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辅助化疗联合保乳术治疗Ⅱ、Ⅲ期乳腺癌的疗效 被引量:48
1
作者 徐强音 陈翔 +4 位作者 陈燕玉 吴敏 胡阳英 王达飞 陈胜东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611-613,共3页
目的评价Ⅱ、Ⅲ期乳腺癌经新辅助化疗后行保乳手术的疗效和美容效果,探讨Ⅱ、Ⅲ期乳腺癌保乳综合治疗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经粗针穿刺活检确诊为乳腺癌的女性患者,TNM分期为Ⅱ期26例,Ⅲ期30例。化疗方案为TAC方案,每3周重复,化... 目的评价Ⅱ、Ⅲ期乳腺癌经新辅助化疗后行保乳手术的疗效和美容效果,探讨Ⅱ、Ⅲ期乳腺癌保乳综合治疗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经粗针穿刺活检确诊为乳腺癌的女性患者,TNM分期为Ⅱ期26例,Ⅲ期30例。化疗方案为TAC方案,每3周重复,化疗4~6个周期。对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的患者行肿瘤局部广泛切除及腋窝淋巴结清扫术,术后常规辅以全乳放疗、化疗及内分泌治疗。对新辅助化疗疗效、术后乳房美容效果进行评估,并随访统计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率、无进展生存期。结果新辅助化疗总有效率71.4%(40/56),36例患者成功实施保乳手术,保乳率64.3%(36/56)。保乳综合治疗患者随访42~96个月,中位随访67.2个月。保乳术后美容效果评价优秀加良好率63.9%(23/36),局部复发4例,远处转移4例,中位无进展生存期64.3个月。结论Ⅱ、Ⅲ期乳腺癌经新辅助化疗缩小、降期后,在无禁忌证的前提下,实施保乳手术后疗效可靠,生存期无明显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新辅助化疗 保乳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讨超声引导下麦默通微创旋切系统治疗乳腺良性肿块与开放手术的疗效 被引量:19
2
作者 唐晓燕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17年第19期3545-3546,共2页
目的分析研讨超声引导下麦默通微创旋切系统治疗乳腺良性肿块与开放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8月~2016年6月期间收治的243例乳腺良性肿块患者,按照入院单双顺序分两组,对照组120例(接受开放手术治疗)和研究组123例(接受超声... 目的分析研讨超声引导下麦默通微创旋切系统治疗乳腺良性肿块与开放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8月~2016年6月期间收治的243例乳腺良性肿块患者,按照入院单双顺序分两组,对照组120例(接受开放手术治疗)和研究组123例(接受超声引导下麦默通微创旋切术治疗),将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瘢痕长度、愈合时间、并发症状况纳入对比研讨中。结果研究组患者在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愈合后瘢痕长度、切口长度、VAS评分、切口愈合时间等方面均比对照组优,组间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3.25%比对照组16.67%低,组间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满意度97.56%比对照组79.17%高,组间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乳腺良性肿块采取超声引导下麦默通微创旋切术治疗,其疗效显著,具有术中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创伤小及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尤其适合年轻女性,可作为多发性乳腺肿块病人首选治疗方式,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默通 超声引导 微创 乳腺良性肿块 开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晕缘切口治疗乳腺良性肿瘤的近期疗效及对乳房美观度产生的影响探讨 被引量:3
3
作者 唐晓燕 吴敏 《系统医学》 2017年第21期127-130,共4页
目的研究探讨采用乳晕缘切口治疗乳腺良性肿瘤的近期疗效及对乳房美观度产生的影响。方法选择该院收治的符合诊断标准的126例乳腺良性肿瘤患者进行该次研究,病例均来源于2015年3月—2016年3月,患者都接受手术治疗,其中63例患者为传统手... 目的研究探讨采用乳晕缘切口治疗乳腺良性肿瘤的近期疗效及对乳房美观度产生的影响。方法选择该院收治的符合诊断标准的126例乳腺良性肿瘤患者进行该次研究,病例均来源于2015年3月—2016年3月,患者都接受手术治疗,其中63例患者为传统手术切口,设为对照组,另63例患者为乳晕缘切口,设为观察组,术后随访12个月,对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并发症、乳房美观度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观察组手术时间为(35.8±5.8)min比对照组略长,但出血量(18.9±4.2)m L和住院天数(2.8±0.5)d,均比对照组要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35%,比对照组的20.63%明显更低(P<0.05);对两组患者手术后随访6~12个月,对乳房美观度进行评分比较,观察组乳房表面美观度乳房的形状、色素沉着、切口瘢痕、乳头和乳晕感觉评分与对照组比较都明显更高(P<0.05)。结论对乳腺良性肿瘤患者采用乳晕缘切口手术治疗不仅术后瘢痕不明显,能够最大可能的保留乳房表面美观效果,同时安全可靠,无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患者接受度高,有显著的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良性肿瘤 传统手术切口 乳晕缘切口 美观度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切除术与麦默通微创旋切手术治疗良性乳腺肿物的临床比较 被引量:3
