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医学院校毕业生就业心理分析和教育工作探讨 被引量:6
1
作者 荣梅生 《实用全科医学》 2006年第4期452-452,共1页
目的探讨医学院校毕业生就业心理和教育工作,为就业指导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分析毕业生就业心理的多样化,充分完善医学院校各专业各层次学生的就业教育,尽早灌输正确的就业理念和就业思维,完善毕业生的就业心理教育、心理指导和咨询系统... 目的探讨医学院校毕业生就业心理和教育工作,为就业指导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分析毕业生就业心理的多样化,充分完善医学院校各专业各层次学生的就业教育,尽早灌输正确的就业理念和就业思维,完善毕业生的就业心理教育、心理指导和咨询系统,建立健全就业信息网络系统。结果强化择业的主动性,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就业观。结论改善和提高毕业生的心理教育工作,有利于医学院校的毕业生整体素质的发展和实践能力提高,为毕业生择业提供帮助,可纠正毕业生择业时出现的一些不良心理状态,促进积极参与择业竞争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就业心理 教育 理念 信息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弓形虫主要表面抗原基因编码序列的扩增、克隆及原核融合表达 被引量:11
2
作者 游东生 沈继龙 +2 位作者 马华 戴克胜 余龙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9-12,共4页
目的扩增弓形虫主要表面抗原(P30)基因编码序列并进行重组表达方法设计合成引物,从弓形虫基因组DNA中扩增P30基因编码序列,克隆入载体pGEM-T和PGEX-4T-1,经PCR和酶切筛选,测序验证后,进行诱导表达和Westemblot鉴定结果从弓形虫... 目的扩增弓形虫主要表面抗原(P30)基因编码序列并进行重组表达方法设计合成引物,从弓形虫基因组DNA中扩增P30基因编码序列,克隆入载体pGEM-T和PGEX-4T-1,经PCR和酶切筛选,测序验证后,进行诱导表达和Westemblot鉴定结果从弓形虫基因组DNA中扩增出P30基因编码序列,并诱导表达出能被兔抗弓形虫血清识别的重组P30结论P30克隆载体和GST融合表达载体的构建和P30的成功表达,为进一步从基因水平和蛋白水平研究P30及进行诊断试剂和疫苗研究创造了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弓形虫 P30 克隆 GST 弓形体病 基因融合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LISA法检测HBsAg灰区和单试剂反应性样本的确认结果分析 被引量:14
3
作者 张秀慧 余加宏 +2 位作者 钟政荣 卜坤 孙国伟 《临床输血与检验》 CAS 2015年第3期224-226,共3页
目的探讨ELISA法检测HBsAg结果判定灰区设置的必要性,以及中和试验对HBsAg灰区和单试剂反应性样本的确认情况。方法采用两个不同厂家生产的ELISA HBsAg试剂对献血者标本分别进行检测,对检测结果在0.7≤S/CO〈1或单试剂为反应性的标本,... 目的探讨ELISA法检测HBsAg结果判定灰区设置的必要性,以及中和试验对HBsAg灰区和单试剂反应性样本的确认情况。方法采用两个不同厂家生产的ELISA HBsAg试剂对献血者标本分别进行检测,对检测结果在0.7≤S/CO〈1或单试剂为反应性的标本,再用同种试剂进行双孔复试,双孔中至少有1孔结果仍在灰区内或仍为反应性,留取标本做HBsAg中和试验确证。结果 136例灰区标本中HBsAg中和试验检测出阳性标本10例,阳性率为7.35%,结果异常标本14例;159例单试剂反应性标本中HBsAg中和试验检测出阳性标本19例,阳性率为11.95%,结果异常标本16例。灰区与单试剂反应性样本阳性率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S/CO值在0.70~0.79区间、0.80~0.89区间、0.90~0.99区间的阳性率有逐渐升高的趋势,但差异无显著性;双试剂灰区的阳性率高于单试剂灰区的阳性率,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HBsAg灰区和单试剂反应性标本,ELISA检测漏检率较高,应结合自己实验室实际设置合适的灰区,最大限度地检出这些可疑标本,并进行确认实验,进一步减少HBsAg漏检和误检率,以提高输血安全,同时避免血源的浪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BsAg灰区 单试剂反应性 中和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8^+细胞毒性T细胞的反应质量在EV71HFMD病程发展中的作用 被引量:8
4
作者 祖莹 李德发 +2 位作者 曹科 黄玉英 邓继岿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1年第20期2328-2329,2333,共3页
