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ema4D通过调节趋化因子和CD8^+T细胞募集促进口腔扁平胎癣的发展 被引量:3
1
作者 张锋娟 薛伟 丁钰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0年第4期366-369,共4页
目的探讨Sema4D通过调节趋化因子和CD8^+T细胞募集促进口腔扁平胎癣的发展机制。方法回顾性选择宝鸡市人民医院收集的口腔扁平胎癣病理标本34例作为病例组,同期选择正常口腔黏膜组织21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两组组织CXC类趋... 目的探讨Sema4D通过调节趋化因子和CD8^+T细胞募集促进口腔扁平胎癣的发展机制。方法回顾性选择宝鸡市人民医院收集的口腔扁平胎癣病理标本34例作为病例组,同期选择正常口腔黏膜组织21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两组组织CXC类趋化因子受体7(CXCR7)与Sema4D表达情况,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两组血液CD8^+T细胞,并分析病例组CXCR7、Sema4D表达阳性率与CD8^+T细胞含量的相关性。结果病例组组织的CXCR7与Sema4D表达阳性率分别为82. 4%、88. 2%,显著高于对照组组织的33. 3%和42. 9%(P <0. 05)。病例组的CD8^+T细胞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CD4^+T细胞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5)。直线相关分析显示口腔扁平苔藓患者病理组织的CXCR7、Sema4D表达阳性率与CD8^+T细胞含量成显著正相关性,与CD4^+T细胞含量呈显著负相关性(P <0. 05)。COX回归分析显示CXCR7、Sema4D表达阳性率均为影响CD8+T含量的主要因素(P <0. 05)。结论 Sema4D可通过调节趋化因子CXCR7和CD8^+T细胞募集促进口腔扁平胎癣的发展,是监测T细胞免疫功能的关键标志分子,可能在口腔扁平胎癣的发生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扁平胎癣 Sema4D 趋化因子 CD8+T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腔颌面部撕裂伤180例急救体会 被引量:2
2
作者 丁钰 惠宏斌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5年第16期2393-2395,共3页
目的总结口腔颌面部撕裂伤急救体会,探讨口腔颌面部撕裂伤合理的急救措施。方法选取2012年3月至2014年4月宝鸡市中医医院急诊救治的180例口腔颌面部撕裂伤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另选50例采用带蒂胸大肌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撕裂伤作为对照组,... 目的总结口腔颌面部撕裂伤急救体会,探讨口腔颌面部撕裂伤合理的急救措施。方法选取2012年3月至2014年4月宝鸡市中医医院急诊救治的180例口腔颌面部撕裂伤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另选50例采用带蒂胸大肌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撕裂伤作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口腔颌面部撕裂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急救情况。结果 180例患者全部治愈出院,出院1个月复查显示,患者口腔咬合及咀嚼功能恢复正常,合并伤治疗效果满意,50例患者也同时治愈,出院后1个月复查显示并无其他并发症。结论口腔颌面部撕裂伤急救需要以抢救生命为首要原则,制订合理的救治及护理方案,有利于改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颌面部 撕裂伤 急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倍子单宁酸影响变异链球菌生物膜形成的体外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李娜 赵春苗 +5 位作者 程小刚 李经纬 付建军 王晓娟 唐荣银 余擎 《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84-187,共4页
