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难复性腹股沟斜疝导致继发性大网膜扭转坏死1例
1
作者 韩尚志 徐其银 《安徽医药》 2025年第2期393-395,I0003,共4页
目的增加对大网膜扭转坏死的认识,提高对腹股沟疝择期手术治疗的重视程度。方法回顾性分析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2023年1月收治1例难复性腹股沟斜疝导致继发性大网膜扭转坏死的罕见急腹症。结果以“下腹痛”为首要表现就诊,完善腹部CT检查... 目的增加对大网膜扭转坏死的认识,提高对腹股沟疝择期手术治疗的重视程度。方法回顾性分析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2023年1月收治1例难复性腹股沟斜疝导致继发性大网膜扭转坏死的罕见急腹症。结果以“下腹痛”为首要表现就诊,完善腹部CT检查后行开腹探查手术,术中行疝内容物松解复位、坏死大网膜切除,并行传统疝修补,术后恢复良好出院,随访6个月腹股沟疝未见复发。结论大网膜扭转坏死是一种罕见急腹症,可继发于腹股沟疝;成人腹股沟疝一经确诊,建议积极行手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股沟 罕见急腹症 大网膜扭转坏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式封闭负压辅助闭合技术联合湿性敷料在肠外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2
作者 徐其银 彭红霞 +2 位作者 陈道刚 韩尚志 彭蔚斌 《中国社区医师》 2024年第19期61-63,共3页
目的:探讨改良式封闭负压辅助闭合技术联合湿性敷料在肠外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2月—2021年12月于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普外科行手术治疗的91例肠外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n=42)、对照组(n=49)。对照组采用... 目的:探讨改良式封闭负压辅助闭合技术联合湿性敷料在肠外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2月—2021年12月于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普外科行手术治疗的91例肠外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n=42)、对照组(n=49)。对照组采用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改良式封闭负压辅助闭合技术联合湿性敷料治疗。比较两组瘘口周围皮炎发生情况、日均换药次数、自发性愈合率及瘘口愈合时间。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瘘口周围皮炎发生率更低、日均换药次数更少、瘘口自发性愈合率更高、自发愈合时间更短,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式封闭负压辅助闭合技术联合湿性敷料在肠外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良好,可有效控制患者瘘口周围皮炎的发生,减少换药次数,促进瘘口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外瘘 改良式封闭负压辅助闭合技术 湿性敷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下鞘突高位结扎术与小切口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鞘膜积液、疝的疗效及安全性比较
3
作者 常建国 杨宇 +1 位作者 张成 肖华旭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4年第20期2196-2200,共5页
目的观察对比腹腔镜下鞘突高位结扎术(LHLVP)与小切口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鞘膜积液、疝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12月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220例鞘膜积液、疝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两组... 目的观察对比腹腔镜下鞘突高位结扎术(LHLVP)与小切口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鞘膜积液、疝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12月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220例鞘膜积液、疝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两组,每组各110例。观察组行LHLVP治疗,对照组行小切口高位结扎术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手术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胃肠功能恢复及住院时间)、术后12、24、48 h疼痛情况[(VAS)评分],术前、术后24 h的血常规指标(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术前、术后24 h的睾丸血供指标[阻力指数(RI)],并观察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儿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术中出血量为(2.01±0.48)mL,明显少于对照组[(3.74±0.45)mL],切口长度、胃肠功能恢复及住院时间分别为(0.66±0.13)cm、(8.38±1.24)h、(3.48±0.62)d,均短于对照组[(1.83±0.28)cm、(11.31±1.62)h、(5.23±0.57)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术后12、24、48 h的VAS评分分别为(3.34±0.56)、(2.63±0.53)、(2.01±0.51)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4.64±0.61)、(3.56±0.51)、(2.58±0.58)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两组患儿的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均较术前明显升高,但观察组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分别为(8.32±0.51)×10^(9)/L、(232.38±34.01)×10^(9)/L,均明显低于对照组[(11.42±1.44)×10^(9)/L、(254.51±35.12)×10^(9)/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两组患儿的RI较术前明显降低,其中观察组RI为(0.51±0.12)mL·m^(2)·min,低于对照组[(0.62±0.14)mL·m^(2)·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随访,观察组患儿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为4.55%,明显低于对照组(12.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小切口高位结扎术相比,LHLVP治疗小儿鞘膜积液、疝创伤小、术后恢复快,有利于减轻机体应激反应,改善睾丸血供,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睾丸鞘膜积液 儿童 腹腔镜下鞘突高位结扎术 血常规 睾丸血供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龄胃体部原发性胃淋巴瘤急性穿孔一例
