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产品质量观 被引量:2
1
作者 董灵 李俊 迟蕙雨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2-41,共10页
质量观是人们评价产品质量的标准,不同的质量观会导致生产者不同的经营决策及监管者不同的监管理念。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传统上从质量工程学视角来评价产品质量的质量观会产生减少市场有效供给和降低质量监管效率的问题,不能充分满足消... 质量观是人们评价产品质量的标准,不同的质量观会导致生产者不同的经营决策及监管者不同的监管理念。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传统上从质量工程学视角来评价产品质量的质量观会产生减少市场有效供给和降低质量监管效率的问题,不能充分满足消费者的有效需求。与之相对,以市场表现来评价产品质量的市场质量观则注重通过市场竞争机制来解决市场供给与监管效率问题。市场质量观所蕴含的监管理念是以事中、事后为中心的底线式监管和服务型监管,认为产品质量监管应从“管质量”转变为“管安全”。对应市场质量观,我国的产品质量监管应强调建立、完善以预防为核心的质量风险预防机制,以市场机制为核心的市场化认证制度,平台主导的线上监管制度和以企业承担质量主体责任为核心的社会共治机制,真正为“质量强国”保驾护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量观 市场质量观 产品质量监管 质量强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信誉机制的我国质量诚信体系建设 被引量:7
2
作者 董灵 李俊 《宏观质量研究》 2014年第2期38-44,共7页
质量诚信体系是市场信用体系的分支,能通过信誉机制,发挥市场的自律自治作用,是形成市场秩序的基础性制度。目前,我国质量诚信体系已经初具规模并取得成效,但与形成质量信誉机制和提高监管的有效性等要求相比,还存在不小的差距。主要体... 质量诚信体系是市场信用体系的分支,能通过信誉机制,发挥市场的自律自治作用,是形成市场秩序的基础性制度。目前,我国质量诚信体系已经初具规模并取得成效,但与形成质量信誉机制和提高监管的有效性等要求相比,还存在不小的差距。主要体现在理念存在偏差,信息的披露和公开的程度不足,传播手段较为单一,共享联动机制尚不完善,对失信行为的惩戒力度不够及信用服务市场发育不足等几个方面。对此,提出了要以法制为基础、由政府主导和推动来完善若干具体的质量信用制度,包括质量信用信息归集、公开和传播利用、质量信用奖惩制度等。同时,基于质量诚信体系建设的需要,提出了加强质量信用服务市场的开放和培育以及以多元化社会治理机制来共同推进质量诚信体系建设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量诚信体系 信誉机制 质量信用 质量监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质量诚信体系建设中的制度创新——基于声誉机制的思考
3
作者 李俊 《中国品牌与防伪》 2014年第9期23-25,共3页
一、质量信用与声誉机制的理论分析 1.质量信用的内涵 质量诚信体系的核心是质量信用。“质量信用”是指产品的生产者、销售者或服务的提供者在经营活动中遵守质量法律法规、贯彻执行标准、保证质最安全、提升质量水平、兑现质量承... 一、质量信用与声誉机制的理论分析 1.质量信用的内涵 质量诚信体系的核心是质量信用。“质量信用”是指产品的生产者、销售者或服务的提供者在经营活动中遵守质量法律法规、贯彻执行标准、保证质最安全、提升质量水平、兑现质量承诺的能力和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量诚信体系建设 声誉机制 制度创新 质量信用 质量法律法规 经营活动 执行标准 质量水平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