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40岁以下青年人肺癌临床及病理学特征 被引量:3
1
作者 张琦 陈融 +2 位作者 王秀问 孙俊华 张敏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3年第4期430-431,434,共3页
目的:探讨40岁以下青年人肺癌临床及病理学特征是否不同于中老年人肺癌。方法:对1995年1月至2000年12月收治的125例40岁以下青年人肺癌(青年组)以及随机选择的138例40岁以上(包括40岁)的中老年人肺癌(中老年组)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组... 目的:探讨40岁以下青年人肺癌临床及病理学特征是否不同于中老年人肺癌。方法:对1995年1月至2000年12月收治的125例40岁以下青年人肺癌(青年组)以及随机选择的138例40岁以上(包括40岁)的中老年人肺癌(中老年组)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组临床病理特征。结果:与中老年组相比,青年组中女性多(P<0.05),平均症状持续时间长(P<0.001),误诊率高(P<0.001)及平均误诊时间长(P<0.001),腺癌为主要病理类型(P<0.001),癌细胞分化差(P<0.001),就诊时晚期多(P<0.001),接受综合治疗比例多(P<0.001),两组中家族史和吸烟史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青年人肺癌的临床和病理学特征明显不同于中老年人肺癌,提高对青年人肺癌的认识有临床实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病理学 青年病人 回顾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临床问题为基础的系统病理学教学改革 被引量:10
2
作者 张庆慧 侯建新 +3 位作者 周庚寅 甄军晖 李劲松 刘志艳 《医学教育探索》 2007年第4期308-309,326,共3页
目的:采用以临床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方法对系统病理学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方法:选择临床医学七年制2个班的学生作为教学对象。一个班采用传统教学法,另一个班采用新的教学法,对学生的考试成绩,查阅文献能力及综合分析判断能力等项指标进... 目的:采用以临床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方法对系统病理学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方法:选择临床医学七年制2个班的学生作为教学对象。一个班采用传统教学法,另一个班采用新的教学法,对学生的考试成绩,查阅文献能力及综合分析判断能力等项指标进行评估。结果:两组学生考试成绩的差别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PBL教学法班的学生查阅文献能力及综合分析判断能力明显提高。结论:PBL教学法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精神,应该在我国医学教育中实施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理学 医学教育 基于问题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DGF、foxp3和MMP-9与哮喘气道重塑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杜建新 蒋悍东 +3 位作者 杜春华 成炜 王丽娜 郭成浩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1期2329-2332,共4页
目的探讨PDGF、foxp3和MMP-9与哮喘气道重塑的关系。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40例哮喘患者治疗前后及30例健康查体者血清PDGF、foxp3和MMP-9,高分辨率CT(high resolution computed tomography,HRCT)行胸部检测。结果哮喘组血清中P... 目的探讨PDGF、foxp3和MMP-9与哮喘气道重塑的关系。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40例哮喘患者治疗前后及30例健康查体者血清PDGF、foxp3和MMP-9,高分辨率CT(high resolution computed tomography,HRCT)行胸部检测。结果哮喘组血清中PDGF和MMP-9水平比健康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而foxp3明显降低(P<0.01)。与治疗前相比哮喘组PDGF(P<0.05)和MMP-9水平明显降低(P<0.01),但仍高于对照组;foxp3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RCT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哮喘组小支气管内径狭窄;小支气管内面积明显变小(P<0.05);小支气管外径无明显差异。治疗后小支气管管腔有明显扩张,面积明显增加(P<0.01);治疗前后小支气管对比外径无明显变化。结论哮喘患者有PDGF-foxp3和MMP-9的环路存在,综合治疗可以逆转气道重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哮喘 调节性T细胞 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 FOXP3 MMP-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57BL/6J小鼠胭窝淋巴结试验评价注射用双黄连的致敏性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刘兆华 程芳 +1 位作者 周庚寅 刘兆平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64-67,共4页