目的研究中国EV71感染手足口病(HFMD)中CD8+细胞毒性T细胞的活化和第二信号的表达,探讨EV71感染的病程发展机制。方法选取48例EV71HFMD患儿分为轻症组、重症组(其中包括中枢神经病变组、中枢神经病变伴自主神经失调组、神经源性肺水肿... 目的研究中国EV71感染手足口病(HFMD)中CD8+细胞毒性T细胞的活化和第二信号的表达,探讨EV71感染的病程发展机制。方法选取48例EV71HFMD患儿分为轻症组、重症组(其中包括中枢神经病变组、中枢神经病变伴自主神经失调组、神经源性肺水肿组),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D8+T细胞上CD28和CD38的表达水平,分析CD8+T细胞的质量水平在EV71感染病程发展中的作用。结果 CD8+CD28+细胞、活化分子CD38的表达轻症组与健康同龄对照组、重症各组比较增高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D8+细胞毒性T细胞在EV71感染中的反应质量可能是病程发展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病毒A型 CD8+细胞毒性T细胞 CD8+CD28+细胞 CD3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ucMSCs源性外泌体对单核巨噬细胞生长及炎性因子IL-8、IL-12分泌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丁娟 徐正阳 +3 位作者 柴烁 王珏 张强 李玉云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9-22,28,共5页
目的初步探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s)来源的外泌体(exosome)对单核巨噬细胞生长及炎性因子IL-8、IL-12分泌的影响。方法将hucMSCs来源的exosome与单核巨噬细胞(THP-1细胞株)共培养,利用MTT法和Annexin V-FIFC/PI双染法检测共培养后... 目的初步探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s)来源的外泌体(exosome)对单核巨噬细胞生长及炎性因子IL-8、IL-12分泌的影响。方法将hucMSCs来源的exosome与单核巨噬细胞(THP-1细胞株)共培养,利用MTT法和Annexin V-FIFC/PI双染法检测共培养后THP-1细胞的增殖及凋亡情况;PCR法和ELISA法分别检测THP-1细胞炎性因子IL-8、IL-12的mRNA及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MTT及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hucMSCs来源的exosome对THP-1细胞具有促进增殖和抑制凋亡的作用,PCR及ELISA方法结果显示,exosome能够降低THP-1细胞IL-8、IL-12 mRNA及蛋白的表达水平。结论 hucMSCs源性exosome能够影响单核巨噬细胞的生长,并降低炎性因子IL-8、IL-12的分泌水平,而这可能是微环境中间充质干细胞调控单核巨噬细胞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症微环境 单核巨噬细胞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 外泌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妊娠期妇女血脂的变化特点 被引量:20
6
作者 胡晓燕 潘峰 《浙江临床医学》 2008年第3期418-418,共1页
关键词 妊娠期妇女 血脂水平 生化指标改变 孕妇血清 非妊娠妇女 生理需要 激素水平 高脂血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检测膀胱癌组织中微卫星不稳定性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
7
作者 狄金明 吴穷 +5 位作者 章尧 李庆文 刘建民 胡永泉 关超 周文生 《实用肿瘤学杂志》 CAS 2004年第4期265-267,共3页
目的 探讨在膀胱癌组织中微卫星不稳定性情况及其可能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PCR -PAGE -银染方法检测可疑膀胱癌组织中微卫星不稳定性的情况 ,分析其与肿瘤分期、分级及复发的关系。结果 在膀胱癌组织中微卫星不稳定性阳性率为 88.10... 目的 探讨在膀胱癌组织中微卫星不稳定性情况及其可能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PCR -PAGE -银染方法检测可疑膀胱癌组织中微卫星不稳定性的情况 ,分析其与肿瘤分期、分级及复发的关系。结果 在膀胱癌组织中微卫星不稳定性阳性率为 88.10 % (37/ 4 2 ) ,在浸润性肿瘤中阳性率相对较高 ,但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在复发病例中阳性率 (10 0 % )比初发者中(77.2 7% )明显要高 (P <0 .0 5 )。结论 微卫星不稳定性检测可以作为膀胱癌的一个敏感、特异的生物标志 ,且在复发的肿瘤中它的阳性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检测 膀胱癌 癌组织 微卫星不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伤寒杆菌抗原酶免法、LPS-PHA在伤寒早期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2
8
作者 王伟 马华 +1 位作者 李杰 李曼 《实用全科医学》 2005年第4期367-367,共1页
