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囊化技术研究进展及其在农药领域的应用 被引量:48
1
作者 李北兴 张大侠 +3 位作者 张灿光 管磊 王凯 刘峰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83-496,共14页
综述了近年来常用的微囊化技术(喷雾干燥法、溶剂蒸发法、界面聚合法、原位聚合法、相分离法和自组装法)的研究进展及应用现状,并介绍了微流体及配位法两种微囊化新技术。结合国内农药微囊制剂的登记情况,提出应依据微囊化的目的开发相... 综述了近年来常用的微囊化技术(喷雾干燥法、溶剂蒸发法、界面聚合法、原位聚合法、相分离法和自组装法)的研究进展及应用现状,并介绍了微流体及配位法两种微囊化新技术。结合国内农药微囊制剂的登记情况,提出应依据微囊化的目的开发相应的农药微囊产品,如掩蔽气味、抗光解、减少淋溶和飘移等,并应结合药剂的理化特性、防治对象、用药环境、施药方式、实践需要和最终的防治效果等综合因素,决定该农药是否适宜开发成微囊产品,并选择适宜的壁材、微囊化技术及剂型。指出种子处理剂微囊、果蔬保鲜剂微囊、植物精油微囊、昆虫性信息素微囊及土壤处理剂微囊是目前亟待拓展的微囊化研究方向,此外,芯材在不同环境中的释放动态、因缓释导致的农药残留问题及壁材的降解等也值得研究者关注。总之,研究开发安全、可降解的囊壁材料,探索高工效和真正具有控释效果的微囊化技术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囊化 微流体技术 配位聚合物 囊壁材料 控制释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7种农药助剂对非洲爪蟾蝌蚪的室内急性毒性研究
2
作者 陈红英 张燕 +5 位作者 韩先国 刘潇 袁善奎 姜辉 郝身伟 瞿唯钢 《农药科学与管理》 CAS 2015年第4期28-30,共3页
本文测定了7种常见农药助剂和7种水稻田常用农药原药对非洲爪蟾(Xenopus laevis)蝌蚪的急性毒性,并根据其毒性范围进行分级,评价了其对环境的安全性。结果表明:有3种助剂的LC50在1.0~10mg/L之间,对非洲爪蟾蝌蚪的毒性较大,属中等毒级;4... 本文测定了7种常见农药助剂和7种水稻田常用农药原药对非洲爪蟾(Xenopus laevis)蝌蚪的急性毒性,并根据其毒性范围进行分级,评价了其对环境的安全性。结果表明:有3种助剂的LC50在1.0~10mg/L之间,对非洲爪蟾蝌蚪的毒性较大,属中等毒级;4种助剂的LC50>10mg/L,对非洲爪蟾的毒性较小,属低毒级;不同助剂对非洲爪蟾蝌蚪的急性中毒症状相似,主要症状表现为身体发白,尾部弯曲,沉于缸底,游动缓慢等;7种农药原药对非洲爪蟾蝌蚪LC50>100mg/L,均属低毒级,并未表现出明显中毒症状。上述结果说明农药助剂对非洲爪蟾蝌蚪的毒性>7种供试的水稻田使用农药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洲爪蟾 农药助剂 农药原药 急性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相萃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环境水体中18种农药残留 被引量:18
3
作者 杨松 邹楠 +4 位作者 高云 许乐园 张文文 潘灿平 慕卫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826-832,共7页
建立了固相萃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SPE-UPLC-MS/MS)同时检测环境水体中不同极性范围的18种农药残留的分析方法。样品经大体积固相萃取装置,以2 mL/min的速率通过Cleanrt■-PEP固相萃取柱进行净化和富集,浓缩50倍后结合UPLC-MS/M... 建立了固相萃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SPE-UPLC-MS/MS)同时检测环境水体中不同极性范围的18种农药残留的分析方法。样品经大体积固相萃取装置,以2 mL/min的速率通过Cleanrt■-PEP固相萃取柱进行净化和富集,浓缩50倍后结合UPLC-MS/MS检测,外标法定量。研究表明,目标化合物在0.5~50μ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线性相关系数(R^2)≥0.995;在10、100和1 000 ng/L 3个添加水下,18种农药在3种不同环境水体中的平均回收率为71.3%~105.9%,相对标准偏差(RSD,n=5)为1.3%~9.9%;定量限(LOQ)均为10 ng/L。该方法应用于泰安市区周围水环境的检测,各采集位点均未检出农药残留。该方法具有净化效果好、通用性强、灵敏度高、准确度高和操作简单等优点,适用于环境水体中18种农药的残留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固相萃取 农药 环境水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省辣椒炭疽病病原菌的鉴定及高效防治药剂的筛选 被引量:33
