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宁波地区二级以上医院围术期用血情况分析 被引量:4
1
作者 戴梦玲 黄长顺 +5 位作者 桂煜 邵景汉 庄立 严海雅 张霞飞 严敏 《浙江医学》 CAS 2012年第2期107-109,共3页
目的 通过对宁波地区二级以上医院围术期临床用血情况分析,为提高科学合理用血提供客观数据.方法 对2007年宁波地区35家二级以上医院住院手术患者用血情况进行调查,统计术中及术后72h手术患者各种血液成分输注量和输血指征符合情况,分... 目的 通过对宁波地区二级以上医院围术期临床用血情况分析,为提高科学合理用血提供客观数据.方法 对2007年宁波地区35家二级以上医院住院手术患者用血情况进行调查,统计术中及术后72h手术患者各种血液成分输注量和输血指征符合情况,分析临床用血的合理性.结果 22 316例次输血中,成分输血率为99.6%,8 525次红细胞输注属于无指标输血,即38.2%的围术期用血仅凭临床医生的经验实施.有完整输血指标检测记录的手术患者,依据〈临床输血技术规范〉进行合理性与否的判断,红细胞输注不合理率为48.9%,围术期血浆用量占临床用量的51.2%,不合理率63.7%.自体输血量占围手术患者用血量的10.2%.结论 宁波地区尽管成分输血及自体输血开展良好,但不合理输血现象较严重,急需大力普及临床合理用血知识及制定相关限制性输血干预措施,指导临床医生合理、安全地使用血制品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用血 输血指征 成分输血/利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麻醉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桡动脉穿刺置管术教学方式的探讨 被引量:2
2
作者 陈萍萍 余小刚 +2 位作者 蔡畅 何慧娟 胡礼宏 《浙江医学教育》 2022年第1期38-41,61,共5页
目的对改进麻醉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桡动脉穿刺置管术的教学方式进行探讨。方法采取整群抽样法选择未接受过桡动脉穿刺置管术培训的浙江省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麻醉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55名学员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 目的对改进麻醉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桡动脉穿刺置管术的教学方式进行探讨。方法采取整群抽样法选择未接受过桡动脉穿刺置管术培训的浙江省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麻醉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55名学员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29名学员采用改进的"自学-教学互动-实战集训"教学方式,对照组26名学员采用传统教学方式。培训后,通过理论知识、技能操作考核成绩和问卷调查结果,比较两组学员培训效果。结果理论知识和技能操作考核成绩比较,试验组学员[(86.83±4.38)分、(92.83±3.49)分]均高于对照组学员[(82.58±4.16)分、(84.69±5.97)分];试验组学员一次桡动脉穿刺置管成功率、穿刺成功率(61/87、82/87)均高于对照组学员(39/78、62/78);试验组学员平均每例穿刺次数[(1.37±0.61)次]少于对照组学员[(1.74±0.83)次]。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试验组学员学习状态满意度、教学计划满意度和桡动脉穿刺置管术掌握程度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学员。两组学员上述各项数据比较,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自学-教学互动-实战集训"教学方式可以提高麻醉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学员桡动脉穿刺置管术培训的教学质量,学员的认可度更高,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动脉穿刺置管术 麻醉科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教学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剖宫产时蛛网膜下隙0.75%罗哌卡因麻醉的ED_(50) 被引量:5
3
作者 沈晓署 甘果 袁力勇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8年第8期905-908,共4页
