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虾青素提高血管性痴呆小鼠学习记忆能力 被引量:4
1
作者 张明 马卫成 +2 位作者 曹伟娟 邹佳灵 朱宁伟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5-10,共6页
目的探讨腹腔给药虾青素对于血管性痴呆(VaD)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双侧颈总动脉夹闭法建立小鼠VaD模型后随机分成假手术组、模型组、虾青素低剂量组及虾青素高剂量组,分别给予相应形式的药物治疗。Morris水迷... 目的探讨腹腔给药虾青素对于血管性痴呆(VaD)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双侧颈总动脉夹闭法建立小鼠VaD模型后随机分成假手术组、模型组、虾青素低剂量组及虾青素高剂量组,分别给予相应形式的药物治疗。Morris水迷宫观察各组小鼠的学习记忆及空间探索能力,尼氏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Western blotting及ELISA检测小鼠脑神经元的病理形态、脑内β-淀粉样肽42(Aβ_(42))蛋白表达及炎症相关因子白细胞介素(IL)-4及IL-6含量。结果模型组小鼠第4天及第5天的平均逃避潜伏期较假手术组显著增加(P<0.05),平台穿越次数及停留时间显著下降(P<0.05);尼氏染色显示,模型组小鼠海马区神经元固缩,排列紊乱,神经元数量较假手术组明显减少;经过不同剂量虾青素治疗干预后,小鼠的第4天和第5天平均逃避潜伏期较模型组显著下降(P<0.05),平台穿越次数及停留时间显著延长(P<0.05),神经元排列层次分明,尼氏染色阳性细胞较模型组明显增加,效果呈剂量依赖性。另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Western blotting及ELISA检测显示,不同剂量虾青素干预组较模型组脑内Aβ_(42)蛋白及IL-6含量显著下降(P<0.05),IL-4含量显著增加(P<0.05)。结论虾青素能够降低脑内神经毒性蛋白Aβ_(42)的表达以及抑制脑内炎症反应,从而发挥神经元保护作用,改善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虾青素 血管性痴呆 β-淀粉样肽42 MORRIS水迷宫 免疫组织化学 免疫印迹法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吴茱萸汤对小鼠行为绝望模型和利血平模型的影响 被引量:10
2
作者 胡静娜 马卫成 徐锦龙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718-1720,共3页
目的:研究吴茱萸汤的抗抑郁作用。方法:通过小鼠自主活动实验、悬尾实验、强迫游泳实验和利血平拮抗实验来评价吴茱萸汤的抗抑郁作用。结果:吴茱萸汤各剂量均能显著缩短小鼠悬尾和强迫游泳的不动时间(P<0.05或P<0.01),拮抗利血平... 目的:研究吴茱萸汤的抗抑郁作用。方法:通过小鼠自主活动实验、悬尾实验、强迫游泳实验和利血平拮抗实验来评价吴茱萸汤的抗抑郁作用。结果:吴茱萸汤各剂量均能显著缩短小鼠悬尾和强迫游泳的不动时间(P<0.05或P<0.01),拮抗利血平所致的体温下降、眼睑下垂和僵直状态(P<0.05或P<0.01),且均对小鼠自主活动无明显影响(P>0.05)。结论:吴茱萸汤具有一定的抗抑郁作用,且无明显中枢兴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茱萸汤 抗抑郁 悬尾实验 强迫游泳实验 利血平拮抗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尼妥珠单抗联合放化疗治疗中晚期宫颈癌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5
3
作者 周涛琪 孙娜莎 +4 位作者 徐正阳 袁光波 杨辉 袁祖国 任瑞平 《重庆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4期3391-3392,3398,共3页
目的探讨靶向药物尼妥珠单抗联合同步放化疗治疗中晚期宫颈癌的疗效。方法 2008年6月至2010年6月在该科接受治疗的中晚期宫颈癌患者共62例,分为观察组30例,对照组32例。观察组采用尼妥珠单抗联合顺铂同步放化疗,对照组行单纯顺铂同步放... 目的探讨靶向药物尼妥珠单抗联合同步放化疗治疗中晚期宫颈癌的疗效。方法 2008年6月至2010年6月在该科接受治疗的中晚期宫颈癌患者共62例,分为观察组30例,对照组32例。观察组采用尼妥珠单抗联合顺铂同步放化疗,对照组行单纯顺铂同步放化疗。比较两组的近期、远期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及对照组的近期有效率分别为93.3%和90.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3年生存率83.3%、局部复发率7.1%与对照组的59.3%、31.3%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远处转移率分别为13.3%和18.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近期及远期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尼妥珠单抗联合同步放化疗可明显提高中晚期宫颈癌患者的3年生存率及局部控制率,且不良反应可以耐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 同步放化疗 顺铂 尼妥珠单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沙格列汀联合门冬胰岛素30治疗老年Ⅱ型糖尿病患者的系统评价 被引量:6