目的比较注射用双黄连和致敏物引起的腘窝淋巴结(popliteal lymph node,PLN)反应,探讨注射用双黄连的致敏潜能。方法雌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Veh)组、苯巴比妥(PB)组(1 mg/只)、HgCl_2组(50μg/只)和D-青霉胺(D-pen)组(2 mg/... 目的比较注射用双黄连和致敏物引起的腘窝淋巴结(popliteal lymph node,PLN)反应,探讨注射用双黄连的致敏潜能。方法雌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Veh)组、苯巴比妥(PB)组(1 mg/只)、HgCl_2组(50μg/只)和D-青霉胺(D-pen)组(2 mg/只)、注射用双黄连低剂量组(L组,1 mg/只)和高剂量组(H组,5 mg/只),每组10只。小鼠一侧足趾部皮下给予受试物,第8天处死动物,摘取两侧PLN,称重,计算质量指数(mass index,MI);每组将4只小鼠的PLN以4%中性多聚甲醛固定用于病理学检查,其余6只制备单细胞悬液,计算细胞指数(cells index,CI),比较PLN的变化。结果H组MI、CI较Veh组升高(P<0.05),MI≥2和CI≥5。病理检查,PLN体积变大,生发中心明显,副皮质区内高内皮静脉(HEV)横断面增多。结论注射用双黄连可诱导C57BL/6J小鼠产生明显的PLN反应,提示它具有一定的致敏潜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腘窝淋巴结试验 注射用双黄连 致敏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腘窝淋巴结试验在药物超敏反应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9
5
作者 刘兆华 刘兆平 周庚寅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70-75,共6页
免疫介导药物超敏反应(IDHR)是一种最常见、也最为复杂的药物不良反应。迄今为止,尚无可靠的动物模型可以有效预测IDHR。已有研究发现,腘窝淋巴结试验(PLNA)操作简单,省时,灵敏,特异性高,可靠性和重复性好,实验动物用量少。尽管其反应... 免疫介导药物超敏反应(IDHR)是一种最常见、也最为复杂的药物不良反应。迄今为止,尚无可靠的动物模型可以有效预测IDHR。已有研究发现,腘窝淋巴结试验(PLNA)操作简单,省时,灵敏,特异性高,可靠性和重复性好,实验动物用量少。尽管其反应机制不清,给药途径为非常规途径,缺乏公认的评价标准,剂量水平、溶媒种类及实验周期的选择等各不一致,但PLNA是一种最有希望可成功预测IDHR的动物模型方法。本文综述了PLNA的原理、分类和应用,并分析了PLNA在成分复杂的中药超敏反应研究方面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淋巴结试验 药物过敏 药物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舌鳞癌细胞Tca-8113与舌成纤维细胞间信号传导机制的研究
6
作者 王振光 孙善珍 +1 位作者 施琳 王东关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446-449,454,共5页
目的:探讨舌鳞癌细胞Tca-8113与正常舌粘膜成纤维细胞(normal mucosa fibroblasts,NMFs)共培养前后多种信号传递分子的基因水平改变。方法:原代培养NMFs,将NMFs与Tca-8113共同培养,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收集细胞后,分别利用半定量RT-PCR... 目的:探讨舌鳞癌细胞Tca-8113与正常舌粘膜成纤维细胞(normal mucosa fibroblasts,NMFs)共培养前后多种信号传递分子的基因水平改变。方法:原代培养NMFs,将NMFs与Tca-8113共同培养,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收集细胞后,分别利用半定量RT-PCR法测定细胞共培养前后生长因子/细胞因子类(IGFBP1)、信号转导/膜受体类(Notch3)、蛋白酶/蛋白酶抑制剂类(ST3,TIMP3,TFPI-2)、细胞基质及相关蛋白类(Tenascin-C)等6种信号传导分子基因表达的改变。结果:共培养后,NMFs围绕Tca-8113生长,透射电镜下可见细胞内细胞器增多;除Tca-8113的IGFBP1表达减少外,Tca-8113的TFPI-2及NMFs的Notch3、TIMP-3、ST3、Tenascin-C基因表达均增加。结论:舌鳞癌细胞Tca-8113与NMFs相互作用可产生促进肿瘤和抑制肿瘤的调控因子,二者间可能存在着复杂的调控网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舌肿瘤 成纤维细胞 基因表达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腔黏膜成纤维细胞与癌细胞相互作用的基因表达特性研究
