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1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宜春市富硒功能农业发展SWOT分析和发展策略 被引量:13
1
作者 丁永电 刘瑛 +3 位作者 颜雪梅 肖秋生 朱相成 赵志刚 《宜春学院学报》 2019年第12期84-91,共8页
硒是人体健康必需微量元素之一,但我国有三分之二的土壤缺硒,我国居民普遍存在硒摄入量不足的问题,富硒功能农业是未来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江西省宜春市是我国三大天然富硒区之一,发展原生态富硒农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本研究采用SWO... 硒是人体健康必需微量元素之一,但我国有三分之二的土壤缺硒,我国居民普遍存在硒摄入量不足的问题,富硒功能农业是未来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江西省宜春市是我国三大天然富硒区之一,发展原生态富硒农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本研究采用SWOT分析法,从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等4个方面分析宜春市富硒农业发展现状,并基于此探讨未来宜春市富硒功能农业发展的策略和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宜春 功能农业 SWOT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宜春早熟油菜新组合(品种)比较试验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郑慧 吴艳 +2 位作者 王方 刘宇 彭华林 《天津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5期124-127,共4页
在宜春市农业科学研究所进行早熟油菜新组合(品种)的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参试油菜新组合(品种)产量均比对照增产,且50%以上的产量达2 250 kg·hm-2。参试油菜新组合(品种)生育期均在186 d以内,符合早熟高产油菜的特征,该结果可为新... 在宜春市农业科学研究所进行早熟油菜新组合(品种)的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参试油菜新组合(品种)产量均比对照增产,且50%以上的产量达2 250 kg·hm-2。参试油菜新组合(品种)生育期均在186 d以内,符合早熟高产油菜的特征,该结果可为新品种的选育工作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熟油菜 新组合(品种) 自选 宜春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秀油杂363在宜春市的栽培适宜性分析
3
作者 吴艳 王方 +3 位作者 郑慧 孙亮 彭华林 袁卫红 《天津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5期139-141,共3页
分析了秀油杂363在2011—2012年度、2012—2013年度宜春市省区试产量表现、生育期特性、抗逆性表现。结果表明:秀油杂363产量高,两年平均产量达2 344.1 kg·hm-2,分别位居各参试品种的第2位、第1位,具有高产稳产、生育期适中、抗性... 分析了秀油杂363在2011—2012年度、2012—2013年度宜春市省区试产量表现、生育期特性、抗逆性表现。结果表明:秀油杂363产量高,两年平均产量达2 344.1 kg·hm-2,分别位居各参试品种的第2位、第1位,具有高产稳产、生育期适中、抗性强等特征,适合在宜春市大面积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宜春 产量 参试品种 秀油杂36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宜春市油菜产业状况及展望
4
作者 吴平 苏生春 《农业科技通讯》 2011年第1期9-11,共3页
分析了宜春市油菜的产业状况,存在的主要问题,面对当前形势,对宜春市油菜产业发展方向作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 宜春 油菜产业 油料作物问题 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宜春市苦瓜生产现状及潜力品种推荐 被引量:1
5
作者 谈敏 宴文武 +3 位作者 陈相波 欧阳冬梅 贾永林 颜雪梅 《长江蔬菜》 2020年第15期14-16,共3页
导读:苦瓜按皮色可分为3类:白皮、绿白皮、青绿皮,宜春地区人们喜食绿白皮苦瓜,故本地菜农偏爱种植绿白色苦瓜品种。但苦瓜种子发芽难、苦瓜枯萎病、苦瓜瓜实蝇等一系列问题制约着宜春地区苦瓜产业的发展。实际生产中,菜农应根据市场需... 导读:苦瓜按皮色可分为3类:白皮、绿白皮、青绿皮,宜春地区人们喜食绿白皮苦瓜,故本地菜农偏爱种植绿白色苦瓜品种。但苦瓜种子发芽难、苦瓜枯萎病、苦瓜瓜实蝇等一系列问题制约着宜春地区苦瓜产业的发展。实际生产中,菜农应根据市场需求,结合品种抗病、抗虫能力,选取优良品种,采取一系列有效的农技措施,以获得稳产丰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瓜种子 瓜实蝇 皮色 苦瓜枯萎病 优良品种 苦瓜品种 宜春地区 菜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系法杂交油菜研究现状及展望 被引量:12
6
作者 刘尊文 吴平 +2 位作者 李海龙 刘宁 邹慧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05年第1期50-55,共6页
