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型农民培养过程中的社会政策突破
1
作者 包先康 朱士群 徐柳凡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08-213,共6页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迫切需要培养新农民。培养新农民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多种政策的支持。其中,新农民的培养需要充分发挥社会政策的作用。但现行的社会政策在培养新农民过程中存在着严重的困境,要充分发挥社会政策的作用,必须就关乎...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迫切需要培养新农民。培养新农民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多种政策的支持。其中,新农民的培养需要充分发挥社会政策的作用。但现行的社会政策在培养新农民过程中存在着严重的困境,要充分发挥社会政策的作用,必须就关乎大局的社会政策进行新的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农民 培养 社会政策 突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企业社会责任与伦理经营
2
作者 许壮飞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5期84-85,共2页
承担社会责任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其承担的主要方式是伦理经营。伦理经营包括两个层次:守法经营(依德经营)和尚德经营。倡导企业尚德经营,首先必须强调企业的守法经营。伦理经营要求企业在经营中以公平为行为的基本指导原则。
关键词 企业 社会责任 伦理经营 守法经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哲学与人的世界观的关系再认识
3
作者 李卫华 《皖西学院学报》 2007年第4期17-20,共4页
理论化的世界观与人的现实的世界观是不同的。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人的现实世界观则是人的一种心理倾向。哲学作为知识形态的世界观,可以在教育过程中传授,但人的真实的世界观的形成必须在实践中完成。本文分析了哲学世界观... 理论化的世界观与人的现实的世界观是不同的。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人的现实世界观则是人的一种心理倾向。哲学作为知识形态的世界观,可以在教育过程中传授,但人的真实的世界观的形成必须在实践中完成。本文分析了哲学世界观和人的现实世界观的不同特点,指出理论化的世界观对人的现实世界观的形成是决定性和非决定性的统一,在此基础上对加强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教育提出的几点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观 理论化的世界观 现实世界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社会历史为本位:论冯友兰新理学的道德观
4
作者 吴学满 唐晖 《黑龙江史志》 2009年第3X期46-47,共2页
冯友兰认为传统的儒家哲学是一种伦理学,那么,道德问题即是其最主要的问题。在传统的儒家哲学里,道德是内在的,因而是超越历史的。而在冯友兰的新理学体系里,因为消解了传统儒学"天理"、人性之道德价值性的内涵,因而道德是外... 冯友兰认为传统的儒家哲学是一种伦理学,那么,道德问题即是其最主要的问题。在传统的儒家哲学里,道德是内在的,因而是超越历史的。而在冯友兰的新理学体系里,因为消解了传统儒学"天理"、人性之道德价值性的内涵,因而道德是外在于人的,是社会之理的基本内容;人所有的道德理性,也由此从传统儒家哲学之道德的"内在自觉"而向新理学之"外在自觉"转换了,因而也会随着社会历史的变迁而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冯友兰 新理学 道德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组织阶级斗争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论无产阶级政党完成政治任务方式的转变 被引量:3
5
作者 徐东辉 孙前梅 《科学社会主义》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74-77,共4页
无产阶级政党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政治任务。在无产阶级革命的历史阶段,党通过阶级斗争的方式来完成夺取政权的政治任务。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的政治任务是巩固政权,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党通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来协... 无产阶级政党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政治任务。在无产阶级革命的历史阶段,党通过阶级斗争的方式来完成夺取政权的政治任务。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的政治任务是巩固政权,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党通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来协调发展过程中产生的矛盾与问题,维护政权,为社会生产力的进一步提高,实现共同富裕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产阶级政党 阶级斗争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夺取政权 巩固政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和谐世界:超越“极”的国际关系新体系
6
作者 徐东辉 徐柳凡 《科学社会主义》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45-48,共4页
和谐世界是超越传统意义上"极"的国际关系新体系。当前国际力量格局的不平衡、国际经济秩序中"南北差距"、世界的"贫富分化"、不同文化间的误解,误读以及国际安全形势趋于复杂,使世界的和平、发展面临严... 和谐世界是超越传统意义上"极"的国际关系新体系。当前国际力量格局的不平衡、国际经济秩序中"南北差距"、世界的"贫富分化"、不同文化间的误解,误读以及国际安全形势趋于复杂,使世界的和平、发展面临严峻的挑战。因此,对当前国际秩序中的不合理因素的调整,本着民主、和睦、公正、包容的精神,构建和谐世界,是化挑战为发展机遇的重要途径。中国政府关于和谐世界的科学构想是对人类发展事业的重要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传统优秀文化 国际新体系 和谐世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社会主义政党政治进一步发展的基础
