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纵向组学数据统计分析方法和研究策略
1
作者 吕嘉丽 范冰冰 +1 位作者 魏梦珂 张涛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74-476,480,共4页
近年来,随着高通量检测技术与机器学习方法的发展,以前瞻性队列设计为基础的纵向组学研究已经成为系统生物学研究新趋势。统计学上,纵向数据统计分析方法已经形成了系统的统计分析框架,但这些方法主要集中于变量数目小于观察单位数的低... 近年来,随着高通量检测技术与机器学习方法的发展,以前瞻性队列设计为基础的纵向组学研究已经成为系统生物学研究新趋势。统计学上,纵向数据统计分析方法已经形成了系统的统计分析框架,但这些方法主要集中于变量数目小于观察单位数的低维医学纵向数据。而针对纵向组学数据,目前仍缺乏成熟的统计分析策略。本文拟对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者提出的纵向组学数据统计分析方法进行介绍,并系统地总结各个方法的核心思想及优缺点,给出纵向组学数据统计分析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通量检测 纵向数据 统计分析方法 系统生物学 组学数据 变量数目 机器学习方法 组学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具有多元纵向内生协变量的随机生存森林动态预测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风险
2
作者 陈家豪 李春霞 +1 位作者 范冰冰 张涛 《中国卫生统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6-32,共7页
目的基于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患者的基线临床资料和纵向神经心理学评分,构建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发病风险的动态预测模型。方法选取2005—2011年阿尔茨海默病神经影像学倡议1研究中的380... 目的基于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患者的基线临床资料和纵向神经心理学评分,构建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发病风险的动态预测模型。方法选取2005—2011年阿尔茨海默病神经影像学倡议1研究中的380例MC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7∶3随机将研究对象划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以阿尔茨海默病评估量表-13项认知分量表(ADAS-Cog13)、Rey听觉词语学习测验即时分数(Rey auditory verbal learning test immediate score,RAVLT Immediate)、社会功能活动问卷(functional activities questionnaire,FAQ)和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作为纵向神经心理学评分指标,利用具有多元纵向内生协变量的随机生存森林方法于训练集中构建MCI患者AD发病风险的动态预测模型。采用时间依赖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reas under the 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 curve,AUC)和布莱尔分数(Brier score,BS)于测试集中评估模型的预测性能。结果对于MCI患者AD发病风险的预测,纵向神经心理学评分是比基线临床资料更为重要的预测因子,其中FAQ是最强的预测因子。动态预测模型的预测性能较高,在测试集中的AUC范围为0.7695~0.8987,BS的范围为0.1369~0.2184。结论基于具有多元纵向内生协变量的随机生存森林方法可以合并多个纵向神经心理学评分构建MCI患者AD发病风险的预测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测性能,并能够实现个体化的动态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神经心理学量表 动态预测 随机生存森林 多元纵向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叉滞后路径分析在变量因果时序关系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3
作者 周广帅 范冰冰 +5 位作者 王春霞 游顶云 刘言训 薛付忠 陈伟 张涛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813-817,共5页
