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全媒体实训平台建设的理论与实践探索——以安徽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为例 |
冯霞
马梅
|
《新闻知识》
|
2017 |
0 |
|
2
|
遮蔽和解蔽:新闻传播学专业概念的“非专业化”想象与纠偏——中国特色新闻传播学科自主知识体系建构的两个观察点 |
沈正赋
|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5 |
0 |
|
3
|
新闻传播学理论研究方法论的开拓与创新——评董天策教授《提要探微:新闻传播理论纵横》 |
沈正赋
|
《东南传播》
|
2025 |
0 |
|
4
|
研究生社会期望与学业自我效能感的关系研究——以安徽师范大学为例 |
刘佳
许明星
|
《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16 |
0 |
|
5
|
“现场”的力量:数智时代新闻传播人才培养的坚守及其意义探析 |
马梅
李娅
许欣
|
《教育传媒研究》
|
2025 |
0 |
|
6
|
游击战与窑洞大学——《伦敦新闻画报》1938—1939年对中国共产党抗战图像传播 |
赵昊
|
《传媒论坛》
|
2024 |
0 |
|
7
|
新闻传播主体的多维对话及其行为策略 |
沈正赋
|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1
|
|
8
|
新闻传播学理论和实践研究的新探索与新范式——评丁柏铨等新著《重大公共危机事件与舆论舆情——新媒体语境中的考察》 |
沈正赋
|
《新闻爱好者》
CSSCI
北大核心
|
2023 |
1
|
|
9
|
以新闻传播的理论视野观照与审思媒介现实问题——评董天策《提要探微:新闻传播理论纵横》 |
沈正赋
|
《学术评论》
|
2024 |
0 |
|
10
|
AIGC赋能视听传播的技术溯源、模态拓展与问题解构 |
李子璇
马梅
|
《视听理论与实践》
|
2025 |
0 |
|
11
|
遮蔽与解蔽:“美好乡村”短视频话语传播实践的困境与出路 |
宋琦
沈正赋
|
《青年记者》
|
2025 |
0 |
|
12
|
时空回想:年代剧《小巷人家》的情感叙述和情感传播研究 |
王儒钰
|
《视听》
|
2025 |
0 |
|
13
|
共在到共通:转文化传播中Z世代的在地化文化融通机理——基于“看中国·外国青年影像计划”的参与式观察 |
马梅
李娅
阳书玉
|
《新闻爱好者》
|
2025 |
0 |
|
14
|
言以道接:新时代中华文明传播的话语逻辑及其反思 |
丁云亮
|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5 |
0 |
|
15
|
安徽高校新闻传播专业课程思政育人成效研究 |
张荻
付雯婷
胡晨玥
|
《新闻知识》
|
2022 |
0 |
|
16
|
社交媒体对大学生的影响分析——基于安徽高校的调查 |
袁立庠
刘杨
|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23
|
|
17
|
网红现象的传播学解读 |
李化来
沈玲玲
|
《编辑之友》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12
|
|
18
|
新媒体时代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的重构 |
沈正赋
|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187
|
|
19
|
基于传播学视域下对电视真人秀节目的思考 |
袁立庠
|
《产业与科技论坛》
|
2011 |
13
|
|
20
|
“美好安徽”形象塑造研究——基于文化产业资源整合传播的视角 |
马梅
李冷月
|
《新闻世界》
|
2013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