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麻醉方式在经皮内镜椎板间入路椎间盘切除术中有效性和安全性的网状Meta分析
1
作者 来冰玉 巩志超 +3 位作者 吕菲菲 韩珍珍 邱银兰 孙涛 《临床麻醉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83-289,共7页
目的通过网状Meta分析比较局部麻醉(LA)、硬膜外麻醉(EA)和全身麻醉(GA)在经皮内镜椎板间入路椎间盘切除术(PEID)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维普、万方、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 目的通过网状Meta分析比较局部麻醉(LA)、硬膜外麻醉(EA)和全身麻醉(GA)在经皮内镜椎板间入路椎间盘切除术(PEID)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维普、万方、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4年7月,纳入LA、EA和GA用于PEID的临床研究。采用Stata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10篇文献,患者842例,其中LA组384例、EA组166例、GA组292例。累计排序概率曲线(SUCRA)显示,LA组在降低硬膜或神经根损伤(DNRI)发生率(80.0%)、术后感觉障碍(POD)发生率(82.2%)、失败复发率(73.5%)及改善功能障碍(69.3%)方面效果最优,但麻醉满意率低(11.0%);EA组在缩短手术时间(93.1%)和提高麻醉满意率(76.5%)方面效果最优,但POD发生率较高(0.4%);GA组在降低疼痛(62.1%)方面最优,但手术时间长(9.6%),且功能障碍(28.4%)及DNRI(17.9%)发生率较高。结论PEID中LA可减少并发症并提高功能恢复,但麻醉满意率低;EA适用于缩短手术时间和提高满意率,但POD风险高;GA在疼痛控制上表现最佳,但可能导致手术时间延长及相关并发症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身麻醉 硬膜外麻醉 局部麻醉 腰椎间盘突出症 经皮内镜椎板间入路椎间盘切除术 网状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舒芬太尼、瑞芬太尼、芬太尼对全麻诱导期机体应激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36
2
作者 于爱兰 傅志俭 +2 位作者 张宗旺 蔡兴志 张维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032-1035,共4页
目的:观察舒芬太尼、瑞芬太尼、芬太尼用于全麻诱导对机体应激反应和血液动力学的影响。方法:60例择期全麻手术患者,根据诱导时辅用镇痛药物的不同,按随机、双盲方法分为舒芬太尼(S)组、瑞芬太尼(R)组和芬太尼(F)组。分别于诱导前(T,基... 目的:观察舒芬太尼、瑞芬太尼、芬太尼用于全麻诱导对机体应激反应和血液动力学的影响。方法:60例择期全麻手术患者,根据诱导时辅用镇痛药物的不同,按随机、双盲方法分为舒芬太尼(S)组、瑞芬太尼(R)组和芬太尼(F)组。分别于诱导前(T,基础值)、插管前即刻(T0)、插管后1 min(T1)、3 min(T2)、5 min(T3)记录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SpO2,并在各时点抽取静脉血,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浆去甲肾上腺素(NE)和肾上腺素(E)的浓度。结果:T0时三组的MAP、HR和T时相比显著降低(P<0.05或P<0.01),且R组下降幅度高于F、S组。F组:T1时的MAP、HR明显高于T时,亦高于相同时点的R、S组(P<0.01),于T2、T3时刻恢复至基础水平。R组:T1时的MAP、HR与T时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从T1到T3MAP、HR呈持续下降趋势,至T2、T3时已明显低于T时,有2例HR达55次/分。S组MAP、HR在T、T1、T2、T3时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NE和E浓度除F组在T1、T2时高于基础值(P<0.05或P<0.01),其余各时点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和芬太尼相比,瑞芬太尼和舒芬太尼均能有效抑制插管时应激反应,同时舒芬太尼更有利于血流动力学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舒芬太尼 瑞芬太尼 芬太尼 血流动力学 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滴鼻联合酮咯酸氨丁三醇对小儿术后的镇痛作用 被引量:7
3
作者 王奕皓 滕娜 +5 位作者 刘娟 孙涛 陈付强 艾登斌 曹悦悦 侯念果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469-473,共5页
小儿身心发育不成熟,术前常出现紧张、焦虑及恐惧等应激反应[1],患儿术后疼痛管理较为复杂,是苏醒期躁动的独立危险因素,多数未得到有效控制[2],以上因素均影响患儿麻醉和手术的安全,因此围术期给予患儿适度的镇静与镇痛对其术后机体快... 小儿身心发育不成熟,术前常出现紧张、焦虑及恐惧等应激反应[1],患儿术后疼痛管理较为复杂,是苏醒期躁动的独立危险因素,多数未得到有效控制[2],以上因素均影响患儿麻醉和手术的安全,因此围术期给予患儿适度的镇静与镇痛对其术后机体快速康复具有重要意义[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酮咯酸氨丁三醇 苏醒期躁动 镇痛作用 身心发育 应激反应 快速康复 术后疼痛管理 小儿术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鞘内注射医用臭氧对兔行为学和脑脊液超氧化物歧化酶、丙二醛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5