目的介绍交叉滞后路径分析原理及其在变量间因果时序关系研究中的应用。方法交叉滞后路径分析模型基于交叉滞后面板设计,估计的路径系数具有明确的时间顺序关系,满足因果推断中“因在前果在后”的时序性要求。利用健康随访数据构建体重... 目的介绍交叉滞后路径分析原理及其在变量间因果时序关系研究中的应用。方法交叉滞后路径分析模型基于交叉滞后面板设计,估计的路径系数具有明确的时间顺序关系,满足因果推断中“因在前果在后”的时序性要求。利用健康随访数据构建体重指数(BMI)与血尿酸(UA)的交叉滞后路径分析模型,探索BMI和UA的因果时序关系。结果调整混杂因素后,基线BMI到随访时UA的路径系数(ρ2=0.060,P<0.001)明显大于基线UA到随访时BMI的路径系数(ρ1=-0.009,P=0.056),且两系数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ρ2>ρ1,P<0.001)。在时间顺序上BMI增加先于UA升高发生。结论BMI增加可能是高尿酸血症的原因,交叉滞后路径分析模型可以有效的识别变量间的因果时序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叉滞后路径分析 因果时序关系 体重指数 尿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态心率与高血压患者早期肾损害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魏鑫丽 范贵娟 +1 位作者 张琪 徐瑞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2021年第5期412-416,共5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4 h动态心率(24hAHR)与高血压早期肾损害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18年1月于山东大学附属山东省千佛山医院心内科就诊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441例。收集患者临床资料,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收集24hAHR...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4 h动态心率(24hAHR)与高血压早期肾损害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18年1月于山东大学附属山东省千佛山医院心内科就诊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441例。收集患者临床资料,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收集24hAHR、24 h平均收缩压(24hSBP)、24 h平均舒张压(24hDBP)、日间平均心率(dHR)、日间平均收缩压(dSBP)、日间平均舒张压(dDBP)、夜间平均心率(nHR)、夜间平均收缩压(nSBP)、夜间平均舒张压(nDBP)数据。根据尿白蛋白与肌酐比值(UACR)将患者分为非早期肾损害组及早期肾损害组。比较两组各指标差异。分析UACR与各指标的相关性。用Logistic回归分析高血压早期肾损害的危险因素。结果早期肾损害组高血压病史、血肌酐、尿素氮、24hSBP、24hDBP、dSBP、dDBP、nSBP、nDBP、24hAHR、dHR、nHR均高于非早期肾损害组(均P<0.05)。非早期肾损害组的慢心率患者比例(80.1%)大于早期肾损害组(66.3%),而早期肾损害组的快心率患者比例(33.7%)大于非早期肾损害组(19.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结果显示UACR与高血压病史、24hAHR、24hSBP、24hDBP、dSBP、dDBP、dHR、nSBP、nDBP、nHR、血肌酐均呈正相关(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24hAHR(OR 1.053,95%CI 1.018~1.089,P=0.003)、24hSBP(OR 1.037,95%CI 1.021~1.053,P=0.000)及高血压病史(OR 1.039,95%CI 1.015~1.064,P=0.001)与高血压早期肾损害显著相关,为高血压早期肾损害的危险因素。结论24hAHR与高血压早期肾损害存在相关性,快心率是高血压早期肾损害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早期肾损害 24 h动态心率 尿白蛋白与肌酐比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转录组关联研究的设计、分析与展望
5
作者 郭萍 刘璐 +4 位作者 燕冉 季加东 王淑康 薛付忠 袁中尚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44-148,152,共6页