目的:在微流体系统(Bioflux System)中观察五倍子单宁酸对变异链球菌生物膜形成的影响作用。方法:Bioflux200系统中接种复苏的变异链球菌至观察区,静置30 min后,分别在各进孔加入BHIS液(对照组)、含五倍子单宁酸终末浓度分为8 mg/mL(实... 目的:在微流体系统(Bioflux System)中观察五倍子单宁酸对变异链球菌生物膜形成的影响作用。方法:Bioflux200系统中接种复苏的变异链球菌至观察区,静置30 min后,分别在各进孔加入BHIS液(对照组)、含五倍子单宁酸终末浓度分为8 mg/mL(实验1组)、16 mg/mL(实验2组)的BHIS液及含2 g/L洗必泰的BHIS液(阳性对照组);然后在0.8 dyne剪切力作用下连续培养12 h;活菌死菌荧光染色剂(LIVE/DEADBacLightTM)染色后在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下观察各组生物膜的形成情况。结果:对照组形成了较完整的菌斑生物膜且视野内多为活菌;两种浓度五倍子单宁酸组均无菌斑生物膜形成,只可观察到少量散在的死菌和活菌;洗必泰组亦无菌斑生物膜的形成,且视野内基本为散在的死菌存在。结论:一定浓度五倍子单宁酸在剪切力的作用下可抑制变异链球菌菌斑生物膜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宁酸 微流体系统 变异链球菌 生物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血小板血浆对人乳牙牙髓干细胞的增殖与向成骨分化的调控作用 被引量:5
4
作者 丁钰 武志贤 惠宏斌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9年第13期1372-1375,共4页
目的探讨富血小板血浆(mPRP)对人乳牙牙髓干细胞(SHED)的增殖与向成骨分化的调控中的作用。方法收集陕西省宝鸡市中医医院门诊6~8岁儿童拔除的乳牙,酶消化法培养SHED,将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3μmol/L组和10μmol/L组,依照分组依次以0μ... 目的探讨富血小板血浆(mPRP)对人乳牙牙髓干细胞(SHED)的增殖与向成骨分化的调控中的作用。方法收集陕西省宝鸡市中医医院门诊6~8岁儿童拔除的乳牙,酶消化法培养SHED,将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3μmol/L组和10μmol/L组,依照分组依次以0μmol/L、3μmol/L、10μmol/LmPRP作用于SHED。采用MTT法检测mPRP对SHED增殖能力的影响,采用碱性磷酸酶(ALP)试剂盘检测mPRP作用于SHED后ALP活性的改变,RT-PCR方法检测细胞内骨涎蛋白与骨钙素mRNA含量的改变。结果①采用mPRP培养的SHED生长形态良好,单细胞形式的成纤维细胞样形态,体积较小,大多数细胞为长梭型或多角型,有些细胞呈现出立方形,细胞胞质均匀,胞体丰满。每5~7天汇合可传代。②mPRP对SHED细胞具有促进其增殖的能力,3μmol/L组与10μmol/L组SHED细胞测得的OD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随着mPRP浓度的升高,测得的OD值增大(P<0.05)。③ALP活性方面,在3μmol/L组和10μmol/L组,测得的OD值均随着时间的变化,OD值增大,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μmol/L组与10μmol/L组测得的OD值在不同时间点上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3μmol/L组及10μmol/L组SHED细胞中骨涎蛋白和骨钙素的mRNA含量均高于对照组,且随着mPRP的浓度升高,促进作用逐渐增强(P<0.05)。结论mPRP对SHED细胞的增殖和向成骨分化均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随着浓度的增大和作用时间的延长,其促进增殖的能力也随之增强,可见mPRP促进SHED的增殖和向成骨分化具有一定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牙牙髓干细胞 细胞增殖 骨向分化 牙齿再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强纤维结合方丝弓托槽在外伤脱位牙固定中的应用 被引量:8
5
作者 袁宏周 东红岗 +2 位作者 张莹 付建军 李虹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0年第10期1528-1530,共3页
目的:探讨超强纤维结合方丝弓托槽在外伤脱位牙固定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择外伤性脱位牙患者36例,55颗牙(脱位牙≤2颗;无冠根折及牙槽骨骨折;基牙无松动、缺失或萌出不全),随机分成两组,分别采用超强纤维结合方丝托槽树脂夹板技术、与... 目的:探讨超强纤维结合方丝弓托槽在外伤脱位牙固定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择外伤性脱位牙患者36例,55颗牙(脱位牙≤2颗;无冠根折及牙槽骨骨折;基牙无松动、缺失或萌出不全),随机分成两组,分别采用超强纤维结合方丝托槽树脂夹板技术、与超强纤维增强复合树脂夹板技术进行单颌固定,固定6周。记录外伤、疗效及操作时间情况。结果:在外伤脱位牙固定疗效方面,超强纤维结合方丝托槽树脂夹板技术与超强纤维增强复合树脂夹板技术相比较无显著性差异(χ2=0.02,P>0.05);在牙体无损伤方面,超强纤维结合方丝托槽树脂夹板技术与超强纤维增强复合树脂夹板技术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χ2=45.6,P<0.01)。在操作时间方面,超强纤维结合方丝托槽树脂夹板技术与超强纤维增强复合树脂夹板技术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t=9.99,P<0.01)。结论:超强纤维结合方丝托槽树脂夹板技术固定外伤脱位牙疗效确切,具有牙齿无损伤、临床操作时间短及简单易操作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强纤维 托槽 结合 外伤脱位牙 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牙周正畸联合治疗牙周炎致前牙移位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23
