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两淮煤田煤系天然气勘探开发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1
作者 张文永 朱文伟 +4 位作者 窦新钊 赵志义 胡广青 丁海 易小会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45-251,237,共8页
为进一步开发安徽两淮煤田天然气,基于近年来煤系天然气的研究成果,系统总结了两淮煤田煤系天然气主要的成藏地质条件,结合潘气-1井最新钻探成果,深入剖析了石炭-二叠系煤层气、页岩气和致密砂岩气的垂向展布特征,并进一步提出了两淮煤... 为进一步开发安徽两淮煤田天然气,基于近年来煤系天然气的研究成果,系统总结了两淮煤田煤系天然气主要的成藏地质条件,结合潘气-1井最新钻探成果,深入剖析了石炭-二叠系煤层气、页岩气和致密砂岩气的垂向展布特征,并进一步提出了两淮煤田煤系天然气勘探开发方向。结果表明:两淮煤田煤系天然气资源潜力大,主要层位泥页岩有机质丰度高,热演化进入成熟阶段,孔裂隙系统发育一般,垂向上发育了多套稳定沉积的煤系"三气"共生组合形式。在此基础上,指出了两淮煤田下一步工作重点应立足于多种天然气资源共探共采系统开展工作,同时建立煤炭与煤系天然气勘查开发过程中各种技术规范和标准,促进煤炭与煤系天然气协同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系天然气 共探共采 两淮煤田 低渗透率煤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省两淮煤田废弃煤炭矿井剩余资源综合调查、开发利用现状及展望
2
作者 蒋健明 韩锋 +6 位作者 丁海 余苇 俞显忠 徐宏杰 尚建华 易小会 朱建刚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46-58,共13页
随着去产能政策和能源供给侧改革的深入推进,安徽省两淮煤田先后关闭了大量资源枯竭、经济亏损、产能落后的煤炭矿井。本文在综合调查两淮煤田废弃煤炭矿井剩余资源潜力的基础上,梳理了两淮煤田废弃煤炭矿井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分析了当... 随着去产能政策和能源供给侧改革的深入推进,安徽省两淮煤田先后关闭了大量资源枯竭、经济亏损、产能落后的煤炭矿井。本文在综合调查两淮煤田废弃煤炭矿井剩余资源潜力的基础上,梳理了两淮煤田废弃煤炭矿井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分析了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研究结果表明:截至2023年底,两淮煤田63处废弃煤炭矿井剩余煤炭资源约24.33亿t、煤层气约102.83亿m^(3)、可利用地下空间约7383.80万m^(3)、天然焦约3.45亿t,此外还有丰富的矿井水、地热和土地等其他可利用资源,具有良好的资源开发利用潜力。虽然目前两淮煤田在废弃煤炭矿井煤层气、矿井水、土地和共伴生矿产等资源开发利用方面已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价值,但仍然面临基础资料缺失、管理体系不完善、资源开发利用模式单一和利用率低等一系列问题。针对上述主要问题,本文从信息化建设、基础理论研究和探索资源开发利用模式三个方面提出了建议与展望,以期加快开发利用两淮煤田废弃煤炭矿井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弃煤炭矿井 两淮煤田 煤炭资源 开发利用 煤层气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省“十三五”期间煤层气勘查开发的战略思考 被引量:12
3
作者 张文永 《中国煤炭地质》 2016年第12期38-42,共5页
在系统总结安徽省煤层气勘查开发现状的基础上,深入探讨了"十三五"期间煤层气勘查开发的战略布局,提出了勘查开发的主要任务和目标,并进一步指出了科技攻关的重点方向。"十三五"期间,安徽省应根据煤层气产业发展实... 在系统总结安徽省煤层气勘查开发现状的基础上,深入探讨了"十三五"期间煤层气勘查开发的战略布局,提出了勘查开发的主要任务和目标,并进一步指出了科技攻关的重点方向。"十三五"期间,安徽省应根据煤层气产业发展实际情况,坚持地面开发与井下抽采相结合,构建高效协调开发格局;统筹煤层气、煤炭开发时序,建立煤层气与煤炭综合勘查开发机制;坚持基础研究与技术创新相结合,突破煤层气勘查开发技术瓶颈;在保持目前煤矿瓦斯井下抽采力度的前提下,争取在宿州区块实现煤层气地面开发的实质性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三五 煤层气 勘查开发 战略思考 两淮煤田 安徽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淮南煤田构造演化与煤系天然气成藏 被引量:12
