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白内障患者术后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减少的多因素分析 被引量:24
1
作者 曹端荣 龚静青 +2 位作者 金玲 牛静宜 牛玉玲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716-719,共4页
目的:探讨白内障患者超声乳化术后影响角膜内皮细胞数目减少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我院眼科采用超声乳化术治疗的98例120眼进行回顾性分析,收集时间2014-07/2016-07;根据患者术后2mo复查角膜中央内皮细胞密度与术前进行比较分为严重丢失... 目的:探讨白内障患者超声乳化术后影响角膜内皮细胞数目减少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我院眼科采用超声乳化术治疗的98例120眼进行回顾性分析,收集时间2014-07/2016-07;根据患者术后2mo复查角膜中央内皮细胞密度与术前进行比较分为严重丢失组52例67眼(角膜中央内皮细胞丢失率≥12.3%),一般丢失组46例53眼(角膜中央内皮细胞丢失率<12.3%),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手术相关指标,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法探讨影响白内障患者术后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的影响因素。结果:严重丢失组和一般丢失组的性别、合并高血压、合并糖尿病、合并高血脂、浅前房、角膜直径增大、注吸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比较的Emery晶状体核硬度分级、超声能量、超声乳化时间、年龄构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非条件Logistic分析法,结果显示Emery晶状体核硬度分级增高、超声能量增加、超声乳化时间较长、年龄增大是超声乳化术治疗后角膜内皮细胞数目严重减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白内障患者超声乳化术后影响角膜内皮细胞数目减少的主要因素为Emery晶状体核硬度分级增高、超声能量增加、超声乳化时间较长、年龄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 超声乳化术 角膜内皮细胞 相关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浓度阿托品联合角膜塑形镜治疗青少年中低度近视的疗效 被引量:42
2
作者 牛玉玲 叶茹珊 +2 位作者 邓铤明 金玲 牛静宜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940-1944,共5页
目的:分析角膜塑形镜联合低浓度阿托品对青少年中低度近视的控制效果。方法:选取2016-01/06我科收治的中低度近视青少年患者76例152眼,按照自愿原则分为角膜塑形组36例72眼与角膜塑形镜联合低浓度阿托品组40例80眼(联合组),两组患者均... 目的:分析角膜塑形镜联合低浓度阿托品对青少年中低度近视的控制效果。方法:选取2016-01/06我科收治的中低度近视青少年患者76例152眼,按照自愿原则分为角膜塑形组36例72眼与角膜塑形镜联合低浓度阿托品组40例80眼(联合组),两组患者均配戴角膜塑形镜,联合组加用0.1g/L阿托品滴眼液点眼,均随访1a,检查戴镜前后裸眼视力、屈光度、眼轴长度、眼压、泪膜功能及角膜各参数的变化,统计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戴镜前、戴镜1a两组裸眼视力、屈光度、眼轴长度、眼压比较无差异(P>0.05),联合组戴镜前、戴镜1a裸眼视力变化幅度高于角膜塑形镜组,屈光度及眼轴长度差值低于角膜塑形镜组(P<0.05);戴镜前,两组患者泪膜脂质层厚度(LLT)、客观散射指数(OSI)、泪膜破裂时间(BUT)比较无差异(P>0.05),戴镜1a,联合组LLT、BUT高于角膜塑形镜组,OSI低于角膜塑形镜组(P<0.05);戴镜前,两组患者角膜曲率、角膜厚度、前房深度比较无差异(P>0.05),戴镜1a,联合组角膜曲率、角膜厚度、前房深度变化幅度均低于角膜塑形镜组(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角膜塑形镜联合低浓度阿托品可改善青少年中低度近视患者裸眼视力,控制屈光度、眼轴增长,对角膜形态及泪膜功能无明显负面影响,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低度近视 角膜塑形镜 阿托品 视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珠单抗与康柏西普治疗湿性老年性黄斑变性的疗效对比 被引量:41
3
作者 牛静宜 金玲 +1 位作者 刘晓红 张宏 《广西医学》 CAS 2016年第5期641-643,670,共4页
