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2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断层解剖与医学影像学整合课程教学规律探索 被引量:5
1
作者 冯蕾 孟海伟 +3 位作者 林祥涛 汤煜春 吴凤霞 刘树伟 《解剖学杂志》 CAS 2022年第2期191-193,共3页
整合课程(integrated curriculum)是从课程内容、资源、组织和实施等方面,将2种或2种以上的课程融为一体的课程体系,已经广泛应用于医学和相关学科的教学中[1]。国家教育部和卫生部也在2016年新版的《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 整合课程(integrated curriculum)是从课程内容、资源、组织和实施等方面,将2种或2种以上的课程融为一体的课程体系,已经广泛应用于医学和相关学科的教学中[1]。国家教育部和卫生部也在2016年新版的《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中明确提出要“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积极开展纵向和横向的课程整合”。我国多个高等院校已经进行了基础医学系统整合教学的改革,受到学生的好评,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2-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生自学能力 医学影像学 整合课程 系统整合 临床医学专业 断层解剖 终身学习能力 课程整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断层解剖与医学影像学整合课程的教学初探
2
作者 冯蕾 孟海伟 +3 位作者 林祥涛 汤煜春 吴凤霞 刘树伟 《解剖学杂志》 CAS 2021年第S01期256-256,共1页
探讨断层解剖与医学影像学整合课程的教学效果。我校在2017级临床医学5+3学制(n=163)和齐鲁医学班(n=30)学生进行断层解剖与医学影像学整合课程教学,由基础医学院断层解剖学课程团队和临床医学院医学影像学专业老师共同承担教学任务。... 探讨断层解剖与医学影像学整合课程的教学效果。我校在2017级临床医学5+3学制(n=163)和齐鲁医学班(n=30)学生进行断层解剖与医学影像学整合课程教学,由基础医学院断层解剖学课程团队和临床医学院医学影像学专业老师共同承担教学任务。课程结束后,通过匿名调查问卷考察学生对该教学方法的主观感受及支持度,通过考试成绩分析来评价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影像学 基础医学院 整合课程 断层解剖 临床医学院 教学效果 考试成绩分析 教学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上腺少见神经源性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与影像学表现 被引量:6
3
作者 花蒨蒨 刘庆伟 +1 位作者 马腾 刘芳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5年第5期848-852,864,共6页
目的探讨几种少见的起源于肾上腺的神经源性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影像学表现,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23例少见肾上腺神经源性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CT、MRI表现。结果 23例中,节细胞神经瘤12例,神经母细胞瘤5例,神经鞘... 目的探讨几种少见的起源于肾上腺的神经源性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影像学表现,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23例少见肾上腺神经源性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CT、MRI表现。结果 23例中,节细胞神经瘤12例,神经母细胞瘤5例,神经鞘瘤4例,节细胞神经母细胞瘤2例。其中,节细胞神经瘤多见于中青年男性,神经鞘瘤多见于中年人,神经母细胞瘤及节细胞神经母细胞瘤多见于儿童及青少年。各类肿瘤均有一定的CT、MRI表现特征,并与其病理学表现具有相关性,部分肿瘤表现相似需加以鉴别。结论了解肾上腺少见神经源性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CT、MRI特异性表现,有利于提高诊断能力并指导临床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上腺肿瘤 体层摄影术 X 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病理学 临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管碰撞瘤临床影像及病理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贾乐 姚志刚 +3 位作者 冯吉贞 李加美 王宏量 王强修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6年第6期1029-1033,共5页