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GWAS)已成功识别出众多与复杂疾病/性状显著相关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s)[1-2]。然而,研究表明高达90%的GWAS关联位点分布在基因间区或基因非编码... 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GWAS)已成功识别出众多与复杂疾病/性状显著相关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s)[1-2]。然而,研究表明高达90%的GWAS关联位点分布在基因间区或基因非编码区域,其遗传功能和致病机制尚不明确,往往难以被实验验证,为后续生物学机制解释和临床转化带来了巨大挑战[1-3]。同时,GWAS所采用的从基因组直接跨越到疾病终点的关联分析策略,忽略了从遗传变异到疾病的连续生物过程,不利于从多组学角度解释复杂疾病机制,构筑从遗传变异经分子标记到疾病的完整链条,需吸纳多层面组学标记信息。近年来,高通量组学测序技术的成熟发展与检测成本的大幅降低,使得在群体水平获取多层面跨组学标记成为可能。为此,对多组学数据进行跨越式交叉整合,识别能够介导“SNP关联位点→复杂疾病”效应的潜在组学标记,打开遗传变异到疾病间的黑盒子,已成为后GWAS时代的研究热点[4-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 全基因组关联研究 生物学机制 群体水平 遗传功能 复杂疾病 测序技术 关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维中介分析方法及其在组学研究中的应用
6
作者 魏梦珂 周广帅 +2 位作者 范冰冰 吕嘉丽 张涛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783-787,共5页
中介分析在生物医学、行为和社会科学研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主要用来研究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内部作用机制。经典的中介分析是针对单个中介变量的研究,近年来,对于多元中介模型的研究也有一定的发展。随着高通量检测仪器和技术的发展... 中介分析在生物医学、行为和社会科学研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主要用来研究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内部作用机制。经典的中介分析是针对单个中介变量的研究,近年来,对于多元中介模型的研究也有一定的发展。随着高通量检测仪器和技术的发展,高维数据在许多科学领域变得越来越普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通量检测 中介分析 高维数据 生物医学 组学研究 中介模型 社会科学研究 中介变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真实世界数据的复方利血平氨苯蝶啶片控制血压效果研究
7
作者 张萌 方振威 +5 位作者 胡梦晓 张一可 张泽华 于海洋 相博雯 王箐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24年第5期27-33,共7页
目的分析真实世界中高血压患者服用复方利血平氨苯蝶啶片控制血压的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12—2019年青岛市西海岸新区就诊服用复方利血平氨苯蝶啶片的高血压患者,设为干预组;并按照性别、年龄和BMI 1∶1匹配未服用该药但服用了其他降... 目的分析真实世界中高血压患者服用复方利血平氨苯蝶啶片控制血压的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12—2019年青岛市西海岸新区就诊服用复方利血平氨苯蝶啶片的高血压患者,设为干预组;并按照性别、年龄和BMI 1∶1匹配未服用该药但服用了其他降压药物的高血压患者,作为对照组。从电子病例数据库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用药和血压控制情况,采用线性、logistic和Cox回归分析服用该药与45 d血压控制和心血管疾病新发事件的相关性。结果共纳入4860例(干预组2627例,对照组2233例)患者,其中,3335例(68.6%)随访期内血压达标,360例(7.4%)发生心血管疾病新发事件。多因素线性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服用复方利血平氨苯蝶啶片会降低随访期末次收缩压(P<0.05),提高血压达标率(P<0.0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服用复方利血平氨苯蝶啶片是预防心血管疾病新发事件的保护因素,心血管疾病新发事件风险可降低20%(HR=0.80,95%CI:0.65~0.99);规律服用该药能进一步降低心血管疾病新发事件风险,降低达34%(HR=0.66,95%CI:0.45~0.97)。结论服用复方利血平氨苯蝶啶片可有效降低血压,降低心血管疾病新发事件发生风险;规律服用复方利血平氨苯蝶啶片的降压效果和心血管保护作用更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实世界数据 复方利血平氨苯蝶啶 高血压
原文传递
群组多轨迹模型在纵向数据研究中的应用及实例分析
8
作者 王孝焱 孙秀彬 +2 位作者 纪伊曼 张涛 刘云霞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590-1597,共8页