7
作者 王振光 孙善珍 +1 位作者 施琳 王东关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621-624,共4页
目的:探讨口腔癌细胞与成纤维细胞间信号传递的分子机制。方法:将口腔癌细胞与正常黏膜成纤维细胞(NMFs)共培养,采用半定量RT-PCR方法,测定细胞共培养前后6种基因表达改变。结果:共培养之后,除IGFBP1表达较共培养前减少外,Notch3、TFPI-... 目的:探讨口腔癌细胞与成纤维细胞间信号传递的分子机制。方法:将口腔癌细胞与正常黏膜成纤维细胞(NMFs)共培养,采用半定量RT-PCR方法,测定细胞共培养前后6种基因表达改变。结果:共培养之后,除IGFBP1表达较共培养前减少外,Notch3、TFPI-2TIMP-3、ST3、Tenascin-C基因表达均增加。这些基因分属生长因子/细胞因子类、信号转导/膜受体类、蛋白酶/蛋白酶抑制剂类、细胞基质及相关蛋白类,与ECM降解、血管生成、细胞生长和生存有关。结论:口腔黏膜成纤维细胞与癌细胞相互作用产生促肿瘤发生发展的调控因子和抗肿瘤的调控因子,二者间可能存在着复杂的调控网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舌肿瘤 成纤维细胞 基因表达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皮肤黏膜念珠菌病1例及实验室研究
8
作者 马伟元 胡勤峰 孙青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10年第10期709-711,共3页
报道1例慢性皮肤黏膜念珠菌病患儿,并对其致病菌进行实验室研究。对患儿的临床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对致病菌进行分离培养、形态学鉴定、药敏试验、基因鉴定和RAPD基因型分析。患儿男,3岁,口腔、面部、双上肢慢性皮肤黏膜念珠菌病,使用伊... 报道1例慢性皮肤黏膜念珠菌病患儿,并对其致病菌进行实验室研究。对患儿的临床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对致病菌进行分离培养、形态学鉴定、药敏试验、基因鉴定和RAPD基因型分析。患儿男,3岁,口腔、面部、双上肢慢性皮肤黏膜念珠菌病,使用伊曲康唑治疗3个月痊愈。致病菌经形态学和ITS区测序均鉴定为白念珠菌,药敏实验显示该菌对5-氟胞嘧啶、伊曲康唑、制霉菌素敏感,对特比萘芬中度敏感。经基因型分析,患儿不同部位皮损均由同一白念珠菌感染所致。本例患儿为白念珠菌引起的慢性皮肤黏膜念珠菌病,伊曲康唑等药物治疗有效。白念珠菌感染仍是引起皮肤黏膜念珠菌病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念珠菌病 皮肤黏膜 白念珠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芩苷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海马神经元HSP70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9
9
作者 刘萍 王菊英 +5 位作者 李倩 许复郁 王姿颖 徐红岩 刘兆平 张岫美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619-624,共6页
目的研究黄芩苷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海马神经元热休克蛋白质(HSP)70表达的影响。方法W 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组、黄芩苷组(50,100和200 mg.kg-1)以及尼莫地平0.4mg.kg-1组。利用大鼠大脑中动脉内栓... 目的研究黄芩苷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海马神经元热休克蛋白质(HSP)70表达的影响。方法W 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组、黄芩苷组(50,100和200 mg.kg-1)以及尼莫地平0.4mg.kg-1组。利用大鼠大脑中动脉内栓线阻断法制备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通过HE染色、流式细胞术、免疫组织化学以及RT-PCR等方法,观察黄芩苷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脑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神经细胞凋亡率以及HSP70表达的影响。结果黄芩苷可明显改善缺血再灌注损伤所致的大鼠脑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降低神经细胞凋亡率,促进HSP70基因的转录与翻译。结论黄芩苷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黄芩苷促进HSP70表达、抑制神经细胞凋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芩苷 脑缺血 再灌注损伤 热休克蛋白质70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芩苷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海马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16
