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2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宜宾地区973例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9种病原体抗体分析 被引量:4
1
作者 王莉 《四川医学》 CAS 2015年第3期389-391,共3页
目的:了解宜宾地区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疾病的病原体分布情况及流行趋势。方法因急性呼吸道感染住院的973例患儿,采集静脉血3mL,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技术检测9种非细菌性呼吸道病原体抗体,分析各病原体的分布情况及流行趋势。结果973例患... 目的:了解宜宾地区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疾病的病原体分布情况及流行趋势。方法因急性呼吸道感染住院的973例患儿,采集静脉血3mL,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技术检测9种非细菌性呼吸道病原体抗体,分析各病原体的分布情况及流行趋势。结果973例患儿中检测出病原体抗体310例,阳性率31.86%,其中1种抗体阳性145例(14.90%),2种抗体阳性83例(8.53%),3种及3种以上阳性82例(8.43%)。肺炎支原体(MP)感染阳性者最多,达203例;乙型流感病毒( INFB)感染阳性者次之,161例;未检测出COX和CPN。10月感染阳性率最高;3~6岁儿童病原体检出率最高。结论宜宾地区呼吸道病原体混合感染的患儿多,MP感染阳性者最多,乙型流感病毒次之。季节变化时因对儿童做好呼吸道感染预防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急性呼吸道感染 抗体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科静脉输液护理纠纷原因分析及对策 被引量:11
2
作者 荣德明 张英 谢功群 《北方药学》 2013年第12期173-173,共1页
静脉输液是儿科最主要的治疗方法之一,每位住院患儿都会接受输液治疗。在患儿输液过程中发生任何不良情况,家长均不能理解,因此导致纠纷的发生。通过对儿科静脉输液护理纠纷常见原因分析,探讨儿科静脉输液过程中减少护患纠纷的对策,能... 静脉输液是儿科最主要的治疗方法之一,每位住院患儿都会接受输液治疗。在患儿输液过程中发生任何不良情况,家长均不能理解,因此导致纠纷的发生。通过对儿科静脉输液护理纠纷常见原因分析,探讨儿科静脉输液过程中减少护患纠纷的对策,能提升护理质量,减少投诉,同时能降低护理人员被伤害的风险,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有必要针对每一件护理纠纷进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科 静脉输液 护理纠纷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品管圈在降低儿科外周静脉留置针堵管率中的应用 被引量:2
3
作者 谢功群 张英 荣德明 《内蒙古中医药》 2017年第23期170-171,共2页
目的:探讨品管圈在降低儿科外周静脉留置针堵管率中的应用。方法:在儿科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选定降低儿科外周静脉留置针堵管率为活动主题,对活动前导致静脉留置针堵管的因素进行调查和分析,通过拟定活动计划书对导致静脉留置针堵管的... 目的:探讨品管圈在降低儿科外周静脉留置针堵管率中的应用。方法:在儿科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选定降低儿科外周静脉留置针堵管率为活动主题,对活动前导致静脉留置针堵管的因素进行调查和分析,通过拟定活动计划书对导致静脉留置针堵管的因素进行干预。结果:儿科住院患儿外周静脉留置针堵管率由活动前的34.31%降至活动后的15.67%,活动前后静脉留置针堵管率明显下降。结论:在儿科开展品管圈活动,对降低静脉留置针堵管率有显著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管圈 儿科 外周静脉留置针 堵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科护患沟通技巧 被引量:6
4
作者 姚荣芳 《职业卫生与病伤》 2008年第4期261-261,共1页
关键词 儿科 护士 患儿 沟通技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热惊厥患儿外周血NLR和H_(2)S水平变化及与脑损伤的相关性 被引量:1
5
作者 贺元平 王伟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4期553-558,共6页
目的探讨高热惊厥患儿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和硫化氢(H_(2)S)水平变化及与脑损伤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期间本院收治的高热惊厥患儿共220例,其中单纯性153例纳入单纯性组,复杂性67例纳入复杂性组,同期... 目的探讨高热惊厥患儿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和硫化氢(H_(2)S)水平变化及与脑损伤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期间本院收治的高热惊厥患儿共220例,其中单纯性153例纳入单纯性组,复杂性67例纳入复杂性组,同期选取高热无惊厥患儿109例纳入对照组。所有患儿均检测外周血NLR和H_(2)S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鉴别单纯性及复杂性高热惊厥患儿。根据高热惊厥患儿有无脑损伤发生情况分为脑损伤组及无脑损伤组,收集两组高热惊厥患儿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高热惊厥患儿脑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单纯性组及复杂性组外周血NLR水平升高,H_(2)S水平降低(P<0.05),与单纯性组比较,复杂性组外周血NLR水平升高,H_(2)S水平降低(P<0.05)。