纵向队列的发展为识别和监测影响疾病病程或健康状况的多种生物标志物及行为等因素创造了条件。然而,传统统计方法通常只能利用单变量纵向数据的信息进行研究,无法充分利用多变量纵向数据信息。群组多轨迹模型(GBMTM)是近年来提出的研... 纵向队列的发展为识别和监测影响疾病病程或健康状况的多种生物标志物及行为等因素创造了条件。然而,传统统计方法通常只能利用单变量纵向数据的信息进行研究,无法充分利用多变量纵向数据信息。群组多轨迹模型(GBMTM)是近年来提出的研究多变量发展轨迹的一种方法,通过影响目标结局的多个指标来识别遵循相似轨迹的潜在人群亚组,在处理多变量纵向数据中具有独特优势。本研究阐述GBMTM的基本原理,并运用一项基于智能穿戴设备的老年人健康管理研究的数据探索多种生活相关指标与高血压的关系,展示GBMTM的具体应用,以期促进其在纵向队列研究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纵向数据 群组多轨迹模型 发展轨迹 队列研究
原文传递
在肺癌筛查中使用影像组学诺模图术前诊断恶性肺结节 被引量:5
9
作者 刘爱玲 王志恒 +5 位作者 杨亚超 王璟涛 代晓宇 王丽洁 路媛 薛付忠 《癌症》 SCIE CAS CSCD 2020年第6期261-270,共10页
背景肺癌是全球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可以通过早期筛查显著提高患者生存率。基于影像组学特征的生物标志物能够提供肿瘤的重要病理信息,并可应用于肺癌早期筛查。在本研究中,我们旨在建立一种影像组学模型,以提高对良恶性肺结节的区分能... 背景肺癌是全球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可以通过早期筛查显著提高患者生存率。基于影像组学特征的生物标志物能够提供肿瘤的重要病理信息,并可应用于肺癌早期筛查。在本研究中,我们旨在建立一种影像组学模型,以提高对良恶性肺结节的区分能力。方法我们对在2013年6月至2018年6月期间通过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诊断为良性或恶性肺结节的875例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将612例患者纳入训练队列,将263例患者纳入验证队列。从每例患者的CT图像中提取影像组学特征。使用最小绝对收敛和选择算子(least absolute shrinkage and selection operator,LASSO)算法进行影像组学特征选择和评分计算。使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分类模型和影像组学诺模图。在回归模型中使用影像组学评分和临床变量区分良性和恶性肺结节。通过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校正曲线和Hosmer-Lemeshow检验评估训练队列和验证队列的影像组学诺模图的性能。结果本研究建立了一种影像组学评分,该评分是通过LASSO算法从训练队列中的1288个影像组学特征中筛选出的20个特征组成。使用影像组学评分和患者年龄构建多因素logistic模型和影像组学诺模图。训练队列[AUC=0.836;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0.793–0.879]和验证队列(AUC=0.809;95%CI:0.745–0.872)均能够很好地区分良性和恶性肺结节。在训练队列(P=0.765)和验证队列(P=0.064)中,Logistic回归模型经过Hosmer-Lemeshow检验也显示出良好性能。校准曲线一致性良好,表明诺模图性能良好。结论建立的影像组学诺模图是恶性肺结节术前无创诊断的判别工具。验证结果显示,该诺模图具有出色的辨别能力和校准能力,表明其可用于肺癌的临床早期筛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断层扫描 早期筛查 肺癌 诺模图 肺结节 影像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数据背景下整合健康保险&健康维护的理论方法体系 被引量:12
10
作者 薛付忠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19,共19页
在理论和实践上,健康保险与健康维护应为统一体,但目前结合不紧密。为此,提出了“整合健康保险&健康维护”新范式,并创建了其大数据共享平台。进而,遵循“大数据驱动、跨系统(健康保险、健康维护)整合、全程式(生命历程、疾病进程)... 在理论和实践上,健康保险与健康维护应为统一体,但目前结合不紧密。为此,提出了“整合健康保险&健康维护”新范式,并创建了其大数据共享平台。进而,遵循“大数据驱动、跨系统(健康保险、健康维护)整合、全程式(生命历程、疾病进程)干预、多学科交叉”思路,创建了“整合健康保险&健康维护”的理论方法体系。该体系包括大数据驱动的健康管理学理论方法、健康保险精算理论方法、I-M-P-G新三角四方范式及其管理决策和政策体系。在大数据驱动下,它将健康管理和管理式医疗应用到健康维护中,在减少健康保险机构I方赔付、增加预防/医疗服务提供M方收入及效率、维护享受保障人群P方健康、确保政府G方目标之间形成良性互动,达到四方共赢;旨在充分发挥轴心G方宏观调控作用推进社保-商保共赢发展,引导资金投向健康管理和管理式医疗,实现关口前移,达到节约经费和维护健康双赢目标,为“健康中国”战略的“大卫生”管理体制和“互联网+健康保险+健康维护”新业态提供理论方法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数据 整合健康保险&健康维护 I-M-P-G新三角四方范式
