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BL教学法在风湿免疫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陈昌前 邓小琴 杨瑞 《中国卫生产业》 2020年第29期171-173,共3页
目的在护理教学过程中实施PBL教学方法,分析PBL教学法的实际应用效果。方法将2019年1月—2020年1月在风湿免疫科实习的80名护理专业护生作为该次研究对象,按照一比一分组的方法将80名护生分为两组。将接受常规教学模式的40名护生作为对... 目的在护理教学过程中实施PBL教学方法,分析PBL教学法的实际应用效果。方法将2019年1月—2020年1月在风湿免疫科实习的80名护理专业护生作为该次研究对象,按照一比一分组的方法将80名护生分为两组。将接受常规教学模式的40名护生作为对照组,将接受PBL教学法的护生作为实验组。通过对两组护生在接受不同教学模式后的考核结果进行分析,判断在风湿免疫科护理教学中PBL教学法的应用效果。结果实验组护生在理论知识、操作能力和综合考察3个方面考核评分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进行临床护理教学时,选择PBL教学法能够丰富护生的知识储备,激发护生的学习热情,促进护生综合水平的提高,可在日后中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BL教学法 风湿免疫科 护理教学 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生素D受体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临床相关性
2
作者 周雨亭 石连杰 +2 位作者 杨菊 戴菊华 李江涛 《西部医学》 2025年第3期440-446,共7页
目的探讨维生素D受体(VDR)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水平及潜在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21年4月—2022年4月于北京大学国际医院风湿免疫科就诊的120例RA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体检人群30例作为对照组。采... 目的探讨维生素D受体(VDR)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水平及潜在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21年4月—2022年4月于北京大学国际医院风湿免疫科就诊的120例RA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体检人群3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RA患者和对照组血清VDR水平,探讨VDR表达水平与RA患者临床特征及实验室指标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血清VDR的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阳性RA患者血清VDR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类风湿因子(RF)和抗瓜氨酸肽抗体(抗CCP抗体)均阳性组血清VDR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RF阴性但抗CCP抗体阳性组、RF和抗CCP抗体均阴性组血清VDR水平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红细胞沉降率(ESR)和C反应蛋白(CRP)均升高组、ESR升高CRP正常组、ESR正常CRP升高组、ESR和CRP均正常组血清VDR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病情处于高度及中度活动度的RA患者血清VDR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病情处于低度活动期及缓解期的RA患者血清VDR水平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男性与女性RA患者、eRA与RA患者、血清阴性与血清阳性RA患者血清VDR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合并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RA患者血清VDR高于未合并SLE的RA患者(P<0.05);合并与未合并干燥综合征(SS)、骨关节炎(OA)、间质性肺疾病(ILD)、甲状腺疾病(TGD)、骨质疏松(OP)、高血压、糖尿病(DM)的RA患者血清VDR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RA患者血清VDR水平与ESR、CRP、RF、IgA、IgM、IgG、DAS28-CRP呈正相关,与C4呈负相关(P<0.05);与年龄、病程、身高、体重、BMI、晨僵时间、压痛关节数(TJC)、肿胀关节数(SJC)、抗CCP抗体、C3、PLT无相关性(P>0.05)。结论VDR在RA患者血清中表达明显升高,且与RA疾病活动相关,可作为RA活动的血清标记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D受体 类风湿关节炎 类风湿因子 抗环瓜氨酸肽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湿免疫科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3
作者 温永霞 唐宇 《医学信息(医学与计算机应用)》 2014年第36期369-369,共1页
通过风湿免疫科住院患者健康教育中存在问题的分析,了解患者的需求,改变教育的方式,从而提高教育的总体效果,提高患者满意度,减低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关键词 健康教育 风湿免疫科 护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护理管理引入风湿免疫性疾病护理管理中的作用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何叶 《中国卫生产业》 2018年第23期47-48,共2页
