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心脏康复运动疗法联合健康教育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PCI术后运动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51
1
作者 蒋慧娟 尚亚东 +2 位作者 陈培 贺敬 程仁力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4期3375-3378,共4页
目的分析心脏康复运动疗法联合健康教育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运动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126例行急诊PCI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对照组63例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63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心脏康复运动疗法... 目的分析心脏康复运动疗法联合健康教育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运动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126例行急诊PCI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对照组63例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63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心脏康复运动疗法联合健康教育干预,对比两组心功能指标[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运动能力指标[运动持续时间(ED)、摄氧量(VO_(2))峰值、无氧阈(AT)],评估两组康复锻炼依从性、健康知识知晓情况、焦虑自评量表(SAS)、生活质量量表(SF-36),记录两组不良心脏事件发生情况。结果干预后,研究组LVESD、LVEDD明显低于对照组,LVEF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ED、VO_(2)峰值、AT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康复锻炼依从率、健康知识知晓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S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SF-36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不良心脏事件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脏康复运动疗法联合健康教育可有效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PCI术后的心功能,还可明显提高其运动能力与生活质量,加强康复锻炼依从性与健康知识知晓,并缓解其焦虑情绪,减少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康复运动疗法 健康教育 急性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运动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延长急诊PCI术后替罗非班时限对急性心肌梗死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尚亚东 瞿晓雅 +1 位作者 蒋慧娟 程仁力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1年第6期1201-1205,共5页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延长替罗非班治疗的疗效。方法:将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本院收治的108例AMI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仅术中冠脉内注射500μg替罗非班,试验组...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延长替罗非班治疗的疗效。方法:将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本院收治的108例AMI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仅术中冠脉内注射500μg替罗非班,试验组术前静脉推注500μg,术中堵塞的冠脉血管开通后再次给予500μg冠脉内注射,术后250μg/h静脉持续泵入24 h。比较两组的一般资料、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及单一终点事件和安全性。结果:试验组MACE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32)。与对照相比,试验组发生MACE事件的时间延长(P<0.05),单一终点事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心肌梗死再住院、支架内血栓形成、支架内再狭窄等次要终点事件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安全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在AMI患者中急诊PCI术后延长替罗非班治疗,可降低主要不良血管事件的风险,同时不增加出血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心血管不良事件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西孟旦联合达格列净治疗急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
3
作者 李雪梦 梁慧 +2 位作者 郭学文 李志慧 程仁力 《临床合理用药》 2025年第3期1-4,8,共5页
目的 观察左西孟旦联合达格列净治疗急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 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2021年12月—2023年12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宿州医院收治的急性心力衰竭患者80例进行分组研究,分为试验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抗心力衰... 目的 观察左西孟旦联合达格列净治疗急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 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2021年12月—2023年12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宿州医院收治的急性心力衰竭患者80例进行分组研究,分为试验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抗心力衰竭药物+达格列净片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泵入左西孟旦注射液治疗,2组均治疗1周。比较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分级、心率、超声心动图指标、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炎性指标,不良反应。结果 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50%,高于对照组的80.00%(χ^(2)=4.507,P=0.034)。治疗1周后,2组NYHA分级较治疗前改善,试验组NYHAⅠ级者占比高于对照组(62.50%vs. 12.50%,χ^(2)=21.333,P<0.001),NYHAⅢ级者占比低于对照组(0 vs. 25.00%,χ^(2)=11.429,P=0.001);2组心率较治疗前下降,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1);2组左室射血分数较治疗前升高,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较治疗前缩小,且试验组升高/缩小幅度大于对照组(P<0.01);2组血清NT-proBNP、超敏C反应蛋白、肝素结合蛋白及降钙素原水平较治疗前下降,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1)。试验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7.50%vs. 22.50%,χ^(2)=0.313,P=0.576)。结论 左西孟旦联合达格列净治疗急性心力衰竭的效果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心功能,降低心率,改善心肌酶谱并能够降低炎性因子水平,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力衰竭 左西孟旦 达格列净 心功能 炎性因子 N末端脑钠肽前体 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射血分数保留型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