目的对比雷珠单抗与康柏西普治疗湿性老年性黄斑变性的临床疗效。方法湿性老年性黄斑变性患者40例(40眼),分为雷珠单抗组与康柏西普组各20例,分别给予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0.1 ml、康柏西普0.1 ml。注射前及注射1周、1个月及3个月后检... 目的对比雷珠单抗与康柏西普治疗湿性老年性黄斑变性的临床疗效。方法湿性老年性黄斑变性患者40例(40眼),分为雷珠单抗组与康柏西普组各20例,分别给予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0.1 ml、康柏西普0.1 ml。注射前及注射1周、1个月及3个月后检测两组患者裸眼视力,光学相关断层扫描仪检测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注射1个月、3个月后眼底荧光造影检测脉络膜新生血管形成(CNV)渗漏。结果治疗后各时间点雷珠单抗组的视力均高于康柏西普组,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薄于康柏西普组(P<0.05),但视力及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的时间与分组无交互效应(P>0.05)。注射1个月、3个月后,两组CNV渗漏治疗均有效,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雷珠单抗相比,康柏西普玻璃体腔注射减轻湿性老年性黄斑变性患者的CNV渗漏的效果相当,而对视力及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的改善稍差,但是随着时间的延长,应可以达到相同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性老年性黄斑变性 雷珠单抗 康柏西普 玻璃体腔注射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羊膜上皮细胞的分离、纯化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金玲 陈剑 +4 位作者 吴静 徐锦堂 周清 刘小勇 赵松滨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6期2055-2057,共3页
目的体外分离人羊膜上皮细胞并纯化,对体外培养的人羊膜上皮细胞的生物学特性进行相关研究。方法取足月剖宫产的人羊膜组织,经胰蛋白酶、胶原酶和Dnase酶消化后,采用差异黏附法获得纯度高的羊膜上皮细胞,接种于含10%胎牛血清的DMEM/F12... 目的体外分离人羊膜上皮细胞并纯化,对体外培养的人羊膜上皮细胞的生物学特性进行相关研究。方法取足月剖宫产的人羊膜组织,经胰蛋白酶、胶原酶和Dnase酶消化后,采用差异黏附法获得纯度高的羊膜上皮细胞,接种于含10%胎牛血清的DMEM/F12培养基中进行原代和传代培养,用HE染色法对培养细胞进行形态学观察,并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细胞角蛋白CK7、CK8、CK18在体外培养的人羊膜上皮细胞中的表达。结果经不同的消化酶消化和差异黏附法筛选后能获得纯度较高的人羊膜上皮细胞,在体外培养条件下人羊膜上皮细胞呈上皮细胞特有的铺路石样外观,并能连续传代8~10次,细胞角蛋白CK7、CK8、CK18在其胞浆中呈阳性表达。结论人羊膜上皮细胞能在体外成功分离、纯化、培养并增殖,为人羊膜上皮细胞的进一步研究及其在细胞移植和组织工程中的应用奠定了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膜上皮细胞 细胞培养 CK7 CK8 CK1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羊膜上皮细胞体外培养重建角膜上皮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刘小勇 陈剑 +6 位作者 周清 吴静 王彦平 金玲 徐锦堂 贺春香 姚敏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689-693,共5页
目的:探讨人羊膜上皮细胞(human amniotic epithelial cells,HAECs)诱导分化为角膜上皮细胞的可塑性及其重建角膜上皮的可行性。方法:取足月产人羊膜,通过胶原酶、胰蛋白酶和EDTA消化获得HAECs,将细胞在体外培养扩增、传代,将2~3代HAEC... 目的:探讨人羊膜上皮细胞(human amniotic epithelial cells,HAECs)诱导分化为角膜上皮细胞的可塑性及其重建角膜上皮的可行性。方法:取足月产人羊膜,通过胶原酶、胰蛋白酶和EDTA消化获得HAECs,将细胞在体外培养扩增、传代,将2~3代HAECs接种于去上皮的兔角膜基质上培养,待HAECs融合形成单层后,置于插入式培养皿中进行气液界面培养14 d。对角膜基质上培养的HAECs用光镜、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进行形态学及超微结构观察,以及细胞角蛋白(CK)3/12的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HAECs可在角膜基质上生长,培养1~2 d可形成单层,气液界面培养14 d可形成4~5层细胞的复层上皮,扫描电镜观察细胞表面有丰富的微绒毛,透射电镜下可见上皮细胞之间有桥粒连接,免疫组化检测复层细胞表达CK3/12,所形成的复层结构与正常角膜上皮相似。结论:HAECs有可能作为种子细胞用于组织工程角膜上皮重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膜 角膜 上皮细胞 组织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病毒介导EGFP基因修饰的人羊膜上皮细胞重建角膜表层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金玲 陈剑 +4 位作者 吴静 徐锦堂 周清 叶茹珊 张宏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685-689,共5页