4
作者 郑超君 徐锦龙 马卫成 《循证医学》 2019年第4期229-236,共8页
目的系统评价沙格列汀联合门冬胰岛素30治疗老年(年龄≥60周岁)Ⅱ型糖尿病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从PubMed、EMBASE、ClinicalTrials.gov、Cochrane图书馆、CNKI、CBM、Wanfang、VIP数据库中检索沙格列汀联合门冬胰岛素30对比门冬... 目的系统评价沙格列汀联合门冬胰岛素30治疗老年(年龄≥60周岁)Ⅱ型糖尿病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从PubMed、EMBASE、ClinicalTrials.gov、Cochrane图书馆、CNKI、CBM、Wanfang、VIP数据库中检索沙格列汀联合门冬胰岛素30对比门冬胰岛素30治疗老年Ⅱ型糖尿病患者的文献,检索时间截止至2018年10月。根据Cochrane5.1手册要求,进行数据提取和质量评价后,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10项研究,合计1068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门冬胰岛素30(对照组)相比,沙格列汀联合门冬胰岛素30(试验组)能显著提高总有效率(相对危险度1.30,95%可信区间1.18~1.43,P=0.00001)、降低空腹血糖(均数差-1.64,95%可信区间-1.70^-1.57,P<0.00001)、餐后2小时血糖(均数差-1.15,95%可信区间-1.22^-1.08,P<0.00001)、体质量指数(均数差-1.85,95%可信区间-2.62^-1.08,P<0.00001)、低血糖事件发生率(相对危险度0.21,95%可信区间0.11~0.40,P<0.00001),但对糖化血红蛋白的降低无显著性影响(均数差-0.37,95%可信区间-0.84~0.1,P=0.12)。亚组分析显示:疗程为3周时,沙格列汀联合门冬胰岛素30降低糖化血红蛋白不及门冬胰岛素30(均数差0.65,95%可信区间0.57~0.72,P<0.00001);疗程为12周时,沙格列汀联合门冬胰岛素30降低糖化血红蛋白优于门冬胰岛素30(均数差-1.16,95%可信区间-1.90^-0.43,P=0.002)。结论沙格列汀联合门冬胰岛素30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安全有效,但研究间存在一定的异质性,故需更多高质量、大样本、多中心的随机对照试验予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沙格列汀 门冬胰岛素30 老年患者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酸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致流泪口语含糊1例 被引量:2
5
作者 周雨亭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44-244,共1页
1病例介绍患者,女,37岁。2018年5月15日因“反复胸痛1个月,再发18 h”入院。入院体检:体温:37.2℃,心率77次·min-1,脉搏18次·min-1,血压135/85 mmHg(1 mmHg=0.133 kPa),神志清,精神可,既往无精神病史及药物过敏史。生化指标:... 1病例介绍患者,女,37岁。2018年5月15日因“反复胸痛1个月,再发18 h”入院。入院体检:体温:37.2℃,心率77次·min-1,脉搏18次·min-1,血压135/85 mmHg(1 mmHg=0.133 kPa),神志清,精神可,既往无精神病史及药物过敏史。生化指标: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25 U·L-1,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10 U·L-1,肌酐51μmol·L-1,尿素氮4.21 mmol·L-1,尿量正常。入院第2天患者辅助检查心肌酶谱示CK-MB 54 U·L-1,心肌肌钙蛋白34 ng·L-1,心电图示窦性心律,确诊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急性前壁心肌梗死(killip 1级)。开始给予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0.1 g,qd,硫酸氢氯吡格雷片75 mg,qd(晨起餐后服用)双联抗血小板聚集、阿托伐他汀钙片20 mg,qn(晚上睡前)降血脂、稳定斑块;依诺肝素注射液4000 U皮下注射液,q12h(每天上午),抗凝血治疗。常规治疗后患者病情得到控制。2018年5月17日,体温37.9℃,心率77次·min-1,血压124/80 mmHg,尿常规示患者尿液细菌计数16901·μL-1,排除其他感染可能,考虑患者由于尿路感染引起发热。于2018年5月17日约15:00开始给予乳酸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商品名:来立信,浙江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新昌制药厂,批号:1160334,规格为0.5 g:250 mL)0.5 g,qd,静脉滴注,抗感染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 流泪 口语含糊 药品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衰宁胶囊治疗慢性肾衰竭钙磷代谢紊乱临床研究 被引量:13