4
作者 詹润 张文永 窦新钊 《中国煤炭地质》 2017年第10期23-29,共7页
针对淮南煤田复杂的煤系天然气地质条件,以区域构造演化为主线,结合盆地模拟和最新钻探成果(潘气1井),深入探讨了淮南煤田构造演化阶段以及构造控制下的煤系天然气成藏过程和赋存特征。结果表明:淮南煤田晚古生代成煤期以来经历了稳定沉... 针对淮南煤田复杂的煤系天然气地质条件,以区域构造演化为主线,结合盆地模拟和最新钻探成果(潘气1井),深入探讨了淮南煤田构造演化阶段以及构造控制下的煤系天然气成藏过程和赋存特征。结果表明:淮南煤田晚古生代成煤期以来经历了稳定沉降(C2-T2)、构造形变(T3-J3)、伸展隆升(K-E)和坳陷沉积(N-Q)四个构造演化阶段;在经历了晚石炭-中三叠世的沉降埋藏之后,淮南煤田煤系有机质热演化在三叠纪末期达到最大值,生成大量的热成因气,在侏罗纪-古近纪持续隆升剥蚀和新近纪以来的坳陷沉积后,潘气1井现今煤系最大埋深超过了2 000 m;淮南煤田总体表现为压性构造特征,对煤系天然气资源保存有利,内部发育的小型正断层,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煤系储层物性,其中潘集煤矿外围地区是淮南煤田最为有利的煤系天然气勘查开发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系天然气 构造演化 成藏 淮南煤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省页岩气勘查开发现状与新认识 被引量:1
5
作者 赵志义 丁海 +2 位作者 易小会 胡广青 刘昊 《西部资源》 2019年第6期46-47,共2页
安徽省页岩气资源丰富,主要发育有4套富有机质泥页岩层系,预测远景地质资源量为9.44×1012m3,其中全省石炭-二叠纪煤系页岩气预测远景资源量占比66%,石炭-二叠系具备"三气"共伴生物质基础。根据油气源条件、开发潜力条件... 安徽省页岩气资源丰富,主要发育有4套富有机质泥页岩层系,预测远景地质资源量为9.44×1012m3,其中全省石炭-二叠纪煤系页岩气预测远景资源量占比66%,石炭-二叠系具备"三气"共伴生物质基础。根据油气源条件、开发潜力条件、综合配套等14个影响因素赋权评价分析,认为安徽省皖南地区郎溪-芜湖-南陵-泾县一带和绩溪-宁国-广德一带以及皖北地区顾桥-丁集-潘集外围深部一带和萧县一带页岩气赋存较为有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勘查开发 石炭-二叠系 新认识 安徽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淮南潘集外围深部地区山西组致密砂岩气成藏条件分析
6
作者 易小会 赵志义 +2 位作者 丁海 窦新钊 胡广青 《安徽地质》 2020年第4期284-286,共3页
分析安徽淮南潘集外围深部地区山西组致密砂岩气藏形成所需的烃源岩条件、致密储层条件及盖层条件。结果表明:潘集外围深部地区山西组烃源岩厚度大,分布稳定,烃源岩生烃潜力高,为致密气藏的形成提供了充足的物质基础。致密储层分布广泛... 分析安徽淮南潘集外围深部地区山西组致密砂岩气藏形成所需的烃源岩条件、致密储层条件及盖层条件。结果表明:潘集外围深部地区山西组烃源岩厚度大,分布稳定,烃源岩生烃潜力高,为致密气藏的形成提供了充足的物质基础。致密储层分布广泛,能够提供较大的储集空间,储集能力较好;气测录井显示致密储层C1异常幅度高,储层含气性好。在致密储层顶、底发育的泥岩盖层为气藏的形成提供了保护作用。认为研究区山西组具备形成致密砂岩气藏的先决条件,是下一步非常规天然气资源勘探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潘集外围深部地区 山西组 致密砂岩气藏 成藏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炭资源分质清洁利用研究进展与总体设想 被引量:3
7
作者 胡广青 王文峰 《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年第5期1-2,共2页
