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8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亲亲仁民爱物”的儒家文明图式——以《孟子·尽心上·亲仁爱章》为中心
1
作者 杨海文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3-69,共7页
《孟子·尽心上·亲仁爱章》原创性建构了“亲亲、仁民、爱物”的儒家文明图式,并被孟学史守正性重构。从原创性建构看,亲亲是血缘伦理之基,仁民是王道政治之本,爱物是自然生态之根;爱物、仁民、亲亲是由外而内的充实,亲亲、仁... 《孟子·尽心上·亲仁爱章》原创性建构了“亲亲、仁民、爱物”的儒家文明图式,并被孟学史守正性重构。从原创性建构看,亲亲是血缘伦理之基,仁民是王道政治之本,爱物是自然生态之根;爱物、仁民、亲亲是由外而内的充实,亲亲、仁民、爱物是由内而外的推扩,充实、推扩均是仁的呈现与敞开。从守正性重构看,基于亲亲与兼爱的对决,此章盖为墨氏而发;基于仁民与爱物的对比,仁民易而爱物难;基于亲亲、仁民、爱物的对举,先后之序、实华之分彰明较著,呵护自然、万物一体呼之欲出。孟学史的守正性重构丰富并深化了孟子原创性建构的儒家文明图式,守正性重构最能夯实并彰显原创性建构的历史演进及其时代价值。借助命题逻辑与谓词逻辑的分析,可以深入说明这一儒家文明图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子·尽心上·亲仁爱章》 亲亲 仁民 爱物 儒家文明图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杜集大文章”——《风疾舟中伏枕书怀三十六韵奉呈湖南亲友》发端四句再探
2
作者 徐慧月 《今古文创》 2025年第2期23-25,共3页
《风疾舟中伏枕书怀三十六韵奉呈湖南亲友》一向被认为是杜甫的绝笔之作。它不仅仅是一首诗,更是杜甫一生漂泊、坎坷命运的缩影,以及他深沉爱国情怀和卓越文学才华的集中体现。大历五年,杜甫为避臧玠乱,四处流离,“终日忍饥西复东”,是... 《风疾舟中伏枕书怀三十六韵奉呈湖南亲友》一向被认为是杜甫的绝笔之作。它不仅仅是一首诗,更是杜甫一生漂泊、坎坷命运的缩影,以及他深沉爱国情怀和卓越文学才华的集中体现。大历五年,杜甫为避臧玠乱,四处流离,“终日忍饥西复东”,是年冬天,因久在船上漂泊,杜甫的风疾恶化,只能伏倒在枕头上,写下这首诗。此诗虽然是杜甫病笃时所作,但其气势之壮阔、格律之严谨、对仗之公正,都展现出了他惊人的笔力和一丝不苟的创作精神。他用典繁富,韵律险仄,将内心的痛苦、对故土的眷恋、对亲友的思念以及对时局的忧虑都融入其中,使得这首诗既有深沉的情感,又有高度的艺术价值。这首诗发端四句的涵义,历来为学者们所争议,本文试图在总结前人观点的基础上,结合相关文献及诗歌内容,再次深入探究这四句诗所蕴含的深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甫 风疾 战乱频仍 思乡怀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儒学社团发展现状及使命担当刍议 被引量:2
3
作者 常樯 《人文天下》 2021年第4期49-55,共7页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内地(大陆)的儒学社团应时而生,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为儒学社团发展建设提供了难得的契机。据不完全统计,内地(大陆)超半数儒学社团诞生于中共十八大以后。就本质属性而论,儒学社团的参与主体属民间派,儒学社团具有身...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内地(大陆)的儒学社团应时而生,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为儒学社团发展建设提供了难得的契机。据不完全统计,内地(大陆)超半数儒学社团诞生于中共十八大以后。就本质属性而论,儒学社团的参与主体属民间派,儒学社团具有身份中介性、人员多元性、业务灵活性、话题实用性的突出特点,但也存在一系列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新时代儒学社团的使命担当是在讲清楚儒学与中国、儒学与时代的基础上,发掘提炼儒学核心价值理念,促进儒学与当代社会的"双向互动",将儒学融入国民教育、滋养文艺创作、深入生产生活,推动儒学的生活化、社会化、现代化、年轻化、国际化,实现儒学在新时代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学 儒学社团 新时代 使命担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儒学社团角色定位、工作理念及业务特点刍议 被引量:1
4
作者 常樯 《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第2期76-81,共6页
为更好开展“美俗”事业,中国儒学社团有必要认清其角色定位、工作理念、业务特点。从角色定位上看,儒学社团及其从业者应是“人文儒学”的宣教者和实践者、“民间儒学”的志愿者和引领者;从工作理念上看,儒学社团应坚持“人多好办事”... 为更好开展“美俗”事业,中国儒学社团有必要认清其角色定位、工作理念、业务特点。从角色定位上看,儒学社团及其从业者应是“人文儒学”的宣教者和实践者、“民间儒学”的志愿者和引领者;从工作理念上看,儒学社团应坚持“人多好办事”“为社会服务”“双轮驱动”“知行合一”“创业与志愿心态”;从业务特点上看,儒学社团应体现传播与传承、研究与应用、事业与产业、专业性与跨界性、民族性与国际性等五个方面的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学社团 美俗 人文儒学 民间儒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孔子儒学与中华文明突出特性的内在关联