目的:确定剖宫产时蛛网膜下隙0.75%罗哌卡因(ropivacaine,Rop)麻醉的半数有效剂量(ED50)。方法:32名ASAⅠ-Ⅱ、择期在蛛网膜下隙-硬膜外隙联合麻醉(combined spinal-epidural an-esthesia,CSEA)下剖宫产产妇参加试验。第一位产... 目的:确定剖宫产时蛛网膜下隙0.75%罗哌卡因(ropivacaine,Rop)麻醉的半数有效剂量(ED50)。方法:32名ASAⅠ-Ⅱ、择期在蛛网膜下隙-硬膜外隙联合麻醉(combined spinal-epidural an-esthesia,CSEA)下剖宫产产妇参加试验。第一位产妇0.75%Rop剂量为12.8mg,以相邻剂量的98.4%为剂量的变化幅度。感觉、运动神经阻滞分别以针刺法及改良Bromage法测定。麻醉有效的指标为:蛛网膜下隙给药后10min内感觉平面阻滞达到T7、Bromage达3分、切皮不痛、肌松满意。计算剖宫产时蛛网膜下隙0.75%Rop麻醉的ED50及其95%可信区间(CI)。结果:32名产妇中有5例麻醉效果可疑,剔除出本研究。根据其余27名产妇序贯试验得出剖宫产时蛛网膜下隙0.75%Rop麻醉的ED50为11.97mg,ED50的95%CI为11.75-12.19mg。结论:L3-4间隙CSEA下剖宫产时,蛛网膜下隙0.75%罗哌卡因麻醉的ED50为11.97m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剖宫产 蛛网膜下隙-硬膜外隙联合麻醉 罗哌卡因 半数有效剂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潮气量对婴儿循环紧闭麻醉后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PMN、TNF-α、IL-6及IL-8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沈晓署 袁力勇 +1 位作者 甘果 王霞民 《医学研究杂志》 2008年第4期41-44,共4页
目的寻求婴儿循环紧闭麻醉期间合适的潮气量以减少机械通气对患儿肺部的损伤。方法择期行骨科手术婴儿50例,随机分为常规潮气量(12~15ml/kg)T组(n=25)和小潮气量(7~8ml/kg)L组(n=25)。于气管插管后(T1)及拔管前(T2)分别收集患儿的BALF... 目的寻求婴儿循环紧闭麻醉期间合适的潮气量以减少机械通气对患儿肺部的损伤。方法择期行骨科手术婴儿50例,随机分为常规潮气量(12~15ml/kg)T组(n=25)和小潮气量(7~8ml/kg)L组(n=25)。于气管插管后(T1)及拔管前(T2)分别收集患儿的BALF。EASIA法、EIA法分别测定BALF中IL-6、IL-8及TNF-α含量;赖氏法染色,进行PMN计数。术中连续监测SpO2、动脉血压、PetCO2、定期动脉血气分析。观察患儿苏醒时间和术后肺部并发症。结果机械通气30min、60min、120min及拔管前L组中PaCO2、PetCO2较T组升高(P<0.05)、pH值下降(P<0.05);T1时两组BALF中PMN、TNF-α、IL-6、IL-8含量无显著性差异;T组T2时与T1时比、与L组T2时比,BALF中各炎性物质增加(P<0.05);L组T2时与T1时比,BALF中各炎性物质相似(P>0.05);T组咳嗽发生率(78%)、气道分泌物量(87±11ml)分别高于L组(22%)、(31±15ml)(P<0.05)。结论婴儿实施小潮气量机械通气可以减少BALF中炎性物质的释放,可能有益于减少循环紧闭麻醉后肺部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潮气量 婴儿 循环紧闭麻醉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 多形核中性白细胞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细胞介素-6 白细胞介素-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等容血液稀释联合自体成分血回输在产科前置胎盘患者的应用 被引量:5
5
作者 范琦慧 张伟峰 严海雅 《浙江医学》 CAS 2010年第10期1506-1508,共3页
目的 研究急性等容血液稀释联合自体成分血回输对前置胎盘患者分娩前后RBC、Hb、HCT和PLT的影响,并观察术中出血量及出血并发症,探讨在前置胎盘患者中应用该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 选择2008年1月至12月期间在我院住院行择期剖宫产... 目的 研究急性等容血液稀释联合自体成分血回输对前置胎盘患者分娩前后RBC、Hb、HCT和PLT的影响,并观察术中出血量及出血并发症,探讨在前置胎盘患者中应用该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 选择2008年1月至12月期间在我院住院行择期剖宫产分娩的前置胎盘患者共30例,根据是否进行自体输血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患者予术前急性等容血液稀释联合术中自体成分输血,对照组不进行自体输血,观察和比较患者手术前后血液学指标(RBC、Hb、HCT和PLT)的变化、术中出血量和异体血输注情况.结果 研究组术后血中RBC、Hb、HCT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但两组PLT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和Hb含量的术前术后变化均小于对照组(均P〈0.05);研究组异体输血及子宫切除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等容血液稀释联合自体成分血回输可减少产科前置胎盘患者的术中出血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血回输 成分输血 前置胎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硬联合麻醉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产妇剖宫产中的应用 被引量:3
