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面向对象的无人机遥感影像区域滑坡承灾体信息提取研究
1
作者 毛正君 李欢 +3 位作者 石硕杰 孙婕文 仲佳鑫 于海泳 《工程地质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1-185,共15页
采用无人机遥感获取低成本、高空间分辨率且实时的影像,并基于面向对象分类自动提取滑坡承灾体信息意义重大。本文以宁夏固原市彭阳县红河镇为研究区,基于无人机遥感获取分辨率为0.13 m的174 km^(2)正射影像,在分析其滑坡承灾体影像特征... 采用无人机遥感获取低成本、高空间分辨率且实时的影像,并基于面向对象分类自动提取滑坡承灾体信息意义重大。本文以宁夏固原市彭阳县红河镇为研究区,基于无人机遥感获取分辨率为0.13 m的174 km^(2)正射影像,在分析其滑坡承灾体影像特征后,设定实验区并采用多尺度分割和单一尺度分割两种面向对象的滑坡承灾体信息提取方法,比较了基于两种尺度分割的滑坡承灾体信息提取精度和时间效率,通过方案优化实现了研究区滑坡承灾体信息提取。结果表明:(1)通过引入反映分割结果的均质性的局部方差指数,对实验区进行多尺度分割的最优分割尺度划分,通过构建光谱、范围、形状特征规则,能够依次在不同层次上提取出相应的承灾体信息;(2)在多尺度分割的基础上结合试算设置实验区单一分割尺度,承灾体信息提取的总体精度和Kappa系数虽逊于多尺度分割但相差不大,所需时间不到多尺度分割的四分之一;(3)综合考虑研究区滑坡承灾体空间分布、影像特征信息和实验区滑坡承灾体信息提取结果,确定研究区单一分割尺度优化方案。研究结果以期为区域滑坡承灾体信息提取、滑坡风险评估及风险管理提供必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承灾体 无人机遥感 面向对象分类 尺度分割 信息提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夏盐池县生态系统水分利用效率时空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1
2
作者 马龙龙 易志远 +4 位作者 魏采用 周峰 李明涛 乔成龙 杜灵通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50-660,共11页
水分利用效率(WUE)是衡量植物光合固碳和水分消耗之间权衡关系的重要指标。研究区域植被WUE的时空变化特征对区域生态恢复、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与开发等方面至关重要。本研究基于MODIS的GPP和ET数据评估2000—2019年盐池县植被WUE的时空... 水分利用效率(WUE)是衡量植物光合固碳和水分消耗之间权衡关系的重要指标。研究区域植被WUE的时空变化特征对区域生态恢复、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与开发等方面至关重要。本研究基于MODIS的GPP和ET数据评估2000—2019年盐池县植被WUE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主要的影响因子。结果表明:(1)2000—2019年盐池县的ET和GPP分别以7.61 mm·a^(-1)和7.23 g C·m^(-2)·a^(-1)的速率显著增加,空间上呈西北高东南低的分布特征,具有较强的空间异质性。(2)近20 a,盐池县植被WUE变化范围在0.80~1.11 g C·kg^(-1)·H_(2)O之间,多年均值为0.91 g C·kg^(-1)·H_(2)O,年际变化不显著;从空间上来看,全县WUE存在较强的异质性,高值主要分布在东北部,低值位于西南部。(3)近20 a,宁夏盐池县WUE在空间上有54.70%的区域呈上升趋势,主要分布在东北部;45.30%的区域以下降趋势为主。未来,盐池县61.48%区域的植被WUE变化趋势具有较强的同向持续性;而38.52%的区域将会发生逆转。(4)在不同研究时段,各土地利用类型的WUE均表现为:林地>耕地>草地。(5)在年际尺度上,植被WUE与GPP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而与ET不相关;GPP的变化主要与ET、NDVI和降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这表明盐池县植被恢复在增强植被生产力的同时,也加剧了区域水分消耗,为盐池未来生态植被重建和水资源的合理开发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分利用效率 总初级生产力 蒸散 荒漠草原 生态恢复 宁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宁夏遥感大数据平台的地表水体提取与应用 被引量:1