4
作者 张维 傅志俭 +1 位作者 谢珺田 赵学军 《中华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552-554,共3页
目的观察鞘内注射不同浓度医用臭氧对兔行为学和脑脊液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水平的影响,评价医用臭氧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无毒性。方法新西兰大白兔30只,随机分为5组(n=6),S组仅穿刺不行注射;O_2组穿刺后注射医用纯氧2ml;医... 目的观察鞘内注射不同浓度医用臭氧对兔行为学和脑脊液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水平的影响,评价医用臭氧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无毒性。方法新西兰大白兔30只,随机分为5组(n=6),S组仅穿刺不行注射;O_2组穿刺后注射医用纯氧2ml;医用臭氧组:O_2-O_3 30、O_2- O_3 50、O_2-O_3 80组穿刺后分别注射30、50、80 mg/L医用臭氧2ml。腹腔注射4%戊巴比妥钠麻醉后(30 mg/kg),行兔小脑延髓池穿刺及注射。麻醉前及注射医用臭氧后1d测定双前足热刺激缩足反应潜伏期、机械刺激缩足反应潜伏期,并进行运动功能评分、后肢趾外展评分;分别于注射医用臭氧前及注射医用臭氧后1、2、4h采集0.3ml脑脊液,测定SOD、MDA水平,并计算SOD与MDA的比值(SOD/MDA)。结果鞘内注射三种浓度的医用臭氧不影响兔行为学。与S组比较,O_2组医用臭氧组脑脊液SOD升高,O_2组、O_2-O_3 30、O_2-O_3 50组注射医用臭氧后4h脑脊液MDA浓度降低,O_2-O_3 80组注射医用臭氧后1、2h脑脊液MDA浓度升高;O_2组、O_2-O_3 30、O_2-O_3 50组注射医用臭氧后1、2、4h SOD/MDA升高(P<0.01),O_2-O_3 80组注射医用臭氧后1、2h脑脊液MDA浓度降低(P<0.05)。结论兔鞘内注射高浓度医用臭氧有潜在的中枢神经系统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 注射 脊髓 神经行为学表现 超氧化物歧化酶 丙二醛
原文传递
医用臭氧对膝骨关节炎兔软骨基质金属蛋白酶-1的影响 被引量:12
5
作者 马志坤 傅志俭 +1 位作者 孙涛 谢瑶田 《中华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107-1109,共3页
目的探讨医用臭氧对膝骨关节炎兔软骨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的影响。方法新西兰大白兔30只,体重2.2~2.8kg,雌雄不拘,并以左膝关节作为对比,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建立右膝骨关节炎(OA)模型,分别于造模成功后第3天和第5天向右膝... 目的探讨医用臭氧对膝骨关节炎兔软骨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的影响。方法新西兰大白兔30只,体重2.2~2.8kg,雌雄不拘,并以左膝关节作为对比,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建立右膝骨关节炎(OA)模型,分别于造模成功后第3天和第5天向右膝关节腔内注入空气(A组)、40μg/L(B组)和80μg/L(C组)医用臭氧3ml。造模成功后第7天处死动物,取两膝关节,光镜下观察关节软骨一般形态,甲苯胺蓝染色行Mankin评分;免疫组化法检测软骨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的表达水平;分别于造模成功时和处死前即刻测定兔两膝关节活动度。结果与左膝关节比较,各组造模成功时右膝关节活动度降低,软骨组织Mankin评分、软骨细胞MMP-1表达升高(P〈0.05);B组和C组处死前即刻右膝关节活动度较造模成功时升高(P〈0.05)。与A组比较,B组软骨组织Mankin评分、软骨细胞MMP-1表达降低(P〈0.05);与B组比较,C组上述指标升高(P〈0.05)。A组和C组软骨明显退变,程度重于B组。结论关节腔内注射40μg/L医用臭氧3ml治疗兔膝骨关节炎的机制可能与下调软骨MMP-1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 骨关节炎 软骨 关节 间质胶原酶
原文传递
臭氧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髓核NO和IL-6水平的影响:离体实验 被引量:7
6
作者 赵菲 赵学军 +5 位作者 林小雯 王珺楠 罗剑刚 苗贵申 姜鹏 傅志俭 《中华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78-180,共3页