4
作者 陈燕玉 《中外医疗》 2021年第26期45-48,共4页
目的对比分析传统切除手术、麦默通微创旋切术治疗良性乳腺肿物的效果与安全性。方法方便选择2018年1月—2020年10月该院接诊治疗良性乳腺肿物患者98例分析,以双盲法分组,对照组采取传统切除手术治疗,观察组采取麦默通微创旋切术治疗,... 目的对比分析传统切除手术、麦默通微创旋切术治疗良性乳腺肿物的效果与安全性。方法方便选择2018年1月—2020年10月该院接诊治疗良性乳腺肿物患者98例分析,以双盲法分组,对照组采取传统切除手术治疗,观察组采取麦默通微创旋切术治疗,分别记录且对比患者临床手术指标,评估各组患者术后乳房美观情况,同时计算各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总发生概率。结果观察组手术用时(18.94±4.77)min明显短于对照组,切口长度(3.25±0.14)mm小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8.14±0.32)mL少于对照组,患者术后住院总时间(1.54±0.33)d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450、46.679、181.251、24.020,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术后乳房美观度各项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观察组患者术后出现并发症总概率相比对照组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麦默通微创旋切术治疗良性乳腺肿物具有效果佳、美观度高、安全性强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切除术 麦默通微创旋切术 良性乳腺肿物 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BI-RADS 4A类乳腺病灶用微创和传统手术治疗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刘晨晨 曹志宏 +2 位作者 罗一烽 郭建锋 陈翔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20年第9期1081-1083,共3页
目的分析比较直径在3 cm内的BI-RADS 4A类单发乳腺病灶应用微创和传统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7月—2019年7月经本院首次超声发现的单发BI-RADS 4A类乳腺病灶的患者304例作为研究对象,并按治疗方式分为麦默通组(152例)和传统... 目的分析比较直径在3 cm内的BI-RADS 4A类单发乳腺病灶应用微创和传统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7月—2019年7月经本院首次超声发现的单发BI-RADS 4A类乳腺病灶的患者304例作为研究对象,并按治疗方式分为麦默通组(152例)和传统组(152例),比较两组围术期的情况及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标本均行病理检测,术后随访。结果麦默通组的围术期相关情况均优于传统组,麦默通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4.2%)低于传统组(11.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病理显示麦默通组8例癌性病灶残腔和针道处均未见癌组织。结论相比传统手术,麦默通微创旋切术对BI-RADS 4A类单发乳腺病灶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BI-RADS 4A 微创 乳腺病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子分型在早期乳腺癌复发、转移中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
6
作者 陈胜东 王达飞 +5 位作者 朱国民 蒋勤娟 姚亚云 唐建勋 徐强音 陈翔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5年第20期2950-2952,共3页
目的:研究0-Ⅱb期乳腺癌患者分子分型与局部复发、远处转移间的关系,为个体化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分析2001年-2008年收治的临床分期为0-Ⅱb期乳腺癌患者369例。根据免疫组织化学、荧光原位杂交检测技术结果分为Luminal A、Luminal B... 目的:研究0-Ⅱb期乳腺癌患者分子分型与局部复发、远处转移间的关系,为个体化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分析2001年-2008年收治的临床分期为0-Ⅱb期乳腺癌患者369例。根据免疫组织化学、荧光原位杂交检测技术结果分为Luminal A、Luminal B、HER-2过表达和Basal-like型,比较局部复发率和远处转移率,并结合临床病理特征对其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进行分组分析。Kaplan-Meier法计算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并Logrank法检验和单因素预后分析。结果:Luminal A、Luminal B、HER-2过表达和Basal-like型分别占30.1%、48.5%、9.2%和12.2%。