ROC分析结果显示,外周血NLR、H_(2)S单独检测及二者联合检测鉴别单纯性及复杂性高热惊厥患儿的AUC值(95%CI)分别为0.615(0.547~0.680)、0.731(0.667~0.788)、0.827(0.771~0.875),NLR、H_(2)S联合检测的预测效能高于单独检测(Z=4.488、2.161,P<0.05)。脑损伤组惊厥时体温≥40℃、复杂性高热惊厥、惊厥发作次数≥2次、惊厥持续时间≥15 min例数占比、外周血NLR水平均高于无脑损伤组,H_(2)S水平低于无脑损伤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复杂性高热惊厥、惊厥发作次数≥2次,惊厥持续时间≥15 min、外周血NLR高水平及H_(2)S低水平是影响高热惊厥患儿发生脑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高热惊厥患儿外周血NLR水平升高,H_(2)S水平降低,外周血NLR、H_(2)S水平对于高热惊厥患儿分型具有重要的鉴别价值,且与高热惊厥患儿脑损伤的发生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热惊厥 脑损伤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 硫化氢(H_(2)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敏肌钙蛋白T对儿童病毒性心肌炎诊断价值探讨 被引量:23
6
作者 胡孝彬 向小节 +3 位作者 郭晓聪 陈华刚 方华 逯心敏 《检验医学》 CAS 2014年第4期307-311,共5页
目的:探讨高敏肌钙蛋白T(hs-cTnT)和肌酸激酶同工酶质量(CK-MB mass)对儿童病毒性心肌炎(VMC)的诊疗价值。方法选择VMC患儿67例,分别于患儿出现心累、气促等临床症状2~4 d以及治疗1周后检测血清hs-cTnT和CK-MB mass水平;同时... 目的:探讨高敏肌钙蛋白T(hs-cTnT)和肌酸激酶同工酶质量(CK-MB mass)对儿童病毒性心肌炎(VMC)的诊疗价值。方法选择VMC患儿67例,分别于患儿出现心累、气促等临床症状2~4 d以及治疗1周后检测血清hs-cTnT和CK-MB mass水平;同时测定54例急性胃肠炎患儿、53例上呼吸道感染患儿、50例肺炎患儿及55名健康体检儿童(正常对照组)的血清hs-cTnT和CK-MB mass水平并做比较。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hs-cTnT和CK-MB mass联合检测及单项检测时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急性胃肠炎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组、肺炎组、正常对照组及VMC组入院时的血清hs-cTnT水平[中位数(四分位数)]分别为5.68(3.83,8.22)、5.03(3.00,6.57)、5.52(3.44,10.19)、4.81(3.22,6.67)和58.57(29.77,160.20)pg/mL;血清CK-MB mass水平[中位数(四分位数)]分别为2.29(1.72,2.96)、2.26(1.41,3.48)、2.59(1.81,3.62)、1.83(1.42,3.05)和7.40(4.32,13.26)ng/mL;各组间hs-cTnT和CK-MB mass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H值分别为115.15、83.79,P均<0.001),且VMC组入院时hs-cTnT和CK-MB mass水平明显高于急性胃肠炎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组、肺炎组和正常对照组(P均<0.001)。VMC组治疗后hs-cTnT和CK-MB mass水平虽低于入院时(P均<0.001),但仍高于急性胃肠炎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组、肺炎组和正常对照组(P均<0.001)。ROC曲线显示VMC入院时与治疗后hs-cTnT和CK-MB mass联合检测的敏感性高于单独检测hs-cTnT(P<0.05),但特异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s-cTnT用于诊断VMC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和CK-MB mass联合检测有更高的辅助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敏肌钙蛋白T 肌酸激酶同工酶质量 病毒性心肌炎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细胞分布宽度与血小板计数比值对脓毒症患儿预后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9
7
作者 王莉 蔡强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079-1083,共5页
目的 探讨入住儿童重症监护室(PICU)第1天红细胞分布宽度(RDW)与血小板计数(PLT)比值(RPR)对脓毒症患儿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PICU中186例脓毒症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预后分为存活组(n=151)和死亡组(n=35).比较两组临床资料,采... 目的 探讨入住儿童重症监护室(PICU)第1天红细胞分布宽度(RDW)与血小板计数(PLT)比值(RPR)对脓毒症患儿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PICU中186例脓毒症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预后分为存活组(n=151)和死亡组(n=35).比较两组临床资料,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患儿预后的影响因素,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RPR对死亡的预测效果.