4
作者 高杨杨 禾丽菲 +3 位作者 李北兴 林琎 慕卫 刘峰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452-1464,共13页
【目的】明确山东省露地辣椒主产区炭疽病致病菌的种类,评价不同药剂对致病菌的毒力和活体接种防效,筛选高效防治药剂。【方法】从山东省菏泽、济宁等5个辣椒主产区采集感炭疽病的辣椒果实,经分离、纯化培养后,观察菌落及分生孢子的形... 【目的】明确山东省露地辣椒主产区炭疽病致病菌的种类,评价不同药剂对致病菌的毒力和活体接种防效,筛选高效防治药剂。【方法】从山东省菏泽、济宁等5个辣椒主产区采集感炭疽病的辣椒果实,经分离、纯化培养后,观察菌落及分生孢子的形态、大小和病原菌的致病性,利用真菌通用引物ITS4和ITS5对4个典型代表菌株的r DNA-ITS进行扩增,对扩增产物进行回收和测序,并利用MEGA 5.1软件进行基于病原菌的rDNA-ITS序列和Gen Bank中相关炭疽菌序列的系统发育树构建,确定病原菌的种类。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和孢子萌发法测定11种杀菌剂对辣椒炭疽病菌的毒力,通过活体接种试验验证药剂对辣椒炭疽病的防效。【结果】分离得到的27个菌株形态特征相同,气生菌丝较发达,初呈白色,而后逐渐变为浅灰色,分生孢子无色单胞,椭圆形,一端稍尖,大小为(7.48—14.69)μm×(2.52—5.64)μm。将所分离得到的菌株接种于刺伤果实或无伤口果实,两者均可发病,但刺伤果实上病斑发展快。病菌既侵染未成熟的辣椒果实,也侵染成熟的果实,病斑呈椭圆形凹陷,表面有橘黄色的分生孢子团。所选取的4个代表性菌株的rDNA-ITS序列的长度为562、541、557和553 bp,通过系统进化树分析,4个代表菌株与炭疽菌属尖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acutatum)聚在同一分支上,亲缘关系置信度为100%。室内毒力测定试验表明,吡唑醚菌酯、咯菌腈和啶菌唑对尖孢炭疽菌的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均具有较高的抑制活性。活体接种试验表明,吡唑醚菌酯、咯菌腈和啶菌唑对辣椒炭疽病具有较好的预防和治疗作用,在浓度为400μg·mL^(-1)时,对辣椒炭疽病的预防效果和治疗效果均大于60%,高于对照药剂嘧菌酯的防效。【结论】引起山东省露地辣椒主产区辣椒炭疽病的致病菌为尖孢炭疽菌。吡唑醚菌酯、咯菌腈和啶菌唑对该菌具有较高的毒力和活体防效,在辣椒炭疽病的田间防治中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炭疽病 尖孢炭疽菌 杀菌剂 室内毒力 防治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3种农药对松毛虫赤眼蜂的急性毒性及安全性评价 被引量:19
5
作者 李钊 张杰 +3 位作者 武玉国 乔康 王开运 姜莉莉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24-230,共7页
采用管测药膜法测定了23种常用杀虫剂、杀菌剂和除草剂对松毛虫赤眼蜂的急性毒性,并参考各药剂的田间推荐剂量进行了安全性评价。结果表明,在供试的7种杀虫剂中,噻唑膦、噻虫胺、虫螨腈、硫双威、啶虫脒和烯啶虫胺对松毛虫赤眼蜂成蜂均... 采用管测药膜法测定了23种常用杀虫剂、杀菌剂和除草剂对松毛虫赤眼蜂的急性毒性,并参考各药剂的田间推荐剂量进行了安全性评价。结果表明,在供试的7种杀虫剂中,噻唑膦、噻虫胺、虫螨腈、硫双威、啶虫脒和烯啶虫胺对松毛虫赤眼蜂成蜂均表现为极高风险性,多杀菌素为高风险性,在田间放蜂期应避免喷洒上述杀虫剂。供试的10种杀菌剂和6种除草剂对松毛虫赤眼蜂的风险普遍低于杀虫剂。其中,仅杀菌剂代森锰锌和戊唑醇对松毛虫赤眼蜂表现为高风险性;杀菌剂乙嘧酚磺酸酯、氰霜唑、百菌清和除草剂氟唑磺隆、五氟磺草胺、草甘膦异丙胺盐具有中等风险性;杀菌剂甲基硫菌灵、苯醚甲环唑、啶氧菌酯、氟啶胺、粉唑醇和除草剂氯氟吡氧乙酸异辛酯、高效氟吡甲禾灵、甲基二磺隆具有低风险性,但在生产应用中仍需谨慎操作,以减轻对天敌昆虫的杀伤作用并保护生态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毛虫赤眼蜂 急性毒性 安全性评价 生态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硅助剂Breakthru S240对大型溞的毒性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李秀环 苗建强 +2 位作者 李华 慕卫 刘峰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328-1334,共7页