3
作者 孙婕文 闫亭廷 《宁夏工程技术》 CAS 2022年第1期51-55,共5页
在建设宁夏遥感大数据服务平台的基础上,给出了深度学习智能化信息提取工具的模块构成、界面基本组成和提取地表水体的操作方法;以大武口区作为研究区,基于高分一号和高分二号影像数据,通过宁夏遥感大数据服务平台的地表水体信息提取工... 在建设宁夏遥感大数据服务平台的基础上,给出了深度学习智能化信息提取工具的模块构成、界面基本组成和提取地表水体的操作方法;以大武口区作为研究区,基于高分一号和高分二号影像数据,通过宁夏遥感大数据服务平台的地表水体信息提取工具,对影像数据进行自动化提取实验及深度学习模型训练。结果表明,大武口区地表水体深度学习模型提取精度为88.56%,平均正检率为82.2%,平均漏检率为10%,实地踏勘验证结果准确,可以满足实际生产需求,对宁夏回族自治区开展环境保护工作具有长远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大数据平台 地表水体提取 生态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灌丛总初级生产力和蒸散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模拟——以宁夏盐池县荒漠草原区为例
4
作者 袁洪艺 杜灵通 +5 位作者 乔成龙 王玉霞 薛斌 魏采用 周峰 李明涛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3515-3524,共10页
荒漠草原区人工灌丛生态系统的总初级生产力(GPP)和蒸散(ET)如何响应全球气候变化,不仅是全球变化生态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也关乎干旱半干旱风沙区生态建设的可持续性。利用参数优化后的生物群区生物地球化学循环(Biome⁃BGC)模型和气象环... 荒漠草原区人工灌丛生态系统的总初级生产力(GPP)和蒸散(ET)如何响应全球气候变化,不仅是全球变化生态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也关乎干旱半干旱风沙区生态建设的可持续性。利用参数优化后的生物群区生物地球化学循环(Biome⁃BGC)模型和气象环境驱动数据,考虑不同气候变化情景和未来趋势,模拟了盐池荒漠草原区人工灌丛生态系统GPP和ET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1)增温会显著抑制生态系统的GPP,大幅度的增温(3℃)会导致GPP急剧下降,但增温对ET的抑制作用非常微弱;(2)降水是限制ET变化的重要因素,相对于增温诱发干旱胁迫所引起的ET小幅下降,降水多寡则更直接地控制着生态系统的ET大小;(3)中国西北地区未来气候的“暖湿化”趋势和大气CO_(2)浓度升高会对荒漠草原区人工灌丛生态系统产生综合驱动效应,增强陆地和大气间的碳水交换通量。研究成果可为干旱半干旱区应对全球变化及指导地方政府制定生态保护修复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灌丛生态系统 生物群区生物地球化学循环(Biome⁃BGC)模型 总初级生产力 蒸散 气候变化 盐池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遥感技术在绿色矿山建设和评估中的应用 被引量:1
5
作者 闫亭廷 《当代化工研究》 CAS 2024年第4期121-123,共3页
遥感技术作为依据电磁波理论,应用各种传感仪器对远距离目标所辐射和反射的电磁波信息进行收集、处理并最后成像,从而对地面各种地物目标进行探测和识别的一种综合技术,在绿色矿山建设和评估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着重探讨遥感技... 遥感技术作为依据电磁波理论,应用各种传感仪器对远距离目标所辐射和反射的电磁波信息进行收集、处理并最后成像,从而对地面各种地物目标进行探测和识别的一种综合技术,在绿色矿山建设和评估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着重探讨遥感技术在绿色矿山建设和评估中的有效运用,并深入分析遥感技术的发展趋势,以为绿色矿建建设和评估提供全新方案。研究结果表明,遥感技术在矿区地形地貌监测、环境影响评估、矿山生态系统恢复评估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且在后期发展中,遥感技术会逐步向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整合、无人机(UAV)技术广泛应用等趋势前进,旨在绿色矿山建设和评估中发挥出更大的技术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矿山 遥感技术 地形地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典型黄土-泥岩接触面滑坡变形监测分析与复活机制研究——以宁夏S204线大泉沟滑坡为例 被引量:1