6
作者 李任 徐永 陈轼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9年第3期200-203,共4页
慢性肾衰竭(chronic renal failure,CRF),临床特征以酸碱平衡和水电解质失衡,多种毒物、代谢产物蓄积,内分泌紊乱为主,是各种肾脏疾病末期的共同表现[1]。作为慢性肾脏病(CKD)的常见并发症,慢性肾脏病矿物质和骨异常能够显著增加CKD患... 慢性肾衰竭(chronic renal failure,CRF),临床特征以酸碱平衡和水电解质失衡,多种毒物、代谢产物蓄积,内分泌紊乱为主,是各种肾脏疾病末期的共同表现[1]。作为慢性肾脏病(CKD)的常见并发症,慢性肾脏病矿物质和骨异常能够显著增加CKD患者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其中钙磷代谢紊乱是始动和加重条件[2]。研究表明,CKD患者如长期伴有钙磷代谢紊乱,易引起全身血管钙化,导致病情不断发展、恶化,因此及早纠正钙磷代谢紊乱至为关键[3]。目前,对钙磷代谢紊乱进行干预的常规药物主要包括降磷药物、拟钙剂及维生素D衍生物等,但部分西药价格昂贵,长期使用会产生不明确的副作用,因此在西药基础上结合中医是治疗CRF钙磷代谢紊乱更为有效的途径[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肾衰竭 钙磷代谢紊乱 肾衰宁胶囊 营养状况 肾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犀草素对实验性糖尿病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6
7
作者 裘儿杰 《海峡药学》 2012年第6期18-20,共3页
目的研究木犀草素对实验性糖尿病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方法制备实验性糖尿病模型,将大鼠分成4组,分别为木樨草素高剂量组、中剂量组、低剂量组、模型组与正常组,实验进行到第12周,处死大鼠,测定血清FBG、FINS、Cr、BUN及肾脏Ox-LDL,并计... 目的研究木犀草素对实验性糖尿病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方法制备实验性糖尿病模型,将大鼠分成4组,分别为木樨草素高剂量组、中剂量组、低剂量组、模型组与正常组,实验进行到第12周,处死大鼠,测定血清FBG、FINS、Cr、BUN及肾脏Ox-LDL,并计算ISI。结果木犀草素具有降糖、改善胰岛素抵抗、改善肾功能、降低肾脏组织Ox-LDL的作用。结论木犀草素对实验性糖尿病大鼠肾脏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改善胰岛素抵抗与减少肾脏组织Ox-LDL有一定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犀草素 糖尿病大鼠 肾脏 胰岛素 OX-LD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解毒护肝颗粒对免疫性肝损伤大鼠炎症因子和小肠紧密连接蛋白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徐赛华 胡静娜 +1 位作者 梅璟妍 马卫成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7年第12期1352-1357,共6页
目的:研究解毒护肝颗粒对免疫性肝损伤大鼠炎症因子和小肠紧密连接蛋白的影响。方法:随机将50只SD大鼠分为对照组,模型组,解毒护肝颗粒低、中、高3个剂量(2.7、5.4和10.8g/kg)实验组。除对照组外,其余各组采用腹腔注射猪血清0.5 mL/只,... 目的:研究解毒护肝颗粒对免疫性肝损伤大鼠炎症因子和小肠紧密连接蛋白的影响。方法:随机将50只SD大鼠分为对照组,模型组,解毒护肝颗粒低、中、高3个剂量(2.7、5.4和10.8g/kg)实验组。除对照组外,其余各组采用腹腔注射猪血清0.5 mL/只,建立免疫性肝损伤大鼠模型。灌胃给药1次/d,连续给药14 d。通过苏木精-伊红(HE)染色法观察肝组织及小肠组织病理变化,检测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和乳酸脱氢酶(LDH)。免疫组化法检测肝组织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小肠组织occludin-5表达。结果:模型组肝组织出现脂肪细胞堆积,肝细胞增大,肝索排列紊乱,伴炎性细胞浸润;实验组肝细胞形态尚规则,肝索排列整齐,炎性细胞浸润明显减轻。模型组小肠黏膜绒毛萎缩,上皮细胞脱落,水肿明显,大量炎性细胞浸润;实验组黏膜紧密,水肿减轻,浸润的炎性细胞不明显。