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3篇文章
< 1 2 2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P和OTN技术在山东省高速公路通信网中的应用探讨 被引量:3
1
作者 王建生 陈珂 +1 位作者 叶玏 高艳艳 《中国交通信息化》 2024年第S01期438-442,共5页
省级高速公路通信骨干网作为省域内高速公路联网收费、运营监控、服务管理以及交通信息化、智慧化发展的关键支撑和基础设施,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鉴于取消省界收费站后,联网收费对实时性和大数据处理能力的需求剧增,对全省高速公路通信... 省级高速公路通信骨干网作为省域内高速公路联网收费、运营监控、服务管理以及交通信息化、智慧化发展的关键支撑和基础设施,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鉴于取消省界收费站后,联网收费对实时性和大数据处理能力的需求剧增,对全省高速公路通信网进行全面升级和改造势在必行,这一升级需确保收费数据承载系统具备高度的实时性、安全性和稳定性。本文详细探讨了山东省高速公路信息化与智慧化综合业务承载平台的目标网络架构,通过综合考虑业务需求的扩展、IP数据业务承载技术和OTN数据传输技术等,来强化网络通信的保障能力;同时,构建和完善省干收费数据网、视频网、综合业务干线网和传输网,并配备相应的通信机房基础设施,为多网融合提供坚实的平台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公路 骨干通信网 IP技术 OTN技术 信息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轨道交通站域集聚效应及其影响因素协调关系评价
2
作者 张汝华 杨琦琳 +2 位作者 陈文豪 陈雷钰 赵冰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72-180,共9页
为探究轨道新线开通前后站域空间要素集聚演变规律,构建轨道站域要素集聚指标集,建立集聚指标与影响因素协调评价方法.首先,基于多源数据建立北京地铁6号线站域业态、人口、用地的空间集聚指标,探究轨道交通建成前后集聚指数的时空演变... 为探究轨道新线开通前后站域空间要素集聚演变规律,构建轨道站域要素集聚指标集,建立集聚指标与影响因素协调评价方法.首先,基于多源数据建立北京地铁6号线站域业态、人口、用地的空间集聚指标,探究轨道交通建成前后集聚指数的时空演变趋势.然后,构建集聚指数与影响因素的逐步回归分析模型与随机森林算法,探究促使空间要素集聚的最大驱动力.最后,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DEA)建立轨道交通站域交通条件与集聚指标的协调关系评价体系,提出处于不同协调度等级的站域协调优化对策.研究结果表明:轨道线路开通能够促使各要素向中心圈层集聚,但对中心区站点的空间要素集聚影响有限,城市边缘区域的站域空间集聚指数提升明显;交通条件是站域空间集聚作用的主要驱动力;北京地铁6号线站域交通条件与空间集聚的整体协调发展指数较高,但位于城市边缘的站域交通投入冗余、产出不足,需提升站域居住及商业建设规模,使站域空间集聚与交通条件相协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道交通站域 集聚效应 逐步回归分析 数据包络分析法 协调关系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适用于致密碎粉岩富水地层的高强丙烯酸盐注浆材料研发及渗透加固特性研究
3
作者 杨磊 宓祥云 +4 位作者 李召峰 屠文锋 谢云鹏 胡浩 王康 《岩土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25-534,共10页