4
作者 韩尚志 刘钧汉 徐其银 《临床外科杂志》 2024年第9期960-961,共2页
病人,女性,80岁。因突发上腹部疼痛5天,于2023年7月5日入院。病人5天前进食后突发上腹部疼痛,呈刀割样疼痛,迅速蔓延至全腹部,并逐渐加重,伴呃逆,无呕吐、呕血、黑便等。行输液治疗后症状无缓解。4年前诊断为胃体部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 病人,女性,80岁。因突发上腹部疼痛5天,于2023年7月5日入院。病人5天前进食后突发上腹部疼痛,呈刀割样疼痛,迅速蔓延至全腹部,并逐渐加重,伴呃逆,无呕吐、呕血、黑便等。行输液治疗后症状无缓解。4年前诊断为胃体部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未行特殊治疗。体格检查:全腹压痛,上腹部为甚,伴反跳痛及肌紧张,肠鸣音2次/分。2023年7月5日腹部CT检查提示:膈下见游离气体,腹盆腔内脂肪间隙模糊,密度增高,腹盆腔积液,考虑腹腔空腔脏器穿孔可能(图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龄 原发性胃淋巴瘤 穿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rtuins家族对结直肠癌的生物学功能及预后的研究进展
5
作者 李瑞阳 芦灵军 《临床个性化医学》 2024年第4期1805-1817,共13页
Sirtuins蛋白家族具有ADP-核糖基转移酶活性和NAD+依赖性的组蛋白去乙酰基转移酶等多种酶活性,其家族包括Sirtuin1-7,是有名的长寿蛋白大家族,具有控制能量代谢、DNA修复、细胞活性、组织再生、炎症、神经元信号传递等多种生物学功能,... Sirtuins蛋白家族具有ADP-核糖基转移酶活性和NAD+依赖性的组蛋白去乙酰基转移酶等多种酶活性,其家族包括Sirtuin1-7,是有名的长寿蛋白大家族,具有控制能量代谢、DNA修复、细胞活性、组织再生、炎症、神经元信号传递等多种生物学功能,同时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过程中作为不可替代的调控因素之一。Sirtuin1-7属于同一家族,但Sirtuin1-7表达对结肠癌的发生发展却有不同的影响,与患者预后也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本文综述了Sirtuins家族成员概述、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过程中所表达的生物学功能、作用机制及预后。Sirtuins protein family has various enzyme activities such as ADP-ribosyl transferase activity and NAD+ dependent histone deacetyl transferase activity. Its family includes Sirtuin1-7, which is a well-known family of long-lived proteins. It has various biological functions such as controlling energy metabolism, DNA repair, cell activity, tissue regeneration, inflammation, neuronal signal transmission, etc., and serves as one of the irreplaceable regulatory factors in the occurrence and development of colorectal cancer. Sirtuin1-7 belongs to the same family, but the expression of Sirtuin1-7 has different effects on the occurrence and development of colon cancer, and has a certain correlation with the prognosis of patients. In this review, Sirtuins family members, biological functions, mechanisms of action and prognosis of colorectal cancer were summariz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CRC) Sirtuins蛋白家族 生物学功能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外瘘内镜与介入治疗的研究进展
6
作者 韩尚志 《医疗装备》 2022年第22期189-193,共5页
肠外瘘是腹外科常见的一种严重并发症,临床多采用液体复苏、抗感染、营养支持、控制瘘出量、保护瘘口周围组织等非手术手段与手术治疗该病患者。近年来,随着内镜与介入技术的快速发展,肠外瘘的治疗方法不断更新,包括胶堵法、瘘道塞法、... 肠外瘘是腹外科常见的一种严重并发症,临床多采用液体复苏、抗感染、营养支持、控制瘘出量、保护瘘口周围组织等非手术手段与手术治疗该病患者。近年来,随着内镜与介入技术的快速发展,肠外瘘的治疗方法不断更新,包括胶堵法、瘘道塞法、真空辅助闭合法、外置内镜夹(OTSC)吻合夹、支架、内镜下缝合法等。该研究对肠外瘘内镜与介入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该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新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外瘘 内镜 介入治疗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肠癌新辅助治疗后局部再生研究进展
7
作者 袁兴梅 曹钦兴 +5 位作者 严力 侯能易 余松 陆河江 张敏 庞明辉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25年第1期37-44,共8页
新辅助治疗后直肠癌的局部再生问题在临床上备受关注.直肠癌患者接受术前放化疗之后,局部肿瘤残留或再生成为重要的临床挑战.针对局部肿瘤残留或再生的发生机制、潜在风险因素以及处理策略的研究逐渐展开.现有研究表明,新辅助治疗能降... 新辅助治疗后直肠癌的局部再生问题在临床上备受关注.直肠癌患者接受术前放化疗之后,局部肿瘤残留或再生成为重要的临床挑战.针对局部肿瘤残留或再生的发生机制、潜在风险因素以及处理策略的研究逐渐展开.现有研究表明,新辅助治疗能降低直肠癌局部再生的发生率,但局部再生的预防和处理仍然是亟待解决的临床问题.未来研究需要进一步明确肿瘤微环境在局部再生中的作用,深入探究直肠癌局部再生的潜在机制,并制定更加精准和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此外,对微小残留病灶研究的深入及影像组学技术的发展等也为“观察等待”策略的管理提供了新的视角与可能性.本文主要围绕直肠癌患者新辅助治疗后局部再生的研究现状进行总结和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 新辅助治疗 局部再生 微小残留病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