阐述了我国两系法杂交油菜育种研究取得的可喜进展,已选育出一批两用不育系及配置的 10多个组合通过审定;“十五”以来两系法杂交油菜研究开发速度加快,已在长江流域大面积推广。并讨论了目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未来两系法油菜发展前... 阐述了我国两系法杂交油菜育种研究取得的可喜进展,已选育出一批两用不育系及配置的 10多个组合通过审定;“十五”以来两系法杂交油菜研究开发速度加快,已在长江流域大面积推广。并讨论了目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未来两系法油菜发展前景作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系法 杂交油菜 大面积推广 育种研究 选育 审定 不育系 展望 “十五” 发展前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蓝型油菜生态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育性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徐亮 彭小松 +2 位作者 贺浩华 杜德志 刘尊文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20-23,共4页
通过分期播种、异地播种、控光控温试验,研究了甘蓝型油菜501-8S育性的变化规律;利用501-8S与甘蓝型油菜品种(系)正反交,F1自交、回交等,研究了其育性遗传规律。结果表明:501-8S是温度敏感型雄性不育系,属高温不育类型,日均温... 通过分期播种、异地播种、控光控温试验,研究了甘蓝型油菜501-8S育性的变化规律;利用501-8S与甘蓝型油菜品种(系)正反交,F1自交、回交等,研究了其育性遗传规律。结果表明:501-8S是温度敏感型雄性不育系,属高温不育类型,日均温在12.5~17.5℃育性发生转换,光照长度对其育性无明显影响;501-8S属细胞质雄性不育类型,其育性受一对基因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 L.) 生态型 雄性不育 遗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温敏两系杂交油菜青海高原制种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李海龙 刘尊文 +3 位作者 吴平 周贱根 刘宁 周小平 《作物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43-43,共1页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光温敏雄性不育两系 两系法制种 青海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蓝型春性油菜青杂7号在冬油菜区的不同播期试验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吴平 刘宁 +2 位作者 邹乐萍 王小武 郑慧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84-85,共2页
春性油菜在冬油菜区于不同时期播种,早播,则花期延长;随着播期后移,花期越来越短,生育期逐渐缩短;越早播,花期越长,鸟害越严重;播种过早或过晚都影响油菜产量。
关键词 春性油菜 青杂7号 冬油菜区 播种期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纹枯病菌性状多样性的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肖平 易润华 +1 位作者 陈小丽 余伟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06年第3期125-128,154,共5页
从广东省679份水稻纹枯病样中分离到576个丝核菌状菌株,其中536个菌株为多核丝核菌,属于Rhizoctonia solaniAG-1 IA,20个为双核丝核菌,20个为小菌核菌(Sclerotiumspp.Tode)。广东省水稻纹枯病菌的培养性状存在丰富的多样性,菌株间菌丝... 从广东省679份水稻纹枯病样中分离到576个丝核菌状菌株,其中536个菌株为多核丝核菌,属于Rhizoctonia solaniAG-1 IA,20个为双核丝核菌,20个为小菌核菌(Sclerotiumspp.Tode)。广东省水稻纹枯病菌的培养性状存在丰富的多样性,菌株间菌丝宽度、生长速度和细胞核数存在明显的差异。菌株的菌丝宽度和生长速度在不同地区和县市间没有显著差异,细胞核数有明显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纹枯病 菌株 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乡野生稻的研究现状及其展望 被引量:1
11
作者 谭陈菊 雷雪芳 +3 位作者 肖晓春 熊翔宇 周铖勇 崔伏生 《上海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11-115,共5页
综述了东乡野生稻的抗性和相关产量因子在育种研究中的利用现状,并展望了今后研究和利用的方向。
关键词 野生稻 水稻育种 抗性育种 遗传资源 资源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蓝型油菜两用不育系501-8S育性转换影响因素的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海龙 吴平 +2 位作者 周贱根 周小萍 刘尊文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01年第6期703-704,共2页
盆栽实验表明 :光照时数和温度对甘蓝型油菜两用不育系 5 0 1 8S的育性转换起主导作用 ,可初步认定光照时数为 13h ,温度为 11℃是该两用不育系育性转换光温作用的临界点 ,同时 ,环境湿度对其育性转换也存在着一定的影响。
关键词 油菜 两用不育系501-8S 育性转换 影响因素 甘蓝型油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熟制产区油菜轻简丰产栽培技术研究Ⅱ.免耕撒播与机耕撒播效益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卢坚雯 袁卫红 +2 位作者 王方 王小武 谢蓉 《天津农业科学》 CAS 2010年第6期22-24,共3页
通过对两种播种方式进行多点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在三熟制产区,选择早熟高抗油菜品种栽培,免耕撒播比机耕撒播产量略减或持平,可节约成本975.0~1050.0元·hm-2,提高效益540.0~990.0元·hm-2,是值得推广的一种油菜轻简化栽培模式。