背景研究发现人羊膜上皮细胞(AECs)具有干细胞的某些特性,已有学者用其进行眼表重建,其可能是角膜表层重建的一种新型种子细胞。目的探讨经慢病毒载体(pLenti6/V5一DEST)介导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基因修饰的人AECs作为组... 背景研究发现人羊膜上皮细胞(AECs)具有干细胞的某些特性,已有学者用其进行眼表重建,其可能是角膜表层重建的一种新型种子细胞。目的探讨经慢病毒载体(pLenti6/V5一DEST)介导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基因修饰的人AECs作为组织工程化角膜表层一种新的细胞来源的应用价值。方法利用慢病毒载体携带标记基因EGFP转染人AECs,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转染基因的瞬时表达,倒置显微镜下观察转染细胞的生长形态,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转染细胞中EGFP的阳性表达率,然后应用EGFP基因修饰的人AECs构建复层上皮细胞一角膜基质移植材料。手术切除兔眼的全部角膜缘组织制备角膜缘干细胞缺损动物模型,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兔眼移植EGFP基因修饰的人AECs构建的复层上皮细胞一角膜基质移植材料,对照组兔眼移植无上皮细胞的角膜基质移植材料,每天裂隙灯下观察2组兔眼角膜的混浊、结膜上皮化和新生血管化情况。1个月后处死动物摘除眼球,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角膜植片中EGFP的表达,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其细胞角蛋白8(CK8)、CKl8和CKl2的表达,以鉴定移植细胞分化为角膜样的上皮细胞。结果大多数转染细胞筛选出的抗性克隆以及培养的克隆细胞与正常体外培养的人AECs形态相似,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瞬时转染48h的人AECs中EGFP阳性表达率最高,为61.50%,与12、24、96h转染组15.24%、38.27%、39.10%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72h转染组的58.3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10只兔眼中有6只眼角膜恢复透明,组织片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能发出绿色荧光,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CK8、CKl8、CKl2表达均为细胞质棕色染色,细胞核蓝染。对照组兔眼角膜均混浊、水肿,荧光显微镜下未见荧光,且部分角膜组织有CK8、CKl8表达,无CKl2表达。结论EGFP基因修饰的人AECs构建的复层上皮细胞一角膜基质移植材料能较好地重建角膜缘干细胞缺乏的兔眼角膜表层,可能是组织工程角膜表层一种新的细胞来源。慢病毒载体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基因转移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病毒 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 基因转染 人羊膜上皮细胞 角膜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年龄段慢性感染性角膜炎的病因和病原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曹端荣 龚静青 +1 位作者 金玲 罗治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681-1683,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段慢性感染性角膜炎的病因和病原学特征。方法:将我院2015-01/2017-12确诊为慢性感染性角膜炎患者89例89眼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年龄分为13~32岁组35例35眼、33~52岁组28例28眼、53~73岁组26例26眼,对其不同年龄段的...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段慢性感染性角膜炎的病因和病原学特征。方法:将我院2015-01/2017-12确诊为慢性感染性角膜炎患者89例89眼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年龄分为13~32岁组35例35眼、33~52岁组28例28眼、53~73岁组26例26眼,对其不同年龄段的发病病因和病原学特征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三组患者在病因分布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90);三组患者在微生物组成分布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58,P=1.000)。三组患者真菌感染导致的慢性感染性角膜炎发生率相较于其他致病微生物均较高;所有患者中,细菌感染培养阳性患者26例,其中表皮葡萄球菌50%、绿脓杆菌15%、唾液链球菌12%、肺炎链球菌8%、大肠埃希菌8%和淋病双球菌8%,绿脓杆菌和表皮葡萄球菌是阳性培养结果中常见的细菌菌株;在真菌菌种感染患者中24例为培养阳性,其中镰孢菌属46%、曲霉菌属17%、交链孢属21%、菌丝体(无孢菌)4%、青霉菌属4%和弯孢菌属8%,所有阳性患者中以镰孢菌属和交链孢属两种菌种较高。结论:感染性角膜炎在不同年龄段的发病原因没有显著差异,在病原学分布上主要以真菌感染为主,病原学特征上细菌以表皮葡萄球菌为主,而真菌以镰孢菌属为主,应加强对感染性角膜炎的早期预防和防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年龄 感染性角膜炎 病因 病原学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培养的角膜上皮细胞诱导人羊膜上皮细胞分化为角膜上皮样细胞 被引量:2