原文传递
基于Apriori算法分析2021年山东省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的关联性 被引量:9
11
作者 吴雨桐 吴思佳 +4 位作者 杨建卫 何依娜 李洪凯 黄琳 刘云霞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11-118,共8页
目的 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是医疗器械上市后风险管理的重要手段。本研究旨在基于Apriori算法分析2021年山东省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的关联性。方法 对2021年山东省各监测机构上报的63 041起不良伤害事件,按广义医疗器械分类划分为三类(无... 目的 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是医疗器械上市后风险管理的重要手段。本研究旨在基于Apriori算法分析2021年山东省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的关联性。方法 对2021年山东省各监测机构上报的63 041起不良伤害事件,按广义医疗器械分类划分为三类(无源医疗器械、有源医疗器械以及体外诊断试剂)医疗器械不良事件进行描述分析。采用关联规则挖掘中的Apriori模型,挖掘出与不良事件相关的器械类别、使用科室、医院类别、是否超期使用以及上报单位所属地区,探索医疗器械不良事件关联风险。结果 不良事件中包含有源医疗器械20 564起、无源医疗器械42 181起及体外诊断试剂296起。其中,无源医疗器械不良事件发生最多的地级市为烟台市(5 711起)、科室为手术室(835起)、医院类别为二级综合医院(5 320起);有源医疗器械不良事件发生最多的地级市为山东大学(2 271起)、科室为手术室(196起)、医院类别为三级综合医院(1 108起);体外诊断试剂不良事件发生最多的地级市为烟台市(42起)、科室为儿科(6起)、医院类别为一级医院(42起)。根据关联规则可知,一级医院中卫生院使用未超期无源器械关联规则支持度最高,而在超期使用产品中,日照市的三级综合医院重症监护室使用有源器械发生不良事件支持度最高。结论 各不良事件发生与各级别医院及使用科室存在强关联,而在超期产品使用中也存在类似问题,这可为各监测单位及医疗机构深化管理医疗器械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挖掘 关联性分析 Apriori关联规则 医疗器械不良事件 关联规则挖掘
原文传递
代谢组学在心血管疾病预后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2
作者 韩昕月 王甲莉 +5 位作者 吕嘉丽 张帅 潘鑫 韩宇 张涛 陈玉国 《中国预防医学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2期158-165,共8页
在我国,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一直居高不下,一旦发生往往伴随不良预后结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且预后结局存在较高的异质性。因此,识别具有临床价值的新预后标志物对疾病早期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代谢组学的迅速发展对... 在我国,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一直居高不下,一旦发生往往伴随不良预后结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且预后结局存在较高的异质性。因此,识别具有临床价值的新预后标志物对疾病早期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代谢组学的迅速发展对心血管疾病预后研究有着重要推动作用,研究中发现的小分子代谢物对疾病发生发展机制起到了一定作用,有利于患者的预后预测及个性化治疗。本文就近年来国内外代谢组学在心血管疾病预后研究中所取得的进展做简要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疾病 代谢组学 生物标志物 预后
原文传递
深度学习在肿瘤影像分类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云飞 李淑婷 +3 位作者 张帅 吕嘉丽 张涛 王家林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719-724,共6页