目的探讨食管碰撞瘤的临床病理特点,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对8例食管碰撞瘤进行临床及病理资料分析,并复习文献。结果 8例患者,年龄49~69岁,中位年龄66岁。5例伴有不同程度的进行性吞咽困难或进食阻挡感,3例伴有胸骨后疼痛或胸骨后不适... 目的探讨食管碰撞瘤的临床病理特点,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对8例食管碰撞瘤进行临床及病理资料分析,并复习文献。结果 8例患者,年龄49~69岁,中位年龄66岁。5例伴有不同程度的进行性吞咽困难或进食阻挡感,3例伴有胸骨后疼痛或胸骨后不适。8例中,病变位于中段食管6例,下段食管2例。X线上消化道钡餐7例显示食管单发性占位性病变,1例未发现明显肿瘤征象;其中6例同时进行了CT检查,4例考虑食管癌,2例发现食管壁僵硬增厚,建议结合胃镜检查;8例患者均行内镜检查,3例镜下见隆起型肿物,5例发现黏膜溃疡形成,6例镜下考虑食管癌,2例诊断食管占位。8例术前活检病理均诊断为鳞状细胞癌。8例均行食管肿瘤切除手术。显微镜观察,8例肿瘤均由两种成分组成,彼此界限清楚,各自弥漫性生长。1例为神经内分泌癌与多形性平滑肌肉瘤碰撞瘤,7例为神经内分泌癌与鳞状细胞癌碰撞瘤。结论食管碰撞瘤比较罕见,临床症状、内镜检查及影像学检查均缺乏特异性,术前诊断困难,确诊需靠术后病理检查并结合免疫组化染色综合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 碰撞瘤 神经内分泌癌 鳞状细胞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枢神经系统孤立性纤维性肿瘤/血管周细胞瘤影像诊断与病理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冯吉贞 尹迎春 李加美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9年第5期717-720,共4页
目的探讨中枢神经系统孤立性纤维性肿瘤/血管周细胞瘤的临床影像与病理特点,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对17例中枢神经系统SFT/HPC进行临床、影像及病理资料分析。结果17例患者,CT及MRI均显示肿瘤呈结节状、圆形或者椭圆形,16例有宽基底与... 目的探讨中枢神经系统孤立性纤维性肿瘤/血管周细胞瘤的临床影像与病理特点,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对17例中枢神经系统SFT/HPC进行临床、影像及病理资料分析。结果17例患者,CT及MRI均显示肿瘤呈结节状、圆形或者椭圆形,16例有宽基底与硬脑膜相连,肿瘤内密度多不均匀,部分伴有出血、囊性变及瘤周水肿。镜下肿瘤细胞呈椭圆形至梭形,染色质较均匀细腻,核仁多不明显,瘤细胞围绕“鹿角状”血管排列。WHOⅡ级12例,Ⅲ级5例。免疫表型:肿瘤细胞弥漫表达vimentin和STAT6,大部分表达CD34、BCL2和CD99。结论中枢神经系统SFT/HPC是一种少见的非脑膜上皮源性肿瘤,临床及影像与脑膜瘤鉴别困难,术后易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神经系统 孤立性纤维性肿瘤 血管周细胞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ora病影像学与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徐嘉雯 尹迎春 +3 位作者 俞洵宗 纪常生 冯吉贞 王宏量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8年第6期1017-1020,共4页
目的探讨Nora病(NL)的临床影像学和病理组织学特征、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对7例NL进行HE染色,光镜观察,结合文献复习分析其临床影像及病理组织学特点并随访。结果 7例NL发病年龄5~49岁,平均32岁,男性3例,女性4例。病变位于手部者... 目的探讨Nora病(NL)的临床影像学和病理组织学特征、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对7例NL进行HE染色,光镜观察,结合文献复习分析其临床影像及病理组织学特点并随访。结果 7例NL发病年龄5~49岁,平均32岁,男性3例,女性4例。病变位于手部者6例,足部1例。X线示骨旁边界清晰的高密度肿块,CT、MRI图像显示病变与附着骨的骨髓腔不相通。镜下见由分化成熟的骨、软骨和纤维3种成分构成。轻度异型的软骨细胞可伴钙化,在HE染色切片上呈蓝色而称为"蓝骨";骨小梁周围被覆无异型的骨母细胞。7例均行手术治疗,1例术后复发。结论 NL是一种好发于手足管状骨的罕见的、有复发倾向的良性增生性病变,有特征性的X线和组织病理学表现,应与骨软骨瘤、骨旁骨肉瘤及甲下外生性骨疣等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肿瘤 Nora病 影像学 诊断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 被引量:8
7
作者 舒向芝 修建军 +2 位作者 张金山 刘庆伟 侯中煜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1年第4期503-506,共4页