针对富水致密软弱围岩致灾性强、常规注浆材料适用性弱的问题,开展了新型高强丙烯酸盐注浆材料研发,分析了其聚合反应机理及工作性能影响规律,研究了该新型材料对致密碎粉岩的渗透加固特性。基于有机-无机互穿网络方法,研发了高强丙烯... 针对富水致密软弱围岩致灾性强、常规注浆材料适用性弱的问题,开展了新型高强丙烯酸盐注浆材料研发,分析了其聚合反应机理及工作性能影响规律,研究了该新型材料对致密碎粉岩的渗透加固特性。基于有机-无机互穿网络方法,研发了高强丙烯酸盐注浆材料,由主剂、无机改性剂、引发剂、促进剂、交联剂等原料组成,具有高强、高渗的显著特点;高强丙烯酸盐材料两组分混合后聚合反应充分,无机网络结构均匀穿插于丙烯酸盐有机凝胶网络中;基于正交试验获得了不同组成的新型材料胶凝时间、凝胶体抗压强度及吸水膨胀率特征指标及组分影响规律,浆液胶凝时间范围为45~201 s,凝胶体单轴抗压强度范围为1.2~2.1 MPa、吸水膨胀率范围为16%~51%,并进一步阐明了新型材料主要工作性能的影响因素敏感性排序;基于室内试验及微观分析,研究了浆液在致密碎粉岩中的渗透加固特性,结果表明高强丙烯酸盐浆液与纯丙烯酸盐浆液的渗透扩散能力接近,远大于水泥浆液,且高强丙烯酸盐材料对碎粉岩颗粒起到明显的包裹强化作用,加固体强度达2.31 MPa,是纯丙烯酸盐材料加固强度的5.4~11.0倍,可为隧洞灾害注浆治理与安全掘进提供有力的安全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水软弱围岩 碎粉岩 注浆材料 高强丙烯酸盐 有机-无机网络穿插技术 渗透加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下储氢洞室模型试验中花岗岩相似材料的配合比试验研究
4
作者 陈祎 李树忱 +1 位作者 张博钦 袁超 《济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12-220,共9页
为了满足地下储氢洞室模型试验中花岗岩相似材料容重、抗压强度、弹性模量、内摩擦角均应较大的要求,以石英砂、重晶石粉、铁精粉为骨料,石膏为胶结材料,聚羧酸减水剂、粉煤灰为调节材料,水为拌合剂,制备花岗岩相似材料,通过正交设计开... 为了满足地下储氢洞室模型试验中花岗岩相似材料容重、抗压强度、弹性模量、内摩擦角均应较大的要求,以石英砂、重晶石粉、铁精粉为骨料,石膏为胶结材料,聚羧酸减水剂、粉煤灰为调节材料,水为拌合剂,制备花岗岩相似材料,通过正交设计开展花岗岩相似材料配合比试验,测定不同配合比条件下花岗岩相似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质,并分析各正交设计因素对花岗岩相似材料物理力学参数影响的敏感性。结果表明:花岗岩相似材料密度主要受铁精粉含量的影响,并且随着铁精粉含量的增大而增大;花岗岩相似材料的单轴抗压强度、弹性模量、抗拉强度受各正交设计因素影响的规律相近,并且随着重晶石粉、铁精粉与骨料的质量比以及石膏与骨料的质量比即胶骨比的增大而增大;各正交设计因素对花岗岩相似材料泊松比的影响均不显著,不同配合比条件下泊松比的波动范围较小;花岗岩相似材料的黏聚力主要受胶骨比的影响,并且随着胶骨比的增大而增大;花岗岩相似材料的内摩擦角主要受石英砂与骨料的质量比以及胶骨比的影响,并且随着以上2个正交设计因素的增大而增大,石英砂与骨料的质量比对内摩擦角的影响极其显著,胶骨比对内摩擦角的影响显著;不同配合比条件下花岗岩相似材料的物理力学参数取值分布较广,可以满足大部分地下储氢洞室模型试验对花岗岩相似材料的要求,同时可作为硬岩质类相似材料的选择和配合比优化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储氢 花岗岩 相似材料 配合比试验 极差分析 方差分析 多元线性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下水库典型岩体全应力应变过程碎胀-储水特性
5
作者 王汉鹏 张冰 +4 位作者 张玉军 吴宝杨 武洋 李鹏 王鹏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20-128,共9页