8
作者 刘小勇 陈剑 +4 位作者 周清 徐纬 叶龙燕 周健庭 金玲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08-512,共5页
目的探讨体外培养人羊膜上皮细胞(HAEC)并定向诱导分化为角膜上皮样细胞的可行性。方法采用Ⅱ型胶原酶和胰蛋白酶消化分离培养HAEC,通过Transwell^(TM)非接触共培养系统与人角膜上皮细胞(CEC)进行共培养2周,诱导HAEC分化;通过免疫荧光... 目的探讨体外培养人羊膜上皮细胞(HAEC)并定向诱导分化为角膜上皮样细胞的可行性。方法采用Ⅱ型胶原酶和胰蛋白酶消化分离培养HAEC,通过Transwell^(TM)非接触共培养系统与人角膜上皮细胞(CEC)进行共培养2周,诱导HAEC分化;通过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染色法检测诱导后HAEC中细胞角蛋白3+12(CK3+12)、CK14、CK19、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蛋白的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分化细胞CK12、CK14、CK19、P63 m RNA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HAEC诱导前后CK3+12、CK14、CK19、P63的蛋白水平。结果体外培养的HAEC和CEC形态相似,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染色检测到HAEC诱导分化细胞CK3+12、CK14、CK19、PCNA呈阳性表达,诱导后HAEC中P63、CK12、CK19、CK14 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共培养前的3.35、6.76、2.42、1.06倍。结论在与CEC共培养2周后,HAEC可以转分化为角膜上皮样细胞,HAEC可用作组织工程角膜重建的种子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膜上皮细胞 角膜 共培养 转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患者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及预后特征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8
9
作者 曹端荣 龚静青 +1 位作者 金玲 邓铤明 《临床眼科杂志》 2018年第1期18-21,共4页
目的探究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患者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与预后不良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2013年12月至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76例CSC患者的性别、年龄、体重(BMI)、文化水平、病程以及FFA检查结果(渗漏类型、面积和分布... 目的探究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患者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与预后不良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2013年12月至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76例CSC患者的性别、年龄、体重(BMI)、文化水平、病程以及FFA检查结果(渗漏类型、面积和分布情况),规律治疗6个月复查视力和FFA,统计患者预后及病情转归。分析CSC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及与FFA诊断类型的相关性。结果各因素中年龄、病程、渗漏类型、渗漏位置和渗漏面积可影响CSC预后,各因素不同组别预后不良比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82、7.61、15.77、20.46和14.72,P均<0.05);而性别、BMI、病眼数量和分布、文化水平不影响CSC预后,各因素不同组别预后不良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4、2.02、2.89和1.27,P均>0.05)。对年龄、病程、渗漏类型、渗漏位置和渗漏面积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40岁,病程>12个月,墨渍样、多病灶渗漏类型,渗漏面积>1/3 PD,渗漏位置靠近黄斑区域是CSC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性危险因素。影响CSC预后的危险因素中,病程、渗漏类型、渗漏位置和渗漏面积与预后不良呈显著的线性正相关关系(P<0.05),而年龄与预后不良无明显线性关系(P>0.05)。结论多种因素可影响CSC患者预后,FFA诊断类型与CSC预后有显著的相关性,其中渗漏类型、面积和位置与CSC预后不良呈线性相关关系,在临床上可作为预测CSC预后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 预后不良 相关性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照相机辅助测量在测定共同性斜视斜视角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0