10
作者 刘萍 王菊英 +3 位作者 王姿颖 许复郁 刘兆平 张岫美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412-418,共7页
目的探讨黄芩苷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组、黄芩苷组(50,100和200 mg.kg-1),以及尼莫地平0.4 mg.kg-1组。利用大鼠大脑中动脉内栓线阻断法制备局灶性脑缺... 目的探讨黄芩苷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组、黄芩苷组(50,100和200 mg.kg-1),以及尼莫地平0.4 mg.kg-1组。利用大鼠大脑中动脉内栓线阻断法制备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通过HE染色、流式细胞术、免疫组化及RT-PCR等方法,观察黄芩苷对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组织形态学改变、神经细胞凋亡率及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caspase)-3表达的影响。结果黄芩苷50,100和200 mg.kg-1iv均可明显改善缺血再灌注损伤所致的大鼠脑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神经细胞凋亡率从模型组的(20.6±5.4)%分别降至(14.5±3.1)%,(11.12±4.2)%及(10.2±2.6)%,促凋亡基因caspase-3 mRNA表达比模型组分别降低23.2%,36.5%及41.0%,其蛋白表达比模型组分别降低25.6%,41.2%及49.3%。结论黄芩苷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黄芩苷抑制caspase-3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芩苷 海马 脑缺血 再灌注损伤 细胞凋亡 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芩苷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2
11
作者 刘萍 张岫美 +5 位作者 王菊英 李倩 王姿颖 许复郁 马剑峰 刘兆平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743-748,共6页
目的研究黄芩苷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组、黄芩苷组(50,100,200mg.kg-1)以及尼莫地平0.4mg.kg-1组。线栓法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目的研究黄芩苷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组、黄芩苷组(50,100,200mg.kg-1)以及尼莫地平0.4mg.kg-1组。线栓法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脑缺血1h再灌注24h后,观察黄芩苷对大鼠神经功能缺损症状、脑梗死体积、脑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神经细胞内Ca2+含量以及热休克蛋白(HSP)70表达的影响。结果黄芩苷50,100,200mg.kg-1均可明显改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所致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症状以及脑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脑梗死体积从模型组的(370.14±60.40)mm3分别降至(283.63±81.37)、(216.29±74.37)及(186.65±47.67)mm3,神经细胞内Ca2+含量也较模型组有明显降低,HSP70mRNA表达水平从模型组的(0.74±0.14)分别上升至(0.79±0.13)、(0.92±0.08)及(0.96±0.08),其蛋白表达水平比模型组分别上升6.82%、37.88%及49.38%。结论黄芩苷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明显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黄芩苷降低神经细胞内Ca2+含量,促进HSP70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昔芩苷 脑缺血 再灌注损伤 细胞内钙离子 热休克蛋白7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应性鼻炎患者外周血白细胞及鼻黏膜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mRNA表达的意义 被引量:15
12
作者 张辉 张大良 +1 位作者 李瑞峰 郭成浩 《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32-34,共3页