目的探讨伤寒杆菌抗原酶免法(ELISA)、脂多糖-被动血凝试验(LPS-PHA)在伤寒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24例门诊发热疑似伤寒患者,于发病第3、4、7d,分别用ELISA法、LPS-PHA、血培养、肥达氏反应检测伤寒杆菌。结果伤寒杆菌抗原酶... 目的探讨伤寒杆菌抗原酶免法(ELISA)、脂多糖-被动血凝试验(LPS-PHA)在伤寒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24例门诊发热疑似伤寒患者,于发病第3、4、7d,分别用ELISA法、LPS-PHA、血培养、肥达氏反应检测伤寒杆菌。结果伤寒杆菌抗原酶免法(ELISA)、LPS-PHA在第7d的检出率分别为85.4%和80.5%,显著高于血培养和肥达氏反应(P<0.05)。结论伤寒杆菌抗原酶免法(ELISA)、LPS-PHA在伤寒早期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但二者都有一定的假阳性和假阴性,联合应用对伤寒的早期辅助诊断更有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PS-PHA 伤寒杆菌抗原 早期诊断 酶免法 肥达氏反应 被动血凝试验 ELISA法 早期辅助诊断 应用价值 方法选择 脂多糖 血培养 检出率 假阴性 假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周血白细胞介素-21与支气管哮喘的相关性研究
9
作者 夏晓影 魏婷婷 +1 位作者 王科 徐爱强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5年第26期3909-3910,共2页
目的检测支气管哮喘患者外周血中白细胞介素-21(IL-21)水平,分析其与哮喘患者外周血炎症细胞的关系,探索IL-21与支气管哮喘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6例支气管哮喘发作期患者和13例缓解期患者分别作为支气管哮喘发作组和缓解组,同时选取30名... 目的检测支气管哮喘患者外周血中白细胞介素-21(IL-21)水平,分析其与哮喘患者外周血炎症细胞的关系,探索IL-21与支气管哮喘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6例支气管哮喘发作期患者和13例缓解期患者分别作为支气管哮喘发作组和缓解组,同时选取3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采用ELISA法分别检测3个组外周血血清中IL-21含量,比较3个组IL-21水平;同时,检测支气管哮喘发作组外周血中中性粒细胞(NEU)、淋巴细胞(LYM)和嗜酸性粒细胞(EOS)数量,分析IL-21与炎症细胞数量的相关性。结果支气管哮喘发作组血清IL-21水平为(486.23±159.93)ng/L,显著高于缓解组(271.46±80.37 ng/L,P<0.05)和健康对照组(210.64±125.41 ng/L,P<0.05)。支气管哮喘发作期IL-21水平与NEU和LYM数量均呈明显正相关(r=0.758,P=0.001;r=0.645,P=0.007),而与EOS的数量相关性无显著性意义(r=0.332,P=0.209)。结论 IL-21可能参与了支气管哮喘的免疫-炎症反应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L-21 支气管哮喘 中性粒细胞 淋巴细胞 嗜酸性粒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弓形虫主要表面抗原P30基因的扩增及其克隆载体的构建
10
作者 游东生 沈继龙 +2 位作者 马华 戴克胜 余龙 《热带病与寄生虫学》 1999年第4期222-223,共2页
弓形虫是人和几乎所有动物的有核细胞内的专性寄生虫。成人感染后一般为无症状带虫状态,先天性感染能导致流产、畸胎或死胎,恶性肿瘤及艾滋病后继发的弓形虫机会性感染往往是导致死亡的重要原因。动物弓形虫病也给畜牧业带来很大经济损失。
关键词 动物弓形虫病 克隆载体 主要表面抗原 基因水平 体外扩增 扩增产物 弓形虫感染 专性寄生虫 先天性感染 恶性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细胞促凝活性的初步探讨
11
作者 戴克胜 刘森 王鸿利 《上海医学检验杂志》 1993年第3期158-159,共2页
我们对40例正常献血员的红细胞悬液在冻溶前后的促凝活性进行丁初步探讨。经与RT、APTT等实验结果比较发现,完整红细胞有一定促凝活性,冻溶后红细胞的促凝活性有显著增加,在血浆凝固时间上与APTT无显著差别,提示红细胞在血液凝固过程中... 我们对40例正常献血员的红细胞悬液在冻溶前后的促凝活性进行丁初步探讨。经与RT、APTT等实验结果比较发现,完整红细胞有一定促凝活性,冻溶后红细胞的促凝活性有显著增加,在血浆凝固时间上与APTT无显著差别,提示红细胞在血液凝固过程中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细胞 促凝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B病毒BHRF1基因及其抑制细胞凋亡功能
12
作者 戴克胜 《国外医学(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学分册)》 1998年第2期80-83,共4页
BHRF1是EBV基因组中具有抑制细胞凋亡功能的基因片段,属Bcl-2基因家族,本文阐述了BHRFI基因及其蛋白产物的特征、表达和抑制凋亡功能,对其在EB病毒致病机理的认识及有关疾病的防治等方面的重大意义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BHRF1基因 细胞凋亡 EB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h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3
作者 韩昂轩 禹莉 《内科》 2014年第2期214-217,共4页