目的对护理管理引入风湿免疫性疾病护理管理中的作用进行探讨分析。方法选取该院2016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116例风湿免疫性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的护理管理,观察组患者实施护理管理模式。对... 目的对护理管理引入风湿免疫性疾病护理管理中的作用进行探讨分析。方法选取该院2016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116例风湿免疫性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的护理管理,观察组患者实施护理管理模式。对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评分、护理满意度和有效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质量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有效率93.10%、护理满意度为84.48%,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平均住院天数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风湿免疫性疾病患者实施护理管理模式,极大地提高了护理质量评分,并提高了临床护理的有效率和满意度,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管理 风湿免疫性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节腔穿刺注射术治疗风湿免疫性关节炎的应用及预后分析
5
作者 肖岚 李江涛 +1 位作者 李强 李明涵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19年第6期266-266,共1页
探讨关节腔穿刺注射术治疗风湿免疫性关节炎的应用及预后。方法:选择 2015年1月-2018年12月100例风湿免疫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组。常规治疗组对于本次就诊的风湿免疫性关节炎患者选择常规方式,关节腔穿刺注射术治疗组对于本次就诊的风... 探讨关节腔穿刺注射术治疗风湿免疫性关节炎的应用及预后。方法:选择 2015年1月-2018年12月100例风湿免疫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组。常规治疗组对于本次就诊的风湿免疫性关节炎患者选择常规方式,关节腔穿刺注射术治疗组对于本次就诊的风湿免疫性关节炎患者选择关节腔穿刺注射术治疗。分析风湿免疫性关节炎疼痛症状消失时间、住院时间;治疗前后患者VAS评分、滑膜厚度和生活质量;并发症。结果:关节腔穿刺注射术治疗组VAS评分、滑膜厚度和生活质量、风湿免疫性关节炎疼痛症状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和常规治疗组比较有优势,P<0.05。两组均无明显并发症,P>0.05。结论:风湿免疫性关节炎患者实施关节腔穿刺注射术治疗可获得较好效果,可缓解患者疼痛和减少滑膜厚度,改善生活质量,无明显并发症,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腔穿刺注射术 风湿免疫性关节炎 应用效果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联合抗风湿药物治疗中重度银屑病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7
6
作者 张杰 李江涛 +2 位作者 邓文郁 肖岚 陈芍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6期852-854,共3页
目的:观察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rhTNFR:Fc商品名:益赛普)联合抗风湿药物(甲氨蝶呤、来氟米特)治疗中重度银屑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本院就诊的78例中重度银屑病患者,其中45例应用rhTNFR:Fc联合甲氨蝶呤、来氟... 目的:观察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rhTNFR:Fc商品名:益赛普)联合抗风湿药物(甲氨蝶呤、来氟米特)治疗中重度银屑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本院就诊的78例中重度银屑病患者,其中45例应用rhTNFR:Fc联合甲氨蝶呤、来氟米特治疗为观察组,33例采用单纯抗风湿药物(甲氨喋呤联合来氟米特)治疗为对照组。观察并比较用药前及用药后2周、4周、8周、12周、24周两组的PASI指数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8周后两组的PASI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及24周后两组PASI50、PASI75、PASI90的比例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之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hTNFR:Fc联合甲氨蝶呤、来氟米特治疗中重度银屑病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 银屑病 甲氨喋呤 来氟米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抗菌肽的研究进展
7
作者 王昱璇 郭伟昌 +3 位作者 陈诚 罗瑶 肖亚雄 李江涛 《中国药房》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36-640,共5页
金黄色葡萄球菌是一种具有较强致病力的革兰氏阳性菌,随着抗菌药物的广泛使用,其多重耐药性逐渐提高,其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已成为院内和社区感染的重要病原菌之一。抗菌肽是一种短肽,具有抗菌效果好、不易产生耐药性等优... 金黄色葡萄球菌是一种具有较强致病力的革兰氏阳性菌,随着抗菌药物的广泛使用,其多重耐药性逐渐提高,其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已成为院内和社区感染的重要病原菌之一。抗菌肽是一种短肽,具有抗菌效果好、不易产生耐药性等优势,近年来得到广泛研究。本研究通过对抗菌肽的作用机制及不同来源抗MRSA抗菌肽的相关研究进行总结,发现抗菌肽的作用机制包括作用于细菌细胞膜、细胞内和细胞壁等。除在动物、植物、微生物中分离得到抗MRSA感染的抗菌肽外,还可通过人工合成得到抗菌肽。其中动物来源的GHa衍生肽、植物来源的Ib-AMP4、微生物来源的Ph-SA、人工合成的抗菌肽LLKLLLKLL-NH2等,因其抗菌效果好、杀菌速度快、毒性低,均有望成为抗MRSA感染的候选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抗菌肽 作用机制 耐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来氟米特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40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5
8
作者 肖岚 张杰 李江涛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13年第5期197-199,共3页