6
作者 惠宏斌 丁钰 朱虹 《西部医学》 2016年第10期1439-1442,共4页
目的 研究牙周正畸联合治疗牙周炎致前牙移位的疗效及预后。方法 选取2010年1月~2014年12月来院接受治疗的牙周炎前牙移位患者40例(患牙数91颗)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实施牙周正畸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牙槽骨吸收程度、牙龈出血指... 目的 研究牙周正畸联合治疗牙周炎致前牙移位的疗效及预后。方法 选取2010年1月~2014年12月来院接受治疗的牙周炎前牙移位患者40例(患牙数91颗)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实施牙周正畸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牙槽骨吸收程度、牙龈出血指数、牙周袋深度等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后患者牙龈出血指数低级例数要明显多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患者牙周袋深度要明显小于治疗前(P〈0.05);治疗前牙齿松动程度以Ⅱ、Ⅲ度居多,治疗后Ⅰ度明显多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患者牙槽骨吸收程度达到根颈1/3的比例要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本组患者治疗后显效者24(60.0%)例,有效者13(32.5%)例,无效者3(7.5%)例,治疗有效率为92.5%。结论 对牙周炎致前牙移位患者实施牙周正畸联合治疗,能够在改善患者牙周炎症的同时,矫正患者前牙的位置,具有较明显的疗效,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炎 前牙位移 正畸治疗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牙周炎患者动脉粥样硬化与牙周病病原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王斯璐 崔贞 祁海龙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21年第1期117-120,共4页
【目的】探究慢性牙周炎患者动脉粥样硬化与牙周病病原的关系。【方法】选择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本院收治的慢性牙周炎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其是否合并动脉粥样硬化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比较两组临床牙周参数[菌斑指数(PLI)... 【目的】探究慢性牙周炎患者动脉粥样硬化与牙周病病原的关系。【方法】选择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本院收治的慢性牙周炎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其是否合并动脉粥样硬化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比较两组临床牙周参数[菌斑指数(PLI)、牙龈指数(GI)、探诊深度(PD)、临床附着水平(CAL)、探诊出血(BOP)比例],血液学指标[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WBC)计数、血小板(PLT)计数、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肌酐(Cr)、纤维蛋白原(F1B)]及牙周病病原微生物检出率;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慢性牙周炎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各临床指标与牙周病病原微生物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患者PLT、HDL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hs-CRP、WBC、FIB、Cr、LDL水平及BOP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伴放线聚生杆菌、牙龈卟啉单胞菌、中间普雷沃菌、缠结优杆菌、侵蚀艾肯菌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福赛斯坦纳菌、齿垢密螺旋体、微小消化链球菌、具核梭杆菌、直肠弯曲菌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伴放线聚生杆菌、牙龈卟啉单胞菌、福赛斯坦纳菌、中间普雷沃菌、具核梭杆菌、侵蚀艾肯菌检出率与慢性牙周炎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临床炎性指标有相关性(P<0.05);齿垢密螺旋体、微小消化链球菌、缠结优杆菌、直肠弯曲菌检出率与慢性牙周炎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临床炎性指标无相关性(P>0.05)。