根据最佳截断值,将患儿分为高RPR组和低RPR组,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两组28 d生存率.结果 死亡组RDW、降钙素原、RPR高于存活组(P<0.05);死亡组PLT、白蛋白低于存活组(P<0.05).Cox回归模型分析显示,低白蛋白、高降钙素原、高RPR为脓毒症患儿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分析显示,RPR值对脓毒症患儿预后有预测价值(P<0.05),曲线下面积为0.937,最佳截断值为0.062,灵敏度为94.29%,特异度为77.48%.Kaplan-Meier法生存分析曲线显示,高RPR组28 d生存率低于低RPR组(P<0.05).结论 入住PICU第1天RPR值与脓毒症患儿预后密切相关,对脓毒症患儿的预后具有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红细胞分布宽度 血小板计数 预后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身抗体及生化指标在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8
8
作者 张佳婕 蔡强 +3 位作者 邓红艳 李引钰 薛富海 盛尚春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9年第14期1686-1690,共5页
目的 探讨自身抗体联合生化指标在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7年 1- 12月在成都大学附属医院已确诊的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41例(PBC组),病毒性肝炎患者65例(病毒性肝炎组),体检健康者50例(健康对照组)作为研究对... 目的 探讨自身抗体联合生化指标在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7年 1- 12月在成都大学附属医院已确诊的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41例(PBC组),病毒性肝炎患者65例(病毒性肝炎组),体检健康者50例(健康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抗核抗体(ANA)、抗线粒体抗体(AMA)、抗平滑肌抗体(ASMA)和抗肝肾微粒体抗体(LKM),免疫印迹法检测抗线粒体抗体M2(AMA-M2)、2-酮酸脱氢酶复合体(M2-3E,又名BPO)、肝肾微粒体抗体(LKM-1)、抗可溶性肝抗原/肝胰抗原抗体(SLA/LP)、抗肝细胞溶质抗原1型(LC-1)抗体。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γ-谷氨酰基转移酶(GGT)、碱性磷酸酶(ALP)、总胆红素(TBil)和胆汁酸(TBA)等肝功生化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PBC组ANA阳性率为97.50%,荧光核型分别为胞浆颗粒型 56.10 %、核颗粒型21.95%、着丝点型7.32%、核膜型7.32%和核点型4.88%。 PBC组ANA及AMA阳性率高于病毒性肝炎组和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 ANA =83.12、79.35,χ 2 AMA =58.61、54.58, P < 0.05 )。PBC组AMA-M2、M2-3E检出率分别与病毒性肝炎组、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 AMA-M2 = 71.93 、 63.14 ,χ 2 M2-3E =78.77、69.36, P <0.05)。PBC组GGT、ALP水平显著高于病毒性肝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U GGT =492.50, U ALP =300.50, P <0.05)。结论 PBC患者可检测出AMA、AMA-M2、M2-3E等自身抗体,尤其是AMA-M2与M2-3E联合检测并且生化肝功指标升高,有助于疾病早期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自身抗体 生化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干扰素α-1b联合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重症手足口病合并病毒性脑炎的疗效 被引量:40
9
作者 闵晓兰 蔡强 卢玉容 《安徽医学》 2019年第4期392-395,共4页
目的探究重组人干扰素α-1b联合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重症手足口病(HFMD)合并病毒性脑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7年4月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135例HFMD并病毒性脑炎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A组(重组人干扰素α-1b)、对... 目的探究重组人干扰素α-1b联合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重症手足口病(HFMD)合并病毒性脑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7年4月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135例HFMD并病毒性脑炎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A组(重组人干扰素α-1b)、对照B组(大剂量丙种球蛋白)及观察组(重组人干扰素α-1b+大剂量丙种球蛋白),各45例。比较三组患儿疗效、治疗后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S100B、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及血清T细胞亚群水平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3. 