为探明开采过程中采空区典型岩体碎胀-储水演化特性及内在机制,基于自主研发的岩石三轴流固耦合试验系统推导了岩样碎胀、储水系数同步测试方法,针对粗砂岩、粉砂岩和泥岩开展了三轴加载岩样全应力应变过程碎胀-储水系数测定试验,并采... 为探明开采过程中采空区典型岩体碎胀-储水演化特性及内在机制,基于自主研发的岩石三轴流固耦合试验系统推导了岩样碎胀、储水系数同步测试方法,针对粗砂岩、粉砂岩和泥岩开展了三轴加载岩样全应力应变过程碎胀-储水系数测定试验,并采用核磁共振成像同步获取了岩石内部裂隙空间分布情况。结果表明:3类岩样的碎胀、储水系数随加载进程逐渐增大并趋于稳定,对应应力应变曲线4个阶段呈阶段性梯度变化。其中,储水系数随着应变变化呈现较好的双参数Weibull分布。初始孔隙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新生裂隙扩展形态及岩样储水空间,随着岩样初始孔隙度增大,储水系数在峰前80%及以前呈线性增大关系,之后呈指数增大关系。基于碎胀系数计算的储水系数理论值和试验实测值演化规律一致但数值具有明显差异,最大差值可达0.7%,具有明显的“先碎胀后储水”特征。岩样的碎胀、储水系数受应力加载与初始孔隙度的耦合影响,在加载初期由初始孔隙度主导,逐渐过渡至应力主导,最终由应力及岩体孔裂隙贯穿程度共同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库 顶板覆岩 全应力应变过程 碎胀系数 储水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神经网络的泥水盾构地表沉降预测与掘进参数优化
6
作者 任旭东 张凤凯 +2 位作者 丁万涛 刘宇婷 徐天婧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090-2099,共10页
为研究泥水盾构掘进参数对地表沉降的影响,依托哈尔滨地铁3号线工程河松—河山叠落区间左线泥水盾构掘进与监测数据,基于遗传算法优化的BP神经网络,针对不同沉降输出形式展开研究,引入隧道距离标签,优化了神经网络拟合效果,并根据此网... 为研究泥水盾构掘进参数对地表沉降的影响,依托哈尔滨地铁3号线工程河松—河山叠落区间左线泥水盾构掘进与监测数据,基于遗传算法优化的BP神经网络,针对不同沉降输出形式展开研究,引入隧道距离标签,优化了神经网络拟合效果,并根据此网络模型进行参数敏感性分析,得出3项最敏感参数,并进行穷举试验,进一步分析参数对地表沉降的具体影响效果。研究表明:泥水盾构掘进在穿过某一环2 d后,其地表沉降表现与掘进参数关联性不密切,地表沉降分析可以聚焦于当日监测值;盾构机穿过某一环前、中、后会对该环上方的地表沉降产生不同的影响,后续基于神经网络对地表沉降的研究可考虑纳入该项指标;泥水盾构掘进参数中,降低泥浆黏度和提高泥浆密度可控制地表下沉,提高推进速度可以降低施工对地表沉降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网络 泥水盾构 地表沉降 敏感分析 参数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渣-膨润土团粒的制备方法与水-力性能
7
作者 李振赫 焦魏伯彦 +4 位作者 梅育青 舒雨菡 袁崇华 王浩 明华军 《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2-27,共6页
水电站机组检修,需要关闸抽水,闸门反复启闭,导致落闸后经常漏水,影响检修工期.以传统堵漏材料煤渣为基础,提出膨润土包裹煤渣造粒,形成煤渣-膨润土团粒,以提升封堵效果.研究表明:以闸门最大漏水孔缝约15mm为例,适量的膨润土掺入率(31%~... 水电站机组检修,需要关闸抽水,闸门反复启闭,导致落闸后经常漏水,影响检修工期.以传统堵漏材料煤渣为基础,提出膨润土包裹煤渣造粒,形成煤渣-膨润土团粒,以提升封堵效果.研究表明:以闸门最大漏水孔缝约15mm为例,适量的膨润土掺入率(31%~36.3%),优化级配的煤渣-膨润土团粒,即质量比61%的2~5mm团粒、22.3%的>5~10mm团粒、16.7%的>10~15mm团粒,可显著降低渗透系数,煤渣-膨润土团粒饱和渗透系数为4.87×10-9m/s,较纯煤渣减少99.55%;显著提升抗剪性能,较纯煤渣,内摩擦角由45.57°提高到77.25°,黏聚力由24.72 kPa提高到174.61kPa.膨润土-煤渣团粒中,煤渣颗粒表面粗糙,有利于团粒间嵌合形成骨架;膨润土吸水膨胀,可充填煤渣颗粒之间的孔隙;而且,膨润土水化后黏附性较强,能把煤渣颗粒黏合成整体,不受水流的波动影响,封堵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闸门 堵漏 煤渣 膨润土 团粒 水-力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沥青胶浆-集料界面水盐侵蚀损伤与多因素影响规律研究
8
作者 朱燕丽 马川义 +3 位作者 张吉哲 范秀泽 何亮 姚占勇 《材料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91-98,共8页