随着医学影像技术和计算机辅助诊断的不断发展,医学影像分析已经成为临床疾病诊断和治疗中不可或缺的工具,人工阅片等传统医学图像分析方法已无法适应数量迅速增长的影像资料的诊断需求。近年来,深度学习,特别是深度卷积神经网络迅速发... 随着医学影像技术和计算机辅助诊断的不断发展,医学影像分析已经成为临床疾病诊断和治疗中不可或缺的工具,人工阅片等传统医学图像分析方法已无法适应数量迅速增长的影像资料的诊断需求。近年来,深度学习,特别是深度卷积神经网络迅速发展,已经成为医学图像分析的研究热点,它能够从医学图像大数据中自动识别肉眼看不到的疾病特征。本文主要总结深度学习算法在肿瘤影像分类方面的研究进展,对深度学习在肿瘤影像分类中的应用进行分析和展望,为相关研究人员开发优化新的分类模型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学习 肿瘤影像分类 计算机辅助诊断 卷积神经网络 自动识别
原文传递
微生物组学关联分析方法和策略
14
作者 樊哲 吕嘉丽 +2 位作者 张帅 谷冰冰 张涛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36-640,共5页
目的微生物组研究中的典型数据是由操作分类单元(OTU)计数组成,这些数据具有零膨胀、过离散、偏态等特点,常常被研究者忽视。本文旨在介绍微生物组学数据关联分析方法,并提出相关研究策略。方法根据微生物组学数据特点,本文拟从线性相... 目的微生物组研究中的典型数据是由操作分类单元(OTU)计数组成,这些数据具有零膨胀、过离散、偏态等特点,常常被研究者忽视。本文旨在介绍微生物组学数据关联分析方法,并提出相关研究策略。方法根据微生物组学数据特点,本文拟从线性相关分析和非线性相关分析的角度,对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者提出的微生物组学数据关联分析的统计分析方法展开讨论。结果根据各方法的核心思想及优缺点,总结统计分析策略。结论运用本文提出的统计分析策略,可有效识别微生物同其他研究指标间多种函数形式的关联。为探讨微生物对人体健康影响,研究微生物的作用机制提供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组学 多组学 关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癫痫患者单核苷酸多态性的丙戊酸钠疗效预测模型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博洁 路媛 +5 位作者 李吉庆 苏全平 尤翠平 李明 车峰远 薛付忠 《健康体检与管理》 2021年第1期23-29,共7页
目的:构建基于单核苷酸多态性(SNP)的癫痫患者丙戊酸钠(VPA)疗效预测模型.方法:对服用VPA一年以上的癫痫患者进行基因分型,利用随机森林筛选与疗效相关的SNP,分别通过Logistics回归模型和随机森林模型构建VPA疗效预测模型,采用五折交叉... 目的:构建基于单核苷酸多态性(SNP)的癫痫患者丙戊酸钠(VPA)疗效预测模型.方法:对服用VPA一年以上的癫痫患者进行基因分型,利用随机森林筛选与疗效相关的SNP,分别通过Logistics回归模型和随机森林模型构建VPA疗效预测模型,采用五折交叉验证法对两种预测模型进行验证,并比较两种模型的预测效果.结果:共有122名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癫痫患者,平均年龄为(27.20±14.57)岁,男性占比为67.21%.Logistics预测模型的AUC及95%CI为0.825(0.722,0.928),灵敏度为77.6%,特异度为80.0%;随机森林预测模型其AUC及95%CI为0.738(0.750,0.961),灵敏度为63.6%,特异度为80.0%.Logistic预测模型结果优于随机森林预测模型,模型预测因子为rs4646440、rs4984241、rs2894342、rs12233719、rs1019385这5个SNP,并根据模型结果绘制了列线图(Nomogram).结论:本研究构建了基于单核苷酸多态性的癫痫患者丙戊酸钠疗效预测模型,为癫痫患者个性化治疗提供了一定的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基因组学 丙戊酸钠 癫痫 Logistics回归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2年山东省宫颈癌筛查项目结果分析
16
作者 胡佳璇 薛付忠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602-607,共6页
目的了解2022年山东省35~64岁适龄女性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检出情况,为后续开展免费筛查项目及实现消除宫颈癌目标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基于2022年山东省宫颈癌免费筛查项目,选取2022-01-01-2022-12-31间接受宫颈癌免费筛查的女性。研究... 目的了解2022年山东省35~64岁适龄女性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检出情况,为后续开展免费筛查项目及实现消除宫颈癌目标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基于2022年山东省宫颈癌免费筛查项目,选取2022-01-01-2022-12-31间接受宫颈癌免费筛查的女性。研究数据由山东省妇幼保健院汇总,数据来源于各县(市、区)妇幼保健机构季度报表,涵盖宫颈细胞学伯塞斯达系统(TBS)和宫颈病理等检查结果。本研究对筛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绘制各地市宫颈癌及癌前病变检出率地图。