目的:总结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PRES)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特点,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确诊为PRES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资料。结果:患者既往病史包括系统性红斑狼疮、原发性高血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子痫、... 目的:总结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PRES)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特点,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确诊为PRES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资料。结果:患者既往病史包括系统性红斑狼疮、原发性高血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子痫、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宫颈癌术后,1例患者无特殊病史。12例为急性起病,临床常见症状包括发作性癫痫、意识障碍、视觉障碍、头痛、恶心等,发作时均有血压升高;1例为亚急性起病。影像学表现病灶主要分布于双侧大脑半球后部皮层下白质区,常可累及皮层,颞叶、额叶、小脑、脑干等部位也可同时受累。CT表现为低密度影,MRI呈等或稍长T1、长T2信号,Flair序列高信号,10例患者DWI呈高或略高信号,3例DWI未见异常,ADC图均为高信号;8例行MR增强扫描,其中6例无强化,2例出现不同程度增强;4例行MRA检查未发现明显血管异常。经治疗后患者临床及影像学异常表现大多完全恢复。结论:MRI是PRES的最佳检查及随访手段,Flair和DWI是PRES检查中两个重要序列;PRES临床和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特点,认识这些特点对于正确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 诊断 回顾性研究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膝关节滑膜骨软骨瘤病的影像学诊断价值 被引量:9
8
作者 伏平友 邢璐 +3 位作者 张煜 武国华 洪士强 刘媛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9年第7期1249-1251,共3页
目的探讨X线、CT、MRI诊断膝关节滑膜骨软骨瘤病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6例经关节内镜或手术病理证实的膝关节滑膜骨软骨瘤病影像学资料,总结分析X线平片(DR)、CT和MRI表现特征。结果16例(18个膝关节)中12例(14个膝关节)(14/18,77.7%)X... 目的探讨X线、CT、MRI诊断膝关节滑膜骨软骨瘤病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6例经关节内镜或手术病理证实的膝关节滑膜骨软骨瘤病影像学资料,总结分析X线平片(DR)、CT和MRI表现特征。结果16例(18个膝关节)中12例(14个膝关节)(14/18,77.7%)X线表现为膝关节周围见多枚不规则钙化或骨化结节影,另4例仅见关节软组织肿胀而未见骨化钙化影,其中10例典型者呈多发成簇的“石榴籽”样或“同心圆”状。CT能清晰显示的软骨瘤游离体结构、大小、位置、数目,尤其对软骨体内微细钙化较平片更为敏感,同时在观察软骨小体在关节滑囊内或囊周的分布也明显优于DR。16例中14例(16个膝关节)(16/18,88.8%)膝关节周围见多枚不规则钙化或骨化结节影,MPR及VR可以多方位显示钙化及骨化的游离体。16例(18个膝关节)MRI均表现为滑膜弥漫性或局限性增厚,不同程度关节积液。增厚滑膜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本组14例(16个膝关节)见游离体,2例仅表现为滑膜增厚,关节游离体分布部位:髌上囊区8例、关节腔内5例、腘窝区2例、髌下脂肪垫区1例、全膝关节2例。结论膝关节滑膜软骨瘤病具有以下特点:滑膜弥漫性或局限性增厚、关节游离体、关节腔积液、无关节骨质破坏。X线、CT、MRI对诊断膝关节滑膜骨软骨瘤病各有优势。X线和CT发现钙化与骨化占优势,MRI发现仅表现为滑膜增厚的早期病变有独特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 滑膜软骨瘤病 影像学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增强CT影像组学在预测胃癌术前病理分级中的价值 被引量:11
9
作者 王雷 吴白龙 +1 位作者 王小雷 刘强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1年第12期147-149,153,共4页
