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准则行为的深度透视
1
作者 朱沛雨 丁星 赵志毅 《教学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26-29,共4页
为有效治理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准则问题,采用案例分析法对教育部曝光的12批43起典型案例进行分析,发现其行为的隐匿性、复杂性和严重性。究其原因,与经济困境下的滥用权力和资源、本能驱使下的伦理道德滑坡、侥幸心理下的德法观念淡薄... 为有效治理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准则问题,采用案例分析法对教育部曝光的12批43起典型案例进行分析,发现其行为的隐匿性、复杂性和严重性。究其原因,与经济困境下的滥用权力和资源、本能驱使下的伦理道德滑坡、侥幸心理下的德法观念淡薄、考核压力下的急功近利心理密切相关。为此,需要从提高经济收入、合理使用权力和资源,约束消极本能、加强伦理道德教育,消除侥幸心理、增强道德法规观念,优化考核机制、提高教育教学能力等方面着手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小学教师 职业准则 师德规范 师德违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价值意蕴与优化路径 被引量:1
2
作者 陈欢欢 刘冬冬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1-64,共4页
在中国式教育现代化背景下,造就“双师型”教师队伍既是实现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需求,也是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进程的内在要求。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能够提升职业教育教学质量,强化校企合作;提升“双师型”教师职业发展... 在中国式教育现代化背景下,造就“双师型”教师队伍既是实现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需求,也是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进程的内在要求。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能够提升职业教育教学质量,强化校企合作;提升“双师型”教师职业发展,满足社会发展需求;深化职业教育改革,推动职业教育国际化的价值意蕴。新时代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与高质量发展,优化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应以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价值意蕴为着力点,完善政策保障体系,强化校企合作机制,构建“双师型”教师发展平台,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双师型”教师队伍 高质量发展 政策保障 合作机制 国际交流 校企合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小学教师心理资本的有效建构
3
作者 党峥峥 孟召坤 《教学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5期15-18,共4页
乡村小学教师对专业提升空间的期望值小,对学生原有基础的承受度低,对硬性教学安排的失落感多,对群体孤立备课的悲观度高,其原因是乡村小学教师在专业发展中存在深度自卑,在社会比较中获得身份偏差,在日常教学中体验高频失败,在单一环... 乡村小学教师对专业提升空间的期望值小,对学生原有基础的承受度低,对硬性教学安排的失落感多,对群体孤立备课的悲观度高,其原因是乡村小学教师在专业发展中存在深度自卑,在社会比较中获得身份偏差,在日常教学中体验高频失败,在单一环境中出现认同危机。自我决定视角下乡村小学教师心理资本的建构方法有:确定个体目标与关系目标,以增加乡村小学教师的希望与感恩;坚持兴趣驱动与任务完成的流畅性,提升乡村小学教师的坚韧与情商;通过创造成功体验与推动同行间的学习,平衡乡村小学教师的自信与谦逊;积极参加志愿活动并与受助者交流,激发乡村小学教师的乐观精神与利他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资本 乡村小学教师 自我决定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比较视野下国内中日韩高等教育研究热点与前沿探赜 被引量:1
4
作者 闫先颂 靳淑梅 《中国冶金教育》 2024年第4期120-124,共5页