结果本研究共纳入参加山东省宫颈癌免费筛查项目的2887279名女性,结果显示,2022年山东省宫颈癌检出率为14.75/10万(426/2887279),癌前病变检出率为484.89/10万(14000/2887279)。TBS报告显示,山东省宫颈细胞学总体异常检出率为3.27%(94342/2887279),其中不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SC-US)检出率最高为2.34%(67618/2887279)。威海市宫颈细胞学异常检出率最高为4.57%(1196/26158),东营市阴道镜异常检出率最高为71.28%(995/1396)。结论2022年山东省宫颈癌免费筛查项目取得了显著成效,仍需继续推广宫颈癌筛查工作,加大宫颈癌防治知识的宣传力度,扩大筛查覆盖范围,并鼓励适龄女性接种HPV疫苗。要进一步探索与中国国情相适应的宫颈癌消除策略,以降低宫颈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从而提高女性的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宫颈癌前病变 筛查 适龄女性 女性卫生
原文传递
血脂正常人群HDL-C纵向变化与冠心病的关联性分析:一项回顾性队列研究 被引量:9
17
作者 李明卓 孙秀彬 +5 位作者 王春霞 杨洋 刘新辉 刘言训 薛付忠 袁中尚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10-116,共7页
目的探讨血脂正常人群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纵向变化与冠心病(CHD)的关联性。方法基于大规模健康管理队列,选取基线年龄20岁至70岁、CHD诊断前或截尾事件出现时至少有2次体检记录、随访过程中血脂正常、重要指标无缺失的人群建... 目的探讨血脂正常人群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纵向变化与冠心病(CHD)的关联性。方法基于大规模健康管理队列,选取基线年龄20岁至70岁、CHD诊断前或截尾事件出现时至少有2次体检记录、随访过程中血脂正常、重要指标无缺失的人群建立回顾性研究队列。HDL-C的纵向变化定义为末次随访的HDL-C水平减去基线HDL-C水平;按照其四分位数将研究对象分为4组:HDL-C下降组(Q1组),HDL-C稳定组(Q2组),HDL-C平缓升高组(Q3组),HDL-C升高组(Q4组)。随后,HDL-C的变化被作为连续型变量和分组变量分别放入Cox回归模型,分步调整各类混杂因素,评价HDL-C纵向变化与CHD发生的关联性。结果共计8 958例参与者入选了研究队列,总计随访时间43 527.26人年,新发CHD124例,发病密度为2.85/1 000人年。将HDL-C纵向变化看作连续型变量时,分步调整潜在的混杂因素(年龄、性别、高血压、吸烟、饮酒、体质量指数、空腹血糖、基线HDL-C、体质量指数的改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改变等)后,HDL-C升高始终是CHD发病的保护因素,发病风险(HR)及其95%置信区间(CI)为0.38(0.16~0.87);将HDL-C纵向变化看作分组变量时,与Q1组比较,Q4组始终具有较低的CHD发病风险,最终Cox模型的HR(95%CI)为0.43(0.24~0.78)。结论在血脂正常人群中,HDL-C的纵向升高是CHD的独立保护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纵向变化 冠心病 血脂正常的队列人群 COX回归模型
原文传递
腰围和冠心病因果关系的孟德尔随机化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刘新辉 李洪凯 +9 位作者 李明卓 于媛媛 司书成 侯蕾 刘璐 李文超 袁同慧 李云霞 周宇畅 薛付忠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03-109,共7页
目的采用两样本孟德尔随机化方法探索腰围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发病风险间的因果关系。方法利用大规模全基因组关联研究数据库,选择相互独立且与腰围密切相关的遗传位点作为工具变量,通过Wald比值法、逆方差加权法、MR-Egger回归... 目的采用两样本孟德尔随机化方法探索腰围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发病风险间的因果关系。方法利用大规模全基因组关联研究数据库,选择相互独立且与腰围密切相关的遗传位点作为工具变量,通过Wald比值法、逆方差加权法、MR-Egger回归法以及加权中位数法等两样本孟德尔随机化方法,以比值比(OR值)作为评价指标对腰围与冠心病间的因果关系进行研究。结果本研究利用样本量为232 101关于腰围的欧洲人群数据库,与样本量为86 995关于冠心病的欧洲人群数据库,选择其中的39个SNP作为工具变量。运用上述两样本孟德尔随机化方法得出的因果效应估计值相近,其中IVW法的OR值为1.531(95%CI:1.248~1.877;P<0.001),MR-Egger回归结果表明遗传多效性不会对结果造成偏倚(截距=0.003,P=0.768)。结论两样本孟德尔随机化分析结果显示,腰围与冠心病的发病风险间呈正向因果关系,即腰围每增加一个标准差(SD=12.5 cm)会导致冠心病发病风险增加约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围 冠心病 两样本孟德尔随机化 因果推断