7
作者 徐东辉 《科学社会主义》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84-86,共3页
现代政党政治源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但社会主义国家的国情表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同样需要发展政党政治。在当前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我国的社会主义政党政治必然会有进一步的发展。中国共产党对社会... 现代政党政治源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但社会主义国家的国情表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同样需要发展政党政治。在当前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我国的社会主义政党政治必然会有进一步的发展。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阶段民主党派的政治性质和作用的科学分析,是我国社会主义政党政治进一步发展的理论基础;我国历史和现实的社会结构要求有社会主义的政党政治;政党之间的政治与法律关系、政党政治活动的目标也为我国政党政治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党政治 民主党派 社会结构 政党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关于国际新秩序科学构想的基本视角
8
作者 徐东辉 徐柳凡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3期14-16,共3页
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挑战,化解南北矛盾的惟一正确选择是建立符合世界各国人民根本利益的,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中国抓住经济全球化的本质,以各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为重,提出了建立国际新秩序的科学构想。
关键词 经济全球化 中国 国际新秩序 科学构想 基本视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方社会白领工人的产生及其历史意义
9
作者 郭安 《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3年第2期5-6,共2页
当今西方社会出现了一个新的历史现象,即白领工人人数超过了蓝领工人。这一现象的出现是现代化大生产力发展和科技革命兴起的结果,也是现代化生产中实行科学管理的需要。白领工人的产生有其重要的历史意义,它加速了资本主义社会内在矛... 当今西方社会出现了一个新的历史现象,即白领工人人数超过了蓝领工人。这一现象的出现是现代化大生产力发展和科技革命兴起的结果,也是现代化生产中实行科学管理的需要。白领工人的产生有其重要的历史意义,它加速了资本主义社会内在矛盾的激化,是西方共产党人进行议会斗争的政治基础,为完整接收资本主义大社会化生产力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提供了历史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领工人 历史必然 历史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政权建构与乡村治理理念的变迁 被引量:1
10
作者 包先康 李卫华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3期1-4,17,共5页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要理解乡村治理的变化,必须研究乡村治理理念的转变。中国乡村治理理念的变化并非无关联性,传统的治理理念对近现代的治理理念有着重要的影响;国家政权建构的实践正在影响着中国乡村的治理理念,中国乡村的治理理念的...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要理解乡村治理的变化,必须研究乡村治理理念的转变。中国乡村治理理念的变化并非无关联性,传统的治理理念对近现代的治理理念有着重要的影响;国家政权建构的实践正在影响着中国乡村的治理理念,中国乡村的治理理念的继承性又使得中国的现代化国家政权的建构具有自身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政权建构 乡村社会 治理 理念 变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文化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被引量:8
11
作者 李红星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2期129-131,共3页
网络文化在价值取向、道德观、情感交流以及心理健康等方面对大学生存在不利影响。要确立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新理念,培养通专结合的复合型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强化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意识,着力培养大学生的网络道德人格和信息素养,... 网络文化在价值取向、道德观、情感交流以及心理健康等方面对大学生存在不利影响。要确立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新理念,培养通专结合的复合型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强化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意识,着力培养大学生的网络道德人格和信息素养,提高其信息免疫力,优化网络环境,强化网络管理,突出社团组织的作用和影响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文化 思想政治教育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精英形象及其对青年的影响
12
作者 苏国红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3期10-13,共4页