4
作者 梁慧 李雪梦 +2 位作者 李志慧 郭学文 程仁力 《临床合理用药》 2025年第8期12-15,共4页
目的观察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射血分数保留型心力衰竭(HFpEF)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12月—2024年3月就诊于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宿州医院的HFpEF患者100例,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n=50)和对照组(n=50)。对照组给予常规对症治疗,试... 目的观察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射血分数保留型心力衰竭(HFpEF)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12月—2024年3月就诊于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宿州医院的HFpEF患者100例,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n=50)和对照组(n=50)。对照组给予常规对症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2组均治疗12周。比较2组临床效果,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二尖瓣环舒张早期和舒张末期血流流速比值(E/A)]、血清学指标[脑利尿钠肽(BNP)、胱抑素C]、运动耐力(6 min步行距离),不良反应。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4.00%,高于对照组的76.00%(χ^(2)=6.353,P=0.012)。治疗12周后,试验组LVEF高于治疗前及同期对照组(P<0.05或P<0.01),对照组LVEF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E/A高于治疗前,LVESD、LVEDD小于治疗前,且试验组高/小于对照组(P<0.05或P<0.01);2组BNP、胱抑素C水平低于治疗前,6 min步行距离长于治疗前,且试验组低/长于对照组(P<0.05或P<0.01)。试验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00%vs.12.00%,χ^(2)=0.444,P=0.505)。结论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HFpEF效果显著,可明显改善心功能,减轻应激反应,提高患者运动耐力,且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血分数保留型心力衰竭 沙库巴曲缬沙坦 心功能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康复干预对下肢骨折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价值
5
作者 贺敬 马达 +2 位作者 芈倩 蒋慧娟 张艮龙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24年第8期963-967,共5页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干预对下肢骨折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预防价值。方法收集2021年2月至2023年5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宿州医院收治的180例下肢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住院期间是否接受了早期康复干预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于术后当天...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干预对下肢骨折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预防价值。方法收集2021年2月至2023年5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宿州医院收治的180例下肢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住院期间是否接受了早期康复干预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于术后当天启动早期康复干预)和对照组(于术后3 d后启动康复干预),每组9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骨折情况、手术相关指标和住院结局。结果两组患者骨折部位、骨折下肢、骨折性质和手术相关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住院期间,共9例(5.0%)患者发生下肢DVT,其中,观察组患者的下肢DVT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术后卧床时间短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轻微出血事件的发生率、院内感染的发生率以及术后72 h伤口或切口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康复干预可以降低下肢骨折患者发生下肢DVT的风险,缩短卧床时间,并且不会增加术后疼痛感和轻微出血的发生风险,具有降低术后感染风险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康复 下肢骨折 深静脉血栓 预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曲美他嗪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探究 被引量:7
6
作者 许春奇 尚亚东 +4 位作者 程仁立 瞿晓雅 王婷婷 王子春 吕秀英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2018年第3期69-72,共4页
目的探究曲美他嗪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 9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6例,治疗组在予阿司匹林、辛伐他汀、血栓通及奥拉西坦等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20 mg,口服,3次/d。对照组:只用上述常规治疗,分别于治... 目的探究曲美他嗪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 9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6例,治疗组在予阿司匹林、辛伐他汀、血栓通及奥拉西坦等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20 mg,口服,3次/d。对照组:只用上述常规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第2周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NIHSS)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自理能力量表(ADL)检测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监测血C反应蛋白(CRP)浓度。同时,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第1周抽静脉血查血栓弹力图(TEG)各指标和血小板聚集率(PAg T)。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NIHSS评分、ADL评分、CRP浓度、血栓最大幅度、综合凝血指数及PAGT均逐渐下降,反应时间、凝固时间及最大凝固时间均升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较对照组升高,进展型脑梗死较对照组减少,且不增加药物副作用。结论曲美他嗪治疗急性脑梗死不仅具有抗栓作用,而且能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提高生活自理能力,提高临床疗效,减少进展型脑梗死发生率,并且不增加药物副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美他嗪 急性脑梗死 进展型脑梗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栓抽吸联合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效果 被引量:4
7
作者 程仁力 尤家聪 +3 位作者 孙彤 范玲珑 尚亚东 蒋慧娟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527-529,共3页
