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陈旧性胸腰椎骨折伴后凸畸形的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的特征分析 被引量:5
1
作者 郑国辉 于海洋 +3 位作者 翟云雷 王伟 刘彬 盛明 《骨科临床与研究杂志》 2020年第4期220-225,共6页
目的探究陈旧性胸腰椎骨折伴后凸畸形(PTK)患者脊柱-骨盆参数特征及其对矢状位平衡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安徽省阜阳市人民医院骨科诊治的82例PTK患者术前影像学资料。其中男29例,女53例,年龄53~76(63.7±5.6... 目的探究陈旧性胸腰椎骨折伴后凸畸形(PTK)患者脊柱-骨盆参数特征及其对矢状位平衡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安徽省阜阳市人民医院骨科诊治的82例PTK患者术前影像学资料。其中男29例,女53例,年龄53~76(63.7±5.6)岁,所有患者均行站立位脊柱全长正、侧位X线片检查。利用影像归档与通信系统对所有患者的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进行测量,包括局部后凸角(LKCA)、胸椎后凸角(TK)、腰椎前凸角(LL)、上腰弯前凸角(UALL)、下腰弯前凸角(LALL)、骨盆入射角(PI)、骨盆投射角(PT)、骶骨倾斜角(SS)、矢状面平衡(SVA)。无症状人群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由文献中获得。统计分析其参数之间的差异及PTK患者脊柱-骨盆参数之间的相关性。结果PTK患者LKCA为46.4°±14.8°,TK为38.9°±15.2°,LL为37.9°±15.1°,UALL为-1.7°±13.9°,LALL为40.2°±12.0°,PI为50.9°±11.7°,PT为25.3°±11.1°,SS为25.4°±12.9°,SVA为(57.1±41.8)mm。TK、LALL、PI、PT、SVA显著高于无症状人群(P<0.05),LL、UALL、SS显著低于无症状人群(P<0.05);LL与PI、PT、SS、TK、SVA相关(r=0.351,-0.401,0.764,0.477,-0.285;P<0.05),SVA与PI、PT、LL相关(r=0.278,0.308,-0.285;P<0.05),LALL与PI、SS呈显著相关(r=0.451,0.488;P<0.05),UALL与PT、SS、TK呈显著相关(r=-0.417,0.466,0.388;P<0.05)。结论PTK患者在TK、LL、PI、PT、SS、SVA等参数上与无症状人群有显著差异,矢状位脊柱与骨盆参数间存在显著相关性;局部后凸的产生使骨盆自身的解剖参数变化,同时骨盆因失平衡发生后倾进行代偿;手术治疗需合理规划重建腰椎前凸,以恢复局部后凸的正常序列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后凸 脊柱前凸 脊柱骨折 矢状位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损伤单元矢状位非稳定区对称椎弓根系统内固定结合植骨融合术治疗胸腰椎骨折 被引量:6
2
作者 梁成民 张伟 +3 位作者 刘彬 于海洋 曹杰 尹稳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920-926,共7页
目的探讨损伤单元矢状位非稳定区对称椎弓根系统内固定结合植骨融合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选取2011年11月—2015年11月收治的单节段胸腰椎骨折患者65例,其中男41例,女24例;年龄23~60岁,平均36.7岁。骨折部位:T_7 1例,... 目的探讨损伤单元矢状位非稳定区对称椎弓根系统内固定结合植骨融合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选取2011年11月—2015年11月收治的单节段胸腰椎骨折患者65例,其中男41例,女24例;年龄23~60岁,平均36.7岁。骨折部位:T_7 1例,T_9 2例,T_(10) 4例,T_(11) 8例,T_(12) 14例,L_1 19例,L_2 13例,L_3 3例,L_4 1例。AO分型:A型34例,B型27例,C型4例。美国脊柱损伤协会(ASIA)分级为A级1例,B级2例,C级6例,D级15例,E级41例。胸腰椎损伤分类及损伤程度评分(TLICS):4分9例,5分29例,6~8分23例,9~10分4例。受伤至手术时间2~12 d,平均5.3 d。定义伤椎连同上、下间隙及其所对应的后方结构作为1个损伤单元,将此损伤单元在矢状位上分为3区:Ⅰ区,椎体上1/3、上位关节突关节、上位椎间隙及其对应的后方韧带复合体;Ⅱ区,椎体中1/3、椎弓根、椎板、棘突及棘上韧带;Ⅲ区,椎体下1/3、下位关节突关节、下位椎间隙及其对应的后方韧带复合体。