随访率95.4%,随访时间满5、10年者分别为225、85例。单因素分析显示HER-2过表达型、Basal-like型局部复发、远处转移风险均比Luminal A、Luminal B型高。5年局部复发率和远处转移率分别为23.5%、24.4%、6.3%、6.1%和26.5%、28.9%、2.7%、2.2%(P<0.001,P<0.001)。结论:分子分型有助于个体化区别早期乳腺癌患者间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分子分型 局部复发 远处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ncRNA RP11-490M8.1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对乳腺癌细胞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杨莹 王子璇 +5 位作者 陈狄 方亚群 金玉翠 马长艳 陈翔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11-616,共6页
目的:确定lncRNA RP11-490M8.1在乳腺癌中的表达情况及其在乳腺癌细胞增殖中的作用。方法:基于癌症基因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数据库和Kaplan-Meier plotter数据库分析RP11-490M8.1在乳腺癌中的表达情况及与患者预后的关系... 目的:确定lncRNA RP11-490M8.1在乳腺癌中的表达情况及其在乳腺癌细胞增殖中的作用。方法:基于癌症基因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数据库和Kaplan-Meier plotter数据库分析RP11-490M8.1在乳腺癌中的表达情况及与患者预后的关系;qRT-PCR检测RP11-490M8.1在乳腺癌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CCK8和克隆形成实验检测过表达和敲低RP11-490M8.1对乳腺癌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与癌旁组织相比,RP11-490M8.1在乳腺癌组织中表达明显下调,且RP11-490M8.1低表达和较差的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密切相关(P=0.034);RP11-490M8.1表达水平与乳腺癌患者的临床分期呈负相关,而与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的表达以及年龄均无相关性;过表达RP11-490M8.1显著抑制乳腺癌细胞的增殖,敲低RP11-490M8.1表达则促进其增殖。结论:RP11-490M8.1在乳腺癌中可能发挥抑癌基因的作用,是潜在的乳腺癌预后分子和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P11-490M8.1 乳腺癌 增殖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腔镜和开放甲状腺手术在良性肿瘤治疗中的对比研究
8
作者 屠燕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1年第3期87-88,共2页
探讨在良性肿瘤治疗中使用腔镜和开放甲状腺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18年10月至2019年09月施行的单侧甲状腺手术病例40例,其中腔镜组28例,开放组12例。检验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3天总引流量,拔管时间,术后住... 探讨在良性肿瘤治疗中使用腔镜和开放甲状腺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18年10月至2019年09月施行的单侧甲状腺手术病例40例,其中腔镜组28例,开放组12例。检验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3天总引流量,拔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结果:两组患者均未现术后出血、声音嘶哑、低血钙症等并发症。两组在年龄、性别方面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腔镜组肿瘤直径小于开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术中出血量、拔管天数、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腔镜组的手术时间长于开放组,术后3天总引流量多于开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甲状腺良性肿瘤患者采取经全乳晕腔镜手术治疗,手术十分安全可靠,疼痛减轻,有利于患者尽早恢复,缩短治疗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性肿瘤 腔镜 开放甲状腺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胸乳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低位小切口手术与传统甲状腺切除手术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0
9
作者 于晓天 沈振伟 +3 位作者 唐晓燕 刘指南 陈翔 常得丰 《中华普外科手术学杂志(电子版)》 2021年第5期574-577,共4页
