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董仲舒对五德终始说之继承与发展
1
作者 藏明 《德州学院学报》 2018年第3期45-68,共24页
西汉大儒董仲舒以邹氏的"五德终始说"为基础,构建起了自身宏富的哲学体系,其继承了五德终始说中的"贵土"思想,并将士与忠、孝相联系,进而用于其宗法思想的构建,董仲舒还对五德终始说的自然之天理论进行了借鉴,并将... 西汉大儒董仲舒以邹氏的"五德终始说"为基础,构建起了自身宏富的哲学体系,其继承了五德终始说中的"贵土"思想,并将士与忠、孝相联系,进而用于其宗法思想的构建,董仲舒还对五德终始说的自然之天理论进行了借鉴,并将其用于自身道德之天学说的构建,其同样对五德终始说进行了发展,其一,他将阴阳观念、五行观念引入社会控制领域,并引申出了"三纲"观念与"五常"观念,弥补了"五德终始说"缺乏社会控制的缺陷。其二,他以五德终始说为蓝本构建起了自身的"天人感应"学说,并对五德终始说的"符应"理论进行了初步的解释。除此之外,董仲舒还在五德终始说的基础上了构建起了自身的"三统说"。经过董氏的继承与发展,五德终始说日臻完善,在国家的政治生活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董仲舒 邹衍 五德终始说 三纲五常 三统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医疗保障制度面临的道德风险与防范对策——从儒家医疗正义观的视角出发 被引量:4
2
作者 王云岭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9-17,共9页
我国医疗保障制度建基于个人主义平等主义的医疗正义观,最终要实现由政府主要出资的全民医保的保障目标。这决定了这一医疗保障制度的道德风险将来自被保险者对免费或折价医疗的依赖,由此可能带来医疗保障制度在经济上的不可持续性。然... 我国医疗保障制度建基于个人主义平等主义的医疗正义观,最终要实现由政府主要出资的全民医保的保障目标。这决定了这一医疗保障制度的道德风险将来自被保险者对免费或折价医疗的依赖,由此可能带来医疗保障制度在经济上的不可持续性。然而从儒家医疗正义观的视角来看,疾病与残疾并不是一种社会不公平,而是一种个人不幸,因此医疗保障的责任应该从政府转移给家庭。所以,从儒家医疗正义观的考量出发,建立一种家庭医疗储蓄账户制度以取代当前的个人账户制度,可能是避免道德风险的更好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疗保障制度 道德风险 儒家 个人主义 家庭主义 平等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世纪以来《聊斋志异》海外研究综述 被引量:2
3
作者 付岩志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46-150,共5页
20世纪之前,海外主要是对《聊斋志异》进行翻译和介绍,未展开学术方面的研究。20世纪以来,海外对《聊斋志异》主要进行了文献考证、思想艺术与社会文化价值等方面的研究。《聊斋志异》的海外研究,弥补了国内研究文献的不足,深化了中外... 20世纪之前,海外主要是对《聊斋志异》进行翻译和介绍,未展开学术方面的研究。20世纪以来,海外对《聊斋志异》主要进行了文献考证、思想艺术与社会文化价值等方面的研究。《聊斋志异》的海外研究,弥补了国内研究文献的不足,深化了中外文学与文化等方面的比较,拓展了研究路径和视角。比较而言,《聊斋志异》海外研究的文学性、艺术性、表象性研究数量较少,有的存在以偏概全、以虚代实等弊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聊斋志异》 海外研究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张岂之先生教育研究纪事 被引量:2
4
作者 藏明 《西部学刊》 2015年第5期77-80,共4页
作为国内外知名的学术大师,张岂之先生除了在思想史、史学、哲学等方面有着极深的学术造诣外,其在数十年的教育研究与教学工作中还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教育思想。张先生将"大学"、"文化"、"素质"三位一... 作为国内外知名的学术大师,张岂之先生除了在思想史、史学、哲学等方面有着极深的学术造诣外,其在数十年的教育研究与教学工作中还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教育思想。张先生将"大学"、"文化"、"素质"三位一体的"教育人文观"运用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倡扬中,此外,其还在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彰显出了兼和、守正、日新、经世致用、教学相长、循序渐进、因材施教等教育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岂之 教育人文观 研究生培养 教育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虚幻镜像与诗意栖居——从电视的扩张看生态美学的崛起
5
作者 卢政 霍俊国 《重庆社会科学》 2007年第1期39-41,49,共4页
生态美学产生和崛起的主要原因在于现代化所造成的人类生存状态的恶化。而作为现代科技发展重要标志之一的电视的出现和过度膨胀,则进一步加剧了这一趋势。电视虚幻镜像的蔓延和泛滥,导致了人类生活的日益浮浅化、功利化、单调化、意识... 生态美学产生和崛起的主要原因在于现代化所造成的人类生存状态的恶化。而作为现代科技发展重要标志之一的电视的出现和过度膨胀,则进一步加剧了这一趋势。电视虚幻镜像的蔓延和泛滥,导致了人类生活的日益浮浅化、功利化、单调化、意识形态化。电视镜像彻底解构了人,使人陷入严重的异化状态。电视所制造的虚幻镜像与人类诗意栖居之间的尖锐矛盾,促进了人类对现代文明的反思,成为生态美学崛起的重要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视 现代科技 虚幻镜像 诗意栖居 生态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侯仲良理学思想阐微
6
作者 王巧生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12-116,共5页
侯仲良是一个拥有特殊身份的二程弟子。他是二程的亲戚,自幼养成于二程家。其理学思想之纲要虽与二程的一致,却有一些精妙之义与精彩之论,有独特的价值与贡献。他对《中庸》之"诚"的本体化运用与阐发,可谓集前人之大成。他以... 侯仲良是一个拥有特殊身份的二程弟子。他是二程的亲戚,自幼养成于二程家。其理学思想之纲要虽与二程的一致,却有一些精妙之义与精彩之论,有独特的价值与贡献。他对《中庸》之"诚"的本体化运用与阐发,可谓集前人之大成。他以为论说"诚(体)"存在"形容"与实谓之别,具有新意与启发性。他对道体"无物不该"的论述,有助于了解当时中者"无物不该"说的确切含义。总之,其理学思想与文献具备特殊之精义与价值,必须加以探索与表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侯仲良 理学 诚(体) 无物不该 圣人之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