关键词 三熟制产区 油菜轻简化 丰产技术 免耕撒播 机耕撒播 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适宜机收的早熟生态型两系杂交油菜高产制种技术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袁卫红 张萍 +1 位作者 邹乐萍 崔伏生 《天津农业科学》 CAS 2019年第12期75-77,共3页
为探索适宜机收的早熟生态型两系杂交油菜高产制种技术,在青海制种基地,以早熟生态型两用不育系6S和早熟优质恢复系C10为父母本,分别设置不同行比(1∶3,2∶6,2∶8)、不同播期(3月22日、3月29日、4月5日、5月12日)以及不同复合肥(N∶P∶K... 为探索适宜机收的早熟生态型两系杂交油菜高产制种技术,在青海制种基地,以早熟生态型两用不育系6S和早熟优质恢复系C10为父母本,分别设置不同行比(1∶3,2∶6,2∶8)、不同播期(3月22日、3月29日、4月5日、5月12日)以及不同复合肥(N∶P∶K=15∶15∶15)施用量(300,450,600,750 kg·hm^-2),开展单因素试验,研究各因素对早熟生态型两系杂交机收油菜制种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亲本行比为2∶6时,6S×C10制种产量最高,为1980.75 kg·hm^-2;随着播期的推迟,6S×C10制种产量降低,当播期为3月22日时,制种产量最高,达2051.25 kg·hm^-2;随着复合肥施用量的增加,6S×C10制种产量先升高后降低,至施用量为600 kg·hm^-2时,制种产量最高,达1929.0 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化 生态型 杂交油菜 高产制种 行比 播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低油菜“赣两优二号”免耕直播不同播种量的研究 被引量:7
15
作者 袁卫红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09年第4期28-29,47,共3页
研究了播种量对油菜“赣两优二号”产量、产值、生育期及抗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双低油菜“赣两优二号”适合在江西双季稻区进行免耕直播轻简化栽培,其最高产量、产值分别可达2326.43kg/hm^2、13958.58元/hm^2。在此栽培模式下,... 研究了播种量对油菜“赣两优二号”产量、产值、生育期及抗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双低油菜“赣两优二号”适合在江西双季稻区进行免耕直播轻简化栽培,其最高产量、产值分别可达2326.43kg/hm^2、13958.58元/hm^2。在此栽培模式下,赣两优二号适宜的播种量为1.5—1.875kg/hm^2,最佳播种量为1.5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低油菜 赣两优二号 免耕直播 播种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菜用黄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6
作者 龚秋林 陈勇玲 +2 位作者 林敏荣 王富强 陈勇明 《中国园艺文摘》 2013年第9期222-223,230,共3页
为了更好的了解和利用菜用黄麻,文章将从菜用黄麻的品种资源、引进栽培技术、综合利用等方面进行综述,为以后的菜用黄麻的研究提供帮助。
关键词 菜用黄麻 研究进展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宜春地区秋马铃薯露地高产种植技术 被引量:2
17
作者 陈健萍 张萍 +2 位作者 孙亮 陈勇玲 施南生 《农业科技通讯》 2018年第3期213-214,共2页
本文作者从整地施肥、选种催芽、适期播种、田间管理、及时收获等方面总结了宜春地区秋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以期为该地区秋马铃薯的栽培提供参考。
关键词 宜春 秋马铃薯 选种 催芽 栽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苎麻品种(系)在宜春的表现 被引量:1
18
作者 陈勇玲 陈健萍 《农业科技通讯》 2020年第5期161-162,295,共3页
为筛选适宜当地种植的苎麻品种,以中国农业科学院麻类研究所提供的7个品种(系)为材料,分析比较品种的丰产性、适应性、抗逆性等。研究结果表明,R6全年亩产191.84 kg,比对照增产13.13%,未达到显著差异水平;工艺成熟期194 d;其株型整齐度... 为筛选适宜当地种植的苎麻品种,以中国农业科学院麻类研究所提供的7个品种(系)为材料,分析比较品种的丰产性、适应性、抗逆性等。研究结果表明,R6全年亩产191.84 kg,比对照增产13.13%,未达到显著差异水平;工艺成熟期194 d;其株型整齐度好;产量构成因素中,株高(居参试品种首位)、茎粗及鲜皮出麻率优于对照;抗倒伏性好、抗病、耐旱强,适宜当地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苎麻 品种 产量 宜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适宜机收的早熟生态型油菜两用系高产繁育技术与遗传规律研究
19
作者 袁卫红 张萍 +1 位作者 吴平 邹乐萍 《农业科技通讯》 2019年第12期91-93,共3页
6S株高适中,株形紧凑,抗病抗倒伏抗裂角,成熟期较一致,其农艺性状符合机收油菜品种的要求.本文作者通过设置播期试验等来详细介绍适宜机收的早熟生态型两用系6S高产繁育技术,并通过6S与95个品种(系)的正反交以及对后代的育性调查、套袋... 6S株高适中,株形紧凑,抗病抗倒伏抗裂角,成熟期较一致,其农艺性状符合机收油菜品种的要求.本文作者通过设置播期试验等来详细介绍适宜机收的早熟生态型两用系6S高产繁育技术,并通过6S与95个品种(系)的正反交以及对后代的育性调查、套袋自交、再回交等过程研究6S遗传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收 两用系 播期 繁育 遗传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系杂交油菜“两优586”亲本繁殖技术研究
20
作者 吴平 刘尊文 +5 位作者 李海龙 周小萍 周贱根 袁卫红 刘宁 刘敏 《上海农业科技》 2003年第1期28-29,共2页
关键词 两优586品种 两系杂交油菜 亲本繁殖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