作者 牛玉玲 叶茹珊 +2 位作者 金玲 邓铤明 牛静宜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381-1384,共4页
目的:探讨照相机辅助测量对评估角膜映光法(Hirschberg Test)测定共同性斜视斜视角的准确性。方法:收集2016-01/2018-01我院收治的105例共同性斜视患者的临床资料,入院后均接受传统Hirschberg Test法、图片Hirschberg Test法斜视角检查... 目的:探讨照相机辅助测量对评估角膜映光法(Hirschberg Test)测定共同性斜视斜视角的准确性。方法:收集2016-01/2018-01我院收治的105例共同性斜视患者的临床资料,入院后均接受传统Hirschberg Test法、图片Hirschberg Test法斜视角检查,以三棱镜遮盖试验为金标准,记录传统Hirschberg Test法、图片Hirschberg Test法与金标准测定斜视角偏差值,分析Kappa角对偏差值的影响,分析照相机辅助测量在共同性斜视角中的应用价值。结果:传统Hirschberg Test法、图片Hirschberg Test法、三棱镜遮盖试验测定斜视角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棱镜遮盖试验测定斜视角度高于图片Hirschberg Test法(P<0.05),图片Hirschberg Test法又高于传统Hirschberg Test法(P<0.05),图片Hirschberg Test法与三棱镜遮盖试验测定斜视角一致性高于传统Hirschberg Test法(P<0.05);传统Hirschberg Test法测定斜视角偏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传统Hirschberg Test法偏差值均高于图片Hirschberg Test法(P<0.05);图片Hirschberg Test法对阳性、阴性Kappa角患者倾斜度检查偏差度均低于传统Hirschberg Test法(P<0.05)。结论:照相机辅助测量图片Hirschberg Test法对共同性斜视斜视角测定偏差低于传统Hirschberg Test法,且更适用于无法配合的低龄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同性斜视 照相机 角膜映光法 三棱镜 斜视角 图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儿弱视患者应用阿托品联合短时遮盖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探析 被引量:16
11
作者 牛玉玲 叶茹珊 +1 位作者 金玲 牛静宜 《中国医药科学》 2018年第6期231-233,247,共4页
目的研究阿托品联合短时遮盖治疗对小儿弱视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5年12月~2016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小儿弱视患者4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3例。对照组采用遮盖治疗法;观察组患者采用阿托品联合短时遮盖治疗。比较两组患... 目的研究阿托品联合短时遮盖治疗对小儿弱视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5年12月~2016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小儿弱视患者4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3例。对照组采用遮盖治疗法;观察组患者采用阿托品联合短时遮盖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依从性、视力、弱视眼球矫正球镜度数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在临床效果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依从性、视力提高、弱视眼球矫正球镜度数发生情况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情况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品联合短时遮盖治疗临床效果显著及依从性较高,有助于提升患儿视力,改善小儿弱视患者的临床症状,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弱视 阿托品 短时遮盖治疗 依从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囊膜破裂的外伤性白内障摘出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被引量:3
12
作者 刘晓红 徐大梅 李惠琴 《眼科新进展》 CAS 1999年第4期262-263,共2页