试验组ALT、AST、LDH和TNF-α显著低于模型组,且随解毒护肝颗粒剂量的增加,试验组ALT、AST、LDH和TNF-α显著降低;而试验组occludin-5显著高于模型组,且随解毒护肝颗粒剂量的增加,试验组occludin-5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解毒护肝颗粒可改善肝及小肠的组织结构,保护损伤的肝脏,减轻炎症反应,维持肠黏膜屏障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肝解毒颗粒 免疫性肝损伤 炎症因子 紧密连接蛋白 肠黏膜屏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夏枯草香附水煎剂对行为绝望抑郁模型小鼠抗抑郁作用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胡静娜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3年第11期883-885,共3页
目的:观察夏枯草香附水煎剂(SP-CR-W)的抗抑郁作用。方法:清洁级ICR小鼠50只,随机分空白对照组、盐酸氯米帕明组、夏枯草香附水煎剂高、中、低剂量(1.288、0.644、0.322g/kg)组,每组10只,分别予相应药物灌胃,10天。通过小鼠自主活动、... 目的:观察夏枯草香附水煎剂(SP-CR-W)的抗抑郁作用。方法:清洁级ICR小鼠50只,随机分空白对照组、盐酸氯米帕明组、夏枯草香附水煎剂高、中、低剂量(1.288、0.644、0.322g/kg)组,每组10只,分别予相应药物灌胃,10天。通过小鼠自主活动、小鼠悬尾实验(TST)、小鼠强迫游泳实验(FST)和利血平拮抗实验,评价夏枯草香附水煎剂的抗抑郁效果。结果:夏枯草香附水煎剂高、中剂量(1.288、0.644g/kg)均能显著缩短小鼠在TST及FST的不动时间(P<0.05或P<0.01),对小鼠自主活动均无显著影响(P>0.05)。夏枯草香附水煎剂各剂量组均能拮抗利血平注射后1h所致的小鼠降温作用,减少小鼠眼睑下垂数及呆在圈内的动物数。结论:夏枯草香附水煎剂可以改善小鼠抑郁行为,具有抗抑郁作用,且无中枢兴奋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鼠行 为绝望抑郁模型 夏枯草香附水煎剂 悬尾实验 强迫游泳实验 利血平拮抗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氟哌噻吨美利曲辛辅助治疗肠易激综合征对患者血液学指标及肠敏感度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章淼芳 张妙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CAS 2016年第9期45-48,共4页
目的探讨氟哌噻吨美利曲辛辅助治疗肠易激综合征对患者血液学指标及肠敏感度的影响。方法选取福建省人民医院消化科2013年1月-2015年6月收治的肠易激综合征患者8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2组,各41例,均接受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等对症处... 目的探讨氟哌噻吨美利曲辛辅助治疗肠易激综合征对患者血液学指标及肠敏感度的影响。方法选取福建省人民医院消化科2013年1月-2015年6月收治的肠易激综合征患者8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2组,各41例,均接受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等对症处理,对照组予以匹维溴胺及双歧三联活菌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以氟哌噻吨美利曲辛辅助治疗,记录2组血液学指标、炎性因子指标及肠道敏感性指标,同时对比2组临床疗效。结果与治疗前相比,2组治疗后血浆生长抑素(Somatostatin,SS)、P物质(Substance P,SP)及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神经肽Y(Neuropeptide Y,NPY)水平升高,TNF-α及IL-6、IL-8水平降低,IL-10水平升高,腹痛评分、腹胀评分及腹泻评分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对于对照组,研究组治疗后血浆SS、SP及5-HT水平较低,NPY水平较高,TNF-α及IL-6、IL-8水平较低,IL-10水平较高,腹痛评分、腹胀评分及腹泻评分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氟哌噻吨美利曲辛辅助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疗效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哌噻吨美利曲辛 肠易激综合征 神经肽Y 肠敏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据分析苦参碱对肝脏的作用 被引量:3
11
作者 徐锦龙 段宝忠 马卫成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9年第1期79-81,共3页