参照OECD推荐的化学品对水生生物的标准试验方法,测定了有机硅助剂Breakthru S240对大型溞Daphnia magna的急性、慢性毒性和胚胎毒性,以期综合评价有机硅助剂对大型溞的毒性效应.结果表明:有机硅助剂对大型溞的48h-LC50值为1.218mg/L,... 参照OECD推荐的化学品对水生生物的标准试验方法,测定了有机硅助剂Breakthru S240对大型溞Daphnia magna的急性、慢性毒性和胚胎毒性,以期综合评价有机硅助剂对大型溞的毒性效应.结果表明:有机硅助剂对大型溞的48h-LC50值为1.218mg/L,为中毒.21d慢性毒性结果显示,有机硅助剂对大型溞的产溞量、产溞胎数、21d体长和蜕皮次数都有显著的影响,且随着处理浓度的增大而更加明显.母溞暴露Breakthru S240后,对F1(1st)代的生长和繁殖没有显著影响,但F1(3rd)代的恢复比F1(1st)代差,虽然Breakthru S240对F1(3rd)代生长影响不大,但对其繁殖有显著影响.这可能与母溞的暴露时间有关.另外,高浓度有机硅助剂对大型溞胚胎发育也存在一定的威胁,孵化抑制率高达68.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硅助剂 大型溞 急性毒性 慢性毒性 胚胎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药助剂对蚯蚓(Eisenia foetida)的急性毒性 被引量:3
7
作者 张灿光 杜军辉 +2 位作者 李华 李北兴 刘峰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593-602,共10页
为评价农药助剂对土壤生物的毒性效应,分别采用滤纸接触法和人工土壤法测定了不同类别农药助剂对赤子爱胜蚓(Eisenia foetida)的急性毒性。结果表明:19种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中,烷基酚聚氧乙烯醚与脂肪醇聚氧乙烯醚毒性较高,滤纸法48 h-... 为评价农药助剂对土壤生物的毒性效应,分别采用滤纸接触法和人工土壤法测定了不同类别农药助剂对赤子爱胜蚓(Eisenia foetida)的急性毒性。结果表明:19种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中,烷基酚聚氧乙烯醚与脂肪醇聚氧乙烯醚毒性较高,滤纸法48 h-LC50为7.630~39.65μg·cm-2,人工土壤法14 d-LC50为876.5~2 786.6 mg·kg-1,其它类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毒性较低。5种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中,十二烷基硫酸钠、十二烷基苯磺酸钙毒性高于木质素磺酸钠、木质素磺酸钙、亚甲基双萘磺酸钠,滤纸法48 h-LC50为6.575~41.89μg·cm-2,人工土壤法14 d-LC50为1 195.0~1 911.7 mg·kg-1。13种溶剂中,二甲苯、乙苯、甲苯、正丁醇、环己酮表现出较高的毒性,滤纸法48 h-LC50为6.587~57.62μg·cm-2,密封人工土壤法48 h-LC50为181.9~781.5 mg·kg-1。采用两种方法测得的5种填料高岭土、白炭黑、硅藻土、凹凸棒土和轻质碳酸钙的毒性均较低。采用两种方法测得的毒性系统偏差接近,重现性均较好,并且滤纸接触法测得的毒力高于人工土壤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活性剂 溶剂 填料 蚯蚓 急性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毒死蜱环境安全性进展 被引量:8
8
作者 姜莉莉 武玉国 《农药科学与管理》 CAS 2014年第1期29-34,共6页
有机磷农药毒死蜱作为一种高效、广谱的含氮杂环类杀虫杀螨剂,被广泛应用于农业、卫生等领域的害虫防治,其大量频繁使用,易对环境造成威胁,本文综述了毒死蜱的环境安全性研究数据,介绍了毒死蜱在环境中的暴露、迁移水平,及其对非靶标生... 有机磷农药毒死蜱作为一种高效、广谱的含氮杂环类杀虫杀螨剂,被广泛应用于农业、卫生等领域的害虫防治,其大量频繁使用,易对环境造成威胁,本文综述了毒死蜱的环境安全性研究数据,介绍了毒死蜱在环境中的暴露、迁移水平,及其对非靶标生物的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毒死蜱 环境安全性 非靶标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杀菌剂氟吡菌胺对9种环境生物的急性毒性及其在斑马鱼体内的生物富集 被引量:1