【结论】慢性牙周炎患者动脉粥样硬化与伴放线聚生杆菌、牙龈卟啉单胞菌、福赛斯坦纳菌、中间普雷沃菌、具核梭杆菌、侵蚀艾肯菌有一定相关性,早期检测牙周病病原微生物对慢性牙周炎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防治意义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牙周炎/微生物学 动脉粥样硬化/并发症 菌斑试验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d:YAG激光与超声洁刮治术联合治疗牙周炎疗效及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13
8
作者 何静妮 惠宏斌 巩秋红 《贵州医药》 CAS 2019年第5期753-755,共3页
目的探究掺钕钇铝石榴石(Nd:YAG激光)与超声洁刮治术联合治疗牙周炎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8月期间我院收治的中重度慢性牙周炎患者90例(148颗患牙)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45例(76颗患牙)采用超声... 目的探究掺钕钇铝石榴石(Nd:YAG激光)与超声洁刮治术联合治疗牙周炎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8月期间我院收治的中重度慢性牙周炎患者90例(148颗患牙)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45例(76颗患牙)采用超声洁刮治术治疗,观察组45例(72颗患牙)在超声洁刮治术基础上联合Nd:YAG激光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各时期的患牙菌斑指数(PLI)、龈沟出血指数(SBI)、菌落数量(CFU)的变化及治疗安全性。结果两组治疗后的PLI指数、SBI指数及CFU含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其中观察组治疗后1个月、3个月的PLI指数、SBI指数均分别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3个月的CFU含量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Nd:YAG激光与超声洁刮治术联合治疗牙周炎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控制牙菌斑,改善牙龈出血状况,并可有效杀灭牙周袋内菌落,且治疗安全性较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D:YAG激光 超声洁刮治术 牙周炎 疗效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病毒介导microRNA-214在成牙骨质细胞分化过程中的功能研究
9
作者 惠宏斌 丁钰 +1 位作者 付建军 屈小兵 《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 CAS 2017年第6期315-319,314,共6页
目的:构建microRNA-214沉默慢病毒载体并研究其在成牙骨质细胞分化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常规条件下培养成牙骨质细胞系(OCCM-30 cell lines),并对其进行矿化诱导,检测牙骨质分化相关标记物的变化。构建microRNA-214沉默慢病毒载体并感染... 目的:构建microRNA-214沉默慢病毒载体并研究其在成牙骨质细胞分化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常规条件下培养成牙骨质细胞系(OCCM-30 cell lines),并对其进行矿化诱导,检测牙骨质分化相关标记物的变化。构建microRNA-214沉默慢病毒载体并感染成牙骨质细胞后,用荧光显微镜检测其感染效率,cck8测定各组细胞的增殖速率;用茜素红和Von kossa染色检测各组成牙骨质细胞的矿化能力;Real-Time PCR检测各组细胞牙骨质分化标志物的表达水平。结果:常规诱导成牙骨质细胞并检测其标志物的改变,结果表明成牙骨质细胞矿化诱导成功。荧光显微镜显示,microRNA-214沉默载体能够顺利进入细胞;cck8测定结果显示,microRNA-214沉默组能显著提高成牙骨质细胞的增殖速率;茜素红和Von kossa染色结果发现,空白组和阴性对照组矿化结节形成量较少,而microRNA-214沉默组则形成较多的矿化结节;成牙骨质细胞矿化标志物检测显示,microRNA-214沉默组成牙骨质矿化标志物表达量较高(P<0.05)。结论:microRNA-214沉默能够促进成牙骨质细胞的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roRNA-214 慢病毒 成牙骨质细胞 分化和矿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底瓷与饰面瓷的厚度比例对IPS Empress Ⅱ热压铸陶瓷试件表面粗糙度色彩指标参数和抗弯度强度的影响
10