6
作者 叶松 金啸 +1 位作者 孙志强 余旭琦 《中国乡村医药》 2017年第2期12-13,共2页
目的观察腰硬联合麻醉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产妇剖宫产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我院妇产科收治行剖宫产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产妇100例为观察对象,产妇均给予腰硬联合麻醉,观察麻醉前及麻醉后15分钟心电图、血压、血氧... 目的观察腰硬联合麻醉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产妇剖宫产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我院妇产科收治行剖宫产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产妇100例为观察对象,产妇均给予腰硬联合麻醉,观察麻醉前及麻醉后15分钟心电图、血压、血氧饱和度(Sp O2)、心率(HR)情况,统计麻醉起效时间及新生儿娩出时间、麻醉效果、术后24小时并发症及新生儿1分钟Apgar评分。结果所有产妇麻醉效果均较好,麻醉起效时间、新生儿娩出时间均较短;麻醉后低血压发生率为11.0%,心动过缓发生率为10.0%,新生儿窒息发生率2.0%。结论腰硬联合麻醉在行剖宫产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产妇的麻醉效果较好,麻醉起效快、胎儿娩出快,产妇生命体征较平稳,术后并发症少,对新生儿影响较小,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硬联合麻醉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剖宫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天性食管闭锁合并气管食管瘘患者的麻醉管理
7
作者 严海雅 叶松 余萍 《浙江临床医学》 2007年第7期984-984,共1页
关键词 先天性食管闭锁 气管食管瘘 麻醉管理 消化道畸形 新生儿期 手术治疗 发病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侏儒产妇的剖宫产麻醉1例 被引量:2
8
作者 李鼎 叶松 +1 位作者 李茹 严海雅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359-1359,共1页
产妇,年龄20岁,因“孕36周先兆早产,臀位,侏儒症”拟行急诊剖宫产术。体格检查如下:神志清,精神可。无特殊面容,Mallampati评分Ⅱ级,无短颈,腰部脊柱向左侧弯明显,心肺听诊无殊,腹隆符合孕周,神经系统检查未见异常。产妇体... 产妇,年龄20岁,因“孕36周先兆早产,臀位,侏儒症”拟行急诊剖宫产术。体格检查如下:神志清,精神可。无特殊面容,Mallampati评分Ⅱ级,无短颈,腰部脊柱向左侧弯明显,心肺听诊无殊,腹隆符合孕周,神经系统检查未见异常。产妇体重48妇,身高120cm,既往无手术史和麻醉史,无服用如阿司匹林等会影响药物出凝血功能的药物史,急诊血常规和出凝血检查未见明显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剖宫产术 产妇体重 侏儒症 麻醉 神经系统检查 出凝血功能 先兆早产 体格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罗哌卡因联合利多卡因骶管阻滞对小儿腹腔镜斜疝手术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 被引量:15
9
作者 纪淑敏 沈燕平 邹汶航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CAS 2016年第11期100-102,共3页
目的评价罗哌卡因联合利多卡因骶管阻滞对小儿腹腔镜斜疝手术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5年10月宁波市妇女儿童医院收治的70例择期小儿斜疝手术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35例与试验组35例,2组均给予术前常规检查,全麻插入喉... 目的评价罗哌卡因联合利多卡因骶管阻滞对小儿腹腔镜斜疝手术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5年10月宁波市妇女儿童医院收治的70例择期小儿斜疝手术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35例与试验组35例,2组均给予术前常规检查,全麻插入喉罩后,采用7号头皮注射针头针刺进入骶管裂孔,对照组向内注入1%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混合液1 m L/kg;试验组向内注入0.25%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和0.25%盐酸罗哌卡因注射液混合液1 m L/kg;行小儿腹腔镜斜疝手术,术中持续泵入丙泊酚注射液4-6 m L/kg并容量控制通气给氧。