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entascan软件在口腔正畸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
作者 翟淼 于朝阳 +3 位作者 刘东旭 张本超 仲珂 马士成 《实用医学影像杂志》 2008年第1期6-8,共3页
目的探讨Dentascan软件在口腔正畸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57例埋伏阻生牙患者行16层螺旋CT扫描,应用Dentascan软件重建出上、下颌的曲面全景体层图像及斜面体层图像,并与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成像(VR)的图像进行对比。结果应用Dent... 目的探讨Dentascan软件在口腔正畸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57例埋伏阻生牙患者行16层螺旋CT扫描,应用Dentascan软件重建出上、下颌的曲面全景体层图像及斜面体层图像,并与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成像(VR)的图像进行对比。结果应用Dentascan软件生成的曲面体层图像及与其垂直的斜面体层图像可以清晰地显示埋伏阻生牙的位置、生长方向及与周围牙齿及颌骨的关系,并可显示埋伏牙的细节。而MIP及VR能直接显示立体三维图像,并且可以多角度旋转观察。结论Den-tascan软件结合MIP及VR图像可以在任意方向获得直观清晰的二维及三维图像,对于口腔正畸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 Dentascan软件 阻生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力系统下的上中切牙位移、转动中心及牙周应力的三维有限元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刘东旭 王春玲 +2 位作者 傅传云 张晓燕 郑效忠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92-195,共4页
目的 研究不同力系统 (力矩 /后退力 )下的上中切牙位移、转动中心及牙周应力分布。方法 建立包括牙齿、牙周膜、硬骨板、松质骨、皮质骨的上中切牙三维有限元模型 ,采用 8节点三维六面体单元 ,共包括 94 5个单元 ,12 4 5个节点。计算... 目的 研究不同力系统 (力矩 /后退力 )下的上中切牙位移、转动中心及牙周应力分布。方法 建立包括牙齿、牙周膜、硬骨板、松质骨、皮质骨的上中切牙三维有限元模型 ,采用 8节点三维六面体单元 ,共包括 94 5个单元 ,12 4 5个节点。计算 13种力系统下的上中切牙位移、转动中心及牙周应力分布。结果 ①牙齿表现为三种典型位移性质 ,力矩 /后退力比值为_9 15∶1、_10 30~_10 5 0∶1及_10 90∶1时 ,牙齿分别出现以根尖点为中心转动、平行移动及以切缘为中心转动 ;②转动中心曲线以横坐标_10 5 0、纵坐标 6 75两直线为渐进线 ,力矩 /后退力比值在_9 15至_10 90之间变化时 ,其转动中心变化较大 ;③以根尖点为转动中心时牙周最大牵张力、压应力分别为 1 4 7× 10 -2MPa和_2 81× 10 _2 MPa;平行移动时牙周最大牵张力、压应力分别为 1 10× 10 _2 MPa和_1 86× 10 _2 MPa ;以切缘为转动中心时牙周最大牵张力、压应力分别为 0 96× 10 _2 MPa和_2 5 8× 10 _2 MPa。结论 ①牙齿的位移与力矩 /后退力比值有关 ;②力矩 /后退力比值在_9 15∶1至_10 90∶1之间变化时 ,应仔细调整力系统 ,以获得确定的牙齿位移方式 ;③平行移动时 ,牙周膜应力分布较均匀 ,最大应力值较小 ;当上中切牙受到 1N水平力及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中切牙 有限元分析 计算机模拟 牙移动 力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T数据的影像学方法在口腔正畸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4
3
作者 咸红红 刘洪 +1 位作者 马德东 刘东旭 《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 CAS 2012年第5期277-282,共6页
