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学生就业意向的研究 被引量:15
1
作者 蒋传和 王琼 孙伟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5期111-113,共3页
本文针对大学生就业中的个人职业选择性就业问题,根据彼德罗夫斯基“动机系统理论”的相关观点,在就业心理上,提出了“就业意向”的概念。尝试性地构筑了就业意向的初步结构,并就此作了实际的调查研究,阐明了大学生就业观念的变化及其... 本文针对大学生就业中的个人职业选择性就业问题,根据彼德罗夫斯基“动机系统理论”的相关观点,在就业心理上,提出了“就业意向”的概念。尝试性地构筑了就业意向的初步结构,并就此作了实际的调查研究,阐明了大学生就业观念的变化及其与现实要求之间存在的差距,强调了应进一步加强“就业意向”的研究和就业指导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就业 就业意向 就业指导工作 就业心理 实际 观点 尝试 就业问题 动机 观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校大学生心理状况的调查和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宁井铭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1期95-97,共3页
通过对安徽农业大学大学生的心理调查,发现他们自信心充分,并具有较强适应环境与自我调节能力。但部分大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大学生存在心理问题。要建立心理健康教育系统工程,加强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关键词 大学生心理健康 适应环境 低年级大学生 心理健康教育 自信心 自我调节能力 安徽农业大学 心理调查 状况 心理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素酶在纺织工业上的应用 被引量:2
3
作者 王静 《丝绸技术》 1996年第4期29-32,共4页
本文介绍了纤维素酶作用于纤维素织物的反应机理,纤维素酶反应条件及酸碱量工艺,并着重陈述了纤维素在牛仔布、麻织物、纯棉平布、灯芯绒、毛巾和人造纤维织物等六种纤维素织物洗涤整理方面的应用及其良好效果。
关键词 纺织工业 生物技术 纤维素酶 应用 整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低年级大学生心理状态因素的分析
4
作者 王琼 蒋传和 宁井铭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4期94-96,共3页
本文通过对低年级大学生心理状态的调查分析,认为大学生自身的内在心理素质和周围环境的外在条件相互作用不均衡将导致心理问题的产生,并强调“适应期”教育,促进低年级学生身心健康。
关键词 低年级大学生 低年级学生 心理素质 不均衡 心理问题 教育 心理状态 身心健康 调查分析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价值工程在纺织工业上的应用
5
作者 王静 胡艳 《纺织科学研究》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1-6,共6页
简要地介绍了价值工程的起源、发展和作用,阐述了它的基本原理。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论证了价值工程完全适用于纺织行业,指出纺织行业至少可在16个大的方面进行价值分析;并以不同原料比的涤棉混纺产品设计方案为例,论述了纺织... 简要地介绍了价值工程的起源、发展和作用,阐述了它的基本原理。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论证了价值工程完全适用于纺织行业,指出纺织行业至少可在16个大的方面进行价值分析;并以不同原料比的涤棉混纺产品设计方案为例,论述了纺织企业应用价值工程优选产品设计方案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价值工程 纺织工业 优选设计方案 涤棉混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娟”茶外观表象差异研究 被引量:25
6
作者 蔡丽 梁名志 +2 位作者 夏丽飞 陈林波 孙云南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700-703,共4页
以"紫娟"、"云茶一号"为试材,进行制样分析。紫娟茶外观表现为茶树品种中差异尤为奇特的品种,芽、第1~4叶呈现明显紫色,成熟叶紫色渐渐减弱,呈现明显的绿色。在本实验中普通茶叶选取品性优良的云茶1号为对照,比较分析各芽叶中花青素... 以"紫娟"、"云茶一号"为试材,进行制样分析。紫娟茶外观表现为茶树品种中差异尤为奇特的品种,芽、第1~4叶呈现明显紫色,成熟叶紫色渐渐减弱,呈现明显的绿色。在本实验中普通茶叶选取品性优良的云茶1号为对照,比较分析各芽叶中花青素,叶绿素A、B,黄酮,儿茶素含量差异,探讨影响紫娟茶外观呈色的主要因素及对其内含成分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娟 云茶1号 花青素 叶绿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氨酸的衍生化及毛细管电泳定量技术 被引量:20
7
作者 李平 宛晓春 +2 位作者 李健 张正竹 沈佐君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19-123,共5页