目的观察来氟米特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80例活动期RA患者,应用抽签随机法分为两组各40例,两组治疗开始时均服用同一种非甾体抗炎药(洛索洛芬60 mg bid),对照组单用甲氨蝶... 目的观察来氟米特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80例活动期RA患者,应用抽签随机法分为两组各40例,两组治疗开始时均服用同一种非甾体抗炎药(洛索洛芬60 mg bid),对照组单用甲氨蝶呤10 mg/周,联合治疗组同时加用来氟米特20 mg/次。观察患者用药前及用药后4、6、12、18、24周的肿胀关节数、疼痛关节数、压痛关节数、晨僵时间、健康评估问卷(health assessment questionnaire,HAQ)、受试者评估的疼痛VAS评分、受试者评估的疾病总体状况VAS评分、研究者评估的疾病总体情况VAS评分、疾病活动分数(DAS28)、类风湿因子(RF)、血沉(ESR)及超敏C反应蛋白(CRP)水平,血常规、肝肾功,同时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联合治疗组用药24周后ACR20改善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ACR70改善率比较在治疗4、18及24周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周时两组DAS28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来氟米特联合甲氨蝶呤治疗RA与单用甲氨蝶呤比较能够更好的控制病情,而不良反应并无明显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氨蝶呤 来氟米特 类风湿关节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癌胚抗原升高风湿性疾病患者36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李强 李江涛 +3 位作者 张杰 陈芍 肖岚 张晓萍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15年第5期206-208,共3页
目的探讨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检测在风湿性疾病中的意义。方法查阅2010年1月至2013年3月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明确诊断为风湿性疾病同时行CEA检测并排除肿瘤的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血清CEA在风湿性疾病... 目的探讨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检测在风湿性疾病中的意义。方法查阅2010年1月至2013年3月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明确诊断为风湿性疾病同时行CEA检测并排除肿瘤的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血清CEA在风湿性疾病中的特点。结果血清CEA升高的患者涉及多种靶器官损害;感染治疗后CEA、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免疫球蛋白G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结论风湿性疾病患者血清CEA水平升高更多发生肺脏及关节受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湿性疾病 癌胚抗原 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50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杰 邓文郁 +2 位作者 陈芍 肖岚 李江涛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15年第5期180-183,共4页
目的观察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rh TNFR:Fc)联合甲氨蝶呤(MTX)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100例活动期RA患者采用抽签随机法分为两组各50例,MTX组采用MTX 15 mg/w治疗;联合... 目的观察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rh TNFR:Fc)联合甲氨蝶呤(MTX)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100例活动期RA患者采用抽签随机法分为两组各50例,MTX组采用MTX 15 mg/w治疗;联合治疗组采用MTX 15 mg/w加rh TNFR:Fc每次50 mg治疗。观察用药前及用药后2、4、8、12、24周患者肿胀关节数、疼痛关节数、压痛关节数、晨僵时间、医生和患者评价、疾病活动分数评分及血沉(ESR)、超敏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抗环瓜氨酸太抗体水平。结果治疗24周后,联合治疗组的ACR改善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TX联合rh TNFR:Fc治疗RA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发生率也不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氨蝶呤 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 关节炎 类风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脂代谢与血清CRP、ESR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7
11
作者 陈芍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17年第2期197-200,共4页