目的 探讨变应性鼻炎 (allergicrhinitis,AR)患者外周血白细胞及鼻黏膜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 (induciblenitricoxidesynthase,iNOS)mRNA表达的关系。方法 选择 3 5例AR患者及 3 0例健康人的外周血白细胞。其中 8例变应性鼻炎患者鼻黏膜... 目的 探讨变应性鼻炎 (allergicrhinitis,AR)患者外周血白细胞及鼻黏膜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 (induciblenitricoxidesynthase,iNOS)mRNA表达的关系。方法 选择 3 5例AR患者及 3 0例健康人的外周血白细胞。其中 8例变应性鼻炎患者鼻黏膜 ,6例正常鼻黏膜。iNOS mRNA表达采用原位杂交方法。血浆一氧化氮 (nitricoxide,NO)水平采用硝酸还原酶比色法测定。结果 健康人外周血白细胞未见iNOS mRNA表达 ,而AR患者外周血白细胞iNOS mRNA表达高度增强 ,其阳性率达 40 82 %。正常人鼻黏膜上皮、腺体及巨噬细胞可见iNOS mRNA的低度表达 ,而AR患者中上皮、腺体及巨噬细胞增生 ,并iNOS mRNA表达高度增强 (t=2 3 17,P <0 0 0 1)。AR组血浆NO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 (t=2 7 89,P <0 0 1)。结论 AR患者血浆NO水平与外周血白细胞及组织内iNOS mRNA表达高度增强有关。提示iNOS NO通路在AR的发病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应性鼻炎 外周血 白细胞 鼻黏膜 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 mRNA 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生长激素对烧伤大鼠肠道细菌/内毒素移位的影响 被引量:7
13
作者 卞东会 武岩 +2 位作者 宋国栋 汪运山 郭成浩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72-275,共4页
目的观察早期应用重组人生长激素(recombinant human growth hormone,rhGH)对严重烧伤大鼠肠道细菌/内毒素移位的影响。方法30只成年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烧伤组和rhGH 3组。后2组造成25%总体表面积(TBSA)Ⅲ度烫伤,立即腹腔... 目的观察早期应用重组人生长激素(recombinant human growth hormone,rhGH)对严重烧伤大鼠肠道细菌/内毒素移位的影响。方法30只成年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烧伤组和rhGH 3组。后2组造成25%总体表面积(TBSA)Ⅲ度烫伤,立即腹腔注射地塞米松80 mg/kg,伤后2 h分别给予等渗盐水和rhGH 1.33 IU/kg。伤后8、24 h,观察肠道细菌移位频率、门静脉与腔静脉血清内毒素含量、腔静脉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含量和肝功能变化。结果rhGH组肠道细菌移位频率和组织细菌含量均明显低于烧伤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hGH组门、腔静脉内毒素含量明显低于烧伤组(P<0.01);腔静脉TNFα含量和肝功能指标明显低于烧伤组(P<0.01,P<0.05)。结论早期应用大剂量rhGH能有效减轻严重烧伤后肠道细菌/内毒素移位,减少炎性介质释放,保护脏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肠道 生长激素(人) 细菌移位 内毒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皮质星形胶质细胞的纯化培养 被引量:7
14
作者 张斌 魏欣冰 +3 位作者 高鹏 见文成 王姿颖 张岫美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857-859,共3页
关键词 大脑皮质 星形胶质细胞 细胞培养 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大鼠 WISTA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布-加综合征地理分布与饮用水碘含量的关系 被引量:9
15
作者 肖培瑞 蔺新英 +3 位作者 郭成浩 边建朝 杨晓霞 王金彪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1年第2期130-133,共4页
目的探讨外周环境饮用水中碘含量与布-加综合征发病的关系。方法选择1995~2004年菏泽市立医院等5家医院收治的居住地为山东菏泽且可以查到地址的342例布-加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性别、年龄、饮用水中碘含量进行描述性分析;以2003... 目的探讨外周环境饮用水中碘含量与布-加综合征发病的关系。方法选择1995~2004年菏泽市立医院等5家医院收治的居住地为山东菏泽且可以查到地址的342例布-加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性别、年龄、饮用水中碘含量进行描述性分析;以2003年山东省菏泽地区各乡镇的水碘中位数为依据,建立菏泽地区布-加综合征患者空间分布图,并对水碘与布-加综合征关系进行空间统计分析。以2000年第5次人口普查数据为依据,计算菏泽各县布-加综合征发病率,并对各县布-加综合征发病率与水碘值中位数进行线性相关分析。结果男女性别比为1.71:1。患者年龄为(40.30±12.97)岁,300例患者分布于25~64岁年龄段。菏泽地区布-加综合征患者所在乡镇的水碘含量范围为12.62~681.21μg/L,中位数为262.05μg/L。89.18%患者所在乡镇的水碘值>150μg/L,水碘浓度与布-加综合征发病率呈正相关(r=0.846,P=0.008)。结论布-加综合征的发生可能与饮用水中碘含量过高有关,高碘在布-加综合征发病过程中的作用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UDD-CHIARI综合征 给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生素E对微血管生成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3