33%)高于对照A组、B组(73. 33%、73. 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观察组CD3^+、CD4^+、CD4^+/CD8^+、CD8^+改善程度大于对照A、B组,血清IGF-1、IL-6、TNF-α、S100B、NSE改善程度大于对照A、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三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重组人干扰素α-1b联合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重症HFMD并病毒性脑炎患儿疗效显著,能显著提高患儿免疫功能,减轻机体炎性反应,缓解脑损伤,调节IGF-1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性脑炎 手足口病 重组人干扰素Α-1B 丙种球蛋白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酸氟替卡松治疗儿童哮喘79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9
10
作者 陈华刚 蔡苗 蔡强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3期3270-3271,共2页
目的探讨新型表面糖皮质激素吸入剂丙酸氟替卡松(FP)治疗儿童哮喘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4-12岁哮喘79例,按病情不同给不同剂量治疗,观察期1年,记录1个月、6个月、1年的临床症状评分,呼吸峰流速(PEFR),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 79例哮... 目的探讨新型表面糖皮质激素吸入剂丙酸氟替卡松(FP)治疗儿童哮喘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4-12岁哮喘79例,按病情不同给不同剂量治疗,观察期1年,记录1个月、6个月、1年的临床症状评分,呼吸峰流速(PEFR),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 79例哮喘儿童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临床评分,肺功能PEFR占预计值的百分比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部分患者治疗前后血皮质醇浓度均在正常范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酸氟替卡松气雾剂治疗4-12岁哮喘儿童是有效而且安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酸氟替卡松 儿童哮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敏C反应蛋白和血小板参数变化预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发生危险性的研究 被引量:9
11
作者 肖吉群 蔡苗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2期3430-3431,共2页
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血小板参数变化预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发生及轻重程度的临床意义。方法测定60例围生期缺氧新生儿72h内血清hs-CRP水平和外周血血小板参数,对发生与未发生HIE、中重度与轻度HIE进行比较。结果发... 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血小板参数变化预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发生及轻重程度的临床意义。方法测定60例围生期缺氧新生儿72h内血清hs-CRP水平和外周血血小板参数,对发生与未发生HIE、中重度与轻度HIE进行比较。结果发生HIE 47例,未发生13例。(1)HIE组血清hs-CRP水平(5.51±2.68)mg/L明显高于无HIE组(2.98±0.95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951,P<0.05)。(2)HIE组PLT(116.47±48.92)×109/L明显低于无HIE组(215.45±40.11)×109/L,平均血小板体积(MPV)(13.42±1.21)fL及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17.95±1.43)%明显高于无HIE组[(10.75±1.33)fL,(15.88±0.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中重度HIE组hs-CRP、MPV、PDW明显高于轻度HIE组,PLT明显低于轻度HI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s-CRP和血小板参数变化能预测HIE发生的危险性及轻重程度。为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提供依据,对降低围生期缺氧新生儿病死率、致残率和减轻神经系统后遗症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反应蛋白质 血小板计数 缺氧缺血 婴儿 新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血缺氧脑病患儿脑血流动力学及脐血BNP、NGF、NSE水平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黄润英 蔡强 郑巍 《海南医学》 CAS 2017年第20期3325-3327,共3页