6
作者 顾小军 赵春瑶 +3 位作者 肖强 赵龙飞 李子旭 闫亚亚 《绿色科技》 2024年第14期203-208,共6页
以宁夏S204线大泉沟黄土-泥岩接触面滑坡为例,通过系统地分析滑坡成因,并结合滑坡工程治理期间变形监测资料,明确滑坡复活的变形破坏模式与特征。结果表明:黄土-泥岩接触面滑坡的复活过程仍受降雨、地下水和人类工程活动影响,降雨和丰... 以宁夏S204线大泉沟黄土-泥岩接触面滑坡为例,通过系统地分析滑坡成因,并结合滑坡工程治理期间变形监测资料,明确滑坡复活的变形破坏模式与特征。结果表明:黄土-泥岩接触面滑坡的复活过程仍受降雨、地下水和人类工程活动影响,降雨和丰富的地下水使滑坡体常年处于饱水状态,黄土底部和泥岩接触面、接触带的岩土体长期处于过湿软塑-饱和状态。同时,受孔隙水压力、动水压力和岩土体自重作用,上覆黄土沿含水量高或饱和的软弱结构面(黄土-泥岩接触面)发生蠕滑变形。人工开挖坡脚,缩短减小滑坡锁固段,使上部土体向临空面发生蠕滑剪切破坏,后缘发生拉裂破坏。因此,滑坡整体形成了蠕滑剪切—拉裂破坏的复活模式,复活过程分为蠕滑和基本稳定2个阶段。通过研究发现此类滑坡的治理除支挡工程外,应注重地下排水工程,降低地下水位,才能有效根治滑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泥岩接触面滑坡 复活滑动 变形监测 蠕滑-拉裂 工程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境适宜性和水资源约束的宁夏稻改旱研究
7
作者 王嘉宁 唐谊娟 +3 位作者 眭颖菲 张露文 包玉斌 顾继升 《地理空间信息》 2024年第8期50-53,71,共5页
从气候条件、立地条件、土壤条件、灌排条件4个方面综合筛选土地适宜性评价因子,使用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测算水稻、小麦、春玉米土地适宜性,进而考虑水资源约束和水稻对于盐碱化耕地的改良作用,进行水稻种植布局优化。结果显示:(1)适宜... 从气候条件、立地条件、土壤条件、灌排条件4个方面综合筛选土地适宜性评价因子,使用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测算水稻、小麦、春玉米土地适宜性,进而考虑水资源约束和水稻对于盐碱化耕地的改良作用,进行水稻种植布局优化。结果显示:(1)适宜种植水稻、小麦、春玉米的耕地分别占各种植面积的71.01%、80.81%和38.85%。(2)假设缩减的水稻面积全部改为玉米,至少需要缩减1005.23 km^(2),此时能够节省水资源8.93亿m^(3),达到最低节水要求。若缩减的水稻面积全部改种小麦,则缩减的水稻面积至少为1129.47 km^(2)。当缩减面积介于1005.23 km^(2)与1129.47 km^(2)之间时,缩减的水稻必须部分转为小麦,部分转为玉米。无论哪种情况,转换为玉米的面积越多,节约的水资源量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夏 稻改旱 土地适宜性评价 种植结构优化 水资源约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遥感生态指数的区域生态质量评价研究
8
作者 严瑾 魏采用 《测绘标准化》 2024年第3期90-96,共7页
生态环境的优劣对于区域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以宁夏为研究区,基于绿度、湿度、热度、干度因子,计算区域遥感生态指数(RSEI),划分生态质量等级,并对RSEI和生态质量的变化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03—2020年宁夏... 生态环境的优劣对于区域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以宁夏为研究区,基于绿度、湿度、热度、干度因子,计算区域遥感生态指数(RSEI),划分生态质量等级,并对RSEI和生态质量的变化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03—2020年宁夏大部分地区生态质量等级为中等及以下,生态质量等级为良好和优的区域较少;宁夏总体生态质量呈现稳定状态,少部分区域生态质量变差,变化频繁的区域分布在银川平原北部和西部地区及卫宁平原北部地区。本研究可以为宁夏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提供借鉴和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 遥感生态指数 生态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夏地质信息化助推“数字政府”建设