9
作者 林琎 高云 +3 位作者 慕卫 王开运 许辉 刘杰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296-305,共10页
为评价新型杀菌剂氟吡菌胺对环境生物的毒性风险,避免其在使用过程中对我国特有的环境生物产生危害,测定了氟吡菌胺对意大利蜜蜂、日本鹌鹑、斑马鱼、家蚕、斜生栅藻、大型溞、玉米螟赤眼蜂、赤子爱胜蚓和黑斑蛙蝌蚪等9种代表性环境生... 为评价新型杀菌剂氟吡菌胺对环境生物的毒性风险,避免其在使用过程中对我国特有的环境生物产生危害,测定了氟吡菌胺对意大利蜜蜂、日本鹌鹑、斑马鱼、家蚕、斜生栅藻、大型溞、玉米螟赤眼蜂、赤子爱胜蚓和黑斑蛙蝌蚪等9种代表性环境生物的急性毒性,并以斑马鱼为试材,研究了氟吡菌胺的生物富集性,即根据鱼类急性毒性结果 LC50(96 h)=1.489 mg·L^(-1),设计生物富集试验水样浓度为LC50的1/2、1/10和1/100,即0.745 mg·L^(-1)、0.149 mg·L^(-1)和0.0149 mg·L^(-1),连续暴露8 d,采用液相色谱法测定3个浓度下氟吡菌胺在斑马鱼体内的富集量。结果表明,氟吡菌胺对斑马鱼、斜生栅藻和大型溞3种水生生物的急性毒性为中毒级,对黑斑蛙蝌蚪急性毒性为高毒级,其对蜜蜂、鸟类、家蚕、蚯蚓和天敌赤眼蜂等环境生物均为低毒或低风险;斑马鱼在0.745、0.149和0.0149 mg·L^(-1)的氟吡菌胺水溶液中暴露192 h时,生物富集系数BCF分别为33.65、26.39和193.25;根据化学农药环境安全评价试验准则评价标准,10<BCF≤1000,氟吡菌胺属于中等富集性农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吡菌胺 环境生物 急性毒性 生物富集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药GLP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 被引量:1
10
作者 林琎 张卫光 +2 位作者 王庆佶 王开运 慕卫 《实验科学与技术》 2016年第4期211-215,共5页
该文概述了GLP的发展及GLP实验室的考核规定,将GLP的概念贯穿于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的各个方面,从组织和人员、设施环境条件等9个方面详述了农药GLP实验室的建设要点与管理方法。由此有效规范农药实验室各项检测工作,保障检测结果的可靠... 该文概述了GLP的发展及GLP实验室的考核规定,将GLP的概念贯穿于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的各个方面,从组织和人员、设施环境条件等9个方面详述了农药GLP实验室的建设要点与管理方法。由此有效规范农药实验室各项检测工作,保障检测结果的可靠性、完整性和可重复性,在农药检测领域应广泛推行和建设GLP,逐渐缩小与国外GLP实验室的差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药 GLP实验室 建设 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药分析实验室仪器设备的使用、维护与管理要求 被引量:5
11
作者 林琎 张卫光 +2 位作者 赵春青 王开运 慕卫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16年第17期7-9,共3页
为提高农药分析实验室仪器设备的管理水平,使实验室仪器设备得以正常运行,为科研和教学提供更好的服务,从分析实验室常用仪器设备使用方法、维护注意事项以及仪器档案管理等角度入手,提出具体的管理要求和仪器维护等方面的建议。
关键词 农药分析 仪器设备 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多功能碳纳米管为载体的纳米农药的制备及其应用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大侠 刘峰 《世界农药》 CAS 2015年第6期46-49,共4页
1多壁碳纳米管聚柠檬酸接枝复合材料有机合成农药由于高生物活性而被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杀菌剂代森锰锌和代森锌于20世纪40年代问世后,便得到广泛的使用。代森锰锌可用在水果、蔬菜、坚果和粮食作物上防治多种真菌病害,
关键词 代森锌 有机合成农药 真菌病 接枝 农药分子 农业生产 微囊化技术 超支化 生物活性 囊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QuEChERS-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花生中4种农药残留 被引量:11