借助比较视野范式,结合可视化软件CiteSpace可视化分析功能,对来自CNKI的中日韩三国高等教育研究文献进行文献计量与可视化分析。近几年国内研究聚焦于中日韩三国的高等教育经费、学生入学资助与学生贷款,并且关注高等教育教育经济、人... 借助比较视野范式,结合可视化软件CiteSpace可视化分析功能,对来自CNKI的中日韩三国高等教育研究文献进行文献计量与可视化分析。近几年国内研究聚焦于中日韩三国的高等教育经费、学生入学资助与学生贷款,并且关注高等教育教育经济、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建设等问题。需要在高等教育培养模式、评价机制等方面进一步研究,在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更多地关注民办高校发展、职业院校课程建设、高等院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等,以进一步推动相关研究的深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较视野 CITESPACE 国内中日韩高等教育 热点前沿 可视化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评价数字化转型的异化风险及其规避 被引量:4
5
作者 张卓 刘冬冬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1-70,共10页
推动数字技术与教育评价的深度融合,加快教育评价数字化转型,已成为学界的共识。但是,数字权力的跃升也可能带来技术越位问题,并会衍生出诸多异化风险:数字黑箱效应造成教育评价主导性消解,数字圈群结构引发教育评价空间性离散,数字权... 推动数字技术与教育评价的深度融合,加快教育评价数字化转型,已成为学界的共识。但是,数字权力的跃升也可能带来技术越位问题,并会衍生出诸多异化风险:数字黑箱效应造成教育评价主导性消解,数字圈群结构引发教育评价空间性离散,数字权力规训致使教育评价主体性弱化,数字瘾欲机制导致教育评价多态性降低。究其本源,风险来自算法偏见与数据驱动的不确定性、数字技术对人文关怀的僭越、风险研判和防控机制的欠缺。因此,坚守数字价值理性,构建以人为本协同共治模式;聚焦数字伦理规约,健全数字向善的教育评价体系;厘清评价主辅关系,创设内外评价联动互补机制;突围数字技术囿限,探索多模态数据融合的评价实践当是规避异化风险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评价 数字化转型 异化风险 规避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级教师身体意象的核心特征研究——基于扎根理论的模型建构 被引量:1
6
作者 钱兵 《现代基础教育研究》 2024年第3期68-72,共5页
身体意象是个体对自我身体的感知和评价,涵盖身体的生理功能特征以及个人对这些特征的态度。采用扎根理论方法对10位特级教师进行深度访谈,并对访谈资料进行三级编码,抽取身体认识、身体功能、身体体验、身体调节四个核心类属。研究发现... 身体意象是个体对自我身体的感知和评价,涵盖身体的生理功能特征以及个人对这些特征的态度。采用扎根理论方法对10位特级教师进行深度访谈,并对访谈资料进行三级编码,抽取身体认识、身体功能、身体体验、身体调节四个核心类属。研究发现:特级教师身体意象具有接受自身身体、满意身体功能、体验身体美好、爱惜身体形象等核心特征。据此提出特级教师身体意象优化策略:正确认识身体,重塑身体理念;增强身体意识,掌握调节方法;注重身体体验,参与具身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级教师 身体意象 核心特征 扎根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角色认知:思政课教师“我是谁”隐喻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钱兵 《教育导刊》 2024年第5期74-80,共7页
角色认知是个体对自身从事角色行为方式、态度观念、价值标准的认知,是对自身角色实践的反思、体验与监控。思政课教师角色认知是影响其角色定位、角色实践及角色成效的重要因素。对213位思政课教师就“我是谁”展开调查研究及隐喻分析... 角色认知是个体对自身从事角色行为方式、态度观念、价值标准的认知,是对自身角色实践的反思、体验与监控。思政课教师角色认知是影响其角色定位、角色实践及角色成效的重要因素。对213位思政课教师就“我是谁”展开调查研究及隐喻分析发现,他们的角色认知较为宽泛,认同“引路人”角色,重视政治角色,忧虑专业角色。虽然思政课教师能够明确自身角色定位,厘清角色边界,把握角色规范,且愿意承担角色任务,但其日益增长的专业发展需要与思政学科发展滞后之间的矛盾仍需引起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政课教师 角色认知 隐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减”背景下义务教育高质量发展策略研究——抓牢课后服务着力点 被引量:1
8
作者 殷如意 《教师》 2024年第8期105-107,共3页
“双减”政策是推进义务教育质量提升的重要举措。“双减”政策通过取消、规范校外培训进一步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通过减轻作业负担促进学生的健康学习、全面发展,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任务。文章基于减负及义务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现实... “双减”政策是推进义务教育质量提升的重要举措。“双减”政策通过取消、规范校外培训进一步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通过减轻作业负担促进学生的健康学习、全面发展,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任务。