作者 何静妮 惠宏斌 刘刚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19年第22期2798-2800,共3页
随着材料科学的发展,纳米陶瓷已广泛应用于口腔科修复学中。IPS EmpressⅡ热压铸陶瓷试件采用高强度二硅酸锂玻璃陶瓷作为修复体的基层,该晶体在形态和构造上与牙釉质中的晶体近似,具有较高的强度、韧性和超塑性,可明显抵抗咀嚼肌咀嚼... 随着材料科学的发展,纳米陶瓷已广泛应用于口腔科修复学中。IPS EmpressⅡ热压铸陶瓷试件采用高强度二硅酸锂玻璃陶瓷作为修复体的基层,该晶体在形态和构造上与牙釉质中的晶体近似,具有较高的强度、韧性和超塑性,可明显抵抗咀嚼肌咀嚼时产生的力量[1]。IPS Empress Ⅱ热压铸陶瓷试件在加工过程可能会影响陶瓷的抗弯度强度值和光学性能[2]。通过调整基底瓷与饰面瓷的厚度,可以恢复陶瓷冠与牙齿的邻接关系,而且,强度与基底瓷与饰面瓷的厚度在1.6~2.5 mm瓷体相关,当超过此范围时,其强度显著降低[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饰面瓷 修复体 EMPRESS 修复学 邻接关系 咀嚼肌 牙釉质 IP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列线图分析下颌阻生智牙拔除术后下牙槽神经血管束损伤的风险模型
11
作者 祁海龙 马蓉 付建军 《中国医师杂志》 CAS 2024年第10期1504-1508,共5页
目的列线图分析下颌阻生智牙拔除术后下牙槽神经血管束损伤的风险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2月至2023年11月在宝鸡市中医医院接受下颌阻生智牙拔除术患者193例的临床资料,术后3个月,根据患者是否发生下牙槽神经血管束损伤分为发生组... 目的列线图分析下颌阻生智牙拔除术后下牙槽神经血管束损伤的风险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2月至2023年11月在宝鸡市中医医院接受下颌阻生智牙拔除术患者193例的临床资料,术后3个月,根据患者是否发生下牙槽神经血管束损伤分为发生组与未发生组。对比两组临床资料,分析下颌阻生智牙拔除术后发生下牙槽神经血管束损伤的影响因素,构建并验证下颌阻生智牙拔除术后发生下牙槽神经血管束损伤的风险模型。结果术后3个月,193例患者下牙槽神经血管束损伤发生率为12.95%(25/193)。发生组(n=25)年龄≥25岁、性别为女性、阻生深度为低位阻生、关系分类为ClassⅢ类、下牙槽管(IAC)偏移、阻生牙与IAC的方向关系为Ⅱ~Ⅲ类、阻生牙与IAC的接触关系为Ⅱ~Ⅲ级占比高于未发生组(n=168)(均P<0.05)。年龄(OR=5.280,95%CI:1.856~15.025)、阻生深度(OR=5.766,95%CI:2.026~16.407)、阻生牙与IAC的方向关系(OR=4.504,95%CI:1.583~12.816)、阻生牙与IAC的接触关系(OR=3.991,95%CI:1.403~11.356)为下颌阻生智牙拔除术后发生下牙槽神经血管束损伤的影响因素(均P<0.05)。列线图模型预测下颌阻生智牙拔除术后发生下牙槽神经血管束损伤的灵敏度为88.00%,特异度为91.07%,曲线下面积为0.906(95%CI:0.748~0.959)。结论基于年龄、阻生深度、阻生牙与IAC的方向关系、阻生牙与IAC的接触关系构建下颌阻生智牙拔除术后下牙槽神经血管束损伤风险模型,有助于早期评估下牙槽神经血管束损伤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拔牙 下颌阻生智牙 下牙槽神经血管束损伤 风险模型
原文传递
不同修复方式对儿童乳牙牙体缺损的疗效和安全性比较 被引量:24
12
作者 丁钰 张莹 +2 位作者 付建军 惠宏斌 祁海龙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7年第26期5134-5137,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修复方式对儿童乳牙牙体缺损修复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5年1月在我院因牙体缺损严重无法填充修复的乳牙牙体缺损患儿67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三组,记为A组(22例)、B组(22例)和C组(23例)。A组患儿... 目的:探讨不同修复方式对儿童乳牙牙体缺损修复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5年1月在我院因牙体缺损严重无法填充修复的乳牙牙体缺损患儿67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三组,记为A组(22例)、B组(22例)和C组(23例)。A组患儿进行金属预成冠修复,B组患儿进行铸瓷嵌体修复,C组患儿进行银汞合金充填修复。随访18个月,比较3组患儿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C组患儿随访期间发生牙痛6例,食物嵌塞、修复体和牙体之间出现裂缝的患儿各5例,牙龈充血3例,继发龋2例;B组患儿发生牙痛3例,食物嵌塞、牙龈充血、修复体和牙体之间出现裂缝以及继发龋等各1例;A组患儿发生疼痛和食物嵌塞各2例,牙龈充血1例。A组和B组患儿以上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明显低于C组(P<0.05),A组发生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低于B组,但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金属预成冠修复和铸瓷嵌体修复儿童乳牙牙体缺损较银汞合金充填修复具有更好的临床效果,且安全性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牙缺损 金属预成冠修复 铸瓷嵌体修复 安全性