比较2组手术结束时、手术结束后(0、0.5、1、2、4、8及24 h)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视觉满意度评分(visual satisfaction scored,VSS)以及不良反应。结果试验组感觉及诱导阻滞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患者术后2 h VAS评分试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术后0.5 h、术后1 h,试验组V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术后下肢麻木不适持续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术后患儿躁动发生率8.5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4.29%(P〈0.05)。试验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5.7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5.71%(P〈0.05)。结论罗哌卡因联合利多卡因骶管阻滞对小儿斜疝手术的麻醉效果显著,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哌卡因 利多卡因 联合治疗 骶管阻滞 小儿斜疝手术 麻醉效果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剂量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在小儿麻醉维持中的麻醉效果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余旭琦 胡琼 +2 位作者 吕莹波 王芬 罗莹 《中国现代医生》 2022年第18期160-162,166,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瑞芬太尼复核丙泊酚在小儿麻醉维持中的麻醉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月宁波市妇女儿童医院全身麻醉患儿240例,按麻醉方案差异将患儿均分三组。甲组全麻采用0.1μg/(kg·min)瑞芬太尼+5 mg/(kg·h)丙泊...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瑞芬太尼复核丙泊酚在小儿麻醉维持中的麻醉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月宁波市妇女儿童医院全身麻醉患儿240例,按麻醉方案差异将患儿均分三组。甲组全麻采用0.1μg/(kg·min)瑞芬太尼+5 mg/(kg·h)丙泊酚,乙组全麻采用0.15μg/(kg·min)瑞芬太尼+5 mg/(kg·h)丙泊酚,丙组全麻0.2μg/(kg·min)瑞芬太尼+5 mg/(kg·h)丙泊酚,观察不同时间点的心率、平均动脉压、麻醉后不良反应等。结果三组患者心率与平均动脉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丙泊酚使用量甲组最大,丙组最小,瑞芬太尼使用量丙组最大,甲组最小;患儿术后恢复自主呼吸时间、拔管时间甲组>乙组>丙组(P<0.05),丙组患儿苏醒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丙组(7.50%)<乙组(17.50%)<甲组(25.0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用于小儿全身麻醉具有明显的麻醉效果。不同剂量瑞芬太尼对心率、平均动脉压影响较小,麻醉效果安全。而0.2μg/(kg·min)复合5 mg/(kg·h)丙泊酚麻醉在小儿术后恢复较好,并发症少,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芬太尼 丙泊酚 小儿全身麻醉 麻醉效果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罗哌卡因蛛网膜下隙阻滞分娩镇痛的剂量-效应关系 被引量:11
11
作者 蔡晓雷 钟惠珍 +3 位作者 甘果 袁力勇 黄建平 方春峰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9年第1期90-93,共4页