目的探讨血栓抽吸联合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84例行PCI手术的AMI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手术时采用血栓抽吸联合替罗非班,对照组采用替罗非班,比较两组术后TIMI血流分级、心功能及不良心脏事... 目的探讨血栓抽吸联合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84例行PCI手术的AMI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手术时采用血栓抽吸联合替罗非班,对照组采用替罗非班,比较两组术后TIMI血流分级、心功能及不良心脏事件等。结果观察组TIMI血流分级为0级~1级的比例明显少于对照组,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峰值及CK-MB峰值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1个月,观察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明显低于对照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血栓抽吸联合替罗非班改善了血流分级,提高了心肌功能,安全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抽吸 替罗非班 心肌梗死 无复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年女性正常血压水平及高血压诊断标准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许春奇 尚亚东 +3 位作者 程仁力 王爱红 尤家聪 钟平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6期3170-3174,共5页
目的通过比较血压的性别差异,了解成年女性正常血压水平,探讨其高血压诊断标准。方法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选取2016年5—12月安徽省宿州地区5个村自愿到当地诊室接受检查的18~20、21~30、31~40、41~50、51~60、≥61岁女性各150例。另外,... 目的通过比较血压的性别差异,了解成年女性正常血压水平,探讨其高血压诊断标准。方法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选取2016年5—12月安徽省宿州地区5个村自愿到当地诊室接受检查的18~20、21~30、31~40、41~50、51~60、≥61岁女性各150例。另外,采用相同的抽样方法和筛选标准在每个村选取相同年龄段、相同人数的成年男性。采用台式水银血压计测量血压,心脏彩超检查有无室间隔和/或左心室后壁增厚,心电图检查有无左心室高电压和/或电轴左偏。结果除51~60岁人群外,各年龄段女性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均低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8~20、21~30、31~40岁女性血压<90/60 mm Hg(1 mm Hg=0.133 k Pa)比例高于男性(P<0.05)。在血压<90/60 mm Hg人群中,女性SBP、DBP分别为(85.6±2.4)、(55.4±1.0)mm Hg,男性SBP、DBP分别为(87.9±2.4)、(58.7±0.7)mm H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947、-10.694,P<0.05)。各年龄段女性血压≥140/90、120~139/80~89 mm Hg比例与男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血压120~139/80~89mm Hg人群中,女性头痛、头晕、心悸、胸闷等症状,室间隔和/或左心室后壁增厚,以及左心室高电压和/或电轴左偏发生率高于男性(P<0.05)。结论不同性别人群正常血压水平、高血压诊断标准可能存在差异,女性正常血压水平低于男性,正常SBP、DBP可能分别为85~120、55~80 mm Hg,女性血压>120/80 mm Hg可能存在高血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女性 诊断 正常血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化他汀药物预防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造影剂肾病发生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3
9
作者 程仁力 尚亚东 +2 位作者 孙彤 吕秀英 蒋慧娟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CAS 2018年第4期514-517,共4页
目的探讨强化他汀药物治疗对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造影剂肾病的预防。方法选取行PCI治疗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中老年患者73例,采用随机数字表的方法将患者分入阿托伐他汀钙40mg组(常规组)和阿托伐他汀80mg组(强化组),观察患... 目的探讨强化他汀药物治疗对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造影剂肾病的预防。方法选取行PCI治疗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中老年患者73例,采用随机数字表的方法将患者分入阿托伐他汀钙40mg组(常规组)和阿托伐他汀80mg组(强化组),观察患者血肌酐(Scr)及胱抑素C(CysC)的变化情况,并记录造影剂肾病的发生例数。结果两组患者造影剂肾病的发生率分别为21.1%和2.9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天,两组Scr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ysC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天,两组Scr和CysC变化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化他汀药物能有效预防PCI后造影剂肾病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肾损伤 血管成形术 气囊 冠状动脉 羟甲基戊二酰基COA还原酶抑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参芪扶正注射液联合美托洛尔对心肌梗死PCI术后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 被引量:7
10
作者 黄涛 黄伟 程仁力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1年第10期1069-1072,共4页
目的探究参芪扶正注射液联合美托洛尔对心肌梗死经皮冠脉内介入治疗(PCI)术后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至2019年12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宿州医院收治的心肌梗死PCI术后心力衰竭患者8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 目的探究参芪扶正注射液联合美托洛尔对心肌梗死经皮冠脉内介入治疗(PCI)术后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至2019年12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宿州医院收治的心肌梗死PCI术后心力衰竭患者8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46)和对照组(n=42)。对照组给予美托洛尔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参芪扶正注射液治疗,疗程3个月。分析2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临床疗效,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心率、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水平,血浆血管紧张素Ⅱ、内皮素、B型脑钠肽水平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9.13%,高于对照组的7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患者心率、LVEF、LVEDd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患者心率、LVEDd为(76.53±6.62)次/min、(46.22±4.18)mm,低于对照组[(88.71±7.43)次/min、(50.23±4.43)mm],LVEF为(42.40±7.11)%,高于对照组[(36.82±6.2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患者血浆血管紧张素Ⅱ、内皮素、脑钠素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患者血浆血管紧张素Ⅱ、内皮素、脑钠素水平分别为(135.52±24.58)pg/mL、(53.78±22.92)ng/L、(288.06±65.12)μg/L,均低于对照组[(161.43±23.76)pg/mL、(84.78±27.58)ng/L、(372.12±64.96)μ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04%,与对照组的9.5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芪扶正注射液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心肌梗死PCI术后心力衰竭患者疗效优于单纯美托洛尔治疗,能够较好改善患者心率、LVEF、LVEDd水平,恢复心功能,且未新增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PCI 心力衰竭 参芪扶正注射液 美托洛尔 心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咀嚼口香糖对消化道穿孔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护理研究 被引量:11