苦参碱(matrine)是从中药苦参或山豆根中分离得到的一种生物碱,具有抑制乙肝病毒复制,改善病理性肝炎症状和体征的作用,近年研究表明其还具有抗肿瘤等作用。苦参具有“小毒”,经研究苦参碱是其主要毒性成分之一,主要表现为神经毒性和肝... 苦参碱(matrine)是从中药苦参或山豆根中分离得到的一种生物碱,具有抑制乙肝病毒复制,改善病理性肝炎症状和体征的作用,近年研究表明其还具有抗肿瘤等作用。苦参具有“小毒”,经研究苦参碱是其主要毒性成分之一,主要表现为神经毒性和肝脏毒性[1-2]。目前临床上苦参碱也被用来护肝保肝,但也有患者发生了肝功能异常[3-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参碱 肝脏毒性 数据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左心室血栓患者的药学监护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井玲 陈梦嘉 +2 位作者 张明 徐锦龙 徐慧敏 《中国临床药学杂志》 CAS 2019年第4期302-304,共3页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在急性心肌梗死(AMI)伴左心室血栓患者治疗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方法临床药师对1例AMI合并左心室血栓的患者实行药学监护,分析AMI患者左心室血栓形成的原因,对抗凝治疗方案提出建议,进行用药后疗效和不良反应监护,并对患...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在急性心肌梗死(AMI)伴左心室血栓患者治疗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方法临床药师对1例AMI合并左心室血栓的患者实行药学监护,分析AMI患者左心室血栓形成的原因,对抗凝治疗方案提出建议,进行用药后疗效和不良反应监护,并对患者进行用药指导。结果在临床药师的监护下,患者在调整用药1个月后血栓消退,接受了冠脉血运重建治疗。结论临床药师参与AMI合并左心室血栓患者的临床用药实践,可提高药物治疗的安全性与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心室血栓 急性心肌梗死 临床药师
原文传递
包载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纳米粒结合超声微泡爆破技术预防糖尿病心肌病 被引量:18
13
作者 张明 马卫成 +3 位作者 徐锦龙 王井玲 俞璐 赵应征 《中华糖尿病杂志》 CAS CSCD 2016年第3期142-146,共5页
目的研究包载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纳米粒联合超声微泡靶向爆破(UTMD)技术靶向递送bFGF对于糖尿病心肌病(OCM)的预防作用。方法采用冷冻干燥技术制备bFGF载药纳米粒。75只SD大鼠适应性喂养1周后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选择15只... 目的研究包载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纳米粒联合超声微泡靶向爆破(UTMD)技术靶向递送bFGF对于糖尿病心肌病(OCM)的预防作用。方法采用冷冻干燥技术制备bFGF载药纳米粒。75只SD大鼠适应性喂养1周后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选择15只作为正常对照组,其余60只采用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70mg/kg)建立大鼠1型糖尿病动物模型,共分为4组每组15只:糖尿病模型组、bFGF溶液治疗组、bFGF纳米粒治疗组、bFGF纳米粒+UTMD治疗组。药物干预前以及药物干预12周后均用常规B超检测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IDd)、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及左室短轴缩短率(LVFS)。处死大鼠后取出心肌组织,通过Masson胶原染色以及CD31免疫组化染色分别测定心肌的胶原分数以及微血管密度。多组均数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采用LSD.t检验进行两两比较。结果bFGF纳米粒形态圆整,包封率高达(84.3±2.8)%且稳定性好。体内动物实验证明,经药物干预12周之后,相比糖尿病组以及bFGF溶液治疗组、bFGF纳米粒治疗组大鼠,bFGF纳米粒结合UTMD技术干预组大鼠心肌LVIDd[分别为(7.37±0.43)比(5.82±0.24)、(6.65±0.28)、(6.73±0.25)mm;t=8.09、4.83、3.51,均P〈0.051、LVFS[分别为(50+4)比(38±4)、(44±4)、(43±4)mm,t=6.79、3.93、3.54,均P〈0.05]显著升高;而LVPW[分别为(1.59±0.08)比(1.86±0.09)、(1.72±0.11)、(1.73±0.08)mm,t=5.42、3.34、3.12,均P〈0.05]显著下降。另外,心肌Masson胶原染色以及CD31免疫组化染色证实:12周后,bFGF纳米粒结合UTMD技术干预组大鼠心肌胶原分数显著低于糖尿病组及其他各干预组(t=23.50、8.86、3.34,均P〈0.05);而心肌微血管密度显著高于糖尿病组以及其他治疗组(t=7.30、5.18、3.45,均QP〈0.05)。结论bFGF纳米粒联合UTMD技术能够有效预防糖尿病引起的心肌结构以及功能的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心肌病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超声靶向微泡爆破技术 纳米粒