目的分析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脂代谢与血清C反应蛋白(CRP)及红细胞沉降率(ESR)的相关性,了解RA发病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5年10月到2016年6月在我院接受诊治的60例RA患者纳入此次研究,为观察组,其中处于活动期的RA患者38例,非活动期... 目的分析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脂代谢与血清C反应蛋白(CRP)及红细胞沉降率(ESR)的相关性,了解RA发病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5年10月到2016年6月在我院接受诊治的60例RA患者纳入此次研究,为观察组,其中处于活动期的RA患者38例,非活动期的RA患者22例。另选同期于我院接受健康体检者4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对象临床资料,各组血脂指标及CRP、ESR水平,分析RA患者发病的危险因素,以及RA患者脂代谢指标与CRP、ESR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体质量指数(BMI)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BMI较高是RA患者发病的危险因素。RA患者的TC、TC/HDL-C、CRP及ESR高于对照组,而HDL-C低于对照组(P均<0.05)。活动期RA患者都TC、TC/HDL-C、CRP及ESR高于非活动期RA患者,而HDL-C低于非活动期RA患者(P<0.05)。RA患者的HDL-C与CRP及ESR呈负相关(r=-0.749,-0.688,P均<0.05),而TC/HDL-C与CRP及ESR呈正相关(r=0.681,0.692,P均<0.05)。结论 RA患者的脂代谢存在明显异常,尤其表现在HDL-C及TC/HDL-C方面,二者与RA患者的CRP及ESR有相关性,而BMI较高是RA患者发病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脂代谢 血清CRP ESR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氨蝶呤联合强的松治疗类风湿关节炎50例 被引量:2
12
作者 谢功华 《中国药业》 CAS 2014年第13期70-72,共3页
目的观察甲氨蝶呤联合强的松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效果和并发症,并探讨护理策略。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RA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应用甲氨蝶呤治疗,观察组应用甲氨蝶呤联合强的松治疗。观察... 目的观察甲氨蝶呤联合强的松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效果和并发症,并探讨护理策略。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RA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应用甲氨蝶呤治疗,观察组应用甲氨蝶呤联合强的松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治疗后平均红细胞沉降率(ESR)、C蛋白反应(CRP)、类风湿因子(RF),平均晨僵、握力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显效率为44.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4.00%(P<0.05);观察组无效率为4.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2.00%(P<0.05);观察组治疗后晨僵(2.21±0.08)h,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57±0.10)h(P<0.05);观察组治疗后握力为(12.85±0.41)kPa,高于对照组的(10.69±0.58)kPa(P<0.05);观察组治疗后平均ESR,CRP,RF滴度分别为(24.36±0.93)mm/h,(11.22±0.48)mg/L,11.53±0.40,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的(28.71±1.48)mm/h,(13.15±0.50)mg/L,14.07±0.68(P<0.05)。两组主要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甲氨蝶呤联合强的松治疗RA疗效显著,患者的症状和主要指标均有明显改善,合理的护理措施亦有助于患者病情的缓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氨蝶呤 强的松 类风湿关节炎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托法替布联合来氟米特治疗难治性类风湿关节炎效果观察
13
作者 陈芍 肖岚 +1 位作者 李明涵 邓超 《转化医学杂志》 2023年第5期245-249,共5页
目的观察托法替布与益赛普分别联合来氟米特治疗难治性类风湿关节炎(RA)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4月—2021年9月收治的60例难治性RA,按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采用托法替布联合来氟米特治疗,对照组采用益赛普联合... 目的观察托法替布与益赛普分别联合来氟米特治疗难治性类风湿关节炎(RA)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4月—2021年9月收治的60例难治性RA,按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采用托法替布联合来氟米特治疗,对照组采用益赛普联合来氟米特治疗。比较2组临床效果、体征改善情况,治疗前后血清类风湿因子(RF)、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肝肾功能指标、类风湿关节炎病情评价(DAS28)-ESR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并分析安全性。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6.67%(26/30)高于对照组的63.33%(19/30)(P<0.05)。2组治疗12、24周关节肿胀数、压痛关节数、晨僵时间较治疗前减少或缩短,且观察组少于或短于对照组(P<0.05,P<0.01)。2组治疗12、24周血清CRP、ESR、RF水平和DAS28-ESR评分、VA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P<0.01)。2组治疗前、治疗12周、治疗24周天冬氨酸转氨酶、血尿素、丙氨酸转氨酶、血肌酐组间及组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托法替布与益赛普分别联合来氟米特治疗难治性RA效果确切,但托法替布联合来氟米特效果更好,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调节炎性因子表达,有助于患者疾病控制,且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炎 类风湿 托法替布 益赛普 来氟米特 类风湿因子 红细胞沉降率 肝肾功能 药物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关节炎诊疗现状及研究进展
