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VIP36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褪黑素调控GPX4/NF-κB p65信号通路干预铁死亡促进小鼠皮肤创面修复
1
作者
芦周洲
高栋梁
王亚康
《陕西医学杂志》
2025年第2期181-186,共6页
目的:探讨褪黑素对人皮肤成纤维细胞(HSF)增殖和铁死亡的作用,并探究其促进小鼠皮肤创面修复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CCK-8法检测HSF细胞增殖能力,选取细胞增殖率最高的褪黑素浓度进行后续实验。将HSF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谷氨酸组、谷氨...
目的:探讨褪黑素对人皮肤成纤维细胞(HSF)增殖和铁死亡的作用,并探究其促进小鼠皮肤创面修复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CCK-8法检测HSF细胞增殖能力,选取细胞增殖率最高的褪黑素浓度进行后续实验。将HSF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谷氨酸组、谷氨酸+褪黑素组。谷氨酸+褪黑素组用100μmol/L褪黑素预处理细胞60 min,随后除对照组外,另两组加入谷氨酸(10 mmol/L)诱导铁死亡。采用相应试剂盒检测HSF细胞活性氧(ROS)、谷胱甘肽(GSH)、丙二醛(MDA)、Fe^(2+)水平。构建小鼠为全层皮肤损伤模型,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褪黑素组,每组10只。褪黑素组在皮肤损伤处外敷含5 mg褪黑素的凡士林乳膏,对照组外敷等量凡士林乳膏,每日清洁换药,连续9 d。计算术后第5、7、9天各组创面愈合率。采用HE和Masson染色观察第5、9天小鼠创面组织病理学变化及胶原纤维生成情况。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术后第9天创面组织中细胞增殖情况,Western blot检测术后第9天创面组织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PX4)、核因子(NF)-κB p65、p-NF-κB p65蛋白表达。结果:褪黑素浓度为100μmol/L时HSF细胞增殖率最高,故选取100μmol/L褪黑素进行后续实验。与对照组比较,谷氨酸组HSF细胞GSH水平降低,ROS、MDA、Fe^(2+)水平升高(均P<0.05)。与谷氨酸组比较,谷氨酸+褪黑素组HSF细胞GSH水平升高,ROS、MDA、Fe^(2+)水平降低(均P<0.05)。与对照组比较,褪黑素组小鼠术后第5、7、9天创面愈合率增加(均P<0.05)。与对照组比较,褪黑素组小鼠术后第5、9天创面组织再上皮化程度更高,胶原纤维生成比例增加(均P<0.05)。与对照组比较,褪黑素组小鼠术后第9天创面组织Ki-67免疫荧光强度增加(P<0.05)。与对照组比较,褪黑素组小鼠术后第9天创面组织GPX4蛋白表达水平升高,NF-κB p65、p-NF-κB p65蛋白表达水平降低(均P<0.05)。结论:褪黑素能够促进皮肤成纤维细胞增殖,抑制细胞铁死亡,促使小鼠创面组织再上皮化和胶原纤维形成,加快创面愈合,其机制可能与调控GPX4/NF-κB p65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面修复
褪黑素
铁死亡
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
核因子-κB
p65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局部筋膜组织皮瓣修复与自体皮移植在慢性溃疡创伤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2
作者
闫绍臣
芦周洲
刘艳菊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CAS
2024年第11期655-658,共4页
目的比较分析局部筋膜组织皮瓣修复与自体皮移植在慢性溃疡创伤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自2020年7月至2022年7月,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烧伤整形科收治的82例面部慢性溃疡创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41例/...
目的比较分析局部筋膜组织皮瓣修复与自体皮移植在慢性溃疡创伤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自2020年7月至2022年7月,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烧伤整形科收治的82例面部慢性溃疡创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41例/组。对照组采取自体皮移植治疗,观察组采取局部筋膜组织皮瓣修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及预后相关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创面愈合);两组不同时间(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面部3D偏差值;比较两组不同时间(术后1、3.6个月)温哥华瘢痕评估量表(vancouver scar scale,VSS)评分;统计并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住院及创面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低于对照组(P<0.05);偏回归系数解释:术后1、3、6个月时β=-0.120、-0.270、-0.300,P均<0.001,表明术后1、3、6个月时患者面部3D偏差值较术前降低0.120、0.270、0.300;观察组术后1、3、6个月β=-0.080、-0.080、-0.110,P=0.047、0.029、0.008观察组术后1、3、6个月较术前的差值较对照组降低0.080、0.080、0.110,即观察组术后1、3、6个月较术前降低0.20、0.35、0.41;偏回归系数解释:术后3、6个月时β=3.170、4.660,P均<0.001,表明术后3、6个月时患者VSS评分较术后1个月降低3.170、4.660;观察组术后3、6个月β=-0.200、-0.740,P=0.358、0.001,即观察组术后6个月较术后1个月的差值较对照组降低0.740,即观察组术后6个月较术前降低5.400;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7.32%)低于对照组(21.9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局部筋膜组织皮瓣修复能够有效地促进面部慢性溃疡创伤患者创面愈合,并获得较好的术后外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部慢性溃疡创伤
局部筋膜组织皮瓣修复
自体皮移植
创面愈合
原文传递
题名
褪黑素调控GPX4/NF-κB p65信号通路干预铁死亡促进小鼠皮肤创面修复
1
作者
芦周洲
高栋梁
王亚康
机构
