之间的关系,有无来源于原发管的继发管需要治疗处理。MRI在诊断肛瘘中的价值越来越受到临床重视,已成为术前瘘管分类的主要方法。MRI不仅能精确显示肛管及其肛管周围的解剖,而且能将瘘管... 肛瘘术前要求外科医师必须清楚瘘管和肛门括约肌之间的关系,有无来源于原发管的继发管需要治疗处理。MRI在诊断肛瘘中的价值越来越受到临床重视,已成为术前瘘管分类的主要方法。MRI不仅能精确显示肛管及其肛管周围的解剖,而且能将瘘管分类、明确瘘管的类型、寻找内口位置,同时还能识别其他检查方法未能发现的疾病,如术后是否存在可能会导致复发的继发感染病灶。本文主要综述肛管及相关结构的MRI检查方法、影像解剖表现,以及MRI对肛瘘类型、瘘管形态走行及瘘口的显示价值及其对临床诊治及患者转归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肛瘘 磁共振成像 诊断 治疗学
原文传递
应用多层螺旋CT对全肺容积灌注评价的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孙海涛 朱小飞 +2 位作者 张霞 谢元忠 柳澄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2015年第18期28-32,共5页
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应用128层螺旋CT评价全肺动态容积灌注的可行性,并对其进行定量研究和肺灌注可视化定性显示。方法肺实质正常组17例,均无肺功能受损或弥漫性肺病的征象;肺实质异常组15例,其中5例急性肺栓塞,10例患有不同程度肺气肿... 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应用128层螺旋CT评价全肺动态容积灌注的可行性,并对其进行定量研究和肺灌注可视化定性显示。方法肺实质正常组17例,均无肺功能受损或弥漫性肺病的征象;肺实质异常组15例,其中5例急性肺栓塞,10例患有不同程度肺气肿。所有受检者均进行动态容积灌注CT检查,动态容积灌注覆盖范围约20.7 cm,分别计算动态增强图像的肺血流量(PBF)、肺血容量(PBV)和平均通过时间(MTT)。在肺实质正常组和肺实质异常组分别对区域性和容积性的PBF、PBV和MTT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肺实质正常组内,重力方向上与非重力方向上区域性PBF、PBV和MTT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全肺动态容积灌注能清晰显示灌注缺损区和增强区,尽管有几个肺叶体积较大>20.7 cm的覆盖范围,但是在肺实质正常组和肺实质异常组间动态容积灌注CT的PBF和PBV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应用128层螺旋CT定量及可视化定性评价全肺动态容积灌注具有可行性,对于全肺的形态和功能学特征仅用一种检查就能进行全面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气肿 肺栓塞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灌注成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