目的:确定罗哌卡因(ropivacaine,Rop)蛛网膜下隙分娩镇痛的剂量~效应关系。方法:100名拟实施分娩镇痛初产妇,按蛛网膜下隙Rop剂量不同,随机分为Rop 1.0mg(R。)组、1.5mg(R2)组、2.2mg(Rj)组及3.3mg(R4)组,每组25... 目的:确定罗哌卡因(ropivacaine,Rop)蛛网膜下隙分娩镇痛的剂量~效应关系。方法:100名拟实施分娩镇痛初产妇,按蛛网膜下隙Rop剂量不同,随机分为Rop 1.0mg(R。)组、1.5mg(R2)组、2.2mg(Rj)组及3.3mg(R4)组,每组25名。有效镇痛的标准为蛛网膜下隙注射Rop 10min内产妇宫缩时VAS评分0~2cm。运用概率单位回归分析(Probit法),建立有效镇痛产妇比例的概率单位(Z值)与蛛网膜下隙Rop对数剂量的回归关系方程,并计算Rop的E%及E%。结果:有效镇痛产妇比例的概率单位(Z值)与Rop对数剂量的回归关系方程为:Probit(Z)=-1.00478±5.67816(10g剂量);Rop蛛网膜下隙分娩镇痛的ED50为1.50mg(95%可信区间:1.31~1.70mg),ED。为2.93mg(95%可信区间:2.42~4.16mg)。结论:Rop蛛网膜下隙分娩镇痛的ED50为1.50mg,ED95为2.93m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哌卡因 蛛网膜下隙 分娩镇痛 剂量 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艾司氯胺酮预防无痛人工流产术中丙泊酚注射痛的有效剂量 被引量:17
12
作者 沈燕平 殷利军 +1 位作者 庄文明 严海雅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22年第6期660-664,共5页
目的:探讨艾司氯胺酮预防无痛人流术中丙泊酚注射痛的有效剂量。方法:选择2021年11月至12月拟择期行无痛人流术患者,年龄20~40岁,ASAⅠ~Ⅱ级,BMI 19~26 kg/m^(2)。采用改良序贯法进行试验,艾司氯胺酮初始剂量为0.2 mg/kg,相邻患者艾司... 目的:探讨艾司氯胺酮预防无痛人流术中丙泊酚注射痛的有效剂量。方法:选择2021年11月至12月拟择期行无痛人流术患者,年龄20~40岁,ASAⅠ~Ⅱ级,BMI 19~26 kg/m^(2)。采用改良序贯法进行试验,艾司氯胺酮初始剂量为0.2 mg/kg,相邻患者艾司氯胺酮剂量梯度为0.02 mg/kg,当出现丙泊酚注射痛阳性,下一例采用高一级剂量,反之采用低一级剂量,待出现七个上下交叉拐点则停止试验。采用Probit法计算艾司氯胺酮的半数有效剂量(ED_(50))和95%有效剂量(ED_(95))及其95%置信区间(CI)。记录注药前(T_(0))、艾司氯胺酮注射后(T_(1))、丙泊酚注射后(T_(2))、手术结束时(T_(3))的平均动脉压(MAP)、血氧饱和度(SpO_(2))和心率(HR)。同期观察并记录苏醒时间、恶心呕吐、谵妄、视觉异常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艾司氯胺酮预防丙泊酚注射痛的ED_(50)和ED_(95)及95%CI为0.135(0.116~0.149)mg/kg和0.170(0.153~0.252)mg/kg。与T_(0)比较,T_(1)时MAP升高,T_(2)时MAP降低,T_(2)时SpO_(2)降低(P<0.05),苏醒时间为(7.2±3.1)min,所有患者均未发生恶心呕吐、术后躁动、谵妄及视物异常等不良反应情况。结论:艾司氯胺酮缓解丙泊酚注射痛的ED_(50)和ED_(95)分别为0.135 mg/kg和0.170 mg/kg。小剂量艾司氯胺酮可以有效预防无痛人工流产术中丙泊酚注射痛并维持患者血流动力学平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司氯胺酮 丙泊酚 注射痛 人工流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髂腹股沟及髂腹下神经阻滞联合腹直肌鞘阻滞在腹腔镜小儿疝高位结扎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33
13
作者 吴云 金啸 叶松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973-976,共4页
目的评价超声引导下髂腹股沟/髂腹下神经阻滞联合腹直肌鞘阻滞在腹腔镜腹股沟疝囊高位结扎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12月间在宁波市妇女儿童医院行腹腔镜下腹股沟疝囊高位结扎术的手术患儿5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I级、年龄... 目的评价超声引导下髂腹股沟/髂腹下神经阻滞联合腹直肌鞘阻滞在腹腔镜腹股沟疝囊高位结扎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12月间在宁波市妇女儿童医院行腹腔镜下腹股沟疝囊高位结扎术的手术患儿5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I级、年龄4~8岁,按随机数余数分组法分为超声组(U组)和骶管神经阻滞组(C组),每组25例,均采用丙泊酚、芬太尼诱导七氟烷维持、喉罩,机控呼吸的麻醉方法。U组两侧4个位点分别行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并注入0.15%罗哌卡因混合液0.1 m L·kg^(-1),C组行骶管神经阻滞并注人相同局麻药0.75 m L·kg^(-1)。采用北美疼痛行为评估量表(CHEOPS)按评分对患儿在术后恢复室(PACU)的不同时间点及回到病房后的每个时间点做术后疼痛评估,统计应用曲马多镇痛病例数,出院前对患儿家长行满意度调查。结果 U组患儿在PACU、回病房后4及8 h的疼痛评分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回病房后需要曲马多镇痛:U组7例;C组6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U组患儿家长满意度评分3(2,3)与C组3(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术中及术后均无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对于儿童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超声引导下的髂腹股沟/髂腹下神经阻滞联合腹直肌鞘阻滞能提供和骶管神经阻滞相当的镇痛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髂腹股沟/髂腹下神经阻滞 腹直肌鞘阻滞 小儿疝高位结扎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剂量艾司氯胺酮预防无痛人工流产患者丙泊酚注射痛的效果 被引量:20
