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初加工方法对咖啡豆风味化合物和感官特性的影响
1
作者 肖克 翟慧楠 +2 位作者 胡荣锁 于鑫欣 董文江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2-32,共11页
本研究旨在探究不同初加工处理方法对阿拉比卡咖啡理化特性、风味和感官特性的影响。通过电子鼻和感官分析评价不同初加工咖啡样品的感官风味,主成分分析(PCA)对不同初加工方法进行区分,并利用皮尔逊相关系数分析初加工方法与产生的风... 本研究旨在探究不同初加工处理方法对阿拉比卡咖啡理化特性、风味和感官特性的影响。通过电子鼻和感官分析评价不同初加工咖啡样品的感官风味,主成分分析(PCA)对不同初加工方法进行区分,并利用皮尔逊相关系数分析初加工方法与产生的风味化合物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理化指标方面,不同初加工方法对咖啡样品的总可滴定酸度(TA)、总可溶性固形物(TSS)和pH具有显著影响(P<0.05),其中,湿法加工(CS)的pH最高。初加工方法对咖啡样品中的生物碱、绿原酸和有机酸等风味化合物含量影响较大,干法处理Ⅰ(GA)的咖啡因含量最高(12.32 mg/g DW),蜜处理Ⅰ(MA)拥有最高的葫芦巴碱含量(3.71 mg/g DW),湿法加工(CS)导致咖啡样品具有最低的绿原酸含量和最高的有机酸含量。此外,电子鼻结果显示,不同初加工方法制备的咖啡香气化合物含量差异显著,相较于人工评测,电子感官分析可以更有效地对不同初加工方法进行区分。该研究结果明晰了不同初加工方法对咖啡的化学组成及感官风味的影响,对咖啡风味品质提升及对优质产品的筛选和鉴别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拉比卡咖啡 初加工处理 理化特性 风味化合物 电子感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鼠李糖乳杆菌发酵枸杞汁营养与风味特性及其抗氧化活性和体外抑制黄嘌呤氧化酶活性的研究
2
作者 安欣 李桐彤 +3 位作者 胡佳雪 刘慧燕 方海田 魏晓博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39-247,共9页
本文以药食同源的宁夏枸杞干果(Lyciumbarbarum L.)为原料,利用鼠李糖乳杆菌对其进行发酵,以黄嘌呤氧化酶抑制率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实验优化发酵工艺,并对发酵枸杞汁的发酵特性、营养和风味特性以及抗氧化活性进行研究... 本文以药食同源的宁夏枸杞干果(Lyciumbarbarum L.)为原料,利用鼠李糖乳杆菌对其进行发酵,以黄嘌呤氧化酶抑制率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实验优化发酵工艺,并对发酵枸杞汁的发酵特性、营养和风味特性以及抗氧化活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鼠李糖乳杆菌发酵枸杞汁的最佳发酵工艺为发酵时间28 h、发酵温度34℃、接种量4%,在此条件下,发酵枸杞汁对黄嘌呤氧化酶的抑制率为79.40%,pH为4.44±0.04,活菌数可达9.5±0.005 lg CFU/mL。与未发酵枸杞汁相比,发酵枸杞汁的可溶性蛋白、总酚和总黄酮含量显著降低(P<0.05),总糖含量增加。此外,GC-IMS分析结果表明发酵后枸杞汁有较多醇类物质产生,增加其独有的发酵香气。体外抗氧化活性分析结果表明发酵后枸杞汁的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显著提高了186.5%(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枸杞 鼠李糖乳杆菌 黄嘌呤氧化酶 抗氧化能力 风味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