11
作者 贺敬 张琦 +1 位作者 蒋侠 孙哲 《安徽医药》 CAS 2015年第9期1825-1826,共2页
目的探讨外科围手术期应用加速康复外科(fast-track surgery)理念早期咀嚼口香糖对消化道穿孔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该科行手术治疗消化道穿孔66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3例,对照组在术后给予禁食、早期... 目的探讨外科围手术期应用加速康复外科(fast-track surgery)理念早期咀嚼口香糖对消化道穿孔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该科行手术治疗消化道穿孔66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3例,对照组在术后给予禁食、早期活动及功能锻炼等常规护理措施;实验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回病房2 h后咀嚼口香糖。分别观察两组患者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住院天数、口干等并发症的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术后恢复肠鸣音的时间、排气、排便的时间、住院天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术后的并发症如:口干、口臭、口腔溃疡、腹胀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化道穿孔患者术后应用加速康复外科理念早期咀嚼口香糖的方法,可以明显能促进患者消化系统功能的恢复,具有较高的可行性和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速康复外科 咀嚼口香糖 胃肠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创引流加尿激酶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护理 被引量:3
12
作者 蒋慧娟 贺敬 +1 位作者 唐慧娟 程仁力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5年第8期24-25,共2页
目的:总结微创引流加尿激酶治疗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护理方法和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4年6月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50例,对患者进行微创引流加尿激酶的治疗,配合综合护理干预,观察患者的恢复情况和出现并发症的情况... 目的:总结微创引流加尿激酶治疗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护理方法和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4年6月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50例,对患者进行微创引流加尿激酶的治疗,配合综合护理干预,观察患者的恢复情况和出现并发症的情况。结果:48例患者得到了有效的恢复,有2例患者治疗失败,有3例患者出现了颅内感染,1例患者有上消化道出血,10例患者有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结论:采用微创引流加尿激酶治疗高血压脑出血,配合综合的护理干预,能取得好的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出现,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引流 尿激酶 高血压 脑出血 护理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规范化疼痛护理在急性阑尾炎手术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9
13
作者 贺敬 蒋慧娟 《当代护士(上旬刊)》 2017年第3期124-125,共2页
目的探讨规范化疼痛护理在急性阑尾炎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9月入住我科的60例行手术治疗的急性阑尾炎患者,按患者入住的单双号病室进行分组,住单号病房的30例患者进入观察组,住双号病房的30例患者进入对照组... 目的探讨规范化疼痛护理在急性阑尾炎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9月入住我科的60例行手术治疗的急性阑尾炎患者,按患者入住的单双号病室进行分组,住单号病房的30例患者进入观察组,住双号病房的30例患者进入对照组。对照组采取阑尾切除术围手术期的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由经培训的工作三年以上的护士严格遵照疼痛护理管理流程执行,负责患者的疼痛评估、记录和观察患者实施缓解疼痛的方法进行规范化疼痛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术后疼痛评分。结果观察组手术后的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规范化疼痛护理能够有效减轻急性阑尾炎患者的术后疼痛感,提高患者的舒适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阑尾炎 规范化 疼痛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开腹胆囊切除术对胆囊结石患者手术疗效、肝肾功能及机体应激的影响 被引量:21
14
作者 马达 张艮龙 +3 位作者 任亚平 史国杰 戚谢 张敏康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9年第21期4124-4128,共5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与开腹胆囊切除术(OC)对胆囊结石患者手术疗效、肝肾功能及机体应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8年7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胆囊结石患者125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62)和研究组(...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与开腹胆囊切除术(OC)对胆囊结石患者手术疗效、肝肾功能及机体应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8年7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胆囊结石患者125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62)和研究组(n=63),对照组给予OC治疗,研究组给予LC治疗,比较两组各项临床指标,检测两组术前、术后肝肾功能指标及机体应激指标水平,记录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排气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与术前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 d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水平均升高,但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与术前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 d Alb/UCr、NAG/UCr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与术后1 d比较,两组患者术后3d白蛋白(Alb)/尿肌酐(UCr)、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UCr降低(P<0.05),但研究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d、术后3d血清尿素氮(BUN)、血清肌酐(SC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丙二醛(MDA)、C-反应蛋白(CRP)水平升高,但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LC治疗胆囊结石患者安全有效,临床相关指标改善程度优于OC术式,术后肾功能恢复更快,且对患者肝功能、机体应激程度影响较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开腹胆囊切除术 胆囊结石 疗效 肝肾功能 应激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