5
作者 常樯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23年第11期28-33,共6页
习近平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把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概括为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这五点绝非无源之水、无根之木,孔子儒学的价值理念和思想特质,在很大程度上为中华文明突出特性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文化根基。深入理... 习近平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把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概括为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这五点绝非无源之水、无根之木,孔子儒学的价值理念和思想特质,在很大程度上为中华文明突出特性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文化根基。深入理解和把握孔子儒学,将有助于更好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也将有助于加深对中华文明的整体认知,进一步坚定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在担当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新的文化使命中,孔子儒学仍不可缺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 儒学 中华文明 突出特性 文化使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乡村儒学与“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
6
作者 常樯 《济宁学院学报》 2023年第5期14-21,共8页
在21世纪乡村儒学开展十周年之际,我们有必要结合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总结过往“乡村+儒学”的理论成果与实践探索,展望未来“乡村儒学+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融合之路。从历史、学理、实践三个维度来看,乡村儒学是活跃至今的历史现... 在21世纪乡村儒学开展十周年之际,我们有必要结合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总结过往“乡村+儒学”的理论成果与实践探索,展望未来“乡村儒学+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融合之路。从历史、学理、实践三个维度来看,乡村儒学是活跃至今的历史现象、基于实践的理论学说、化民成俗的道德行动。未来乡村儒学开展的时代背景是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事业的推进,其总体目标是淳化乡风民俗、引导向善向上、重塑乡土文明、构建精神家园。其主动性实践主体应由地方党委政府、人文学者和时代乡贤三方组成。未来乡村儒学开展的具体举措包括:把牢规范发展的政治方向,凝聚助力复兴的价值共识;转化以文化人的科研成果,增进扶志润心的民生福祉;做强融入生活的实践平台,构建协同推进的命运共同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儒学 乡村振兴 “两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意本论:阴阳互动思维与量子思维
7
作者 温海明 张沥丹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5-14,共10页
以意本论哲学为枢纽,可以探寻中国传统阴阳互动思维与量子思维的相通性与关联性,并总结其在哲学和跨学科研究中的意义。具体而言,波粒二象性类似于意识与身体的阴阳互动关系;观测者效应与意本认识论中主客合一的思想相呼应;量子纠缠则... 以意本论哲学为枢纽,可以探寻中国传统阴阳互动思维与量子思维的相通性与关联性,并总结其在哲学和跨学科研究中的意义。具体而言,波粒二象性类似于意识与身体的阴阳互动关系;观测者效应与意本认识论中主客合一的思想相呼应;量子纠缠则与意本感通论中人与宇宙的阴阳互动相通,体现了整体性和非局域性。这些相似性表明,阴阳互动思维和量子思维都强调世界的动态性、整体性和不确定性,突破了传统的二元对立观念。意本论致力于推动阴阳互动思维与量子思维的结合,这种结合不仅为理解人与自然、世界的关系提供了新视角,还可能为物理学、心理学、医学等领域的跨学科研究提供新思路,有助于推动当代哲学的多维度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本论 阴阳 阴阳互动 量子思维 比较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业选择与重建道德社会--《孟子·公孙丑上·术不可不慎章》辨析