目的探讨囊膜破裂的外伤性白内障摘出Ⅰ期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术中利用粘弹剂配合玻璃体切除术,对35眼囊膜已破裂的外伤性白内障,进行手术摘出及Ⅰ期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结果术后矫正视力≥0.5者30眼,占... 目的探讨囊膜破裂的外伤性白内障摘出Ⅰ期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术中利用粘弹剂配合玻璃体切除术,对35眼囊膜已破裂的外伤性白内障,进行手术摘出及Ⅰ期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结果术后矫正视力≥0.5者30眼,占85.7%;0.1~0.4者4眼,占11.43%;0.1以下者1眼,占2.8%.未见任何严重手术并发症发生。结论由于显微手术的开展,粘弹剂及玻璃体切除术的应用,复杂的囊膜破裂的外伤性白内障摘出Ⅰ期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已变得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 外伤性 囊膜破裂 人工晶体植入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氯乙烯视网膜毒性与脂质过氧化关系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胡立志 张宏 贺乐荷 《中国职业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33-34,共2页
目的 为探讨三氯乙烯 (TCE)视网膜毒性与脂质过氧化的关系 ,进行了TCE兔的眼视网膜电流图 (ERG)及某些生化检测。方法 用浓度为 2、4g/m3 TCE分别对新西兰的白兔进行吸入式染毒 ,每日连续 4h ,每周 4d ,共 5周。结果 低剂量组 5周时E... 目的 为探讨三氯乙烯 (TCE)视网膜毒性与脂质过氧化的关系 ,进行了TCE兔的眼视网膜电流图 (ERG)及某些生化检测。方法 用浓度为 2、4g/m3 TCE分别对新西兰的白兔进行吸入式染毒 ,每日连续 4h ,每周 4d ,共 5周。结果 低剂量组 5周时ERGb波振幅与实验前、实验 1、3周时以及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 1) ;高剂量组ERGb波振幅 3周时即呈现显著性下降 (P <0 .0 1) ,有明显的剂量 -反应关系。染毒 5周后 ,视网膜超氧化物歧化酶总活力 (SOD)较对照组降低 ,而丙二醛 (MDA)增高。ERGb波振幅与SOD呈正相关而与MDA呈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氯乙烯 视网膜病变 脂质过氧化 超氧化物歧化酶 视网膜电流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贝复舒滴眼液促进机械性角膜外伤及外伤修复术后愈合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1
14
作者 刘晓红 戴子娴 张宏 《临床眼科杂志》 2002年第1期60-61,共2页
目的 观察贝复舒滴眼液促进机械性角膜外伤及外伤修复术后愈合的临床疗效、适应证与不良反应。方法 观察机械性角膜外伤、角膜手术及术合愈合不良病例共 176例 (176只眼 ) ,随机分成贝复舒治疗组与角膜宁治疗组 (对照组 ) ,疗程 2周... 目的 观察贝复舒滴眼液促进机械性角膜外伤及外伤修复术后愈合的临床疗效、适应证与不良反应。方法 观察机械性角膜外伤、角膜手术及术合愈合不良病例共 176例 (176只眼 ) ,随机分成贝复舒治疗组与角膜宁治疗组 (对照组 ) ,疗程 2周。每天观察角膜缺损、修复、角膜染色、患眼局部症状等指标。结果 贝复舒治疗组与对照组各疗效判断指标较治疗前皆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贝复舒治疗组的有效率优于角膜宁 (P <0 .0 5 )达88.6 % ,且未见局部刺激和全身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性角膜外伤 外伤修复手术 愈合不良 贝复舒滴眼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庭干预方式对弱视儿童治疗依从性和治疗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5
15
作者 杨清秀 邓勇铮 +3 位作者 梁成竹 梁宵云 戴子娴 张宏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中旬版)》 2007年第6期43-45,共3页
目的 探讨不同的家庭干预方式对弱视患儿的依从性和治疗效果的影响以及相应家庭护理对策的制定。方法 随机将95例弱视患儿(124眼)分为2组,弱视综合治疗组51例68眼,家庭干预综合治疗组44例56眼并再次被分为积极干预和一般干预组,同... 目的 探讨不同的家庭干预方式对弱视患儿的依从性和治疗效果的影响以及相应家庭护理对策的制定。方法 随机将95例弱视患儿(124眼)分为2组,弱视综合治疗组51例68眼,家庭干预综合治疗组44例56眼并再次被分为积极干预和一般干预组,同时观察治疗起效时间、依从性及治疗效果。结果1个月内起效眼数的比例在家庭干预组较综合治疗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65,P〈0.05),积极干预组较综合治疗组高,有统计学意义(χ^2=6.543,P〈0.05)而一般干预组和综合治疗组间有升高趋势但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449,P〉0.05);6个月内总的起效比例干预组与综合治疗组相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41,P〉0.05),积极干预治疗起效时间短于综合治疗组。