目的探讨通过增强CT的影像组学特征在胃癌患者术前病理分级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192例经病理证实且有明确分级的胃癌患者,将其分为低分化组和中高分化组,随机分配为训练组(n=134)和验证组(n=58),分别在动、静脉期图像上进行ROI的... 目的探讨通过增强CT的影像组学特征在胃癌患者术前病理分级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192例经病理证实且有明确分级的胃癌患者,将其分为低分化组和中高分化组,随机分配为训练组(n=134)和验证组(n=58),分别在动、静脉期图像上进行ROI的勾画并提取影像组学特征。在特征选择方面,选用了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回归以及迭代筛选的特征,最后使用支持向量机分类器构建了动脉期模型、静脉期模型以及动静脉期联合模型。使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及曲线下面积(AUC)用于评估模型的临床实用性。结果最终建立了三种模型,分别是动脉期模型、静脉期模型及动静脉期联合模型。静脉期模型最终筛选出9个影像组学特征(训练组:AUC=0.872;验证组:AUC=0.822),较动脉期模型(训练组:AUC=0.830;验证组:AUC=0.801)具有更高的预测准确性,动静脉期联合模型(训练组AUC=0.900;验证组AUC=0.871)的预测准确性高于前两者。结论基于增强CT的影像组学可以无创性地预测胃癌患者术前病理分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像组学 胃癌 病理分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发性头颈动脉夹层与卒中相关的影像表现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庆雷 任福欣 +1 位作者 王昌斌 王光彬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2年第5期752-756,共5页
目的以头颈动脉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HR-MRI)为基础,探讨自发性头颈动脉夹层(cervicocerebral artery dissection,CCAD)患者与卒中相关的影像表现及危险因素。方法选取92例头颈动脉夹层患者,对患者进行为期3个月的随访,终点事件为出现缺... 目的以头颈动脉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HR-MRI)为基础,探讨自发性头颈动脉夹层(cervicocerebral artery dissection,CCAD)患者与卒中相关的影像表现及危险因素。方法选取92例头颈动脉夹层患者,对患者进行为期3个月的随访,终点事件为出现缺血性卒中。以随访结果是否发生责任血管的卒中,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比两组病例在年龄、性别、发病部位、累及血管节段数、狭窄程度、是否存在壁间血肿、附壁血栓及夹层动脉瘤等,以及HR-MRI的差异。结果通过分析发现,实验组患者在发病部位、累及血管节段数、狭窄程度、是否存在壁间血肿、附壁血栓、夹层动脉瘤等方面较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血管重度狭窄、累及节段数、存在壁间血肿、附壁血栓是卒中的独立风险因素。结论在CCAD患者中,具有壁间血肿、附壁血栓、夹层血管重度狭窄(狭窄程度>85%)、颈内动脉累及节段数均数为3.6、椎动脉累及节段数均数为2.8,更容易发生缺血性卒中,为卒中发生的独立高危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颈动脉夹层 磁共振成像 壁间血肿 附壁血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能谱成像技术去除金属伪影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36
11
作者 宁国庆 黄召勤 +2 位作者 袁先顺 吕守臣 刘庆伟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1年第9期1425-1428,共4页
目的:研究宝石CT能谱扫描在减少金属伪影方面的临床价值。方法:对31例体内含有金属植入物的受检者行能谱扫描(Gemstone spectral imaging,GSI),扫描后获得混合能量图像(140kVp),用能谱分析软件(GSI Viewer)进行分析,以10keV为... 目的:研究宝石CT能谱扫描在减少金属伪影方面的临床价值。方法:对31例体内含有金属植入物的受检者行能谱扫描(Gemstone spectral imaging,GSI),扫描后获得混合能量图像(140kVp),用能谱分析软件(GSI Viewer)进行分析,以10keV为间距在40~140keV间进行11种不同能量的单能量图像重建,选取最优单能量图像,再行金属伪影消除重建(Metal-Artifacts Reduction System,MARs),对混合能量图像及能谱图像(110keV单能量图像或单能量+MARs图像)进行感兴趣区(ROI)SD值的测定,计算出伪影的SD值。并且所有图像均由三位有经验的放射医师采用盲法进行独立评分,按金属伪影对图像质量的影响程度予以记3、2、1、0分(3分为基本无伪影;2分为图像质量较好,有部分伪影;1分为图像伪影较重,尚能观察;0分为伪影很重,图像无法观察)。对所获数据采用SPSS 17.0进行配对t检验分析。结果:在110keV单能量区图像信噪比较高,因此所有图像均于110keV行MARs重建。能谱图像(110keV单能量图像或单能量+MARs图像)的评分与混合能量图像的评分之间,以及能谱图像组与混合能量图像组金属伪影的SD值之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0〈0.05),即能量图像的金属伪影明显降低,图像质量优于混合能量的图像质量。结论:宝石CT能谱扫描能显著减少受检部位的金属伪影与硬化伪影,使含金属植入物的受检部位CT图像质量明显提高,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谱CT 金属伪影 图像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0TMR对肾透明细胞癌和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鉴别诊断价值 被引量:10