目的探究经胸乳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BAET)、低位小切口手术(LIO)与传统甲状腺切除手术(TT)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19年10月行甲状腺手术的98例患者临床资料,按手术方式分为三组,A组(31例)行BAET,B组(33例)行LIO,C组(34... 目的探究经胸乳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BAET)、低位小切口手术(LIO)与传统甲状腺切除手术(TT)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19年10月行甲状腺手术的98例患者临床资料,按手术方式分为三组,A组(31例)行BAET,B组(33例)行LIO,C组(34例)行TT。采用统计软件SPSS22.0处理数据,采用χ^(2)检验比较术后并发症等计数资料;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三组间围术期各项指标、VAS评分和切口美容评分等计量资料: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手术时间B组<C组<A组,术中出血量B组<A组<C组,拔管时间、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A组<B组<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3 d VAS评分A组<B组<C组;切口美容评分A组>B组>C组,住院费用A组>B组>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BAET、LIO较TT的临床疗效好,且BAET美容效果最好,但费用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切除术 疗效比较研究 胸乳入路腔镜手术 低位小切口手术
原文传递
甲钴胺片预防乳腺癌患者化疗引起视神经损伤的疗效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旭禛 杨焕 《江苏医药》 CAS 2016年第4期475-475,共1页
乳腺癌已成为威胁现代女性健康的恶性肿瘤之一,随着化疗药物的逐步更新及发展,治疗此疾病的同时,也带来了多种负面影响,特别是对视神经的间接损伤。由于甲钴胺具有促进神经内核酸、蛋白、脂肪代谢的作用,可加速修复损伤的神经组织,改善... 乳腺癌已成为威胁现代女性健康的恶性肿瘤之一,随着化疗药物的逐步更新及发展,治疗此疾病的同时,也带来了多种负面影响,特别是对视神经的间接损伤。由于甲钴胺具有促进神经内核酸、蛋白、脂肪代谢的作用,可加速修复损伤的神经组织,改善神经组织传递及代谢障碍,从而起到提高视野的作用,其作用与药物剂量呈正相关,无明显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神经损伤 甲钴胺片 商品名 对视神经 女性健康 代谢障碍 不良反应 化疗药物 间接损伤 促进神经
原文传递
负压引流在哺乳期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型乳腺炎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旭禛 周敏 《江苏医药》 CAS 2018年第2期222-223,共2页
目的探讨负压引流管在哺乳期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型乳腺炎治疗中的应用。方法 60例哺乳期MRSA型乳腺炎患者随机均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应用多孔硅胶管负压引流,对照组为传统纱条填塞引流。对引流后患者首次换药疼痛评... 目的探讨负压引流管在哺乳期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型乳腺炎治疗中的应用。方法 60例哺乳期MRSA型乳腺炎患者随机均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应用多孔硅胶管负压引流,对照组为传统纱条填塞引流。对引流后患者首次换药疼痛评分、切口长度、换药时长及切口愈合时间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切口愈合时间[(11.6±2.7)d vs.(24.7±5.5)d]、换药次数[(4.2±0.1)次vs.(20.3±0.7)次]、首次换药疼痛评分[(5.0±1.0)分vs.(7.0±2.3)分]、切口长度[(1.5±0.6)cm vs.(2.2±1.1)cm]、换药时长[(5.3±2.0)min vs.(7.6±2.5)min]及瘢痕满意度评分[(9.0±1.0)分vs.(4.0±2.2)分]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针对哺乳期MRSA型乳腺炎患者的治疗,应用多孔硅胶管引流术,相对于传统引流方式,可以做到美观切口、减轻换药痛苦及精简换药程序,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哺乳期乳腺炎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负压引流
原文传递
甲状腺微乳头状癌颈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郭志祥 陈翔 《江苏医药》 CAS 2018年第2期218-220,共3页
目的分析影响甲状腺微乳头状癌颈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单侧单病灶甲状腺微乳头状癌患者94例,病灶直径3~10mm。分析患者性别、年龄、肿瘤直径与颈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 94例中,最终病理结果发现颈中央区淋巴结转... 目的分析影响甲状腺微乳头状癌颈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单侧单病灶甲状腺微乳头状癌患者94例,病灶直径3~10mm。分析患者性别、年龄、肿瘤直径与颈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 94例中,最终病理结果发现颈中央区淋巴结转移28例(29.8%),肿瘤直径(0.89±0.33)mm;66例无颈淋巴结转移者肿瘤直径(0.49±0.22)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6例男性患者中证实有颈淋巴结转移12例(46.2%),68例女性患者中发现有颈淋巴结转移16例(23.5%),男性患者颈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发生率高于女性(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性、年龄≤40岁、肿瘤直径>7mm的患者更容易发生颈中央区淋巴结转移(P<0.05)。结论对于年龄≤40岁的男性且肿瘤直径>7mm甲状腺微乳头状癌患者行颈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患者具有受益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 微乳头状癌 颈中央区淋巴结