14
作者 沈燕平 殷利军 庄文明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269-1273,共5页
目的探讨小剂量艾司氯胺酮预防无痛人工流产患者丙泊酚注射痛(PIP)的效果。方法选择行无痛人流患者198例,年龄18~50岁,BMI 19~26 kg/m^(2),ASA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三组:生理盐水组(C组)、利多卡因组(L组)和艾司氯胺酮... 目的探讨小剂量艾司氯胺酮预防无痛人工流产患者丙泊酚注射痛(PIP)的效果。方法选择行无痛人流患者198例,年龄18~50岁,BMI 19~26 kg/m^(2),ASA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三组:生理盐水组(C组)、利多卡因组(L组)和艾司氯胺酮组(E组),每组66例。C组静脉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5 ml,L组静脉注射利多卡因0.5 mg/kg,E组静脉注射艾司氯胺酮0.15 mg/kg。每组静脉注射相应药物60 s后,以0.2 ml/s的速度静脉注射丙泊酚2 mg/kg。采用Ambesh四分法评价PIP发生情况。记录麻醉前、手术开始前和手术结束时的HR、SBP、DBP。记录术中丙泊酚总用量、麻醉时间、手术时间、苏醒时间。记录去氧肾上腺素和阿托品使用情况。记录术中低血压、低氧血症、心动过缓、谵妄、恶心呕吐、体动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C组比较,L组和E组中重度疼痛和PIP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与L组比较,E组轻度疼痛和PIP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与E组比较,手术开始前C组和L组SBP和DBP明显降低,术中丙泊酚总用量明显增多,麻醉时间和苏醒时间明显延长,低氧血症及需托下颌的发生率均明显升高(P<0.05)。三组患者术中低血压、心动过缓、恶心呕吐、谵妄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小剂量艾司氯胺酮(0.15 mg/kg)可有效抑制无痛人工流产术中丙泊酚注射痛,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并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可安全用于无痛人工流产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司氯胺酮 丙泊酚 注射痛 人工流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h(D)阴性血型剖宫产术产妇输血方案探讨 被引量:22
15
作者 周春波 严海雅 余萍 《中国输血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48-251,共4页
目的探讨Rh(D)阴性血型剖宫产术产妇的输血方案。方法 Rh(D)阴性血型孕足月剖宫术产妇57名,分为5组:Ⅰ组(n=30)产妇术前Hb≥110 g/L,Hct≥33%,麻醉前实施稀释式自体输血。Ⅱ组(n=17)产妇术前Hb(100~110)g/L,Hct 30%~33%,麻醉前实施成... 目的探讨Rh(D)阴性血型剖宫产术产妇的输血方案。方法 Rh(D)阴性血型孕足月剖宫术产妇57名,分为5组:Ⅰ组(n=30)产妇术前Hb≥110 g/L,Hct≥33%,麻醉前实施稀释式自体输血。Ⅱ组(n=17)产妇术前Hb(100~110)g/L,Hct 30%~33%,麻醉前实施成分式自体输血。Ⅲ组(n=5)产妇术前Hb(80~100)g/L,Hct24%~30%,放弃常规备异体血。Ⅳ组(n=3)产妇术前Hb<80 g/L,Hct<24%,输血科保存备用红细胞制品2 U。Ⅴ组(n=2)为急诊手术,麻醉前无法实施自体输血且存在产科出血的高危因素(胎盘早剥和前置胎盘出血),术中发生大出血无法短时间内获得异体红细胞者,紧急情况下实施回收式自体输血。结果Ⅰ组、Ⅱ组、Ⅲ组均未输注异体红细胞,Ⅳ组有2例输注2 U融化洗涤冰冻红细胞,Ⅴ组2例出血量在4 000 ml以上,分别回收自体浓缩红细胞270 ml和350 ml,同时输注了异体红细胞及其他血液成分。结论针对Rh(D)阴性血型剖宫产术产妇的不同情况,术前制定合理的输血方案,可以提高围术期安全性,并可有效节约血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血 自体 RH-HR血型系统 剖宫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输血与血液保护研究热点解析 被引量:5