治疗6个月后,家庭干预组患儿依从性较综合治疗组高,有统计学意义(χ^2=8.818,P〈0.01);积极家庭干预组患儿依从性较综合治疗组高,有统计学意义(χ^2=11.140,P〈0.01);积极家庭干预组患儿依从性较一般家庭干预组高,有统计学意义(χ^2=4.283,P〈0.05)。治疗后6个月随访,家庭干预组的总有效率与综合治疗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98,P〉0.05);家庭干预组的治愈率高于综合治疗组(χ^2=5.045,P〈0.05),其中积极干预组的治愈率高于综合治疗组,有统计学意义(χ^2=7.799,P〈0.01)。结论 积极家庭干预可以提高学龄期儿童弱视治疗效果,缩短疗程,提高治疗依从性并提高治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弱视 家庭干预 依从性 治疗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0.3%玻璃酸钠滴眼液对微创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泪膜的影响 被引量:4
16
作者 牛静宜 金玲 《微创医学》 2016年第5期669-672,共4页
目的探讨0.3%玻璃酸钠滴眼液对微创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后泪膜的影响。方法将单纯性老年性白内障患者52例(60只眼),随机分为A组27例(31只眼)和B组25例(29只眼)。两组均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联合人工晶体植入。A组术后... 目的探讨0.3%玻璃酸钠滴眼液对微创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后泪膜的影响。方法将单纯性老年性白内障患者52例(60只眼),随机分为A组27例(31只眼)和B组25例(29只眼)。两组均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联合人工晶体植入。A组术后除常规用药外还给予0.3%玻璃酸钠滴眼液治疗;B组术后仅给予常规用药。记录患者术前及术后1天、1周、2周、1个月的角膜荧光素染色(FL)、泪液分泌试验(SⅠt)、泪膜破裂时间(BUT)等,同时进行干眼主观症状评分。结果术后1d、1周、2周,A组干眼症状评分均低于B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两组干眼症状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d、1周、2周、1个月,A组与B组相比,BUT明显延长(P<0.05),FL着色密集度明显减少(P<0.05),SⅠt浸湿滤纸长度明显增加,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内障术后常规应用玻璃酸钠滴眼液很有必要,可有效改善干眼症状,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 超声乳化 玻璃酸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光凝结合康柏西普玻璃体内注射对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性黄斑囊性水肿患者视力及中央视网膜厚度的影响 被引量:7
17
作者 王乙婷 戴子娴 罗治 《中国医学工程》 2020年第2期24-26,共3页
目的将激光光凝结合康柏西普玻璃体内注射用于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性黄斑囊性水肿治疗中,分析其对患者视力及中央视网膜厚度(CMT)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8月至2018年9月收治的120例(120眼)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性黄斑囊性水肿患者进行研究... 目的将激光光凝结合康柏西普玻璃体内注射用于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性黄斑囊性水肿治疗中,分析其对患者视力及中央视网膜厚度(CMT)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8月至2018年9月收治的120例(120眼)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性黄斑囊性水肿患者进行研究,以数字随机表法分为研究组(n=60)与参照组(n=60),参照组行激光光凝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结合康柏西普玻璃体内注射治疗,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结果两组治疗前最佳矫正视力(BCV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1、3、6个月各时间段BCVA与参照组相比,相对更高(P<0.05);两组治疗前CM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1、3、6个月各时间段CMT与参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复发率为0,明显低于参照组的6.67%(P<0.05)。结论激光光凝结合康柏西普玻璃体内注射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VO)继发黄斑囊性水肿效果理想,可有效改善患者视力,降低CMT,值得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光凝 康柏西普 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 黄斑囊性水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urvivin蛋白和Fas蛋白在原发性翼状胬肉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研究