目的探讨缺血缺氧脑病(HIE)患儿脑中央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并分析患儿脐血脑钠肽(BNP)、神经生长因子(NGF)、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和神经评定(NBNA)评分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5月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儿科收治的45例... 目的探讨缺血缺氧脑病(HIE)患儿脑中央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并分析患儿脐血脑钠肽(BNP)、神经生长因子(NGF)、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和神经评定(NBNA)评分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5月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儿科收治的45例HIE新生儿(观察组)和33例健康新生儿(对照组)为研究对象,采用彩色多普勒检测脑中央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法检测脐血BNP、NGF、NSE水平,分析HIE新生儿脐血BNP、NGF、NSE水平与NBNA评分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患儿脑动脉中央支平均峰流速(Vm)为(9.28±2.57)cm/s,阻力指数(RI)为(0.62±0.11),对照组脑动脉中央支Vm为(13.74±2.38)cm/s,RI为(0.48±0.09),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脐血BNP、NGF及NSE水平分别为(268.51±67.11)ng/L、(174.72±18.34)ng/L和(87.78±23.56)μmol/L,观察组患儿NBNA评分为(34.81±5.86)分;对照组患儿脐血BNP、NGF及NSE水平分别为(139.73±44.86)ng/L、(218.48±19.89)ng/L和(20.03±5.43)μmol/L,NBNA评分为(38.43±2.61)分,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脐血BNP、NSE水平与NBNA评分呈显著负相关(r=-0.416,-0.381,P<0.05),而NGF水平与NBNA评分呈显著正相关(r=0.321,P<0.05);对照组新生儿脐血BNP、NSE及NGF水平与NBNA评分均无明显相关性(r=-0.336、0.236、-0.162,P>0.05)。结论脑中央动脉血流动力学和脐血BNP、NGF、NSE水平对HIE的诊断和病情判断具有重要价值,临床上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监测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缺氧脑病 新生儿 血流动力学 脑钠肽 神经生长因子 神经评定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地区α地中海贫血基因型研究 被引量:10
13
作者 王莉 徐酉华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051-1053,共3页
目的:研究重庆地区α地中海贫血各种基因型的分布情况、临床表现及实验室相关检查的特点,探讨基因诊断在α地中海贫血中的重要作用,对这一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应如何做好婚检、产前诊断工作,以提高人类出生质量。方法:对来重庆医科... 目的:研究重庆地区α地中海贫血各种基因型的分布情况、临床表现及实验室相关检查的特点,探讨基因诊断在α地中海贫血中的重要作用,对这一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应如何做好婚检、产前诊断工作,以提高人类出生质量。方法:对来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就诊的103名α地中海贫血患者行血清铁(SI)、总铁结合力(TIBC)、转铁蛋白饱和度(TS),血红蛋白电泳及多重单管聚合酶链反应(GSPCR)基因分析,结合其临床表现,采用回顾性及前瞻性方法进行分析。结果:(1)72例患者查SI、TIBC、TS,40例(55.56%)出现SI降低,TIBC升高,TS降低;(2)92例患者进行Hb电泳检查,29例出现快速带(31.52%);(3)103例α地中海贫血患者中,缺失型85例(82.52%),非缺失型18例(17.48%);⑷在85例缺失型中,α0地中海贫血较α+地中海贫血多。结论:(1)重庆地区α地中海贫血以缺失型为主;(2)α+地中海贫血稍多于α0地中海贫血;⑶基因诊断为确诊α地中海贫血的金标准;(4)为防止重型α地中海贫血患儿出生,提高人类生存质量,应做好婚检及产前诊断;⑸α地中海贫血可与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合并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地中海贫血 基因型 多重单管酶联聚合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联合降钙素原、白细胞计数检测在小儿急性阑尾炎诊断及病情评估中的价值 被引量:9
14
作者 杨佳 卢玉容 +1 位作者 刘玉雄 蔡强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23年第8期1081-1084,共4页