9
作者 余国良 齐娟 闫亭廷 《矿产勘查》 2024年第S2期609-614,共6页
当今世界正处于信息化快速发展阶段,依托互联网、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各类数据得到广泛应用,开展数字政府建设,整合各行业数据,打破数据孤岛和解决信息畅享不通等问题,逐步形成统一、高效、科学的数据共享格局。本文以宁夏地质信息... 当今世界正处于信息化快速发展阶段,依托互联网、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各类数据得到广泛应用,开展数字政府建设,整合各行业数据,打破数据孤岛和解决信息畅享不通等问题,逐步形成统一、高效、科学的数据共享格局。本文以宁夏地质信息化建设为例,系统分析了地质资料数字化、信息化的迫切性,阐述宁夏地质信息化建设过程、面临的问题以及今后服务数字政府建设的一些发展方向,以期在地质信息化助推地方数字政府建设方面有所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信息化 数字政府 宁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遥感生态指数的矿区生态质量长时序评价研究——以宁东煤炭开采区为例
10
作者 张娜 魏采用 +1 位作者 杨阳 闫亚亚 《绿色科技》 2024年第22期230-236,共7页
煤炭资源的合理开发和生态环境保护对于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宁东煤炭开采区为研究对象,利用遥感生态指数(RSEI)对2003-2020年的生态环境质量进行时空格局分析。结果表明:该区域整体生态环境质量等级以较差和差为主,生态质量... 煤炭资源的合理开发和生态环境保护对于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宁东煤炭开采区为研究对象,利用遥感生态指数(RSEI)对2003-2020年的生态环境质量进行时空格局分析。结果表明:该区域整体生态环境质量等级以较差和差为主,生态质量较差的地区遍布研究区,生态质量差的区域集中在宁东能源化工基地周边,而生态质量中等的地区则零散分布于宁东镇周边和罗山自然保护区内。通过Mann-Kendall(MK)突变检验法,总结分析了生态环境质量的变化趋势,其中大部分区域发生了2次变化,占比35.80%;频繁变化的区域主要分布在开采区北部煤矿工作区集中区域,这些区域的生态系统稳定性较差。宁东煤炭开采区总体生态质量变好的区域占比为7.55%,主要分布在灵武市马家滩镇和盐池县大水坑镇一带。研究结果为宁东煤炭开采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和合理开采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生态指数 生态环境质量 宁东煤炭开采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无人机遥感的区域黄土滑坡识别及发育特征分析 被引量:7
11
作者 毛正君 石硕杰 +4 位作者 王贵荣 李欢 于海泳 孙婕文 张瑾鸽 《灾害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63-71,共9页
基于无人机遥感的黄土滑坡识别及机理研究正处于快速发展的时期,当前主要集中在单体或小范围的黄土滑坡识别。超前性的在土地利用规划阶段进行区域滑坡研究,是减轻滑坡灾害行之有效的方法。该文以宁夏彭阳县红河镇为研究区,构建了无人... 基于无人机遥感的黄土滑坡识别及机理研究正处于快速发展的时期,当前主要集中在单体或小范围的黄土滑坡识别。超前性的在土地利用规划阶段进行区域滑坡研究,是减轻滑坡灾害行之有效的方法。该文以宁夏彭阳县红河镇为研究区,构建了无人机航摄系统并制作了精度为0.13 m、面积为164 km2的正射影像;进而确定了形态、色调、水文、纹理及微地貌5个识别标志,并结合现场验证确定了180个滑坡;分析了研究区滑坡空间分布、孕灾地貌、平面形态、相对高度、滑动方向,滑坡后缘、滑坡壁及滑坡前缘、滑坡滑动面(带)和滑坡体微地貌特征。研究区黄土滑坡在空间分布上以红河为界呈现南多北少的特点,具有群发性;红河河谷两侧的黄土丘陵提供了滑坡孕灾地貌;平面形态上以半圆形和不规则形的滑坡为主;长度在30~300 m上、长宽比在0~1之间的滑坡数量相对较多;滑坡相对高度主要集中在0~90 m的区间内;滑坡滑动方向以北和西北居多;滑坡后缘多为圈椅状、滑坡壁总体上较为平直、研究区大部分老滑坡的前缘基本没有保存;滑坡滑动面(带)的含水率往往较高;滑坡体的微地貌形态常见的有滑坡洼地、滑坡鼓丘、滑坡台阶和滑坡平台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机遥感 黄土滑坡 滑坡识别 发育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土空间规划的遥感监测技术思考和探讨 被引量:2