采用胶束电动力学毛细管电泳技术定量茶氨酸,以2,4-二硝基氟苯为衍生化试剂,建立茶氨酸定量的新方法。运行缓冲液为pH9.8的0.03 mol/L四硼酸钠缓冲液体系,分离电压为28kV,分离温度为17℃,在360 nm下进行检测。研究了不同pH、反应时间、... 采用胶束电动力学毛细管电泳技术定量茶氨酸,以2,4-二硝基氟苯为衍生化试剂,建立茶氨酸定量的新方法。运行缓冲液为pH9.8的0.03 mol/L四硼酸钠缓冲液体系,分离电压为28kV,分离温度为17℃,在360 nm下进行检测。研究了不同pH、反应时间、反应温度、缓冲液浓度对衍生化反应的影响,确立了衍生化反应的最佳条件。证实了4℃和25℃环境下衍生化产物可以稳定保存5天。测定了茶氨酸衍生化方法的性能指标:线性范围为0.2~5 mmol/L(r2=0.993),最低检测限为0.05 mmo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学 茶氨酸 衍生化 毛细管电泳 定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诱变黑曲霉选育β-葡萄糖苷酶高产菌株 被引量:37
8
作者 李平 宛晓春 +1 位作者 陶文沂 丁霄霖 《菌物系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117-121,共5页
对黑曲霉原生质体进行紫外、LiCl复合诱变,观察诱变后原生质体再生菌落,发现了抱子颜色变异较大的菌株,且其变化与酶产量相关。经发酵筛选,获得卜葡萄糖昔酶活较高菌株,其酶活由出发菌株的10u/ml提高到14.7u/ml... 对黑曲霉原生质体进行紫外、LiCl复合诱变,观察诱变后原生质体再生菌落,发现了抱子颜色变异较大的菌株,且其变化与酶产量相关。经发酵筛选,获得卜葡萄糖昔酶活较高菌株,其酶活由出发菌株的10u/ml提高到14.7u/ml。再对高产突变株进行氮离子注入,酶活又提高20%(达17u/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曲霉 Β-葡萄糖苷酶 诱变选育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曲霉生产β-葡萄糖苷酶发酵条件的研究产 被引量:12
9
作者 李平 宛晓春 +1 位作者 陶文沂 丁霄霖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6期732-734,共3页
经多项式回归分析,研究了不同浓度N 源、C 源、无机盐等对酶产量的影响,确定出最佳培养基配方为:麸皮4 .9 % ,(NH4)2SO4 0 .4 % ,KH2PO4 0 .29 % ,CaCl2 0 .05 % ,MgSO4·7... 经多项式回归分析,研究了不同浓度N 源、C 源、无机盐等对酶产量的影响,确定出最佳培养基配方为:麸皮4 .9 % ,(NH4)2SO4 0 .4 % ,KH2PO4 0 .29 % ,CaCl2 0 .05 % ,MgSO4·7H2O0 .04 % ,FeSO4·7H2 O5mg·L- 1 ,ZnCl2 1 .4mg·L- 1 ,0 .2 % 油酸钠.并对培养温度、时间、培养基初始pH、通气量、接种量、接种方式等培养条件进行优化,使黑曲霉生产β葡萄糖苷酶的产量由17U·ml- 1 增至21 .3U·ml- 1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项式回归 发酵条件 Β-葡萄糖苷酶 黑曲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罗布麻脱胶时有机物总量变化规律的研究 被引量:8
10
作者 周裔彬 刘正初 +3 位作者 彭源德 冯湘沅 段盛文 郑科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1-23,共3页
分析罗布麻脱胶时发酵液有机物总量变化规律 ,其结果反映出直接和间接与微生物的生长变化相联系 ,并综合反映脱胶过程的变化。
关键词 罗布麻 生物脱胶 有机物总量 变化规律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茶加工过程中微生物卫生质量关键控制研究 被引量:10
11
作者 李平 宛晓春 夏涛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36-140,共5页
红茶微生物卫生安全性问题是其出口的主要问题之一。为提高红茶卫生质量,根据它的生产工艺特点,随机抽取红茶生产中主要环节的茶样,分析其中细菌总数、大肠菌群最近似数、霉菌总数的污染情况,分析判定出红茶加工过程中卫生质量关键控制... 红茶微生物卫生安全性问题是其出口的主要问题之一。为提高红茶卫生质量,根据它的生产工艺特点,随机抽取红茶生产中主要环节的茶样,分析其中细菌总数、大肠菌群最近似数、霉菌总数的污染情况,分析判定出红茶加工过程中卫生质量关键控制环节,提出红茶卫生质量改进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茶 加工 微生物 卫生质量 食品安全 出口 生产工艺 细菌总数 大肠菌群 霉菌 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葛根总黄酮、淀粉的提取及应用 被引量:29
12
作者 陆宁 宛晓春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33-34,32,共3页
研究了对葛根中的黄酮类物质及淀粉的同时提取,并对提取产物的利用进行了尝试,实现了对葛根原料的综合利用。
关键词 葛根 黄酮 淀粉 提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丝素蛋白膜固定β-葡萄糖苷酶及其改良食品风味的研究 被引量:22
13
作者 李平 宛晓春 +1 位作者 陶文沂 丁霄霖 《菌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73-78,共6页