原文传递
慢性牙周炎对牙种植修复的疗效影响 被引量:12
13
作者 丁钰 张莹 +2 位作者 惠宏斌 付建军 王莉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7年第27期5344-5347,共4页
目的:分析慢性牙周对种植义齿修复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7月至2015年6月在宝鸡市中医医院接受牙种植修复治疗的慢性牙周炎患者52例(70枚)作为观察组及同期接受牙种植的牙周健康患者49例(69枚),作为对照组。观察分析两组患者种植修... 目的:分析慢性牙周对种植义齿修复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7月至2015年6月在宝鸡市中医医院接受牙种植修复治疗的慢性牙周炎患者52例(70枚)作为观察组及同期接受牙种植的牙周健康患者49例(69枚),作为对照组。观察分析两组患者种植修复1、3、6、12个月的边缘骨吸收量(MBL)、改良菌斑指数(m PLI)、改良龈沟出血指数(m SBI)、探测深度(PD)以及种植体龈沟液IL-1、IL-6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种植1年后,对照组的种植成功率为97.10%(67/69),观察组的种植成功率为91.42%(64/7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种植1个月及3个月后,两组的m PLI、m SBI、PD以及MBL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种植6个月后,观察组的m SBI、PD以及MBL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m PLI仍无明显变化。此外,种植1个月、3个月时,对照组的IL-1β未检出;6个月后,观察组的IL-1β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种植3个月后,观察组的IL-6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慢性牙周炎可降低牙种植修复治疗的疗效,可能与种植体周围炎的发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症因子 慢性牙周炎 种植修复 种植体周围炎
原文传递
牙周超声治疗仪联合头孢克洛治疗牙周炎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武志贤 丁钰 +4 位作者 杜莉 曹伟靖 田莹 高朵朵 付蓉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9年第19期3734-3737,3754,共5页
目的:研究牙周超声治疗仪联合头孢克洛治疗牙周炎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70例牙周炎患者,共有患牙103颗,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牙周超声治疗仪治疗,观察组在牙周超声治疗后联合口服头孢克洛,每... 目的:研究牙周超声治疗仪联合头孢克洛治疗牙周炎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70例牙周炎患者,共有患牙103颗,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牙周超声治疗仪治疗,观察组在牙周超声治疗后联合口服头孢克洛,每次0.25 g,每8 h给药1次。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咬合指标(咬合创伤指数(TOI)和咬合时间(OT))、牙周指标(附着水平(AL)、探诊深度(PD)、临床附着丧失(CAL)和出血指数(BI))、血清炎性指标(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改变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1.43%vs. 74.28%,P<0.05);两组治疗后的TOI、OT、AL、PD、CAL、BI、血清IL-1β和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以上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牙周超声治疗仪联合头孢克洛治疗牙周炎患者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用牙周超声治疗仪治疗,其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牙周状况和咬合指标,并且能减轻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超声治疗仪 头孢克洛 牙周炎 白细胞介素-1Β 肿瘤坏死因子-Α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