原文传递
FGF1纳米脂质体结合超声靶向微泡爆破技术治疗糖尿病心肌病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7
14
作者 张明 赵应征 +5 位作者 马卫成 徐锦龙 王井玲 陈梦嘉 俞璐 陈元娜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427-433,共7页
目的 研究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1(FGF1)纳米脂质体结合超声靶向微泡爆破技术(UTMD)对于糖尿病心肌病(DCM)的治疗效果.方法 健康雄性Sprague Dawley大鼠75只,随机数字表法选择15只作为正常对照组(对照组),其余大鼠腹腔注射链... 目的 研究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1(FGF1)纳米脂质体结合超声靶向微泡爆破技术(UTMD)对于糖尿病心肌病(DCM)的治疗效果.方法 健康雄性Sprague Dawley大鼠75只,随机数字表法选择15只作为正常对照组(对照组),其余大鼠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70 mg/kg)建立糖尿病模型,成模后继续饲养16周,通过超声心动图筛选出DCM大鼠模型.将DCM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即DCM模型组(DCM组,给予生理盐水治疗)、FGF1溶液治疗组(FGF1溶液组)、FGF1纳米脂质体治疗组(FGF1纳米脂质体组)和FGF1纳米脂质体+UTMD治疗组(FGF1纳米脂质体+UTMD组),每组15只.采用水包水型乳化法结合冷冻干燥技术制备FGF1载药纳米脂质体.药物干预2周再继续饲养2周后,采用心导管评价各组大鼠心功能.处死大鼠后取出心肌组织,分别通过Masson胶原染色、TUNEL凋亡染色及CD3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测定各组大鼠心肌胶原容积分数(CVF)、心肌凋亡指数及心肌微血管密度(MVD).结果 (1)FGF1纳米脂质体质量评价结果:扫描电镜观察空白及载药纳米脂质体均呈标准的椭球形,分散均匀且包封率高稳定性好.(2)各组大鼠心功能的心导管检测结果:FGF1纳米脂质体+UTMD组大鼠左心室收缩末期压力、左心室内压最大上升和下降速率均明显高于DCM组、FGF1溶液组和FGF1纳米脂质体组(P均<0.05),而左心室舒张末期压力则明显低于DCM组、FGF1溶液组和FGF1纳米脂质体组(P均<0.05).(3)各组大鼠心肌CVF的测定结果:DCM组大鼠心肌CVF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FGF1溶液组、FGF1纳米脂质体组和FGF1纳米脂质体+UTMD组大鼠心肌CVF均明显小于DCM组(P均<0.05).而FGF1纳米脂质体+UTMD组大鼠心肌CVF则进一步小于FGF1溶液组和FGF1纳米脂质体组(P均<0.05).(4)各组大鼠心肌组织MVD的检测结果:DCM组大鼠心肌组织MVD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FGF1溶液组、FGF1纳米脂质体组和FGF1纳米脂质体+UTMD组大鼠心肌组织MVD均明显高于DCM组(P均<0.05).FGF1纳米脂质体+UTMD组大鼠心肌组织MVD则明显高于FGF1溶液组和FGF1纳米脂质体组(P均<0.05).(5)各组大鼠心肌细胞凋亡情况的检测结果:DCM组大鼠心肌细胞凋亡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FGF1溶液组、FGF1纳米脂质体组和FGF1纳米脂质体+UTMD组大鼠心肌细胞凋亡指数均明显低于DCM组(P均<0.05).而FGF1纳米脂质体+UTMD组大鼠心肌细胞凋亡指数则进一步低于FGF1溶液组和FGF1纳米脂质体组(P均<0.05).结论 FGF1纳米脂质体结合UTMD可有效改善DCM大鼠心功能和心肌结构,有望成为治疗DCM的一种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心肌病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1 脂质体 超声微泡靶向爆破技术
原文传递
利伐沙班与依诺肝素预防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累积Meta分析 被引量:5
15
作者 徐锦龙 水豪杰 +4 位作者 王井玲 张明 俞燕华 陈元娜 俞璐 《中国临床药学杂志》 CAS 2019年第4期286-290,共5页