可溶盐长期侵蚀导致沥青胶浆-集料界面黏附性降低,是影响沿海地区沥青路面服役寿命的重要原因。为揭示可溶盐侵蚀的本质特征,本工作以沥青胶浆-集料界面为研究对象,开发了动水压力模拟试验装置,选用玄武岩、石灰岩和花岗岩集料,研究了... 可溶盐长期侵蚀导致沥青胶浆-集料界面黏附性降低,是影响沿海地区沥青路面服役寿命的重要原因。为揭示可溶盐侵蚀的本质特征,本工作以沥青胶浆-集料界面为研究对象,开发了动水压力模拟试验装置,选用玄武岩、石灰岩和花岗岩集料,研究了不同水盐侵蚀工况下沥青胶浆-集料界面的强度衰减规律。采用灰色关联法探明了矿粉、集料的物理化学特性对界面强度的影响规律,并分析了沥青胶浆-集料界面水盐侵蚀损伤的关键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浸水条件下沥青胶浆-集料界面强度逐渐降低,且可溶盐的存在提高了界面强度的衰减速率;动水压力工况下沥青胶浆-集料界面承受水压冲击与泵吸的双重作用,界面强度衰减最为显著。同时,干湿循环和冻融循环导致界面内应力增大,加速界面破坏。界面强度与不同因素的关联度排序为:孔隙体积>表观密度>比表面积>平均粒径>矿粉SiO_(2)含量>集料SiO_(2)含量,其中,孔隙体积、表观密度和比表面积是影响界面强度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沥青胶浆 灰色关联 界面 水盐侵蚀 关键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碱高性能生态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与优化
9
作者 张博文 陆岩 +3 位作者 宋修广 魏群 扈萍 马川义 《河南科学》 2025年第2期207-217,共11页
为有效解决传统生态混凝土(ECC)力学性能和生态效果无法兼顾的难题,采用粉煤灰以及偏高岭土代替部分水泥作为胶凝材料,以不同粒径范围的石灰岩碎石作为粗骨料,运用正交试验方法,针对水胶比、骨料粒径、粉煤灰添加量与偏高岭土添加量这... 为有效解决传统生态混凝土(ECC)力学性能和生态效果无法兼顾的难题,采用粉煤灰以及偏高岭土代替部分水泥作为胶凝材料,以不同粒径范围的石灰岩碎石作为粗骨料,运用正交试验方法,针对水胶比、骨料粒径、粉煤灰添加量与偏高岭土添加量这四个影响因素进行四因素三水平试验研究。研究各因素在设计孔隙率为25%和减水剂添加量为0.69%时对其抗压强度、孔隙率、透水性和pH值的影响,通过极差分析法对正交试验结果进行分析,从而设计出一种能够满足边坡防护需求且符合生态环境要求的ECC最优配合比。研究表明:当水胶比为0.30,粗骨料粒径为3~6 mm,粉煤灰掺量为15%,偏高岭土掺量为10%时,ECC物理力学性能最佳,孔隙率适宜,透水性能良好且pH值最低。该配合比下的ECC可应用于河道及路堤边坡,不仅能够显著提升景观效果,还能有效保持水土稳定,并对生态环境起到良好的修复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混凝土 正交试验 极差分析法 最优配合比 路堤边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YOLOv5的公路隧道衬砌裂缝检测
10
作者 鲁冠宏 吕成顺 +4 位作者 田隽 南骁聪 马银强 刘健 解全一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997-3006,共10页
高效、准确的衬砌裂缝检测可以为评估隧道结构安全提供依据。针对传统裂缝检测方法复杂和泛化能力弱的缺点,提出了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隧道衬砌裂缝检测网络YOLOv5-CT(YOLOv5 CBAM Transformer)。考虑到裂缝细长的形态,网络引入了Transfo... 高效、准确的衬砌裂缝检测可以为评估隧道结构安全提供依据。针对传统裂缝检测方法复杂和泛化能力弱的缺点,提出了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隧道衬砌裂缝检测网络YOLOv5-CT(YOLOv5 CBAM Transformer)。考虑到裂缝细长的形态,网络引入了Transformer模块来改善裂缝检测效果。