12
作者 刘自增 姚建华 +6 位作者 张德政 李欢 黄涛 吕林涛 包玉斌 王科 武丹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22年第2期148-150,共3页
在利用遥感监测技术的过程中,可以严格监测目标事物,并且分析监测结果,通过有效结合遥感监测技术和国土空间规划工作,可以有效规划国土资源和生态环境空间等内容,高效地规划国土空间资源。在国土空间规划中利用遥感监测技术,可以科学地... 在利用遥感监测技术的过程中,可以严格监测目标事物,并且分析监测结果,通过有效结合遥感监测技术和国土空间规划工作,可以有效规划国土资源和生态环境空间等内容,高效地规划国土空间资源。在国土空间规划中利用遥感监测技术,可以科学地布局城乡规划。文章分析了国土空间规划中遥感监测技术的应用,提出针对性的应用对策,提高国土空间规划的科学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土空间 规划工作 遥感监测技术 应用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nVEST模型的宁夏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生境评估与生态廊道构建 被引量:7
13
作者 包玉斌 《宁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2年第3期318-324,共7页
以宁夏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为研究对象,基于生态系统服务和权衡的综合评估模型(InVEST)中生境质量评估功能模块和最小费用距离模型,定量评价土地利用-覆被变化情景下研究区的生境质量,进而开展优先区生境质量的空间分区和生态廊道的构... 以宁夏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为研究对象,基于生态系统服务和权衡的综合评估模型(InVEST)中生境质量评估功能模块和最小费用距离模型,定量评价土地利用-覆被变化情景下研究区的生境质量,进而开展优先区生境质量的空间分区和生态廊道的构建.结果表明,2010—2015年,研究区草地面积增加168.76 km^(2),建设用地面积增加59.38 km^(2),森林、农田、湿地及其他用地的面积分别减少1.26,115.17,13.72,98.0 km^(2);研究区生境质量较高等级的用地面积所占比例由2010年的75.76%降低到2015年的70.54%,较低等级的用地面积比例由2010年的24.24%增加到2015年的29.46%;研究区生境质量大范围出现轻微退化;构建生态廊道总长410.0 km,为动物迁移创造了条件.对优先区进行生境评估和廊道构建,可为生态系统的科学管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多样性 生态廊道 土地覆被变化 生态系统服务和权衡的综合评估模型(InVEST模型) 优先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川市国土空间土地利用变化多源遥感人工目视解译分析 被引量:7
14
作者 包玉斌 姚建华 +6 位作者 黄涛 吕林涛 刘自增 王科 吴娟 杨勇 唐谊娟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1年第16期221-229,共9页
以银川市为研究区,利用高分遥感和航空影像,通过人工目视解译和精度验证获取银川市2015-2020年土地利用变化矢量数据,定量评价了银川市5年间土地利用时空变化动态特征。结果表明,银川市5年间土地利用变化总面积为16344.2 hm^(2),其中建... 以银川市为研究区,利用高分遥感和航空影像,通过人工目视解译和精度验证获取银川市2015-2020年土地利用变化矢量数据,定量评价了银川市5年间土地利用时空变化动态特征。结果表明,银川市5年间土地利用变化总面积为16344.2 hm^(2),其中建设用地以30%的增加占比发生显著变化,呈现快速增长态势。银川市城镇、农业和生态3类空间的土地利用变化剧烈程度分别为18.0%、5.3%和7.0%,城镇空间是银川市地类变化的热点区,农业和生态空间落实了较为严格的管控制度,变化较小。兴庆区、金凤区和西夏区的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分别为69.1%、41.2%和9.9%,土地利用变化剧烈程度分别为11.0%、17.7%和5.0%,金凤区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和变化剧烈程度均偏高,需要加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和优化调控力度,保障城市平稳有序建设和发展。通过土地利用时空变化综合评估与归因分析,为银川市加强国土空间规划管控,科学合理和集约高效利用土地资源,建设生态宜居城市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遥感影像 人工目视解译 国土空间 银川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tacking InSAR和IPTA技术应用于探测宁夏隆德县滑坡隐患 被引量:4