近年来,随着成像设备的发展,医学影像已成为医学技术中发展最快的领域之一。目前影像技术发展的一个重点方向就是三维立体化,其可为临床提供准确的诊断及治疗计划依据。针对正畸所面临的扩弓及内收引起的骨吸收、功能矫治对下颌生长长... 近年来,随着成像设备的发展,医学影像已成为医学技术中发展最快的领域之一。目前影像技术发展的一个重点方向就是三维立体化,其可为临床提供准确的诊断及治疗计划依据。针对正畸所面临的扩弓及内收引起的骨吸收、功能矫治对下颌生长长期客观认识、正畸及正颌治疗对关节及上气道的影响等重大问题,有必要对正畸疗效做出更加客观的评价,以指导临床实践。本文介绍了CT的发展趋势及分类,基于CT数据举例说明在口腔正畸力环境下发生的牙槽骨、牙周膜、牙齿、面部软组织及关节等形态学三维改变。三维CT影像可实现口腔颌面骨骼、牙齿、面部软组织及气道等三维可视化。三维图像配准和距离测量是用来分析正畸力环境下各部分形态变化,评价口腔颌面生物系统形态及功能的可靠工具。CT技术是评价矫治器矫正机制、疗效以及稳定性的可靠技术。随着包括CT技术及生物信息数据处理等系统生物学研究方法的发展,CT技术将会对错牙合畸形的预防、诊断、治疗及预后产生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体层扫描 图像处理 口腔正畸 口颌 系统
原文传递
颅面部螺旋CT三维线距测量的准确性评价 被引量:21
4
作者 刘东旭 王春玲 +3 位作者 刘莉 董作英 柯华峰 于朝阳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2006年第5期517-520,共4页
目的:研究颅面部螺旋CT三维线距测量与实测距离的一致性。方法:选择12个干燥头颅,采用GE公司16层螺旋CT常规扫描后,将头颅数据转至工作站,进行颅颌面三维重建。选择正畸常用的16个颅面骨性解剖标志点,分别使用DisplayTools测量工具和游... 目的:研究颅面部螺旋CT三维线距测量与实测距离的一致性。方法:选择12个干燥头颅,采用GE公司16层螺旋CT常规扫描后,将头颅数据转至工作站,进行颅颌面三维重建。选择正畸常用的16个颅面骨性解剖标志点,分别使用DisplayTools测量工具和游标卡尺进行20个项目测量。采用SAS9.0统计软件包进行配对t检验,比较螺旋CT三维线距测量与实测距离的一致性。结果:螺旋CT三维线距测量与游标卡尺实测结果相比,P值范围为0.0995~0.9812,所有测量项目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螺旋CT体绘制图像颅面解剖标志点间线性距离与实测距离具有一致性,螺旋CT三维测量有望替代实际测量,用于头影测量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CT 颅面 实际测量 线距 准确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氏Ⅱ类1分类错上下颌基骨前后关系诊断指标的可靠性评价 被引量:11
5
作者 刘东旭 张磊 +2 位作者 王春玲 张晓燕 郭泾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23-327,共5页
目的评价反映安氏Ⅱ类1分类错上下颌基骨前后关系13项指标的可靠性。方法安氏Ⅱ类1分类错患者120例,男60例,女60例,年龄20—28岁。拍摄自然头位(NHP)下的头颅定位侧位片。一金属链悬于头颅前方,其在胶片上的影像作为确定真性水平面(... 目的评价反映安氏Ⅱ类1分类错上下颌基骨前后关系13项指标的可靠性。方法安氏Ⅱ类1分类错患者120例,男60例,女60例,年龄20—28岁。拍摄自然头位(NHP)下的头颅定位侧位片。一金属链悬于头颅前方,其在胶片上的影像作为确定真性水平面(THP)的依据。X线头影测量项目包括ANB角、AB平面角、Wits值、AF-BF、AXB平面角、AB/SN4、AB/PP、AXD平面角、AD/SN、SGn/AB角、APDI角、FABA角、β角及A、B两点在THP上垂足间的距离(AB/HP)。计算各测量项目的相关系数;测量结果按最小相关系数指标分类法行聚类分析。所有测量结果用SPSS11.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相关分析表明各项指标除Wits值和SGn/AB角外多数呈高度相关性;聚类分析采用最小相关系数指标分类,结果按0.60水准分为5类。结论在安氏Ⅱ类1分类错患者中,除Wits和SGn/AB外其他11项指标均可作为上下颌基骨前后关系的评价指标。AB/SN4能比较真实地反映上下颌骨的矢状关系;ANB角、AB平面角、β角、AF-BF、AXB平面角、FABA角、AB/PP、APDI角等指标具有相似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 基骨前后关系 X线头影测量 可靠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