从黑曲霉发酵液中提取β-葡萄糖苷酶酶液,用丝素蛋白将其固定,探讨酶固定化的影响因素及固定化酶的性质。β-葡萄糖苷酶的固定化条件为:取0.8 Uβ-葡萄糖苷酶与4.0%戊二醛和10%牛血清白蛋白混合(体积比为5:3:2),涂布于1cm2丝素蛋白膜上... 从黑曲霉发酵液中提取β-葡萄糖苷酶酶液,用丝素蛋白将其固定,探讨酶固定化的影响因素及固定化酶的性质。β-葡萄糖苷酶的固定化条件为:取0.8 Uβ-葡萄糖苷酶与4.0%戊二醛和10%牛血清白蛋白混合(体积比为5:3:2),涂布于1cm2丝素蛋白膜上交联作用8h。在此条件下获得的固定化酶性质为:最适温度为60℃,比游离酶提高10℃;最适pH为5.0;t1/2为75℃,热稳定性比游离酶有明显改善;最佳反应时间为15 min;与游离酶相比,与底物亲和力降低。将固定化酶膜应用于果汁、果酒、茶汁等食品的增香,经感官鉴评,样品间存在显著差异,进一步经色谱一质谱联用仪分析,发现酶解后的样品,原有香气物质有不同程度的增加,4-萜品醇增加了107%、紫苏醇增加了42%,还有三种未知的香气组分分别增加了251%、79%和33%;并有新风味物质——芳樟醇、香叶醇和2-羟基-5-甲基苯乙酮产生,显示了较好增香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定化酶 固定化条件 酶特性 GC-MS分析 丝素蛋白 食品风味 Β-葡萄糖苷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合成茶氨酸的研究进展及构建基因工程菌合成茶氨酸的可行性探讨 被引量:7
14
作者 李平 宛晓春 张正竹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71-75,共5页
综述了近年来应用微生物发酵法、茶树细胞培养法生物合成茶氨酸的研究进展 ,讨论了构建基因工程菌生物合成茶氨酸的可行性。
关键词 微生物发酵法 茶树细胞培养法 茶氨酸 基因工程菌 生物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丝素膜固定 β-葡萄糖苷酶性质的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宛晓春 徐新颜 +1 位作者 檀华蓉 丁霄霖 《高技术通讯》 EI CAS CSCD 1998年第8期41-44,共4页
以废蚕丝为原料,研究了蚕丝固定β-葡萄糖苷酶的方法。采用共价法和包埋法将酶固定在丝素蛋白膜上,操作简便易行,制造的酶膜稳定,机械性能好,热稳定性提高,70℃保存1小时活力几乎不降低,同时pH值稳定性也有所提高。该方法... 以废蚕丝为原料,研究了蚕丝固定β-葡萄糖苷酶的方法。采用共价法和包埋法将酶固定在丝素蛋白膜上,操作简便易行,制造的酶膜稳定,机械性能好,热稳定性提高,70℃保存1小时活力几乎不降低,同时pH值稳定性也有所提高。该方法对果酒增香具有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葡萄糖苷酶 固定化 丝素膜 酶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β-葡萄糖苷酶提高果酒的天然风味 被引量:9
16
作者 宛晓春 汤坚 丁宵霖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7期32-34,共3页
尝试黑曲霉β-葡萄糖青酶应用于果酒的增香,并与Sigma公司的β-葡萄糖苷酶做了比较,通过统计分析和感官评定,黑曲霉β-葡萄糖苷酶对葡萄酒、山楂酒的增香效果均比Sima酶优越,特别是对山楂酒效果更明显。
关键词 Β-葡萄糖苷酶 果酒 葡萄酒 山楂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曲霉ρ-葡萄糖甘酶的提纯与性质 被引量:7
17
作者 宛晓春 汤坚 丁霄霖 《菌物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54-159,共6页
从黑曲霉Aspergilusniger发酵液中分离提纯了β-葡萄糖苷酶。提纯步骤通过(NH4)2SO4分级沉淀,DEAE-SephadexA-50和SephadexG-100等三步纯化,得到凝胶电泳均一的β-葡萄糖苷... 从黑曲霉Aspergilusniger发酵液中分离提纯了β-葡萄糖苷酶。提纯步骤通过(NH4)2SO4分级沉淀,DEAE-SephadexA-50和SephadexG-100等三步纯化,得到凝胶电泳均一的β-葡萄糖苷酶。该酶的最适pH4.5,最适温度60℃,Km为0.44(NPG),并有较好的热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曲霉 Β-葡萄糖苷酶 提纯 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悬浮发酵红茶色素形成的因素 被引量:5
18
作者 夏涛 童启庆 萧伟祥 《安徽农业科学》 CAS 1999年第5期520-521,共2页
比较了茶树品种、季节及发酵体系中温度、pH、悬浮液浓度等因素对茶鲜叶匀浆悬浮发酵红茶色素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利用福鼎大白茶夏季鲜叶可制作优质的悬浮发酵红茶;较低的发酵温度、pH 和悬浮液浓度有利于茶黄素的形成。
关键词 茶树品种 温度 悬浮发酵 红茶 色素形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败酱草中肌醇含量测定 被引量:8
19
作者 王秀丽 李叶云 周会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 CAS 2002年第1期52-54,共3页
关键词 败酱草 肌醇 分光光度法 药物含量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莲子乳饮料加工技术 被引量:4
20
作者 陆宁 宛晓春 郑国社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1998年第2期25-26,共2页
本文叙述莲子乳饮料加工采用合理的工艺路线及工艺参数,解决了莲子在生产中淀粉的沉淀问题,产品具有较高的稳定性。
关键词 饮料 加工 稳定性 莲子乳饮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