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产学研合作背景下高校研究生培养路径探究——以宜春江理锂电新能源产业研究院为例 被引量:1
1
作者 程琍琍 张骞 刘子帅 《产业创新研究》 2023年第12期187-189,共3页
产学研协同培养研究生是未来人才培养的一种趋势,也是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文章以宜春江理锂电新能源产业研究院为例,分析了目前研究生体系培养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具体的策略及实施,将协同育人贯通于研究生培养的全过程,形... 产学研协同培养研究生是未来人才培养的一种趋势,也是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文章以宜春江理锂电新能源产业研究院为例,分析了目前研究生体系培养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具体的策略及实施,将协同育人贯通于研究生培养的全过程,形成多维度的人才培养新模式。通过实践,可以提升在校研究生的科学素养及工程实践能力,推动了新能源锂电行业的发展,也为高层次人才培养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学研合作 课程体系 校企合作 资源共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锂电公共检测平台的规划、建设及其对新能源行业的推动——以宜春江理锂电新能源产业研究院为例
2
作者 程琍琍 韩统坤 胡凯建 《冶金管理》 2023年第11期17-19,共3页
以江理锂电新能源产业研究院为例,分析了锂电公共检测平台存在的问题,围绕校企合作、规范管理及服务地方经济三个方面提出了科学的建设方案。采用先进的现代化“云系统”平台进行样品管理,校企合作可加大平台的宣传力度,服务地方经济发... 以江理锂电新能源产业研究院为例,分析了锂电公共检测平台存在的问题,围绕校企合作、规范管理及服务地方经济三个方面提出了科学的建设方案。采用先进的现代化“云系统”平台进行样品管理,校企合作可加大平台的宣传力度,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可扩大业务资质。在平台自身实力不断壮大的同时,提升服务质量,将更好地推动新能源锂电行业的发展,促进宜春地区成为全国锂电产业的样板区、锂电产业高端人才的引进培养基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能源 公共检测平台 管理制度 人才培养
原文传递
锂渣的活性激发技术与机理研究进展
3
作者 熊志鹏 胡凯建 +2 位作者 柯愈贤 闫新怡 李京宜 《现代矿业》 CAS 2024年第8期208-213,共6页
锂渣是冶炼锂产品过程中排放的工业固体废物,锂渣长期堆积不仅会造成大量土地资源的浪费,而且也会对周边自然环境造成极大危害,近年来锂渣的活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受到了广泛关注。对锂渣的理化性质、活性来源、活性激发技术及机理进行... 锂渣是冶炼锂产品过程中排放的工业固体废物,锂渣长期堆积不仅会造成大量土地资源的浪费,而且也会对周边自然环境造成极大危害,近年来锂渣的活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受到了广泛关注。对锂渣的理化性质、活性来源、活性激发技术及机理进行了系统阐述,为今后锂渣的活化研究和大规模利用提供了参考。锂渣中部分SiO_(2)和Al_(2)O_(3)以无定形的形式存在,故具有一定的火山灰活性。尽管不同的活化技术都能激发其潜在活性,但采用单一技术激发锂渣活性时存在活化程度低、激活成本高等问题,因此,未来锂渣活性激发技术应朝着多种激发手段并用的复合活化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渣 理化性质 活性来源 激发技术 激发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麻籽胶对白钨矿和方解石浮选分离的影响及作用机理
4
作者 杨志兆 周贺鹏 +4 位作者 高志勇 许浩 郭江凤 唐学昆 罗仙平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25-434,共10页
白钨矿与方解石物化性质相近且具有相同吸附质点,其浮选分离难度大。通过单矿物和二元混合矿浮选试验研究亚麻籽胶对白钨矿和方解石可浮性的影响,采用红外光谱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测试揭示亚麻籽胶选择性抑制机理。研究结果表明:亚麻籽胶... 白钨矿与方解石物化性质相近且具有相同吸附质点,其浮选分离难度大。通过单矿物和二元混合矿浮选试验研究亚麻籽胶对白钨矿和方解石可浮性的影响,采用红外光谱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测试揭示亚麻籽胶选择性抑制机理。研究结果表明:亚麻籽胶对方解石具有选择性抑制作用,在油酸钠捕收剂体系下,当pH=9.0且亚麻籽胶质量浓度为20 mg/L时,白钨矿和方解石可浮性差异最大,二者回收率相差88%~90%;亚麻籽胶作为抑制剂选择性高、用量小。亚麻籽胶主要依靠羟基与方解石表面Ca2+吸附位点络合,通过预先占据吸附位点来阻碍油酸钠与方解石的相互作用,且亚麻籽胶在方解石表面的吸附强度比在白钨矿表面的吸附强度大,对方解石具有更强的抑制作用,从而扩大了白钨矿和方解石的可浮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钨矿 方解石 吸附 浮选分离 抑制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细粒矿物浮选研究进展:机理、技术、设备及检测方法
5
作者 冯博 柯珍 阳栩生 《有色金属(选矿部分)》 CAS 2024年第12期1-18,共18页