目的:探究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联合降钙素原(PCT)、白细胞计数(WBC)检测在小儿急性阑尾炎(AA)诊断及病情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157例AA患儿为观察组,根据手术病理检查结果将患儿分为单纯AA组(n=35)、化脓性AA组(n=... 目的:探究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联合降钙素原(PCT)、白细胞计数(WBC)检测在小儿急性阑尾炎(AA)诊断及病情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157例AA患儿为观察组,根据手术病理检查结果将患儿分为单纯AA组(n=35)、化脓性AA组(n=75)、穿孔坏疽性AA组(n=47),另选取同期于本院就诊的102例非AA腹痛患儿为对照组,比较各组一般资料、NLR、PCT和WBC水平,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NLR、PCT和WBC对小儿AA的诊断价值。结果:各组改良Alvarado评分比较,对照组<单纯AA组<化脓性AA组<穿孔坏疽性AA组(均P<0.05);观察组患儿的NLR、PCT和WBC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单纯AA组、化脓性AA组和穿孔坏疽性AA组患儿NLR、PCT和WBC水平比较,单纯AA组<化脓性AA组<穿孔坏疽性AA组(均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NLR、PCT、WBC及其联合检测诊断AA的AUC分别为0.808、0.763、0.729和0.844,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联合检测诊断AA的AUC值、灵敏度和特异度明显高于单一指标检测。结论:NLR、PCT和WBC水平升高与小儿AA的发生相关,对于小儿AA的诊断及病情评估有重要意义,三者联合检测可进一步提高临床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阑尾炎 儿童 诊断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 降钙素原 白细胞计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传导功能与格林巴利综合征临床相关性 被引量:4
15
作者 黄润英 肖吉群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288-289,共2页
关键词 神经传导功能 格林巴利综合征 神经电生理检查 诊断 病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性粒细胞和白蛋白的比值对小儿严重脓毒症预后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1
16
作者 赵天平 陈华刚 《浙江医学》 CAS 2019年第13期1387-1390,共4页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NEU)和白蛋白(ALB)的比值(NAR)对小儿严重脓毒症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172例严重脓毒症患儿入住儿童ICU(PICU)第1天的临床数据、实验室指标及预后资料,比较28d存活患儿与病死患儿上述资料的差异。采用单因素及多...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NEU)和白蛋白(ALB)的比值(NAR)对小儿严重脓毒症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172例严重脓毒症患儿入住儿童ICU(PICU)第1天的临床数据、实验室指标及预后资料,比较28d存活患儿与病死患儿上述资料的差异。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小儿严重脓毒症预后的影响因素。绘制ROC曲线分析入住PICU第1天NAR对小儿严重脓毒症患儿预后的预测价值。按截断值分为高NAR组与低NAR组,比较两组28d生存率。结果172例入住PICU的严重脓毒症患儿28d生存率为79.1%。病死患儿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APACHEⅡ)评分以及NEU、脑钠肽(BNP)、降钙素原(PCT)、NAR均高于存活患儿,ALB低于存活患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APACHEⅡ评分、NAR是预测小儿严重脓毒症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其OR值(95%CI)分别为1.174(1.021~1.292)、1.183(1.026~1.293)。NAR评价小儿严重脓毒症预后的AUC为0.892,截断值为0.603,灵敏度为0.917,特异度为0.706。高NAR组28d生存率明显低于低NA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入住PICU第1天NAR能较好地预测小儿严重脓毒症的预后,NAR>0.603时患儿病死风险明显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中性粒细胞 白蛋白 预后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儿先天性梅毒多系统损害的临床诊断及治疗 被引量:9
17
作者 郑巍 曾丽 《中国性科学》 2016年第11期59-62,共4页
目的:分析先天性梅毒的新生儿患者的临床特征,探讨诊断和治疗该疾病的方法,以期提高治愈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至2013年2月我院接受的TPPA试验且结果显阳性的110例新生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母亲接受治疗的情况分成两组... 目的:分析先天性梅毒的新生儿患者的临床特征,探讨诊断和治疗该疾病的方法,以期提高治愈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至2013年2月我院接受的TPPA试验且结果显阳性的110例新生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母亲接受治疗的情况分成两组,即治疗组65例和非治疗组45例,分析各组中新生儿先天性梅毒的发生率、确诊为新生儿先天性梅毒多系统损害的临床特征和治疗情况。结果:治疗组中确诊为先天性梅毒发生率为9.23%,非治疗组中发生率为35.56%;治疗组中疑诊为先天性梅毒发生率为4.56%,非治疗组中疑诊发生率为11.11%;治疗组中单纯TPPA阳性发生率为86.15%,非治疗组发生率为53.33%。非治疗组的确诊比例明显高于治疗组,治疗组中单纯TPPA阳性所占的比例明显高于非治疗组,且差异均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确诊为新生儿先天性梅毒患者中,脏器损害比例排在前三位的是皮肤、血液系统和肝脏;24例确诊和疑诊患儿中22例患者经治疗后2年无复发。结论:母亲在孕期积极治疗对新生儿出生后的先天性梅毒的症状影响较大,先天性梅毒易导致多脏器损害,儿科医生应加强对该类疾病的了解,提高治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先天性梅毒 多系统损害 临床特征 治疗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CT在胎膜早破新生儿感染早期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7
