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徐幹“美育群材”的发生意义考察——“美育”是一个外来词吗? 被引量:2
1
作者 刘锋杰 《江淮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59-167,共9页
徐幹提出“美育群材”一语,指的是用学“艺”的方式来审美地培育人才,通过对技艺、容貌、言辞等的培养,达到对心志、仁义、德行的养成。就讨论“艺”的语境而言,“美育”一词含义近似现代“美育”概念。徐幹与席勒都主张通过审美方式改... 徐幹提出“美育群材”一语,指的是用学“艺”的方式来审美地培育人才,通过对技艺、容貌、言辞等的培养,达到对心志、仁义、德行的养成。就讨论“艺”的语境而言,“美育”一词含义近似现代“美育”概念。徐幹与席勒都主张通过审美方式改造自然性格或世俗人心,以达到培养伦理性格或德性品质的目标。但席勒强调艺术教育,徐幹在此之外还强调技艺实践能力的教育,将美育的精神性与实践性相结合,这是一种“大美育”思想,更切合当代美育的发展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徐幹 美育群材 艺以立事 君子人格 大美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文学原道观:朱熹与刘勰比较论——“文以载道”再评价之五 被引量:1
2
作者 刘锋杰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70-80,186,共12页
朱熹的“文从道中流出”与刘勰的“原道”观,都强调道是文的源头,这是本体论的文学观。但二者之间却存在根本区别,刘勰从自己的原道观出发,得出重文的看法;朱熹从自己的原道观出发,得出轻文甚至是驱文的看法。刘勰的道论中内含着形象的... 朱熹的“文从道中流出”与刘勰的“原道”观,都强调道是文的源头,这是本体论的文学观。但二者之间却存在根本区别,刘勰从自己的原道观出发,得出重文的看法;朱熹从自己的原道观出发,得出轻文甚至是驱文的看法。刘勰的道论中内含着形象的丰富性,启发他重文;朱熹的道论中内含着抽象的单一性,促使他轻文。文学的道本体论只有与文学的自体论相结合,才会真正地重视文学的审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熹 刘勰 文从道中流出 原道 文的自体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作文害道”是儒家学说吗?——“文以载道”再评价之四 被引量:1
3
作者 刘锋杰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1-22,共12页
“作文害道”说不是出自原儒的思想观点,它是宋理学家赘附于“文以载道”上的一种错误观念。“作文害道”说的概念雏形出现在《淮南子》的“灭文章”中,观念基础来自道家的“反文”思想。作为道德主义的宰制,“作文害道”说违背了文学... “作文害道”说不是出自原儒的思想观点,它是宋理学家赘附于“文以载道”上的一种错误观念。“作文害道”说的概念雏形出现在《淮南子》的“灭文章”中,观念基础来自道家的“反文”思想。作为道德主义的宰制,“作文害道”说违背了文学的审美属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以载道 作文害道 灭文章 道德主义 《淮南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语》中“文道”关系论——“文以载道”前理论形态探讨之一 被引量:1
4
作者 刘锋杰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00-108,共9页
深刻影响中国文学精神的"文以载道"观,虽然没有直接出现在《论语》中,但《论语》论述"文""道""礼"并讨论"文道""文礼"关系,为它的发生提供了重要思想基础,是它的前理论形... 深刻影响中国文学精神的"文以载道"观,虽然没有直接出现在《论语》中,但《论语》论述"文""道""礼"并讨论"文道""文礼"关系,为它的发生提供了重要思想基础,是它的前理论形态之一。其中"文质论"规范了载道观中文道两项式的论述方式,"志道论"赋予载道观以主体性,"文礼论"与载道观的功用思考最接近,主张为社会培育合格的人。在评价"文质论"或"文道论"时,要坚持两条原则:其一,将它们放在具体语境中并与其他文论观相比较,才能得出合理结论。其二,要讲适度性,认识到任何一种文论观都是有限的,只解释所选定的而不必解释全部的文学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论语》 文以载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王国维“不隔说”新论 被引量:2
5
作者 刘锋杰 《文艺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74-82,共9页
王国维的"不隔说"曾引起较多争议,唐圭璋、饶宗颐、夏承涛均介入,争议的焦点往往集中于王国维所举例证是否恰当,但缺乏对于"不隔"词源的精细研究。在这方面,张节末曾做过努力,强调"不隔"说法与禅宗的&qu... 王国维的"不隔说"曾引起较多争议,唐圭璋、饶宗颐、夏承涛均介入,争议的焦点往往集中于王国维所举例证是否恰当,但缺乏对于"不隔"词源的精细研究。在这方面,张节末曾做过努力,强调"不隔"说法与禅宗的"一切见成"相关(1),有开拓性,可惜未能引起相关跟进。正是对于"不隔"词源的关注不够,导致近年有学者认为它出自外来术语的翻译,不属于中国诗学系统,这才激起了新的注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隔 夏承 王国维 饶宗颐 唐圭璋 词源 诗学系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