15
作者 王川 涂宽 +3 位作者 谌华 耿丹 王文龙 李樵民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222-234,共13页
宁夏回族自治区隆德县是典型的黄土丘陵区,古滑坡分布广泛,坡体受河流切割作用强,属于地质灾害中易发区。本研究采用时间跨度17个月共43景Sentinel-1卫星影像,利用干涉叠加(Stacking)和相干点目标分析技术(Interferometry Point Target ... 宁夏回族自治区隆德县是典型的黄土丘陵区,古滑坡分布广泛,坡体受河流切割作用强,属于地质灾害中易发区。本研究采用时间跨度17个月共43景Sentinel-1卫星影像,利用干涉叠加(Stacking)和相干点目标分析技术(Interferometry Point Target Analysis,IPTA)对隆德县全境滑坡隐患进行了探测,根据已有滑坡隐患记录,Stacking技术有效探测44处,有效探测率93.6%,IPTA技术有效探测37处,有效探测率78.7%。两种InSAR测量结果的最大形变速率线性相关性强(R2=0.56),测量结果相互吻合。所识别滑坡隐患主要集中在缓坡和斜坡,形变速率和坡向对2种InSAR技术的有效探测率影响较小。同时IPTA时序测量结果反映出隆德县滑坡隐患区存在4种典型形变特征。该研究结果表明联合2种InSAR方法能够更好的对隆德县滑坡隐患进行全面探测。后续将开展InSAR技术滑坡隐患测量精度验证和IPTA测量方法的改进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隆德县 滑坡隐患 时序差分干涉测量技术 干涉叠加 相干点目标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深度学习的遥感影像耕地提取 被引量:3
16
作者 吕林涛 姚建华 +1 位作者 黄涛 王一鑫 《数字技术与应用》 2023年第2期98-100,共3页
遥感影像耕地提取是遥感解译的一项具体任务,良好的耕地分割结果可为农业生产和土地保护提供支撑。针对宁夏银川市耕地检测需求,以高分2号卫星影像为基础,对影像进行光谱增强和纹理增强处理,以U-Net网络为基础,搭建卷积神经网络进行训练... 遥感影像耕地提取是遥感解译的一项具体任务,良好的耕地分割结果可为农业生产和土地保护提供支撑。针对宁夏银川市耕地检测需求,以高分2号卫星影像为基础,对影像进行光谱增强和纹理增强处理,以U-Net网络为基础,搭建卷积神经网络进行训练,并利用训练好的模型进行测试。实验结果显示,我们的模型平均交并比达74.3%,证明本文提出的遥感影像耕地提取技术能准确进行耕地提取,同时提高耕地检测的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卷积神经网络 深度学习 光谱增强 纹理增强 遥感影像 卫星影像 检测需求 遥感解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三维建模的区域黄土滑坡识别及特征分析 被引量:4
17
作者 毛正君 于海泳 +5 位作者 梁伟 马旭 仲佳鑫 高广胜 石硕杰 田彦山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61-576,共16页
【研究目的】黄土滑坡是黄土地区人居与城镇建设安全的重大隐患。滑坡识别是滑坡灾害及其他研究工作的基础,因此基于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三维建模从不同维度、不同视角直观快速地识别黄土滑坡并进行特征参数提取,能够为黄土滑坡风险识别... 【研究目的】黄土滑坡是黄土地区人居与城镇建设安全的重大隐患。滑坡识别是滑坡灾害及其他研究工作的基础,因此基于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三维建模从不同维度、不同视角直观快速地识别黄土滑坡并进行特征参数提取,能够为黄土滑坡风险识别及风险管理精细化研究提供技术支撑。【研究方法】以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彭阳县红河镇西南部的黑牛沟村为研究区,采用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数据获取、三维建模、现场验证结合地统计学分析,开展了区域黄土滑坡识别及其特征参数提取和分析。