煤炭资源分质清洁利用是煤炭绿色、高效利用的重要步骤,是实现我国能源保障和环境保护相统一的重大需求。针对煤炭分质利用存在的问题,分别从煤岩显微组分的分离技术、煤炭的分质分级利用和矿物在煤洗选过程中分配行为等4个方面阐述了... 煤炭资源分质清洁利用是煤炭绿色、高效利用的重要步骤,是实现我国能源保障和环境保护相统一的重大需求。针对煤炭分质利用存在的问题,分别从煤岩显微组分的分离技术、煤炭的分质分级利用和矿物在煤洗选过程中分配行为等4个方面阐述了国内外研究进展,厘清了煤炭分质清洁利用的总体研究思路,从能源绿色开发角度,提出了煤—化—电-热一体化利用模式设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炭 分质 清洁利用 洁净煤 设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常规油气开发储层改造技术进展 被引量:3
8
作者 石耀军 《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 2019年第18期189-190,共2页
本文通过梳理非常规油气储层改造技术的发展历程,总结了储层改造技术主要新进展,认为非常规油气储层改造技术主要向深化裂缝起裂及延伸机理研究、降低支撑剂及多功能压裂液成本、提高裂缝控藏程度、大幅提高采收率方向发展。
关键词 非常规油气 水平井 储层改造
原文传递
葡萄花油田北部地区葡Ⅰ油组储层物性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夏志刚 赵锐 朱建刚 《西部资源》 2019年第6期48-49,共2页
利用岩芯、测井、分析化验、试油等资料,对松辽盆地葡萄花油田北部地区葡Ⅰ油组的岩性、物性、电性等进行分析,总结岩性与物性、电性和含油性之间的关系及影响因素,得出孔隙度、渗透率及含油饱和度等油层参数的解释模型,为下一步的油气... 利用岩芯、测井、分析化验、试油等资料,对松辽盆地葡萄花油田北部地区葡Ⅰ油组的岩性、物性、电性等进行分析,总结岩性与物性、电性和含油性之间的关系及影响因素,得出孔隙度、渗透率及含油饱和度等油层参数的解释模型,为下一步的油气勘探与开发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辽盆地 葡萄花油田 葡Ⅰ油组 储层特征 解释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瓦斯数据校正系数研究——以刘庄煤矿为例
10
作者 易小会 丁海 赵志义 《西部资源》 2019年第6期192-193,共2页
通过对地勘法、矿井法、自然解吸法几种煤层瓦斯含量测定方法的对比分析,认为矿井法测定的瓦斯其逸散量小、损失气量小,在同一深度下矿井法测得的瓦斯数据较地勘法的高,其可靠性也较高;结合刘庄煤矿现有瓦斯数据的实际情况,利用矿井法... 通过对地勘法、矿井法、自然解吸法几种煤层瓦斯含量测定方法的对比分析,认为矿井法测定的瓦斯其逸散量小、损失气量小,在同一深度下矿井法测得的瓦斯数据较地勘法的高,其可靠性也较高;结合刘庄煤矿现有瓦斯数据的实际情况,利用矿井法获得的瓦斯含量校正地勘法获得瓦斯含量最为准确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庄煤矿 瓦斯含量 校正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淮煤田煤层气与煤炭勘查开发时空配置关系 被引量:14
11
作者 窦新钊 张文永 +3 位作者 朱文伟 姜波 傅雪海 杨兆彪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S2期468-474,共7页
煤矿区煤层气勘查开发既存在煤炭、煤层气(瓦斯)勘探程度高的优势,也存在煤炭与煤层气矿业权大面积重置的劣势,因此进行煤层气与煤炭勘查开发时空配置关系研究,对实现煤矿区煤层气与煤炭安全高效协调开发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综合... 煤矿区煤层气勘查开发既存在煤炭、煤层气(瓦斯)勘探程度高的优势,也存在煤炭与煤层气矿业权大面积重置的劣势,因此进行煤层气与煤炭勘查开发时空配置关系研究,对实现煤矿区煤层气与煤炭安全高效协调开发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综合分析煤炭开发时空接替规律和煤炭、煤层气矿业权设置现状,以煤炭矿井或勘查区为基本地质单元,两淮煤田可划分为7类性质不同的区块。在系统分析不同区块煤炭、煤层气勘查开发时序和煤层气开发方式的基础上,结合煤层气地质条件,以勘查开发的空间布局、时序安排为主线,深入探讨了两淮煤田7类区块的煤层气与煤炭勘查开发原则、煤层气开发方式、重点区块分布、含气面积及资源量等,建立了煤层气与煤炭勘查开发的时空配置模式,为矿业权重叠问题提供了技术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 煤炭 勘查开发 时空配置 两淮煤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淮南潘谢矿区深部煤系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与成烃潜力 被引量:8