Transformer模块较强的长距离依赖捕捉能力使得所提出的检测模型能够充分学习到裂缝区域的上下文信息。此外,该网络在特征融合部分还集成了卷积注意力机制CBAM(convolutional block attention module)。在自采集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YOLOv5-CT的AP50和AP(average precision)分别可以达到85.2%和51.3%,相比于基线模型YOLOv5提高了8.9%和12.1%,在精度上优于YOLOX、YOLOv3-MobileNet等其他单阶段目标检测网络。在640×640像素条件下推理速度达到161.3 f/s(frames per second),可以实现隧道衬砌裂缝实时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路隧道 裂缝检测 TRANSFORMER 注意力机制 YOLOv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LMD-EWT的爆破振动信号联合降噪方法
11
作者 马亚 张万志 +2 位作者 刘杲朋 李骏 闫宗伟 《爆破器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8-64,共7页
在公路隧道爆破中,为了获得准确、真实的振动特征,基于鲁棒性局部均值分解(robust local mean decomposition,RLMD)和经验小波变换(empirical wavelet transform,EWT),建立了一种RLMD-EWT联合降噪方法。首先,将实测信号进行RLMD分解,得... 在公路隧道爆破中,为了获得准确、真实的振动特征,基于鲁棒性局部均值分解(robust local mean decomposition,RLMD)和经验小波变换(empirical wavelet transform,EWT),建立了一种RLMD-EWT联合降噪方法。首先,将实测信号进行RLMD分解,得到若干乘积函数(product functions,PF)分量,结合相关系数和样本熵(sample entropy,SE)对PF分量进行分类,对含噪分量进行EWT分解,进而实现降噪目标。通过降噪效果对比,RLMD-EWT联合降噪方法具备可行性,相较LMD、EWT、RLMD和LMD-WT方法,表现出更优的降噪性能、更高的降噪效率和准确度。结合HHT频谱图,RLMD-EWT方法对于30~50 Hz、250 Hz以上2个频段的噪声可实现有效滤除,具备良好的信号适用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路隧道 爆破振动 RLMD 经验小波变换(EWT) 信号降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冲击回波法的盾构隧道壁后注浆质量检测研究
12
作者 陈迪杨 李利平 +3 位作者 王旌 巴兴之 房忠栋 张延欢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13-221,共9页
为了提高盾构隧道壁后注浆质量,开展了基于冲击回波法的盾构隧道壁后注浆质量检测的研究,提出了壁后注浆状态的检测方法及壁后注浆层厚度的修正公式。考虑壁后注浆的凝固特性及纵波在管片-壁后注浆层界面传播规律,提出了壁后注浆的最佳... 为了提高盾构隧道壁后注浆质量,开展了基于冲击回波法的盾构隧道壁后注浆质量检测的研究,提出了壁后注浆状态的检测方法及壁后注浆层厚度的修正公式。考虑壁后注浆的凝固特性及纵波在管片-壁后注浆层界面传播规律,提出了壁后注浆的最佳检测时机和不同地层条件下的检测方案。通过模型试验和现场试验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及准确性。结果表明,随着浆液强度的增加,纵波在管片-壁后注浆层界面主要转换为透射纵波。随着凝结时间增大至570 min,解译的壁后注浆层厚度值趋于稳定,计算精度和准确率分别为厘米级和95%。结合不同地层的推进效率,确定了最优检测时机为注浆后的10~14环。该研究成果可为盾构隧道壁后注浆质量快速精准检测提供理论依据与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隧道 壁后注浆 冲击回波法 质量检测 注浆厚度 工程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铁路基床细颗粒动力迁移机制与临界水力梯度研究