18
作者 金玲 许向前 +3 位作者 杨清秀 张宏 曹端荣 李柏军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2年第8期1543-1545,共3页
目的:探讨凋亡相关因子Survivin蛋白和Fas蛋白在原发性翼状胬肉组织的表达情况及其相互关系。方法:应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40例原发性翼状胬肉组织及20例正常结膜组织中Survivin,Fas蛋白的表达情况。所有数据应用SPSS11.5统计软件进行分... 目的:探讨凋亡相关因子Survivin蛋白和Fas蛋白在原发性翼状胬肉组织的表达情况及其相互关系。方法:应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40例原发性翼状胬肉组织及20例正常结膜组织中Survivin,Fas蛋白的表达情况。所有数据应用SPSS11.5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Survivin在原发性翼状胬肉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37.5%)高于正常结膜组织表达阳性率(10.0%),两者之间有显著差异性(P<0.05)。Fas在原发性翼状胬肉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75.0%)高于正常结膜组织表达阳性率(15.0%),两者之间有显著差异性(P<0.05);且Survivin和Fas两者的阳性表达率呈明显的正相关(P<0.01),表达强度具有一致性(P>0.05)。结论:Survivin可能与原发性翼状胬肉的发生密切相关;Survivin与Fas在原发性翼状胬肉组织中的表达关系密切,提示两者可能共同参与翼状胬肉的发生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AS蛋白 SURVIVIN蛋白 翼状胬肉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板层角膜移植治疗大泡性角膜病变的动物实验研究
19
作者 胡立志 张宏 +2 位作者 叶茹珊 彭爱军 朱志良 《中国热带医学》 CAS 2004年第3期350-352,共3页
目的 探讨后板层角膜移植术治疗大泡性角膜病变的可行性。 方法 建立大泡性角膜病变动物实验模型。设实验组和对照组 :实验组 6只兔在模型建立后 1周对 6只眼进行后板层角膜移植术 ,术后每日观察结膜充血、角膜水肿和新生血管生长情... 目的 探讨后板层角膜移植术治疗大泡性角膜病变的可行性。 方法 建立大泡性角膜病变动物实验模型。设实验组和对照组 :实验组 6只兔在模型建立后 1周对 6只眼进行后板层角膜移植术 ,术后每日观察结膜充血、角膜水肿和新生血管生长情况 ,于术后 3月摄像记录 ,取角膜做病理切片检查。对照组 6例同样建立模型 ,在实验结束时亦取角膜进行病理切片检查。 结果 实验组 :角膜植片成活 ,裸眼观透明。状况评价为 0级 4眼 ;1级 2眼。病病切片示基质层胶原纤维平行于角膜表面排列 ,前板层自体角膜胶原纤维排列紧密 ,移植的后板层胶原纤维排列疏松。对照组 :角膜混浊 ,基质浅层见精大、明显的新生血管长入。角膜状况评价为 3级 1眼、4级 2眼 ;病理切片示全角膜厚度为正常的 2倍 ,角膜基质浅层出现新生血管 ,平行于角膜表面 ,上皮增生 ,有淋巴细胞浸润 ,上皮细胞增殖、排列紊乱。 结论 后板层角膜移植术是一种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板层角膜移植 外科治疗 大泡性角膜病变 动物实验 结膜充血 角膜水肿 新生血管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青光眼大家系的致病基因筛查研究
20
作者 刘晓红 杨洁 +4 位作者 刘璐 陈晓明 王云 牛静宜 刘旭阳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5年第8期1375-1377,共3页
目的:为了了解青光眼的可能致病基因,我们对一青光眼大家系致病基因进行了筛查研究。方法:采集外周血和绘制家系图,提取患者全基因组DNA,PCR扩增目的基因MYOC,CYP1B1,OPTN,WDR36的外显子并鉴定,测序后进行数据分析,与数据库中相应参考... 目的:为了了解青光眼的可能致病基因,我们对一青光眼大家系致病基因进行了筛查研究。方法:采集外周血和绘制家系图,提取患者全基因组DNA,PCR扩增目的基因MYOC,CYP1B1,OPTN,WDR36的外显子并鉴定,测序后进行数据分析,与数据库中相应参考序列进行比对。通过基于目标区域捕获技术的眼科基因定制芯片对家系样本进行了测序分析,希望能鉴定该家系的致病基因或发现新的致病位点。结果:对该家系进行已知青光眼候选基因MYOC,CYP1B1,WDR36,OPTN测序分析及目标区域捕获技术的眼科基因定制芯片分析,并经家系内其他患者及正常成员测序验证,排除了已知青光眼候选基因突变,仅发现了5个多态性位点。结论:青光眼属多基因遗传疾病,已知致病基因并不能覆盖所有青光眼,推测可能存在某些我们目前尚不知道的青光眼致病基因,本青光眼家系的致病基因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光眼家系 基因突变 眼科芯片 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