原文传递
乳腺癌根治性保乳术123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4
13
作者 徐强音 陈翔 +6 位作者 陈燕玉 吴敏 唐晓燕 胡阳英 方海生 王达飞 陈胜东 《江苏医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9期2341-2342,共2页
乳腺癌的保乳治疗,它不仅不失去乳房,保持了正常的体形,提高了生活质量,而且有着较好的生存期及较低复发率。本文总结我院123例乳腺癌患者实施保乳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
关键词 乳腺癌患者 保乳术 临床分析 根治性 保乳治疗 生活质量 临床效果 手术治疗
原文传递
紫杉醇联合卡铂方案在三阴性乳腺癌新辅助化疗中的疗效 被引量:13
14
作者 陈燕玉 周敏 +2 位作者 王旭禛 唐晓燕 陈翔 《江苏医药》 CAS 2017年第6期401-403,共3页
目的探讨紫杉醇联合卡铂(PC)方案在三阴性乳腺癌新辅助化疗中的疗效。方法三阴性乳腺癌患者60例分为两组:PC组28例,紫杉醇175mg/m^2,第1天;卡铂400mg/m^2,第1天;PEC组32例,紫杉醇175mg/m^2,第1天;表柔比星75mg/m^2,第1天;环磷酰胺600mg/... 目的探讨紫杉醇联合卡铂(PC)方案在三阴性乳腺癌新辅助化疗中的疗效。方法三阴性乳腺癌患者60例分为两组:PC组28例,紫杉醇175mg/m^2,第1天;卡铂400mg/m^2,第1天;PEC组32例,紫杉醇175mg/m^2,第1天;表柔比星75mg/m^2,第1天;环磷酰胺600mg/m^2,第1天。3周为1个疗程,4~6个疗程治疗后,评估疗效。结果 PC组完全缓解率高于PEC组(42.9%vs.12.5%)(P<0.05)。两组血液学毒性及消化系统毒性不良反应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PC新辅助化疗方案可提高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化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杉醇 卡铂 三阴性乳腺癌
原文传递
乳腺巨大良性肿瘤手术方式的探讨 被引量:6
15
作者 王旭禛 陈翔 陈燕玉 《江苏医药》 CAS 2015年第18期2184-2185,共2页
目的探讨麦默通蚕食切除法在巨大纤维瘤手术中的应用。方法选取乳腺肿瘤患者40例,术前均经B超及MR检查诊断为乳腺巨大良性肿瘤。将40例患者分为A、B组,每组20例。A组采用麦默通辅助蚕食法手术,B组采用传统手术。观察两组切口愈合后瘢痕... 目的探讨麦默通蚕食切除法在巨大纤维瘤手术中的应用。方法选取乳腺肿瘤患者40例,术前均经B超及MR检查诊断为乳腺巨大良性肿瘤。将40例患者分为A、B组,每组20例。A组采用麦默通辅助蚕食法手术,B组采用传统手术。观察两组切口愈合后瘢痕长度、术后切口渗液以及乳房外形改变、腺体残留情况。结果术后病理结果显示,40例患者均为良性肿瘤,其中纤维瘤25例,分叶状肿瘤15例。术后6个月B超复查,两组患者均无腺体残留及积液。A组切口Ⅰ期愈合,外观良好;B组有切口渗液2例,外观相对满意。A组切口愈合时间短于B组[(3.6±0.6)d vs.(7.3±1.1)d](P<0.05),A组手术瘢痕小于B组[(1.5±0.4)cm vs.(7.8±0.6)cm](P<0.05)。结论乳腺巨大良性肿瘤采用麦默通蚕食切除损伤小,手术效果好,切口隐蔽,具有美容的手术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默通系统 乳腺纤维瘤
原文传递
急性哺乳期乳腺炎患者血小板指标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旭禛 周敏 《江苏医药》 CAS 2017年第7期520-521,共2页
目的探讨急性哺乳期乳腺炎患者血小板和平均血小板体积的临床意义。方法检测38例急性哺乳期乳腺炎患者入院时及入院48h后血小板及平均血小板体积,并与38例健康体检女性(对照组)比较分析。结果急性哺乳期乳腺炎患者入院48h后血小板为(223... 目的探讨急性哺乳期乳腺炎患者血小板和平均血小板体积的临床意义。方法检测38例急性哺乳期乳腺炎患者入院时及入院48h后血小板及平均血小板体积,并与38例健康体检女性(对照组)比较分析。结果急性哺乳期乳腺炎患者入院48h后血小板为(223.81±46.06)×109/L,高于对照组的(205.66±40.26)×109/L(P<0.05)。患者入院时及入院48h平均血小板体积分别为(9.30±1.38)fl和(8.64±1.18)fl,均低于对照组的(10.13±0.84)fl(P<0.05)。结论急性哺乳期乳腺炎患者血小板指标有助于预测疾病转归和指导临床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哺乳期乳腺炎 血小板
原文传递
三阴性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与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8
17
作者 陈燕玉 《江苏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4期3037-3038,共2页