精英具有两层含义 :一是指在要解决的时代主要问题中起重要作用的人物 ,新精英是由于时代问题的新而产生的角色的新 ;二是指知识分子 ,新精英是指当代知识分子地位作用的新。新精英具有高知识性、高市场性、高增值性 ,是“知识就是财富... 精英具有两层含义 :一是指在要解决的时代主要问题中起重要作用的人物 ,新精英是由于时代问题的新而产生的角色的新 ;二是指知识分子 ,新精英是指当代知识分子地位作用的新。新精英具有高知识性、高市场性、高增值性 ,是“知识就是财富”的代言人 ,是“我创造我存在”的价值观的体现者。分析新精英形象可以了解当代青年的社会作用、价值取向 ,可以认识当代知识分子的历史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精英 知识分子 高知识性 高市场性 高增值性 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哲学批判概念阐释
13
作者 王成华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5期571-574,共4页
从批判的前提,批判的依据或尺度,批判的实质内容,批判的目的,批判的基本特性等层面,对批判概念作了初步的阐释。在此基础上,讨论了批判和哲学的关系,认为,批判是哲学的本性,批判精神是哲学的本真精神;马克思主义哲学无疑是当代最具深度... 从批判的前提,批判的依据或尺度,批判的实质内容,批判的目的,批判的基本特性等层面,对批判概念作了初步的阐释。在此基础上,讨论了批判和哲学的关系,认为,批判是哲学的本性,批判精神是哲学的本真精神;马克思主义哲学无疑是当代最具深度的批判性哲学。在今天,阐扬哲学主要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批判性和批判精神,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的批判(批判) 反思 批判性 批判精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建国后毛泽东对所有制认识渐入误区的原因
14
作者 刘德军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1期57-60,共4页
建国后,毛泽东对所有制的认识逐步走入误区,片面提高所有制形式,夸大了所有制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导致国家经济建设出现严重失误。毛泽东这种对所有制认识的偏差,有着深层次的历史根源、理论根源以及客观形势和主观因素的影响。
关键词 建国后 毛泽东 所有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民族精神及其培育的有效途径
15
作者 徐柳凡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3期44-46,共3页
当代民族精神既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本质、灵魂和最高体现,也是对新时期中华民族共同的思想品格、价值取向和道德规范的提炼。它具有先进性、时代性、历史继承性和包容性。弘扬和培育当代民族精神就要正确处理弘扬与培育的关系,大力加... 当代民族精神既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本质、灵魂和最高体现,也是对新时期中华民族共同的思想品格、价值取向和道德规范的提炼。它具有先进性、时代性、历史继承性和包容性。弘扬和培育当代民族精神就要正确处理弘扬与培育的关系,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尊重广大人民群众的创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精神 先进文化 文化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议我国婚姻立法的完善
16
作者 汪晓宇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2期56-57,共2页
新《婚姻法》的进步突出表现在吸收了市场经济的精神,引入了责任机制,强化了法律对婚姻关系的监控力度并在婚姻财产问题上注入了一定的私法精神。但对照二十多年来我国社会的变化,新《婚姻法》的进步还是有限的。
关键词 婚姻 婚姻法 婚姻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戴震考据学的理性品格及其理论局限
17
作者 吴学满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4期72-75,共4页
戴震集清代考据学之大成,是乾嘉时期最著名的学者之一。他继承了顾炎武以来特别是惠栋倡导的由名物、度数以通经义的汉学主张,大力推阐汉学的治学宗旨。戴震不仅继承了汉学,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发展和超越了汉学,从而使其考据学表现出鲜明... 戴震集清代考据学之大成,是乾嘉时期最著名的学者之一。他继承了顾炎武以来特别是惠栋倡导的由名物、度数以通经义的汉学主张,大力推阐汉学的治学宗旨。戴震不仅继承了汉学,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发展和超越了汉学,从而使其考据学表现出鲜明的理性特征。戴震考据学既具有积极的学术意义,也因为时代的局限而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戴震 考据学 理性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无效婚姻制度及其完善
18
作者 汪晓宇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1期21-23,共3页
新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仍需要进一步完善:扩大可撤销婚姻的范围并设抗辩事由;"可撤销婚"的法律后果自撤销时起无效;法院应为宣告婚姻无效的惟一机关。
关键词 无效婚姻 无效婚姻特点 立法完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生逃课现象的矫治对策 被引量:3
19
作者 谢景慧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9期191-192,共2页
逃课作为一种大学生学习失范的行为,已引起高校和教育主观部门的高度重视。对大学生逃课现象予以适度矫治是高校管理的重要任务,解决学生逃课问题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多管齐下,需要教师与学生共同努力。
关键词 大学生 逃课 矫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维新派立宪思想考察 被引量:2
20
作者 刘海英 《绥化学院学报》 2009年第4期43-45,共3页
在民族危机逐步加深的形势下,早期维新派开始质疑和批评洋务派的"求富""求强"活动。随着对西方认识的加深,他们逐渐从洋务思想中脱离出来,提出了较为切实合理的主张,形成了自己的思想特色——"君民共主"... 在民族危机逐步加深的形势下,早期维新派开始质疑和批评洋务派的"求富""求强"活动。随着对西方认识的加深,他们逐渐从洋务思想中脱离出来,提出了较为切实合理的主张,形成了自己的思想特色——"君民共主"式的君主立宪思想。这一思想的提出对今天政治建设仍有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维新派 君主立宪思想 君民共主 社会主义政治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