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声检查联合腔内心电定位技术在PICC置管患者中的应用及临床观察
1
作者 吴伟 常香香 +2 位作者 占菊荣 吴浩 马一钦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5年第2期151-153,共3页
目的探讨超声联合腔内心电定位技术在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患者中的应用及集束化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拟接受PICC置管的72例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6例、观察组36例,两组均接受超声检查联合腔内心电定位技术置入PICC... 目的探讨超声联合腔内心电定位技术在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患者中的应用及集束化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拟接受PICC置管的72例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6例、观察组36例,两组均接受超声检查联合腔内心电定位技术置入PICC。给予对照组常规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集束化干预。比较两组PICC相关指标、置管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根据超声表现,观察组中28例患者静脉管腔内横切面呈现“等号样”回声,31例纵切面呈现“双线样”回声,且探头加压时,所有患者静脉管腔变瘪;对照组中32例患者静脉管腔内横切面呈现“等号样”回声,29例纵切面呈现“双线样”回声,且探头加压时,所有患者静脉管腔变瘪。两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置管时间、置管部位、导管置入长度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评分(105.42±4.65)分较对照组(98.31±7.56)分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接受超声检查联合腔内心电定位技术的PICC置管患者中应用集束化护理,可降低置管期间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超声检查 腔内心电定位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A联合DWI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治疗短期预后评估 被引量:1
2
作者 龚燕丽 周莉 +2 位作者 姚昕彤 苏义 林宁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6期142-145,共4页
目的探讨CT血管成像(CTA)联合弥散加权成像(DWI)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静脉溶栓治疗短期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受静脉溶栓治疗的100例AIS患者,根据预后情况分为预后不良组(44例)和预后良好组(56例),均接受CTA及DWI检查,治疗后... 目的探讨CT血管成像(CTA)联合弥散加权成像(DWI)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静脉溶栓治疗短期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受静脉溶栓治疗的100例AIS患者,根据预后情况分为预后不良组(44例)和预后良好组(56例),均接受CTA及DWI检查,治疗后随访3个月,根据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评估患者短期预后并分组,评估CTA、DWI联合对AIS静脉溶栓治疗短期预后的评估价值。结果随访3个月后100例中有44例预后不良(mRs评分>2分),预后不良组治疗后CTA检查参数卒中区最狭窄血管狭窄程度高于预后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不良组治疗前DWI检查参数卒中区表观弥散系数(ADC)低于预后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卒中区最狭窄血管狭窄程度与ADC值均与AIS患者静脉溶栓治疗短期预后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计算曲线下面积(AUC)。结论CTA联合DWI可对AIS患者静脉溶栓治疗短期预后进行有效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静脉溶栓 磁共振成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 被引量:4
3
作者 赵荟荟 王瑞雪 +1 位作者 储笑非 余玲红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2期150-153,共4页
目的 探讨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 选取80例CHF患者资料,依据患者随访结束时生存情况分为存活组57例与病死组23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心脏超声表现特征及各项指标[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 目的 探讨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 选取80例CHF患者资料,依据患者随访结束时生存情况分为存活组57例与病死组23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心脏超声表现特征及各项指标[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房内径(LAD)、左心室内径(LVD)],并分析心脏超声指标对CHF预后的评估价值。结果 病死组患者合并室壁运动异常、二尖瓣反流、三尖瓣反流的患者比例均大于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死组治疗前LVESD、LAD、LVD大于存活组,LVEF小于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COX回归分析显示,LVESD、LAD、LVD、LVEF均与CHF患者预后有关。基于上述指标构建CHF患者预后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发现,LVESD、LAD、LVD较大,LVEF较小的患者,预后病死风险越大,采用Bootstrap法对模型进行内部验证,结果显示,内部校正曲线与理想曲线的拟合反映良好。经ROC曲线检验整体模型的评估价值显示,列线图预测模型有良好的鉴别能力(AUC=0.957)。结论 CHF患者治疗前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指标与预后有关,基于心脏超声指标构建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可准确评估CHF患者的预后病死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心力衰竭 左心室射血分数 左心室内径 超声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I联合MRA评估脑梗死颈动脉狭窄的应用价值