13
作者 杨松 邹楠 +4 位作者 尤峥 于杰 王苓 宿莉 慕卫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414-420,共7页
建立了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同时检测花生中精喹禾灵、毒死蜱、乙草胺和吡虫啉残留的分析方法。样品以纳米氧化锆(Nano-ZrO_(2))、十八烷基键合硅胶(C18)和多壁碳纳米管(MWCNT)组合进行净化,采用UPLC-MS/MS检测,外标法... 建立了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同时检测花生中精喹禾灵、毒死蜱、乙草胺和吡虫啉残留的分析方法。样品以纳米氧化锆(Nano-ZrO_(2))、十八烷基键合硅胶(C18)和多壁碳纳米管(MWCNT)组合进行净化,采用UPLC-MS/MS检测,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在0.001~0.5 mg/L范围内,4种农药的质量浓度与其对应的峰面积间线性关系良好,r≥0.998 6;在0.01、0.1和1 mg/kg 3个添加水平下,4种农药在花生中的平均回收率在82%~109%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s,n=5)在2.8%~9.0%之间,其定量限(LOQ)均为0.01 mg/kg。运用该方法对采自泰安市大型超市和农贸市场的10批次花生样品进行检测,结果表明,所有样品中4种农药的残留量均未超过中国规定的最大残留限量标准。该方法具有净化效果好、操作过程简便高效、灵敏度高、稳定性好和通用性强等优点,适用于花生中4种农药残留的同时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UECHERS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花生 农药多残留 精喹禾灵 毒死蜱 乙草胺 吡虫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3种生物农药对家蚕的急性毒性与安全性评价 被引量:10
14
作者 王永强 闫浩浩 +2 位作者 徐淑兵 寿延伟 王红艳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56-460,共5页
从植物源农药、生物化学农药、微生物农药、农用抗生素这4类生物农药中选择常见的13种生物农药制剂,采用浸液法测定其对家蚕的急性毒性,比较毒性强弱并进行风险性等级评价。参试药剂包括苦参碱的单剂与混剂、氨基寡糖素·盐酸吗啉胍... 从植物源农药、生物化学农药、微生物农药、农用抗生素这4类生物农药中选择常见的13种生物农药制剂,采用浸液法测定其对家蚕的急性毒性,比较毒性强弱并进行风险性等级评价。参试药剂包括苦参碱的单剂与混剂、氨基寡糖素·盐酸吗啉胍的2种剂型、芸苔素内酯的2种剂型及其他7种常规生物农药。结果表明,05%苦皮藤素烟剂和5%春雷霉素·中生菌素可湿性粉剂对家蚕为高毒,96 h致死中浓度(LC50)分别为13465 mg/L与5908 mg/L;2%苦参碱水剂和1%苦参碱·血根碱微乳剂对家蚕为中等毒性;其他生物农药对家蚕均为低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农药 家蚕 急性毒性 中毒症状 安全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QuEChERS-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玉米粉中41种农药残留 被引量:11
15
作者 李同宾 李红 +3 位作者 孙丰收 杨松 李北兴 慕卫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54-161,共8页
基于QuEChERS-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建立了同时检测玉米粉中41种常见农药残留的分析方法。玉米粉样品经乙腈提取、QuEChERS方法净化后,采用UPLC-MS/MS检测分析。结果表明:在0.5~100μg/L范围内,41种待检农药质量浓度与... 基于QuEChERS-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建立了同时检测玉米粉中41种常见农药残留的分析方法。玉米粉样品经乙腈提取、QuEChERS方法净化后,采用UPLC-MS/MS检测分析。