8
作者 杨海文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4年第3期29-41,共13页
《孟子·公孙丑上·术不可不慎章》设定“天之尊爵,人之安宅”的道德形上学、“莫如为仁”的实践伦理学、“人役而耻为役”的王道政治学,旨在论述职业选择与重建道德社会的重大议题。唯有经由道德形上学达成实践伦理学、王道政... 《孟子·公孙丑上·术不可不慎章》设定“天之尊爵,人之安宅”的道德形上学、“莫如为仁”的实践伦理学、“人役而耻为役”的王道政治学,旨在论述职业选择与重建道德社会的重大议题。唯有经由道德形上学达成实践伦理学、王道政治学,“术不可不慎”方能成为所有社会成员念兹在兹的大事,慎择职业方能在重建道德社会的过程中发挥巨大作用。此章包含丰富的学理内涵,具有深切的人文关怀,值得深入辨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子·术不可不慎章》 职业选择 道德社会 《孟子》单章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孟子·离娄上》“反其仁”章析论
9
作者 杨海文 《中原文化研究》 2024年第4期44-49,共6页
《孟子·离娄上》“反其仁”章单章研究包括分析、综论两个层面。从分析的层面看,直面当下困境,把控所有困局,构成第一、二节的群己之辨;“永言配命,自求多福”,构成第三节的力命之辨;唯有经由力命之辨,群己之辨方能达成自身的和谐... 《孟子·离娄上》“反其仁”章单章研究包括分析、综论两个层面。从分析的层面看,直面当下困境,把控所有困局,构成第一、二节的群己之辨;“永言配命,自求多福”,构成第三节的力命之辨;唯有经由力命之辨,群己之辨方能达成自身的和谐。从综论的层面看,以“反求诸己”为功夫,可谓传孔子、曾子之说;以“天下归之”为功效,可谓“承上章而言”;基于群己之辨与力命之辨的内在张力,当以“反求诸己”为切要。孟子的“反求诸己”之思,历史影响深远,当代价值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子 单章研究 反求诸己 群己之辨 力命之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生生之道
10
作者 杨海文 《文化与传播》 2024年第1期17-27,共11页
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角度探究水的生生之道,特别值得关注四个方面:第一,水的物理属性由“水曰润下”奠基;第二,水的历史分量由“大禹治水”衡定;第三,水的儒者情怀由“智者乐水”敞开;第四,水的哲学之思由道家与华严宗呈现。水以其独特的... 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角度探究水的生生之道,特别值得关注四个方面:第一,水的物理属性由“水曰润下”奠基;第二,水的历史分量由“大禹治水”衡定;第三,水的儒者情怀由“智者乐水”敞开;第四,水的哲学之思由道家与华严宗呈现。水以其独特的生生之道,夯实并丰富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保育并提升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品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曰润下 大禹治水 智者乐水 上善若水 水波之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儒学是改变世界的动力——安乐哲先生访谈录
11
作者 安乐哲 宫英英 《走进孔子(中英文)》 2024年第4期52-56,共5页
自18岁远跨重洋赴中国香港做交换生开始,安乐哲先生的人生轨迹就此转变。一次为诗歌创作积累人生经验的东方之旅,意外地开启了他研习、翻译、传播中国哲学的道路。受劳思光、唐君毅等学者的影响,安乐哲对中国哲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关键词 人生经验 唐君毅 安乐哲 中国香港 劳思光 人生轨迹 东方之旅 浓厚的兴趣
原文传递
道与意:孔子哲学思想的体贴与转化——林安梧的《论语》解读与儒者情怀
12
作者 温海明 Zhu Yihua 《孔学堂》 CSSCI 2024年第3期82-90,205-215,共20页
林安梧是用生命践行儒家圣道的哲学家,他的《论语》解读带着饱满而充沛的儒者情怀。他的解读体贴孔子与弟子们讨论的缘发境遇,不断穿透并转化孔子师徒对话的文字深意,超出了大部分现当代注解。林安梧用他的生命经验验证孔子的哲学思想,... 林安梧是用生命践行儒家圣道的哲学家,他的《论语》解读带着饱满而充沛的儒者情怀。他的解读体贴孔子与弟子们讨论的缘发境遇,不断穿透并转化孔子师徒对话的文字深意,超出了大部分现当代注解。林安梧用他的生命经验验证孔子的哲学思想,其《论语译解》体现了一个儒家哲人对圣人之道的深切体悟和精准理解。虽然林著很少引用前人言语,但作者对古今注释了然于胸,因为力透纸背的见地比比皆是。作者对于历代注释和各家解法深造有得,只在不同解释都可相通的情况下,才简单说明各家注释之间的兼容性和相通性。林安梧深深感通孔子之道,体贴其中的圣哲境界,达到了那种沉迷于解读对象并与其完全融为一体的状态,这正是林安梧解读《论语》并与圣人之境彻底融通的状态。本文基于对《论语译解》的细读和品味,从一脉相承,用命涵泳;活灵活现,炉火纯青;高屋建瓴,突破前人;回应当代,新见迭出等几个角度,来说明林安梧是感通儒家圣道境界的“一流高手”。其解读的视角,既参透古今,又高屋建瓴,其胸襟和气魄使其成为担得起“能继道统,领天命”的“真君子”。总之,本文论证林安梧对圣人之道有深刻认同并躬行实践,其力行圣道带出了儒家哲学之真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 林安梧 《论语》 儒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儒家文化的发展与传承 被引量:2