4
作者 刘荣 赵兴利 +1 位作者 孙植培 王姗姗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12期159-161,共3页
目的探讨MRI联合磁共振血管成像(MRA)评估脑梗死患者狭窄程度和颈动脉斑块特征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98例脑梗死患者,均行MRI和MRA及DSA检查。以DSA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明确患者颈动脉狭窄程度,分析MRI联合MRA评估颈动脉狭窄程度的价值... 目的探讨MRI联合磁共振血管成像(MRA)评估脑梗死患者狭窄程度和颈动脉斑块特征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98例脑梗死患者,均行MRI和MRA及DSA检查。以DSA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明确患者颈动脉狭窄程度,分析MRI联合MRA评估颈动脉狭窄程度的价值。结果98例脑梗死患者均完成MRI和MRA及DSA检查,以DSA检查为金标准,经Kappa一致性度量,常规MRI单独评估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狭窄程度结果与金标准的一致性一般(Kappa=0.658,P<0.001);MRI联合MRA评估患者颈动脉狭窄程度结果与金标准一致性较好(Kappa=0.925,P<0.001)。MRI联合MRA评估患者颈动脉狭窄程度的准确率为96.52%(111/115),高于MRI单独检查准确率76.52%(88/1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723,P<0.001)。结论MRI联合MRA可较为准确地评估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狭窄程度,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颈动脉狭窄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效果 被引量:12
5
作者 刘洪俊 张磊 《中国当代医药》 2013年第16期86-87,共2页
目的探讨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本院2011年1月~2012年7月收治的50例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5例。两组患者皆在控制血糖等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其他药物... 目的探讨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本院2011年1月~2012年7月收治的50例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5例。两组患者皆在控制血糖等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其他药物治疗,其中研究组加用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而对照组则加用氯沙坦治疗。两组患者的治疗以8周为1个疗程。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压、心率、血肌酐(Scr)与尿素氮(BUN)进行检测,同时观察临床治疗效果,并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在心率、Scr及BUN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收缩压与舒张压方面,治疗前后行对比及研究组与对照组在治疗后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而言,采用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能取得较好的效果,不仅降压效果好,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在临床推广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硝苯地平缓释片 氯沙坦 高血压合并糖尿病 疗效 对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PD的血栓前状态和抗凝治疗 被引量:17
6
作者 韩振军 《临床肺科杂志》 2009年第4期503-506,共4页
COPD发病机制的核心是气道炎症。在气道炎症发生发展过程中,所释放的细胞因子、炎性介质即构成了对肺血管和周身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激活血小板,启动凝血系统。同时纤溶系统亦开始启动,积聚较多的凝血-纤溶物质的代谢产物,致COPD易栓高... COPD发病机制的核心是气道炎症。在气道炎症发生发展过程中,所释放的细胞因子、炎性介质即构成了对肺血管和周身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激活血小板,启动凝血系统。同时纤溶系统亦开始启动,积聚较多的凝血-纤溶物质的代谢产物,致COPD易栓高凝状态。这种血栓前状态使COPD极易发生深静脉血栓、肺梗塞及心脑血管事件,因此,抗凝是COPD不可或缺的治疗手段之一。低分子肝素是临床上成熟的安全有效的抗凝药物,已被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PD 血栓前状态 抗凝治疗 血管内皮细胞 心脑血管事件 气道炎症 凝血系统 纤溶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血清C反应蛋白检测临床意义探讨 被引量:3
7