16
作者 卫新 严海雅 +2 位作者 冷玉芳 张卫 杨建军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25-328,共4页
随着手术患者逐年增多,围术期输血与血液保护对于缓解血源紧张、减少输血危害具有越来越重要的临床意义。输血与血液保护的目标是通过整合所有可以使用的措施,减少异体血输注,进而改善患者的预后。手术患者是输血的主要人群,麻醉科医师... 随着手术患者逐年增多,围术期输血与血液保护对于缓解血源紧张、减少输血危害具有越来越重要的临床意义。输血与血液保护的目标是通过整合所有可以使用的措施,减少异体血输注,进而改善患者的预后。手术患者是输血的主要人群,麻醉科医师是围术期输血与血液保护的主要实施者。本文解析近年来临床上输血与血液保护领域的研究热点,如术前贫血补铁治疗、氨甲环酸的临床应用、老年及新生儿的异体输血、产科及恶性肿瘤手术的自体血回输等,为麻醉科医师临床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科医师 血液保护 自体血回输 氨甲环酸 恶性肿瘤手术 异体输血 围术期输血 主要实施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瑞芬太尼病人静脉自控镇痛用于分娩镇痛 被引量:18
17
作者 甘果 李诚 +2 位作者 袁力勇 黄建平 方春峰 《医学研究杂志》 2011年第9期87-91,共5页
目的评价瑞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PCIA)的分娩镇痛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ASAⅠ、单胎初产妇60名,分为瑞芬太尼PCIA组及罗哌卡因硬膜外自控分娩镇痛(PCEA)组,每组30例。产妇宫口开张≥3cm时,0.001%瑞芬太尼PCIA组参数设定为:单次剂量1.5ml、... 目的评价瑞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PCIA)的分娩镇痛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ASAⅠ、单胎初产妇60名,分为瑞芬太尼PCIA组及罗哌卡因硬膜外自控分娩镇痛(PCEA)组,每组30例。产妇宫口开张≥3cm时,0.001%瑞芬太尼PCIA组参数设定为:单次剂量1.5ml、锁定时间3min、无背景剂量;0.15%罗哌卡因PCEA组于L3~4间隙行硬膜外穿刺置管后,推注罗哌卡因10ml;20min后硬膜外导管接入PCA仪,PCEA参数设定为:单次剂量2ml、锁定时间15min、背景剂量6ml/h。以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警觉-镇静(OAA/S)法、改良Bromage法分别评估两组产妇的镇痛效果、镇静及运动神经阻滞程度,并记录两组产妇第1、第2、第3产程时间、PCA总按压次数与有效按压次数比、新生儿Apgar评分、脐动脉血气、产妇分娩镇痛期间头晕、恶心、呕吐、瘙痒、血压/心率下降、呼吸抑制、尿潴留、发热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产妇镇痛实施前后疼痛程度均下降。活跃期每30min及宫口开全、胎儿娩出时间点VAS评分PCIA组均高于PCEA组(P<0.05),表明PCIA组虽有一定的镇痛效果,但不及PCEA组;与PCEA组相比,PCIA组活跃期缩短(P<0.05);两组的剖宫产、器械助产及顺产数相似;PCIA组产妇头晕、恶心/呕吐、瘙痒及尿潴留的发生率明显高于PCEA组(P<0.05),而产后发热PCEA组较高。两组产妇分娩镇痛期间均未出现呼吸、循环抑制,新生儿Apgar评分及脐动脉血气亦在正常范围。结论 0.001%瑞芬太尼以单次剂量1.5ml、锁定时间3min的PCIA模式行分娩镇痛,具有一定的镇痛效果;不良反应特别对母婴的呼吸、循环影响轻微。对存在椎管内穿刺禁忌或穿刺操作失败的产妇,瑞芬太尼PCIA可作为一种替代的分娩镇痛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芬太尼 病人静脉自控镇痛 分娩镇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置胎盘患者自体血浆分离联合术中自体血回收的可行性 被引量:10
18
作者 卢子会 周春波 +1 位作者 黄长顺 严海雅 《浙江医学》 CAS 2014年第4期289-292,310,共5页
目的观察自体血浆分离联合术中自体血回收应用于产科前置胎盘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择期行剖宫产术的前置胎盘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每组20例。Ⅰ组:术前自体血浆分离联合术中自体血回收组;Ⅱ组:单纯术中自体血回收... 目的观察自体血浆分离联合术中自体血回收应用于产科前置胎盘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择期行剖宫产术的前置胎盘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每组20例。Ⅰ组:术前自体血浆分离联合术中自体血回收组;Ⅱ组:单纯术中自体血回收组;Ⅲ组:按需输注异体血。