原文传递
血常规数据判别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和急性髓样白血病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3
19
作者 代晓宇 路媛 +5 位作者 王志恒 李明卓 司书成 李吉庆 井明 薛付忠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0-25,38,共7页
目的基于血常规数据构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和急性髓样白血病的判别模型。方法数据来源于山东多中心健康医疗大数据平台,共计1 681例。随机抽取70%患者为训练集,其他30%为测试集,应用随机森林模型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与急性髓样白血病... 目的基于血常规数据构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和急性髓样白血病的判别模型。方法数据来源于山东多中心健康医疗大数据平台,共计1 681例。随机抽取70%患者为训练集,其他30%为测试集,应用随机森林模型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与急性髓样白血病判别,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衡量模型的辨别能力并使用十折交叉验证法检验模型的稳定性。结果随机森林模型与支持向量机模型均具有鉴别MDS与AML的能力,但随机森林模型表现效果更好,男性判别模型的AUC为0.874(95%CI:0.815~0.932),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1.1%、81.9%;女性判别模型的AUC为0.831(95%CI:0.752~0.911),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7.8%、74.3%。十折交叉验证的结果显示,男性AUC为0.884(95%CI:0.854~0.913),女性AUC为0.842(95%CI:0.802~0.883)。结论构建的随机森林模型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和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中具有较好的判别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常规 随机森林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急性髓样白血病 ROC曲线
原文传递
总胆固醇与2型糖尿病关联性的前瞻性队列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路媛 刘焕乐 +3 位作者 马韫韬 代晓宇 王志恒 刘言训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80-383,479,共5页
目的探讨总胆固醇与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T2DM)发病的关系。方法筛选20~90岁入队列时未患糖尿病并且体检次数≥2次者,应用t检验或χ^2检验比较有无发生T2DM两组人群基线特征,按总胆固醇四分位数由低到高划分4组(2.10~mmol/L组、4.... 目的探讨总胆固醇与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T2DM)发病的关系。方法筛选20~90岁入队列时未患糖尿病并且体检次数≥2次者,应用t检验或χ^2检验比较有无发生T2DM两组人群基线特征,按总胆固醇四分位数由低到高划分4组(2.10~mmol/L组、4.16~mmol/L组、4.76~mmol/L组和5.42~13.29 mmol/L组),应用广义估计方程(generalized estimating equation,GEE)分析总胆固醇对2型糖尿病发病的影响。结果此队列共纳入12 928人,共随访45 626人年,平均随访时间为3.53年。随访期间,新发T2DM患者447人,发病密度为9.80‰,随着总胆固醇水平增高,T2DM高发病密度呈上升趋势,在多因素GEE分析中,调整年龄、高密度脂蛋白、是否患高血压、是否肥胖后,以2.10~mmol/L组为参照,4.16~mmol/L组、4.76~mmol/L组和5.42~13.29 mmol/L组的相对危险度(relative risk,RR)值分别为1.24(95%CI:0.83~1.86)、1.75(95%CI:1.19~2.56)、3.60(95%CI:2.51~5.17)。结论总胆固醇与T2DM存在相关性,随着总胆固醇水平的上升,发生T2DM的危险性逐渐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总胆固醇 纵向数据 广义估计方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