目的 评价臭氧(O3)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髓核NO和IL-6水平的影响.方法 经椎间孔镜取出1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髓核,每个髓核均分为3份,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3组(n=16):对照组(C组)不施加任何干预;O320μg/ml组(O320组)... 目的 评价臭氧(O3)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髓核NO和IL-6水平的影响.方法 经椎间孔镜取出1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髓核,每个髓核均分为3份,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3组(n=16):对照组(C组)不施加任何干预;O320μg/ml组(O320组)和O340μg/ml组(O340组)分别注入20 μg/ml O3和40 μg/ml O3各2 ml.20 min后体外培养72 h,收集培养液,采用硝酸酶还原法检测NO浓度,采用ELISA法检测IL-6浓度;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 mRNA和IL-6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C组比较,O320组和O340组髓核培养液NO和IL-6的浓度降低,髓核组织iNOS mRNA和IL-6 mRNA的表达下调(P<0.05);O320组和O340组间上述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O3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腿痛的机制与其减少椎间盘NO合成和降低局部炎性反应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 一氧化氮 白细胞介素6 椎间盘移位
原文传递
医用臭氧对大鼠体外星形胶质细胞的毒性 被引量:3
7
作者 傅志俭 周乃宝 孙涛 《中华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40-342,共3页
目的评价医用臭氧对大鼠体外星形胶质细胞的毒性。方法Wistar大鼠12只,日龄1~2d,麻醉下取脑,分离、培养星形胶质细胞,接种人24孔培养板,每孔1ml,细胞浓度7×10^5/ml,分为4组(n=7):正常对照组(C组)加入无任何干预的完... 目的评价医用臭氧对大鼠体外星形胶质细胞的毒性。方法Wistar大鼠12只,日龄1~2d,麻醉下取脑,分离、培养星形胶质细胞,接种人24孔培养板,每孔1ml,细胞浓度7×10^5/ml,分为4组(n=7):正常对照组(C组)加入无任何干预的完全培养基400m;不同浓度医用臭氧组(O2·O3 40组、O1-O3 60组、O2-O3 80组)分别加入经40、60、80μg/ml医用臭氧干预的完全培养基400μl,于孵育2h(T1)、4h(T2)时观察细胞形态,测定星形胶质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及乳酸脱氢酶(LDH)漏出率。结果O2-O3 60组与O2-O3 80组胞体肥大、肿胀、突起增多,胞浆内出现黑色变性颗粒及空泡样改变,核固缩细胞增多,O2-O3 80组更明显。与C组比较,T1时O2-O3 40组SOD活性和MDA含量升高,LDH漏出率降低,O2-O3 60组SOD活性和MDA含量升高,O2-O3 80组SOD活性和MDA含量升高,LDH漏出率升高,T1时O2-O3 40组SOD活性升高,MDA含量和LDH漏出率降低,O2-O3 60组SOD活性和LDH漏出率升高,O2-O3 80组MDA含量和LDH漏出率升高(P〈0.01);O2-O3 40组、O2 -O3 60组和O2-O3 80组T1时MDA含量和LDH漏出率依次升高,T2时SOD活性依次降低,MDA含量和LDH漏出率依次升高(P〈0.01);与T1时比较,T1时O2—O3 40组、O2-O3 60组和O2-O3 80组SOD活性和MDA含量降低,O2-O3 60组和O2-O3 80组LDH漏出率升高(P〈0.05)。结论医用臭氧对大鼠体外星形胶质细胞的毒性作用与其浓度和作用时间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 星形细胞 毒性作用
原文传递
MR三维高分辨3D NerveVIEW及扩散张量成像对阴部神经成像临床应用的初步探讨 被引量:1
8
作者 黄国权 王姗姗 +4 位作者 王光彬 夏庆华 王胜涛 陈昱帆 陈伟波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809-814,共6页
目的探讨三维高分辨率磁共振神经成像3D NerveVIEW、扩散张量成像(DTI)序列在阴部神经显示和阴部神经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8例健康志愿者和24例疑似阴部神经病变的患者纳入研究。由两名放射科医师分别用3D NerveVIEW数据进行阴... 目的探讨三维高分辨率磁共振神经成像3D NerveVIEW、扩散张量成像(DTI)序列在阴部神经显示和阴部神经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8例健康志愿者和24例疑似阴部神经病变的患者纳入研究。由两名放射科医师分别用3D NerveVIEW数据进行阴部神经多平面重组和曲面重组,并行可视化评分。用组内相关系数(ICC)模型对二者阴部神经可视化评分一致性分析。记录疑似患者的阴部神经异常征象,通过病理活检、临床病史、双侧对照及随访结果判断阳性率。用DTI数据获取两组阴茎(蒂)背神经的各向异性分数(FA)值与表观扩散系数(ADC)值。两组数据先行Levene检验,再用非配对t检验分析。结果18例健康志愿者阴部神经可视化图像质量优良,评分一致性良好,ICC为0.804[95%CI,0.720~0.863]。24例疑似阴部神经病变18例阴部神经磁共振神经成像有异常表现,阳性率75%(18/24),ICC为0.864[95%CI,0.631~0.949]。磁共振神经成像主要异常表现为神经广泛或局部增厚、不规整、走行异常、信号强度增高。阴茎(蒂)背神经病变FA值降低、ADC值升高,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高分辨3D NerveVIEW和DTI序列可获得阴部神经病变良好的可视化影像和量化分析值,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神经成像 磁共振成像 阴部神经 扩散张量成像 阴部神经病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