非稳定区为损伤单元中主要受累区域。以非稳定区为中心上下对称植入椎弓根螺钉固定,结合植骨融合进行治疗。观察患者术前、术后即刻及末次随访时神经功能恢复情况、伤椎前缘高度比、矢状面Cobb角恢复情况。结果 65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发现脑脊液漏3例,予以相应处理后痊愈。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17.3个月。无内固定物松动、移位及断钉、断棒等并发症发生。植骨均达到骨性愈合,愈合时间10~13个月,平均11.4个月。末次随访时神经功能ASIA分级为A级1例、B级1例、C级3例、D级9例、E级51例,较术前显著改善(Z=–2.963,P=0.014)。术前、术后即刻及末次随访时伤椎前缘高度比分别为53.2%±6.8%、91.3%±8.3%、89.5%±6.6%,矢状面Cobb角分别为(16.3±8.1)、(2.6±7.5)、(3.2±6.8)°。术后即刻及末次随访时伤椎前缘高度比及矢状面Cobb角均较术前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即刻及末次随访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据损伤单元分区理论设计椎弓根植钉原则,实施非稳定区对称椎弓根系统内固定植骨融合术治疗胸腰椎骨折安全、可靠,临床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骨折 非稳定区 损伤单元 椎弓根螺钉 内固定 对称性
原文传递
Endobutton钢板重建Lisfranc韧带的早期疗效观察 被引量:3
3
作者 王伟 范永飞 +4 位作者 刘朝宇 徐文强 马秀林 许健 于海洋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382-1386,共5页
目的总结跖跗关节损伤中采用Endobutton钢板重建Lisfranc韧带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2015年3月—2018年7月,采用Endobutton钢板重建Lisfranc韧带治疗18例跖跗关节损伤患者。男12例,女6例;年龄16~55岁,平均32.5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8例... 目的总结跖跗关节损伤中采用Endobutton钢板重建Lisfranc韧带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2015年3月—2018年7月,采用Endobutton钢板重建Lisfranc韧带治疗18例跖跗关节损伤患者。男12例,女6例;年龄16~55岁,平均32.5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8例,高处坠落伤3例,压砸伤4例,扭伤3例。Myerson分型:A型10例,B1型4例,B2型2例,C1型1例,C2型1例。受伤至手术时间3~9 d,平均4.9 d。术后定期行X线片复查,测量第1、2跖骨关节间隙距离;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疼痛缓解情况。末次随访时,测量并比较健、患侧足弓高度以评估跖跗关节复位情况,根据美国矫形足踝协会(AOFAS)评分评价足部功能。结果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0~28个月,平均15.8个月。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X线片复查示无螺钉松动、钢板断裂等并发症发生。术后3个月、内固定物取出前及末次随访时,第1、2跖骨关节间隙距离以及VAS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各时间点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患侧足弓高度为(5.3±0.2)mm,与健侧(5.4±0.3)mm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798,P=0.810)。根据AOFAS评分评价足部功能为(89.5±7.3)分;获优12例、良4例、可2例,优良率88.9%。结论采用Endobutton钢板重建Lisfranc韧带,能较好地稳定跖跗关节,获得满意的早期足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NDOBUTTON钢板 Lisfranc韧带 跖跗关节 韧带重建 足部功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