13
作者 蒋红光 王新宇 +3 位作者 马川义 张宁 刘舜 王川 《振动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63-271,共9页
水-力共同作用下的高速铁路基床翻浆冒泥病害已逐渐显露,研究基床细颗粒所对应的临界水力梯度可有助于揭示翻浆冒泥的发生机制。为进一步研究高速铁路基床细颗粒动力迁移与临界水力梯度,基于构建的基床翻浆冒泥模型装置,开展了循环荷载... 水-力共同作用下的高速铁路基床翻浆冒泥病害已逐渐显露,研究基床细颗粒所对应的临界水力梯度可有助于揭示翻浆冒泥的发生机制。为进一步研究高速铁路基床细颗粒动力迁移与临界水力梯度,基于构建的基床翻浆冒泥模型装置,开展了循环荷载下基床动水特性及细颗粒迁移试验,分析了水-力耦合作用下基床填料的动态孔隙水压力、水力梯度和浊度的演化规律,提出了基床填料的粒径特征与临界水力梯度的关系。结果表明:动载作用下饱和基床表层表现出超静正-负孔压交替作用,在荷载卸载时产生“负压泵吸”型的向上水力梯度,基床层间则是表现出“正压驱动”和“负压泵吸”联合作用的向上水力梯度;细颗粒在基床表层的分布与水力梯度一致,均呈现出两端高、中间低的“马鞍型”分布特征;对于基床底层,0.075 mm粒径颗粒发生迁移的临界水力梯度为0.052,低于基床层间水力梯度的试验值0.12~0.25,导致细颗粒向基床表层迁移;现行设计规范并不能完全避免动力翻浆冒泥病害,需结合列车动载水平进一步降低基床表层细颗粒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基床 超静孔隙水压力 泵吸 浊度 临界水力梯度 模型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静力触探与机器学习的打入桩竖向承载力预测
14
作者 莫品强 林浩东 +2 位作者 胡静 高柳 庄培芝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6-205,共10页
分析了单桩承载力的主要影响因素,利用降维算法对静力触探数据进行预处理,使用树模型的重要性分析函数筛选主要特征,由贝叶斯优化算法确定超参数,提出了一种基于机器学习算法的打入桩竖向承载力预测模型。经过准度测试、蒙特卡洛模拟检... 分析了单桩承载力的主要影响因素,利用降维算法对静力触探数据进行预处理,使用树模型的重要性分析函数筛选主要特征,由贝叶斯优化算法确定超参数,提出了一种基于机器学习算法的打入桩竖向承载力预测模型。经过准度测试、蒙特卡洛模拟检验及与经验关系模型的对比,对预测模型的有效性和鲁棒性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支持向量机(SVM)模型、随机森林(RF)模型、极限梯度提升算法(XGBoost)模型均能较准确地预测打入桩竖向承载力,且准确性显著高于经验关系模型。根据综合分析结果,建议选择XGBoost模型用于打入桩竖向承载力的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力触探 打入桩承载力 机器学习 降维算法 极限梯度提升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泥-水玻璃双液浆入水状态下凝胶时间及强度时效研究
15
作者 王旌 张雅铭 +8 位作者 董彦习 张益杰 赵晓勇 何振克 蓝孝坤 江浩 于啸 贾瑞志 王刚 《混凝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6-31,共6页
在注浆堵水工程中注浆材料凝胶时间及强度时效对封堵效果十分关键。通过调整水泥浆液水灰比及水泥浆液与水玻璃的体积比,制备了不同水泥-水玻璃(C-S)双液浆,研究了入水状态和入水时间对C-S双液浆的凝胶时间的影响并分析了代表性工况下... 在注浆堵水工程中注浆材料凝胶时间及强度时效对封堵效果十分关键。通过调整水泥浆液水灰比及水泥浆液与水玻璃的体积比,制备了不同水泥-水玻璃(C-S)双液浆,研究了入水状态和入水时间对C-S双液浆的凝胶时间的影响并分析了代表性工况下浆液结石体的强度时效。研究表明:C-S双液浆从混合到进入水体的时间对浆液的凝胶时间影响很大,C-S双液浆从混合后到进入水体的时间越短,凝胶时间越长;C-S双液浆从混合到进入水体的时间控制在失流时间附近,对水体封堵能起到最好的速凝效果;提高水灰比中水泥所占比例,是实现C-S双液浆在入水状态下速凝的有效方法之一;终凝后未入水养护浆液结石体短期强度高于入水养护试件,长期强度低于入水养护试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泥-水玻璃(C-S)双液浆 入水时间 凝胶时间 强度时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AP精细化处置工艺设备和工艺参数对颗粒形态的影响规律