随着优质矿石的减少,微细粒矿物的有效回收在现代选矿中愈显重要。矿物具有比表面积大、表面电性强、颗粒质量轻和团聚倾向强等特性,微细粒浮选的核心机理涉及矿-泡碰撞、附着和药剂吸附。尽管当前对药剂的研究已逐渐增多,但针对药剂组... 随着优质矿石的减少,微细粒矿物的有效回收在现代选矿中愈显重要。矿物具有比表面积大、表面电性强、颗粒质量轻和团聚倾向强等特性,微细粒浮选的核心机理涉及矿-泡碰撞、附着和药剂吸附。尽管当前对药剂的研究已逐渐增多,但针对药剂组合的开发和相互作用机制的研究仍显不足。微纳米气泡作为提升浮选效率的重要工具,能够有效改善气泡与矿物颗粒的相互作用。未来的研究应着重于微细粒浮选药剂的组合及其对浮选效果的影响,探索泡-矿物颗粒间的电荷分布及相互作用,以减少静电排斥力并增强黏附能力。在微细粒浮选技术中,增大微细矿物的表观粒径和减小浮选气泡尺寸是两个关键方向。增大表观粒径的方法包括药剂调控和矿浆条件优化,而减小浮选气泡尺寸主要通过微纳米气泡技术。颗粒表面改性虽然是新型微细粒浮选技术,但还需进一步探索。未来的发展应注重多技术的协同应用,解决相关技术障碍以提升微细粒矿物的分离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细粒矿物 微纳米气泡 浮选机理 浮选技术 浮选设备 浮选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矿物纤维水镁石活化过一硫酸盐降解亚甲基蓝
6
作者 张拔群 罗仙平 +3 位作者 唐学昆 吴尧尧 余嗣昊 熊瑜婷 《工业水处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5-95,共11页
以天然矿物纤维水镁石作为催化材料用于活化过一硫酸盐(PMS)降解亚甲基蓝(MB)。通过XRD、FT-IR、SEM和XPS等表征手段对纤维水镁石结构进行表征和分析,结果表明纤维水镁石的纳米纤维结构表面富含羟基和氧空位。探究了催化剂投加量、PMS... 以天然矿物纤维水镁石作为催化材料用于活化过一硫酸盐(PMS)降解亚甲基蓝(MB)。通过XRD、FT-IR、SEM和XPS等表征手段对纤维水镁石结构进行表征和分析,结果表明纤维水镁石的纳米纤维结构表面富含羟基和氧空位。探究了催化剂投加量、PMS浓度、溶液初始pH和反应温度对MB降解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MB初始质量浓度为10 mg/L,溶液初始pH为5.6,温度为30℃,纤维水镁石投加量为1.0 g/L,PMS浓度为1.0 mmol/L时,MB降解率在反应进行18 min时达到98.5%。纤维水镁石/PMS体系可在较宽的pH范围(3~11)内降解MB,且在5次循环利用后,MB降解率仍可达到83.4%,具有良好的可重复利用性和稳定性。该体系对染料、选矿药剂、抗生素类、酚类等物质去除均有较强的适用性。自由基猝灭实验与电子顺磁共振(EPR)结果表明,纤维水镁石/PMS体系中的活性物种主要为^(1)O_(2)和SO_(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矿物 纤维水镁石 过一硫酸盐 亚甲基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地区特色的《选矿工艺学》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研究
7
作者 程琍琍 张骞 《中国金属通报》 2023年第1期138-140,共3页
依据冶金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对选矿工艺学课程进行了教学改革。课程围绕赣南地区的特色产业“稀土”“钨”资源展开,改革从线上教学、线下教学、课程思政、教学考核等四个方面进行,多种教学方法调动线下课堂学生参与性,校企合作、实践... 依据冶金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对选矿工艺学课程进行了教学改革。课程围绕赣南地区的特色产业“稀土”“钨”资源展开,改革从线上教学、线下教学、课程思政、教学考核等四个方面进行,多种教学方法调动线下课堂学生参与性,校企合作、实践实训、工艺设计、创新创业等深层次综合训练项目升华学习效果,构建了全新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并将其应用于实践,取得了较理想的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区特色 混合式教学 矿产资源 教学项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NT/乙炔黑复合导电剂对LiNi_(0.5)Co_(0.2)Mn_(0.3)O_(2)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曹米红 张骞 +1 位作者 李路成 陈军 《电池》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48-353,共6页
为解决乙炔黑单一导电剂自身团聚的问题,采用含碳纳米管(CNT)的导电浆料进行改性。复合后,直径80~100 nm的球形乙炔黑颗粒均匀分散在直径20 nm的CNT表面,比表面积提高至107.96 m^(2)/g。与乙炔黑导电剂电池相比,CNT/乙炔黑电池的电化学... 为解决乙炔黑单一导电剂自身团聚的问题,采用含碳纳米管(CNT)的导电浆料进行改性。复合后,直径80~100 nm的球形乙炔黑颗粒均匀分散在直径20 nm的CNT表面,比表面积提高至107.96 m^(2)/g。与乙炔黑导电剂电池相比,CNT/乙炔黑电池的电化学阻抗更小、CV曲线面积更大,氧化峰和还原峰的电位差较小(0.19 V),以200 mA/g在2.75~4.20 V循环,首次充放电比容量分别为151.8 mAh/g和155.5 mAh/g,首次库仑效率为97.6%。第200次循环的放电比容量为141.9 mAh/g,容量保持率为92.4%。在5.0 C倍率下,CNT/乙炔黑电池的放电比容量为116.9 mAh/g,倍率性能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三元正极材料 复合导电剂 乙炔黑 碳纳米管(CN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