目的分析三阴性乳腺癌(TNBC)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和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表达均为阴性的TNBC患者48例的临床病理特征,分析临床病理特征对患者5年生存预后的影响。结果 48例TNBC患... 目的分析三阴性乳腺癌(TNBC)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和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表达均为阴性的TNBC患者48例的临床病理特征,分析临床病理特征对患者5年生存预后的影响。结果 48例TNBC患者中,淋巴结转移和肿瘤分期与TNBC患者5年生存预后有统计学差异(P<0.05)。肿瘤大小和淋巴结转移与TNBC患者无病生存时间及总生存时间均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 TNBC患者5年生存率与淋巴结转移、肿瘤分期有关,肿瘤大小和淋巴结转移是影响TNBC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阴性乳腺癌
原文传递
老年人乳腺癌治疗方法探讨
18
作者 徐强音 陈翔 +6 位作者 陈燕玉 吴敏 唐晓燕 胡阳英 方海生 王达飞 陈胜东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12年第20期3145-3146,共2页
本研究对70岁以上老年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探讨老年人乳腺癌的治疗方法。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62例为宜兴市人民医院2000-2010年收治的患者,中位年龄78岁。其中男3例,女59例。所有患者均以乳腺无痛性肿块及乳头溢... 本研究对70岁以上老年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探讨老年人乳腺癌的治疗方法。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62例为宜兴市人民医院2000-2010年收治的患者,中位年龄78岁。其中男3例,女59例。所有患者均以乳腺无痛性肿块及乳头溢液就诊,其中乳房破溃8例,伴有同侧腋下淋巴结肿大者12例,肿瘤大小差距较大。合并高血压16例,糖尿病12例,冠心病10例,慢性呼吸系统疾病6例,脑血管疾病5例,同时合并2种及以上疾病者9例。1.2临床分期临床根据乳腺癌TNM国际分期标准,Ⅰ期8例,Ⅱ期26例,Ⅲ期20例,Ⅳ期8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腺癌 治疗方法 老年 慢性呼吸系统疾病 乳腺癌患者 腋下淋巴结肿大 临床资料 无痛性肿块
原文传递
不同化疗方案辅助化疗对乳腺癌患者术后月经影响的观察
19
作者 陈燕玉 《人民军医》 2014年第11期1205-1206,共2页
目的:观察TEC(多西他赛+表柔比星+环磷酰胺)和CEF(环磷酰胺+表柔比星+氟尿嘧啶)两种不同化疗方案对乳腺癌患者术后月经的影响。方法:绝经前乳腺癌患者88例,随机分为TEC方案40例,CEF方案48例。观察不同化疗方案对月经的影响,并分析发生闭... 目的:观察TEC(多西他赛+表柔比星+环磷酰胺)和CEF(环磷酰胺+表柔比星+氟尿嘧啶)两种不同化疗方案对乳腺癌患者术后月经的影响。方法:绝经前乳腺癌患者88例,随机分为TEC方案40例,CEF方案48例。观察不同化疗方案对月经的影响,并分析发生闭经(CIA)及CIA恢复独立影响因素。结果:采用TEC化疗方案患者CIA发生率为70.0%,CEF为61.0%,两者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年龄>40岁患者CIA发生率显著高于≤40岁患者(P<0.05);雌激素受体(ER)及孕激素受体(PR)阳性患者CIA发生率显著高于ER及PR阴性患者(P<0.05)。Logistic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是发生CIA和CIA恢复的独立影响因素,而化疗方案和ER及PR尚不是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乳腺癌患者术后辅助化疗时应考虑患者的年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疗方案 闭经 复经 年龄
原文传递
乳腺癌术后病人行分子靶向治疗的效果观察及护理对其负性心理影响研究
20
作者 翁云 李玲燕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10期123-126,共4页
近年来,针对乳腺癌手术治疗患者,术后实施分子靶向治疗受到广泛关注,本文以乳腺癌术后患者为对象,对分子靶向治疗的成效,以及护理措施对患者负性心理的影响展开研究。方法 研究样本为经过乳腺癌手术的患者,均为我院近年收治的患者,总人... 近年来,针对乳腺癌手术治疗患者,术后实施分子靶向治疗受到广泛关注,本文以乳腺癌术后患者为对象,对分子靶向治疗的成效,以及护理措施对患者负性心理的影响展开研究。方法 研究样本为经过乳腺癌手术的患者,均为我院近年收治的患者,总人数为82例。将所有患者分组处理,划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后,再对两组采取差异性的护理措施,对比分析两组的治疗成效。结果 经过实验观察后可知,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生活质量评分、治疗效果更好,焦虑抑郁评分更低(P<0.05)。结论 在使用分子靶向治疗与针对性护理模式后,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品质,收获理想的治疗成效,使患者的负性心理得到了明显缓解,具有一定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手术 分子靶向治疗 护理 负性心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