12
作者 韩文斐 花蒨蒨 +3 位作者 王亮 韩雪 张洁 刘庆伟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4年第3期445-450,共6页
目的探讨结合MR平扫及增强参数、动态增强特征在肾透明细胞癌(clear cell renal cell carcinoma,CCRCC)及血管平滑肌脂肪瘤(renal angiomyolipoma,AML)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行3.0T MR平扫及增强扫描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透... 目的探讨结合MR平扫及增强参数、动态增强特征在肾透明细胞癌(clear cell renal cell carcinoma,CCRCC)及血管平滑肌脂肪瘤(renal angiomyolipoma,AML)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行3.0T MR平扫及增强扫描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透明细胞癌17例和血管平滑肌脂肪瘤12例,对压脂T2WI(T2WI-FS)信号、正反相位T1WI信号、强化程度进行定量测量。绘制ROC曲线,根据敏感性、特异性、Youden指数确定肿瘤与肾实质T2WI信号强度(signal intensity,SI)比值阈值、正反相位信号强度比值百分比(SII)阈值、增强动脉-延迟期信号强度比值阈值。根据动态强化特征,绘制动态强化时间-信号曲线。结果 CCRCC的T2WI SI比值、动脉-延迟期信号强度比值均大于AML,AML的SII大于CCRCC。CCRCC增强动脉期信号强度大于延迟期信号强度,而AML增强动脉期信号强度与延迟期信号强度相近。动态强化曲线显示为两型,一为流出型,其中CCRCC 16例,AML6例;二为平台型,其中CCRCC 1例,AML 2例。结论在本研究中,CCRCC、AML T2WI SI比值、SII、动脉-延迟信号强度比值有显著差异,动态增强扫描强化曲线各有不同。根据T2WI SI比值、SII、动脉-延迟信号强度比值可区分CCRCC和AML,其阈值分别为0.738、9.170%、1.22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透明细胞癌 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磁共振成像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消化道泛影葡胺造影对肠梗阻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0
13
作者 韩广秀 董印 +2 位作者 孟繁禄 路淮英 王元国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8年第10期1160-1162,共3页
目的:探讨消化道泛影葡胺造影对肠梗阻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19例临床拟诊肠梗阻病例,碘过敏试验均为阴性,将76%的泛影葡胺注射液60~100ml加等量生理盐水稀释,经口服或鼻胃管注入胃内,进行透视观察。结果:19例患者应用泛影葡胺造影... 目的:探讨消化道泛影葡胺造影对肠梗阻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19例临床拟诊肠梗阻病例,碘过敏试验均为阴性,将76%的泛影葡胺注射液60~100ml加等量生理盐水稀释,经口服或鼻胃管注入胃内,进行透视观察。结果:19例患者应用泛影葡胺造影后,胃肠道均显影良好。15例为机械性肠梗阻,1例为肠功能紊乱,3例排除肠梗阻。机械性肠梗阻病例中5例为肿瘤所致;9例为粘连性肠梗阻。粘连性肠梗阻中2例在检查过程中症状即有明显缓解。结论:消化道泛影葡胺造影检查能较好地反映胃肠道功能状态,对肠梗阻病因、病变部位的诊断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梗阻 消化道造影 泛影葡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径≤4cm肾脏富血供偶发肿瘤的CT鉴别诊断价值 被引量:10
14
作者 王慧 花蒨蒨 +6 位作者 马腾 吕守臣 季小然 陈迎新 陈广峰 王业斌 刘庆伟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6年第3期481-486,共6页