作者 刘明 朱伦华 +1 位作者 牛俊彦 刘洪俊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10年第9期931-932,共2页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C反应蛋白(CRP)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测定69例AMI患者和73例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的CRP水平,并随访和监测AMI患者住院期间及3个月的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结果:AMI组CRP水平为(33.5±10.6)m...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C反应蛋白(CRP)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测定69例AMI患者和73例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的CRP水平,并随访和监测AMI患者住院期间及3个月的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结果:AMI组CRP水平为(33.5±10.6)mg/L,明显高于对照组(14.8±2.3)mg/L(P<0.01);AMI患者住院期间MACE发生率13.0%,3个月总MACE发生率24.6%;发生MACE患者CRP水平(42.67±11.5)mg/L,明显高于无MACE者的(22.47±6.63)mg/L(P<0.01)。结论:CRP升高是AMI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之一,检测CRP水平对AMI患者的近期预后有一定的判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心绞痛 C反应蛋白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ECOPD住院病人合并症状况调查 被引量:10
8
作者 韩振军 《临床肺科杂志》 2008年第6期705-706,共2页
目的了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住院病人中合并疾病的情况。方法系统回顾我科2002年10月至2007年3月1274例AECOPD住院病人,统计各级AECOPD存在合并症例数和各个单病种罹患率。结果1274例病人中有合并症的687例(53.9%),无... 目的了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住院病人中合并疾病的情况。方法系统回顾我科2002年10月至2007年3月1274例AECOPD住院病人,统计各级AECOPD存在合并症例数和各个单病种罹患率。结果1274例病人中有合并症的687例(53.9%),无合并症的587例(46.1%)。这些合并疾病计68种,最常见的合并症是冠心病204例(16.0%),高血压133例(10.4%),糖尿病44例(3.5%),活动性肺结核38例(3.0%)。结论合并症在AECOPD住院病人中是高发的,应引起我们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 急性加重 临床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拉地尔与酚妥拉明治疗急性左心衰竭的对比观察 被引量:2
9
作者 刘洪俊 张磊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第17期130-131,共2页
目的:对比观察乌拉地尔与酚妥拉明治疗急性左心衰竭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2月-2013年3月间在本院治疗的急性左心衰竭患者85例,随机分为乌拉地尔组与酚妥拉明组,所有患者均行吸氧、镇静、强心、利尿等常规治疗,乌拉地尔组在... 目的:对比观察乌拉地尔与酚妥拉明治疗急性左心衰竭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2月-2013年3月间在本院治疗的急性左心衰竭患者85例,随机分为乌拉地尔组与酚妥拉明组,所有患者均行吸氧、镇静、强心、利尿等常规治疗,乌拉地尔组在常规检查和治疗的基础之上再加用乌拉地尔,酚妥拉明组在常规检查和治疗的基础之上再加用酚妥拉明进行治疗,治疗后观察治疗效果并比较两组患者之间的差异。结果乌拉地尔组患者住院时间相比于酚妥拉明组明显减少,但是其治疗的效果明显优于酚妥拉明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乌拉地尔较酚妥拉明治疗可以有效的提高急性左心衰竭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拉地尔 酚妥拉明 急性左心衰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周期蛋白25A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与Let-7的关系 被引量:4
10
作者 李殿明 柳兆飞 宁国兰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622-1627,共6页
目的明确细胞周期蛋白25A(CDC25A)在NSCLC组织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并探讨其与miRNA let-7a1、let-7c表达的相关性。方法收集53例肺组织手术标本,其中包括NSCLC组织44例,收集其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病理证实),和良性肺疾病... 目的明确细胞周期蛋白25A(CDC25A)在NSCLC组织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并探讨其与miRNA let-7a1、let-7c表达的相关性。方法收集53例肺组织手术标本,其中包括NSCLC组织44例,收集其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病理证实),和良性肺疾病组织9例。免疫组化Elivision法检测CDC25A蛋白的表达;用Trizol法提取总RNA,采用荧光定量RT-PCR检测CDC25AmRNA的表达,加尾法荧光定量RT-PCR检测let-7a1和let-7c mRNA的表达。结果CDC25A蛋白表达的阳性率在NSCLC组织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和良性肺疾病组织(P<0.05)。NSCLC组织中CDC25A蛋白的表达与年龄、性别、病理类型、肿瘤分化程度、临床分期无关(P>0.05),与吸烟、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CDC25A mRNA在NSCLC组织中的表达量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和良性肺疾病组织(F=6.33,P<0.05),在癌旁正常组织和良性肺疾病组织中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CDC25A与let-7c在NSCLC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中表达均呈明显负相关(r癌组织=-0.42,r癌旁正常组织=-0.40),与let-7a1之间无明显相关。结论CDC25A在NSCLC组织表达水平明显增高,且与let-7c表达呈明显负相关,推测CDC25A可能是let-7c的下游靶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RNA LET-7 肺癌 细胞周期蛋白25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脉注射液联合多巴胺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性低血压40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3