结果表明:在0.5~100μg/L范围内,41种待检农药质量浓度与对应的峰面积间均呈良好线性关系,决定系数均在0.99以上;41种农药的定量限(LOQ)为0.48~0.85μg/kg;在0.01、0.1和1 mg/kg添加水平下,41种农药的平均回收率在74%~110%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在1.5%~12%(n=5)之间。该方法高效、快速、灵敏、准确,适用于玉米粉中多种农药残留的同时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UECHERS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玉米粉 农药多残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测定枸杞中4种农药残留 被引量:2
16
作者 孙丰收 郑尊涛 +4 位作者 朴秀英 朱光艳 廖先骏 龚勇 李富根 《现代农药》 CAS 2018年第6期32-34,共3页
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同时检测枸杞中甲基异柳磷等4种农药残留的分析方法。样品经乙腈提取,QuEChERS净化,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结果表明,在质量浓度0.01~0.5mg/L时,4种农药的质量浓度与相应的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 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同时检测枸杞中甲基异柳磷等4种农药残留的分析方法。样品经乙腈提取,QuEChERS净化,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结果表明,在质量浓度0.01~0.5mg/L时,4种农药的质量浓度与相应的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均大于0.99。在0.01~0.5 mg/kg添加质量分数下,4种农药的添加回收率为80.3%~102.8%,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8%~11.2%,定量限为0.01 mg/kg。本方法快速、简便,净化效果好,且成本低,适用于4种农药在枸杞中的残留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枸杞 残留 QUECHERS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精喹禾灵乳油对3种环境生物的毒性评价
17
作者 武玉国 张杰 +2 位作者 张振 王洪祥 姜莉莉 《生物灾害科学》 2020年第4期356-358,共3页
【目的】研究旨在评价20%精喹禾灵乳油对家蚕、赤眼蜂和斑马鱼的急性毒性,以期为该药剂的科学使用提供必要的环境毒理学资料。【方法】通过选用室内培养法,分别对家蚕、赤眼蜂和斑马鱼3种供试靶标进行毒性测定。【结果】20%精喹禾灵乳... 【目的】研究旨在评价20%精喹禾灵乳油对家蚕、赤眼蜂和斑马鱼的急性毒性,以期为该药剂的科学使用提供必要的环境毒理学资料。【方法】通过选用室内培养法,分别对家蚕、赤眼蜂和斑马鱼3种供试靶标进行毒性测定。【结果】20%精喹禾灵乳油对家蚕的急性毒性为低毒,表明其对家蚕相对安全;对赤眼蜂为极高风险性,田间施用需要避开繁蜂盛期;对斑马鱼的急性毒性为中毒,生产上仍需引起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喹禾灵 家蚕 赤眼蜂 斑马鱼 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季铵盐和有机硅助剂对啶虫脒杀虫活性及水生生物毒性的影响 被引量:20
18
作者 李北兴 李华 +2 位作者 张大侠 刘峰 慕卫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93-99,共7页
分别以浸渍法和相加指数法,评价了5种季铵盐助剂和3种有机硅助剂分别与啶虫脒混合使用时对苹果黄蚜Aphis citricola的联合作用,以及对两种非靶标水生环境生物大型溞Daphnia magna和斑马鱼Brachydonio rerio的毒性。结果表明,有机硅助剂... 分别以浸渍法和相加指数法,评价了5种季铵盐助剂和3种有机硅助剂分别与啶虫脒混合使用时对苹果黄蚜Aphis citricola的联合作用,以及对两种非靶标水生环境生物大型溞Daphnia magna和斑马鱼Brachydonio rerio的毒性。结果表明,有机硅助剂和季铵盐助剂对啶虫脒防治蚜虫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且silwet 618的增效倍数高达210.2。