文章基于减负及义务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求,从更新教育理念、优化资源配置、改革教学方式、调整教育评价等方面提出改进措施,又从“双减”政策的主要着力点——课后服务课程的建设与实施出发,提出构建省、市、区一体化课后服务课程群,推进课后服务课程校本化实施等具体方法,以切实落实“双减”政策,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提升教育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减” 义务教育 课后服务课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前教育劳动意蕴下新时代幼师的劳动价值及其实现向度
9
作者 阎乃胜 《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24年第6期50-58,共9页
基于马克思主义的劳动价值论来审视学前教育,其劳动意蕴在于发展幼儿的劳动能力,促进幼儿实现全面而自由发展。幼师是学前教育的劳动主体,个性、人权、解放和自由是幼师劳动价值的表征、保障、实现条件和目标愿景,由此构成学前教育劳动... 基于马克思主义的劳动价值论来审视学前教育,其劳动意蕴在于发展幼儿的劳动能力,促进幼儿实现全面而自由发展。幼师是学前教育的劳动主体,个性、人权、解放和自由是幼师劳动价值的表征、保障、实现条件和目标愿景,由此构成学前教育劳动意蕴下新时代幼师劳动价值的核心要素。为切实履行好学前教育的劳动使命,充分实现育人主体的劳动价值,幼师应做促进幼儿发展的“四个引路人”,坚持“四为服务”的育人方向,遵循“四个相统一”的劳动原则,成长为“四有”好老师。这是新时代幼师劳动价值实现的四维向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幼师 劳动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劳动正义视域下的城乡义务教育师资公平配置研究
10
作者 阎乃胜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24年第3期92-99,共8页
在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过程中,一些教师面临劳动的非正义配置。从马克思主义有关人的劳动论述来看,师资公平配置呼唤劳动正义,亟待对配置教师的劳动做权利与义务相称的正义安排。师资配置的公平取决于对教师劳动正义的观照,... 在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过程中,一些教师面临劳动的非正义配置。从马克思主义有关人的劳动论述来看,师资公平配置呼唤劳动正义,亟待对配置教师的劳动做权利与义务相称的正义安排。师资配置的公平取决于对教师劳动正义的观照,劳动正义是城乡义务教育师资公平配置的逻辑起点。教师付出的劳动与满足自身的正当需要呈正比例关系,维护教师的劳动尊严,是城乡义务教育师资公平配置的劳动正义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义务教育 师资公平配置 劳动正义 正当需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合赋能阶段中国HPM的研究与发展——以《数学教育学报》《数学通报》《中学数学月刊》载文为例
11
作者 殷如意 刘冬冬 李艳辉 《中学数学月刊》 2024年第1期57-63,共7页
为明确现阶段中国HPM研究特点及趋势,筛选《数学教育学报》《数学通报》《中学数学月刊》2018—2022年数学史与数学教育的研究载文为对象,从载文数量、作者类别、研究内容等角度进行统计与分析.研究发现:中国HPM研究总体稳步发展,高校... 为明确现阶段中国HPM研究特点及趋势,筛选《数学教育学报》《数学通报》《中学数学月刊》2018—2022年数学史与数学教育的研究载文为对象,从载文数量、作者类别、研究内容等角度进行统计与分析.研究发现:中国HPM研究总体稳步发展,高校师生仍然是推进HPM研究的主要群体,华东师范大学团队是力量核心,合作共同体的研究及成果有待进一步深化.HPM的教学、教材中的数学史、教育取向的数学史料、HPM与教师发展等研究不断深入,教学课例研究成果尤为丰富;HPM的微课、HPM的学科德育、HPM与其他教育理论的融合是现阶段的新兴研究方向;促进HPM研究成果的理论转化,寻求数学史的“点、线、面、体”系统化“重构”,探索VR技术在HPM中的运用值得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PM 载文分析 数学教育学报 数学通报 中学数学月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外乡村教师研究热点对比研究(1900—2022)——基于CiteSpace可视化知识图谱的应用
12
作者 刘洋 靳淑梅 马龙 《大学(教学与教育)》 2024年第3期24-27,共4页