14
作者 易梦君 李江涛 《临床医学进展》 2024年第10期767-774,共8页
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 OA)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关节疾病,它的特点是关节软骨的进行性破坏和慢性疼痛的发展,构成了相当大的社会经济负担。通常体格检查(关节疼痛、变形)及影像学指标结果(包括边缘骨赘和关节间隙狭窄)有助于诊断,一些... 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 OA)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关节疾病,它的特点是关节软骨的进行性破坏和慢性疼痛的发展,构成了相当大的社会经济负担。通常体格检查(关节疼痛、变形)及影像学指标结果(包括边缘骨赘和关节间隙狭窄)有助于诊断,一些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方法可能对早期骨关节炎有识别作用。目前,其治疗目标主要是缓解与炎症和疼痛相关的OA症状。疾病修饰OA药物(DMOAD)、再生治疗、抗衰老药物或基因治疗是目前的研究热点及新兴战略,为骨关节炎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途径。Osteoarthritis (OA) is a common chronic joint disease characterized by the progressive destruction of articular cartilage and the development of chronic pain, which constitutes a considerable socioeconomic burden. Physical examination (joint pain, deformity) and imaging index findings (including osteophytes at the edges and joint space stenosis) are usually helpful, and some laboratory tests and imaging methods may be useful for the identification of early osteoarthritis. At present, its therapeutic goal is mainly to relieve the symptoms of OA associated with inflammation and pain. Disease-Modifying OA Drugs (DMOAD), regenerative therapy, anti-aging drugs or gene therapy are the current research hotspots and emerging strategies, which provide new ideas and approaches for the treatment of osteoarthrit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炎 诊断 治疗 软骨细胞 炎症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托法替布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研究进展
15
作者 杨逸冰 李江涛 《临床医学进展》 2024年第5期2221-2228,共8页
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病因不明的慢性炎症性疾病。目前尚缺乏根治的方法,治疗上以非甾体抗炎药、改善病情抗风湿药为主,但疗效不一,部分患者病情仍无法有效控制。随着托法替布在临床的长期应用,其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疗效及安全性已得到了... 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病因不明的慢性炎症性疾病。目前尚缺乏根治的方法,治疗上以非甾体抗炎药、改善病情抗风湿药为主,但疗效不一,部分患者病情仍无法有效控制。随着托法替布在临床的长期应用,其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疗效及安全性已得到了肯定,可能为临床用药提供新的选择。本文将结合最新的临床研究,针对托法替布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作用机制、有效性及安全性评价等方面进行综述,希望为临床用药提供新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炎 托法替布 JAK抑制剂 有效性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唑嘌呤与羟氯喹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轻中度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4
16
作者 陈芍 李江涛 +2 位作者 张杰 肖岚 邓文郁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12年第4期122-124,共3页
目的探讨硫唑嘌呤(azathioprine,AZA)、羟氯喹(hydroxychloroquine,HCQ)联合糖皮质激素(简称ACP方案)治疗轻中度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的疗效。方法采用自身对照研究对甲氨蝶呤(methotrexate,MTX)、HCQ联合... 目的探讨硫唑嘌呤(azathioprine,AZA)、羟氯喹(hydroxychloroquine,HCQ)联合糖皮质激素(简称ACP方案)治疗轻中度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的疗效。方法采用自身对照研究对甲氨蝶呤(methotrexate,MTX)、HCQ联合糖皮质激素(简称MCP方案)治疗6个月以上,因为没原因停用MTX、HCQ的37例轻中度SLE患者,换用ACP方案治疗6个月,观察其补体、血管炎样皮疹、尿蛋白等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前后dsDNA阳性率、血管炎表现、补体特别是补体C3及SLE活动性指数(SLE disease active index,SLEDA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狼疮肾炎患者尿蛋白明显降低(P<0.01)。结论病情活跃的轻中度SLE患者可以较早采用AZA、HCQ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硫唑嘌呤 羟氯喹 糖皮质激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博来霉素诱导硬皮病小鼠基础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江涛 李天红 +3 位作者 谭静雅 石连杰 杨南萍 石桂秀 《四川医学》 CAS 2014年第7期761-764,共4页