16
作者 张文武 范秀泽 +4 位作者 胡学亮 胡巍 王珊珊 张吉哲 姚占勇 《山东交通学院学报》 2025年第1期53-60,共8页
为改善沥青混合料回收料(reclaimed asphalt pavement,RAP)性能,提高RAP利用率,减少RAP精细化处置技术对集料颗粒形态的影响,研究再生集料颗粒形态的定量表征,采用三维扫描与集料图像测量系统(aggregate image measurement system,AIMS... 为改善沥青混合料回收料(reclaimed asphalt pavement,RAP)性能,提高RAP利用率,减少RAP精细化处置技术对集料颗粒形态的影响,研究再生集料颗粒形态的定量表征,采用三维扫描与集料图像测量系统(aggregate image measurement system,AIMS)测量相结合的技术手段,研究不同工艺参数对再生集料针片状指数、球度、梯度棱角性和纹理指数指标的影响规律,综合分析关键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随主轴转速增大或处置时间延长,再生粗集料的梯度棱角性减小,纹理指数和球度增大。再生粗集料的针片状指数随主轴转速增大而减小,随处置时间的延长先减小后回升。提高主轴转速或延长处置时间,RAP针片状指数、球度、梯度棱角性和纹理指数的标准差均明显减小,表明精细化处置工艺可改善再生集料宏观-细观-微观形态特征的变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P 精细化处置 多尺度评价体系 针片状指数 球度 梯度棱角性 纹理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驾驶仿真的高速公路光伏板对驾驶行为的影响研究
17
作者 王小超 王冰 +2 位作者 石伟敬 刘晓庆 华彬彬 《市政技术》 2025年第1期67-75,118,共10页
高速公路边坡设置太阳能光伏板对于节能减排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光伏板会造成驾驶人驾驶分心及眩光等问题,形成一定的安全隐患。因此,该研究基于山东某高速公路,采用虚拟仿真模拟了不同光照条件及道路线形下的8种高速公路光... 高速公路边坡设置太阳能光伏板对于节能减排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光伏板会造成驾驶人驾驶分心及眩光等问题,形成一定的安全隐患。因此,该研究基于山东某高速公路,采用虚拟仿真模拟了不同光照条件及道路线形下的8种高速公路光伏场景,选取速度、速度标准差、加速度、加速度标准差、方向盘转角程度、油门踏板深度和横向偏移7个驾驶行为指标,采集了35名被试者在不同场景中的驾驶行为数据,并采用统计分析方法分析了不同场景下各驾驶行为指标的统计学意义。研究结果表明,无论是曲线还是直线路段上,设有光伏板的方案显著影响了驾驶人的速度操控能力和车辆操作水平。在不同半径的曲线路段设置光伏板,除油门踏板深度和横向偏移绝对值外,其余5项指标均具有统计学意义。此外,在不同的光照条件下,除方向盘转角程度指标外,其他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该研究不仅验证了高速公路边坡光伏板对驾驶行为的影响,还为未来相关设施的设计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公路 太阳能光伏 驾驶仿真 驾驶行为 光照 道路线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互联网+对分课堂”模式下全英文教学探索
18
作者 凌一峰 葛智 张洪智 《高教学刊》 2025年第6期116-119,123,共5页