【研究结果】基于三维实景模型确定并分析研究区沟谷沿线地貌凹陷区是否存在陡壁及其周界形态,结合色调、纹理和微地貌等标志实现了黄土滑坡识别,共圈定了23个滑坡,结合现场验证移除2个非滑坡点,最终确定了21个滑坡;滑坡密集分布在主沟和支沟沟口,多呈对滑的形式出现在沟谷两侧且具有群发性;大型及特大型滑坡占比达到57.14%,滑坡的滑动方向主要以西南(阳坡)、东南(半阳坡)为主,相对高差集中在80~120 m,滑坡体坡形多呈凹形坡,滑坡体坡度主要集中在20°~30°;滑坡体土地利用类型主要为植被,其次为裸地,也有一部分为农田,道路和河流占比极少。【结论】基于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构建的三维实景模型可从多维度、多视角精确快速地识别区域黄土滑坡,并分析其相关特征参数,能够弥补当前二维平面遥感影像存在的不足;还能够为滑坡易发性、危险性、易损性及风险评估等相关研究提供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 三维建模 黄土滑坡 滑坡识别 特征参数提取 地质灾害风险调查评价 地质灾害调查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高分遥感影像的多尺度纹理特征变化检测技术
18
作者 刘自增 张德政 +2 位作者 姚建华 严瑾 黄涛 《科学与信息化》 2022年第4期81-83,共3页
近年来,基于深度学习的图像处理方法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越来越多的研究都尝试将深度学习算法应用于遥感影像的场景中。利用精度高、鲁棒性强的深度学习方法,可以为实现基于遥感卫星影像的区域自动检测识别工作提供技术保障。在这一背景下... 近年来,基于深度学习的图像处理方法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越来越多的研究都尝试将深度学习算法应用于遥感影像的场景中。利用精度高、鲁棒性强的深度学习方法,可以为实现基于遥感卫星影像的区域自动检测识别工作提供技术保障。在这一背景下,本研究根据宁夏地区实际和项目需求制定了地物解译的方法,使用高精度的深度学习算法来实现地物的快速解译检测,并基于项目场景中样本场景复杂、标注困难的情况尝试了对高分遥感影像的多尺度纹理特征变化检测技术试验和检测算法多次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尺度图像 遥感影像 纹理特征 地物分类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无人机单体黄土滑坡调查与基本特征分析
19
作者 闫亚亚 李樵民 +4 位作者 官瑞芬 吴振宇 魏采用 闫亭廷 邵议 《云南地质》 2022年第4期520-527,共8页
本文以高分遥感技术为基础,重点采用无人机低空摄影测量等技术方法,对宁厦彭阳县南山村新发现的S202中等规模黄土滑坡进行了地质灾害单体调查,结合详细的地质调查、灾害隐患详查、低空摄影测量、现场调绘等手段,对该滑坡的形态特征及成... 本文以高分遥感技术为基础,重点采用无人机低空摄影测量等技术方法,对宁厦彭阳县南山村新发现的S202中等规模黄土滑坡进行了地质灾害单体调查,结合详细的地质调查、灾害隐患详查、低空摄影测量、现场调绘等手段,对该滑坡的形态特征及成因进行了分析。为其他区域使用低空无人机摄影测量开展区域地质灾害调查和单体黄土滑坡起到示范作用,该技术值得在黄土高原地区乃至低植被覆盖区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体黄土滑坡 无人机低空摄影测量 形态特征 地质灾害 宁夏彭阳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遥感影像地裂缝检测技术
20
作者 黄涛 姚建华 +1 位作者 吕林涛 刘皓楠 《信息记录材料》 2023年第1期238-240,共3页
遥感影像的地物检测和识别是根据遥感影像中地类特征的异同对不同的地类进行标注。其中地裂缝的检测与修复对自然资源地质环境的保护尤为重要,但人工检测操作烦琐且效率低下。地裂缝因其尺度、轮廓多样性,对比建筑、水体等地类,监测难... 遥感影像的地物检测和识别是根据遥感影像中地类特征的异同对不同的地类进行标注。其中地裂缝的检测与修复对自然资源地质环境的保护尤为重要,但人工检测操作烦琐且效率低下。地裂缝因其尺度、轮廓多样性,对比建筑、水体等地类,监测难度较大。基于深度学习(deep learning,DL)的高分二号遥感影像,利用传统方法和DL对遥感影像进行数据增强。使用四种语义分割模型对地裂缝进行检测与识别。结合不同网络的优点,整体提升地裂缝的检测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学习 语义分割 地裂缝 多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