目的对利伐沙班与依诺肝素预防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后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累积Meta分析,旨在评价两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检索The 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EMBASE、EBSCO、PubMed、CNKI、万方、维普和CBM等数据库关于... 目的对利伐沙班与依诺肝素预防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后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累积Meta分析,旨在评价两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检索The 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EMBASE、EBSCO、PubMed、CNKI、万方、维普和CBM等数据库关于利伐沙班与依诺肝素预防THA后DVT的随机对照研究(RCTs),根据Cochrane 5.1手册要求,筛选文献、提取数据并评价研究质量,并使用RevMan 5.3和Stata 11.0软件进行累积Meta分析。结果纳入9项研究,共9 863例患者。累积Meta分析显示:利伐沙班预防THA后DVT事件发生率低于依诺肝素,但随时间变化,OR的点值估计和95%的可信区间趋势不稳定;临床大出血事件发生率随着时间和样本量变化,利伐沙班高于依诺肝素;临床小出血事件发生率现有证据显示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随时间和样本量变化,利伐沙班可能会高于依诺肝素。结论利伐沙班预防THA后DVT事件发生率低于依诺肝素,临床小出血事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临床大出血发生率要高于依诺肝素,需更多多中心和大样本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伐沙班 依诺肝素 全髋关节置换术 深静脉血栓形成 累积Meta分析
原文传递
包载NMFGF1的PEG化纳米脂质体结合超声靶向微泡爆破技术治疗糖尿病心肌病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明 俞燕华 +6 位作者 王井玲 陈元娜 徐锦龙 陈梦嘉 俞璐 俞淑芳 马卫成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599-605,共7页
目的研究包载改构型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1(NMFGF1)的聚乙二醇(PEG)化长循环脂质体结合超声靶向微泡爆破技术(UTMD)对糖尿病心肌病(DCM)的治疗效果及机制。方法新型水包水型乳化法制备载药长循环脂质体,并进行质量检测。选择15只SD大... 目的研究包载改构型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1(NMFGF1)的聚乙二醇(PEG)化长循环脂质体结合超声靶向微泡爆破技术(UTMD)对糖尿病心肌病(DCM)的治疗效果及机制。方法新型水包水型乳化法制备载药长循环脂质体,并进行质量检测。选择15只SD大鼠作为正常对照组,其余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70 mg/kg)建立糖尿病模型,12周后通过超声心功能检查筛选出DCM大鼠。药物干预2周再饲养2周后行超声检查,评价各组大鼠心功能。处死大鼠取出心肌组织,通过天狼猩红染色、TUNEL凋亡染色检测心肌胶原容积分数(CVF)和心肌细胞凋亡指数(AI)。结果载药纳米脂质体形态圆整,包封率高达90.3%±1.4%。与DCM、NMFGF1和NMFGF1-PEG脂质体组相比,NMFGF1-PEG+UTMD组大鼠的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IDd)[(7.36±0.42)对(5.75±0.24)、(6.64±0.27)、(6.72±0.24)mm,均P<0.05]、左心室短轴缩短率(LVFS)[(50±3)对(33±2)、(44±5)、(43±3)mm,均P<0.05]显著升高,而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1.65±0.07)对(1.89±0.08)、(1.73±0.11)、(1.73±0.07)mm,均P<0.05]显著下降。天狼星红及TUNEL凋亡染色显示,NMFGF1-PEG+UTMD干预组的CVF及凋亡指数显著低于DCM组及其他各药物治疗组(均P<0.05)。结论载药PEG化长循环脂质体结合UTMD技术能够将NMFGF1高效、靶向递送到心肌组织,从而发挥NMFGF1抗氧化应激损伤效果,有望成为治疗DCM的一种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心肌病 氧化性应激 改构型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1 超声靶向微泡爆破技术 聚乙二醇-长循环脂质体
原文传递
靶向超声微泡爆破技术结合新型aFGF肝素化纳米脂质体对糖尿病心肌病的早期预防作用 被引量:4
17
作者 张明 俞燕华 +5 位作者 陈元娜 徐锦龙 陈梦嘉 俞璐 王井玲 马卫成 《中华内分泌外科杂志》 CAS 2018年第6期459-463,共5页