环境毒性试验结果表明:啶虫脒对两种水生生物均为低毒;供试季铵盐和有机硅助剂对大型溞的单一毒性均为剧毒,季铵盐助剂对斑马鱼为高毒,而有机硅助剂对斑马鱼为中毒。与农药联合作用测定结果表明:有机硅助剂对两种水生生物均表现为增毒作用;而5种季铵盐助剂除十四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1427)对大型溞表现为增毒作用外,其他4种对两种水生生物均呈现不同程度的拮抗作用。此外,季铵盐和有机硅助剂还可以显著降低清水的表面张力(由清水的74.37 mN/m降为20.50~40.07 mN/m),提高叶片上的最大持留量(由清水的1.54μg/cm^2提高到2.39~4.34μg/cm^2)。因此,使用季铵盐和有机硅助剂作为增效剂时应考虑其对水生生物的毒性,其中季铵盐助剂对环境生物的潜在威胁更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季铵盐助剂 有机硅助剂 啶虫脒 蚜虫 大型溞 斑马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均匀设计和响应面法联用优化30%噻虫胺悬浮剂配方 被引量:5
19
作者 王伟昌 张宪鹏 +2 位作者 张大侠 李北兴 刘峰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49-257,共9页
将均匀设计和响应面法联用,优化了30%噻虫胺悬浮剂配方。分别采用偏最小二乘二次多项式回归和二次多项式逐步回归方法,分析了润湿分散剂和黏度调节剂对制剂热贮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回归方法拟合热贮析水率模型的决定系数(R2)分... 将均匀设计和响应面法联用,优化了30%噻虫胺悬浮剂配方。分别采用偏最小二乘二次多项式回归和二次多项式逐步回归方法,分析了润湿分散剂和黏度调节剂对制剂热贮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回归方法拟合热贮析水率模型的决定系数(R2)分别为0.941 1和0.999 9,可用于预测热贮析水率。经验证,对热贮析水率的预测配方均为优化配方,样品的热贮析水率均低于5%,热贮前后样品的悬浮率均高于92%。两种回归方法中,二次多项式逐步回归模型对热贮析水率的预测性更好,相对标准偏差仅为–4.85%。所得最优配方(均为质量分数)为:3%T2700(聚羧酸盐类润湿分散剂)、0.4%NR1602(苯乙基苯酚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0.22%黄原胶和2%硅酸镁铝,此时热贮析水率最小为2.27%±0.08%,热贮前后制剂的悬浮率分别为92.51%±0.25%和92.02%±0.46%,热贮后未发现絮凝、结块或结底现象,而且具有良好的分散性和流动性。结合响应面结果,适当降低T2700用量后,样品的热贮析水率仍低于5%,且其他性能均合格。可见,均匀设计和响应面法联用对悬浮剂配方进行优化具有良好的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均匀设计 响应面法 偏最小二乘 逐步回归 噻虫胺 悬浮剂 物理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PLC-MS/MS检测水中敌草快的残留 被引量:8
20
作者 林琎 高云 +1 位作者 慕卫 王开运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37-39,共3页
由于除草剂敌草快易溶于水,造成水资源的污染,为快速检测该除草剂在水中的残留量,建立了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串联质谱(MS/MS)法测定敌草快在水中残留量的方法。首先将水样过水系滤膜除去不溶性杂质,再用乙腈定容后直接进样。采用... 由于除草剂敌草快易溶于水,造成水资源的污染,为快速检测该除草剂在水中的残留量,建立了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串联质谱(MS/MS)法测定敌草快在水中残留量的方法。首先将水样过水系滤膜除去不溶性杂质,再用乙腈定容后直接进样。采用ESI正离子模式测定,多离子反应监测模式扫描,外标法定量。该方法在0.005~5 m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线性相关系数为0.999 1,添加回收率在91.10%~96.58%,相对标准偏差在3.41%~5.95%,检出限为0.005 mg/kg,保留时间0.8 min左右。该方法前处理操作简便,可用于饮用水和环境水体中痕量敌草快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质联用 敌草快 残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