针对全英文专业课教学面临的知识呈现方式、教学方式和评价方式单一的问题,以本科全英文专业课水泥和水泥混凝土(英语)为例,进行一流课程建设研究。结合“互联网+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建立适用于全英文课程的资源共建共享平台,将国际前... 针对全英文专业课教学面临的知识呈现方式、教学方式和评价方式单一的问题,以本科全英文专业课水泥和水泥混凝土(英语)为例,进行一流课程建设研究。结合“互联网+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建立适用于全英文课程的资源共建共享平台,将国际前沿工程案例以及科研成果编入课程内容,形成系统化教学资源,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开拓学生的国际视野,强化研究意识、学术兴趣和专业能力,实现教学水平和质量的全面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对分课堂 全英文 水泥和水泥混凝土(英语) 教学质量 教学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凝土路面非粘结薄层罩面与隔离层性能研究
19
作者 唐朝阳 凌一峰 +3 位作者 陈峰 刘振清 刘晓露 李正中 《市政技术》 2025年第1期11-18,共8页
对于损坏较严重的路面,传统维修方式造价高、工期长、交通开放时间久,而非粘结薄层技术提供了一种新的解决方案。针对水泥混凝土非粘结高性能薄层罩面结构,研究了土工布材料参数(厚度、颜色)和玄武岩纤维掺量对整体路面性能的影响。研... 对于损坏较严重的路面,传统维修方式造价高、工期长、交通开放时间久,而非粘结薄层技术提供了一种新的解决方案。针对水泥混凝土非粘结高性能薄层罩面结构,研究了土工布材料参数(厚度、颜色)和玄武岩纤维掺量对整体路面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土工布颜色相同时,其厚度越大,变形值就越大,缓冲作用越明显,隔热性能也就越好;厚度相同时,黑色土工布的隔热性能更好,使用较厚的黑色土工布可以有效改善行车舒适度,减缓温度传递,提高路面使用性能;玄武岩纤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混凝土路面非粘结薄层罩面的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当玄武岩纤维掺量为0.3%时,混凝土路面非粘结薄层罩面的力学性能最好,承载能力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路面 非粘结 薄层罩面加铺 隔离层 土工布 玄武岩纤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路基压实状态与碾压动土压力的关联性分析
20
作者 张荣华 王育杰 +3 位作者 董超 王新宇 蒋红光 姚占勇 《岩土工程技术》 2025年第1期132-138,共7页
路基压实状态与碾压动土压力密切相关,为此开展了土压力传感器室内标定试验。标定试验显示砂标系数与厂家标定系数相差65%以上,论证了根据传感器的实际工程状态选择相应介质进行标定试验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明晰了标定系数与压实状态... 路基压实状态与碾压动土压力密切相关,为此开展了土压力传感器室内标定试验。标定试验显示砂标系数与厂家标定系数相差65%以上,论证了根据传感器的实际工程状态选择相应介质进行标定试验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明晰了标定系数与压实状态的关系,建立了标定系数–砂土介质压实度关系曲线,提出了标定系数与介质压实度关系的归一化方程。路基碾压土压力的实测数据显示,按实际介质标定系数修正后的实测值与Boussinesq解理论值的偏差更小,较厂家标定系数下的实测值平均降低29.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公路 路基压实 土压力传感器 标定系数 压实状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