16
作者 郭成浩 田声放 +2 位作者 姜晓玲 张辉 李瑞峰 《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30-133,共4页
目的 : 探讨三种浓度维生素 E( VE)对微血管生成的作用。方法 : 采用无血清培养基 ,通过胶原凝胶立体培养大鼠主动脉环共 2 8d,并计数微血管绘制生长曲线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凝血第八因子相关抗原 ( FVIII- RAg)在新生血管中... 目的 : 探讨三种浓度维生素 E( VE)对微血管生成的作用。方法 : 采用无血清培养基 ,通过胶原凝胶立体培养大鼠主动脉环共 2 8d,并计数微血管绘制生长曲线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凝血第八因子相关抗原 ( FVIII- RAg)在新生血管中的表达 ,确定其为新生内皮细胞的性质 ;用酶联免疫测定法检测凝血第八因子 ( FVIII)在培养液中的浓度变化确定内皮生长程度。结果 :  0 .2 g/ L VE和 0 .1 g/ L VE均具有明显抑制血管生成作用 ( P<0 .0 1 ) ;0 .0 5 g/ L VE对血管生成无影响 ( P>0 .0 5 )。 VE的抑制效果主要作用在血管生成期和衰退期 ( 1 0~ 2 5 d)。结论 :  1 .无血清立体培养微血管可用于研究液相和固相血管生成激动剂与抑制剂的作用。 2 . 0 .1 g/ L VE和 0 .2 g/ L VE均具有抑制血管生成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制作用 血管生成 立体培养 维生素E 胶原 酶联免疫吸附法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司匹林对STZ糖尿病大鼠外周血白细胞iNOSmRNA和胰岛细胞iNOS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17
作者 李文通 王家耀 +2 位作者 刘兆华 郭成浩 李瑞峰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928-930,959,共4页
目的:探讨早期应用阿司匹林对糖尿病大鼠外周血白细胞(PBL)iNOSmRNA、胰岛细胞iNOS表达的影响。方法: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制备实验性STZ糖尿病大鼠模型,治疗组给予肠溶阿司匹林灌胃。检测血糖、血浆胰岛素含量、胰... 目的:探讨早期应用阿司匹林对糖尿病大鼠外周血白细胞(PBL)iNOSmRNA、胰岛细胞iNOS表达的影响。方法: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制备实验性STZ糖尿病大鼠模型,治疗组给予肠溶阿司匹林灌胃。检测血糖、血浆胰岛素含量、胰岛β细胞胰岛素的表达情况,及胰岛中iNOS、外周血白细胞iNOSmRNA阳性细胞率的变化。结果:治疗1月后,胰岛iNOS阳性细胞及外周血白细胞iNOSmRNA阳性细胞表达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早期应用阿司匹林能明显降低外周血白细胞iNOSmRNA和胰岛中iNOS阳性细胞表达率,降低血糖水平,改善胰岛β细胞的分泌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阿司匹林 一氧化氮合酶 原位杂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氟骨症患者血清一氧化氮含量和外周血白细胞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mRNA表达的意义 被引量:4
18
作者 刘玉和 郭成浩 于春艳 《中国地方病防治》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86-88,共3页
目的 探讨氟骨症患者患者外周血白细胞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nitricoxidesynthaseiNOS)mRNA表达的意义。方法 选择3 5例氟骨症患者患者及3 0例正常人的外周血白细胞。iNOS -mRNA表达采用原位杂交方法。血浆一氧化氮(nitricoxid... 目的 探讨氟骨症患者患者外周血白细胞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nitricoxidesynthaseiNOS)mRNA表达的意义。方法 选择3 5例氟骨症患者患者及3 0例正常人的外周血白细胞。iNOS -mRNA表达采用原位杂交方法。血浆一氧化氮(nitricoxideNO)水平采用硝酸还原酶比色法测定。结果 正常人外周血白细胞未见iNOS -mRNA表达,而氟骨症患者外周血白细胞iNOS -mRNA表达高度增强,其阳性率达40 .82 %。