11
作者 刘明 朱伦华 《当代医学》 2010年第22期148-149,共2页
目的探讨生脉注射液联用多巴胺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性低血压的治疗效果。方法对82例AMI患者进行常规溶栓或抗凝治疗,其中有40例出现低血压。40例AMI后低血压患者被随机分为治疗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治疗组持续静脉泵入生脉注射液... 目的探讨生脉注射液联用多巴胺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性低血压的治疗效果。方法对82例AMI患者进行常规溶栓或抗凝治疗,其中有40例出现低血压。40例AMI后低血压患者被随机分为治疗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治疗组持续静脉泵入生脉注射液(20~30ml/h,持续8~10h)和多巴胺(5~10μg·kg^(-1)·min^(-1));对照组单纯用多巴胺持续泵入。动态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用药前后1d、2d、5d和10d的血压、心率变化,心功能改善情况以及多巴胺停药时间。结果用药后两组患者血压均逐渐上升,以治疗组用药后5d最为显著(P<0.05),治疗组用药后2d和5d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均<0.05)。用药后两组患者心率均呈减慢趋势,以治疗组用药后5d尤为明显(P<0.05)。治疗组多巴胺撤药时间(72.8±27.9)h较对照组(126.4±53.2)h明显缩短(P<0.01);两组患者用药前后心率变化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生脉注射液联用多巴胺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性低血压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急性 低血压 生脉注射液 多巴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进展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赵兴利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14年第10期1370-1372,1375,共4页
目的:研究进展性脑梗死患者90 d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自2011年2月至2012年12月,共连续入选发病24 h入院并有进展的脑梗死患者155例。患者入院时收集人口学资料、既往病史、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并记录入院、... 目的:研究进展性脑梗死患者90 d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自2011年2月至2012年12月,共连续入选发病24 h入院并有进展的脑梗死患者155例。患者入院时收集人口学资料、既往病史、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并记录入院、症状进展及发病90 d的神经功能评分: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评分(NIHSS)、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改良的Rankin评分(mRS)。结果:发病24 h内C反应蛋白、血糖、纤维蛋白原、红细胞沉降率、基线水平GCS和NIHSS、住院期间发生感染在患者90 d mRS临床结局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进展性脑梗死患者基线的C反应蛋白、血糖、纤维蛋白原、红细胞沉降率、基线水平GCS和NIHSS、感染、与患者90 d mRS临床结局均具有一定关系,控制某些因素有可能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改良Rankin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et-7a1和let-7c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7
13
作者 李殿明 柳兆飞 宁国兰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21年第3期285-290,共6页
目的:探讨人类微小RNA let-7a1和let-7c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53例肺组织手术标本及临床资料,其中包括肺癌组织44例(收集其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和良性肺疾病组织9例。并收集病人吸烟史、肿瘤TNM分... 目的:探讨人类微小RNA let-7a1和let-7c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53例肺组织手术标本及临床资料,其中包括肺癌组织44例(收集其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和良性肺疾病组织9例。并收集病人吸烟史、肿瘤TNM分期、病理分化程度及有无淋巴结转移等。采用Trizol法提取总RNA,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let-7a1和let-7c的表达,分析其在肺癌组织、癌旁正常组织及良性肺疾病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及与临床特征的关系。结果:肺癌组织中let-7a1和let-7c的相对表达量均低于癌旁正常组织和良性肺疾病组织(P<0.05);癌旁正常组织中let-7a1和let-7c的相对表达量均低于良性肺疾病组织(P<0.05)。let-7a1表达与分化程度、吸烟和TNM分期有关(P<0.05~P<0.01),与淋巴结有无转移无关(P>0.05)。let-7c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分化程度有关(P<0.01),与吸烟、TNM分期无关(P>0.05)。结论:let-7a1和let-7c基因在肺癌组织中相对表达量降低,并且随临床分期进展、淋巴结转移呈明显下降趋势,提示两者与肺癌的发生、发展及转移密切相关,let-7a1和let-7c可能成为肺癌早期诊断生物标志因子,并可能成为肺癌的靶向治疗新的靶点,为高危人群的早期干预提供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微小RNA let-7a1 let-7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卡托普利对心肌梗死后左室重构和心功能的影响
14