12
作者 张文永 窦新钊 +2 位作者 刘桂建 孙贵 赵志义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731-739,共9页
为了查明淮南煤田潘谢矿区深部煤系的烃源岩生烃潜力,在对煤系烃源岩系统采样的基础上,应用总有机碳含量、氯仿沥青"A"、岩石热解、干酪根碳同位素、镜质组反射率等有机地球化学测试方法,结合深部煤炭勘查成果,深入探讨了淮... 为了查明淮南煤田潘谢矿区深部煤系的烃源岩生烃潜力,在对煤系烃源岩系统采样的基础上,应用总有机碳含量、氯仿沥青"A"、岩石热解、干酪根碳同位素、镜质组反射率等有机地球化学测试方法,结合深部煤炭勘查成果,深入探讨了淮南潘谢矿区深部煤系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热演化及生烃组合特征。地球化学测试结果表明:潘谢矿区深部煤系有机质干酪根主要来源于陆生高等植物,类型属于Ⅱ2-Ⅲ型,局部存在少量的Ⅱ1型,具有良好的天然气生成潜力;上石盒子组、下石盒子组和山西组泥页岩TOC含量均达到了中等烃源岩标准,氯仿沥青"A"也均达到了好的烃源岩标准,上石盒子组和山西组泥页岩S1+S2达到了中等烃源岩标准,下石盒子组泥页岩S1+S2达到了好的烃源岩标准,因此泥页岩有机质丰度各项指标均达到了中等或者好的烃源岩标准,加上煤层总有机碳含量均在60%以上,表明潘谢矿区深部煤系有机质具有较高的原始生烃能力。在潘气1井煤系烃源岩有机地化和气测录井特征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深部煤炭勘查成果,以全区稳定发育的厚层煤层和泥页岩为目标层位,在潘谢矿区深部划分了3套稳定发育的生烃组合。组合1位于上石盒子组上段中-下部,厚40~60 m,是良好的页岩气-煤层气共生气藏;组合2位于下石盒子组上段,厚60~150 m,以煤层气为主,页岩气为辅;组合3位于山西组底部,厚20~35 m,以煤层气为主,页岩气为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系烃源岩 地球化学 成烃潜力 深部 潘谢矿区 淮南煤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淮含煤岩系煤层气与页岩气富集特征及共采选区评价 被引量:1
13
作者 赵志义 张文永 +1 位作者 孙贵 窦新钊 《安徽地质》 2019年第3期179-183,共5页
以安徽两淮煤田石炭-二叠系含煤岩系烃源岩为研究对象,通过钻孔岩芯样品测试分析,系统研究了两淮煤田含煤岩系煤储层及7套富有机质泥页岩储层(N1-N7)的有机地球化学特征、含气性特征等,分析了两淮煤田煤层气和页岩气的共存富集特征,优选... 以安徽两淮煤田石炭-二叠系含煤岩系烃源岩为研究对象,通过钻孔岩芯样品测试分析,系统研究了两淮煤田含煤岩系煤储层及7套富有机质泥页岩储层(N1-N7)的有机地球化学特征、含气性特征等,分析了两淮煤田煤层气和页岩气的共存富集特征,优选出4个勘查有利区。研究认为:两淮煤田煤层与富有机质泥页岩层数多,厚度大、分布连续,有机碳含量高,有机质热演化属于成熟阶段,含气量高,具有煤层气和页岩气成藏的基础地质条件,在构造相对简单的向斜以及外围深部地区煤层气与页岩气同时富集成藏。研究区煤层气与页岩气共存组合存在四种气藏模式。太原组-山西组-下石盒子组-上石盒子组具有形成煤层气和页岩气四种气藏的源岩条件,是适合开展共采研究的有利层位。淮北煤田南坪向斜、宿南向斜、宿东向斜以及淮南煤田潘谢矿区深部地区,可作为开展煤层气与页岩气合探共采研究与勘查的优选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淮煤田 石炭-二叠系 煤层气 页岩气 富集特征 共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地震属性的淮南潘集外围太原组煤系气储层含气性预测
14
作者 丁海 臧子婧 吴海波 《安徽地质》 2022年第2期119-123,共5页