目的探讨直径≤4cm肾脏富血供肿瘤的CT鉴别诊断价值,提高肾脏肿瘤的术前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59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直径≤4cm富血供肾脏肿瘤的CT扫描资料,其中透明细胞癌32例,嫌色细胞癌8例,嗜酸细胞腺瘤10例,乏脂肪错构瘤9例,... 目的探讨直径≤4cm肾脏富血供肿瘤的CT鉴别诊断价值,提高肾脏肿瘤的术前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59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直径≤4cm富血供肾脏肿瘤的CT扫描资料,其中透明细胞癌32例,嫌色细胞癌8例,嗜酸细胞腺瘤10例,乏脂肪错构瘤9例,比较四种类型肿瘤的CT一般征象及三期动态增强(皮髓质期、实质期及排泄期)的强化程度变化与强化模式,并计算Youden指数得出临界值及其特异性、敏感性。结果乏脂肪错构瘤可出现"成角征",透明细胞癌易出现瘤内囊变,嗜酸细胞腺瘤可出现中心瘢痕;排泄期肿瘤的CT值或强化百分比具有鉴别诊断价值,以CT值为82HU为临界值,区别嫌色细胞癌与其他三种类型肿瘤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分别为100%、66.7%;以CT值为99HU为临界值,区别嗜酸细胞腺瘤其他三种类型肿瘤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分别为87.8%、80%。结论 CT动态增强扫描排泄期强化程度及特征性CT表现对于鉴别直径≤4cm肾脏富血供肿瘤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肿瘤 肾细胞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观扩散系数和MR动态增强对前列腺中央腺体疾病的价值 被引量:6
15
作者 袁宪顺 修建军 +2 位作者 宁国庆 吕守臣 刘庆伟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2年第4期639-642,647,共5页
目的评估表观扩散系数(ADC)及MR动态增强(DCE-MRI)对前列腺中央腺体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经病理证实的50例前列腺中央腺体疾病患者进行扩散加权扫描(DWI)和DCE-MRI扫描,其中16例为前列腺癌(PCa),34例为前列腺增生(BPH)。分析基质增生... 目的评估表观扩散系数(ADC)及MR动态增强(DCE-MRI)对前列腺中央腺体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经病理证实的50例前列腺中央腺体疾病患者进行扩散加权扫描(DWI)和DCE-MRI扫描,其中16例为前列腺癌(PCa),34例为前列腺增生(BPH)。分析基质增生为主型BPH(sBPH)、腺体增生为主型BPH(gBPH)和PCa的ADC值差别特点及信号强度-时间(SI-T)曲线特征。结果 gBPH、sBPH和PCa的平均ADC值分别为(1.33±0.25)×10-3 mm2/s、(1.04±0.22)×10-3 mm2/s、(0.71±0.32)×10-3 mm2/s,两两比较各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SI-T曲线参数:达峰时间(Tmax)从高到低依次为sBPH、gBPH及PCa(P<0.05),强化程度(SI%)从高到低依次为sBPH、PCa及gBPH(P<0.05),强化率(R)从高到低依次为PCa、gBPH及sBPH(P<0.05)。结论 MR动态增强及ADC对前列腺中央腺体的病变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动态增强 表观扩散系数 前列腺癌 前列腺增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1)C-胆碱PET/CT显像在肺癌中的应用价值及其机理的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李昕 王晴文 +3 位作者 姚树展 黄召勤 芮军 刘庆伟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2年第4期546-551,共6页
目的探讨11 C-胆碱PET/CT显像在肺癌中的应用价值及胆碱代谢机理。方法目测法和半定量法分析38例可疑肺癌患者PET/CT显像结果;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进行分子生物学检测。结果手术病理证实29例为肺癌,3例为良性病变。6例因发生远处... 目的探讨11 C-胆碱PET/CT显像在肺癌中的应用价值及胆碱代谢机理。方法目测法和半定量法分析38例可疑肺癌患者PET/CT显像结果;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进行分子生物学检测。结果手术病理证实29例为肺癌,3例为良性病变。6例因发生远处转移未行手术。肺癌原发病灶、纵隔及肺门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灶均显示放射性摄取明显增高。目测法及半定量分析法均显示良、恶性病变无显著性差异。鳞癌、腺癌、不典型类癌的11 C-胆碱摄取值相比也不具有显著性差异。12例肺癌组织细胞中,9例Chok mRNA及蛋白质的表达比正常肺组织升高,5例ChATmRNA及蛋白质表达升高,其中5例Chok及ChAT表达均升高。结论 11 C-胆碱PET/CT显像能够发现肺癌原发病灶、纵隔及肺门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灶,有助于准确临床分期;但不能有效鉴别肺部病灶的良恶性。肺癌组织细胞中不仅有磷酸化途径的增强,而且存在乙酰化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胆碱激酶 正电子 体层摄影术 胆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S与DWI对前列腺中央腺体癌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6