作者 刘付平 刘淮斌 +1 位作者 牛俊彦 吴沙莉 《心脏杂志》 CAS 2000年第4期301-302,共2页
关键词 心肌梗死 左室重构 卡托普利 超声心动图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
15
作者 李侠 《今日应用医学》 1999年第3期55-55,共1页
静脉落栓疗法是近年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一大进展。而尿激酶及早静脉输注进行溶栓,其方法简便,井发症少,效果好。笔者根据临床的护理经验予以总结。
关键词 尿激酶 静脉溶栓 急性心肌梗死 护理 AMI 心血管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心肺复苏的现状及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6
作者 刘国华 《吉林医学》 CAS 2013年第21期4352-4353,共2页
心搏骤停在临床上是最严重、最危急的疾病状态,也是致使儿童死亡的一个重要原因,如若不及时进行处理抢救,患儿可能会地迅速死亡,即使存活下来,患儿的中枢神经系统也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因此,分夺秒地对患儿争采取急救措施对其存活有... 心搏骤停在临床上是最严重、最危急的疾病状态,也是致使儿童死亡的一个重要原因,如若不及时进行处理抢救,患儿可能会地迅速死亡,即使存活下来,患儿的中枢神经系统也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因此,分夺秒地对患儿争采取急救措施对其存活有着重要的意义。根据研究表明,患儿在院外发生心跳骤停,存活率仅为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心肺复苏 基础生命支持 高级生命支持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艾滋病伴发肺结核患者临床影像特点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7
作者 张浩 柳兆银 马前坡 《中国医药科学》 2013年第23期52-54,共3页
肺结核是艾滋病患者比较常见的机会性感染之一,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和结核杆菌双重感染相互影响,互为因果,使患者病情变得越发复杂,其X线胸片、CT影像均表现为不典型,临床症状、治疗反应及预后均与单纯肺结核或者单纯艾滋病患者不同,... 肺结核是艾滋病患者比较常见的机会性感染之一,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和结核杆菌双重感染相互影响,互为因果,使患者病情变得越发复杂,其X线胸片、CT影像均表现为不典型,临床症状、治疗反应及预后均与单纯肺结核或者单纯艾滋病患者不同,使临床诊断容易出现误诊。近些年,众多国内外学者对其临床表现、影像特征以及实验室指标做了大量研究,临床上有了新认识。通过临床特征和影像特点综合分析,结合实验室指标综合判断通常能够得到较高的诊断准确率。本文就艾滋病伴发肺结核的发病机制、临床特征和影像学特点予以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伴发肺结核 影像学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恶性大脑中动脉梗死的原因及治疗方法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董景宣 张红 《吉林医学》 CAS 2014年第9期1913-1914,共2页
目的:探讨恶性大脑中动脉梗死的病因以及治疗的方法。方法:采用案例分析法对90例恶性大脑中动脉梗死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且对患者的发病原因、临床症状、临床表现以及治疗的方式、预后等进行统计分析,最终对比得出结论。结果... 目的:探讨恶性大脑中动脉梗死的病因以及治疗的方法。方法:采用案例分析法对90例恶性大脑中动脉梗死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且对患者的发病原因、临床症状、临床表现以及治疗的方式、预后等进行统计分析,最终对比得出结论。结果:恶性大脑中动脉梗死的主要发病原因是患者心房纤颤。通过积极的治疗,对患者的脑水肿情况进行控制,并且逐步的降低患者颅内压,可以有效的治疗病症。本组90例患者中死亡38例,病死率为42.2%;存活的患者均生活不能自理,并且有肢体瘫痪。结论:针对恶性大脑中动脉梗死患者需要采取积极的早期治疗,逐步的起到改善预后的目的和效果,并且降低患者的病死率以及致残率,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导致脑梗死的主要原因是心房纤颤。在恶性大脑中动脉梗死的患者当中,通过积极的药物治疗配合减压手术,可以起到控制脑水肿的效果,挽救患者的生命。最后还需要加强此类疾病的宣传和教育,使得患者可以尽早的就诊,把握治疗时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中动脉梗死 脑梗死 临床研究 分析探讨 治疗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抽吸引流术治疗危重型脑出血56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8
19
作者 刘淮斌 张红 +1 位作者 吴少颖 张玉福 《淮海医药》 2000年第3期215-216,共2页
关键词 脑出血 引流术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八珍汤治疗癌性贫血49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6
20
作者 张玉峰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5年第2期76-77,121,共3页
[目的]观察八珍汤治疗癌性贫血疗效。[方法]使用前瞻性设计,将49例住院患者八珍汤(党参、熟地黄各20g,茯苓、白术、白芍、川芎、当归各10g,甘草5g;血虚加阿胶、黄芪各30g),1剂/d,水煎150m L,早晚温服。连续治疗56d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 [目的]观察八珍汤治疗癌性贫血疗效。[方法]使用前瞻性设计,将49例住院患者八珍汤(党参、熟地黄各20g,茯苓、白术、白芍、川芎、当归各10g,甘草5g;血虚加阿胶、黄芪各30g),1剂/d,水煎150m L,早晚温服。连续治疗56d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RBC、HGB、HTC、症状积分(心悸、乏力、气短、头晕)、不良反应。治疗1疗程,判定疗效。[结果]显效2例,有效4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5.92%。[结论]八珍汤治疗癌性贫血效果显著,无严重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癌性贫血 八珍汤 RBC HGB HTC 症状积分(心悸、乏力、气短、头晕) 中医药治疗 临床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