Ph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Ph+-ALL)的细胞遗传学特点是出现特异性Ph染色体,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出现的频率为3%~5%,随年龄增长逐渐升高,成年人可达20%~30%,50岁以上者甚至高达50%。临床特征表现为年龄偏大、高白... Ph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Ph+-ALL)的细胞遗传学特点是出现特异性Ph染色体,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出现的频率为3%~5%,随年龄增长逐渐升高,成年人可达20%~30%,50岁以上者甚至高达50%。临床特征表现为年龄偏大、高白细胞计数,易伴有肝脾淋巴结肿大,常累及中枢神经系统。Ph+-ALL的发病机制至今未完全清楚,目前公认其是多基因参与并共同作用的结果,诊断方法和治疗手段有赖于更深入的研究。Ph染色体阳性是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预后不良的因素之一,伊马替尼(IM)联合化疗可有较高的缓解率(CR),成为如今Ph+-ALL患者的一线治疗方案。本文就其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阳性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研究进展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IA拟合曲线在测量甲状腺素中的应用比较
14
作者 王晓华 《中华全科医学》 2008年第7期745-746,共2页
目的探讨RIA多种拟合曲线在测量甲状腺素的实际应用情况。方法在同一条件下选择使用常用的4种函数拟合方法对甲状腺素标准进行测定,分析用哪一种函数拟合方法比较好。结果测定结果中,Log_Logit拟合法、四参数拟合法测量结果比较准确,LO... 目的探讨RIA多种拟合曲线在测量甲状腺素的实际应用情况。方法在同一条件下选择使用常用的4种函数拟合方法对甲状腺素标准进行测定,分析用哪一种函数拟合方法比较好。结果测定结果中,Log_Logit拟合法、四参数拟合法测量结果比较准确,LOG三次多项式拟合法、3/2方程拟合法与标准品值比较有差异。结论测定甲状腺素应用四参数拟合法为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IA标准曲线拟合 甲状腺素 放射免疫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K-20在膀胱癌组织中表达的临床意义
15
作者 狄金明 吴穷 +1 位作者 陈昌杰 章尧 《肿瘤研究与临床》 CAS 2004年第3期157-159,共3页
目的:探讨CK蛳20在膀胱正常黏膜和膀胱癌组织中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RT蛳PCR方法检测膀胱正常黏膜和膀胱癌组织中CK蛳20 mRNA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肿瘤分期、分级及复发的关系。结果:CK蛳20 mRNA表达在膀胱癌中阳性率为71.43 ... 目的:探讨CK蛳20在膀胱正常黏膜和膀胱癌组织中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RT蛳PCR方法检测膀胱正常黏膜和膀胱癌组织中CK蛳20 mRNA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肿瘤分期、分级及复发的关系。结果:CK蛳20 mRNA表达在膀胱癌中阳性率为71.43 %(30/42),在浸润性肿瘤中阳性率相对较高,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复发病例中阳性率(90 %)比初发者(54.55 %)明显要高(P<0.05)。但在所有正常对照膀胱黏膜中均无表达。结论:CK蛳20可以作为膀胱癌的一个较敏感、极特异的生物瘤标,且在复发的肿瘤中它的表达阳性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癌 CK-20 基因 表达
原文传递
肺癌化疗后患者肺部支原体感染的检测
16
作者 何宏兴 余萍 +1 位作者 宋林燕 陈正徐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07年第7期1177-1178,共2页
目的检测对肺癌化疗后患者呼吸道中肺炎支原体感染情况。方法选择明确诊断的接受过2~4个周期的化疗后肺癌患者47例和对照组患者45例,取患者血清进行肺炎支原体抗体(IgM)检测,咽拭子进行肺炎支原体病原体 PCR 扩增。结果化疗后肺癌患者4... 目的检测对肺癌化疗后患者呼吸道中肺炎支原体感染情况。方法选择明确诊断的接受过2~4个周期的化疗后肺癌患者47例和对照组患者45例,取患者血清进行肺炎支原体抗体(IgM)检测,咽拭子进行肺炎支原体病原体 PCR 扩增。结果化疗后肺癌患者47例中肺炎支原体感染率25.6%,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6.67%(P<0.05)。低年龄组和高年龄组感染率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化疗后肺癌患者肺炎支原体感染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应选择含有大环内酯和喹诺酮类抗生素的方案,以兼顾肺炎支原体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化疗 肺炎支原体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