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烧伤整形科
延安大学附属
医院
烧伤
整形
外
科
西安市红会
医院
髋关节外
科
出处
《陕西医学杂志》
2025年第2期181-186,共6页
基金
陕西省自然科学基础研究计划项目(2019JQ-536)。
文摘
目的:探讨褪黑素对人皮肤成纤维细胞(HSF)增殖和铁死亡的作用,并探究其促进小鼠皮肤创面修复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CCK-8法检测HSF细胞增殖能力,选取细胞增殖率最高的褪黑素浓度进行后续实验。将HSF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谷氨酸组、谷氨酸+褪黑素组。谷氨酸+褪黑素组用100μmol/L褪黑素预处理细胞60 min,随后除对照组外,另两组加入谷氨酸(10 mmol/L)诱导铁死亡。采用相应试剂盒检测HSF细胞活性氧(ROS)、谷胱甘肽(GSH)、丙二醛(MDA)、Fe^(2+)水平。构建小鼠为全层皮肤损伤模型,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褪黑素组,每组10只。褪黑素组在皮肤损伤处外敷含5 mg褪黑素的凡士林乳膏,对照组外敷等量凡士林乳膏,每日清洁换药,连续9 d。计算术后第5、7、9天各组创面愈合率。采用HE和Masson染色观察第5、9天小鼠创面组织病理学变化及胶原纤维生成情况。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术后第9天创面组织中细胞增殖情况,Western blot检测术后第9天创面组织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PX4)、核因子(NF)-κB p65、p-NF-κB p65蛋白表达。结果:褪黑素浓度为100μmol/L时HSF细胞增殖率最高,故选取100μmol/L褪黑素进行后续实验。与对照组比较,谷氨酸组HSF细胞GSH水平降低,ROS、MDA、Fe^(2+)水平升高(均P<0.05)。与谷氨酸组比较,谷氨酸+褪黑素组HSF细胞GSH水平升高,ROS、MDA、Fe^(2+)水平降低(均P<0.05)。与对照组比较,褪黑素组小鼠术后第5、7、9天创面愈合率增加(均P<0.05)。与对照组比较,褪黑素组小鼠术后第5、9天创面组织再上皮化程度更高,胶原纤维生成比例增加(均P<0.05)。与对照组比较,褪黑素组小鼠术后第9天创面组织Ki-67免疫荧光强度增加(P<0.05)。与对照组比较,褪黑素组小鼠术后第9天创面组织GPX4蛋白表达水平升高,NF-κB p65、p-NF-κB p65蛋白表达水平降低(均P<0.05)。结论:褪黑素能够促进皮肤成纤维细胞增殖,抑制细胞铁死亡,促使小鼠创面组织再上皮化和胶原纤维形成,加快创面愈合,其机制可能与调控GPX4/NF-κB p65信号通路有关。
关键词
创面修复
褪黑素
铁死亡
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
核因子-κB
p65
小鼠
Keywords
Wound healing
Melatonin
Ferroptosis
GPX4
NF-κB p65
Mice
分类号
R-33 [医药卫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局部筋膜组织皮瓣修复与自体皮移植在慢性溃疡创伤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2
作者
闫绍臣
芦周洲
刘艳菊
机构
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烧伤整形科
出处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CAS
2024年第11期655-658,共4页
文摘
目的比较分析局部筋膜组织皮瓣修复与自体皮移植在慢性溃疡创伤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自2020年7月至2022年7月,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烧伤整形科收治的82例面部慢性溃疡创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41例/组。对照组采取自体皮移植治疗,观察组采取局部筋膜组织皮瓣修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及预后相关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创面愈合);两组不同时间(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面部3D偏差值;比较两组不同时间(术后1、3.6个月)温哥华瘢痕评估量表(vancouver scar scale,VSS)评分;统计并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住院及创面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低于对照组(P<0.05);偏回归系数解释:术后1、3、6个月时β=-0.120、-0.270、-0.300,P均<0.001,表明术后1、3、6个月时患者面部3D偏差值较术前降低0.120、0.270、0.300;观察组术后1、3、6个月β=-0.080、-0.080、-0.110,P=0.047、0.029、0.008观察组术后1、3、6个月较术前的差值较对照组降低0.080、0.080、0.110,即观察组术后1、3、6个月较术前降低0.20、0.35、0.41;偏回归系数解释:术后3、6个月时β=3.170、4.660,P均<0.001,表明术后3、6个月时患者VSS评分较术后1个月降低3.170、4.660;观察组术后3、6个月β=-0.200、-0.740,P=0.358、0.001,即观察组术后6个月较术后1个月的差值较对照组降低0.740,即观察组术后6个月较术前降低5.400;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7.32%)低于对照组(21.9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局部筋膜组织皮瓣修复能够有效地促进面部慢性溃疡创伤患者创面愈合,并获得较好的术后外观。
关键词
面部慢性溃疡创伤
局部筋膜组织皮瓣修复
自体皮移植
创面愈合
Keywords
Facial chronic ulcer trauma
Local fascia tissue flap repair
Autologous skin transplantation
Wound healing
分类号
R622 [医药卫生—整形外科]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褪黑素调控GPX4/NF-κB p65信号通路干预铁死亡促进小鼠皮肤创面修复
芦周洲
高栋梁
王亚康
《陕西医学杂志》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局部筋膜组织皮瓣修复与自体皮移植在慢性溃疡创伤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闫绍臣
芦周洲
刘艳菊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CAS
2024
0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