18
作者 肖吉群 蔡苗 《四川医学》 CAS 2013年第4期518-520,共3页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在胎膜早破新生儿感染早期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2011年1月~12月我科收治的89例胎膜早破新生儿进行回顾性分析,分为败血症组(n=17)、局部感染组(n=38)与非感染组(n=34),比较、分析不同组间的PCT、hsCRP。结果 ...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在胎膜早破新生儿感染早期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2011年1月~12月我科收治的89例胎膜早破新生儿进行回顾性分析,分为败血症组(n=17)、局部感染组(n=38)与非感染组(n=34),比较、分析不同组间的PCT、hsCRP。结果 PCT阳性率:败血症组(94.12%)>局部感染组(60.52%)>非感染组(8.82%),组间比较,P均<0.01。以0.5ng/ml为临界值,PCT诊断胎膜早破新生儿感染的敏感度为90.53%,特异度为91.17%,明显高于hsCRP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结论 PCT对胎膜早破新生儿感染早期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感染的严重程度与血清PCT水平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钙素原 胎膜早破 新生儿 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NA-146a调控STAT3信号通路在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新生大鼠中的作用 被引量:2
19
作者 贺静 鲁利群 +3 位作者 杨欣 闵晓兰 黄莉 邓国清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20年第6期740-743,748,共5页
目的探讨miRNA-146a调控STAT3信号通路在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新生大鼠中的作用。方法选择新生雄性大鼠40只,分4组,每组10只。分别是对照组(A组)、模型组(B组)、阴性对照组(C组)、miRNA-146a agomir组(D组)。采用HE染色,光镜下观察各... 目的探讨miRNA-146a调控STAT3信号通路在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新生大鼠中的作用。方法选择新生雄性大鼠40只,分4组,每组10只。分别是对照组(A组)、模型组(B组)、阴性对照组(C组)、miRNA-146a agomir组(D组)。采用HE染色,光镜下观察各组大鼠肠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ELISA检测各组大鼠回盲部肠组织中TNF-α、IL-1β表达水平;qRT-PCR检测各组大鼠回盲部肠组织中miRNA-146a、STAT3、IL-6;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大鼠回盲部肠组织中STAT3、p-STAT3、IL-6。结果光镜结果显示,A组肠组织结构清晰,上皮完整,腺体排列规则、黏膜层及黏膜下层无充血水肿且无炎症细胞浸润;B组和C组肠组织坏死严重,腺体排列紊乱,部分绒毛坏死、脱落,黏膜下层重度水肿,存在大量炎症细胞浸润;D组肠黏膜及黏膜下层可见轻度水肿,有少量炎症细胞浸润,肠组织结构坏死情况减轻,腺体排列稍紊乱。与A组相比,B组、C组大鼠肠组织miRNA-146a表达水平降低而D组miRNA-146a表达水平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C组大鼠肠组织TNF-α、IL-1β含量、STAT3、IL-6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均P<0.05);过表达miRNA-146a agomir后,大鼠肠组织TNF-α、IL-1β含量、STAT3、IL-6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均P<0.05)。结论NEC大鼠IL-6/STAT3信号通路激活,炎症水平升高,肠组织损伤严重;过表达miRNA-146a可减轻NEC炎症水平,改善肠组织损伤情况,其机制可能与miRNA-146a抑制IL-6/STAT3信号通路活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NA-146a STAT3信号通路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新生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5年麻疹流行特征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唐慧 蔡强 《重庆医学》 CAS CSCD 2008年第24期2878-2878,共1页
关键词 流行特征分析 麻疹 预防接种 临床表现 流行现状 死亡率 发病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