13
作者 任媛媛 《中国民族博览》 2024年第4期85-87,共3页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几千年文明的结晶,其中儒家文化作为其中影响最为深远的文化之一,塑造了中华民族的特色文化气质。儒家文化强调的伦理道德、人际关系、社会秩序等观念,贯穿于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影响了人们的思想、行为和价值观...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几千年文明的结晶,其中儒家文化作为其中影响最为深远的文化之一,塑造了中华民族的特色文化气质。儒家文化强调的伦理道德、人际关系、社会秩序等观念,贯穿于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影响了人们的思想、行为和价值观。虽然历经岁月的变迁,但儒家文化在不同历史时期仍然以其独特的价值观和理念,为中国社会的发展提供了不可或缺的思想支撑和文化传承。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儒家文化的演变历程、核心理念以及其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与意义,以更好地传承和发扬这一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儒家文化 文化传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传统母教的精髓要义与现代价值——从“孟母教子”说起
14
作者 徐爽 高志妨 《衡水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99-104,共6页
孟母教子的故事开创了中国母教文化的先河,在传承和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育德、勉学、垂范等主要内容,培养了无数圣贤才俊,奠定了母教在历史上的独特地位。中国传统母教的精髓要义包含立志、重德、明理、礼敬、谨慎、勤俭等教子追求,具有... 孟母教子的故事开创了中国母教文化的先河,在传承和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育德、勉学、垂范等主要内容,培养了无数圣贤才俊,奠定了母教在历史上的独特地位。中国传统母教的精髓要义包含立志、重德、明理、礼敬、谨慎、勤俭等教子追求,具有重要的当代价值,不仅有助于孩子成人成才,对家庭和社会的和谐也起到重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母教子 母教文化 社会风气 治国安邦 家庭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族谱制造与宗族生成——清代直隶河间孔氏的宗族实践
15
作者 吴佩林 王尧 《古代文明(中英文)》 CSSCI 2024年第4期97-111,M0006,共16页
直隶河间孔氏始迁祖原属内附达官,带俸河间卫,屯居繁衍。这一历史记忆被河间孔氏选择性遗忘,他们反而建构起另一套宗族叙事:追溯孔颖达为远祖,表明河间一族与阙里孔氏同源。入清以后,河间孔氏达官家族在制度上分化为“旗”“民”两个群... 直隶河间孔氏始迁祖原属内附达官,带俸河间卫,屯居繁衍。这一历史记忆被河间孔氏选择性遗忘,他们反而建构起另一套宗族叙事:追溯孔颖达为远祖,表明河间一族与阙里孔氏同源。入清以后,河间孔氏达官家族在制度上分化为“旗”“民”两个群体。雍正十一年,在阙里宗主联宗会谱运动中,河间旗人孔氏与民人孔氏共同修撰孔氏合族谱,圣裔宗族由此生成。此后,河间孔氏不断续修族谱,形塑着孔氏宗族。河间孔氏修谱实践,是宗族集体意识的表达与具体化,有助于反思宗族的类型与本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族谱 宗族 旗人 河间孔氏 献县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宋绍兴末年黄祖舜进书本名考证
16
作者 王盛宇 《贵州文史丛刊》 2024年第1期48-53,共6页
南宋绍兴末年,黄祖舜向宋高宗进呈了一部《论语》学论著,书名有“论语讲义”“论语解义”和“论语说”三种说法。依据相关文献记载,一是《宋史·艺文志》所载之黄祖舜《论语》学论著“《解义》十卷”,二是胡宏在《与黄继道书》中所... 南宋绍兴末年,黄祖舜向宋高宗进呈了一部《论语》学论著,书名有“论语讲义”“论语解义”和“论语说”三种说法。依据相关文献记载,一是《宋史·艺文志》所载之黄祖舜《论语》学论著“《解义》十卷”,二是胡宏在《与黄继道书》中所提及的“语解”指《论语解义》,三是黄祖舜此书残篇内容侧重解释语句含义,经笔者考证,黄祖舜进书本名应为《论语解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祖舜 《论语解义》 胡宏 考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忧患视角下“女子难养”本义探微