目的研究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acid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aFGF)肝素化纳米脂质体结合超声靶向微泡爆破技术(ultrasound-targeted microbubble destruction,UTMD)对糖尿病心肌病(diabetic cardiomyopathy,DCM)的早期预防效果... 目的研究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acid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aFGF)肝素化纳米脂质体结合超声靶向微泡爆破技术(ultrasound-targeted microbubble destruction,UTMD)对糖尿病心肌病(diabetic cardiomyopathy,DCM)的早期预防效果。方法健康雄性Sprague Dawley大鼠75只,随机数字表法随机选择15只作为正常对照组(对照组),其余大鼠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70mg/kg)建立糖尿病模型,将糖尿病大鼠又随机分成糖尿病模型组、aFGF溶液干预组、aFGF肝素化纳米脂质体干预组及aFGF肝素化纳米脂质体+UTMD干预组,每组15只。药物干预前及干预12周后均用速度向量成像(velocity vector imaging,VVI)评价大鼠心功能,测定收缩期径向速度(the segmental mean peak systolic radial velocity,Vs)、收缩期平均切向应变(systolic circumferential strain,Sc)及径向应变(systolic circumferential strain rate,SRc)。处死大鼠取出心肌组织,Westernblot分析心肌aFGF含量。通过Masson胶原染色及Tunel凋亡染色测定心肌胶原容积分数(collagen volume fraction,CVF)及心肌细胞凋亡指数(apoptosis index,AI)。结果aFGF肝素化纳米脂质体形态圆整,包封率高达(89.4±1.2)%且稳定性好。Westernblot分析证实:相比于其他各个实验组,应用aFGF肝素化纳米脂质体结合UTMD预防组大鼠心肌aFGF含量显著升高(P<0.05)。超声心功能结果显示:相比于其他实验组,应用aFGF肝素化纳米脂质体结合UTMD干预组的心脏Vs、Sc及SRc的绝对值显著升高(P<0.05)。同时Masson胶原染色及Tunel凋亡染色证实:相比于其他实验组,应用aFGF肝素化纳米脂质体结合UTMD技术干预组大鼠心肌CVF值及AI值显著下降(P<0.05),接近正常对照组水平。结论aFGF肝素化纳米脂质体联合UTMD技术能有效预防糖尿病引起的心肌结构及功能的病变,该技术有望成为预防糖尿病心肌病的新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心肌病 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超声靶向微泡爆破技术 肝素化纳米脂质体
原文传递
鸦胆子油乳注射液抗尖锐湿疣的作用及对白细胞介素和干扰素的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吴莲娜 吴霞 张立琰 《中国地方病防治》 2014年第5期374-375,共2页
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引起的尖锐湿疣(CA)是复发率较高的性传播疾病,至今尚无特效的治疗药物,寻找理想的治疗药物是临床研究的重要课题[1]。鸦胆子为苦木科植物鸦胆子Brucea javanica(L.)Meer.的干燥成熟果实。从该果实中提取的... 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引起的尖锐湿疣(CA)是复发率较高的性传播疾病,至今尚无特效的治疗药物,寻找理想的治疗药物是临床研究的重要课题[1]。鸦胆子为苦木科植物鸦胆子Brucea javanica(L.)Meer.的干燥成熟果实。从该果实中提取的脂肪油(鸦胆子油)在抗肿瘤方面有重要作用[2],用于治疗尖锐湿疣也有许多报道[3,4],但仍缺乏确切的抗HPV实验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鸦胆子油乳注射液 尖锐湿疣 白细胞介素 干扰素 人乳头瘤病毒 治疗药物 成熟果实 性传播疾病
原文传递
长期口服羟苯磺酸钙患者行头颅血管CT造影后伴发急性肾损伤的用药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明 盖昱辛 +6 位作者 王井玲 俞燕华 陈元娜 徐锦龙 陈梦嘉 俞璐 马卫成 《中国临床药学杂志》 CAS 2019年第6期462-464,共3页
目的探讨长期口服羟苯磺酸钙患者行血管CT造影(CTA)后发生造影剂肾病(CIN)的原因及治疗过程。方法临床药师根据药物特点和检验结果结合自身用药经验,协助医师合理治疗CIN,同时临床药师还通过文献资料查询,总结并介绍羟苯磺酸钙对于血肌... 目的探讨长期口服羟苯磺酸钙患者行血管CT造影(CTA)后发生造影剂肾病(CIN)的原因及治疗过程。方法临床药师根据药物特点和检验结果结合自身用药经验,协助医师合理治疗CIN,同时临床药师还通过文献资料查询,总结并介绍羟苯磺酸钙对于血肌酐干扰的原因和其体内药动学参数。结果临床药师及时发现羟苯磺酸钙对于血肌酐浓度测定具有负干扰作用,配合医师,最终顺利完成患者CIN治疗。同时,临床药师根据羟苯磺酸钙药动学研究,建议长期口服该药患者在行CTA等增强造影前血肌酐检测时,应至少12 h前停药,以免对后期CIN的防治产生干扰。结论临床药师通过参与药物治疗方案的制定,对患者实施药学监护,同时对同案例患者提出预防建议及CIN的防治方法,有助于减少同类疾病的发生,使患者用药更加安全、有效和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苯磺酸钙 造影剂肾病 血管CT造影技术 血肌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