目的构建硬皮病小鼠动物模型。方法用100μg/0.1ml博来霉素每天皮下注射6周龄BALB/c雄性小鼠背部皮肤3周,造模组与空白和PBS两组为对照组,各组为10只。取注射局部皮肤进行HE染色和Massion染色,镜下观察和测定各组皮肤厚度、胶原纤维含量... 目的构建硬皮病小鼠动物模型。方法用100μg/0.1ml博来霉素每天皮下注射6周龄BALB/c雄性小鼠背部皮肤3周,造模组与空白和PBS两组为对照组,各组为10只。取注射局部皮肤进行HE染色和Massion染色,镜下观察和测定各组皮肤厚度、胶原纤维含量,新鲜皮肤组织测定羟脯氨酸和胶原含量。结果 3周后造模组较对照组,皮肤增厚变硬,弹性降低,真皮层明显增厚,胶原纤维明显增粗、膨大,毛囊明显减少,炎性细胞浸润,胶原纤维、羟脯氨酸和胶原含量明显升高。结论符合硬皮病皮肤病理改变,构建硬皮病小鼠动物模型成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皮病 动物模型 小鼠 博来霉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联合甲氨蝶呤治疗中重度斑块型银屑病临床观察 被引量:2
18
作者 刘丽 张杰 +1 位作者 郭健 杨佰艳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13年第5期133-135,共3页
目的观察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一抗体融合蛋白联合甲氨蝶呤(MTX)治疗中重度斑块型银屑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09年8月至2012年8月来我院皮肤科进行治疗的中重度银屑病患者90例,采用抽签随机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 目的观察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一抗体融合蛋白联合甲氨蝶呤(MTX)治疗中重度斑块型银屑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09年8月至2012年8月来我院皮肤科进行治疗的中重度银屑病患者90例,采用抽签随机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每周一次口服甲氨蝶呤10mg;研究组患者每周二次皮下注射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一抗体融合蛋白,每次25mg,每次间隔3~4天,同时口服甲氨蝶呤10mg,每周一次。结果两组治疗4、8、12周后的PASI50、PASI75和PASI90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一抗体融合蛋白联合甲氨蝶呤治疗中重度斑块型银屑病能够更好的控制病情,无严重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 甲氨蝶呤 班块型银屑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化生长因子在银屑病皮损组织中的表达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柏杨 李江涛 王琳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15年第6期40-43,共4页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beta l,TGF-β1)在银屑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为银屑病的治疗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测定58例银屑病皮损组织(19例寻常型银屑病、20例脓胞型银屑病、19例红皮病...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beta l,TGF-β1)在银屑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为银屑病的治疗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测定58例银屑病皮损组织(19例寻常型银屑病、20例脓胞型银屑病、19例红皮病型银屑病)皮损组织和10例正常皮肤组织TGF-β1的表达量,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定位表达显示:在正常皮肤组织中TGF-β1主要在表皮基底细胞中表达,表皮棘层及真皮中通常无表达或低表达;银屑病皮损组织中TGF-β1在真皮乳头层有明显表达,表皮(包括基底层)中无表达或低表达。定量测定显示,银屑病皮损组织中IOD/area较正常皮损组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种银屑病皮损组织间TGF-β1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GF-β1表达异常可能在银屑病发病机制中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化生长因子-Β1 银屑病 免疫组织化学 细胞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直性脊柱炎合并IgA肾病二例报告 被引量:1
20
作者 马亚丽 张杰 +1 位作者 陈永涛 唐晓红 《中国医药》 2008年第8期509-510,共2页
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以侵犯骶髂关节、脊柱骨突、脊柱旁软组织及外周关节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慢性、进行性炎性疾病,并可伴有关节外表现。IgA肾病是指肾小球系膜区以IgA或IgA沉积为主的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r。强直性脊柱炎合并IgA肾病较... 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以侵犯骶髂关节、脊柱骨突、脊柱旁软组织及外周关节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慢性、进行性炎性疾病,并可伴有关节外表现。IgA肾病是指肾小球系膜区以IgA或IgA沉积为主的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r。强直性脊柱炎合并IgA肾病较为少见,现将本院治疗的2例患者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炎 IGA肾病 临床分析 治疗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