煤系气是一种重要的非常规天然气资源,具有巨大的开发潜力。但已有的勘探经验表明该类型储层的地层组成与结构均较为复杂,难以精确判别其含气性特征。因此,为了有效预测煤系地层含气性,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地震属性的太原组煤系气储层含气... 煤系气是一种重要的非常规天然气资源,具有巨大的开发潜力。但已有的勘探经验表明该类型储层的地层组成与结构均较为复杂,难以精确判别其含气性特征。因此,为了有效预测煤系地层含气性,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地震属性的太原组煤系气储层含气性预测方法。针对含气性精准预测这一目标,先利用聚类分析优选出对煤系气含气量变化反应最敏感的地震属性;再利用井位置处的含气量样本数据,结合优选地震属性训练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最后,基于训练好的预测模型,以研究区的优选地震属性为输入,从横向和纵向两个维度预测研究区的煤系储层含气量。将井位置的预测与实测结果对比表明,本文采用的预测技术及流程精度高,可有效用于煤系气储层含气量的多维度大范围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系气 储层 BP神经网络 聚类分析 含气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淮南煤田刘庄煤矿深部煤层气地质特征 被引量:6
15
作者 窦新钊 章云根 +3 位作者 张文永 孙贵 易小会 丁海 《中国煤炭地质》 2020年第1期48-51,共4页
为了查明刘庄煤矿深部煤层气赋存及开发地质条件,在井田内实施了两口煤层气探井,并开展了系统的分析测试工作。结果表明:刘庄深部勘查区主要煤层孔隙度一般为4.14%~4.77%,比表面积集中在2.184~5.228m 2/g,13-1煤层、11-2煤层和8煤层试... 为了查明刘庄煤矿深部煤层气赋存及开发地质条件,在井田内实施了两口煤层气探井,并开展了系统的分析测试工作。结果表明:刘庄深部勘查区主要煤层孔隙度一般为4.14%~4.77%,比表面积集中在2.184~5.228m 2/g,13-1煤层、11-2煤层和8煤层试井渗透率分别为0.12mD、0.09mD和0.08mD,孔裂隙系统发育一般,属于渗透性差的储集层;储层压力梯度大于静水压力梯度,属高异常压力范畴;主要煤层兰氏压力平均为2.61MPa,兰氏体积平均为6.74m 3/t,吸附能力较低;LT-1井气测录井过程中共出现14层气测异常,异常层段全烃含量均较低,最大为3.701%(16-1煤);主要煤层的含气量分布在0.21~1.47m 3/t,平均0.65m 3/t,主要煤层含气饱和度均很低,最大值仅为18.0%。综合分析认为,刘庄煤矿深部主要煤层埋深大,孔裂隙系统发育差,渗透率低,而且具有低含气量和低饱和度的特征,煤层气勘探风险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 地质特征 气测录井 刘庄煤矿深部 淮南煤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淮南煤田连塘李井田煤层气地质特征 被引量:4
16
作者 窦新钊 张文永 +3 位作者 孙贵 丁海 石耀军 易小会 《中国煤炭地质》 2019年第11期31-36,49,共7页
为了查明连塘李井田煤层气赋存及开发地质条件,在井田内实施了两口煤层气探井,并开展了系统的分析测试工作。结果表明:连塘李井田主要煤层压汞孔隙比表面积平均为3.43m 2/g,压汞总孔容平均为0.11ml/g,煤层试井渗透率分布在0.05~0.08mD,... 为了查明连塘李井田煤层气赋存及开发地质条件,在井田内实施了两口煤层气探井,并开展了系统的分析测试工作。结果表明:连塘李井田主要煤层压汞孔隙比表面积平均为3.43m 2/g,压汞总孔容平均为0.11ml/g,煤层试井渗透率分布在0.05~0.08mD,孔隙系统发育一般,渗透性较差;主要煤层兰氏压力(空气干燥基)平均为3.12MPa,兰氏体积(空气干燥基)平均为6.84m 3/t,吸附能力较低;两口井气测录井异常次数较多,16-12井共发现16次异常显示,23-3井共发现41次异常显示,两口井全烃含量最大值分别为8.21%和8.23%,气测录井解释煤层含气性一般;主要煤层的实测含气量平均1.09m 3/t,含气饱和度最大为20.84%,具有低含气量和低饱和度的特征。综合分析认为,连塘李井田位于阜凤逆冲推覆构造前锋部位,构造复杂,煤层渗透率低,含气量及含气饱和度低,煤层气地面开发难度大,具有较高的勘探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 地质特征 气测录井 连塘李井田 淮南煤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淮煤田煤储层含气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4
17
作者 胡广青 易小会 《西部资源》 2019年第6期42-43,共2页