17
作者 李秀燕 李燕 +2 位作者 张洁 袁宪顺 刘庆伟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3年第3期442-445,共4页
目的探讨3D1 H MR波谱(MRS)分析和扩散加权成像(DWI)对前列腺中央腺体癌的检出价值。方法对55例前列腺中央腺体疾病的患者行MRS和扩散加权成像(DWI)扫描,经穿刺活检证实,15例为前列腺癌(PCa),40例为前列腺增生(BPH),比较两组间的(胆碱+... 目的探讨3D1 H MR波谱(MRS)分析和扩散加权成像(DWI)对前列腺中央腺体癌的检出价值。方法对55例前列腺中央腺体疾病的患者行MRS和扩散加权成像(DWI)扫描,经穿刺活检证实,15例为前列腺癌(PCa),40例为前列腺增生(BPH),比较两组间的(胆碱+肌酸)/枸橼酸盐(CC/C)值和表观扩散系数(ADC)值。结果 PCa组和BPH组的CC/C值分别为2.93±1.77和0.67±0.39,PCa组和BPH组的ADC值分别为(0.71±0.32)×10-3 mm2·s-1和(1.21±0.26)×10-3 mm2·s-1,PCa组和BPH组之间的CC/C值和ADC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S和DWI对前列腺中央腺体癌的诊断具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癌 磁共振成像 磁共振波谱分析 扩散加权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X线和PET/CT在早期食管癌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8
作者 刘芳 姚树展 +2 位作者 冯吉贞 韩广秀 孟繁禄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0年第8期1127-1129,共3页
目的:探讨早期食管癌的细微X线征像。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早期食管癌X线表现和其中6例PET/CT征像。结果:16例患者中食管鳞状上皮重度不典型增生1例,鳞癌14例,原位癌1例。食管钡餐造影表现有:①结节样充盈缺损;②扁平样... 目的:探讨早期食管癌的细微X线征像。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早期食管癌X线表现和其中6例PET/CT征像。结果:16例患者中食管鳞状上皮重度不典型增生1例,鳞癌14例,原位癌1例。食管钡餐造影表现有:①结节样充盈缺损;②扁平样充盈缺损;③粟粒样充盈缺损;④粘膜线增粗。PET/CT检查显示6例患者病灶均显示FDG代谢增高。结论:早期食管癌的钡餐造影检查表现多样,PET/CT对病灶的检出敏感性高,多种检查方法相结合可以提高诊断准确性,同时更准确的进行术前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线 PET/CT 早期食管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mplagraphy牙颌面锥形束CT与多层螺旋CT的图像质量对比研究 被引量:38
19
作者 方冬 赵堃 +1 位作者 袁宪顺 张东升 《中华老年口腔医学杂志》 2008年第4期226-229,共4页
目的:比较牙颌面锥形束CT与多层螺旋CT的图像质量。方法:分别使用牙颌面锥形束CT和多层螺旋CT对实验模体进行扫描,比较两者显示牙、牙周组织、颌面骨解剖结构的差异。结果:牙颌面锥形束CT图像质量,优于多层螺旋CT。结论:牙颌面锥形束CT... 目的:比较牙颌面锥形束CT与多层螺旋CT的图像质量。方法:分别使用牙颌面锥形束CT和多层螺旋CT对实验模体进行扫描,比较两者显示牙、牙周组织、颌面骨解剖结构的差异。结果:牙颌面锥形束CT图像质量,优于多层螺旋CT。结论:牙颌面锥形束CT因其优秀的图像质量,更加适合口腔临床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锥形束CT 多层螺旋CT 图像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乳腺X线摄影曝光条件与乳腺分型和乳腺厚度的关系探讨 被引量:10
20
作者 卞丽琴 刘传亚 +1 位作者 谭茹 赵国华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9年第9期1162-1164,共3页
目的:研究数字乳腺X线摄影曝光条件与乳腺分型和乳腺厚度的关系。方法:回顾04年~2007年间采用美国GE公司的senographe2000D全数字化平板摄影机、AOP(参数自动优化)模式摄影获得的6590例头尾位(CC)和内外侧斜位(MLO)乳腺片,分析25908幅... 目的:研究数字乳腺X线摄影曝光条件与乳腺分型和乳腺厚度的关系。方法:回顾04年~2007年间采用美国GE公司的senographe2000D全数字化平板摄影机、AOP(参数自动优化)模式摄影获得的6590例头尾位(CC)和内外侧斜位(MLO)乳腺片,分析25908幅Ⅰ级照片中不同乳腺分型和乳腺厚度所采用的曝光条件,研究它们之间的关系。结果:乳腺密度越大、厚度越厚,曝光条件越大。当乳腺厚度相同时,Ⅱ型和Ⅳ型乳腺的曝光条件最大,Ⅰ型乳腺的曝光条件最小,Ⅲ型乳腺的曝光条件居中。结论:乳腺分型和乳腺厚度对曝光条件有影响。管电流量与乳腺的密度呈正比,曝光条件与乳腺厚度成正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乳腺X线摄影 曝光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