17
作者 李甜甜 《社会科学动态》 2024年第6期108-113,共6页
古今注疏对“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有两种解释路径。一是默认女子难养并构建女子难养的先验依据;一是否认女子难养,将该章还原为历史事件或借助语法消弭女子难养这一意思。事实上,孔子一生与“道”密不可分,基于其“道不行”的深切社会... 古今注疏对“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有两种解释路径。一是默认女子难养并构建女子难养的先验依据;一是否认女子难养,将该章还原为历史事件或借助语法消弭女子难养这一意思。事实上,孔子一生与“道”密不可分,基于其“道不行”的深切社会忧患,难养章承载着其行道担当,看似说的女子与小人问题,实际上是对道的讨论。女子占据半边天,小人相较君子也占据了绝大多数,如此庞大的人口无疑是推行道的巨大障碍,因而“难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论语》 孔子 女子难养 社会忧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知言与养气:孟子对仁义之道的新拓展
18
作者 孔德立 《管子学刊》 2024年第2期19-29,共11页
孟子之前的儒者不善言辩,时人称孟子“好辩”,孟子则以“不得已”加以辩驳。孟子的理由是:基于历史依据、现实需要和儒家仁义学说。孟子的“好辩”是“知言”的表现,并以“诐、淫、邪、遁”之辞剖析各类邪说的危害。在此基础上,孟子阐... 孟子之前的儒者不善言辩,时人称孟子“好辩”,孟子则以“不得已”加以辩驳。孟子的理由是:基于历史依据、现实需要和儒家仁义学说。孟子的“好辩”是“知言”的表现,并以“诐、淫、邪、遁”之辞剖析各类邪说的危害。在此基础上,孟子阐明了“浩然之气”:“气”有义、道为基础;道是仁道,义是行仁之路;“养气”是行仁义之道的方式。基于仁义之正和气之浩然,孟子进一步阐发了集义与仁政学说。孟子的“知言”与“养气”源头在孔子那里,经过孟子的阐释,成为支撑孟子仁义之道思想的基础理论与主要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子 知言 养气 集义 仁义之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顾景星骚体赋对屈骚传统的继承与开拓
19
作者 马银川 《枣庄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35-40,共6页
清初明清易鼎、满汉易位的特殊时期,屈骚精神得以进一步发扬,骚体赋创作日兴。顾景星作为顺治朝骚体赋作品最多的赋家,其创作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在文学创作理念上,追求以经世为旨,以自然为本,强调古为今用,并以此统领骚体赋创作。义旨... 清初明清易鼎、满汉易位的特殊时期,屈骚精神得以进一步发扬,骚体赋创作日兴。顾景星作为顺治朝骚体赋作品最多的赋家,其创作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在文学创作理念上,追求以经世为旨,以自然为本,强调古为今用,并以此统领骚体赋创作。义旨上进一步开拓,在传统题材中注入时代因素和不同的人生理念与追求;形式上袭用屈宋辞赋模式,同时采取不同的书写策略,如援引典故代言、拓展空间范围、强化战争因素等,形成味蕴自深、雄赡沉博的审美风格。由个体而一般,在清初骚情淋漓的创作风尚中,顾景星的骚体赋创作体现出清人继承传统而又力求自成一家的创新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顾景星 骚体赋 屈骚传统 经世致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經與兼經:儒家經書的二元結構及其歷史衍變
20
作者 曹景年 《中国经学》 2024年第1期1-21,共21页
在傳統經學研究中,學者討論經書範圍的問題,多從五經、七經、九經到十三經這一經書數目遞增的綫索展開,而很少涉及經書的内部結構。以官方制度内的經學爲視角,“正經—兼經”作爲經書的二元結構一直存在並推動經學的持續發展,正經指士... 在傳統經學研究中,學者討論經書範圍的問題,多從五經、七經、九經到十三經這一經書數目遞增的綫索展開,而很少涉及經書的内部結構。以官方制度内的經學爲視角,“正經—兼經”作爲經書的二元結構一直存在並推動經學的持續發展,正經指士人主攻的經書,一般指五經及其傳記;兼經指士人在專習正經的同時須兼習的經書,一般指《論語》《孝經》《孟子》等儒家子書。正經是主要的、主導的,兼經是次要的、附屬的。“正經—兼經”的各自内涵及相互關係都經歷了複雜的歷史變遷,其總體趨勢是:從漢至唐,正經由五經擴展爲九經,宋以後又縮減爲五經;兼經由《論語》《孝經》組合,在北宋熙寧變法之後變爲《論語》《孟子》組合,最後到元代演變爲四書組合;正經地位日趨下降,兼經地位日趨上升,到元代四書五經成立後,二者地位翻轉,兼經翻轉爲正經。充分認識“正經—兼經”的二元結構,對經學史研究具有重要意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經學 正經 兼經 二元結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