乡村教师是办好乡村教育的基础,也是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源泉。研究运用CiteSpace对中外核心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通过关键词聚类探究中国乡村教师“面临困境与寻求对策,身份认同与队伍发展,建设政策与思考以及内在需求与外部保障”,外国... 乡村教师是办好乡村教育的基础,也是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源泉。研究运用CiteSpace对中外核心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通过关键词聚类探究中国乡村教师“面临困境与寻求对策,身份认同与队伍发展,建设政策与思考以及内在需求与外部保障”,外国乡村教师“干预措施、促进学生多方面发展、多重影响因素以及多举措解决短缺”四方面主要内容。研究发现,中外乡村教师研究在师资短缺、师资补充与提高教师质量三方面具有共性,但在研究方法与方向两方面有所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外乡村教师 可视化知识图谱 对比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K-12人工智能教育的现状及启示——以K-12人工智能倡议为例
13
作者 于雪 孟召坤 靳淑梅 《中阿科技论坛(中英文)》 2024年第6期131-136,共6页
随着美国《为人工智能的未来做好准备》和《国家人工智能研发战略计划》的发布,美国K-12人工智能教育实现了快速发展。AI4K12组织的建立以及人工智能指南的发布,为美国K-12人工智能教育的开展提供了指导和资源支持。伴随我国新一代信息... 随着美国《为人工智能的未来做好准备》和《国家人工智能研发战略计划》的发布,美国K-12人工智能教育实现了快速发展。AI4K12组织的建立以及人工智能指南的发布,为美国K-12人工智能教育的开展提供了指导和资源支持。伴随我国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人工智能教育引起了各界的关注。文章认为,我国在建设中小学人工智能课程标准、开发人工智能课程资源等方面,可以借鉴美国K-12人工智能教育经验,进一步完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中有关人工智能部分的要求;在现有基础上丰富课程内容,深化课程层次;依据人工智能教学目标和知识内容特点,选择并设计教学活动和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教育 K-12 美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小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建立方法
14
作者 党峥峥 孟召坤 卢轩 《江苏教育》 2025年第4期52-53,共2页
自我效能感有助于学生学业发展和心理健康成长。中小学教师需要关注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建立,可以从自信心培养、人际交往、情感支持等方面帮助他们建立自我效能感,在帮助他们确立自信心、追求进步的同时,提升获得感。
关键词 中小学生 自我效能感 建立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小学全科教师培养的课程设置及启示 被引量:18
15
作者 刘文 刘红艳 《外国中小学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67-74,66,共9页
日本小学教师培养体系面向小学教育现场,实践性强,培养以本科层次为主的全科教师。教师培养课程一般包括跨学科的通识课程、丰富而具体的教职课程、扁平化的教科课程以及开放和丰富的自由选择课程等。日本小学教师培养对我国卓越小学全... 日本小学教师培养体系面向小学教育现场,实践性强,培养以本科层次为主的全科教师。教师培养课程一般包括跨学科的通识课程、丰富而具体的教职课程、扁平化的教科课程以及开放和丰富的自由选择课程等。日本小学教师培养对我国卓越小学全科教师有如下启示:建构与专业教育融通的、高质量的通识教育课程体系;聚焦小学教育实践,整合学科课程和教育课程;面向小学和社会,提高小学教师培养的开放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学全科教师 课程设置 日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深度学习的卓越教师养成路径探索 被引量:2
16
作者 刘文 吴耀宇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第2期89-94,共6页
卓越教师的养成必须经过深度学习,这是由卓越教师的专业性、教师职业的示范性、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目标以及脑科学的迅猛发展所决定的。从学习的认知过程来看,卓越教师学习程度具有6个不同的层级,其中创新是最高的学习层次,也是卓越教... 卓越教师的养成必须经过深度学习,这是由卓越教师的专业性、教师职业的示范性、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目标以及脑科学的迅猛发展所决定的。从学习的认知过程来看,卓越教师学习程度具有6个不同的层级,其中创新是最高的学习层次,也是卓越教师发展的最高目标,而当前师范生的学习深度多稳定在理解和运用层次上。高校应沿着教师教育各专业课程的设置、目标、内容、实施、评价及管理的全程,进行全方位的课程改革,以促成师范生的深度学习,这才是卓越教师的养成之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学习 卓越教师 养成路径 课程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准扶贫背景下乡村教师专业发展支持体系建设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朱沛雨 《中国成人教育》 2020年第18期82-84,共3页
