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基于“问题串”的探究式习题设计——以2015年安徽卷理科压轴题为例 |
范世祥
|
《中学数学教学》
|
2015 |
1
|
|
2
|
基于“题组教学”的高三复习课设计——以“二次函数恒成立问题”为例 |
范世祥
|
《中国数学教育(高中版)》
|
2017 |
2
|
|
3
|
解不等式中的数学思想方法 |
范世祥
|
《数学学习与研究》
|
2013 |
0 |
|
4
|
深而不晦 博而不碎——一节高三复习课的教学与思考 |
范世祥
|
《中学数学研究(华南师范大学)(上半月)》
|
2015 |
0 |
|
5
|
以不变的“本质”应对万变的“形式”——记一道高考题的解题教学与思考 |
范世祥
|
《中学数学(高中版)》
|
2016 |
0 |
|
6
|
中学作文教学的困惑及对策 |
成应良
|
《学语文》
|
2009 |
4
|
|
7
|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阅读策略 |
邵瑞雨
|
《学语文》
|
2008 |
1
|
|
8
|
初中数学几何教学方法优化探析 |
付香斌
|
《开心(素质教育)》
|
2017 |
2
|
|
9
|
由《百家讲坛》栏目想到历史教学的语言特色 |
高建冬
|
《科学大众(智慧教育)》
|
2009 |
2
|
|
10
|
研磨教学设计 光大课堂生成——“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的教学实践与反思 |
傅香平
范世祥
|
《中学数学教学》
|
2016 |
0 |
|
11
|
逆向思维在语文教学中的妙用 |
丁万丽
|
《学语文》
|
2011 |
0 |
|
12
|
2010年安徽省中考语文卷记叙文试题例析 |
成应良
|
《学语文》
|
2011 |
0 |
|
13
|
2011年安徽高考作文阅卷分析及应对策略 |
朱后树
|
《学语文》
|
2012 |
0 |
|
14
|
《醉花阴》教学散记 |
章如斌
|
《学语文》
|
2006 |
0 |
|
15
|
重过程,讲方法,构建作文“十步教学法” |
朱后树
|
《学语文》
|
2007 |
0 |
|
16
|
如何培养农村中学生发散思维 |
邵瑞雨
|
《学语文》
|
2006 |
0 |
|
17
|
诗歌教学法例谈 |
任年生
|
《学语文》
|
2010 |
0 |
|
18
|
注重能力培养 关注个性发展——语文教学中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策略之初探 |
成应良
|
《学语文》
|
2006 |
0 |
|
19
|
“角色扮演”与英语教学 |
陶锦翠
|
《教师》
|
2013 |
0 |
|
20
|
浅谈初中语文的诵读教学 |
陶修翠
|
《学语文》
|
2006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