两淮煤田煤炭资源丰富,淮南煤田各矿井实测含气量介于0~25.85m^3/t之间,淮北煤田实测煤层气含量0~24.79m^3/t。两淮煤田煤储层含气饱和度总体偏高,煤层含气量高的部位多位于向斜的构造部位或煤储层埋深较大部位。淮南煤田煤储层的含气... 两淮煤田煤炭资源丰富,淮南煤田各矿井实测含气量介于0~25.85m^3/t之间,淮北煤田实测煤层气含量0~24.79m^3/t。两淮煤田煤储层含气饱和度总体偏高,煤层含气量高的部位多位于向斜的构造部位或煤储层埋深较大部位。淮南煤田煤储层的含气丰度相对淮北煤田整体较高,其中13-1煤层最高,含气丰度可达1×10~8m^3/km^2以上,但含气饱和度相对淮北煤田较低。煤层气含量的大小受多种因素的综合控制,与煤层的厚度、构造、煤的变质程度、埋深、围岩、岩浆作用水动力条件等因素有关,其中煤层厚度和构造因素对煤层气的富集起主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淮煤田 煤储层 含气性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平井管柱摩阻影响因素与对策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石耀军 《西部资源》 2019年第6期198-199,共2页
在油气田开发水平井施工中,管具的摩阻扭矩给定向钻进、钻压施加、起下钻及下套管等带来极大的困难,严重制约着水平井轨迹控制、水平段长度、钻进时效与钻井成本等,甚至直接造成定向钻进困难或套管难以下到井底。本文通过管柱摩阻的影... 在油气田开发水平井施工中,管具的摩阻扭矩给定向钻进、钻压施加、起下钻及下套管等带来极大的困难,严重制约着水平井轨迹控制、水平段长度、钻进时效与钻井成本等,甚至直接造成定向钻进困难或套管难以下到井底。本文通过管柱摩阻的影响因素分析,总结了当前主要降低摩阻的方法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井 摩阻扭矩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田地质资料深度开发及其在煤系气勘探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9
作者 窦新钊 张文永 +1 位作者 孙贵 丁海 《中国煤层气》 2021年第2期39-42,共4页
本文提出了整合以往煤田勘探资料,建立煤田地质资料数据库系统;以煤层气、页岩气和致密气目的层为切入点,重新处理和解释钻井、测井和地震等煤田地质资料,最终形成了煤系气勘探过程中的煤田资料深度开发技术体系。在此基础上,以淮南煤... 本文提出了整合以往煤田勘探资料,建立煤田地质资料数据库系统;以煤层气、页岩气和致密气目的层为切入点,重新处理和解释钻井、测井和地震等煤田地质资料,最终形成了煤系气勘探过程中的煤田资料深度开发技术体系。在此基础上,以淮南煤田为例,以煤田钻井资料连井分析为主要手段,基本查明了阜阳地区含煤地层赋存特征。煤田地质资料的深度开发在淮南煤田煤系气勘探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也为下一步煤系气勘探过程中的煤田地质资料再次利用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田地质资料 深度开发 煤系气 淮南煤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优选安徽省页岩气潜力区 被引量:1
20
作者 赵志义 王帅 +1 位作者 刘昊 丁海 《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 2019年第18期155-156,共2页
以油气源条件、开发潜力条件、综合配套等14个影响因素作为地质选区评价关键指标体系,利用指标规范化公式,结合专家打分确定各个参数的隶属度值,将页岩气选区划分出好、较好、一般、差四种类型。通过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安徽省页岩气赋存... 以油气源条件、开发潜力条件、综合配套等14个影响因素作为地质选区评价关键指标体系,利用指标规范化公式,结合专家打分确定各个参数的隶属度值,将页岩气选区划分出好、较好、一般、差四种类型。通过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安徽省页岩气赋存的19个评价单元进行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①石炭-二叠系页岩气成藏地质条件总体上优于志留系、寒武系;②优选出8个页岩气勘查开发潜力区,主要分布在皖南地区的郎溪-芜湖-南陵-泾县和宁国-广德一带以及皖北地区的顾桥-丁集-潘集外围深部和宿县、阜阳-亳州一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糊综合评价法 页岩气 指标体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