AR组血清NO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t =2 7.89,P <0 .0 1)。结论 氟骨症患者病人血清NO水平与外周血白细胞iNOS -mRNA表达高度增强有关。提示iNOS-NO通路在氟骨症的发病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本研究为检测体内某些信号提供了简便易行的原位杂交试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 mRNA表达 血清一氧化氮含量 氟骨症 患者 人外周血白细胞 iNOS oxide nitric 原位杂交方法 血浆一氧化氮 NO水平 比色法测定 硝酸还原酶 方法选择 病人血清 发病过程 试验方法 正常人 阳性率 对照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沙坦对动脉粥样硬化兔斑块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永欢 杨彩云 +2 位作者 李师国 李瑞峰 董波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64-67,共4页
目的观察氯沙坦对动脉粥样硬化(AS)兔斑块中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巨噬细胞数量的影响,探讨其稳定AS斑块的可能机制。方法应用球囊扩张腹主动脉加高脂饮食建立AS兔模型,将16只雄性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2组,每组8只。模型组:饲喂含1... 目的观察氯沙坦对动脉粥样硬化(AS)兔斑块中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巨噬细胞数量的影响,探讨其稳定AS斑块的可能机制。方法应用球囊扩张腹主动脉加高脂饮食建立AS兔模型,将16只雄性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2组,每组8只。模型组:饲喂含1%胆固醇高脂饲料;氯沙坦组:饲喂含1%胆固醇高脂饲料加氯沙坦25 mg/(kg.d),连续用药4个月。免疫组化法检测AS斑块中MMP-3的蛋白表达水平及巨噬细胞在AS斑块中的阳性面积;电镜观察两组AS斑块超微结构变化;实时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AS斑块中MMP-3 mRNA的表达。结果免疫组化显示,氯沙坦组与模型组相比MMP-3蛋白表达显著减少(P<0.05),巨噬细胞在AS斑块中的数量明显降低(P<0.05);MMP-3 mRNA的表达明显减少(P<0.05)。结论氯沙坦可通过下调MMP-3的水平,减少斑块内巨噬细胞的数量来稳定AS斑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沙坦 动脉粥样硬化 基质金属蛋白酶3 巨噬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芎嗪与氨基胍对实验性胰岛素抵抗大鼠糖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魏树珍 张永欢 +3 位作者 陈融 李莉 冯复利 李瑞峰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49-253,共5页
目的探讨川芎嗪与氨基胍对高糖胰岛素抵抗大鼠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iNOS)和糖代谢的影响。方法雄性Wistar大鼠5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C)、高糖对照组(FC)、氨基胍组(AG)、川芎嗪组(TMP)... 目的探讨川芎嗪与氨基胍对高糖胰岛素抵抗大鼠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iNOS)和糖代谢的影响。方法雄性Wistar大鼠5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C)、高糖对照组(FC)、氨基胍组(AG)、川芎嗪组(TMP)、川芎嗪与氨基胍联合治疗组(AT),每组10只,均普通饲料喂养,高糖对照和各治疗组饮用12%果糖水复制高果糖胰岛素抵抗模型。摄入高糖3个月后,AG组给予氨基胍50mg/(kg·d)、TMP组给予川芎嗪40mg/(kg·d)、AT组给予川芎嗪40mg/(kg·d)与氨基胍50mg/(kg·d)灌胃治疗6个月。于实验前、实验中1、2、3、5、7、9个月末分别取尾静脉空腹血,测定血糖、血浆胰岛素、胰岛素敏感指数、血浆一氧化氮代谢物(NO2^-)、外周血白细胞iNOS mRNA表达。结果FC组与NC组比较,造模2个月,血浆NO2^-含量、外周血白细胞iNOS mRNA表达明显升高(P〈0.01),并持续保持在高水平上。造模3个月,动物血糖与血浆胰岛素水平升高,胰岛素敏感指数显著降低(P〈0.01);AT治疗4-6个月,与FC组比较,血糖浓度降低,胰岛素敏感指数升高(P〈0.05);血浆NO2^-含量、外周血白细胞iNOS mRNA阳性表达率降低(P〈0.01)。结论川芎嗪与氨基胍联合应用有抑制iNOS mRNA表达和缓解胰岛素抵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糖 胰岛素抵抗 一氧化氮 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mRNA 大鼠 Wista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