分别于入手术室后(T_1)、采血后10min(T_2)、自体血回输前10 min(T_3)、回输后10min(T_4)、术后6h(T_5)以及术后24h(T_6)抽取静脉血测定Hb、Hct、Plt、PT、APTT、FIB;记录3组血流动力学变化和胎心、新生儿评分、脐动脉血气分析结果以及术中失血量、输液、输血量。结果3组血流动力学变化和胎心、新生儿评分、脐动脉血气分析结果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T4、T5时点,Ⅰ组的Plt升高与Ⅱ、Ⅲ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的PT在T4时点恢复正常,与Ⅱ、Ⅲ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Ⅲ组血浆输入与Ⅰ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组红细胞输入与Ⅰ、Ⅱ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自体血浆分离联合术中自体血回收或单纯术中自体血回收用于在产科前置胎盘患者安全可行,可减少异体血的输注,节约血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浆分离 自体输血 前置胎盘 剖宫产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脉预注硫酸镁抑制丙泊酚注射痛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陈仁军 胡春涛 +1 位作者 袁力勇 刘功俭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12年第1期29-32,共4页
目的:评价静脉预注硫酸镁对丙泊酚注射痛的防治作用。方法:160例ASAⅠ~Ⅱ拟行择期外科、妇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M、L、K及S组,每组40例。右侧手背静脉置入20 G套管针作为试验用药及全麻诱导通路,距腕部5 cm处扎橡皮静脉止血带。M组、L组... 目的:评价静脉预注硫酸镁对丙泊酚注射痛的防治作用。方法:160例ASAⅠ~Ⅱ拟行择期外科、妇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M、L、K及S组,每组40例。右侧手背静脉置入20 G套管针作为试验用药及全麻诱导通路,距腕部5 cm处扎橡皮静脉止血带。M组、L组、K组、S组分别静脉注射20 mg/kg硫酸镁、0.5 mg/kg利多卡因、0.3 mg/kg氯胺酮及生理盐水5 ml。注药1 min后松开止血带,以0.5 ml/s静脉注射1%丙泊酚2 mg/kg。以口述描绘评分法(VRS)评估各组患者丙泊酚注射痛的发生率及其严重程度。记录给药前、松开止血带后、麻醉诱导完成后、气管插管即刻各组患者的MAP、HR。结果:M组、L组、K组及S组丙泊酚注射痛发生率分别为25%、55%、50%和95%,M组、L组、K组注射痛发生率均明显低于S组(P<0.01);M组与L组丙泊酚注射痛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组与K组、L组与K组丙泊酚注射痛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M组、L组、K组与S组比较,丙泊酚注射痛的严重程度均明显下降(P<0.01);而M组、L组与K组间丙泊酚注射痛的严重程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患者的MAP、HR基本稳定。结论:结合止血带技术,静脉预注20 mg/kg硫酸镁、0.5 mg/kg利多卡因、0.3 mg/kg氯胺酮均能有效抑制丙泊酚注射痛的发生及其严重程度,且对血压、心率影响轻微,其中以硫酸镁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镇痛 硫酸镁 丙泊酚 利多卡因 氯胺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舒芬太尼与芬太尼腰硬联合阻滞用于分娩镇痛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周春波 严海雅 +2 位作者 叶松 李茹 周巧云 《浙江医学》 CAS 2012年第12期1080-1081,共2页
腰硬联合阻滞用于分娩镇痛起效迅速,镇痛完善,药物种类和剂量选择适宜后运动阻滞作用轻微,对胎儿无不良影响[1].目前该技术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国内镇痛药物多选用芬太尼,而舒芬太尼具有快速减缓分娩时疼痛且对产程几乎无影响的优点,在国... 腰硬联合阻滞用于分娩镇痛起效迅速,镇痛完善,药物种类和剂量选择适宜后运动阻滞作用轻微,对胎儿无不良影响[1].目前该技术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国内镇痛药物多选用芬太尼,而舒芬太尼具有快速减缓分娩时疼痛且对产程几乎无影响的优点,在国外已广泛用于分娩镇痛,但国内报道较少.本研究通过比较舒芬太尼与芬太尼腰硬联合阻滞用于分娩镇痛,观察其效果及安全性,旨在寻找有效的药物及安全简单的操作方法用于分娩镇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硬联合阻滞 分娩镇痛 舒芬太尼 运动阻滞作用 药物种类 剂量选择 不良影响 镇痛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