继续教育和校本研修是促进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两条主要路径。县域内继续教育由教育行政部门组织、县区教师发展中心、高校等机构承办;校本研修则由乡村学校自主开展。基于调查和文献研究发现,县域内继续教育资源相对丰富,针对性往往不足... 继续教育和校本研修是促进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两条主要路径。县域内继续教育由教育行政部门组织、县区教师发展中心、高校等机构承办;校本研修则由乡村学校自主开展。基于调查和文献研究发现,县域内继续教育资源相对丰富,针对性往往不足;校本研修针对性强,研修资源相对有限。鉴于两种路径优劣互补,在精准扶贫背景下,须从组建一体化机构、配备优质资源、完善规章制度等方面着手,整合县域内的继续教育和校本研修,建设针对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新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教师 县域资源 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发展支持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协同培养视域下的信息化教育实践平台的建构 被引量:1
18
作者 刘文 吴耀宇 《教师教育论坛》 2018年第9期59-64,共6页
教育实践质量是影响师范生专业发展的重要因素。网络的发展、海量信息的传输丰富了师范生的学习内容,改变了学习方式;国内外众多高校教育实践平台的试验为解决教育实践的诸多问题提供了思路和启示。建构信息化教育实践平台既是加强教育... 教育实践质量是影响师范生专业发展的重要因素。网络的发展、海量信息的传输丰富了师范生的学习内容,改变了学习方式;国内外众多高校教育实践平台的试验为解决教育实践的诸多问题提供了思路和启示。建构信息化教育实践平台既是加强教育实践过程监控、提高教育实践管理水平的需要,也是积累和更新教育实践资源的需要,还是顺应信息化教育发展趋势的需要,更是适应师范生学习方式变化的需要。信息化教育实践平台的建构和使用已经具备了需求、技术、设备等基本条件,需要遵循省级统筹、开放性、一体化和精细化的原则,分别架构管理平台和资源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化 教育实践平台 协同培养 师范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永嘉玄觉《证道歌》在越南的流传及影响
19
作者 黄岭 《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5年第2期63-74,共12页
在越南的汉化上,佛教是重要手段之一。作为较早亲近汉文化的群体之一,越南佛教僧徒也是承担越南汉化的先锋人物与重要力量。越南佛教僧徒对《证道歌》的传抄、重刊与研读、引用、仿作,同李陈之际禅风转圜和后黎朝末期越南佛教复兴密切相... 在越南的汉化上,佛教是重要手段之一。作为较早亲近汉文化的群体之一,越南佛教僧徒也是承担越南汉化的先锋人物与重要力量。越南佛教僧徒对《证道歌》的传抄、重刊与研读、引用、仿作,同李陈之际禅风转圜和后黎朝末期越南佛教复兴密切相关,其背景分别是宋元时期中华禅僧入越及汉文《大藏经》传入,和明清之际中越佛教僧徒互动及其带动的中越佛教典籍、文化交流。《证道歌》即在上述背景下被越南僧俗引用,成为其接引禅僧、撰写诗歌时经常引用的经典语句与思想资源。《证道歌》在越南既作为禅宗思想而存在,也作为禅宗文学产生影响,是中越佛教交流史上融汇禅宗思想与禅宗文学典型案例,也是中越禅宗交汇融合的缩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证道歌》 越南禅宗 语录 禅宗诗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学数学跨学科教学存在的问题及优化策略
20
作者 周欣怡 徐小丁 +2 位作者 吴嘉玲 是纯 黄思源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教育科学》 2025年第3期013-016,共4页
跨学科教学强调超越单一学科的界限,融合两个或多个学科的知识、方法开展学习活动,旨在提升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和核心素养。当前小学数学跨学科教学存在落实程度不够、内容重构不足、缺乏针对性评价体系等问题,主要原因在于教师的... 跨学科教学强调超越单一学科的界限,融合两个或多个学科的知识、方法开展学习活动,旨在提升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和核心素养。当前小学数学跨学科教学存在落实程度不够、内容重构不足、缺乏针对性评价体系等问题,主要原因在于教师的关注度和认识不足、缺乏规范的操作程序、评价体系不够完善,因而要建立跨学科教研团队、制定完备准确的操作程序、建构跨学科评价体系,优化小学数学跨学科教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学科 跨学科教学 小学数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